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大家都在认真的做毕业设计,而我们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来参考自己需要的开题报告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与反思阶段等。
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如何写开题报告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
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
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
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具体步骤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二、如何陈述问题
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 1 )时间:从 1980 年到 2000 年;
( 2 )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 3 )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三、 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
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
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开题报告课题
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内容撰写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1、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立论依据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3、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条件分析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开题报告课题来源怎么写
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所以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一个课题名称起的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课题名称该怎么起呢?
第一、课题名称要准确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的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研究的问题就是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
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课题名称要规范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
第三、课题名称要简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定好了课题名称,下一步就是行动,行动的第一步,是做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怎么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也叫课题研究方案,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的工作计划可以成为我们日后开展研究工作的准绳,“言而无文,其行不远”,有了开题报告,它可以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是研究一段时间后,觉得有偏差,它也可以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所以说开题报告对一个科研课题能否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名称
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7、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9、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一般从现实需要角度去论述。例如国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现行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例《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这个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二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盲区”。因为新课程理念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间出现了问题,所以就有了这个课题。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建构新理念与新设计间的立体桥梁。
因为新要求、新标准、新政策、新理念与现实存在问题,课题研究就是奔着问题而来,为问题的解决而研究。问题是教育科研的支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对课题的界定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相对于目的而言,研究目标是分解了的、比较具体的。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是课题研究目标的落脚点,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相吻合,与目标相照应,具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要努力从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去寻找,紧密围绕课题的界定去选择研究内容。它要求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也可以在课题大框架下设立子课题。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手段或操作规律,它具体反映“用什么办法做”。研究的方法服从于研究的目的,也受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制约。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要根据各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写明怎样使用这种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做什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解剖麻雀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即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意义
敬畏生命的感悟、领悟和觉悟1感悟:生命的轻与重级的地震,使天府之国的一角瞬间变为血泪之地。大震震垮了同胞的家园,也触痛了我们蛰居已久的敬畏生命之心。抗震救灾中全社会爆发出的奉献大爱的能力和无数可歌可泣的场景展现着一幕幕敬畏生命的故事,考量出生命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分量,折射着我们国家文明的程度,彰显着主流文化中生命伦理的底蕴。那从瓦砾之下伸出的渴望生命的手以及千千万万渴望救助的生命无不清楚地昭示着在天灾面前个体生命的脆弱和在毁灭性的灾难面前生命伦理显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民族!同情、怜悯、关爱生命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生命伦理理念。有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段话:“与自然强力每时每刻对生命的巨大毁灭相比,伦理的人对生命的保存和改善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种比较绝对不会使敬畏生命的伦理迷失方向。对于世界来说,重要的是这一事实本身:已经变得伦理的人,充满敬畏生命和奉献生命的生命意志出现在世界中”。[1]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众志成城、同心回天的气概,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是这样的顽强不息,是这样的坚不可摧,是这样重若磐石!2领悟:生命的善与恶通过媒介和电波,耳闻目睹我的同事在露天或帐篷里为获救同胞手术,总是让我想起伟人阿尔贝特·史怀哲和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93年前,在非洲奥顾河畔原始丛林中为非洲人民义务诊疗50年的医生史怀哲,提出了著名的“敬畏生命”这一人类文明中的至善至美至真的思想。史怀哲认为,“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2]是否具有敬畏生命理念,是甄别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孰善孰恶的伦理标准。“善的本质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程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3]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几十个日日夜夜,亿万同胞用自己的鲜血、爱心、意志和智慧展现了保存生命、珍爱生命、促进生命、敬畏生命的至善之举,一个人道社会的形象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定格。灾难之后激发而起的敬畏生命、休戚与共是一种最有效的善的社会教化,是人类的生命认知进入较高层次的标志。在同类受难之时,深心凄怆,心怀恻隐反映的是善良人性状态和人文精神。史怀哲十分强调生命在患难之际的“休戚与共”,他说:“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等级,都对生命有着可怕的无知。他们只有生命意志,但不能体验发生在其他生命中的一切;他们痛苦,但不能共同痛苦。”[4]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活动中,我们走出了史怀哲批判的这种不能共同痛苦的、对生命的可怕的无知状态。党和国家领导人大智大勇,亲临现场,指挥来自各地的军人;医务人员奋不顾身,有组织地营救;各行各业的自愿者奔赴灾区,无私忘我、自发地援助;无数的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向灾区人民表达自己的骨肉亲情;……中华大地涌动着关爱生命的暖流!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悲笛呜咽,国旗半垂,全民志哀;……十三亿人为黎民百姓生命的陨落举国哀悼,亘古未有,旷世未见。这些深得民心的大善之举,是深入人心的文明教化,是由大悲到大善的人文精神的升华,是对敬畏生命理念的集体领悟。3觉悟:生命的知与行5. 12汶川地震,带来了数以万计生命的毁灭,造成了数以万计家庭的残缺。同时,也激发了数亿中国人蛰伏已久的对生命的悲悯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人们思考和质疑,天灾之中,是否有一些非自然因素在助纣为虐?在现实中,敬畏生命是否不仅存在着“知”方面的不足,更具有“行”方面的滞后?敬畏生命的知与行,是否存在着大难之前蛰伏、大难之中的惊醒、大难之后冬眠的惯性?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决策是否因为远离敬畏生命的理念而成为灾难的要素?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文化中的失位,是文化的灾难。一方面,现代社会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生命之外的物质财富成为人类的主宰。如史怀哲指出的那样:“首先必然得出的一个基本论断,我们文化的灾难在于:它的物质过分发展超过了它的精神发展。”[5]另一方面,在人类的文化中,敬畏生命的思想处于灵魂和核心的位置。文化的其他形态,包括宗教、哲学、科学、艺术、文学都是生命的意识形态,都应该从不同角度体现敬畏生命的思想。但长期以来,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如果只有在大难来临的时候,人们才能表现出一些对生命的怜悯、同情和珍惜,那实在是生命的悲哀,也是生命伦理的悲哀。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人性中的失势,是人性的堕落。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性畸形发展,大爱大善、大慈大悲的人性取向变得珍贵而稀少;贪婪自私、利己主义的恶欲极度膨胀。唯利是图的资本,将其势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医学,自古以来都以拯救生命为崇高的目的,但实际上医学“已经成为资本的新阵地,并为资本所主导”。[6]史怀哲深刻地指出:“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漆黑的峡谷,光明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有的生命必然存在于黑暗之中”。[7]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数以万计的救援人员在废墟之中,在余震的威胁之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之中,对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勇敢无畏的援救,让我们看到了闪耀在峰巅之上的人性的光辉;我们渴望这一片人性的光辉照亮依然沉沦于黑暗中的灵魂。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行为中的失能,是人生的迷惘。敬畏生命的理念总是被世俗的生活淹没,为平淡的日子消磨,让繁忙的工作挤退。甚至是给“伟大”的事业冲淡。忙忙碌碌的人们,没有留下践行生命真谛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家埋头科学,艺术家献身艺术,商人在商言商,政客从政言政……人们沉浸于个人的或团体的事务,全然无暇践行敬畏生命的事业。史怀哲批评这种局限的职业观点,认为:“敬畏生命的伦理不允许学者只献身于他的科学,尽管这对科学有益。它也不允许艺术家只献身于他的艺术,尽管他因此能给许多人带来美。它不允许忙忙碌碌的人这样认为,他们已经在其职业活动中做了一切。敬畏生命的伦理要求所有的人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8]如果说在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中,从士兵到医生,从官员到平民,四面八方的人,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够无私奉献,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一些名和利的羁绊,用更多的热情去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和敬畏生命;同时,用我们对生命的大爱,书写我们光明的人生呢?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有许许多多的生命、许许多多的灵魂期待我们的关爱、我们的呵护———不仅仅是在大难来临的时候!〔参考文献〕[1]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5.(下转第33页(上接第4页)[2]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92.[3]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92.[4]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10.[5]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44.[6]杜治政.资本逻辑与生命伦理学[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2.[7]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0.[8]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6.
学生姓名 *** 所 在院(系)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论文题目: 一曲启蒙主义者的生命悲歌——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探析 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的分析,探究时代、性格、周围环境等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并从中揭示特殊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变化规律。文献综述:《孤独者》作于1925年,自它诞生之日起,学界就对它作了很多研究,概括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小说的复调性。持这种观点的有北大的钱理群教授,他在《与鲁迅相遇》中作了专门讲解。另外还有西南师范大学的李铮,她在《欲将沉醉化悲凉》一文中写道:小说不只出现“我”1个叙述者,具体来说,《孤独者》中出现的叙述者有:“我”、魏连殳、房东老太太。这种结构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孤独的世界,孤独的灵魂。二,主题上,以“复仇”悲剧最为突出。钱理群先生在《心灵的探寻》一书中有过表述:面对着不被人民理解的命运,历来的中国文人(从屈原始)只是自怨自艾,痛苦不已,惟有鲁迅彻底摆脱了对人民的盲目崇拜。于是有了鲁迅式的愤怒与复仇!钱理群教授的这句话用在魏连殳身上也合适。三,人物关系复杂化。持这种观点的是延边大学的于淑娟,她在《封闭的空间 孤独的灵魂》中从人物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而剖析个体最终以自戕式的复仇来摆脱这一空间的孤独命运。四,人物形象。关于这点,学者们在对魏连殳这一形象进行分析研究时,多将他与鲁迅笔下的孤独者谱系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尤其喜欢与《在酒楼上》的吕纬甫进行对比,因为他们都被归于失落的孤独者,两人所不同的是,同样在失掉理想与奋斗的勇气后,吕纬甫选择了在现实生活里做一些空虚、无聊的事情,而魏连殳则进行了反戈、复仇。我这篇论文也是对其进行人物形象的论述,与前人不同的是在分析其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又对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做了一番探析,从而找出了造成魏连殳悲剧的根本原因,并以魏连殳为参照物,对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般变化规律作了一番分析。主要内容:鲁迅先生笔下的魏连殳是一个具有启蒙主义思想的觉醒者形象,他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积极寻找一条光明之路。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魏连殳的寻路历程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他整个的寻路历程我们分为三个阶段:一,积极的寻路者。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以一个知识分子和反封建的民主战士的形象出现。