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美国和英国教育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美国和英国教育论文格式

这个我清楚,

英国毕业论文的写作时每位英国留学生都要经历,留学生们想要自己的毕业论文不挂科拿到基本的分数对于英国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就要十分的注意了。下面为大家简要分析一下英国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大家一定要看仔细了。 一、开头部分。主要包括封面、英文题名页、摘要、关键词、目录、插图、和附表目录、必要时还有略缩词。题名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避免不常用的略缩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单陈述,关键词每篇论文选取3-8个次,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论文中的图表如果较多,可以分别列出并置于目次页之后。 二、正文主题部分。主要包括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关于字体与间距的设置,论文的正文部分的字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单倍行距。参考文献即Reference用Times New Roman3号,居中加粗;参考书目的序号如[1]形式等。 三、附录。主要包括必要的各种附录,如发表文章、参与项目、实验数据等。各种附表(包括导师的评语表、答辩委员会评语表)要收录其中。 四、结尾部分。主要包括索引和封底。 留学生们想要自己的英国毕业论文能及格,就要把写作格式这个最基础的要求最好,否则你连写作格式都出错又怎么可能拿到高分呢? 留学生们如果在论文写作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来找英国智酷论文辅导公司。

封面页: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校名称、提交日期等信息。

目录:列出文章的各个章节和子章节的标题和页码。

引言:介绍论文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论点。

正文:根据论文的结构和逻辑,按照主题和子主题组织论文的内容。

结论: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列出在文章中引用的所有书籍、期刊、网站等文献的详细信息。

附录:如果需要,可以在附录中包括一些数据、图表、图片等。

格式要求:通常要求使用12号字体,行距为倍,页面边距为厘米,页面编号从第二页开始。

参考文献要求:参考文献需要按照特定的格式进行排版,如APA、MLA、Chicago等格式。

文献引用要求:文献引用需要注明作者、年份和页码等信息,如(Smith, 2010, )。

Essay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一、引言部分引言就相当于整篇论文的导入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详细介绍作者对于论文选题的角度还有背景,起到的目的就是告诉所有的读者,论文之所以选这样的一个主题是出于什么原因以及整篇essay想要解决和论证的一个问题。引言部分在essay的结构中占据的比例并不是非常高,但是起到了一个引起下文的重要作用。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整篇论文中占据篇幅比例最大的部分,正是因为这一部分的篇幅比较长,所以更要注意正文部分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写作格式来完成。为了验证一个核心的观点,大部分的essay论文都是将正文分为很多的小段落来进行写作的,每个小的段落都由自己的小论点和标题,essay的结构最难掌握的也正是这个部分。为了保证读者有好的阅读体验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列举一个简略的提纲,将自己的核心观点和小观点全部都一一进行列举,然后将写作思路全部理顺了之后再进行写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尽量减少主要内容的遗漏,让自己的论文在阅读的时候更加有条理,也更加有逻辑性。三、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属于是论文的结尾部分,同样的,这个部分在essay的结构也是占据比较小比例的部分,但是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作者在进行论文结尾的时候都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收尾,洋洋洒洒的写了很长的一段话,但是却找不到重点,这样的结论部分是很差强人意的,也往往得不到导师的认可。在进行论文结尾的时候,首先要对正文部分进行总结,让正片论文的结束看起来不会显得突兀。然后就是对于论文的论点进行强调,确保读者可以理解整篇论文的中心论点,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简略说明论点在人们实际生活中都有什么价值,增强读者的印象,这样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结尾了。四、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是独立在essay的结构之外的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篇论文来说确是一个非常中途要的部分,因为部分的论点仅有作者自己的看法会显得证据比较苍白无力,而适当的进行专业文献的引用对于证明论点无疑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的部分是有独立的写作格式的,尤其是引用格式的使用,在引用文献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详细的标注,包括引用文献的出处以及作者的资料。如果这些内容没有进行详细的标注的话,很有可能在论文查重的环节被判定为学术抄袭,这是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的。

中国英国教育论文格式

英国essay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引导语:对于一名英国华人留学生而言,在留学期间每门课结束后都要写下大量的各科essay,但往往对于华人留学生而言,到底essay写作格式是什么样的?会在写作essay格式上面遇到一些什么问题?下面我就这对这一问题做一份essay格式 ,并与留学生的毕业论文,也叫大论文(dissertation)的格式进行相比较区别!

