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港航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75年,原系交通部所属院校。学院现由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属于山东省教育厅和青岛港集团双重领导。近年来,学校依托国际亿吨大港青岛港,大力增强办学实力,实现了跨越发展。学院一直保持着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花园式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6年又评为“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 学院坐落在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倚山面海,景色秀丽。投资数亿元的现代化新校区已经初具规模并投入使用。学院现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200万元,图书馆藏书55万多册,宽带网络遍及整个校园。 学院拥有技术设备先进的数控机床实训中心、港口机械与电气实训中心、动力设备操作实训室、船舶电站操作实训室等30多个实验实训室,建立起了以青岛港为龙头的庞大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港航、物流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设施体系,被确定为全国数控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青岛市“金蓝领”培训机构、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400多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0多人。学院教学系统下设“八系一部一中心”,分别是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港口运输系、物流系、外语系、计算机科学系、商船系、港口工程系、基础部和实验实训中心。目前,已开设了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土建、财经、文化教育等六大类25个专业,其中理货与港口业务,数控技术、电气技术三个专业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港口电气控制》、《港口装卸工艺》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已突破10000人。 学院一贯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认真贯彻“立足港航、突出特色、面向一线、精心育才”的办学宗旨,不断深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按照企业需求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技能培养。同时学院积极加强与新加坡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交流,进一步突出港航、物流特色,打造精品专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建校30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各类应用技术人才上万名。 目前学院正在大力实施 “实力兴校”、“品牌立校”、“育人铸魂”三大战略工程,以特色造优势、以创新谋发展,为把学院建设成为港航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还可以。

学生宿舍是欧式建筑风格,内设独立卫生间、热水器、洗漱间、观景阳台,配备学习桌、衣橱、书台、暖气、风扇等设施,每层楼配备有洗衣机,无线网络全覆盖。

住宿费:800元/人/年、1100元/人/年。(宿舍配置:带独立卫生间、热水器、衣橱、阳台、暖气等)如有变动,按照新的标准执行。

特色专业:

国家级重点专业:港口电气技术、港口机械应用技术、港口业务管理、轮机工程技术、港口工程技术、航海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港口电气技术、港口机械应用技术、港口业务管理、轮机工程技术、港口工程技术、航海技术、数控技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还是挺不错的。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由交通部于1975年建校,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12000人。

学校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优势,积极开展企业员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先后为山东港口集团、中国外理总公司、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港航及区域企业培训员工超10万人次,培养社会船员超60000人次。

特色专业:

国家级重点专业:港口电气技术、港口机械应用技术、港口业务管理、轮机工程技术、港口工程技术、航海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

省级示范专业:港口电气技术、港口业务管理、数控技术。

以上内容参考: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学校管理制度是半军事化管理,这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是专科学院,严格要求一点会增强我们以后的社会竞争力。港湾学院是一所年轻的港航特色的学院,校园很漂亮(心虚)。如果你上专科 以后毕业想增强的社会竞争力就来吧。 当然 每个学校都有一些虚的东西 不可避免的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网址:没有在线客服,只有留言本,都好几年没更新了,有问题还是打电话咨询吧。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征稿注意事项

(一)来稿要求观点鲜明并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文字简洁,篇幅以5000-7000字为宜。

(二)来稿应按照规范格式写作:包括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注释、全体作者简介等。

1.题目应准确、鲜明、简洁,一般不超过20字。

2.作者请注明真实姓名。题名下应标明作者通讯地址(含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名称及邮政编码)。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力学系,合肥230001)

3.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民族、职称、学位、联系电话。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副教授,博士。电话:471-6660888,E-mail:。

4.中文摘要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观点,不使用“本文”“笔者”等第一人称作主语,字数200字左右。

5.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专有名词或词组,一般应选3-5个。

6.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7.注释是对文章题名、文章内容的解释性说明,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注释序号,注释置于文末。例:①②??

8.参考文献排在注释后面。参考文献采用文末注,其对应序号在正文中用上标“[1][2]??”标注。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

9.英文题名、英文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一一对应;置于参考文献之后。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青岛教育学院学报》,现为双月刊。学报常设栏目有:青岛研究、高职教育研究、海外实训与研究、高职教学研究、青岛文化·教育史话、中职·基础教育研究。国内外公开发行。

荣誉表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曾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整体设计学报、全国高职院校十佳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学术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获得过全国市属高校学报质量进步奖、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等。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管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其前身是1983年3月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连云港职业大学,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准,由连云港职业大学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由江苏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现省市共建的综合性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设有国际交流合作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及公共管理系、艺术与旅游系、建筑工程系、化学工程系、 外语系、基础课部、政教部等系部。 学校于2008年7月由苍梧路搬到花果山乡大学城里,新校区占地1100多亩,为老校区的4倍, 学校名称: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代码:11050 国家教育部代码:43202 所在省市:江苏 学校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晨光路2号 办学类型:公办高职专科 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信息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黄海之滨,花果山下,坐落着一所校园优美、景致宜人的高等学校—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其前身是1983年3月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连云港职业大学,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连云港职业大学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由江苏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现省市共建的综合性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老校区占地475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但学校已经搬进新校区,老校区的地被卖掉了。 新校区占地1153亩,建筑面积5万平米。院系设置学院设有国际交流合作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及公共管理系、艺术与旅游系、建筑工程系、化学工程系、 外语系、基础课部、政教部等系部, 开设了四十余个专业,涉及农林、生化、土建、制造、电子信息、环保、财经、旅游、公共事业、外语、艺术等12个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大类。师资力量学校现有在校生5527人,教职工521名,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教师343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9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人;建有现代化图书馆两座,藏书38万册, 建有84个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拥有10个专业13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技术鉴定所。办学宗旨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努力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满足广大青年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愿望,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办学理念连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有着二十多年的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方法。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锻炼,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拓展相结合的道路,先后推进和深化了教学改革和产学研一体化等一系列改革,并将产学研一体化作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学校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新机制、新模式;近两年来,学校在招生、就业,对外合作办学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04年面向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生2500人。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学校每年都认真组织学生的“专转本”工作,选拔一批品德端正、成绩优异、身体健康的优秀专科生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的学生转入江苏省相应的本科院校学习,在“专转本”工作中坚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确保选送人才的质量。近几年来,该校每年均有近百名学生转入省内一些知名高校攻读本科学历,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