他有尖锐的洞察力,能够观察出当时中国现实的黑暗,并发出一些毫无顾忌的议论。在对封建制度的反抗上,他与顽固的封建势力做决绝的斗争,是一个独战多数的英雄形象。二,潦倒的失路者。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分属一定的群体,群体中的个人有共同的集体意识,当一个人与大多数人态度不一致的时候,他必然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这种从众的压力甚至足以使之改变自己的观点,迎合多数。尽管此时的魏连殳还没有抛弃他的进化论思想和启蒙主义观点,但他却以社会偏离者的身份遭到了排挤与惩罚。他的生活陷入极其困顿之中。三,绝望的毁路者。鲁迅先生常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魏连殳在遭到一系列的打击之后,终于看清眼前的现实,他开始“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他成了一个复仇主义者,但从某种程度来讲,魏连殳只不过又成了强大的封建制度下的一个自觉的牺牲品而已。魏连殳形象的文化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我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自我剖析,予人光明。据胡风回忆,鲁迅当年在谈到《孤独者》这篇小说时,曾直言不讳地对他说:“那是写我自己的”,的确,从魏连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的影子。二,对启蒙主义知识分子命运的观照。魏连殳可看作为当时社会转型时期里出现的一个思想已经觉醒但个性却过于软弱的小知识分子的代表,这类知识分子出现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不可避免的。三,对国民性的批判。这篇小说似乎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个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悲剧性的一生,文中没有如之前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那样去明显地批判国民性,但是我们对魏连殳的命运进行再思考,不难发现他的沦落与他周围的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总之,魏连殳这一形象正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鲁迅先生通过这一形象为我们再现了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揭示了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当时人情的有力依据。研究方法:分析法、对比法、归纳法。进度计划:1、选题(第7学期第8周)2、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第7学期第9周至第12周)3、撰写毕业论文第一稿,并提交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第7学期第13周至第8学期第4周)4、指导教师对提交的论文第一稿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修改毕业论文第一稿,并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第8学期第5-7周)5、指导教师对提交的论文第二稿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修改毕业论文第二稿,并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三稿。(第8学期第8-11周)开题人(签名):***2008年11月20日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读者具有影响力,可使读者首先明确论文研究的主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优秀论文题目2022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翻译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中国古代 足球 》古汉语专名与古诗词的英译处理
2、英文合同汉译中规范性的实现策略
3、以目 标语 读者为导向的 广告 翻译策略研究
4、盐城旅游文本中特色词汇的翻译问题
5、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
6、法律文献中专业术语英译的探讨
7、扬州旅游文本里 文化 因素的翻译
8、网络辅助下英语缩略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9、有道词典在翻译中的应用
10、 英语 散文 120篇汉译项目 报告
11、徐州景点 导游词 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12、徐州特产食品 说明书 汉英翻译研究
13、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究报刊时政新闻的汉译
14、英语长句的英译汉翻译策略实证研究---以<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学>为例
15、《物华名胜》中复合式翻译 方法 的运用
16、《苏斯 儿童 绘本汉译过程中儿童语言的处理》
17、目的论指导下企业介绍的英译研究
18、新闻发布会口译项目报告
19、目的论视角下看中国高校宣传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20、《杨澜访谈录》同声传译项目报告
21、VOA经济报道口译过程中顺句驱动法运用的实践报告
22、预测在英语 财经 新闻口译活动中运用的实践报告
23、中国饮食文化词的口译技巧—《舌尖上的中国》口译实践报告
24、影响英汉交替传译中笔记有效信息筛选障碍的项目报告——以VOA时事新闻口译实践为例
25、视译停顿形成因素及解决方法报告
26、外事口译中译者主体性的把握
27、学生译员汉英交传训练中停顿现象研究
28、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
29、英文品牌汉译
30、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31、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消极影响
32、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翻译
33、<<红楼梦>>金陵判词两种译文的比较及评析
34、从红楼梦诗词翻译看翻译中的文化补偿
35、关于李后主“虞美人”的3种英译本的鉴赏
36、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
37、中式菜肴的命名与翻译
38、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39、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40、英文化妆品广告之美学翻译
41、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数字习语翻译初探
42、浅析原语文本在目标语文本中文体的适应性
43、英语习用语翻译中的等效性研究
44、论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作用
45、浅析英语动画片翻译的基本原则
46、中英服饰广告的翻译
47、论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48、论译者的风格与译风
49、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50、从翻译的美学角度浅析旅游资料的中英译
51、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52、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53、影响长句翻译的因素
54、例析英译汉中形象语言的处理
英语专业 毕业 论文翻译方向题目
1、 图里规范理论视角下的《四洲志》翻译研究
2、 翻译伦理视域下杨曙辉和杨韵琴《喻世明言》英译本研究
3、 《围城》英译研究
4、 余华小说《兄弟》中的文化专有词英译研究
5、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基式英译对比研究
6、 英汉交流虚构运动事件中路径和方式表征的对比研究
7、 汉语情态动词“能”字结构的翻译
8、 英汉运动事件表征方式对比研究
9、 顺应论视角下视觉动词的汉英互译研究
10、 语用顺应论视阈下汉语听觉动词的英译研究
11、 基于交往能力理论的翻译主体间性实证研究
12、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气英语翻译
13、 从符号视角看翻译中视觉非语言符号的信息处理
14、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府公文英译策略研究
15、 女性主义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16、 操纵论视角下政治文本的汉英翻译研究
17、 从功能对等原则看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意象的翻译
18、 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分析领导人演讲口译
19、 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黄帝内经》英译策略研究
20、 四字格中医术语动词的英译对比研究
21、 《红楼梦》服饰文化翻译研究探析
22、 英文传记汉译实践报告
23、 生态翻译视角下:《尘埃落定》英译本的研究
24、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两个译本中的体现
25、 描写性翻译理论框架下《西敏寺》译文的风格分析
26、 目的论视角下张爱玲《金锁记》自译本的比较研究
27、 从功能理论视角看戴译本《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28、 英译诗歌韵律的定量对比分析
2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药》《孔乙己》《风波》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30、 奈达功能对等视角下对《瓦尔登湖》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31、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视角下文化特色语的翻译
32、 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
33、 目的论视角下的《三体》英译研究
34、 性别与翻译:从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比分析《飘》的两译本
35、 目的论指导下的《舌尖上的中国》菜名英译策略
36、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
37、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商标翻译研究
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
1、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宏观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
3、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
4、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
5、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
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
7、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8、论英汉翻译写作学的建构
9、 文章 学视野下的林译研究
10、口译研究的生态学途径
11、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
12、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13、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
14、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
15、异化翻译思想探究
16、翻译的修辞学研究
17、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
18、文章学视野下的林纾翻译研究
19、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
20、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21、近代中国 留学 生 教育 翻泽研究(1895~1937)
22、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3、修辞劝说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4、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
25、易学“象”视角下的译学研究
26、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演变研究
27、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
28、情境翻译与翻译情境
29、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
30、从《哥儿》林译本的 句子 结构调整看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31、功能对等理论与信达雅翻译论的比较研究
32、《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章)翻译报告
33、从中国文化语境视角出发解读西方女性主义翻译
34、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35、叶维廉汉诗英译研究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文章:
★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 英汉翻译论文选题题目参考
★ 2021英语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参考
★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2021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题目
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探讨[摘要]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既有代写论文自己的优势也有其劣势。在基础阶段将口译技能教学融入英语教学,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并减轻未来口译教学的压力。在提高阶段,将英语教学融入口译技能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口译人才,满足多方需求。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口译教学 教学目标 方法 口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对某些议题的探讨深入广泛,需要各种专业背景的口译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口译任务。目前,我国口译员培训主要集中在各外语院系,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语言背景,非语言背景学生仅占极少比例。这种专业背景过于单一的学员组成,造成我国口译员队伍的专业背景过于单一,不利于我国职业口译员队伍自身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对一部分英语水平较高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口译训练非常必要。本文主要探讨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内容、步骤及方法。 一、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目标 1.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的优势和劣势 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用来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思想的载体。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用这种工具来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而思想与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因个体不同而不同。与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拥有自己的专业,比如生物工程、医药、汽车工程等,英语仅仅是他们的一个工具。理论上讲,语言水平等同的条件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本专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思想信息时,能够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英语专业学生所不能及的。 另一方面,正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有自己的专业,所以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其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极大地挤占了英语语言的学习时间,英语课程及课时数量远远少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及课时数量。到了三、四年级提高阶段,大量各种专业课程的开设进一步挤占英语课程的课时,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ESP)大多数高校每周只有2课时,数量上更是无法与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不难理解,整体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水平不及英语专业学生。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和语言方面的劣势使得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不能照搬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口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遵循不同的步骤和方法。 2.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目标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口译可以分为多种。Pchhacker认为,从历时的角度看,口译最为明显的分类标准是交际的社会语境(the social context of interaction),即口译发生的情景(setting)。按此标准,口译可以分为商务口译、外交口译、军事口译、法庭口译等。按照口译所需的技巧和知识可分为会议口译和一般口译。会议口译包括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需要完整全面的口译技巧、多领域的知识和极高的A、B语水平。一般口译可以简单概括为商务口译(In-house Interpreting)和陪同口译(Escort-Interpreting)等。