英国essay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一、英国essay格式主要有哪些要求

第一条:字体格式,包括:字体的格式,常见的统一格式是: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

第二条:排版格式,包括:倍行距以及常见的 Harvard格式(哈佛格式)或者是APA格式、Oxford格式(牛津格式)

第三条:用词格式,包括:不能使用的一些词汇与不用缩写的词汇。不能使用的词汇包括:I,WE,OUR,YOU,YOUR等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保持论证的客观性,否则会造成学术论文不严谨;不能缩写的词汇包括:can’t, don’t, didn’t, wouldn’t 应该写成cannot,do not,did not, would not。

第四条:行文格式,包括:一篇合格的英国essay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已引言部分(Introduction),主体部分(Main Body), 结论部分(Conclusion),参考文献(referencing)

二、英国Essay四个部分的作用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介绍一篇essay选题的背景介绍与此篇essay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字数通常不多,大约占全文的10%左右。

主体部分(Main Body):利用大约80%的文字去一一讨论essay选题所描述的相关问题(利用数据库文献进行参考)或者结合自身的理解去写作,保证essay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结论部分(Conclusion):同引言部分(Introduction)类似,大约字数在10%左右,去提炼整篇essay问题以及核心内容的总结分析与归纳概括。

参考文献(referencing):参考文献是作为一名英国essay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出现引用不标注,很有可能会判定为学术抄袭。

以上便是一篇合格的英国essay论文格式,但笔者之前就言明,本文就针对英国essay论文格式与dissertation毕业论文格式有什么区别进行讨论,下文就进行一个简单对比。

三、Essay格式和Dissertation格式的异同

那一个合格的Essay格式跟一篇毕业论文(Dissertation)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首先说下英国essay论文格式和dissertation毕业论文格式的相类似地方,包括:字体格式、排版格式、用词格式三部分;其次说下英国essay格式和dissertation毕业论文格式区别:

第一条:字数格式,一篇英国essay论文字数往往在2,3千左右;但一篇dissertation毕业论文字数要求至少8000字(本科:文科或者商科),大部分在12000-15000字之间。

第二条:行文格式,所有dissertation毕业论文行文格式有7个大部分,其中Introduction,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ology, Data findings and analysis,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其中几部分的字数分配如下:通常Introduction和Conclusion部分占总字数的25%、Literature Review占35%、Methodology占15%、Data findings and analysis占25%!

第三条:参考文献(referencing),一篇dissertation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referencing)数量至少是50篇以上,而一篇英国essay的参考文献(referencing)的数量最多20篇!

第四条:目录格式,往往一篇英国essay是不需要目录的,但一篇dissertation毕业论文格式中必须自动生成一份目录(强调不是手动输入目录,而是自动生成)!

综述所述,我就大致把一篇英国essay论文格式和dissertation毕业论文格式的相同与区别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相信各位英国留学生看到后有所帮助!

[知识拓展]

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我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一、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二、写好论文的关键

(一)论文写作——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论文的内容,文字是论文的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整篇论文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论文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论文的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也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论文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二)论文写作——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写论文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论文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论文腹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论文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千锤百炼。

不会写论文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忽儿哀声叹气,搔头摸耳,咬笔杆,踱方步。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准备状况的不同,这是很多初写论文的人意识不到的。写论文的良好准备应该有三个阶段。

1.论文写作——近期(写时)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论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论文腹稿,列出 论文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写论文的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帽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论文写作——中期(做时)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写论文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考虑着写论文。论文“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炼。“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写论文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过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经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过程后最后归纳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会写论文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论文。这整个过程就是论文的中期准备。可见,中期准备以论文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论文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论文写作——远期(学时)准备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论文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论文,这就要看论文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 论文的写作水平,而论文写作水平又影响着论文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三)论文写作——审稿与修改

一气呵成写好论文稿件后,是要反复修改、千锤百炼的。不仅自己应该反复锤炼,还应请有关人员提意见,最后还要通过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审阅。 论文修改时凡是属于写作规格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应按刊物规定的要求修改。作为论文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当然十分珍惜,总希望在论文中尽量表达。但 论文审稿者旁观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删除的意见。这时作者应该冷静考虑,该列入论文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写论文只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才能“领导标新”地开出“二月花”。

论文审稿者也常会对所论观点提出意见。这是需要认真推敲决定是否采纳修改的。论文作者毕竟对自己的工作己有过长期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根据的。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据,可以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解释,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有时 论文作者自己局处一隅,想法越来越钻牛角尖。论文审稿人从更高的角度宏观审视,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时论文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舍。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曲意迎合。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论文通过审稿,有些意见不大,稍事修改即可发表。有些要有较大的改动才能发表。有的论文甚至认为基本事实不可靠或基本观点有误而无法发表。论文作者应冷静分析这些意见,妥善处理。一切都应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自己确认结果和观点无误,那么可以在 论文退稿后改投他刊。同一时候是不能一稿二投的。