[1]王春晖. 商务英语缩略语的构成方式与翻译技巧[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 \x0d\x0a[2]卫娜.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技巧[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5). \x0d\x0a[3]崔卫.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2). \x0d\x0a[4]黄欢.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x0d\x0a[5]王琰. 商务英语翻译中定语从句的译法[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x0d\x0a[6]黄以平. 商务英语的用词特点及汉译技巧[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 \x0d\x0a[7]刘连芳,王春晖. 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 长沙大学学报,2010,(1). \x0d\x0a[8]刘艳芳. 商务英语被动句的汉译[J]. 科技信息,2010,(30). \x0d\x0a[9]谭美云. 商务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和翻译技巧[J]. 海外英语,2011,(7). \x0d\x0a[10]贾静. 商务英语翻译:翻译技巧与文化交流的综合体[D].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2010. \x0d\x0a[11]洪碧芬. 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x0d\x0a[12]张丽丽. 浅谈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2). \x0d\x0a[13]罗瑜珍,黄彩燕. 商务英语合同汉译技巧初探[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x0d\x0a[14]张志峰.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x0d\x0a[15]刘敏. 基于语言分析的商务英语翻译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x0d\x0a[16]张翼飞.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点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1,(21). \x0d\x0a[17]岑莉. 论国际商务英语中法律文献的翻译[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x0d\x0a[18]应林忠. 电子商务英语的翻译[D].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2007. \x0d\x0a[19]王欣. 商务英语中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基本句型的翻译[J]. 辽宁财专学报,2003,(6). \x0d\x0a[20]余姿. 商务英语词语的汉译技巧[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x0d\x0a[21]余兰.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S2). \x0d\x0a[22]钟晓菁. 商务英语中的翻译策略[J]. 中国商贸,2010,(20). \x0d\x0a[23]王红云.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及其对译员的要求[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2). \x0d\x0a[24]吴静霓. 商务英语介词IN的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0,(1). \x0d\x0a[25]彭漪,于鑫. 商务英语中条件关系的表达及其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10,(2). \x0d\x0a[26]梁志坚. 商务英语中ref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翻译[J]. 莆田学院学报,2007,(3). \x0d\x0a[27]梁志坚. 商务英语Cov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汉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x0d\x0a[28]汤丹. 商务英语情态的功能特点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x0d\x0a[29]顾维勇. 析几种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及其译例[J]. 上海翻译,2007,(1). \x0d\x0a[30]朱恺,黄建平.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 \x0d\x0a[31]夏泳. 试论国际贸易合同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企业经济,2010,(5). \x0d\x0a[32]段梦敏. 现代商务英语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x0d\x0a[33]李翔.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企业导报,2010,(10). \x0d\x0a[34]顾秀梅. 从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技巧[J]. 广西轻工业,2009,(4). \x0d\x0a[35]赵维佳.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商务英语翻译[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x0d\x0a[36]刘波. 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信函翻译技巧[J]. 山东纺织经济,2009,(5). \x0d\x0a[37]马峥. 商务英语函电的换序译法[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x0d\x0a[38]张静. 论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J]. 现代商贸工业,2010,(9). \x0d\x0a[39]刘南. 谈谈商务英语句子的汉译技巧[J]. 中国包装工业,2002,(6). \x0d\x0a[40]孙圣勇. 翻译的实用主义研究原型——以商务英语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2). \x0d\x0a[41]姚兰. 浅论翻译技巧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 \x0d\x0a[42]付小平,胡小刚. 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0). \x0d\x0a[43]陈青. 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7,(12). \x0d\x0a[44]张晓明.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科技资讯,2010,(13). \x0d\x0a[45]张文英,齐丹媛. 商务语篇英汉照应衔接手段的对比及翻译技巧[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6). \x0d\x0a[46]李新元.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 \x0d\x0a[47]刘东媛. 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及翻译[J]. 中国商贸,2009,(7). \x0d\x0a[48]熊国萍,杨玉芹. 论商务英语信函的用词特点及其翻译技巧[J]. 商场现代化,2009,(32). \x0d\x0a[49]刘文义. 商务谈判中翻译技巧的运用[J]. 黑龙江史志,2007,(5).