对于一般口译而言,交替传译技巧就可完成任务,语言水平要求低于会议口译,一般只涉及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社会对不同口译人才的需求数量不尽相同。如果把口译人才总需求比作是一个金字塔形状,那么,对一般口译人才的需求就是庞大的占总量达80%的金字塔中底部,会议口译人才的需求仅仅占为数极其小的塔尖部分。 综合考虑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基础、专业优势、课时少的现实,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比较合适的目标应该定位为:在提高学生的A、B语水平的基础上,主要传授交替传译的入门知识,训练其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技巧,为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以及相关专业领域培养专业型一般口译人才,并从中发掘人才,为更高级别培训(如会议口译)输送后备力量。 二、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内容 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培训,仲伟合认为口译教学的内容可以综合概括为三个模块,即:语言知识板块、百科知识板块和口译技能板块。对于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而言,应该以大学四年不同阶段所开设的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分别为语言知识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重视语言水平提高和口译技能教学甚于百科知识教学,即教学内容应该是依托学生原有的专业知识技能采取语言(英语)知识+口译技能的模式。 口译是一种耳听口说的活动,使用的是口头语言,口译语言教学的内容当然也应重视口头语言。这种口头语言包括A语和B语。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最需要提高的无疑是作为外语的英语口语(B语)。但是,作为口译教学内容的B语口头语言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口语课教学往往注重日常生活情景常用言语的教学,如商店购物、机场接人、餐厅就餐等场合使用的日常表达用语,属于生活口语类。在口译活动中,译员虽然也需要这类口语,但是仅掌握这类口语是无法完成口译任务的。要想做好口译工作,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口译工作言语”。这是一种在社会的言语交际环境中为了某种工作之故而使用的特定的口语。与生活口语相比,因为使用的交际场合常为正式或者半正式,它的语级较高,可启用正式或者庄严语体;逻辑性较强,有一定的结构完整性;信息量较大较浓缩不易记住需要比如笔记等口译技能帮助记忆;用词较为严谨,甚至在某些层次上很专业化,比如使用一些生僻的技术用语,这些场合惯用的套话等。“口译工作言语”在生活中几乎很少使用,却是译员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需要重视和提高的。 因为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型的一般口译人才,需要用到交替传译技能,所以技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听解原则;言语类型分析;主题思想辨别;口译短期记忆训练;口译笔记;目的语信息重组;演说技巧;数字传译技巧;译前准备技巧;协调能力训练等。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不尽相同。比如短时记忆训练可以通过复述练习、影子练习等进行,表达能力训练包括当众中英文演讲、就给定的主题和情景用中英文描述等,而笔记技能教学包括笔记符号的选择,链接关系的处理,笔记的布局原则等。 三、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当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期间的英语学习可以分为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和三、四年级的提高阶段。基础阶段,学生的专业课开设较少,英语教学注重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多数高校周课时一般为四节到六节。提高阶段,随着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增多,多数高校的英语课时被压缩至二节,英语学习进入专业英语学习(ESP)阶段,英语教学强调英文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运用,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内容。同时,很多高校也鼓励开设双语(英汉)专业课程。这种以内容为教学重点的课程(content-based course)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算做是提高阶段语言教学的一部分。 受专业课程的挤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不论在基础阶段还是提高阶段都是较少的。口译教学安排应该尽可能结合英语课程进行。基础阶段,学生英文水平有限,还不能进行全面的口译训练。但这并不是说不能进行任何的口译技能教学。在此阶段,教授某些口译技能不仅可以进行,而且能够促进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同时还能够减轻提高阶段口译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压力。但是这时的口译教学只能算做是提高语言教学水平的辅助手段之一。在提高阶段,口译教学应该结合该阶段开设的专业英语(ESP),围绕学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领域知识,强化口译技能和B语作为工作言语的教学。这时,口译教学为主外语教学为辅。下面详细阐述。 1.基础阶段 在基础阶段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一些口译技能训练,可以促进英语教学。这些技能涉及口译的各个环节,涉及听解、记忆、笔记、表达、译前准备等操作过程。 在精读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合适的口语语篇特征鲜明的课文对学生进行口译技能训练。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体验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一课的课文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于2001年9月21日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课文讲解之前,教师要求学生了解作者身份,请学生特别注意讲话是在刚刚发生之后不久,作者发言的场合及目的听众组成等背景知识,让学生在看课文之前对课文内容等进行预测,然后对照课文检验预测的准确程度进而讲解译前准备的口译知识。进入课文讲解阶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篇特征,逻辑结构等,熟悉此类讲话的结构措辞等。讲解完毕,引导学生进行断句、口头翻译成汉语等视译训练。为巩固学习成果,可以提供更多同类型讲话,供学生进一步练习。 口译员在工作现场的听解要求比一般人日常交际过程中的听解要求更高,更全面。不管学生将来是否继续口译学习,掌握口译员的理解技巧对其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应对各种学生最为关心的听力考试及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等都将大有裨益。在听力课上可以融入口译听解技能教学,包括训练学生通过积极地听取材料有效理解不同的语体、分析其中蕴含的信息单位以及信息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脱离词语的束缚获取其中蕴含的意义、遇到数字、术语、模糊点等时如何应对等。随着听力课程的推进,听力材料的内容在不断加深,材料长度也逐渐增加。比如到了二年级有些听力教材的单篇材料长度达到将近400单词。受人类工作记忆容量(7+2个单位)和保持时间(2~15秒)的生理限制,即使学生完全理解了其中蕴含的信息,也难以在听完后全部记住,如何记住理解了的信息以应对相关考试(比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复合式听写部分的句子听写)就成了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时,口译员的脑记和笔记技能就可以融进听力课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讲解笔记符号的选用,如何做笔记最为省力,最应该记什么等,并结合材料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记笔记的意识。 当众清晰简洁流畅连贯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口译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任何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具备的才能之一。口语课上,教师让学生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并要求大家当众阐述观点后,不妨在点评学生的口头表达时引入公共演说技能的教学,就语速与语调的控制、如何纠正不良表达方式等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 当然,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打好语言基础。口译技能教学只能见缝插针进行,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同时也为其进行后续的口译学习准备条件,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提高阶段 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对部分英语程度较好尤其是听说水平较高的同学进行口译训练的条件更为成熟。首先,其时这些学生大都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文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更为扎实;其次,学生英语学习进入提高阶段,专业英语课取代了基础英语课程,专业课程比例扩大,部分专业课程使用双语教学,这些都为口译教学的正式开展准备了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也为口译教师解决了专业术语方面的难题。这时,口译教学应该与英语语言教学脱离,单独开设。教学对象也不应该再是全体学生,而是英语程度尤其是听说水平较高的部分对口译感兴趣的学生。教学目标是培养口译人才,而非单独的提高英语语言水平。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口译知识技能和进一步提高B语水平。 此阶段,口译知识技能的教学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微观方面包括上面所说的口译分项技能,比如听取与分析技能、短时记忆技巧、口译笔记技巧、表达能力、译前准备技巧等。这些技能在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虽然有所涉及,但也只是有选择地作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手段穿插进行,并非教学重点,学生难以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到了三、四年级,口译教学应该全面地加强训练上述各项微技能。训练的方法可以参考其他类型口译教学,如采用复述练习、影子练习(Shadowing Exercise)等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理解过程中的词语脱离练习等训练学生的听取与分析技能等。 宏观方面教学主要围绕如何训练学生把上述各种微观技巧协调运用于具体的口译任务。教学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因为该类口译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以及相关专业领域培养掌握一定交替传译技能的专业型一般口译人才。所以,设计选择口译任务时应该考虑学生的专业、可能的就业领域、甚至该领域内、行业内经常需要口译的场合(setting)等因素,选取一些典型的出现频率高的口译情景进行设计。 至此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尤其是B语言水平虽然与基础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距离一个合格的译员所需要的B语水平相比依然有相当的差距。口译教学依然需要非常重视学生B语水平的提高。不过,这时的英语教学与基础阶段有所不同。首先,英语语言教学不再作为单独的课程开设,而是融入口译课程的各个环节,比如在教学生译前准备技巧时,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口译任务对可能遇到的词汇术语等制作并记忆词汇表,进行听取与分析技能教学时让学生分析不同口头语篇熟悉其逻辑结构等。其次,这时英语学习的内容由基础阶段的普通用语为主转变为“口译工作言语”为主,是学生所学相关专业领域的典型口译情景所需的典型工作言语。比如,企业产品发表会,公司开业典礼致辞等场合的常用语体。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工作言语中含有一些生僻的专业术语等不为口译教师所了解的内容。因为其时专业英语以及某些英汉双语专业课程已经开设,口译教学可以和这些课程的教学互相配合,谋求解决。 四、结束语 基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语言水平及专业课程设置等情况,以此类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口译教学应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遵循不同于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教学步骤,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的教学重点和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明确语言教学和口译技能教学在不同阶段的地位,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 [M].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2004,13. [2]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M].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2000,11. [3]刘和平.口译培训的定位和专业建设.进入21世纪的高质量口译—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 [5]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6]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英语论文:浅谈口译能力与译员能力的界定及意义
[摘要] 本文详细分析了口译任务特点和口译职业特点,指出口译任务特点决定了口译能力,口译职业特点决定了译员能力,并据此对口译能力与译员能力进行了界定。文章指出口译能力和译员能力是从属的关系,译员能力除了包括口译能力外,还应包括交际能力、职业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以及良好的身心健康。
关键字 : 口译任务特点 口译能力 口译职业特点 译员能力
1 前言
人类历史上,尽管口语的出现远早于笔语,口译的出现也远早于笔译,但由于口语的转瞬即逝和笔语的可以永久留存等等原因,笔译研究却占据了整个翻译研究的主流,相应地,在翻译教学中,口译教学滞后于笔译教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出现过早期的口译教学更像是“外语教学”或“口语教学”的情况,随着口译教师队伍口译经验的增加,口译教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真正口译技能的培养取代了早期“外语教学”似的口译教学。近年来,人们又开始注意起除了口译技能之外译员其他素质的培养,但从相关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其中主要是一些感性的认识,科学的分析提炼显得较为欠缺。本文拟通过对译员综合能力素质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口译教学进行思考,为优秀译员的培养贡献力量。
2 口译能力与译员能力的界定
口译能力是指完成一项口译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也被认为是一种内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译员能力是指译员在长期从事口译职业的过程中应具备并逐步加强的能力,除了包括口译能力之外, 笔者认为它还应包括其它的一些能力和素质, 因而是对译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概括。在对“翻译能力”进行研究,对“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进行区分的基础上,人们也开始考虑对“译员能力”进行界定, 对 “口译能力”和“译员能力”进行区分,以促进口译专业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是从口译任务特点和口译职业特点的角度出发,区分“口译能力”和“译员能力”,对“译员能力”进行界定。
口译任务特点与口译能力
口译任务特点是指一项具体的口译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口译任务主要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双语的工具。口译任务最基本的特点是两种不同语言的运用,这两种不同的语言是完成口译任务的基本工具。
知识的准备。口译任务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一方面,需要口译服务的双方往往来自语言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口译任务本身涉及的主题十分丰富。这使得口译任务要求译员既能做好长期的知识积累又具备迅速查找资料整理知识的能力。
直接的交流与一次性。口译任务中,说者、听者、译员之间的交流因他们同处一室而十分直接。另外,在极有限的时间里译员必须一次性地译出所需翻译的内容,而不能像笔译中那样反复推敲、修改。
高技巧(技能)含量。口译是一项高技巧(技能)含量的工作。仲伟合归纳了13种连续传译的技巧(技能)和19种同声传译的技巧(技能)。笔者认为,其中 12种连续传译技巧(技能)和16种同声传译技巧(技能)反映了口译任务的特点。这12种连续传译技巧(技能)为:短期记忆、口译笔记、笔记阅读、理解原则、言语类型分析、主题思想识别、目的语信息重组、数字传译、应对策略、译前准备、演说技巧、跨文化交际技巧,16种同声传译技巧为:分散使用注意力技能,笔记使用,理解技能,重述技能,简单化,概括化,略述,综述,解释,预测技能,译前准备,视译技巧,译误处理对策,把握语音、语调、重音及节奏,数字翻译技巧,接力口译技巧。
释意性与灵活性。口译任务的目的是要将说者的真实意图传达给听者,因而,译员应脱离原语语言外壳,不受原语形式的影响,尽量起到释意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译员还应通过观察说者的语调、肢体语言等语言外因素来灵活地掌握说者的真实意图,获得满意的交流效果。
形式的多样性。口译任务中,译员应根据说者的发言方式、话语类型来选择语言。说者的发言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1) 照原稿念,(2) 根据大纲发言,(3) 即兴发言。话语类型大致有六种,即叙述言语体、论证言语体、介绍言语体、礼仪性演说体、鼓动演说体、对话言语体。
笔者认为口译能力主要取决于口译任务特点,根据口译任务特点,我们可以相应地得出译员应具备的口译能力,它包括:1)双语能力,2)口译技巧,3)百科知识,4) 演讲能力。
口译职业特点与译员能力
