一.从社会影响方面分析1.期望过高,不堪重负。教师职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比做春蚕、蜡烛。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家期望教师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既能全面发展又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寄厚望于教师。教师是普通人,不会个个是圣贤,教师在这种职业道德、学术素养的高标准要求下,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是普遍现象,面对高考备考的现实需要,很多高中学校教师,在生理、心理上的压力呈加剧趋势,长此下去就成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2.投入不足,待遇偏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与不少行业的知识分子相比,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经济待遇还是偏低。同时,由于教师劳动效果的长期性和滞后性及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再加上一些部门受错误政绩观与价值观的影响,不少地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工资,也影响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对教师过高的期望,与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人不足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二.从教师职业特点分析中学教师的工作既要耗费体力又要耗费脑力,是一份非常艰辛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等,这些耗费了教师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同时,教师工作还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创新、探索的工作。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要查找资料、相互交流、精心设计,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教师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教师就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才算完成了工作,正如日本学者左藤所说:“医生的工作是通过治愈一种疾病而终结,律师的工作是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案而终结,教师的工作则并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而宣告结束。”教师职业的“无边界性”特征,使教师长期处于工作的压力状态。教师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无阶梯”的。中学教师的一生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着同样的工作,职称的升降、工资的调整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往往和工作业绩无多大联系。大多数教师不可能像行政、企业等行业的优秀人才那样,经常有升迁或得高薪的机会,这使有些教师觉得教师职业是一个“无阶梯”的生涯,缺乏挑战性。三.从学校管理方面分析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等特点。而现在不少学校的管理就是简单地让教师“动起来”、“忙起来”,把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集中到升学率上。在这种管理环境下,教师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缺乏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与支持,缺乏主人翁意识,这必然导致教师工作热情的下降和教师责任感、归属感减弱。单一的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制度,降低了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影响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强化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逐渐渗透到每个行业里。随着“末位淘汰”、“竞争上岗”、“低职高聘、高职低就”等制度的推行,从前教师稳固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四.从教师个人方面分析个体差异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首先,性格差异影响职业倦怠。有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适应课改的要求,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很难适应,结果便会使他们产生负面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暴躁等,继而形成典型的职业倦怠现象。其次,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那些精神状态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人,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第三,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年龄和婚姻家庭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6、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均要有“同意开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学学生学号:系 别: 教育科学系 专 业: 学前教育届 别:指导教师: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目的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让人震惊的教师虐童事件,一个女教师居然满脸微笑着,两手拎着五岁孩子的耳朵并提起离地!这个事件发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在思考这个教师为什么会这么做,而我认为,职业倦怠感是导致这起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词,”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具体而言,“职业倦怠“是指那些长期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事件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而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对幼儿教师的概念有各种阐释,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幼儿教师是指“在幼教机构中,对 3~6 岁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即指受社会的委托,在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从事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而幼儿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极大的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幼儿的发展也极为不利。本课题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分析教师产生倦怠感的主客观因素,从而帮助教师解决或者缓解这一问题,促进教师和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本课题研究提纲前言职业倦怠的定义研究方法的选定三课题研究计划三、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四、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二)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五、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一)我国的研究现状(二)国外的研究现状六、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建议七、结论1、论题选定()2、搜集整理资料()3、拟定提纲,撰写开题报告()4、进行观察和征询意见调查()5、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情况进行分析()6、撰写毕业论文()7、论文修改()8、毕业论文定稿()本课题研究现状: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Willard )曾经感叹“职业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师职业,如果不及时有效地纠正,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临床心理医生Farbe2000估计, 美国有30%一35%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强烈不满,有5%一20%的教师已处于职业倦怠状态。而在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梁慧娟、冯晓霞(2004)对北京447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有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丁海东,李春芳2006对山东省499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较明显倦怠和严重倦怠倾向的教师占68%:曲铁华、梁清(2002),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学教师表示,如果能获得其他行业的职业,即使工资比现职低,他们也愿意放弃教师职业;如果能获得相等的工资,有的教师愿意转行;如果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则有的教师会离开讲台.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且现状越来越严峻,这一情况不仅不利于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8月1日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教师需要面对的是年龄最小的教育对象,他们要在幼儿园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个性、社会性、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成为继父母之后,儿童发展的又一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刻的教育影响对儿童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较高职业倦怠程度,既影响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给健康带来诸多的问题,妨碍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由此导致工作中的不良表现而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及行为模式,影响着幼儿园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幼儿园管理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幼儿教师自身因素、职业因素、组织伊苏等方面。而如果想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着手,包括社会的支持、幼儿园进行民主管理、以及幼师自身的努力等。总之,一定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来预防或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和幼儿的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 梁慧娟,冯晓霞. 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2] Farber B A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 burnout[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565:675-689.[3] 曲铁华,梁清.知识经济与教师待遇探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19-23.[4] 许燕,余华,王芳.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J].中国教师,2004,5:4-5.[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C].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6] 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2.[7] 张冬梅.大连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8] 王欢.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9] 林琳.内江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9.[10] 毛艳美.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11] //.wab.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J]. Handbook of Researlb on Teacher Education. Sikulan Editor, Macmillan,1996:53.[12] 庞丽娟.教育与儿童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3]李悠.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与主管幸福感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14]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1[15] 谢 蓉, 曾向阳.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 学前教育研究,2011,6:67-69[16] 郑晓边. 现代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J]. 学前教育研究,20013:5-7.[17] 邢少颖, 张亚宁. 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5:49-51.[18] 蔡军.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 陕西教育,20116:90-92[19] 连桂菊.北京高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A].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论文集[C]. 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9:2-3,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
农村中小学教师走出职业倦怠困境的措施
1. 社会及学校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给教师生活留点空白
对于社会而言,首先,要切实把教育重视起来;其次,要改变以升学率的
高低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教师;对于学校来说,要营造“有话能说、有 话可说、有话敢说”的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和“留有空间让教师活动,留有时 间让教师读书,留有问题让教师思考”的和谐宽松的环境,倡导“少一分说不 准,多一分提建议;少一些强制,多一些自愿;少一些常规,多几分机动;少 一些指责,多几分宽容”的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2. 教师要学会自我减压、自我调节
由于教师的工作长期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身心的疲惫在所难免。因 此,对于教师本人来说,学会自我调节是非常必要的。要正确认识并接纳现 实,改变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寻找教师工作的乐趣,教师要制定出合适的职业 心理定位,将自己的价值、追求融化在学生成长的喜悦中,并使之转化为强烈 的职业责任感。耍善了调节情绪,运用情绪转移法转换情景,转换注意力以改 变心境。要加强体育锻炼,以健强的体魄迎接挑战。
3. 要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肖我
不少教师出现倦怠的心理是由于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
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社会的变化。因而,通过学 习来改变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教师要躬与实践——向实践学习
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树立起教学探索的新理念,把每堂课都上成一节 崭新的课;二要常写教学随笔,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思考和 感悟。
(2) 教师要勤于读书——向书本学习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其次,列出要读的书目,制 定读书计划。既耍读职业用书(教科书),也要读一些专业性的刊物和教育