李北群[1] 李北群,1969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炮车镇,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9月在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博士在读,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10年担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研究员职称。2014年5月,担任淮阴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文名李北群国 籍中国民 族汉出生地江苏省徐州市出生日期1969年10月职 业淮阴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代表作品知识经济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目录1基本信息2学习经历3工作经历4社会兼职5荣誉称号6研究领域7近期所著文章8科研贡献▪ 科研课题▪ 科研获奖1基本信息编辑李北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研究。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9月在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博士在读,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10年起担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2014年,拟任淮阴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 2学习经历编辑—,南京大学气候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2] 3工作经历编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部,历任:秘书,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其间:—,借调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工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助理(其间:—,兼任学校征地办副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建处副处长(其间:—,兼任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高教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高教所所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高教所所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发展规划处处长、局省共建办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至今,淮阴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4社会兼职编辑中国气象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2] 5荣誉称号编辑2007年,第二届江苏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江苏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江苏省第九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11年,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 6研究领域编辑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教学、研究与研究生指导工作,承担本科课程讲授。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等课题十多项。近年来,在《中国高教研究》、《江苏社会科学》、《江苏高教》、《学海》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出版著作一部。[2] 7近期所著文章编辑1、《知识经济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苏南科技开发》,,第一作者。2、《试论现代教育科学功能的内容及其实现过程》,《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一作者。3、《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探析》,《江苏高教》,,第一作者。4、《推行学分制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第一作者。5、《奥尔托加文化素质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江苏高教》,,第二作者。[3] 6、《一流大学建设“:高教强省”的关键》,《学海》,,第一作者。7、《高等学校巩固评建成果的策略探讨》,《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二作者。8、《论高校督导制度在教学监控中的作用》,《学大众科》,,第二作者。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和谐教育的思考》,《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二作者。10、《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努力打造江苏省内的一流大学》,《江苏高教评论2006》,第一作者。11、《新时期高校开展创新型教学督导工作的探析》,《辽宁教育研究》,,第一作者。12、《高等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学海》,,第一作者。13、《素质教育与现代大学的使命》,《江苏高教》,,第一作者。14、《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探析》,《江苏高教评论2007》第一作者。15、《大学实行学院制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8期。16、《对我国再度兴起学院制的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期。[3] 8科研贡献编辑科研课题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大学新生网络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人;2.“十一五”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课题《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与实践》,主持人;3.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滚动课题《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07年,主持人;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等学校的制度再造与文化更新:对一所大学系部优化改革的个案研究》,主持人;5.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课题《气象事业发展愿景与高校气象人才培养适应性改革路径》2007年,主持人;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第二主持人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等学校实行学院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二主持人8.校教改课题《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制度的实践与探索》2007年,主持人;9.校教改课题《全面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2007年,主持人。[3] 科研获奖《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制度的实践与探索》(系列成果)获江苏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3] 参考资料1. 省属高校任免公告,第13个李北群 .人民网 .2014-04-24 [引用日期2014-04-24]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校领导-李北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官网 [引用日期2014-05-5] .3. 师资力量 - 教师信息- 正文- 李北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 [引用日期2014-05-5] .词条标签:人物学者气象教育