口译职业特点是指口译作为一种终生职业所蕴含的特点,口译职业特点可归纳为:
社会特点。除了会议主题与语言因素外,社会环境中的'口译任务还受到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译员在口译任务中并不是孤立的,客户和其他人也参与进来,而且,从社会角度来说,他们往往成为主导因素,口译任务完成的质量常常由他们评判,因为口译任务的报酬是由他们支付的,而报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
交际特点。职业口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在连续传译中,所有参与到这一交际中来的人都希望他们之间的交流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因而,会彼此配合来做到这一点。在同声传译中,交流主要发生在工作间的两位译员之间,他们是互相帮助还是互相竞争显然会改变工作的压力,影响到工作的情绪,因此,两位译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实际价值。
道德原则。首先,道德原则体现在译员是否应该接受口译任务的问题上,译员既不应该接受自己能力不能胜任的口译任务,又不能过多地权衡译误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道德原则与译员的可信度有关,由于译员的可信度可以影响到口译的效果,导致译员在选择口译策略时并不仅仅考虑信息的层面,这时,译员的诚实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再次,道德原则与最低消耗原理相关,最低消耗原理原则上用于减少注意力分配时产生的干扰,如果译员因其它原因使用该原理,则可能造成信息的缺失,而这完全可以通过译员投入足够的精力来避免。
职业压力。译员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口译任务本身,也来自他们的职业生涯。首先,口译任务要求译员具备广泛的知识,必须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紧张地进行快速的语言处理,能够迅速做出决定并甘愿承受风险;陪同口译中,由于工作地点的频繁变动译员差务繁忙更是对健康造成极大压力;大型会议口译中,由于听众人数众多,译员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其次,压力来自于同行与客户,同行之间的竞争使他们更倾向于对其他译员采取批评的态度,客户支付报酬的事实以及对译员工作的依赖使他们通常倾向于严厉甚至苛刻。再次,压力还来自于听众,听众如果或多或少具备口译任务中的双语知识或具备更好的相关主题的专业知识,又不需要像译员那样注意力高度集中,则很容易倾向于对译员的工作进行评价,而这些评价常常由于他们不了解口译知识而并不恰当或准确,这往往也会给译员带来烦恼。
已发送,请注意查收自己写的哦,手酸死了。不论怎样总得有个感情分吧~~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感悟生命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生命无比宝贵,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生命!
几天前学习了一篇文章——《蝉》,文章题目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当我读过之后,心中产生了巨大的敬佩之情。文章说到,作者起初十分讨厌那夏天高叫的蝉儿,,可有一天,他无意间捡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病蝉,又通过朋友那里,才真正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是啊!我们的生命对于这只蝉来说,是漫长的,虽然蝉的生命只有一个夏天,为了这个夏天,它们在地下等了十七年,仅仅为了活这100天……它们唱响了整个夏天,用嘹亮的歌声充实这个仅有的夏天。
生命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可以好好的利用它,当然,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但是,请仔细想想,就连那只小小的蝉儿都懂得珍惜他们仅有的生命,懂得利用生命,懂得充实生命,而我们人类,应该浪费这比蝉儿多很多年的漫长时光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不应该浪费生命,要珍惜这漫长而又短暂的生命,就要使这生命路程更加有意义,更加精彩。
生命是什么?一粒在岩石缝里的种子,没有阳光的照射,但是过了几天,这粒种子却能弯弯曲曲的长出一棵幼小的苗儿;一棵长在悬崖边的松树,经历了风风雨雨,享受了烈日骄阳,没有人给它施肥,但它凭自己的力量汲取营养,长成参天大树……这就是生命。生命,每个人都拥有生命,每个人都有使用生命的权利,生命是宝贵的,当然也是短暂的,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热爱生命吧!只要我们好好活着,生命就会焕发出它美丽的光辉!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享受着生命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也许是这种美好使我养成了一种习惯,学习一天过后,都会躺在床上,回忆着一天的校园生活,那是一种享受。夏天的夜晚,听着蛐蛐那永不停息的叫声。在秋天的树下,看着落叶纷飞的景象,这一幕幕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赋予我的享受。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窗口射进了我的房间,我便掀开被子,带着睡意打个哈欠,又伸了伸懒腰,就起床了。这时我会觉得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另一种享受。
准备好了一切后,我就背着那沉重的书包上学去了。走在上学的路上,听着书包“咔嚓咔嚓”的声音,我觉得这还是一种享受。
那是春季的一天,在上学的路上,我募地发现,广场上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草从睡梦中醒来,偷偷的探出头欣赏春天的美景。花儿们也争先恐后地开放。放眼望去,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广场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使人们心旷神怡。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一边欣赏春天的美景,一边走着去上学。我经过广场,热闹非凡。听到不远处敲锣打鼓的声音,爷爷奶奶们晨练的口号声,中年妇女扭秧歌声,退休老人们跳舞的鼓声。这些声音交杂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曲动听的交响乐。听着这动人的交响乐,我看到了爷爷奶奶们脸上的笑容。我感到这就是生命赐予他们生活,赐予他们快乐,同时也赐予我的美好享受。
生命创造了世界,世界也赐予了我们生命,更赐予我们享受生命的权利。我们要用心去享受生命赐予我们的快乐。
我常听到人们说:“生命是非常脆弱的,也是很短暂的。”可是今年的一个春风还没有融尽余寒的残冬里,在奶奶家后院里,一丛破土而出的竹笋,使我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看!经过严冬的竹子,竹叶还绿中带枯黄,可那笋芽儿们却掀开了厚厚的被子,从泥缝里一点一点地钻出来。有的刚露出一点点,有的已经长得约20厘米高了。还有一块地方被大石头压住了,我想下面一定有小竹笋吧。我不禁为这些被压住的小竹笋感到痛心、惋惜。
第二天下午,我来到院子里,发现周围的竹笋又长高了,但被大石头压住的那个地方,仍是没有“动静”,我想这几株小生命要永远的被大石头埋葬在下面了。唉,生命太脆弱了,我不由地叹着气。
一场春雨过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向院子。呀!我不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看见那块大石头居然被那幼嫩的竹笋顶开了。那些新生的竹笋顶着小笋尖,裹着紧紧的笋衣,四花子啊叫喊着:“快给我脱去大衣吧!我要长大。”有些已经脱去了棕色笋衣,露出嫩绿色的躯干。
此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竹笋在掀开大石头破土而出的欣喜的神情,竹笋在拔节时的自强不息的努力,竹笋在向上生长的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
啊!我感叹,竹笋的生命是多么固执、多么的顽强、多么的勇敢啊……
细雨丝丝,柔柔和和地飘落在地下,霎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滩水,映着落日,反射着落日的阳光。此时的天地撒完了雨滴,为我们带来了明媚的阳光。阳光总在风雨后,而紧跟着阳光后的是闪耀着光辉的生命。
踏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享受这种清新的空气,吮吸雨后柔和的阳光。我漫无目的的走着,走着,只是为了寻找雨后的精彩。原来精彩就跟随在我的身后,我在的身后,我在校园的角落里发现了不起眼的它——一簇簇洁白似雪,未经历过强大的风雨,在天地间、在阳光下闪耀着生命的光辉的小花。有几簇还在沉沉欲睡,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柔软;可是只有那一簇,那一簇早已迎着太阳唱出对春天的赞歌,那孕育在蔚蓝的天空下的新花。它是多么的娇嫩,似乎还没有经历风雨的渲染,只是在贪婪的吮吸着雨后清新的阳光。其实,这个世界上到处闪耀着生命的光辉,空气是活泼的,流水是活泼的,就连那不断地与你缠绵的清风也是活泼的,在这世界上充满了活泼的气息,似乎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经历过什么渲染,是那样的纯洁!阳光留存于我们的心中,借取心中的阳光作为我们的放大镜,把世界的每一处光辉都尽收眼底,都尽收心底,感受着热潮般的希望,希望一个接一个地向我走来……
娇小的生命也有它独特的光辉,而这一种光辉是常见的,也是罕见的。我们只能在生命的身上找到这种闪烁动人的亮光,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阳光,是那样的温暖,温暖……
生命是什么?幼时的我根本不知道生命的意义,长大后知道了生命是石缝里长出来的小草,是飞蛾求生,是孵出小鸡的蛋。
我家有只母鸡生蛋了,过了几十天,我忽然看见鸡蛋晃了一下,便听见“突突”的声音,我知道小鸡要出生了,我突然想:母鸡为什么不帮助小鸡破壳呢?我准备去帮助小鸡,却被妈妈拦住了,妈妈详细地告诉了我小鸡为什么要自己破壳的道理。
我被震住了,生命不就是这样吗?必须经历一段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你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
还有一次,妈妈买回来一盆昙花,我很想看看昙花开放的样子,便一直等到晚上8点钟才看到,我也一直看到了晚上12点。昙花真美呀,可只有一会儿的时间开放,便合拢了。
生命也是这样,必须珍惜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我们学习,如海伦凯勒不到一岁时,因患急性胃出血失去了视力和听力的人,在这黑暗的世界里,她却没有放弃,在老师的帮助下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但他自学成才,为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生命就是这么神奇,一粒普通的种子却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条毛毛虫可以变为彩色的蝴蝶,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就能让生命绽放光彩。
生命是一次不经意,生命是一次惊喜;生命是这般敏感,生命也是这般坚强不屈;生命是璀璨的、也是五彩缤纷的。
有一天,我还在我们家的饭桌上发觉了一只小蚂蚁,顽皮的我滴了一滴水上来,它刚开始不断的挣扎,一直挣扎,一直挣扎,总算它慢下来。然后我又给小蚂蚁下了一场“狂风暴雨”,我使尽喝奶的气力向它吹了几一口气,小蚂蚁不断地在在水里挣扎着,一分钟、2分钟、三分钟、四分钟……小蚂蚁落了下来,它一动不动躺在水里。我就用木签碰了它,结果却没什么反映,是的,它早已一不小心“糟踏”去世了。一转眼,我的良知好像在训斥我,居然损害了一只可怜的生命,我如梦初醒,生命是敏感的。
一天,我还在住宅小区花苑看到了一只猫,它去二楼捕鼠,但是鼠没有扑到,从二楼没了出来,它的后腿断掉一只,流了许多 血水,它竭尽所能爬了起来,可如何都站不住了,最终它靠前面二只腿撑地把人体托着进入了百花丛中,一路上全是血,原以为它会那样去世。好多个月过去,忽然我看见了一只猫咬着一只老鼠从我身旁经过,我细心一看,竟然是以前负伤的那只小猫咪,腿残了一只,竟然还能行动自如,最重要的是还能捉鼠,天哪,生命竟然这般坚强不屈。
住宅小区里有一棵没有盛开的山茶花,每日都是有小孩去摘叶子,可是不久前竟然开花,这时没人去摘叶子了,每一次有些人经过都是会去照相,我禁不住感觉生命是更有意义的。
生命是宝贵的,没有生命你全都不可以做,生命是敏感的,经不住洪水灾害;生命是坚强不屈的,和挫败斗争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宇宙之中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生命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
我曾经种过一次黄豆,那是在一个冬天,虽然我知道在那样的天气里不适合种黄豆,但我还是想试一下。
我把黄豆埋进土里,让它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我坚信,它一定会冲出土壤,获得一个全新的生命。果真,在我的苦苦盼望下,它终于冒出了一截小苗,虽然它看起来弱不禁风,但仍然挺立在花盆中,在冬天的寒风中摇曳着生命的绿色。黄豆这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一天。
连豆苗都这样热爱生命,可是世界上却有许多人,只因为一时的想不开,就想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很多人被交通或是火灾夺去了生命,这些都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而酿成的大祸;还有一些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动一场战争,对许多无辜百姓的生命构成了威胁,像现在发生在利比亚的战争,许多人都无家可归,许多平民被乱枪打死,我们应该呼吁和平,避免因为战争而导致失去无辜的生命。
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为了救助深井中一个幼小的生命,几百人拼搏了十几个小时;许多人为了生命,不屈不挠,许多人为了生命,一如既往。
多一份爱、多一份坚持与执著,生命就多一份美好!
生命就像一条道路,不论他如何蜿蜒发展,最终也会通往同一个终点——死亡。所以有人说死亡是不公平的,他让小部分人长寿,却让大部分人短命。有人说死亡是不仁慈的,他把安详留在了死者脸上,却把痛苦植入后人心中,但我却想向死亡致谢,因为他赋予了世界更多精彩。
从世界的角度看,死亡给了世界活力。有人会说,是生命给了世界活力,但只有生没有死,又会是怎样呢?世间的生命都只会麻木地生存着,因为没有死亡的威胁,它们便失去了奋进的理由。在这个世界里,昨天、今天和明天将不再有区别,仿佛时间不复存在。但死亡改变了世界,他让每一只动物笼罩在失去一切的阴影下,逼迫它们自我进步、自我成长。世界也因此拥有了变化,拥有了活力,变得丰富多彩。
从历史的角度看,死亡给了历史变迁。因为有了死亡,每一个统治者的统治都不再是永恒,而是会不断改变。死亡让历史的长河产生了漩涡,才孕育出两汉魏晋、唐宋元明。他把每个人的生命编织在一起,编织出历史,也编织出命运。
从人生的角度看,死亡给人生终点。倘若人生没有终点,人们不会感到时间紧迫,更不会去珍惜。我们便会沉浸于享受之中,不会为了理想拼尽全力。生命有了死亡,我们便能看到一个终点,在感叹人生苦短的同时想起自己未完成的目标。我们便会为理想而奋斗,力争自己在离开时能无怨无悔。
所以,我向死亡致谢。他使世界有了活力,历史有了变迁,人生有了终点。那么在这段注定会结束的旅途中,我们能做点什么呢?我想,我们应当不懈奋斗,努力奋进,向理想一步步靠近,以拼搏之血汗勾勒出五彩青春,让自己能无悔而去。
当第一抹金色的阳光照射到冰天雪地的北极圈时,北极便告别了极夜迎来了新生机。两只毛茸茸的小北极熊从洞里好奇地探出头来,向四周张望着。明媚的阳光照耀的在两个小家伙的身上,似乎在欢迎他们的到来。瞧,这两只胖墩墩的小家伙爬出冰洞,在冰冷的雪地上尝试着买出生命的第一步。一直憨态可掬的小北极熊小心翼翼地伏在冰坡上,一不小心送上面溜了下来,仰面朝天的摔倒在冰上;另一个小家伙紧跟其后,压在了它的身上,四条胖嘟嘟的小短腿在空中快速地瞪着,使劲地翻着身体。这两个小家伙可真调皮,看,他们根本不理妈妈的找还,到处乱爬。妈妈却很耐心地呆在不远处慈爱的看着他们嬉戏。
冰雪开始融化,海面上大块的冰面断裂开来。能撑住北极熊身体的`冰面已近很少。北极熊爸爸独自一人在海上觅食,它已近很久没有吃到食物了。海豹和企鹅躲在深海里,很少露面。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海象们成群结队地来到冰岛上休息。饥饿驱使北极熊爸爸来到海象群前,用锐利的眼睛捕捉着小海象,而海象们则用巨大的身体和锋利的牙齿保护着他们的孩子。他什么也不管了,扑到一只海象身上又嘶又咬,但是北极熊爸爸的牙齿跟本刺不穿成年海象厚厚的皮,反而被海象尖尖的常压顶到粗壮的腿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后,它再也没有力气了,望着成群的海象,它那强壮的身体像一座山一样慢慢地倒了下去......
一年后,在那片阳光依然明媚的冰天雪地中,两个熟悉的身影欢快地在雪地上奔跑,它们嬉戏着前行。
生命就是这样,它不会因身体的死亡而宣告结束。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生生不息的延续。
生命大自然像是一本书,你要细细的地去品读它,才能领悟的其中的奥妙。一个有意义的生命是多样式的,可以是帮助有需要的人,可以是努力地去克服困难,可以是诚实守信,也可以是拥有尊严的生活……就连一朵不起眼的小花,也令我明白的生命的意义,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有一次,老师叫我去办公室搬作业,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校园花坛里的那些小花,。那些小花在校园里不太起眼,平时很少人会去留意这些小花。那时,天空下着雨,许多的小水珠形成了漫天雨丝,打在地面上,滴滴答答,滋润周围的泥土。雨点打到了小花花瓣上。那小花的花瓣是金黄色的,小小的显得那么的脆弱,那么的经不起风雨。我不禁担心起来,那些小花会不会经不起风雨,会不会被打落下来呢?我去老师的办公室搬完作业出来,雨下得越来越大了,。回到花坛时,眼前的一幕让我震惊无比:这大风大雨中的小花,不仅没有垂下头来,每朵小花都在接受着风雨的洗礼,反而每朵小花都是傲然挺立,每朵都是神气十足的地接受风雨的洗礼。那几朵不经起眼的小花,居然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们有这个能力在风雨中挺立,这是为什么呢?我开始了生命最初的思考。想着想着,我似乎在一霎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那就是勇气。有了勇气,能够不断努力向前,有了勇气,能够勇敢的地面对困难,有了勇气,能够变得强大。
一片片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生机勃勃。生命的是短暂的,、宝贵的,也是美好的。不论你有多么的弱小,只要你有面对困难的勇气,那你的生命就会活得有意义。
有一株小草,它很坚强,它不怕风雨的考验,这株小草的故事里,也有着数不清的含义。
去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去了爷爷家,爷爷家是土木瓦做成的。有一次,我在门口玩儿,忽然瞧见墙上有一个绿油油的东西,走进一看,原来是一株小草。它不像其它草一样,长在肥沃的土地上,而它长在了土墙上,还是横着长的!从屋里可以瞧见它那发黄的主根。原来,它只靠土墙的营养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当然,风雨也没有忘记它,强劲的西北风呼呼地拍打在它身上;豆大的雨点砸在它身上,可它就是不向风雨低头,傲然挺立在墙上。有好几次,它被风吹光了叶子,被雨折断了腰,可是它那种坚强的精神,使它“起死回生”。
印象很深的一次,大雨下得很凶,冲下了一块大瓦片,直接砸在了它那瘦小的身躯上,一下子将它的主干劈成了两截。它的一部分压在瓦片下,一部分还在主干上。它的样子是那么可怜,那么憔悴,可它就是不屈不挠继续与风雨作斗争。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天边挂上了一道彩虹,一切都恢复了原样,我也该回城市里了。
在城里一呆就是大半年,终于放假了,我迫不及待地回到了爷爷家瞧瞧那株小草。我以为它早就死了,没想到它居然还挺立在那里,放着“生命之光”。真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株坚强的小草告诉我:只要坚持,不怕困难,珍惜生命,就可以让自己的有生之年绽放出无限光彩!