疫情下幼儿教师职业怠倦相关论文应该从以下方面:疫情对自己的心理影响,疫情对幼儿园的影响,疫情对幼儿家长及幼儿的心理影响,疫情对社会面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写出幼儿教师怠倦的心情
这个现象现在是大部分教师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会传染,会让教师感觉到认真付出不会德到和别的教师相同的收入。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家庭,所以他们也需要收入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只是极个别老师,不是普遍现象。所谓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就是在教师行业的适应期内感到疲倦,没有激情活力,日复一日都是做的同样的工作。任何行业都有职业倦怠,只要认真去对待,从平凡的工作中去找到闪光点获得成就感,调整自己的情绪,摆正自己的位置,就会逐渐消除职业倦怠现象。年轻人从事教师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循环式的作业中,渐渐产生一种疲惫,甚至厌倦心理,在工作中缺少激情活力打不起精神,感到人生找不到方向,才会产生倦怠现象。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年轻教师在工作重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缘自心理疲乏。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就要让年轻教师学会换个角度多元思维,学会欣赏善待自己。遇挫折时,要善于多思考,适时自我安慰,不过度否定成绩。出去旅游放个假,卸卸压放松自己。不断学习,加强实力,提高含金量。很多职业倦怠是因为不能胜任工作,感到力不从心,所以给自己加加油充充电,更好的适应教师职业。学会适时运动减压,把职业倦怠当作挑战,自我加油打气鼓励,唯有实际解决遇到的困难,没有压力情绪放松,才会消除职业倦怠现象。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工作心态和生活心态,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之中,教师也不例外。而造成中年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七个原因:一是职业压力感。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二是教师考核因素。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采取填空式的对号入座的做法。考核考什么,教师就要准备什么。以前我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许多教师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各种的荣誉往往与他们无缘。这样,他们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三是校长“一言堂”。在学校管理上,往往是校长“一言堂”,都由他说了算,各种评优评先,也是校长意图的体现,教师敢怒不敢言,工作的挫败感也就油然而生。学校校长“家长作风”等问题,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消极态度,出现职业倦怠。四是没有上升机会。由于多数学校暂时没有位置可上升,许多有进取心的教师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得到后备的培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就逐渐麻木了。这样,教师就逐渐散失工作热情与上进心,难免产生产生职业倦怠。五是教学上没有动力。许多农村学校,关起门来办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上没有新意,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许多工作沿袭旧例,依靠惯性,凭借所谓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创新,没有活力,如一潭死水,既没有新水注入,又没有浪花激起,在这样环境里工作,怎能不出现职业倦怠呢?六是管理学生因素。在这个法制年代,学生被过多地保护,教师的利益被漠视,在师生冲突中,教师永远是弱者。如,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错误行为,作为教师完全有权利进行批评教育,但现实情况是,这个权利也被剥夺了。因为教育学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招来麻烦,受到处分,甚至会招来报复。为此,教师害怕批评学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为此,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七是教师心理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的教师来说,极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对于这些明显的因素,需要引起学校领导者与教师注意,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改善,不要让其越演越烈。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很多青年教师在刚踏上讲台的时候充满激情、踌躇满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礼后便很快就进入了低迷状态,主要表现为上课缺乏激情,对学生缺乏耐心,厌烦教学中的固有环节,情绪低落。这就是职业倦怠,也是教师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他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而且对教师的身体也是一种摧残。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30%的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教师职业本身的原因,更有教师个人的原因。1、社会方面的原因人们通常会以高出一般社会道德许多的标准来要求教师,一旦有半点闪失,便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这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不科学,独重成绩、名次、升学率。教师们为了完成各式各样的指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仍偏低。近年来,尽管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与其付出和回报相比,与公务员、商人等其他行业相比,其社会地位仍然明显偏低。2、教师职业的原因教师工作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除了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外,休息时间还要写论文、参加各种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培训等,林林总总,使教师的身心均疲惫不堪。过去教师行业曾被认为是“铁饭碗”,吃的是国家饭。而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逐渐渗透到每个行业里。教师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末位淘汰”、“竞争上岗”、“学历达标”等制度的推行,教师行业再也不是“铁饭碗”了,从前教师们稳固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了。由于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它的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因而,对于教师来说,由于长期的工作而看不到效果,因而教师的成就感很难得到体验,觉得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教师职业的兴趣。社交范围局限。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平时接触的人主要以学生和同事居多,很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整理家务,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机会和能力,而且,由于教学上的激烈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缓释,导致倦怠的产生。3、教师个人的原因性格差异使职业倦怠程度不同。一般来说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很显然,那些生活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人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家庭婚姻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一个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的人,其工作的激情往往比一个家庭婚姻不和谐的人要强很多。然而,社会和教师职业本身的因素不是一朝一日能够改变的,要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还是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要学会劳逸结合,学会忙里偷闲,学会品味生活,放松自己。主动打破封闭的工作和学习方式,积极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2、要注意培养乐观、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多与他人交流、沟通,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和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3、要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千万不要作茧自缚,只关注工作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这样容易产生工作的乏味感。4、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不至于目标脱离实际,以至因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经受挫折;也才能更理性的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信心。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涉及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更维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维系着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为了自己的事业,更为了自己的身体。好好工作,好好做事。把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作为自己追求的最朴素的目标,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成功。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6、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均要有“同意开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学学生学号:系 别: 教育科学系 专 业: 学前教育届 别:指导教师: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目的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让人震惊的教师虐童事件,一个女教师居然满脸微笑着,两手拎着五岁孩子的耳朵并提起离地!这个事件发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在思考这个教师为什么会这么做,而我认为,职业倦怠感是导致这起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词,”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具体而言,“职业倦怠“是指那些长期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事件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而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对幼儿教师的概念有各种阐释,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幼儿教师是指“在幼教机构中,对 3~6 岁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即指受社会的委托,在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从事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而幼儿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极大的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幼儿的发展也极为不利。本课题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分析教师产生倦怠感的主客观因素,从而帮助教师解决或者缓解这一问题,促进教师和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本课题研究提纲前言职业倦怠的定义研究方法的选定三课题研究计划三、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四、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二)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五、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一)我国的研究现状(二)国外的研究现状六、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建议七、结论1、论题选定()2、搜集整理资料()3、拟定提纲,撰写开题报告()4、进行观察和征询意见调查()5、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情况进行分析()6、撰写毕业论文()7、论文修改()8、毕业论文定稿()本课题研究现状: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Willard )曾经感叹“职业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师职业,如果不及时有效地纠正,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临床心理医生Farbe2000估计, 美国有30%一35%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强烈不满,有5%一20%的教师已处于职业倦怠状态。而在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梁慧娟、冯晓霞(2004)对北京447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有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丁海东,李春芳2006对山东省499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较明显倦怠和严重倦怠倾向的教师占68%:曲铁华、梁清(2002),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学教师表示,如果能获得其他行业的职业,即使工资比现职低,他们也愿意放弃教师职业;如果能获得相等的工资,有的教师愿意转行;如果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则有的教师会离开讲台.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且现状越来越严峻,这一情况不仅不利于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8月1日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教师需要面对的是年龄最小的教育对象,他们要在幼儿园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个性、社会性、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成为继父母之后,儿童发展的又一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刻的教育影响对儿童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较高职业倦怠程度,既影响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给健康带来诸多的问题,妨碍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由此导致工作中的不良表现而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及行为模式,影响着幼儿园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幼儿园管理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幼儿教师自身因素、职业因素、组织伊苏等方面。而如果想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着手,包括社会的支持、幼儿园进行民主管理、以及幼师自身的努力等。总之,一定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来预防或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和幼儿的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 梁慧娟,冯晓霞. 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2] Farber B A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 burnout[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565:675-689.[3] 曲铁华,梁清.