文章编号:1009-4318(2003)01-0038-04 文化产业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特点分析 X 汪建明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 要:当代文化产业兴起的三个重要原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经济市场化的运作。当代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体化、高智化、共融性、开放性等特点,文化产业的兴起带来了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存在形态的多样化、接受方式的非线性、整体格局的发展不平衡性等新变化。 关键词:文化产业;高技术;原因;特点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产业)))这个被经济学界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朝阳0产业,近年来,正挟高科技迅猛发展之势,蓬勃成长于世界各国,在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给物质生产相对过剩的世界经济疲软注入了强心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人类素质提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文化产业的兴起?它在当代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又会给文化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新变化?本文主要围绕这些问题作一初浅的探索。为了便于讨论,本文把文化产业界定为,是指通过了工业化、信息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交换和传播。 一、文化产业兴起的原因 文化产业是以人类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形态,是一个集中代表了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它的兴起,既有经济发展的原因,又是社会体制变革的结果,既受到科学技术的内在推动,又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历史要求。 1.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兴起的技术前提和直接推动力 从文化传播来看,口头语言是人类最初的传播形式,但语言传播存在着传播范围小、数量少、速度慢和不易保存的先天性缺点。文字的产生,使信息有了便于携带和传载的载体,但信息难以大量复制,也不易普及,传播只能在特定的群体中进行。直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人类才第一次具有大批量、高 速度复制信息的能力。中国宋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 刷术传到欧洲后,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机,金属活版印刷是传播媒介的第一次革命,印刷术的诞生和改进使文字以比此前手抄本根本无法比拟的速度传播开来,它代表的是一致的重复为基础的机械进程的诞生,提供了第一批重复生产的商品,第一条生产流水线,第一次大规模生产。比如报纸尽管在这之前,中国唐代就有了邸报,德国就有5福格斯新闻6之类的手抄报,但只有印刷术发明推广后,世界报业才有了全的生命。 电子技术的出现,是传播媒介的第二次革命。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电报、电话相继发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无线电广播、电视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按照美国的社会学家库利的观点,现代媒介有四个特征。一是可表达性,它能承载思想和感情;二是记录的长久性,也即对时间的超越;三是快速性,即对空间限制的超越;四是扩散性,可以达到所有阶层的人群。随着这些现代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技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入侵文化领域,生出一种以工业生产的方式制造文化的行业,也产生出许多新的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唱片等,/文化产业0轰然问世。 从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的发明开始,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激光技术、数码技术等信息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并迅速形成产业化。有人把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称为/信息时代0,这一时代的文化主体,就是文化产业。高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带来了传播媒介的第 第16卷 第1期2003年3月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LianyungangTechnicalCollege 收稿日期:2002-11-20三次革命,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以其多媒体、交互式、个性化的特点,迅速成为公认的第四媒体,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2.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文化产业兴起的内在动力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需要分不同层次,对食品的需要是人最低层次的需求,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是较高级的需求。人们满足需求的顺序一般由低级到高级。对食品的需要量受生理条件的制约,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饱和,所以在食品需求逐渐满足的情况下,居民伙食费开支占家庭生产开支的比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恩格尔定律0。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恩格尔系数的逐步下降,对文化的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 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是教育普及,权利平等,文明人类的大多数都有能力也有权利消费文化产品,少数天才艺术家的创作已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文化需求,消费的需要引发文化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由此生产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超过此前全部历史时期的文化产品,它的质量和普及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传统文化产品那样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经典的审美性,而只能是通俗化和大众化。 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闲暇时间增多也有力地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消费与工农业品消费的明显差异是闲暇时间对消费量的影响不同。相当多的文化产品,如文艺表演服务、艺术展览服务、书籍、报刊、影视、上网,其消费需要占用大量闲暇时间,如果没有闲暇时间,即使收入水平很高,人们对这些文化产品的消费量也不会有大幅度提高,人们也许因没有时间而不能去看电影,但是不会有人因没有闲暇时间而不消费食物、饮料和衣服。闲暇时间已越来越成为一个文明社会人们追求的目标,成为高生活质量、高消费水平的标志。 3.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的运作,制度的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兴起的制度保证 文化产业的出现,是产业分化、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非物质生产领域里的大部分劳动,由原来的劳动者自己经营转变为资本主义经营,由个体劳动转变为社会化劳动,使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大批量劳动力由物质生产领域转向非物质生产领域。作为精神生产的文化产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文化产 业的兴起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导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使文化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也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经营水平。当文化产品是一进入市场,它就已经被赋予了商品的属性,它再不是在书斋里面供文人墨客游戏玩赏的东西,它必须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受到市场检验。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追逐最大的生产经营利润,就必须不断生产出质优价廉、受人欢迎的文化产品。在市场竞争面前,生产者不断分化,文化生产资源得到重新配置和优化,刺激并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既受制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反映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文化的产业化只有在精神文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后才成为可能。 当前,以制度创新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从而启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世界性发展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美国到欧洲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解除了通信业、传媒业、信息业之间的行业管理壁垒,完成了适应传媒手段汇流的制度创新。随着世界各国纷纷拆除其自身的行业壁垒,以及国家间的关税壁垒,一个超越民族、国家的文化内容市场正在形成,文化交流、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文化产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大跨越时期。二、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大大地推动了全球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作为与新科技革命息息相关的文化产业,除了具有高技术产业的高投入、高产业、高风险等特征外,同时,呈现出当代这一时期的新特点。 