我是一株长在小路边、无人知道的小草。每到秋天,我的心情最为低落,因 为哥哥姐姐们都变得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整个草坪远远望去,是一片黄焦焦的枯 草。偶尔还会有一些人不顾我们的感受,说笑着践踏过我们的身体。
有一天清晨,一位可爱的小女孩经过我们的家园,她轻轻地穿过小道,突然在 我跟前停下,惊喜地呼喊她的父母说:“爸爸妈妈,快来看,多漂亮的小草!”她 轻轻地抚摸着我略显黄色的头发,晶莹的露珠在我的脸颊上来回滚动着,如同捉迷 藏,我顿时来了精神,挺直了腰杆。她的父母告诉她,孩子,小草每到秋冬就会变 得枯黄,但它的生命力很顽强,当春姑娘来临的时候,它们又会从土壤里探出小脑 袋来,张望着这一个美丽的世界!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小女孩认真地听着,依依不舍地牵着父母的手离开了。
我望着他们的背影,陆续又听到一些对话:“孩子,不仅大自然的植物有顽强 的生命力,人类也具有很顽强的生命力,你还记得四川汶川大地震吗?很多被废墟 压住的人们,面对灾难选择不放弃,凭着自己的力量和救援者的帮助爬出了死亡的 废墟;而苦难中生存下来的人们,重新振作起来建设自己的家园,这更是一种值得 敬佩的生命力……”
听着那一家人渐远的声音,我的心情从阴转晴,豁然开朗。我相信秋冬天来了,充满生机的春天一定不会很远。
周末,我到爷爷家去玩,沿途看见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枝叶茂盛。在和爷爷聊天的时候,我无意中听到爷爷说:“现在是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的时候,也是种子生长的绝佳时机。”我立即插话问爷爷:“什么呀?现在真的是种子生长的最佳时机吗?”爷爷说:“是啊!”于是我联想起我在电视上看见的景象:在荒芜人烟的沙漠中一颗孤零零小树矗立其中,光秃秃的石山上生长着一颗歪歪曲曲的松树。我感到非常奇怪,于是我就让爷爷陪我到山上去寻找有种子发芽的生命。
到了山上,我就和爷爷说:“一粒小小的种子在没有阳光、没有雨水、甚至是没有土壤的地方真的能生长起来么?”爷爷说:“当然啦,不信的话你自己在山上找一找,你就明白了。”我听见爷爷的话后半信半疑,随同爷爷一起仔细寻找。我们爬上了半山腰,我就看见了一块大石头,我坐在了那块大石头上,坐了一会儿,我说:“咦?”爷爷说:“怎么了?”我说:“这里怎么有块大石头呢,原来这里没有啊。”爷爷说:“噢,这是山上的石头因风化的原因滚落下来的。”这时,我突然发现细小的石缝里生长着一株细小的植物,紫色的鲜花正迎风招展。我非常好奇,于是就仔细观察。石缝非常狭小,没有雨水,阳光不能照射到这矮小的植物上,并且石缝里没有土壤,这株植物到底是怎么生长起来的呢?我非常纳闷,回到家后,我急忙打开电脑,去探寻植物生长的奥秘,从网上我终于知道了答案。一颗小小的种子为了生长克服各种恶劣的环境的坚强、努力超越困难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瞬间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一颗小小的种子顽强地生长过程中悟出了一个生命的顽强。
从此以后,我就下定决心,号召我身边的人一定要热爱生命,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活就像写作文一样,无论如何都必须完成。如果你想写好,你必须努力和认真工作。生活也一样。你必须想活得好,让自己活得精彩。
有一次,我家里有一盆兰花,叶子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绿宝石。因为那时我经常放假,所以我很少呆在家里给它们浇水。当我回来的时候,我以为兰花已经死了。结果,兰花还是那么绿,那么漂亮,那么有生命力。我的心为这些小花如此的强壮而震惊,以至于它们一连几天没有浇水就长高了。
我非常害怕昆虫。在昆虫面前,我似乎是一只虚弱的蚂蚁。昆虫是一种巨大的怪物。我全身都在冒冷汗。当昆虫移动时,我觉得我不能移动。过了很久,我终于敢把萧蔷踩死了。有一天,当我用脚踩它时,我只听到一声小小的“吱吱声”,蟑螂就死了。我用纸把它包起来,扔进了垃圾桶。第二天,我意外地看了看垃圾桶。我看见蟑螂的长触须慢慢摆动。蟑螂没有死。小蟑螂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出于各种原因,人们讨厌蟑螂,但我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今天早上,让我不要恨它,因为它珍惜生命,拥有宝贵的勇气。
这就是生活,珍贵的生活。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一英寸的时间是一英寸的黄金,但是一英寸的黄金买不到一英寸的时间。”我们必须珍惜生命,不要浪费时间!
生命像一根透明的丝线,一端系着昨天的眼泪和欢笑,另一端牵扯着时光的指针,又迎来了明天的失败和成功,丝线的一端是昨天,另一端是明天,站在两端之间,我们才知道,因为生命,我们才会拥有今天,因为我们的生命才得以延续。
还记得的那次灾难,有的人从死神的手中逃了出来,不过有的则永远待在大地的下面。在绵阳的绵竹,我有一个好朋友,地震那天,他家的房子倒了,车子压了,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无用的废品。震后,我的朋友捡回了一条命。于是乎,他在与外界取得了联系后,他选择了回到那个属于他自己的家乡。
他回来,我很惊讶,我们在一起谈了许多的东西。后来我问他有没有关于生命的感悟。或许是还没从那次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把,他先是楞了几分种后才回过神来,说:“生命,就像一只飞蛾,它的目标是扑火,然后英勇的死去。但是,有的飞蛾却在途中就被它的天敌给吃了或者被人给一巴掌拍死。”我听了点点头,我搭上他的肩膀说:“恩,哥们,兄弟永远支持你!”然后我又问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什么打算?他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接着就站起来走了,我望着他消失的背影,第一次感受到人的生命竟然是这么的脆弱,好象一只用胶水胶住的破瓶子随时都会破掉似的。
……
第二次遇见他,他说:“哥们,我上次还没回答你。我想好了,我接下来的打算是好好的过日子,尽量过的充实点。毕竟,我是只剩下半条命的人!”说完拍拍我的肩膀走了。路上想着他说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乎,我也决定好好的过好以后的日子。
生命像光的射线在延续,我对延续的生命充满向往,对神的生命充满向往。
让生命的射线延伸到浩瀚的苍穹,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对生命的感悟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也许只是一滴水,慢慢地从小溪流到河流,再流向江湖,最后又到大海洋的归宿,不要再想起以前,要把眼光放远,放长。
也许,人生会有酸甜苦辣,但我们何曾去坦然面对,何曾在黑暗里独自忧伤。生活不会眷顾你,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算你家财万贯,也会有烦恼、挫折。每当遇到这些,我就会独自坐在楼顶,看着月亮,越发忧愁,月亮它仿佛懂得,用手拔来两朵云,遮住了自己,遮住了我的恐惧,遮住了一切。困难被我的决心打败了,灰溜溜地逃去。我现在抬头望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只剩太阳和自己心里的光明。
虽然少了忧愁,却多了一份烦恼,那就是快乐。当老师在表扬时,在操场上玩耍时,到处都充满快乐。因为我渐渐发现,孤独已经渐渐在侵蚀我,我努力挣扎,却一点也没用。发现这是一个不懈可击的病毒。我开始变异,欢乐似乎都会变成以往。每当想起,就会更加孤独,无人能来安慰我,我多么期望有人来陪我,让“孤独”烟硝云散。
我渐渐找到了方法,不要想起以前,要忘记从前,把现在的自己做好,考虑未来,就会对生活充满希望。
生命只有一次,在行驶生命这条长长的道路中,我们学会了尝试;在某个地方的某件事中,我们也学会了尝试。
有人天生恐高,有人天生怕水,有人天生惧怕动物……这些都是我们不敢去尝试的事。因为我们曾今有过挫折和失败,让阴影之花在我们的心里长枝长叶,疯狂怒放。但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学会尝试一些东西,让阴影之花凋谢,让生命之花绽放,使自己活得更辉煌。
有一篇文章叫《蜘蛛》,一只蜘蛛要在墙上结网,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被风吹掉了,第三,第四……也一样,但蜘蛛不放弃,尝试各种方法,但都不行,最后蜘蛛尝试了一种十分危险的方法,如果失误了,就会粉生碎骨,但终于在第8次,成功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任何事也要去尝试,生命虽然只有一次,但学会了尝试,会使生命得到更好的洗礼。
尝试,只是一种行动,去挑战今天的自己,挑战明天的自己,挑战未来的自己,让自己在往前走一步台阶,让自己再进步多一厘米!读书感悟作文成长的感悟作文风的感悟作文
听着自己那有规律的心跳声,我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我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可蔼可亲的大姐姐——张海迪。她5岁时患上了脊髓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学习,还帮有关单位翻译英语资料。
我进入了沉思。生命,这个足以震撼人心的字眼,诉说着生命的意义:生命是飞蛾挣扎求生的勇气,是瓜子顽强生长的精神,是心脏跳动的震撼……作为健全人,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去珍惜生命呢?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的话在我耳边萦绕。是啊,尊重他人与自己的生命是我们健全人更应该做的。如果我们像海伦·凯勒所说的一样,把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珍惜,那该多好啊!
我们作为小学生,该怎样去珍惜生命呢?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没错,作为在新世纪的我们,更加应该去珍惜生命,好好学习,为祖国争光,是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生命把握在自己手中,请务必好好地使用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觉得,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个“一天”,却把平常的日子当做没有用的废纸丢掉而不珍惜。转眼间,到自己老了的时候,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而如果一个人有目标,并不断逼迫着自己向目标前进,就会把自身强大的潜能发挥出来。
西楚霸王项羽当年仅带领手下的两千余人参加巨鹿之战,渡江后,便把所有的锅砸了,把所有的船沉了,每个人只带着3天的干粮,即所谓的“破釜沉舟”!这时,正因为所有人都没有退路了,所以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在三天之内打败敌军。而敌军有两万人之众,这也不足以击垮项羽和他手下将士的信念。最终,项羽带领兵将们奋勇杀敌,战胜了兵力雄厚的秦军,创造了历史上的奇迹。
这个故事也足以说明一个道理:只要你心无杂念,让自己没有后路,就可以成功。
我们的生活并非演习,而是实战!也没有草稿可以打,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19课《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就是由三个事例来说明生命的宝贵的,第一件式列是讲飞蛾求生的欲望。第二件式列是讲香瓜子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而已。第三件式列是讲作者杏林子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作者还说:“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作者杏林子能说出“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这句话来的话,说明作者一定不会让自己的生命白白的糟蹋的,而且还是好好的使用它。这又说明了作者一定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坚定的决定。
而且,我觉得自己也要做个对生命的感悟反省:以前,妈妈经常把我叫到书桌前面,然后说:“做完这两页口算吧,你就可以下去玩了。”
可是,我一想到下去玩了以后,我就爽快的答应了妈妈,然后又坚定的说:“好吧。”
但是,我在做口算的过程中,没有怎么做的好:书写不是“认真”,而是“潦草”;质量不是“优秀”,而是“差劲”;准确度不是“为高”,而是为“较差”……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反省,以后我会尽力去做的!
生命是什么呢?我带着迷惑不解的疑问回到了家。
一天,我捉了一只蜗牛。下午,我在阳台上玩儿我的小俘虏,“哎呀!”我一不小心把蜗牛摔下去了。我急忙跑下楼去,只见蜗牛的壳儿碎了一地,但是它的肉体还没有崩溃,它靠着顽强的毅力活了下来。我为这只蜗牛而骄傲。
大家看过天山雪莲吗?我知道,它生长在雪山上,每年的雪山都像冰箱一样,一个字儿——“冷”。在这么与冰箱......不,比冰箱冷成千上万倍的极度冰山上,连人上来都冻成冰棍了,更何况是植物?只是,雪莲花就是特例。就是那一丝坚强,坚强,坚强使它活了下来。
一我曾见过一株普普通通的蒲公英,生长在一片土地荒芜的地方,它现已“面黄肌瘦”,我看它那个模样,直接连根拔起,我残忍吗?不,我只想赶快了解了它的痛苦,并把种子吹走了。可能它也迫不及待了吧!在种子落下的每个地方都浇了点儿水,就当作蒲公英的坟墓吧!没过几天,它长出来了:长出了薄薄的叶,长出了长长的根,长出了细细的茎,全部是翠绿的。为什么呢?原来如此,蒲公英就是就是靠风吹来让自己随风飞行传播种子的。它生命力的顽强可不容小视了。
生命是什么,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是百折不挠的精神,还是顽强的身躯。
生命是一株小草,因为它的执着。你可以想像,仅是一颗杂草种子,就可以顶着千斤巨石的压力生长吗?
生命之所以强大,这是因为其顽强。一颗唐朝的莲子,带着千年的执着与顽强的生命力,在今朝绽放生命。
沙漠的勇士带着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矗立在生命的禁区,胡杨盘根错节的根茎,是千年顽强从沙漠中,汲取水分的无言。
世界上无处不至的细菌,其顽强正是可以跨越180度的经纬度,在海拔差超过万米的地方生存。
你知道世界上根茎最深的植物是什么吗?你以为是什么奇特不凡的植物吗?不!它竟是一株在南非奥里斯德附近的普通的无花果,但正是它只是一株无花果树,才昭示出其不凡。因为那里的土地贫乏,所以这无花果树竟将根深深地扎入了地下120米,足足有40层楼这样高,它是平凡的,而它的顽强又让它变得不平凡。
所以生命的不凡正在于它不惧万物,顽强进取的精神。你也许可以打败一个生命,但永远也无法打败其顽强的精神。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规律,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些,妈妈要经历,你将来也要经历。
但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情,也不是说奶奶就永远离开了我们,她还活在我们的心中。
这世上每天都会有人离开,每个人都要终究面临死亡,对于离开的人我们只能用心去怀念,而留下的人,也要继续好好地生活下去。
孩子,不要畏惧死亡,更不要对生命产生任何绝望。要正确看待生命,坦然面对生死。有一句话妈妈记得很牢,也想让你记住:“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人生的时间有限,人的生命是永不停止的学习过程,只要能改进、接受、面对及承担自己的生命,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孩子,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吧!只要你了解这一点,便可以驱除对死亡的恐惧。你不必斤斤计较,也不必去想它,你只要知道有一天你将会面对它,而且你也无法为它做任何事,就可以了。既然无法避免,就干脆接受此事实吧。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整天去担心无法控制的事情。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一天傍晚,我帮妈妈在洗衣池上洗衣服。一只蚂蚁在洗衣池旁的水泥墙上,来回地爬,我觉得很讨厌。趁它停下的间隔,我一伸手,按紧了它。只要我的手按下去,它就失去了生命。但它的四条腿还在奋力地挣扎,想逃脱我的手指,我感到一种我从来没见过的那种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逃脱,那样坚持!那样奋力!蚂蚁那种想求生的欲望让我赞叹,我无法抵御这种欲望,最后放了它。路旁的水泥墙上,没有阳光,没有水分和泥土,竟突出了一棵小树苗。那短短的树苗中,蕴含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突破坚硬的岩石,在没有阳光,没有水分和泥土的岩石中,努力生长,争取生活在环境简陋的岩石上。有一次,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抚摸着自己的心,感受着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稳定而平凡的心跳。竟然使人有了生命,这就是我们人需要的,如果没有了心跳,或许我们已经与世长辞了,我们可以好好地利用它,也可以毁灭它。一切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它。虽然,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表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自己的生命,决不让它白白地失去,让自己活得更加绚丽多彩,光彩有力。
人的一生是漫长而又短暂的,那就要看你怎么面对这两个说法了。
说它漫长,那是对于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的人而说的,他们无视它的存在,认为活着仿佛是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而说它短暂,那是对于那些热爱生命,对生活充满信心、富有乐观的人所说的。
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有些人无所事事,有些人只好将生命消磨在灯红酒绿之中,到了最后,回想起来,脑海中一片空白,没有回忆,那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对吧?