知识经济与教师待遇探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19-23.[4] 许燕,余华,王芳.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J].中国教师,2004,5:4-5.[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C].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6] 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2.[7] 张冬梅.大连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8] 王欢.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9] 林琳.内江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9.[10] 毛艳美.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11] //.wab.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J]. Handbook of Researlb on Teacher Education. Sikulan Editor, Macmillan,1996:53.[12] 庞丽娟.教育与儿童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3]李悠.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与主管幸福感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14]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1[15] 谢 蓉, 曾向阳.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 学前教育研究,2011,6:67-69[16] 郑晓边. 现代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J]. 学前教育研究,20013:5-7.[17] 邢少颖, 张亚宁. 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5:49-51.[18] 蔡军.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 陕西教育,20116:90-92[19] 连桂菊.北京高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A].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论文集[C]. 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9:2-3,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
当前幼儿园内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占多数,生理心理上都会表现出疲惫不堪、担心、焦虑、发呆等症状。而且,这种倦怠情结反应到教师身上,最明显的表现是疲惫不堪、其次是过度担心,最后是焦虑情结。什么因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由于以下方面:1.教师自身的厌倦、反感情绪影响。通过资料及自身经验了解到,幼儿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从事教师服务这一工作岗位,对工作的热情逐渐降低,加之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不能达到园所的要求,久而久之会产生一些厌倦、反感情结。2.教师的性格差异。教师自身的性格差异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工作中,对于一些缺乏耐心的教师,应对幼儿园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会没有耐心,长时间从事幼儿园工作后会让自己变的很烦躁。3.自身期望价值。很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都对自身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自己能在幼儿园有很好的成绩。可是长时间下来却发现,自身的价值在幼儿园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实现,因此会逐渐丧失工作激情,紧接着工作的压力就随之而来,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结。4.幼儿园的整体社会环境。幼儿园这个大的社会环境是引起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而幼儿园自身的体制对所有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硬性的束缚。在性质上,公办园与私立园之间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园里对教师考核制度在给教师教学带来督促作用的基础上,也无形中带来了一种压力,时间长了会让教师产生厌倦感。5.社会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国家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程度。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重视,这一职业只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一个而已,当然幼儿教师的地位也被忽略在内,教师的被关注程度大大降低。6.幼儿园的责任心大,保育工作重。在某些地区,90%的幼儿教师会反映幼儿教师责任心大,工作杂。每天,只要一来幼儿园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关注周围的一切,生怕有一点没注意到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实习期间,听同事说到这样一件事,有个家长把小孩送到幼儿园后,由于教师没有仔细检查幼儿的个人情况,没及时发现幼儿是带着伤来的,最后导致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争吵。这样一种情况在幼儿园是经常发生的,让教师压力过大。长此以往,时间一长,幼儿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就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心理会逐渐发生变化,那么工作的热情就会降低,随之倦怠情结越来越严重。7.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大。家长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变高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感增强。他们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一旦教学质量下降便会对他们自身大打折扣,影响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这些过高的期望就会让教师工作起来带有压力,如果有家长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不到位,会让教师压力感倍增,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己的工作自信,教学效能感降低。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可是一有失误,各种责怪就会铺面而来,从而让教师感到巨大的压力。8.特殊幼儿的影响.如果班里有特殊的幼儿(比如多动儿)也会让教师很无奈。在实习的幼儿园里,每个班配备两个老师,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可是由于小班孩子小,再加上几个多动儿的存在(占班级的23%左右),让老师们感到很头疼,对自身的工作感到一定得吃力。如果时间长了,不可避免的会让教师对孩子失去耐心,对工作失去信心,产生倦怠的情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和理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这一职业当做自己一生的职业追求,全身心的扑到这一工作领域。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耐性足够强大,那么他是不会轻易感到倦怠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人们会用自己对工作百分百的热爱去面对。2.提高认知能力。提高教师的自省能力和认知调节能力。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大部分的人往往能看清一些客观现象,但是却很难看清自己,正确的认识自我。教师只有清楚的认知自我,逐渐形成一种意识,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当然,自省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清楚自己是不是属于职业倦怠的敏感人群,若是就改变自己的缺陷,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承受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做好防御措施。3.正确看待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了解职业倦怠这一正常现象,并正确看待。不论何种工作,何种地位的人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后,多多少少都会对自己工作产生厌倦的情结。而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所以人们要学会适应并慢慢调节这一现象,逐渐减小其症状对自己工作带来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很好的处理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师要正确审视这一症状并学会处理。4.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回家后不能把工作中的问题也带回家,这样会对自己的家庭造成不良影响。有的老师经常会把幼儿园没做完的事情带回家接着做,这样就减少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淡化了与家人的感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率。5.学会释放压力。在工作压力大,精神焦虑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向他人倾诉,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大家都知道倾诉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行为,适当的倾诉既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定得缓解,也更好的促进了自己与周围他人的和睦相处,这一做法既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也维护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让自己能安心工作。6.组织各种活动,激励教师不断进步,提高工作能力。幼儿园管理者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月,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幼儿园的管理者也可以多鼓励幼儿教师向成绩优异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健康的教学心理。而且,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氛围,让幼儿园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促进幼儿园的不断发展。7.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方式。在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教师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让自己对工作更富有激情,具有成就感。很多在幼儿园内觉得自己比较自豪的教师,往往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对工作充满激情。同时在工作中突出的表现,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8.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幼儿园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尽可能的调节自身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确保工作的质量。长期给予教师过多的工作会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幼儿园应认真看待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问题,为幼儿教师分配适量的工作,让幼儿教师能轻松工作。9.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让教师们觉得有动力去干好这份工作。目前,有很多幼儿园对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没有放到台面上,觉得幼儿教师的工资就应该那么多,没必要给太多。也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很多的幼儿教师不断地流失,正如现在的幼儿园,虽然是公立园,在某方面可能比私立园要轻松很多,可是43%的教师都因工资问题不满意纷纷开始跳槽。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幼儿园应重视多加重视,努力在园所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让教师能更好的教学,现身幼儿教育事业。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文件,来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上,处于高职位的人们往往能有很高的热情去对待工作,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上升,工作积极性大涨。政府各部门从上到下都应达成一致,努力倡导为幼儿教师提供优越的教育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会让教师身心愉快,更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教师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让自身的工作更加出色。同时,幼儿园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们积极参加,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教师强身健体,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疫情下幼儿教师职业怠倦相关论文应该从以下方面:疫情对自己的心理影响,疫情对幼儿园的影响,疫情对幼儿家长及幼儿的心理影响,疫情对社会面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写出幼儿教师怠倦的心情
浅谈职业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论文关键词:职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论文摘要: 职业中学的教师很难像普通中学的教师那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家长们的信任与推崇。同样是天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受到的待遇却是低人一等,同样是辛辛苦苦地耕耘在教坛,感觉自己不像“正规军”。这令职业中学的教师在心理和情绪上难以接受,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长此以往,则易出现职业倦怠。 1 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的,他指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40年以后,很多学者对职业倦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旗帜鲜明的理论。现在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指由于持续的工作压力引起个体的严重紧张反应,从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其主要表现为:缺乏工作动机与激情,对工作敷衍了事,消极避世,回避与他人交流,对事物多持否定态度,自我贬损,感情冷漠,焦虑抱怨,责备等。 2 导致职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职业中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 作为教师虽然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尊重,但具体到职业中学的教师,社会上还是存在一些偏见。现在“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仍然存在,职业学校的办学方针是“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所以职业中学的教师很难像普通中学的教师那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家长们的信任与推崇。同样是天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因为学生的底子较差,学生将来是就业而不是考大学,你甚至比普通中学的教师付出的更多,受到的待遇却是低人一等,这令职业中学的教师在心理和情绪上难以接受,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长此以往,则易出现职业倦怠。 职业中学的学生管理难 目前的教育现状普遍是成绩好的学生上普通中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上职业中学,职业中学所招的学生基本上就是普通中学分数线以下的差生,这些学生不但成绩差,遵守纪律的观念也差,生性好动,自己管不住自己,上课安静不下来,有的教师上课时光维持课堂纪律就得花不少时间,更何况有些学生根本不把心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了故意和老师捣蛋、玩猫和老鼠的游戏上,他们比普通中中学的学生更难管理,所以教师不得不每天花很大的精力来处理学生问题,弄得筋疲力尽,疲惫不堪。 