1.一体化 主要表现在各种媒体采用的技术相互渗透,报刊业、广播电视、新闻网站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于一致,以数字信息技术为中介,采用卫星、光缆、计算机技术等传输手段,使媒体之间技术特征日益趋同。数字化技术构成了当代媒体的新平台。信息已经同物质和能量一起成为社会的基本财富和基本资源,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前报纸、广播、电视等相互区别的传播媒介相互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行业之间分工界限不断突破,以新闻集团为代表的综合性传播集团迅速崛起,超大型媒体集团充分利用报刊业、广电业、因特网三种媒体的优势互补,走综合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强化了文化产业一体化的趋势。 #39# 第16卷 第1期 汪建明:文化产业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特点分析 2.高智化 文化产业是与知识经济特征相吻合的精神生产产业,从资源的配置来说,文化产业是一种精神生产,它更多地依赖于精神的创造和消耗,而不是物质的消耗,它把智力、无形资产作为资源配置的第一要素,通过知识智力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综合、集约的配置来创造新财富,逐步替代工业经济依赖的、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在文化产业中对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工业经济中对稀缺自然资源)))土地和石油的占有更为重要。从生产过程特点来说,文化产业的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产品的构思、策划,作品更多地凝聚了作者的知识、智慧,劳动者以脑力劳动为主,生产起决定因素的是人的知识和智力。从社会消费来说,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是在知识的获取、信息的掌握和精神的满足,而不是为了物质需要。从产业结构来说,文化产业是包括影视音像制造业、工业艺术制造业、图书报刊印刷业、大众娱乐业、广播电视业、文艺演出业、信息服务业、广告业等为代表的/高文化含量0产业,是地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0。文化与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深刻全面的互渗关系,文化成为经济效益巨大的经济资源。文化产业是/高技术0与/高文化0联姻的经济。 3.共融性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有共生性和融合性。任何一个产业形态,都融入不同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外部性0特征非常明显,它在被消费的同时,也深刻影响消费者的意识形态、道德修养、审美趣味和行为方式,特别在文化经济一体的初级阶段,文化与经济之间出现了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优势互补的共生性发展趋势,影响着经济活动的结构、规模和效率,提升着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经济环节的文明,由此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形态。这些经过产业/化0过后的文化,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精神文化,而是与产业行为、产业理念高度融合的文化,它构成了文化产业演进的隐性阶段。比较突出的表现为信息咨询服务的预见性、科学性、指导性对各种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从文化产业的显性形态来说,这种共生性和融合性更为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产业和电信业的超前发展,在文化生产中造成了最为注目的产业关联效应。1999年是网络热,2000年信息化突入传媒领域,引发传媒热,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部门迅速/触网0,出现了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大汇流0的壮观景象。文化产业赋予了 信息产业更多的文化内容,信息产业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技术革命0。 4.开放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伴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而不断走向开放。1994年美国正式向全球首倡信息高速公路之后,既开启了知识经济时代之门,也拓宽了知识和文化交流、传播的广阔渠道。光讯、星讯、卫星电视、激光照排、电脑传真、光子图书馆,特别是英特网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能够获取的信息量和知识量不仅总量呈几何级数增加,而且获得的时间空前缩短,获得的空间可以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世界因此变成了/地球村0。经济、科技一体化、全球化,必然带动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凭借发达的载体和传媒,文化交流的频率提高,范围扩大,深度加强。东西方文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渗透和碰撞在所难免,此时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开放的气度和精神,其发展的政治色彩、意识形态色彩正淡化,而其开放性、趋同性和为本国、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服务的功能和作用愈益加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美国到欧洲,发达国家已基本上解除了通信业、传媒业、信息业之间传统的行业管理壁垒,以及各国之间对传媒业的管理壁垒,完成了适应传媒手段汇流的第一次制度创新,目前正在进入针对文化产业内容的第二次制度创新时期。 三、文化产业带来文化发展的新变化 文化产业作为20世纪的独特现象带来了文化存在的形态、结构和格局的重大变化,导致了文化的商品化和消费化,也使传统的文化观念、文化存在形态、接受方式及整体格局发生了质的变革。 1.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可复制性、批量化、标准化生产是现代技术的一个主要特征,当它运用于文化生产时,则彻底瓦解了传统文化生产所特有的独一无二性,经典式的/韵味0走向伦落。过去被小部分人垄断,代表着某个特殊阶级标志的文化艺术,通过复制的桥梁,走向大众,使文化的封闭保守走向民主化。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者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当代,由于科技的渗透,无论高雅文化还是通俗文化都被大众化,文化不再只是/象牙塔0中的/风花雪月0,文化享受不再只是少数社会/精英0的专权。在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文化产品可以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它的商品属性在人们的观念中增强,文化的/意识形态化0、/政治化0的色彩被淡化;在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过程中,文化从封 #40#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3月闭进一步走向开放,文化的包容性进一步凸显,文化的世界性进一步强化。文化观念的变化促进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使人们更多地接受现代文明,更快地走向现代化。 2.存在形态的多样化 由于文化生产已经与商品生产普遍结合起来,以最快的周转速度生产更新颖的新潮产品,这种经济上的狂热的迫切需要,赋予文化的创新和实验以一种日益必要的结构和地位,各种新奇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不断问世,网络文学、激光音乐会、电子游戏、光子图书馆等新的文化消费载体和形式层出不穷。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电子出版物,使书刊、报纸的界线变的模糊;而多媒体则打破了音像制品的框框,继录音带、录像带、缩微胶卷之后,光盘及互联网已经使传播媒介的内容突破了过去/书籍0的定义,成为集/视、听、看0于一体的新书籍。而随着电脑和网络广泛使用,人们更多的是以个性化、交互式地来收看新闻和进行娱乐。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既竞争又合作,传统媒介与电子信息媒介并存发展。 3.接受方式的非线性 文化不再仅仅是个体的生存方式和环境,而是在不断重复、复制符号的过程上,为大众所经历、认同和排斥。麦克卢汉用/地球村0这一概念来描述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太多太快的信息传播和交流,使现在的人类如同随时随地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中,巨大的地球变小了,成为一个喧嚣兴奋的群居场所。文化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行为,而是属于整个社会中的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不是过去那种金字塔式的逐级运行,而呈现网状式、立体化交替进行。人们可以从不同渠道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特别是多媒体传播手段的运用使受众所接受的信息呈现一种主体化、非线性的结构。在多媒体信息出现以后,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于由以往的阅读纸张出版物、收听广播声音、观看电视画 面的方式所培养起来的被动的线性方式,人们对多媒体信息的领会是以主动的方式去选取,在短的时间内 去吸收全方位的内容,它的接受方式是立体化、非线性的。 4.整体格局的发展不平衡性 随着高科技的运用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此涨彼伏。传统意义上的各艺术门类的布局和比重,它们之间的强弱态势和平衡关系正在发生急剧的重大变革和调整。一些与新兴科技联姻的新的艺术门类、种类和样式相继出现和发展,在艺术竞争中占据强势地位而前程远大,一些原来属于强势地位的传统艺术却受到冲击,陷入困境。随着人们对物质欲望的满足,各种新的文化形态不断衍生,文化的大部分正与物质消费、日常活动融为一体,诸如时装、美容、广告、室内装修以及种种娱乐休闲方式等等都成为/文化0。传统的与现代的、经典的与通俗的,后现代的与超现实的,各种文化在时尚信息的潮流中分化或融合、出现或消失。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高科技优势和雄厚的资本,向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和宣传自己的本国文化,在/文化霸权主义0、/文化殖民主义0的入侵下,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逐渐消融,世界文化的整个格局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