生命是短暂的,是值得敬畏的,它不像别的事物失去了还可以重新得到,毁坏了还可以重新修复,它只有一次,尤其在此刻,有些人眼看时光匆匆流逝,有些人就越想抓紧做好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剩下的时间越短暂,有些人就越要使它过得丰盈充实。所以总是活得很充实。即使是到了垂暮之年,他们还是觉得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观的,他们的脑海里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美好回忆。临终时,他们坦然,释然,发出“生命如歌”的赞叹。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的还是那句老话:“珍惜时间就是等于珍惜你那充满着活力的一条生命。你要是不珍惜时间呢?你就等于浪费了你那可怜又可悲的生命啊……”
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生命是一篇昂扬的乐章,也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你要用怎样的音符韵律来吹奏弹唱,用怎样的色彩线条来铺陈渲染?
一张报纸上记述着这样一段故事:在某村,有一个农民到垃圾堆放的地方去捡值钱的东西。他这里翻翻,那里翻翻,全然不顾那惹人恶心、肮脏的苍蝇。在“百宝”中,他终于找到了令自己赏悦的宝贝。当他正准备返身回家时,才发现有人观看!他并不在意,很从容地走过。才走三步,后面就传来这样一句话:“好脏呀!乞丐!”他停住了脚步,依然背着身,说道:“不懂得付出的人,真可怜!鄙视工作的人更可悲!”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味绽放的热烈,平凡让我们品味朝落与落日的从容!
生命,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我经常想,生命是什么?那时候,我想看看植物发芽长大的规律,就让妈妈找来几颗小黄豆,我把它轻轻地放入泥土中,浇上一点水,开始等待。我常常有很多遐想,等一棵黄豆长出来时,是炒着吃还是做稀饭吃,想起来就觉得高兴。不过,我更想看看它的生长过程!一天、二天豆子还没有长出来,我有点着急,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这“热豆腐”也太慢了吧!让我很无奈。第三天清晨,下了蒙蒙小雨,我从窗外看,种子还没有发芽。“哼!”我大叫一声,“我不信这豆子长不出来了”我立刻想扒出壤看看。一近看,一个个嫩嫩的绿色新生命来到了世上,我深深地被疑问?为什么它们不在温暖的阳光下长出,反而在寒冷的雨后长出呢?我终于知道了,他们是一群勇敢者,它们敢于冒险,在生命中的道路是危险的,特别是狭窄的路,呢里随时都要与死神交锋,只有勇敢者,冒险者才能通过,所以,狭路相逢勇者胜!哪些勇敢的黄豆门,我把它们养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珍贵。有些人的生命终于泰山,有些人的生命却轻于鸿毛。在无限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些人的生命绽放着不一样的光彩。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去感悟生命。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张海迪。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她的故事吧。
张海迪在5岁的时候,患脊髓病,导致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年幼的张海迪开始了她与众不同的人生。因为她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所以便自己在家自学完成中学课程。在张海迪15岁时,就跟随父母下放农村,于是她就给当地的孩子们当起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通过张海迪的不断努力她现在已经是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而是靠着自己异常顽强的意志力与命运作斗争;在不公的命运面前张海迪没有抱怨,而是默默的努力付出。因为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就能改写自己的命运,她身上散发的如此夺目的生命力怎能不使我们敬佩呢?
5月12日,四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房屋倒塌、桥梁断裂,人财损失惨重。
生命的奇迹就在此发生。被废墟压著一百多个小时,试想想,若是我们会坚持到最后吗?就是这些顽强的人们,坚持到有人来救他们为止。如果他们不是不停呼喊,希望有人来救他们,而是在废墟底下绝望,不去向救援队呼喊,那麼生命绝不会向他伸手,这是他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生命的奉献就在此发生。一名老师眼见房屋塌下来,不顾一切用自己伟大的身躯保护孩子们,这名老师挡住死神,挽救了孩子们的生命,尽职也尽责,但是他却被死神永远带走。他死得光荣,他是为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而倒下,他是为这群祖国未来的花朵而倒下!他好好使用了生命。
树,砍断枝条还能再生;草,烧了还能再长。悬崖上的一棵松树茁壮地生长著,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一粒种子,可以掀翻压著它的石块,顽强地向上生长……就像这些遇难的人们,为了生命,可以战胜任何困难,顽强地为生命活下去;还有些人们,为保护另外完整的生命,不惜献身,为完整生命而光荣献身,为完整的生命而光荣献身……一幕幕动人画面,无不展现了他们对人生只有一次的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奉献。这动人的故事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生命是什么?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难题。而我学完了《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后,生命变成了许多东西,令我不再陌生。生命或许是飞蛾求生的勇气;或许是小瓜苗求生的欲望;或许是自己那一声声沉稳的心跳……一切的人对生命的感悟都不一样,而我认为,生命就是舍己为人。叶欣,一名白衣天使,她在2003年死亡。她死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病患身上的细菌而死,她本着“我为人人”的宗旨,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百个病人的康复!与叶欣相比,那些贪生怕死的人是多么可耻!
叶欣能够无畏的拯救病人,而身财万贯的人却紧紧的守护着自己的钱财,生怕哪天自己死了后,钱财就没了,叶欣能够坚持守在病人身边,丝毫不害怕病人身边的病毒,而一些护士则害怕自己染上病人身上的病毒之后死亡,这种想法是多么的愚昧!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再陌生。生命的感悟就是舍己为人。“我为人人”这句话。将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将本着这个宗旨,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敬畏生命的感悟、领悟和觉悟1感悟:生命的轻与重级的地震,使天府之国的一角瞬间变为血泪之地。大震震垮了同胞的家园,也触痛了我们蛰居已久的敬畏生命之心。抗震救灾中全社会爆发出的奉献大爱的能力和无数可歌可泣的场景展现着一幕幕敬畏生命的故事,考量出生命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分量,折射着我们国家文明的程度,彰显着主流文化中生命伦理的底蕴。那从瓦砾之下伸出的渴望生命的手以及千千万万渴望救助的生命无不清楚地昭示着在天灾面前个体生命的脆弱和在毁灭性的灾难面前生命伦理显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民族!同情、怜悯、关爱生命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生命伦理理念。有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段话:“与自然强力每时每刻对生命的巨大毁灭相比,伦理的人对生命的保存和改善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种比较绝对不会使敬畏生命的伦理迷失方向。对于世界来说,重要的是这一事实本身:已经变得伦理的人,充满敬畏生命和奉献生命的生命意志出现在世界中”。[1]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众志成城、同心回天的气概,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是这样的顽强不息,是这样的坚不可摧,是这样重若磐石!2领悟:生命的善与恶通过媒介和电波,耳闻目睹我的同事在露天或帐篷里为获救同胞手术,总是让我想起伟人阿尔贝特·史怀哲和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93年前,在非洲奥顾河畔原始丛林中为非洲人民义务诊疗50年的医生史怀哲,提出了著名的“敬畏生命”这一人类文明中的至善至美至真的思想。史怀哲认为,“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2]是否具有敬畏生命理念,是甄别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孰善孰恶的伦理标准。“善的本质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程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3]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几十个日日夜夜,亿万同胞用自己的鲜血、爱心、意志和智慧展现了保存生命、珍爱生命、促进生命、敬畏生命的至善之举,一个人道社会的形象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定格。灾难之后激发而起的敬畏生命、休戚与共是一种最有效的善的社会教化,是人类的生命认知进入较高层次的标志。在同类受难之时,深心凄怆,心怀恻隐反映的是善良人性状态和人文精神。史怀哲十分强调生命在患难之际的“休戚与共”,他说:“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等级,都对生命有着可怕的无知。他们只有生命意志,但不能体验发生在其他生命中的一切;他们痛苦,但不能共同痛苦。”[4]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活动中,我们走出了史怀哲批判的这种不能共同痛苦的、对生命的可怕的无知状态。党和国家领导人大智大勇,亲临现场,指挥来自各地的军人;医务人员奋不顾身,有组织地营救;各行各业的自愿者奔赴灾区,无私忘我、自发地援助;无数的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向灾区人民表达自己的骨肉亲情;……中华大地涌动着关爱生命的暖流!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悲笛呜咽,国旗半垂,全民志哀;……十三亿人为黎民百姓生命的陨落举国哀悼,亘古未有,旷世未见。这些深得民心的大善之举,是深入人心的文明教化,是由大悲到大善的人文精神的升华,是对敬畏生命理念的集体领悟。3觉悟:生命的知与行5. 12汶川地震,带来了数以万计生命的毁灭,造成了数以万计家庭的残缺。同时,也激发了数亿中国人蛰伏已久的对生命的悲悯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人们思考和质疑,天灾之中,是否有一些非自然因素在助纣为虐?在现实中,敬畏生命是否不仅存在着“知”方面的不足,更具有“行”方面的滞后?敬畏生命的知与行,是否存在着大难之前蛰伏、大难之中的惊醒、大难之后冬眠的惯性?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决策是否因为远离敬畏生命的理念而成为灾难的要素?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文化中的失位,是文化的灾难。一方面,现代社会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生命之外的物质财富成为人类的主宰。如史怀哲指出的那样:“首先必然得出的一个基本论断,我们文化的灾难在于:它的物质过分发展超过了它的精神发展。”[5]另一方面,在人类的文化中,敬畏生命的思想处于灵魂和核心的位置。文化的其他形态,包括宗教、哲学、科学、艺术、文学都是生命的意识形态,都应该从不同角度体现敬畏生命的思想。但长期以来,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如果只有在大难来临的时候,人们才能表现出一些对生命的怜悯、同情和珍惜,那实在是生命的悲哀,也是生命伦理的悲哀。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人性中的失势,是人性的堕落。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性畸形发展,大爱大善、大慈大悲的人性取向变得珍贵而稀少;贪婪自私、利己主义的恶欲极度膨胀。唯利是图的资本,将其势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医学,自古以来都以拯救生命为崇高的目的,但实际上医学“已经成为资本的新阵地,并为资本所主导”。[6]史怀哲深刻地指出:“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漆黑的峡谷,光明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有的生命必然存在于黑暗之中”。[7]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数以万计的救援人员在废墟之中,在余震的威胁之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之中,对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勇敢无畏的援救,让我们看到了闪耀在峰巅之上的人性的光辉;我们渴望这一片人性的光辉照亮依然沉沦于黑暗中的灵魂。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行为中的失能,是人生的迷惘。敬畏生命的理念总是被世俗的生活淹没,为平淡的日子消磨,让繁忙的工作挤退。甚至是给“伟大”的事业冲淡。忙忙碌碌的人们,没有留下践行生命真谛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家埋头科学,艺术家献身艺术,商人在商言商,政客从政言政……人们沉浸于个人的或团体的事务,全然无暇践行敬畏生命的事业。史怀哲批评这种局限的职业观点,认为:“敬畏生命的伦理不允许学者只献身于他的科学,尽管这对科学有益。它也不允许艺术家只献身于他的艺术,尽管他因此能给许多人带来美。它不允许忙忙碌碌的人这样认为,他们已经在其职业活动中做了一切。敬畏生命的伦理要求所有的人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8]如果说在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中,从士兵到医生,从官员到平民,四面八方的人,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够无私奉献,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一些名和利的羁绊,用更多的热情去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和敬畏生命;同时,用我们对生命的大爱,书写我们光明的人生呢?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有许许多多的生命、许许多多的灵魂期待我们的关爱、我们的呵护———不仅仅是在大难来临的时候!〔参考文献〕[1]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5.(下转第33页(上接第4页)[2]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92.[3]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92.[4]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10.[5]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44.[6]杜治政.资本逻辑与生命伦理学[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2.[7]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0.[8]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6.