英国毕业论文的写作时每位英国留学生都要经历,留学生们想要自己的毕业论文不挂科拿到基本的分数对于英国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就要十分的注意了。下面为大家简要分析一下英国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大家一定要看仔细了。 一、开头部分。主要包括封面、英文题名页、摘要、关键词、目录、插图、和附表目录、必要时还有略缩词。题名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避免不常用的略缩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单陈述,关键词每篇论文选取3-8个次,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论文中的图表如果较多,可以分别列出并置于目次页之后。 二、正文主题部分。主要包括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关于字体与间距的设置,论文的正文部分的字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单倍行距。参考文献即Reference用Times New Roman3号,居中加粗;参考书目的序号如[1]形式等。 三、附录。主要包括必要的各种附录,如发表文章、参与项目、实验数据等。各种附表(包括导师的评语表、答辩委员会评语表)要收录其中。 四、结尾部分。主要包括索引和封底。 留学生们想要自己的英国毕业论文能及格,就要把写作格式这个最基础的要求最好,否则你连写作格式都出错又怎么可能拿到高分呢? 留学生们如果在论文写作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来找英国智酷论文辅导公司。

1、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软件学院全日制硕士及在职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编写。论文排版使用MS Office/Word 2000以上版本。2、引用标准,GB7713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3、印制要求,论文必须用白色纸印刷,并用A4(210mm×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纸的四周应留足空白边缘,上方边距、下方边距、左侧边距和右侧边距。除前置部分外,其它部分双面印刷,论文装订(4本线装,7本胶装)。4、编写格式论,文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必要时)、结尾部分(必要时)组成。前置部分包括封面,中文题名页,英文题名页,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目录,插图和附表目录,缩略词(必要时)。主体部分包括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表;附录部分包括必要的各种附录,如发表文章、参与项目、实验数据等(必要时)。结尾部分包括索引和封底(必要时)。一篇优秀的论文不仅要有新颖的论点、严密的论证、丰富的内容,也要有较好的形式。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除此之外,论文的格式和规范一定要牢记。

这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解释清楚的你可以多参考参考相关的书英国的论文全部按照“哈佛格式”写的祝你成功

英国教育英文论文格式

Report对专业性的要求极高,需要阅读和引用很多文献。人文社科类的可能期末没有考试,那么Report就更加重要。而工程类的学生在阅读各种资料的同时,还需要实验数据作为自己报告的支撑。

这个我清楚,

这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解释清楚的你可以多参考参考相关的书英国的论文全部按照“哈佛格式”写的祝你成功

Essay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一、引言部分引言就相当于整篇论文的导入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详细介绍作者对于论文选题的角度还有背景,起到的目的就是告诉所有的读者,论文之所以选这样的一个主题是出于什么原因以及整篇essay想要解决和论证的一个问题。引言部分在essay的结构中占据的比例并不是非常高,但是起到了一个引起下文的重要作用。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整篇论文中占据篇幅比例最大的部分,正是因为这一部分的篇幅比较长,所以更要注意正文部分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写作格式来完成。为了验证一个核心的观点,大部分的essay论文都是将正文分为很多的小段落来进行写作的,每个小的段落都由自己的小论点和标题,essay的结构最难掌握的也正是这个部分。为了保证读者有好的阅读体验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列举一个简略的提纲,将自己的核心观点和小观点全部都一一进行列举,然后将写作思路全部理顺了之后再进行写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尽量减少主要内容的遗漏,让自己的论文在阅读的时候更加有条理,也更加有逻辑性。三、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属于是论文的结尾部分,同样的,这个部分在essay的结构也是占据比较小比例的部分,但是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作者在进行论文结尾的时候都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收尾,洋洋洒洒的写了很长的一段话,但是却找不到重点,这样的结论部分是很差强人意的,也往往得不到导师的认可。在进行论文结尾的时候,首先要对正文部分进行总结,让正片论文的结束看起来不会显得突兀。然后就是对于论文的论点进行强调,确保读者可以理解整篇论文的中心论点,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简略说明论点在人们实际生活中都有什么价值,增强读者的印象,这样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结尾了。四、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是独立在essay的结构之外的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篇论文来说确是一个非常中途要的部分,因为部分的论点仅有作者自己的看法会显得证据比较苍白无力,而适当的进行专业文献的引用对于证明论点无疑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的部分是有独立的写作格式的,尤其是引用格式的使用,在引用文献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详细的标注,包括引用文献的出处以及作者的资料。如果这些内容没有进行详细的标注的话,很有可能在论文查重的环节被判定为学术抄袭,这是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的。