职业中学教师缺少成就感 普通中学的教师说起自己所教过好学生,常常会眉飞色舞,骄傲写满整张脸,哪届的某某考上了清华,哪届的某某考上了北大,那种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让人深切体会到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同样是大学毕业,同样是辛辛苦苦地耕耘在教坛,而职业中学的教师在此场景下就显得格外落寞与失败,有种灰头土脸的感觉,感觉自己不像“正规军”。 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时间长,负荷过重 职业中学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普通中学和其他一般职业,职业中学的教师平均每天要把85%~90%花在教学与教学有关的事务上。普通中学的学生因为升学的缘故,老师只要把课上好,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学习的,但在职业中学就不同,认真学习的占不到30%,教师除了要上好正常的课以外,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思想工作,有时还要花很长时间和很大精力来“断案”,老师在没有课的情况下,也时时担心学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惹出不必要的麻烦,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3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易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仅给他们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更会对教师的心理、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极端的职业倦怠可能会引起教师自伤或自杀。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贾瑞感叹,“一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倦怠的感觉正打击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最终受害者,严重的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残酷的情绪和方式去对待学生,有的甚至把学生视为宣泄的对象,动辄责怪、迁怒、甚至体罚学生,教师的这种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倦怠的老师容易培养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4 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护措施 (1)积极参加教育和培训。职业学校的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学术会议以及其他形式的学习,增加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内外专业情况的了解,以带来工作变革的方向和动力,拓展专业领域的视野,提高职业竞争力,避免职业风险,增强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2)提高教育工作价值感。职业学校教师应当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育信念,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评价也需相应得到改善,正是由于职业学校教师的不懈努力,才使那么多的差生变成了优生,使他们成为很多行业的优秀技工或管理者,并做出了优秀成绩。这些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工作价值感,增强应对职业倦怠的动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积极乐观的精神,愉快的情绪是战胜倦怠的基础和关键,面对困难和挫折调整心态,以开朗豁达的态度对待,可以缓解压力引起的身心反应,并可将压力转换成积极动力,重新燃起激情之火,职业教育需要激情。 (4)合理疏导压力带来的影响,学会放松自己。职业中学的教师压力,特别是精神压力过大,所以应合理运用应对压力的技巧,积极疏导负面的身体和心理反应,这样可以降低紧张感,同时可以尝试轻松的业余爱好,如读书、游泳、跳舞、听音乐、爬山等,这样既可以使自己放松,又可以陶冶情操。遇到压力与挫折时千万不要过度否定自己,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尽快使自己从倦怠的迷宫中走出来。 (5)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会包容。在面对来自学生的压力时,不要一味地抱怨,要换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缺点在所难免,教师应爱护学生,多看其优点,有时不免可采用幽默的语气或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而且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6)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中学的教师应与时俱进,正视挑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克服职业倦怠,对于已经出现的职业倦怠,可以先去医院做一下病理上的排查,排查没有问题的话,可以积极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尽早防范、尽早治疗,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教师!
摘要:近年来,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并且存在于很多行业中,比如警察、教师、律师、医生等,这些行业的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压力大,特别容易发生职业倦怠。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growing phenomena of occupational tirednes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many fields, such as police, teachers, lawyers, doctors, are comparatively tender to feel tired, for their work is repeating, high-pressured.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既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The issue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tiredness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mmon concerns for education re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 It will not only affect teachers' health,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but also affect their teaching quality and what's mo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students' sound development and the smooth progress of educational business.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用MBI-GS问卷,随机选取沈阳市4所中小学的130名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相关状况的调查研究,从情感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对倦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的被调查中小学教师有较严重的倦怠现象,大部分教师表现出存在倦怠问题,教龄在15-20年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年轻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少见。Based on relevant studies in this field both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by adopting MBI-GS questionaire to 130 teachers in Shenyang's 4 schools, shows that 23% of the teachers suffer from serious tiredness, most of the teachers have this problem, teachers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between 15-20 years are seriously tired and young teachers are much better.本文通过对沈阳市部分教师的调查,分析了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一些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措施。只有有效的预防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才能保证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态度,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The paper, through its study, analyzes the affecting factors to teachers' occupational tiredness, proposes the features of this issue as well as measures to avoid this issue. Only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avoid the phenomina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tiredness can we gurantee teachers' working passion and attitude, so as to make sure their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sound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关键词:职业倦怠;中小学教师;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体成就感低落 Key words: occupational tiredness;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emotional decline; de-individualization; low individual sense of accomplishment说明: 100%手工翻译.
浅谈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及教师专业化发展
论文关键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倦怠 专业发展
论文摘要: 制订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还是教师自我实现和人生幸福的需要。教育行政、教师培训部门、学校应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帮助中小学教师形成职业生涯规划。 一、教育变革下教师的困惑与倦怠 1.教育变革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教师的专业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师自我的迷失、对专业技能的迷茫和焦虑、教学中的角色冲突与模糊、对专业发展前景的惶恐。 不断翻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和由此带来的复杂、琐碎的教学任务正在日益挤占教师个人的生存空间,教师迷失在日益工厂化和程序化的教学中。新课程改革以后,涌现出许多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建立在这些观念和理论基础上的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呈现出极其多元化的理解,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艰难和迷茫。教师既无法判断自身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选择的优劣,又难以对同行的教学做出令人信服的评价。角色冲突导致教师对专业身份认识的分裂,并不断模糊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角色扮演,过去在学生面前镇定自若的教师一下子变得惶恐不安和措手不及了。 2.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易在助人职业中产生。教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是一个压力来源较多、压力强度较大的职业,因而在教师群体中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是一个综合征候群,一般把它看做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人背景因素。国外多项研究表明,个人背景因素中的多项变量都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存在着联系,包括年龄、学历等。有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情绪衰竭,高学历者的倦怠状况更严重,但性别研究尚无定论。 (2)工作压力。产生倦怠的主要压力源包括:缺乏主管支持、缺乏家长和团队支持、工作负荷大、学生的低学习动机和纪律问题。这些研究表明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影响因素。 (3)自我效能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倦怠水平有预计作用。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比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职业倦怠更严重。班杜拉则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倦怠的中心调节变量。 (4)组织公平。组织公平是指个体或团体对组织对待他们的公平性直觉知觉。报酬公平性、丧失对工作的控制、角色冲突与模糊、缺乏支持等组织因素都被认为是倦怠产生的重要决定条件。有研究显示,程序公平性和分配的公平性与职业倦怠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5)社会支持。多项研究表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上,目前学术界的观点还不统一。 以上是西方教师职业倦怠近几年主要的实证研究。我认为,上述研究无论是从工作压力、组织公平、社会支持等外部因素分析,还是从个人背景因素及自我效能感等教师角度来分析,都没有能够真正站在一个教师的立场上来看待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教育变革要高度关注教师作为主体性的存在,要更多关注作为“人”的教师的主体需要,不仅要向教师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还要为教师个体的成长创造条件。 2.重视个体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中的价值。教师专业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因而个体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认同的形成实际上是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和教师群体共有知识不断整合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教师知识的实践性和建构性,关注教师知识产生的经验情境。 3.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说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做出的能够促进教师有计划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育行政、教师培训部门、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其次,教育行政、教育培训部门、学校一定要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完善自我,健全人格。不断反思的教师必然是终身学习型的教师。在持续反思、学习中,教师不仅会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增加无穷的教育智慧,而且能扩大视野,开拓思想,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人格升华到更高的境界,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司继伟,王金素.引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教师评价因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58-161. [2]鲍传友.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认同——危机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 [3]潘世祥.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J].人民教育,. [4]金连平.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上海教育科研,. [5]冯进.西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J].中华文化论坛,2009,(7):144-145.