青岛师范学院学报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找到13条[1]曹宇明.充分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4).[2]郭亚明.“回到鲁迅那里去”——鲁迅教学研究之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4).[3]郑颖娜,李维民.新课程背景下的鲁迅作品教学思考[J].考试(教研版),2007,(03).[4]寿永明.鲁迅及其作品的大学教学[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5]张龙福.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03).[6]曹红丽,易灿辉.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8,(30).[7]黄建萍.鲁迅作品教学的感悟[J].文学教育(下),2009,(03).[8]张悦.体认鲁迅,因“人”到“文”——鲁迅文学作品教学路径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2008,(07).[9]薄景昕.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对策及出路[J].中学语文教学,2008,(09).[10]胡志金.倾听生命的呐喊——鲁迅作品生命教育价值摭谈[J].语文建设,2008,(10).[11]陈月华.品文先品人——鲁迅作品教学刍议[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2).[12]孙郁.难以言说的鲁迅[J].语文建设,2008,(09).[13]王栋生.正确认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J].语文建设,2008,(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找到5条[1]逄增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1998,(03).[2]郭亚明.鲁迅:平凡与伟大——鲁迅教学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1).[3]李菀.鲁迅:不朽的丰碑——鲁迅作品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教学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03).[4]彭榕华.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历史回顾[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04).[5]朱寿桐.研究作为精神资源的鲁迅[J].学术研究,2001,(09).