美国历史教育论文格式

我找到一篇大学的作业 给你好了。但是注没法给你复制进来。或者你留个邮箱 给你发去。这论文是我当年的美国史作业 经不起推敲,呵呵。简论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摘要: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对美国来说,种族问题是一个与生俱来的问题。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使现实的美国与其所宣称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黑人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进行了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长期不懈的斗争,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状况发生的变化,这种斗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民权运动”。关键词:黑人 民权运动 中产阶级 二战黑人在美国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如此,黑人却一直处于美国社会的底层,南北战争后,虽然奴隶制被废除,黑人争得了公民权,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作为美国公民应有的平等权利。相反,他们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的樊篱之下。189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定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使种族隔离具备了法律依据,各州遂在居住、交通、教育等方面对黑人实行公开隔离。长期以来,黑人问题是困扰美国政府的一大难题。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这样预言:“在威胁美国的未来一切灾难中,最可怕的灾难是黑人在这个国土上的出现.一些观察家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他们在考察美国的目前困境和未来危险的原因时,几乎总是归结于这一主要事实”。 黑人为此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是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成为当时美国重大的社会运动,最终促使联邦政府从法律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从而书写下黑人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本文就二战后民权运动兴起和高涨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与分析。 一、教育是黑人夺取选举权的基础 黑人要拥有选举权,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而教育是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尺度。南北战争后,随着似有身份的降临,黑人渴望接受教育,许多黑人学校建立起来,遍及美国的黑人教育制度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但是教育并非朝夕之事,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奴隶制留给黑人的只能是无知和愚昧。进入20世纪以后,黑人的教育状况有了改善,19世纪后期培养出来的学生开始走向社会,而学校里的黑人学生数量仍有增无减。1910年时,在南部10个州里,在校黑人学生增加到1426102人,1930年达到1893068人。1930年时,美国黑人中的文盲率下降到16%。黑人教育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此时黑人受教育的水平,是美国历史上各个人口集团中上升最快的。到1970年,黑人所受教育年限和白人相比只相差半年左右。战后黑人教育还有这样的特点:层次提高、黑白人同校。1960年,黑人攻读学位的有22.7万。1970年增长到55.2万。黑人还进入白人大学学习,1970年,大约有378000名黑人在这样的大学或学院接受教育。这一切,表明战后的黑人已具备了“文明交往的基本条件”。再也不用“文化测验”等手段来阻止他们行使选举权了。用知识武装起来的黑人。再也不满足于二等公民、被剥削选举权,因为他们懂得:“只有黑人拥有选举权时,才能学会保护自己。”随着黑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他们在为选举权抗争时,能进行有理论、有策略、有组织的斗争。因而,黑人在自身素质普遍提高的五六十年代赢回选举权是不足为奇的。二、中产阶级是黑人争取选举权运动的领导力量有人认为,第一批黑人中产阶级产生于南北战争后。但够得上中产阶级条件的黑人,在当时是属凤毛麟角。主宰着当时黑人社会的事谷物成分农,在南部390万黑人中,谷物成分农占到85.6%,他们生活水平和地位十分低下,无力自拔。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初一部分黑人开始离开南方农村,进入北方大城市寻求新的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少数黑人站稳了脚跟,上升为中产阶级。1910年,“在一千万的黑人人口中,有工作的男子共3178554人。其中做牧师的有17427人,做医生的有3077人,做律师的有796人,做教师的有7035人。在同一年间,妇女做学校教员的有2245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黑人中产阶级人数增加,力量增强。1950-1970年,黑人平均收入由占白人收入的54%上升为64%,其中,黑人妇女平均收入由占白人主妇的40%上升为92%。 到70年代中期,已有1/3的黑人家庭上升为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对黑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取得选举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凡为中产阶级,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经济上也有相当的地位。这些人有知识与才干,懂得自尊与自信,也有参与美国社会和政治的要求。他们已超越了对基本生存的需求,而进入了更高的对政治权力与平等权利的要求阶段。因而,他们要求选举权的迫切程度大大超过了别的阶层,正如美国史学家所说:“大多数具有进取精神的黑人,都来自具有‘中产阶级’背景的那些人中,是摆脱了贫困的黑人”。 1909年成立的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就是由中产阶级组成与领导的一个影响深远、颇有力量的组织。