一、表现形式及危害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20世纪70年度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马斯洛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其研究表明, 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典型的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1)态度方面。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有部分教师兼职做第二职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3)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首先是表率,良好的心身健康素质会塑造和影响学生,并使教师有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精神风貌,以满腔的教学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有的优秀教师外出教书,有的千方百计跳槽,有的办课外收费补习班,有的与校外机构联合从中收取回扣;有的教师的责任心没有以前强了;有的教师出现急噪、焦虑等状况;有的教师缺乏自信等。这些现象背后也反应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显突出。 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它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职业倦怠是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一样可怕。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染上职业倦怠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而且必定给学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消积影响。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下降。他们不可能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往往会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传染给学生,进而使学生之间交叉感染。其结果,只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尤其是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教师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影响每一位学生,相对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而言,其心理素质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 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压力造成倦怠心理。 1、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作的负荷;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彻头彻尾的谎言,让老师们的身心备受煎熬。 2、过多的承担社会角色。教师还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面对如此多的角色,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不能顺利进行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影响工作效果。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人承担的角色越多,其担负的责任也就越大,由角色转换不适而引发心理冲突的可能性也越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3、需要承受经济压力。作为社会人面对的生活重压,老师是社会上普通的一员,虽然近年来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多数生活并不富裕,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教师也是人,教师也有父母需要赡养,也有儿女需要哺育,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别人,不顾自己的社会职责,那教师还是个完整的人么?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劳动创造出潜在价值及对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实生活中教师诸多方面却不甚理想,如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有些教师情绪不稳,产生心理波动,如此多方面的原因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4、舆论和媒体对教师的负面影响。教师队伍是一个高知识、高素质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在社会中的犯罪率是最低的。然而,当前的媒体对教育正面的报道力度不够,对优秀教师的宣传显得乏力,却对个别出现的教师殴打体罚学生、学校食品卫生、教育乱收费等现象却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工作确实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但过多地对负面影响进行强化,势必使教育工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教师既要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又担心孩子在奔跑中摔跤,打闹中碰伤,而一旦出现这些情况,会引来媒体的曝光和社会舆论及家长的声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像是崇高的灵魂工程师,倒像是一个被监视的过失者,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去年在四川地震中发生的“范跑跑”事件在网上和各大媒体被炒的沸沸扬扬,千夫所指!甚至最后连工作都丢了,到北京某高校应聘,学校考核都已经通过,但学校出于舆论的压力而将其拒之门外。而在地震中为了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谭千秋老师也同样备受关注,一致认为死的轰轰烈烈、重于泰山、死得其所,就差说死的应该了。这样就在社会上给教师这个职业造成了一个误导,“发生意外事件时,老师的死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如果谭千秋不顾学生先走了,那他就是“谭跑跑”了。试问这样的职业性质宣传对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来说,能没有心理压力么? (二)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 1、单调和重复的工作性质。教师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单调和重复,再有就有繁重和烦琐。一般来说,一个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年龄段,科目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大纲虽有变化但大致保持相对的稳定,教师要求和评价标准也相对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差不多在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有的教师甚至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同一篇文章你讲了无数篇,你是不是觉的很乏味?虽然,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可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因为受到教材、考纲等的限制,教师的创造性不可避免地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枯燥和疲倦。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的非常感慨他老人家的智慧,早在几千年前就对教师这个职业会出现倦怠问题做了论述。 2、新型师生关系发生转变带来的压力。在古代,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尊师重道,师道尊严。而现在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冲突,最终的责任往往由教师来承担。据我了解本地区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无论何种情况,受伤的最后都是教师,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先给教师严厉处分一番,然后教师向社会或家长赔礼道歉,对学生给予赔偿,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更多。还有的学生合伙算计老师,最近在网上有一段视频不知大家看到没有,一个学生故意辱骂老师,老师怒不可遏,动手打了这个学生,另一个学生埋伏在旁边把老师打学生的过程都录了下来并传到网上,立刻引来骂声一片接着一片,这位可怜的老师就这样掉进了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专门为她设计的陷阱,据说这个老师也因此下岗。从法律、法则上来说,目前在我国还很少有老师对学生具有震摄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而在美国,对于未完成学业的学生,惩罚是写进学生守则的。对于过于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可用“on the wall”(站墙上,中国一般叫“立壁角”)之类的教育方法。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教育立法时需要正视并考虑,如何明确学生的公民责任,突出教育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以便老师依法而有所作为,从而避免老师被“责任”二字压得缩于手脚。由于受社会日趋功利取向的影响,师生的感情日渐淡薄,在这种情境下,教师要加倍用心力于教学上,但所获的报偿却又相对地渐少,不仅易使教师心力交瘁,也易导致倦怠感的产生。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的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3/4的教师认为问题学生对他们的教育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日益产生,教师必须耗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问题。 3、新的教育体制带来的压力。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老师们深感当年手中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老师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间激烈的竞争,升学压力的加重,不仅体现于学科教学,而且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的辅导;本人的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要求达标,给的名额少,挣抢的人数多,出现的问题也多,这些都使教师疲于应付。另外,人事制度的改革,末位待岗制、教师资格社会化、学校内的学生和家长评定教师等制度的推行、和即将要实行的绩效工资制,明着是让教师的在一定程度上地位得到提高,待遇得到改善,实际上这些制度都是教师头上的“紧箍咒”,都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并不是说教师没有制度管理就最好的,但要看制定的制度是否真正地对教师合理与公平。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有的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等实际问题,这些都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许多教师所做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教师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在所难免。许多政策出台都是有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的培训与深造、教师职称评聘均有着明显的人为差别。这种现象的产生使教师哪有积极性与成就感,难免产生悲观、失落的情绪。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是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在诱因 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 首先是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过高期望,教师角色已成为完美的化身,如知识渊博、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和耐性、性格温和、淡泊名利、人格完美等。一部分教师受此影响,将真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同理想中的教师形象等同起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竭尽全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的教师形象,而这种由高度紧张和高度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带来教师身心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加速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同时对教师“完美形象”的错误认识还使得一部分教师讳疾忌医,不承认因工作压力带来的倦怠和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沮丧和失意,拒绝寻求积极的心理支持。 