1.报纸 现代教育导报 音体美报2.杂志 山东教育 现代教育 当代教育科学 现代企业教育 山东外语教学 幼儿园 当代小学生 红蕾 中学时光 现代语文 成长先锋 老年教育 中学时代 小葵花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政法论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社会科学 理论学刊 东岳论丛 山东经济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齐鲁学刊 山东大学学报(社科版) 文史哲 烟台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山东省团校学报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法学论坛 德州学院学报 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鲁东大学学报 孔子研究 管子学刊 蒲松龄研究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周易研究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 中国成人教育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科版)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科版)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潍坊学院学报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中国儒学年鉴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 泰山学院学报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枣庄学院学报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菏泽学院学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滨州学院学报

(一)学术论文:1、《禅与唐诗的审美意味》(8000字)——《唐都学刊》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期目录索引。2、《论新时期陕北题材小说的文化走向》《延安文学》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第1期目录索引。3、《喜剧与喜剧美学研究的新拓展》(10000字)——《文艺界》1993年第4期。4、《论奥尼尔悲剧的美学精神》(16400字)——《齐鲁艺苑》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戏剧研究》1993年第11期全文转载。5、《新写实:现实主义小说的新拓展》(12000字)——《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第3期全文转载。6、《中国当代美学的新拓展》(7500字)——《延安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7、《论中国戏剧艺术的审美心理定势》(7500字)——《青岛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戏剧戏曲研究》1994年第2期全文转载。8、《现代西方美学的心理释义学倾向》(18000字)——《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4年第12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4年第11期目录索引。9、《论李大钊的美学思想》(12000字)——《东方论坛》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4年第8期目录索引。《哲学动态》1994年第11期索引介绍。10、《论中国戏剧的美学特征》(5000字)——《当代戏剧》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戏曲》1989年第6期全文转载。11、《论苏轼的美学思想》(5000字)——《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89年第6期目录索引。《哲学动态》1989年第5期目录索引。12、《没劲:电影<本命年>所揭示的现代城市文明病》(4500字)——《电影评介》1990年第6期。13、《论新时期小说的黄土文化意象》(10000字)——《小说评论》1990年第4期。14、《论“信天游”的美学精神》(10000字)——《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15、《元美学:庄子和海德格尔的比较研究》(6000字)——《青年思想家》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1年第6期目录索引。16、《二十一世纪西方美学的基本转折》(8000字)——《齐鲁学刊》199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1年第6期目录索引。17、《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文化性探析》(5000字)——《青岛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1年第8期目录索引。18、《论信天游的文化精神》(14000字)——《西北民俗》1991年1-2期合刊。19、《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本体思想》(14000字)——《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20、《现代西方小说美学的转折与形成》(12000字)——《艺术界》1991年第4期。21、《现代西方美学的重构与确认:在维特斯坦和海德格尔之间》(14000字)——《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2年第7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2年第6期索引介绍。22、《审美情感论》(10000字)——《人文杂志》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2年第6期目录索引。《哲学动态》1992年第7期索引介绍。23、《论海德格尔的元美学思想》(12000字)——《青年思想家》1992年第2期。24、《试论建立竞争学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青岛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25、《论喜剧审美文化》(10000字)——《延安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1992年国内重要学术成果辑要》湖北大学编。《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4年第6期全文转载。26、《论叔本华的音乐美学思想》(12000字)——《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27、《现代科学与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18000字)——《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3年第9期全文转载。28、《现代西方美学的语言释义学倾向》(18000字)——《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5年第8期索引。29、《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精神》(12000字)——《齐鲁学刊》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5年第5期索引介绍。30、《海德格尔与西方美学的后现代主义走向》(18000字)——《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5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现代西方美学语言释义学的重构和确认》(8000字)——《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5年第6期索引介绍。32、《评苏联喜剧电影的审美意义》(4500字)——《社会论坛》1994年第4期。33、《现代西方戏剧美学的转折和形成》(30000字)——《齐鲁艺苑》1994年第3、4期连载。《人大复印资料:戏剧与戏曲研究》1995年第4期全文转载。34、《反法西斯文学与战后文学思想的驱动》(7500字)——《青大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8期全文转载。35、《鲁迅:一个中国文化的民族寓言——第三世界文本新解》(7500字)——《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9期全文转载。36、《二十世纪英国文学》(15000字)——《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4期连载。《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1996年第6期全文转载。37、《尼采与现代西方音乐美学的重构与确认》(18000字)——《交响》1994年第3、4期连载。《人大复印资料:音乐舞蹈研究》1996年第2期目录索引。38、《中国当代喜剧美学的新拓展》(15000字)——《齐鲁艺苑》1996年第1、2期连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6年第6期目录索引。39、《和谐与崇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研究》(12000字)——《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7年第7期目录索引。40、《本体论:庄子和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研究》(12000字)——《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7年第8期全文转载。41、《本体论:庄子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比较研究》(16000字)——《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42、《红太阳音乐现象:90年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对应与嬗变》(12000字)——《青年思想家》1998年第3期。43、《关于企业美学的思考》(6000字)——论文集《山东企业文化建设》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44、《中国美学的哲学关怀和人文阐释》—— 《东方论坛》2006年1期。45、《中国当代商业文学的理念确认和实践探索》—— 2005年第6期,《湖南商学院学报》。46、《和谐:青岛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追求》—— 2005/11/10 , 2005年《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47、《和谐青岛:建议与分析对策》—— 《展望论坛》2007年1期。48、《构建和谐青岛的思路与建议》—— 2006/07 ,2006年《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49、《青岛:发展品牌优势建设国际知名特色城市》—— 2005/11/10 ,2005年《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50、《最出色奥帆赛及其对青岛市总体影响研究》——2004/01/01,《青岛发展研究报告集》山东人民出版社。51、《自然卓越、山水和谐——论青岛城市精神》 2004/07/01 《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52、《百年历史传承——论青啤文化》—— 2004/0101,《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53、《企业文化与青岛经济的驱动发展》 —— 2003/09/02 ,《青岛日报》。54、《青岛文化消费调研报告》—— 2007年《青岛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55、《关于企业美学的思考》 —— 2004/01/01 ,《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56、《审美追求与21世纪中国企业的驱动发展》(7500字)——《齐鲁企业文化》1999年第3期57、《论美好企业与企业美学》 —— 2003年第3期 ,《美好企业》。58、《美学学科的新崛起与再拓展——企业美学的困惑与前景》—— 2004年第1期 ,《美好企业》。59、《社会责任:当代企业的使命》—— 2006年第10期,《中外企业文化》。60、《国际化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011年第1期,《企业文化论坛》。61、《企业的国际化转型与跨文化服务》—— 2011年第3期,《企业文化论坛》。62、《服务经济时代-----企业文化与企业美学的发展》——2011年第6期,《企业文化论坛》。63、《美学教育的变革与突破》——《汉语言教学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年1月版 。64、《美学教学的实践转换与多元推进》 ——《青岛大学高教研究》,2005年3期。65、《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 2006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6、《大地的新生、时代的脉动----论梁衡的新闻实践与成就》----《新闻写作》1996年12月。67、《书香榆林”的文化阐释》,2009年9月6日《榆林日报》(二)、学术著作:1、《20世纪西方美学精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喜剧美学概论》,香港新时代出版社1997年版。3、《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4、《企业美学纲要》,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5、《企业服务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月版。6、《张瑞敏的时代》,香港新时代出版社2010年版。(三)报告文学:1、《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岛葡萄酒厂大追记》(67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7月26日。2、《热血男儿胶东情——记莱阳市市东实业总公司》(65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10月28日。3、《日出之村——石老人》(6200字)——《行为科学报》1993年6月28日。4、《一代采金人——记平度金矿矿长、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展洪美》(72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12月28日。5、《天柱云峰展宏图—青岛华磊实业有限公司纪实》(69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12月22日。6、《天柱云峰展宏图——青岛华磊实业有限公司纪实》(6900字)——《行为科学报》1993年1月22日。7、《万丈高楼平地起——记青岛平度水泥厂厂长、优秀青年企业家李永清》(72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7月15日。8、《走向未来的开拓者——记青岛铁路机车车辆厂厂长于仲富》(6600字)——《行为科学报》1992年8月16日。9、《傲立潮头风满帆——青岛第四纺织机械厂现代管理纪实》(6450字)——《行为科学报》1995年6月27日。10、《新潮:正从海平线上走来——记青岛印染厂科学研究所掀起的新技术趋势》(5700字)——《行为科学报》1995年8月15日。11、《磅礴人生看未来——记青岛市物资贸易中心总经理高敦宏》(6300字)——《行为科学报》1995年8月25日。12、《中国电冰箱工业的巨人——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8200字)——《行为科学报》1995年8月1日。该文被《新华文摘》1995年第11期全文转载。13、《海尔服务:改变我们经营方向的时代趋势》(8600字)——《行为科学报》1995年9月26日。该文被《新华文摘》1995年第12期全文转载。14、《敢叫日月换新天——记青岛市振业房地产公司》(5000字)——《行为科学研究》1995年第3期。15、《建设监理:敢为百年树信誉——记青岛市华厦建设监理公司》(5000字)——《行为科学研究》1995年第3期。16、《身在山区,情系教育——记清涧县县长高治民》(3200字)——《教育界》1992年第1期。17、《新世纪地平线上的青岛高科园》(7500字)——《行为科学导刊》1997年第4期。18、《朗讯:中国现代科技通讯工业的一颗新星》(7600字)——《行为科学导刊》1997年第5期。19、《海尔空调:中国空调机市场的领头雁》(7000字)——《行为科学导刊》1997年第6期。20、《海尔梅洛尼:朝阳中腾飞的一只虎》(7000字)——《行为科学导刊》1999年第5期。21、《中国当代民族工业的先驱者——张瑞敏》(9000字)——《中华儿女》1997年第3期。22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青岛发展战略》——《行为科学报》1996年10月1日。23、《精神文明建设——齐鲁儿女最风流》——《行为科学报》1996年12月10日。24、《沙子口:历史的见证,时代的丰碑》——《行为科学报》1998年3月10日。25、《中国商业企业的思路与出路——北方国贸大厦改革纪实》——《行为科学报》1998年6月12日26、《改革奋进:铸就国税新篇章——青岛市市北区国税局发展纪实》——《行为科学报》1996年8月23日。27、《大地的新生、时代的脉动》--------《新闻写作》1996年12月。28、《评〈青岛日报〉环渤海经济圈系列报道》(3000字)——1998年5月30日