著名黑人领袖布克•华盛顿和马丁•路德•金也是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争取黑人选举权的斗争中,黑人中产阶级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运动领导的责任,从而为这一斗争提供了训练有素的领导力量。三、黑人在地理分布上的比的变化 我们已经知道,19世纪后期的黑人,主要从事的是农业劳动。他们集中在南部地区,分散在农村中。至于北部地区,少有较大规模的黑人迁徙。数目众多的城市,居住者主要是白人。地理分布上的这种特点,不利于黑人获得选举权。第一,南部是民族矛盾尖锐,种族实力强大的地区,正是在这一地区,种族主义者处心积虑地要剥夺黑人选举权。第二,农村相对闭塞落后,黑人长期生活于此,觉悟和意识比较低下,不利于组织与领导。 20世纪初,这种情况开始改变,黑人开始了向北部和西部城市的迁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种迁徙速度加快。战火燃起时,大批白人青年应征入伍,许多工厂劳动力缺乏,芝加哥、克利夫兰、底特律及其他北方城市的工厂主,纷纷到南方去招募工人,这就给南方黑人提供了机会。 黑人的大规模迁徙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0年时,住在城市的黑人人口已经超过了居住在农村的黑人人口。1970年,纽约、华盛顿、底特律、费城、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黑人居民超过50万。伯明翰、亚特兰大、新奥尔良、纽瓦克、加里等城市,黑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一半以上。从布局看,黑人迁出南部后分布在全国各地,北部中央地区占26%,东部占22%,西部占19%, 其余则分布在南部。 黑人迁出南部,分布于全国各大、中城市,对于五六十年代黑人获得选举权有着重要的意义。黑人集中于城市,为现代文明耳濡目染,开始变得见多识广,富有朝气,对于体现他们政治地位的选举权格外看重起来,他们毅然投入到五六十年代为恢复自己权利而进行的斗争中。另外,黑人集中在城市,便于动员和组织,也便于形成强大的力量,五六十年代能出现如此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四、美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的干预二战后,随着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出于维护其国际形象的需要,美国政府开始正视几个世纪以来竭力回避却仍然无法回避的黑人问题。与此同时,20世纪50、6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对联邦政府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马丁•路德•金明确指出:“黑人已组织成强大的力量,这使得政府无法回避他们的要求,他们已从实力出发来发展形势,使政府感到同他们合作是明智和深谋远虑的”。 此外,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非洲的独立运动,对美国黑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这一形势,美国政府只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一改压制黑人斗争、维护白人利益的做法,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推动黑人斗争的措施。首先,美国总统发表言论支持黑人斗争。肯尼迪总统说:“这个国家是建立在人人生而平等原则基础上的……如果一个美国人,因为其皮肤是黑色的,就不能在对公众开放的餐馆就餐,就不能送子女去最好的公立学校读书,就不能投票选举能代表他的人出任公共官职,一句话,就不能享受充分的自由生活,那么,这个国家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除非全体公民都得到自由。“ 约翰逊总统继承了肯尼迪的政策,并进一步支持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称“他们(指黑人)的事业也应该是我们的事业“,认为“我们大家应该战胜(种族隔离制)这一并非完美的顽固不化和不正义的遗产”。 其次,联邦政府采取一系列民权立法措施。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7年颁布了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权法,该法令禁止干预黑人投票。肯尼迪政府在司法部专设一名民权助理部长,在三年内,该助理部长共向国会提交了几十个民权方面的议案。约翰逊政府颁布了1964年的《民权法》、1965年的《投票权利法》和1968年的《防止住房歧视民权法》。最后,联邦政府对违抗民权法令者采取强硬措施。1957年9月,阿肯色州小石城地方法院根据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宣布该市中心中学接纳9名黑人学生入学,但此举遭到种族主义者的坚决反对。州长法布斯以“防止暴乱”为名,派出200名武装的国民警卫队员,在小石城中心中学周围布岗,阻止这9名黑人学生入学。已注册的黑人学生被赶出校门,暴徒还殴打黑人,在市内煽风点火,从而引发严重骚乱。艾森豪威尔政府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派兵开往小石城,以军管措施平息了阻止黑人学生进入白人学校的小石城事件。1962年9月,黑人梅雷迪思申请入密西西比大学就读,引起该州一场地震级的哗变。在肯尼迪总统的支持下,梅雷迪思最终在联邦政府的“伴护”下入校注册。1965年,约翰逊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压制亚拉巴马州州长华莱士,使从塞尔马到蒙哥马利的黑人进军得以顺利进行。联邦政府的上述措施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向纵深方向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没有美国联邦政府的有力支持,美国黑人的斗争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五、二战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1939年,希特勒挥师偷袭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虽未举全力出战,但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充当了“民主国家的兵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兵役。广大黑人群众对此做出积极响应,他们怀有满腔热忱准备报效国家,但是却遭到种族歧视的挫伤和打击。在复苏的国防工业中,他们受到严重的歧视;在军队里也受到各样的限制,黑人只能参加完全由黑人组成的军队;各种支援战争的社会活动,也将黑人排斥在外。当报国热情和希望与白人“并肩作战”的美好愿望被现实打击后,黑人在痛心之余,也对真正实现民主平等原则产生了强烈的要求。