其次,职业倦怠的产生也与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如有的教师往往把专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导致越来越丧失信心。拥有这种人格的教师,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狭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师在面临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应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师职业倦怠。 另外,教师个人的期望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教师职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集中精力按照个人意愿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教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不理解、不适应,于是产生这样那样的焦虑和痛苦,再加上教师工作得不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同情和认可,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倦怠心理。 在传统观念上,教师一直被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扮演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为人师表的角色,似乎无欲无求,是完人。但从心理学角度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以毁灭自我为代价,那谁还愿意从事这一职业呢?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并未因其职业的神圣性、特殊性,而比其它行业更健康。相反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越来越复杂。这才是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对策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更好地解决职业倦怠问题也应从多方面入手。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 第一、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荣誉感。 教师在社会上还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领导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压,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执教环境。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第二,真正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受职业的幸福感。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国家要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教师的工作竞争压力、行业评价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期望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些又不是我们个人的人力所能为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吧!面对压力,心态很重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因此,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个人的努力。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产生倦怠,皇帝做久了,也愿意溜出宫潇洒一圈,哪怕是微服私访也好。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接纳自己的职业,接受现实。教师职业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奉献的职业,不能与高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地位同所付出相比,不是很如意,教师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都能理解,这些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既然无法改变,就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接受并适应它。既来之,则安之。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卖雨伞的;二女婿则靠卖草帽为生。一到天晴,老太太就唉声叹气,说:“大女婿的雨伞不好卖,大女儿的日子不好过了。”可一到雨天,她又想起了二女儿:“又没人买草帽了。”所以,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她总是不开心。一位邻居觉得好笑,便对她说:“下雨天你想想大女儿的伞好卖了,晴天你就去想二女儿的草帽生意不错,这样想,你不就天天高兴了吗?”老太太听了邻居的话,天天脸上都有了笑容。有时困扰我们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教学生活,看似枯燥乏味,简单重复。这枯燥的背后是有乐趣的,简单的背后也有着许多的变化。世界上没有两条同样的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每一天都在变化。看到学生学业进步了,思想转变了,心理问题解决了,我们会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欣慰。我们要学会体验过程的快乐,化平淡为神奇,用心感悟教学生活。认识到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细细体会成功的快乐。既使你对教学感到相当的厌烦,简直忍无可忍时,也不妨试一试“假装”哲学的妙用,当你假装对教学充满激情,无限热爱时,你倦怠的情绪就会抛到九霄云外,在不知不觉了爱上教学,爱上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其实,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快乐的。 其次,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职业倦怠表面上看是由于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好。世界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不妨学会理性妥协。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话,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 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对预防职业倦怠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性与其限制性,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思,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若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失望。其实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自然有缺点。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再次,学会放松自己,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来应付压力),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假几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 第四,寻求心理帮助。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又说“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就像练书法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一样,但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读书可以摆脱烦恼,忘记忧愁。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读书学习不仅仅意味着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取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重新学习会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以冲淡工作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深邃的哲理、多样化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而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别因太多的忙碌冷漠了温柔,别因太多的追求淹灭了享受。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无限风光,就在心灵深处。停停你匆匆的脚步,勿忘生活的赐福。”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21世纪合格的教师,我们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职业倦怠。
一.从社会影响方面分析1.期望过高,不堪重负。教师职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比做春蚕、蜡烛。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家期望教师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既能全面发展又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寄厚望于教师。教师是普通人,不会个个是圣贤,教师在这种职业道德、学术素养的高标准要求下,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是普遍现象,面对高考备考的现实需要,很多高中学校教师,在生理、心理上的压力呈加剧趋势,长此下去就成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2.投入不足,待遇偏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与不少行业的知识分子相比,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经济待遇还是偏低。同时,由于教师劳动效果的长期性和滞后性及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再加上一些部门受错误政绩观与价值观的影响,不少地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工资,也影响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对教师过高的期望,与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人不足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二.从教师职业特点分析中学教师的工作既要耗费体力又要耗费脑力,是一份非常艰辛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等,这些耗费了教师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同时,教师工作还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创新、探索的工作。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要查找资料、相互交流、精心设计,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教师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教师就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才算完成了工作,正如日本学者左藤所说:“医生的工作是通过治愈一种疾病而终结,律师的工作是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案而终结,教师的工作则并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而宣告结束。”教师职业的“无边界性”特征,使教师长期处于工作的压力状态。教师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无阶梯”的。中学教师的一生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着同样的工作,职称的升降、工资的调整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往往和工作业绩无多大联系。大多数教师不可能像行政、企业等行业的优秀人才那样,经常有升迁或得高薪的机会,这使有些教师觉得教师职业是一个“无阶梯”的生涯,缺乏挑战性。三.从学校管理方面分析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等特点。而现在不少学校的管理就是简单地让教师“动起来”、“忙起来”,把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集中到升学率上。在这种管理环境下,教师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缺乏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与支持,缺乏主人翁意识,这必然导致教师工作热情的下降和教师责任感、归属感减弱。单一的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制度,降低了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影响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强化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逐渐渗透到每个行业里。