生命科学是通过分子遗传学为主的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发育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生命科学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摘 要:有机化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起着理论基础,研究工具,阐明本质的重要作用,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有机化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与生命科学,三个方面说明有机化学课程与生命科学中的关系。
关键词:有机化学;生命科学;关系
有机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生物体中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的合成、分解、转化、代谢无不以有机化学为基础。有机化学产品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如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农膜等保证了农业生产;兽医药、饲料添加剂促进了畜牧业生产。要正确地使用,必须了解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但是,目前有些学校的生命科学专业越来约忽视有机化学课程,课时越来越少,这样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不利,比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将从有机化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与生命科学,三个方面说明有机化学课程与生命科学中的关系。希望能引起从事生命科学专业人对有机化学的重视。
1.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有密切的关系
有机化学就其最初的意义而言,是生物物质的化学。1807年,J. F. Yon Berzilius首先把从活细胞中获得的化合物命名为有机化合物。那时人们对生命现象的本质还没有认识,因而便赋予有机化合物一种神秘的色彩,许多化学家认为有机物是不可能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的,它们是“生命力”所创造的。但是1828年,F. Wohler从无机物氰酸铵制得了尿素,否定了关于“生命力”的假说,可以说是化学家第一次干预了生命科学。
随后有机化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有机物的结构研究和合成方法上,较少关心它们的生物功能。尽管如此,许多化学家的研究成果还是成为了生命科学发展过程的里程碑。比如,19世纪中叶,I. Pasteur关于左旋和右旋酒石酸经典式的研究,导致70年代Vanthof和LeBel碳原子四面体构型学说的建立,它是生命分子结构不对称性的基础。E. Fischer对碳水化合物立体化学和肽合成化学的贡献是这两大类重要的生命分子化学的奠基石。20世纪50年代,A. Todd建立的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学结构,为V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铺平了道路。60年代H. G. Khorana开创的磷酸二酯法合成寡核苷酸,不但证明了DNA上每三个碱基组成一个三联体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从而提出了一套遗传密码,而且也开始了人工合成DNA的研究。化学家也将用化学小分子和化学工具研究生命体系。1985年H. Smith和K. 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而使分子生物学在技术上有了一个突破和飞跃。1988年SchrEiber在做靶向合成(TOS)天然产物FK506时发现FK506的结合蛋白FKBP12。1991年他们又利用小分子探针FK506和Cyclosporin发现他们可以抑制磷酸化酶神经组蛋白Calcineuin的活性。同时发现了可以生成FKBP-12-FK506神经组蛋白复合物和cyclophilin-cyclospolin-calcineulin的复合物。这些小分子同时与两个蛋白结合,而表现出的生物活性也是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基础。1992年,SchrEIber在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发表了题为“用有机化学的原理探索细胞学”的论文,确信生命的过程就是生物体中化学变化过程[1-3]。
总之,有机化学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为现代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价键理论、构象学说、反应机理等成为解释生化反应的有力手段,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顺序测定方法的建立,合成方法的创建,酶催化机制的研究,模拟酶的合成的化学模型的建立,小分子探针技术,单分子激发的技术,单分子操作的技术等重大成就,为现代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开辟了道路。有机化学与生物问题的密切结合是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有力柱,也将人们对生命过程的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4, 5]。
2. 一百多年来,有机化学的最高科学成果—— 诺贝尔化学奖综览
1901-2010年共110年,除去8年未授奖外,共授化学奖102项,其中有机化学方面得化学奖65项,占整个化学奖的。碳水化合物、光合作用得研究共8项;蛋白质、酶和核酸方面得研究共18项;甾族化合物、维生素和生物碱方面研究共8项;其它方面共31项。其中与生物相关的占34项。占有机化学的。由此可以看出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 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有机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分离提纯、物理有机化学、合成。分离提纯即分离、提取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有机物,测定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以便加以利用。物理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反应经历的途径、影响反应的因素等,以便控制反应向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合成是在确定了分子结构并对许多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以由石油或煤焦油中取得的许多简单有机物为原料,通过各种反应,合成我们所需要的自然界存在的,或者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的有机物[6]。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与生命科学
有机化学的分离提纯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然有机化学,二是分离与分析。
天然有机化学是研究动植物(包括海洋、陆地和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的有机化学。目的是希望发掘有生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作为发展新药先导化合物,或者直接用于临床或为农业生产服务。天然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有密切的联带关系,对于开发新型药物、新型农药至关重要。我国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又有几千年传统防治疾病的经验积累,在我国大力发展天然有机化学的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对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的发现及其生理活性研究,又开辟了天然有机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充分利用开发我国动植物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开拓新的生理活性物质,为国民经济服务是天然有机化学的重要任务。
分离提纯和分析的紧密结合是有机分析的一大特点。在生命科学中也涉及到复杂系统的痕量或微量的有机物分离分析问题,比如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析等。气相色谱的发展是高效分离的突破口,而高效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是现代分离技术的基础。在气相色谱中新型高选择性的耐高温固定相(如手性固定相和异构体选择性分离的固定相)仍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液相色谱中选择性色谱柱和选择性流动相
的应用发展是今后若干年中的主攻方面。细径柱的合理开发,多维色谱以及以色谱为主的系统分析网络将使复杂系统有机痕量物质的分离和分析跃上新的台阶。超临界流体色谱,包括毛细管柱超临界流体色谱是正在发展中的新技术。毛细管电泳是生命科学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型的高效技术,在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方面已显出极大的威力,是有很强发展活力的新领域。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谱仪性能和测量方法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其中二维方法的发展已成为解决结构问题最主要的物理方法。NMR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简化图谱、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发展三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最突出的进步是新的解析电离技术的发展。随着接口技术的进步,联用技术的应用面更扩大,效果更为提高。这将使质谱成为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崭新的研究手段。
物理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
物理有机化学主要是通过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与理论计算方法研究有机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阐明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生命科学中的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包括主——客体化学中的模拟酶催化反应,主体分子提供的微环境可控制反应,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识别作用以及疏水亲脂作用等都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量子有机化学由静态向动态方向的发展是当前物理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分子力学方法在有机分子结构与构象的研究方面有着非常乐观的发展前景。我国化学家蒋锡夔院士等发表了题为“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的论文,提出了可用物理有机化学方法解决生命科学的难题。
有机合成与生命科学
有机合成也与生命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与生命科学的联系中,金属有机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是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比如,有机磷化合物在农药、医药、萃取剂等方面以及有机合成化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开展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生物有机硅化合物以及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新的迅速发展。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硅烯、硅宾、硅的3d空轨道化学和多硅烷的研究是当今有机硅化学重要研究课题。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特别在天然有机物的合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从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学的研究成果和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来看,有机化学课程在生命科学中都起着理论基础,研究工具,阐明本质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生命科学中要加强有机化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SchrEiber SL. Using the principle of organic chemistry ti explore cell New,1992,70:22~ 32.
[2]周晓俊,吴晖. 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18(1):93-96.
[3]张礼和. 从生物有机化学到化学生物学. 化学进展,2004,16(2):313-318.
[4]朱光美,杜灿屏. 试谈生物有机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大学化学,(4):6-8.
[5]吴毓林,陈耀叠. 探索有机体的奥秘—谈世纪交替时代的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10(10):215-219.
[6]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科学学术论文
提升对生命进程的认识 诺贝尔奖垂青生命科学 2002-10-11 08:39:00 新华网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这3位科学家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赞他们的研究工作提升了人类对生命进程的认识。 10月9日晚,当武汉大学化学系张丽娜教授从本报记者这里得知这一消息时,对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又授予化学生物领域的科研成果略感惊讶。但她表示,如今生物学和化学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这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大趋势,这一地带容易出创新的科研成果,产生诺贝尔量级的成就。 据专家介绍,在这3位科学家所开创的新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今天的研究人员已能迅速并且简单地揭示一个物种包含多少种不同的蛋白质,能用三维照片显示蛋白质分子溶解状态的样子。这些新方法对于新药品的开发起到了革命性的促进作用,并能应用在其他领域,如食品控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尽快诊断等方面。这些基本上都是现代化学应用在生命科学上所取得的成果。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赵玉芬院士对获得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约翰·芬恩等人比较熟悉。她认为,他们的成果对于生命科学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在21世纪,化学学科将和生命科学更紧密地融合。据记者了解,赵玉芬院士是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也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据了解,我国有不少科学家也都同时活跃在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 最近几十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出现了青睐分子生物学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周嘉华研究员是研究诺贝尔化学奖的专家。他向本报记者介绍说,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里,诺贝尔化学奖有1/3左右颁给了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成果,这是相当高的比例。他指出,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化学家已经开始从以自然物质为研究对象朝着研究人和生命体转变。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出现了交叉融合的趋势。事实上,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也授予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成就。他认为,未来生命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会更高。 生命科学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炙手可热。近年来,我国也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和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突破等。同时,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生命科学论文的数量迅速增加,影响力因子也在提高。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学家向记者表示,我国目前在该领域还没有接近诺贝尔奖量级的成果。当然,我国已经加大了对生命科学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少中青年科学家已经脱颖而出。他相信,我们在生命科学领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
最初接触这个是被迫的,后来却逐渐喜欢上了。真的,你在一点一点了解生物的时候,你会去思考一些很深层的东西,我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摘要 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等现代生物技术, 使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些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及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 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 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关键字: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人类生活 影响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如进化的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农业生产力因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而显著提高。 3.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4.促进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5.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整体性思维;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将有助于改进人类的思维。 6.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冲击,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人基因的人工改造等,都会对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挑战。 7.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转基因生物的大量生产改造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可能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生物与基因科技 生物与基因科技的进展,已促使生物医学的研究迈入后基因体医学时代,这些尖端医疗科技在提升人们健康福祉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群等各个层面前带来所未有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或许还是潜在的。 (1)基因改造作物(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 科学家以基因改造的方式改良农作物,以促进收成、防治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希望可以解决人类粮食不足或营养问题,但是基因改造作物会不会创造出新的过敏原、对人体造成新的健康问题、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制造所谓的基因污染?基因改造作物所带来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风险、安全性与效益如何评估?基因改造作物的专利权将如何规范?其巨大商业利益是否将加剧资本家对弱势族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控制或剥削?究竟,人与植物、自然生态的理想关系应该如何?(2)基因检测(Genetic testing): 基因检测有助于遗传疾病的诊断、预防及处置,执行的时机常见于婚前健康检查、胚胎植入前检测、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检、儿童及成人的遗传检验等,检测的性质又可分诊断检测、带原者检测、发病前检测、罹病倾向检测。由于遗传信息不仅关乎个人,同时也与家庭或家族其他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遗传信息的获得与告知时常带来特殊的医学伦理问题,包括:基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及社会压力,基因诊断结果的告知对个人与家庭、家族的影响,个人隐私的保障与家庭成员利益产生冲突,基因检测引起的医疗资源分配、社会正义议题等。 (3)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科学家透过基因治疗希望能为人类目前各种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疾病、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一般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及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乃针对已发病或将发病患者的体细胞,在基因的层次作医疗介入,以病毒为载体、或使用物理方式将好的基因传送到欲治疗的体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或修补有缺陷的基因,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体细胞基因治疗的相关伦理议题与一般新进医学科技、临床试验所必须考量的内涵大致相同。其中,应采取何种程序方能公平选出接受治疗的病患?应采用何种步骤以确保患者或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则是对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调控,以期根绝病因、一劳永逸,然而对生殖细胞直接进行基因介入却可能改变新生儿的遗传组合、造成长远的医源性的伤害,同时可能引起设计家宝宝、基因超市、出卖基因以牟利、政变人种等发展的疑虑。这些问题正在或即将对人类的家庭、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实践带来重大的冲击,理应纳入到生命伦理学的思考范围之内。