二战对此来说,正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众多黑人确信,他们必将从战争中获益。如专栏作家乔治•斯宾勒认为“和平意味着……当前地位的延续……如果黑人想要获得自由,就必须结束这种状况”。因此,二战持续得越久越好,因为有一天“或许我们会发现自己已从长期受压迫的地位中翻了身”。黑人们之所以对二战抱有如此厚望,是因为他们逐渐认识到,战争给黑人提供了一个让美国百人的良心受到谴责和震撼的绝好机会。“是战争让我们有机会……来劝说、强迫我们的政府和国家,并让其感受到尴尬和羞耻……从而对占其人口十分之一的黑人采取更加开明的态度!”美国黑人在二战民主宣传的激励下,开始从新审视自己在美国的社会位置。米尔多指出:“毫无疑问,美国各阶层黑人的精神与几十年前已大不相同。”美国黑人中间的却出现了一种新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基本特征就是战斗性增强,用于大声抗议,强烈表示不满。二战则是为黑人进行提供了更多的理由和机会。上述黑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所有倾向——不满、希望、增强的种族意识和战斗精神,都在“向华盛顿进军”等运动中体现出来。这些活动,显示了黑人的抗议行动已经逐渐向有组织的大规模运动方面发展。虽然在战争这种非常时期,此类斗争形式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形成全国性运动,但是这些小范围的活动已经为民权运动的兴起作了组织上的准备,其所开创的群众性抗议活动形式为后来的民权斗争所广泛采用。 战争危机为美国黑人认清并指出美国所宣称的民主信条与其实践之间的反差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二战期间黑人种族意识和黑人群众战斗性的增强及战争所全力维护的民主思想意识和观念,使黑人重新看到了希望。他们确信,二战已将旧有的种族结构永远地摧毁了。当美国白人拒绝承认这种变革的存在时,广大黑人便行动起来。这颗斗争的火种几经孕育,不断壮大,终于在50年代中期形成燎原之势,发展为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六、黑人自身的斗争以及国际国内的推动力量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说:“没有斗争就没有进步”,黑人争取自己政治权利的斗争也是如此。当重建结束,保护黑人选举权的大环境不复存在时,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黑人,再也无力为选举权抗争了。黑人的斗争在总体上处于低谷时期。加上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尚处于无序阶段,人们的文明程度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剥夺黑人选举权的行为,以及三K党屠杀黑人的野蛮行径,很难引起全国舆论的关注与谴责。这些都为剥夺黑人选举权又添一筹。 二战以后,黑人们掀起了震动整个美国社会的民权运动,他们向种族制度的各个方面发起了冲击。据美国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布赖恩特•道勒斯的统计,1963年到1968年的5年中,爆发各种族骚乱的城市有265个,骚乱总次数341次,骚乱总日数703天,被捕人员53409人,受伤人数8459人,死亡221人。 正是在如此激烈的冲突中,黑人赢回了选举权。黑人著名活动家查尔斯•希尔伯曼说:“在美国过去和现在的历史上,没有那件事情能说明,没有直接的对抗,黑人就能在美国社会获得正当的地位。” 二战后,白人的种族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于黑人的苦难不再熟视无睹。1964年,三位民权工作者在密西西比州的内肖巴县给黑人选民登记时被暴徒杀害,这激起了全国舆论的愤怒,从而推动国会于1964年7月通过了重要的民权法。在1965年亚拉巴州塞尔马市的黑人示威活动中,维奥拉•利厄佐夫人于3月9日被暴徒杀害,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北方许多城市举行了声援示威。副总统对利厄佐夫人的家属表示慰问,总统发表了电视讲话,并于3月15日向国会提交了投票权利法案,8月,国会通过了这一法案。国际社会的支持也对黑人争取选举权起了推动作用。例如,小石城事件发生后,许多国家的报纸质问道:“从小石城事件看来,美国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对于迫害黑人的行径,周恩来总理也曾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美帝国主义对黑人的法西斯暴行,揭穿了美国的所谓民主和自由的本质,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国内的反动政策和在国外的侵略政策的内在联系。”在同声谴责的世界舆论面前,美国政府必须有所交待。战后的几个民权法和投票权立法也可以看作是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反应。道格拉斯说,黑人选举权“对于那个曾长期被奴役的人民来说是生死之权”。重建时期的参议员桑门腊说:“黑人没有选举权,就等于没有自由……光有自由是不够的,一个公民既需要自由又需要平等……这两者对于构成一个完整的美国公民的资格是缺一不可的。” 二战后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是一种对种族歧视与压迫的直接回击,是历史沉积下,时代条件与社会现实综合作用的结果。经历了10余年的斗争,使形形色色的种族隔离制被消除,黑人的斗争迫使美国政府通过许多有关民权的法律和命令,黑人的选举权在各州基本上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己的处境,为美国社会注入了活力。但是美国的种族问题有根深蒂固的渊源,并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只要美国黑人坚持不懈地斗争,在美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几百年来黑人梦想的平等与权力就能最终实现。[参考文献][1](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2] 布罗莱,《美国黑人简史》〔M〕,纽约。[3] 威廉•伊塞尔,《美国社会的变化1945-1983》〔M〕,纽约。[4] 哈利•A•波罗斯基,詹姆斯•威廉,《美国黑人历史》〔M〕,纽约。[5] 威廉•伊塞尔,《美国社会的变化1945-1983》〔M〕,纽约。[6] (美)乔安•妮格兰特改编,郭瀛、伍江、翟一我等译,《美国黑人斗争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版。[7] 何章银,《肯尼迪政府民权政策成因探析》,载《学海》,2002年第3期。[8] (美)阿瑟•林克 、威廉•卡顿著,刘绪贻、王锦瑭、李世洞、胡志宽等译,《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9] 卡罗•林罗斯,《少数民族问题》〔M〕,纽约,1972 年版。[10]格瑞德•迈克维尼,《重建与自由之人》〔M〕,芝加哥。