随着“末位淘汰”、“竞争上岗”、“低职高聘、高职低就”等制度的推行,从前教师稳固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四.从教师个人方面分析个体差异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首先,性格差异影响职业倦怠。有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适应课改的要求,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很难适应,结果便会使他们产生负面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暴躁等,继而形成典型的职业倦怠现象。其次,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那些精神状态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人,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第三,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年龄和婚姻家庭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试论如何提高基层民警的职业认同感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公安机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千条线一根针”的实战单位,加强队伍管理,打造一支实战化职业警队变得必需而紧迫。但受到社会形势、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有少数基层民警的职业认同感日趋淡化,在工作中暴露出宗旨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执行力不够、上进心不足、创新力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民警的身心健康和公安工作目标的实现。笔者结合基层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实际,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基层派出所民警职业认同感明显下降的原因。一是职业因素。节奏快。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基层派出所的工作随之繁重。业务工作与接处警、安保等重叠穿插,使民警牺牲了很多周末、节假日,补休和公休又难以全部兑现,快节奏的运转使民警的身体普遍处于亚健康偏重的状态。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万人警力数尚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民警平均年工作量为400个工作日,远高于普通职工240个工作日的标准,其工作的强度可想而知,久而久之民警就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压力重。一些过高的定位和承诺使警察职责范围日趋扩大,专项活动日益频率,考核评比层层加码。但派出所警力有限,时常出现多项工作积压、多位领导催办的情形。此外,在队伍业务两手抓的理念下,民警还要分出精力参与到各类检查和组织上的活动,难免力不从心。当工作无突破和起色,甚至做多错多时,民警还要面临批评和通报。在层层压力下,民警往往提不出干劲,拿不出闯劲。束缚多。基层派出所民警处于执法、服务的第一线,履行职权要受到法律制约,执法工作要受到政府的干预,执法行为要顾及到民情民意,使得很多工作必须在层层请示和服从指令中开展,久而久之消磨了民警的主动性和工作热情。此外,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既限制了民警生活的空间,又束缚了民警个性发展的需求,使整个民警队伍千人一面,不易激发队伍的创造性.二是组织因素。一是考核机制欠缺。派出所对民警的考核评优,主要以条线上的量化考核为参照。但各个岗位的可比性不强,即便是同一岗位的工作量和难度也有差异,简单、死板的量化考核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民警主观努力程度。此外,部分民警利用规则的漏洞,只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致使在评先评优时一些扎实苦干的同志被埋没,投机取巧的得荣誉,使考核起到了反作用,引起民警的不满,造成消极怠工。二是队伍内聚力削弱。部分单位缺乏应有的内聚力,削弱队伍战斗力。有些领导自身素质不过硬,缺乏威信和号召力,在布置工作时,一味地给年轻的、肯干的民警安排工作,差遣不动的则听之任之,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给年轻民警的做了不好的榜样,不利于其保持上进心;不同警种的民警之间缺乏沟通协作,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常常出现“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情况,队伍内部的相互不认可影响到警察自身的职业认同,不利发挥整体合力。三是福利待遇偏低。基层任务繁重、工作量大、风险度高的特点没有在经济待遇中得到体现,政治待遇还比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低,晋升空间狭小。尤其是基层派出所民警,很多都是在岗位上埋头苦干几十年,很难得到提拔。待遇与职责的不匹配使得不少民警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甚至有少数民警以权谋私、徇私枉法,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社会因素。公众对警察职责存在认识偏差。随着警务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困难找警察”的口号深入人心,公众不同程度对民警职责的认识存在偏差,致使基层派出所在日常工作中不得不处理债务纠纷、环保问题、恶意举报等超出职责范围的警情,还极易引发投诉、信访,这些都极易挫伤警察的工作热情和警民感情。长期以往,民警也会模糊了职责的概念,导致“该管的事没能力管,不该管的事努力管”,甚至一些民警会利用这些“额外”的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滋生腐败。其他部门职能弱化造成矛盾转嫁。一些单位企业不顺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一些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推卸给了公安机关,这种转嫁矛盾的做法,在构建警民和谐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添加了障碍。如一些单位客户丢了捆绑手机要求补办,单位要求公安机关提供丢失证明,而派出所在未接到报警求助的情况下,很难辨别丢失事情的真伪;一些加油单位为了回避责任,要求散装加油的用户出具公安证明,但加油单位完全可以增设提供外送散装油的服务为断油用户解决困难。法定职权受忽视致使民警办事难。部分群众、单位只看到自己在法律上的权利,而忽视法律赋予警察的职权,警察在行使职权时阻力重重,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如民警在向居民采集人口信息、了解社会关系时,常被居民以隐私为由拒绝透露;在查询涉案银行账户时,银行工作人员常常以“不受理查询外省市银行账号”由拒绝查询服务;甚至在执法,遭遇群众阻挠,不实投诉,诬告陷害,甚至上访、暴力袭警,引发群体性事件。四是个体因素。1.个性的影响。基层派出所民警经常与社会上灰色人员打交道,在接触多了社会的阴暗面,面对社会“非主流”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时容易发生价值观的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不讲奉献讲金钱,不讲工作将过场。2.业务能力不足。当前民警面临着现代警务模式的新挑战,少数民警的综合素质难以适应,一味地“吃老本”,不主动加强学习、补充更新知识,暴露出对法律不熟悉、对业务不精通等问题,畏难情绪凸显,就会经常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胜任,成就感大大降低,引发工作倦怠。3.心理健康调适不够。派出所民警不仅要承受着工作上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民警对家庭投注的时间、精力少,常常会引发和父母关系不和、与伴侣离婚等问题,家庭关系的失调使得民警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压力骤增。但是部分民警缺乏心理保健知识和自我调适方法,既不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调整心态,又不寻求专业帮助及时摆脱困扰,导致心理问题积压,影响了民警对自身职业的正确认识,导致职业认同感的缺失。二、提升基层派出所民警职业认同感的对策探讨:一是健全思想教育机制,占领民警精神制高点。注重信念塑造。过去,派出所的工作条件比现在艰苦得很多,但民警却感到自豪、光荣,这与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分不开的。因此,要坚持从理想信念塑造入手,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积极渗透。要结合民警思想动态,有区别地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学习活动,通过道德讲堂、影视作品赏析等不加重民警工作负担的方式,让其接受到更直观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使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得到整体增强,形成一种导向和氛围,带动个体幸福感、自豪感的提升。注重文化引领。坚持以警营文化为载体,密切联系党、团等各类团体,定期组织开展球类、游泳等体育活动,在放松民警身心之余,通过竞技活动激发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民警集体荣誉感;成立警官俱乐部,开设图书室、网络阅览室、健身房、减压室等场所,用文化陶冶情操,培养民警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丰富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警营文化建设的“留人环境”。注重典型带路。挖掘身边的典型,强化树立、培养和宣传工作,做到典型第一时间表彰、第一时间宣传、第一时间奖励,让民警认知到典型并不是永远只出现在表彰名单、公模录、新闻报道中的,而是真实就在大家身边,通过典型崇高精神和高尚品质的“点”来推动单位争先创优的“面”,让先进民警有干头,让后进民警有学头。二是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搭建民警发展平台。营造干事氛围,提高执行力。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警力增补、装备配置、福利待遇、职务设置等方面,适当向基层派出所予以倾斜,提高配设比例,改善职级待遇,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加大考评奖惩兑现力度,做到考评结果与“政治待遇、经济福利、评先创优”的三挂钩,切实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建立重大事项民警议事制度等方式,不断提高全体民警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增强民警的 “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加强班子建设,凝聚向心力。所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育严格自律、务求实效、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作风,凡事做到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一抓到底,积极发挥牵引带动作用;在队伍管理中要从制度管警入手,在立规矩、懂规矩、守规矩上下工夫,克服“老好人”思想,对一些不良现象要敢于批评,敢于管理,做到一碗水端平;重视民警个人发展进步的需要,打造公平正义的选拨用人环境,将机会与舞台留给想干事的、能干事的民警。强化业务培训,激发内驱力。向教育培训要警力、要战斗力的能力,以强化科技应用、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执法质能为重点,积极开展日常法律、信息化、执法规范化、警务实战等培训活动,解决执法管理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升民警的服务水平和实战能力,让民警在工作中有底气、有实效、有动力。推行轮岗机制,保持生命力。加强派出所内部的岗位轮换交流,让民警对自身的工作进行重新思考,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交流,不断增强队伍凝聚力。同时,借轮岗交流之机,来消除民警因长期守在一个岗位上产生的职业倦怠,充分挖掘潜能、发挥强项,进一步优化警力配置,激发工作热情,提升队伍活动。三是做实警心工程,优化民警工作环境。进一步在工作减负上加力。业务大队要充分发挥实战指导作用,主动介入基层帮助解决能力范围以外的难题,避免重复基层工作和简单的数据统计;指导和监督部门要严格落实改进作风的措施,压减名目繁多的台帐、检查和通报,切实结合基层的实际,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指导派出所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基层所领导要及时梳理工作中反复出现的超出职责范围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公安机关、党委、政府汇报,进一步争取政策支持,把应该由社会经济组织和相关行政部门办理的事项从现有的警察职权中分离,为基层派出所“松绑”、“解压”,减缓民警工作压力。进一步在权益保障上加力。推动警力下沉,合理安排警务,提高工作效能,节省单位时间和空间的警力投入,最大限度地将工作外时间的还给民警,使民警身心得到及时的休整;对曾因违规违纪受问责的民警,要就问题谈问题,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无视民警的现时表现和长远发展,在其今后的评先评优以及提拔使用设阻;对恶意投诉、侮辱诽谤、阻碍执行公务等行为,督察部门一经查实,要理直气壮地为民警撑腰、正名,依法从快、从严打击不法行为,坚决不让派出所民警“流血、流汗又流泪”。进一步在从优待警上加力。完善民警定期体检制度,建立民警健康档案,及时掌握民警的健康状况,保证患病的民警得到及时救治;重视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热线等形式,向民警传授健康快乐知识,缓解民警精神压力,引导其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通过开展“家属座谈会”、“警属联欢会”等形式,及时帮助民警化解家庭矛盾,消除生活和心理上的隔阂,并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及时帮助解决民警家属安置、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实际困难,为长期奉献在一线的民警解决后顾之忧。进一步在警民关系建设上加力。积极探索推进警民关系建设的新路子,深入开展“警营开放日”、“警民恳谈”等活动,加强警民的良性互动,向群众展示派出所及民警的真实状态,消除因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同时,借助主流媒体的力量,宣传警察、介绍警察,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影响力,让群众充分了解警察的职责,理解警察的执法涵义,争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基层派出所及民警营造良好宽松的社会氛围,优化警察行政和执法环境。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约翰·克里斯多夫》罗曼·罗兰01.什么是职业倦怠?有人说:职业倦怠就是,你有工作能力,但是你却丧失了工作动力。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Freudenberger研究发现,社会服务性职位需要较多的情绪性工作(emotionalwork),面对较多人际压力源,长年的精力耗损,使得工作热诚容易消退,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持负面态度的症候,他称其为工作倦怠(job burnout)。随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研究认为,职业倦怠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cynicism)和自我效能降低(decreased professional self- efficacy)。情绪耗竭: 指一种过度的付出感以及情感资源的耗竭感;压力过大,能量感缺乏,特别容易疲劳;去人性化: 也叫玩世不恭,指对他人消极、冷淡、过分隔离、愤世嫉俗等态度和情绪;自我效能感降低: 指倾向于对自己做出消极的评价,伴随无力感、抑郁感。简单说来就是:“心好累、不高兴、我不行”。