性别--男--------------------------------------------------------------------------------项目类型--小论文--------------------------------------------------------------------------------大班-小班--200806B3--------------------------------------------------------------------------------合作者--无--------------------------------------------------------------------------------指导教师--陈彩霞--------------------------------------------------------------------------------项目涉及相关学科--历史\政治--------------------------------------------------------------------------------项目所属学科--历史--------------------------------------------------------------------------------选题背景--2008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但在这一年里,四川省发生了一次比唐山大地震还要强烈的地震,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通过这篇文章,使人们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再安宁的生活中也会有灾难的降临,我们必须时刻预防灾难的降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体现他的价值,因此每一个生命的消逝都是一种损失。--------------------------------------------------------------------------------项目条件--纸 / 笔--------------------------------------------------------------------------------研究目的--以地震为例,说明生命在灾难中具有的重要地位,探索生命的意义所在。--------------------------------------------------------------------------------主要研究方法--看书 /上网查资料--------------------------------------------------------------------------------研究的基本思路--搜集关于地震的资料以及当时地震的资料盖况,再进行撰写论文。--------------------------------------------------------------------------------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步骤严谨,资料齐全,符合科学的研究规律。先进性:研究内容属于人们关注的话题,具有先进的思潮。实用性:鼓励人们再生活中积极乐观。--------------------------------------------------------------------------------研究的基本过程--建立标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完成开题报告/写论文/结题报告--------------------------------------------------------------------------------各成员在项目中的主要贡献--负责人一人完成--------------------------------------------------------------------------------各成员研究心得--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场灾难会带去很多的生命,这使我们更加珍惜它.珍惜的不仅是自己的,更应该是别人的生命.--------------------------------------------------------------------------------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设想--联系08年的地震,进行对比。--------------------------------------------------------------------------------摘要中文--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音乐;每个人的生命深处也绽放着一朵鲜花。纵然这鲜花是秘密的,纵然这音乐已经逝去。因此,我们不用苦难来纪念苦难,不用眼泪来纪念眼泪。面对废墟,我们栽上朴素的小花,穿过时光,我们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怀念什么,希望什么,但我们知道他们想我们一样热爱生命。想象那些拥抱着死去的爱人,那些摇篮中的孩子,那些作完了暑假作业的学生,那些还没有初吻的少女,那些刚刚起床的环卫工人,哪个想要探索星球的未来科学家。他们的生命多么贵重,他们一直善待自己平凡的生命。生命是一场劫难中最应该留下的东西。--------------------------------------------------------------------------------摘要英文--This year,2006marks the30~(th)anniversary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the 20~(th)anniversary of the Chemo by lnuclear disaster. The former is a natural disaster while the later in a sense belongs to a man made incident 。However, some lesson can be drawn from both then. For instance , sluggish response absence of professional relief equipments . chaotic dispatches and slow assistance etc could been seen during the disasters--------------------------------------------------------------------------------关键词--灾难 \ 花 \ 眼泪 \珍爱--------------------------------------------------------------------------------罗列研究资料--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音乐;每个人的生命深处也绽放着一朵鲜花。纵然这鲜花是秘密的,纵然这音乐已经逝去。因此,我们不用苦难来纪念苦难,不用眼泪来纪念眼泪。面对废墟,我们栽上朴素的小花,穿过时光,我们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怀念什么,希望什么,但我们知道他们想我们一样热爱生命。想象那些拥抱着死去的爱人,那些摇篮中的孩子,那些作完了暑假作业的学生,那些还没有初吻的少女,那些刚刚起床的环卫工人,哪个想要探索星球的未来科学家。他们的生命多么贵重,他们一直善待自己平凡的生命。生命是一场劫难中最应该留下的东西。--------------------------------------------------------------------------------研究结果--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音乐;每个人的生命深处也绽放着一朵鲜花。纵然这鲜花是秘密的,纵然这音乐已经逝去。因此,我们不用苦难来纪念苦难,不用眼泪来纪念眼泪。面对废墟,我们栽上朴素的小花,穿过时光,我们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怀念什么,希望什么,但我们知道他们想我们一样热爱生命。想象那些拥抱着死去的爱人,那些摇篮中的孩子,那些作完了暑假作业的学生,那些还没有初吻的少女,那些刚刚起床的环卫工人,哪个想要探索星球的未来科学家。他们的生命多么贵重,他们一直善待自己平凡的生命。生命是一场劫难中最应该留下的东西。--------------------------------------------------------------------------------研究结果分析--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音乐;每个人的生命深处也绽放着一朵鲜花。纵然这鲜花是秘密的,纵然这音乐已经逝去。因此,我们不用苦难来纪念苦难,不用眼泪来纪念眼泪。面对废墟,我们栽上朴素的小花,穿过时光,我们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怀念什么,希望什么,但我们知道他们想我们一样热爱生命。想象那些拥抱着死去的爱人,那些摇篮中的孩子,那些作完了暑假作业的学生,那些还没有初吻的少女,那些刚刚起床的环卫工人,哪个想要探索星球的未来科学家。他们的生命多么贵重,他们一直善待自己平凡的生命。生命是一场劫难中最应该留下的东西。--------------------------------------------------------------------------------研究建议--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音乐;每个人的生命深处也绽放着一朵鲜花。纵然这鲜花是秘密的,纵然这音乐已经逝去。因此,我们不用苦难来纪念苦难,不用眼泪来纪念眼泪。面对废墟,我们栽上朴素的小花,穿过时光,我们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怀念什么,希望什么,但我们知道他们想我们一样热爱生命。想象那些拥抱着死去的爱人,那些摇篮中的孩子,那些作完了暑假作业的学生,那些还没有初吻的少女,那些刚刚起床的环卫工人,哪个想要探索星球的未来科学家。他们的生命多么贵重,他们一直善待自己平凡的生命。生命是一场劫难中最应该留下的东西。--------------------------------------------------------------------------------
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
论文关键词大学 语文 人文性生命意识
论文摘要 生命价值追寻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是高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备条件。大学 语文 教学立足人文性目标定位,借助经典篇章,关注学生精神世界,探寻生命意识和人生价值,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现实意义。 的最初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命,然而,在这样一个将实用功利发挥到极致的消费主义年代里,本着实用性的高职教育中,似乎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才获得了合法性,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情趣的养成、意志力的磨练、为人处世之道等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作为人文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传承知识,同时要从传承与文化安全、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对生命的理解和欣赏等角度来审视《大学 语文 》教学的功能。 1、人文关照、生命呼唤是来自时代需求 每年的l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可见精神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成为影响我们健康成长的隐形杀手。高校作为缩微的社会形态,这种症状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明显。目前在全国各高校陆续发生学生自杀案件是对这种现象的诠释。 一份反映近几年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和未来的显示,“有超过10%的大学生对生命持漠视态度”,遭遇挫折时有“的人想到用结束生命来解决”,在对待大学生自杀行为上,“的人认为可以理解”,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甚至有接近1/3的人承认自己也曾产生过轻生念头。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凸显崇尚生命、注重生命的人文价值,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大学生生命及人文教育的必由之路。 《大学 语文 》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思考和智慧资源,能培养学生汲取正确对待生活并且适应生活的精神养料;在与 语文 的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和生命愉悦的享受,并对人生善恶进行鉴别,积累人生经验,张扬人性美,对人的生命发展起着核心性的决定作用。在大力推行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大学 语文 》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素质,这是 语文 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 2、树立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素质是大学 语文 的目标定位 语文 课程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即 语文 的实用功能,听说读写;所谓人文性,就是“精神性”,“人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立人教育”。“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方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是人生的另一种存在,充溢着真情真性、至情至性的生命。 《大学 语文 》以经典作品的赏析为主,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还原一种生命精神,使学生感动于这种生命状态;或者通过作品的解读,将一个时期的文学精神揭示出来,使后人感奋于这样的精神形态,从而达到通过文学来认知社会与人生的目的。通过这样的 语文 课,学生可以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根"的中国人。把人文精神贯注到整个 语文 教育过程中,关注入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养成,对现代社会日趋严重的人的精神异化现象给予纠正,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通过读经诵典的过程,体验《诗经》、《楚辞》的古朴、俊雅,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汉时代的雄浑、豪迈,魏晋时期的自然风骨,唐诗的典雅和谐,宋词的飘逸灵秀等,使民族文化重新弥漫于校园,净化学生浮 躁 的心态,重归健康和充实。 3、探寻生命意识,关注当下人生是大学 语文 课程内容 传递生命意识。大学 语文 中的经典文本是几千年来先哲智慧的结晶,反映的是前人的生活与情感。作品中沉淀了诸多母题--爱情婚姻、人生价值、仕与隐,这些话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的探寻、自由人文的追求。 事实上敬畏生命,爱身养生、安贫乐道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我们可以透过经典文选,看到国人“倡导贵生、重生,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这实际上是人们对一切生命的尊重、关爱、敬仰和维护。而经典中所透露的“忧道不忧贫”,则体现了一种达观的快乐情怀。“君子固穷”,不仅透露出安贫乐道的忍耐力,同时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安顿和精神的超越。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无喜亦无惧”是对生命的豁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 澹 远宁静的生活态度;“千古第一文人”苏轼的诗文中浸透了一种旷达超脱又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山水审美消解生命悲苦的东坡人格。在这种经典人文关照中,体会出怎样以坚强的意志应对磨难和挫折,以对生命执著的眷恋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注支撑自己走出困境。 经典阅读审视当下人生。对大学生而言,现实世界的爱欲、悖论、问责是最真实不过的,人文唯有穿透现实,方能承受生活的重压。大学 语文 课程面向的多是大一新生,正面临着对自身的重新认识定位、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调整,以及成长过程中接踵而至的挫折,加之对青春、爱情等问题的敏感、困惑和茫然,使他们迫切的需要获得指引和帮助,更容易从阅读中寻求人生经验和价值导向的指引。教学过程中可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作品的阅读,因势利导,与学生现实世界结合。如《伤逝》教学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角色代入和角色转换,探讨涓生对待职业的态度和失业后心态等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叙事视角叙述效果差异的同时,学会对生活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障碍等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分析涓生的懦弱和缺乏责任感,在困难面前没有和子君携手面对,而是选择退缩与逃避,引导学生思考个体生命在爱情中的责任;而子君在这一失败了的爱情中所体现出的欠缺,则是未能独立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丧失与人格依附等问题。 4、因势利导、倡导真爱的途径渗透大学 语文 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 《大学 语文 》的人文性要求授课教师要关注人生,以人为本,教学要用文本的积极因素去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做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
因势利导,榜样激励,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 语文 教育中需要因势利导,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充分发挥文本中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许多作家的人生经历、选择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人生观是蕴涵其间的人文精神最生动的体现,对学生具有垂范作用。鲁迅为改变和提高国人的精神素质而选择的弃医从文,并在时代的风雨中以深 邃 的目光和坚毅执着的勇气持续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示了铁骨硬汉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巴金一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晚年后对自己的严厉解剖和批判,更是对自我人格不断追求完善的典范。此外,郁达夫的率真、徐志摩的浪漫、汪曾祺的冲淡、北岛的叛逆都以其独特的人生选择来展示和丰富着人文精神的不同侧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作家人生选择的关注,可以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影响、鼓励和安慰着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对其健康完善之人格的形成颇具影响力。 作品本身的内涵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王蒙的《安详》倡导一种雍容大度的生活态度,而不纠缠于琐碎小事的困扰;法国思想家蒙田的《热爱生命》里,倡导人生要过得“丰盈饱满”,“领略美好时光”;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芙的《笑的价值》认为微笑面对人生的心态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可以像“利刃一样应对外来的矫饰、虚套和压抑”,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就能微笑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倡导真爱,以关怡情,燃起生命的热情。真实鲜活的生命是充满七情六欲,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亲情、友情、爱情于我们而言仿佛就是我们需要呼吸的空气,但在生活中往往我们会有呼吸艰难的时候: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友情陷入谷底;爱情触礁搁浅……面对如上情况,该如何理性应对?文本中的课文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祭十二郎文》《追悼志摩》《怀念萧珊》,或哭亲人,或悼友人,心情郁结忧伤,但在哀伤中仍有对生活的美好展望;《关雎》《静女》《蒹葭》等篇章,或表达两情相悦的缱绻深情美好,或表达“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痴情守望。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山光水影的熏陶中,心灵的狭隘、偏激、冲动、暴怒、苦闷、创伤都可得到修复。“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春江花月夜》展现青春洋溢之美;“东南形胜”、“烟柳画桥”的《望海潮》展现风情之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富有诗情画意;《瓦尔登湖》寂寞、恬静、智慧……这些课文提供了丰富的视角,用山水的灵秀、壮阔、幽深、诗情画意来涤荡心灵的埃尘,让我们去体味生命的美好,愿驾生命之舟徜徉在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 叶澜等.与学校实践[M].北京出版社,2001 [2]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l997(9) [3] 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 [4] 国家教委高教司.大学 语文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历t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r沙滩上u的沙石贝5壳,我们悄悄地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珍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p两颗打动心2灵的贝3壳,怀着一c份爱的心5情、感恩的心2情,好好收藏,以7作纪念。 沙滩上l有颗饱经沧桑的贝4壳,那是犹太g人o民族的故事。在二j战被逼迫得流离失所,无g家可归的时候,犹太b人r们仍3抱着复兴的希望,他们从1不p放弃,从7不j妥协,他们坚守信念,传递勇气7,因为2他们有一u个e信念———来自于g哭墙。那堵饱经历s史沧桑的哭墙,记录着民族的苦难与v过去,光荣与g梦想。每一d个j犹太h人m都会在某个k特定的时刻来到哭墙下f,纪念自己y的前人z,正是这份纪念的心8情,让这个y民族保存着自信、坚韧,让他们再一v次在地平线上f高高站立。 沙滩上d有一t颗闪亮的贝0壳,那是居里夫m人u对民族的怀念。居里夫h人m一f生清贫,在年少4求学之i时已l离开h祖国。在科学领域里孜孜不g倦追求多年之d后,她终于c在金属中7提炼出“钋”这种放射性元i素。她知道这元f素将带给她数不r尽的荣誉,而她,这位感恩的科学家,立即想到以5“Po”来命名这元b素,以5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或许正是这份时刻惦记着祖国的心5情,让居里夫s人b一r直不y懈努力b着。之z后,她又i提炼出“镭”,并成为4少4数两次获得诺贝1尔奖的女r性。 沙滩上k有一x颗感恩的贝0壳,那是作家三o毛6心4中2的那棵“草”。三a毛4在异地求学时曾经失落无l助,就在这时,有一i位陌生的同学送给她一d棵不a起眼的小m草,并鼓励她振作起来。三b毛4的心3灵十j分2感动,她在《有人f送我一g棵草》中2写到:“草会枯萎,我不a知道用什5么t方0式纪念这位不p知去向的同学。我只有把这份帮助人l的心6,这份感恩的心8传递开z去,去帮助更多的人l。”三n毛4用她的真切3行动做到了d,她用细腻的文3字和真挚的感情,感动和滋润着读者们的心6灵,这便是她的纪念方2式。 有人k从2黄河的各水0段中7采集不f同的样板,来纪念创造灿烂华夏文7化2的先人u;有人z羁旅在外,仍1随身带着泥土e,纪念自己n的祖国;而我们,在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总会带着思念,去纪念为0我们幸福献出生命的烈士z们。怀着一s份感恩,怀着一k份信念,我在沙滩上q拾取几u颗贝5壳,珍藏在身,纪念历b史,心3中0已c准备好,创造未来。 ij熄ⅶk骏q○岍臁rfa妗はv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