美国堪称世界上 教育 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教育方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美国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美国堪称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不仅普及了中小学教育,而且拥有世界第一流的科学技术人才,经济实力在当前首屈一指。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其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正所谓“变,不一定会导向成功,然而不变,一定不会成功”。本文试图对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教育改革作一概述,并对其进行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教育;教育改革;美国

纵观美国教育的改革,不难看出,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而激烈的教育改革始于1957年“卫星冲击波”导致《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颁布,持续到60年代中期,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又集中在基础教育这一领域,此后1965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改革的视角才不断地扩展开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截止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瞿葆奎先生主编的《美国教育改革》这本书将美国教育改革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1918~1945,主要解决的是一些中等教育问题,其间以“八年研究”最为醒目;1946~1957,致力于机会均等、课程、 儿童 及师范学院等一些问题;1958~1987,对公立教育、进步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出激烈的 辩论 [1]。

因此,我们可以将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作为分界线,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教育改革一分为二:之前是总体趋向缓和的教育改革,之后是激烈而又不乏激进的教育改革。本文以后者为论述对象。

一、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历程

(一)拉开帷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需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进程。此外,当时美国出现了各种思想、流派,特别是“进步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2],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改革奠定了 文化 基础。而真正的导火线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引起了美国朝野上下的极大震动,教育改革的呼声更为高涨。

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自批准了《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拨出大笔经费用于改善美国中小学数学和科学领域的教学,以改善日益下降的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坚持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等等[3]。《国防教育法》拉开了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帷幕,是美国教育立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影响了以后美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改革在继续。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的教育改革继续进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三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此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主要是心理学家布鲁纳领导的课程改革;与之匹配的一系列法案主要有1965年的《中小学教育法》、1966年与1967年的《中小学教育法》(修正案)、1963年的《高等教育设施法》、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以及1968年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

《国防教育法》颁布以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因为教材过深、要求过高而导致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因此截止到70年代中期,美国中小学生的素质不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出现了低于“卫星冲击波”之前的水平,加之美国在与日本、联邦德国的竞争中连连失手,其一极化的地位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界、企业界和教育界强烈要求“回归基础”(Back to Basics),于是1976年美国开展了一场“回归基础运动”。主要是对中小学校出现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改革;内容主要是围绕“生计教育”和基础教育;旨在消除进步主义教育造成的学生知识水平下降,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倾向,主要强调读、写、算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行严格的纪律,开展学习上的竞争,采用标准化测验,实行能力分组,增加家庭作业,加强爱国主义与道德品德教育[4]。不可否认,这次运动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新一轮改革。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美国教育改革大刀阔斧的开始。美国向来是擅长以危机促进改革的国家[5]。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于1983年4月发布的教育 报告 书——《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是推动美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名篇之作,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个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培养国民素质的作用与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高低甚至是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报告书开头即指出美国社会的教育根基现在正在为日益强大的“平庸”浪潮所侵蚀,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已经到了对国家形成安全威胁的地步[6];主要内容是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改进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施。此报告的公布,在美国教育史上又一次揭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大大超过了1958年教育改革的声势和规模。