青岛滨海学院学报

烟台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烟台,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于1984年建校,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援建。学校东临黄海,西依青山,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国内距海最近、拥有海岸线最长的滨海大学。,学校 1985年正式招生,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原山东省建材工业学校、原山东省水产学校并入烟台大学。2012年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成为省市共建高校,“药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2020年学校获批项目博士后招收资格,入选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法学、药学两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行列。高水平学科入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901—1000档位。,办学条件优越,学校占地面积 210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目前在烟台开发区已开工建设烟台大学科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规划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学校建有承先图书馆与逸夫图书馆,总面积万平方米,现有图书总数273万册,电子期刊2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近百个。学校建有5000平方米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千米文化艺术长廊,孺子牛、八景园、三元湖、烟雨亭、钟楼、“升腾”雕塑等标志性文化景点遍布校园。学校是山东高校审美教育研究基地、山东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山东省德育示范高校、山东省企校共建先进单位、全省平安校园标杆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学校现设 23个学院,72个研究院所,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管、教、艺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3万余人,本科生源跨全国30个省(市、区)。另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4万余人。1995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10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2人,国家外专高端人才项目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泰山学者工程入选者17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省“外专双百计划”入选者3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省优秀青年人才获得者9人,省智库高端人才首席专家1人,齐鲁文化英才2人,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3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4人。,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4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建设专业群3个。6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4门,省级精品课35门,省一流本科课程4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现有省级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2个,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15门,省级成人教育数字化课程16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项目1个,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162位,在全国省属高校中位列第99位。2018年、2019年连续荣获“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19年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科研实力强劲,现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批山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其中,山东省高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1个,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1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1个,省级研究院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法学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B类学科和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0%,数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400。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20余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00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000余项,2021年科研总经费突破2亿元。《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入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服务地方深入,坚持立足烟台、服务烟台、融入烟台,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与知名企业共建药学院、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和数字创新学院,与知名企业共建专业 34个。与自贸区烟台片区共建“自贸区海洋知识产权中心”新型智库平台,作为主要单位推进共建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大学(威海临港区)技术转移中心。发起成立烟台数字经济产教联盟、烟台设计产业联盟、烟台市物联网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主动对接烟台市八大战略新兴产业,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发展生态。以现有35个校级文科科研机构为基础,整合建设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中韩(烟台)产业园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连续多年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对外交流广泛,先后与 3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设有与德国、美国、韩国和意大利高校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和本科项目3个,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友好院校开展校际学生交流项目,以及本科双学位、本升硕、硕士和博士联合培养等项目。设有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预科项目和韩国留学项目。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接收外国留学生及可以邀请外国文教专家的院校之一,是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是汉语水平考试(HSK)、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和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考试(BEC)考点。,我向海而生,你为梦而来!面向未来,烟台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山东省、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秉承 “守信、求实、好学、力行”的校训,大力弘扬“勤奋、创新、育德、守纪”的校风,发扬“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烟大精神,深入贯彻“一二三”战略部署,全面实施高质量发展“九项工程”,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向着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烟大力量。

烟台市的大学有鲁东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南山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烟台职业学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烟台市的大学 鲁东大学 本科 烟台大学 本科 山东工商学院 本科 烟台南山学院 本科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本科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本科 烟台职业学院 专科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专科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专科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专科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专科 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专科

一、烟台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烟台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烟台大学简介 烟台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之一——烟台,是国内距海最近、拥有海岸线最长的滨海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烟台大学创建于1984年7月,是由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直接援建、烟台威海人民共同集资创办的大学。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定期研究指导烟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改革发展,形成了长期援建机制。1995年,学校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价。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12年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8年“药学”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 烟台大学现具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招生资格及相应学位授予权。学校现设22个学院(部),65个研究院所,6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万余人,本科生源跨全国30个省(市、区)。另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和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8000余人,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总面积万平方米,馆藏印刷型图书209万余册,报纸合订本万余册,每年订阅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100余种。引进电子图书196万余种,电子期刊万种,中外文数据库近百个。 师资队伍 烟台大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25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92人,占专任教师的。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首届全国百名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人选4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特聘专家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泰山学者工程入选者1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省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基金计划获得者4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首席专家1人,齐鲁文化英才1人,烟台市双百计划专家11人。近30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聘请兼职院士13人。 人才培养 烟台大学现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前25%学科1个,软科世界最好学科前400名和中国最好学科排行前20%的学科各1个。近年来,烟台大学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涵盖29个专业的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涵盖14个专业的3个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建设项目,6个专业成功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3门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35门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课,1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课程上线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平台,14门课程上线山东省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平台。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学校首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项目,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药学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力学实验中心为国家级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另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起成立了全省高校首个教师教学发展联盟——胶东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实现了“烟威青”三地高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科学研究 烟台大学现拥有2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7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1个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民族问题研究中心,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1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1个省级研究院,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 烟台大学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2部,以及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40余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近800项,其中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3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700余项。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技管理先进团队、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社科先进管理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入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 服务地方 烟台大学积极对接地方需求,秉持立足烟台、融入烟台、服务烟台的办学理念,着力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校地“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校地融合发展。学校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主动对接烟台市八大主导产业,与绿叶制药集团合作创办药学院,成为产学研用合作的成功典范;与台海集团共同组建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和研究院,为烟台核电装备产业集群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推进学科(专业)对接产业(企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韩(烟台)产业园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成立山东省智慧海洋研究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研究院、中韩(烟台)产业园发展研究中心、烟台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进一步搭建好地方发展需求侧与高校人才供给侧紧密对接的桥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智力和人才支持。 国际交流 学校注重发展国际和地区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先后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余所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设有与美国和韩国高校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2个,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新西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37所友好院校开展校际学生交流项目,设有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预科项目和韩国留学项目。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接收外国留学生及可以邀请外国文教专家的院校之一,是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设有国家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山东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和烟台大学留学生奖学金。学校是汉语水平考试(HSK)、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和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考试(BEC)考点。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是公办吗 烟台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烟台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教务处电话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在哪里 烟台大学在哪里 烟台大学教务处电话 烟台大学有几个校区 ;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成因

地震形成的原因: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