摘要:近年来,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并且存在于很多行业中,比如警察、教师、律师、医生等,这些行业的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压力大,特别容易发生职业倦怠。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growing phenomena of occupational tirednes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many fields, such as police, teachers, lawyers, doctors, are comparatively tender to feel tired, for their work is repeating, high-pressured.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既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The issue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tiredness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mmon concerns for education re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 It will not only affect teachers' health,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but also affect their teaching quality and what's mo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students' sound development and the smooth progress of educational business.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用MBI-GS问卷,随机选取沈阳市4所中小学的130名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相关状况的调查研究,从情感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对倦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的被调查中小学教师有较严重的倦怠现象,大部分教师表现出存在倦怠问题,教龄在15-20年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年轻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少见。Based on relevant studies in this field both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by adopting MBI-GS questionaire to 130 teachers in Shenyang's 4 schools, shows that 23% of the teachers suffer from serious tiredness, most of the teachers have this problem, teachers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between 15-20 years are seriously tired and young teachers are much better.本文通过对沈阳市部分教师的调查,分析了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一些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措施。只有有效的预防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才能保证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态度,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The paper, through its study, analyzes the affecting factors to teachers' occupational tiredness, proposes the features of this issue as well as measures to avoid this issue. Only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avoid the phenomina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tiredness can we gurantee teachers' working passion and attitude, so as to make sure their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sound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关键词:职业倦怠;中小学教师;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体成就感低落 Key words: occupational tiredness;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emotional decline; de-individualization; low individual sense of accomplishment说明: 100%手工翻译.
所谓基层公务员,是指在县乡(镇)两级机关任职的拥有国家正式编制的公职人员。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基层公务员是群众与上层政府联系的纽带,虽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但在现实中往往遭遇一些尴尬,如:面临着艰苦的工作环境、较重的工作任务、较低的工作报酬、较严的考核机制、有限的晋升途径等一系列问题。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大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的压力更加凸显,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人民网2004年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指出:在所有职业的被调查者中,高达的公务员出现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是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近日,一张“少年白头公务员”的图片传遍了网络,谁也不敢相信图片中已经满头白发的公务员实际上只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云南基层公务员。这位公务员在2011年至2014年湾碧乡村民搬迁期间,因工作太过劳累导致头发变白。中国青年报的特别节目《曹林说会》有一期节目中还提到,某地区在同一年里有9位基层公务员英年早逝,平均年龄只有40岁,最年轻的只有30岁。上海市首条24小时危机干预心灵热线开通前三个月,拨打量排前三名的竟然分别是白领、无业游民以及基层公务员。这些事例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当下基层公务员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实,基层公务员除面临压力外,资源的短缺也是十分棘手的问题。事实上,基层公务员面临的资源不足问题,不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考量,同时也是高度实际的事项。与较高层次的部门相比,基层部门所配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会存在与实际工作量不匹配的状况。基层公务员除解决群众各不相同的问题和困难外,每日还会有固定的常规工作和例行检查,而基层公务员花在这些常规工作上的时间实际上占了一天当中绝大部分的时间,其余的特殊性工作,如贫困户走访,往往在晚上或节假日进行。尤其是自十八大以_,从中央到地方强力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基层公务员的心态随之发生变化。虽然各级政府已注意到基层公务员心态的变化,并先后出台了减负文件,例如湖北省纪委针对以往年终绩效考评程序繁琐、内容繁杂、主观随意性大等问题,自2017年起取消原有的对市州纪委工作绩效年终考评活动,转为日常工作记录在台账上,年底进行汇总;对全县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全面清理,共撤销12个考核事项,合并8项督查内容为1项;2019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但由于减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面临因时、因地、因人、因部门不同的困境,故虽然在减负,但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基层工作效率将会大大降低。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重压下产生的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工作态度消极等状况,一般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低下。职业倦怠最早在1974年由Freudenberger提出,随后由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着重在对医护人员的研究上,例如,Thomas,Bantz和McIntosh通过研究发现80%的美国人反映都经历过工作压力,74%的护士表明急性和慢性压力都是导致护士倦怠的重要原因。_2]Hu,Nien-Chih MD等学者通过对1 560名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全职员工进行调查,再根据哥本哈根职业倦怠量表(CBI)得分,将受试者分为上,中,下三层次,结果发现:长时间的工作与职业倦怠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50岁以下被调查者、女性以及不活跃的员工在长时间工作下职业倦怠的情况更加显著。1993年至今,国内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多达10 000多篇文献,但主要集中于对教师和医务人员这两类职业倦怠情况的研究。从2008年起,开始对公务员职业倦怠有所研究。近年来,由于政策调整,聘任制的“提议”让公务员铁饭碗的地位有些动摇,逐渐变动的公务员制度以及工作内容、工作氛围等让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情绪日益高涨,相关的研究文献也喷涌式增长,仅2013年以后就有130余篇,这些论文以硕士论文为主.研究的理论视角主要是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强调以薪酬为保健因素、以晋升机会为激励因素的内外结合手段来缓解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例如,胡贵仁表示要完善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激励机制应建立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的双轮驱动机制,仅关注外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缪国书、许慧慧认为公务员职业倦怠主要涉及的是公务员个体与工作之间的不协调关系,而工作的挑战性和竞争激励的缺乏等原因是导致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吕维霞、徐晓明和王超杰通过建立3个评价指标和3个影响因素之间的九个假设关系,从中得出职业控制困难容易导致情绪低落,职业价值降低容易导致缺乏成就感,而职业激励不足则容易导致人格分裂的结论。尽管双因素理论确实对缓解职业倦怠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要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满足,而是逐渐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在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上,这种需要的转变是怎样的走向?不同层次之间的需要呈现出怎样的关系?这些仍然有待研究。同时,现有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实证研究,更多是基于某一乡镇或区县的小范围调查,未能立足于省级行政区域的大规模调研,这凸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