到1985年,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共同启动了“2061计划”,经过将近四年的调查,最终用哈雷彗星下一次与地球相遇的时间为代号完成了该报告,命名为《普及科学——2061计划》。报告称:“普及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美国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最终“帮助美国变成一个普及了科学知识的国家”;报告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使人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合过负责任的生活”,然而科学文化应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因为科学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传授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变成富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考虑怎样面对人生[7]。这一工程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对于深化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向以“教育总统”自居的老布什又推行了2000年教育优先法,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坚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等。

(四)教育改革的新高潮。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迹象,一系列的法案多是直接由总统亲自提出和签发的,并且在教育领域投入的经费也是大大超过了以前,开创了一股教育改革的高潮。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既是对80年代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对20世纪最后十年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思考和总体规划。

1991年4月18日,美国前总统布什正式签发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他提出了六项宏伟的教育目标:到2000年,①所有儿童具有入学读书的准备;②高中 毕业 生至少达到90%;③学生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方面具有国际竞争能力;④学生在科学领域领先于世界各国;⑤每个成年人都具有文化知识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竞争能力;⑥每所学校都成为没有暴力和毒品的良好场所[8]。为实现上述目标,布什还提出应该采取四项策略与之匹配:①为今日的学生创立更好和更负责任的学校;②为明日的学校创立新一代美国学校;③把美国变为一个全民皆学之邦;④使社区成为可以进行学习的场所。由此可见,美国2000年的教育战略已不仅仅是面对普通教育,同时也是成人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一点可以说是一个突破。

1993年1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出于政党的不同和政治竞争的需要,克林顿虽然对布什时期的许多条文作出了修改,但在教育上基本是采取了延承的态度。次年3月,国会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并使其成为正式法律。该法首先将布什的六项全国教育目标增至八项,增加了教师培训和家长参与两项新目标以及八项目标的检测数据指数;其次,还增加了外语、艺术两门核心课程及其他内容。该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随后,联邦政府还颁布了《改进美国学校法》、《学校与就业机会法》等一系列法律,并且都得到了国会预算的支持。

1997年2月4日,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全面地阐述了教育问题,并指出:美国要在下一个世纪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就必须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制度,培养一流的人才;把教育作为他第二任期里的头等大事来抓,并提出了美国未来发展教育的三大目标及实施纲领[9]。同年,克林顿总统又提出了《1997重建美国学校伙伴关系法》,计划用四年的时间拨款54亿美元来协助州和地方整修旧学校和兴建新学校。同年,美国教育部还提出了一个《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要求延长公立学校时间,让儿童、社区民众在课后、周末和假期拥有一个安全无毒害的去处,在其中学习、成长。

1998年,美国教育部提出《小班化计划》,计划在十年内拨款208亿美元,增加10万教师,从而把小学一至三年级的班级学生数降低至每班18人。其中一项重要 措施 就是采用“校中校”(Schools Within a Achool)的方式,将一所大规模的高中分成小规模学校,由师生自己选择一所“校中校”,学生大部分课一起上,但各个校在人事、财务、教学计划等方面是分开自治的[10]。

2000年5月,克林顿总统在其“学校改革之旅”中宣布了《学校为社区中心:规划与设计公民抉择指南》,提出教学适应学习者需要、学校成为社区中心、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有效利用所有资源、在变革中赋予学校弹性等教育改革思路,尝试着让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推进教育改革。

2001年1月,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了《不让一个儿童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简称(NCLB)的教育改革计划。“这项改革计划称之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原因在于它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每个孩子应该接受好的教育,也就是说,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在学业上掉队,每个孩子必须会学习。”[11]该法案要求所有学校都必须在12年内使阅读与数学达标的学生达到100%,各州必须在四年内使所有教师都合格,同时强调要缩小富人和穷人、少数族裔与白人学生的学业差距;该法案还强调州和地方要致力于绩效责任的落实,奖励成绩优秀的学校,惩罚绩效太低而又改善不力的学校。

这个法案自出台至今已有五年多的时间,国内有关这方面的 文章 和资料也不少见,到底进展如何?相信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

二、改革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了解一下美国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些矛盾的现象。比如,一方面是政府的责任在不断地加强,影响在不断地增大;另一方面是一些别的因素(主要指市场)不断渗入并发挥作用;一方面是对教育质量的不断强调,另一方面是对教育公平的不断追求;一方面是政府的自上而下,另一方面又是平民百姓的全体动员,等等。说到底,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反映出美国教育领域乃至世界整个教育领域内的问题。

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美国近半个世纪教育改革的特征:

(一)速度快,步伐大。从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到2001年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不到50年时间,美国教育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且从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改革的步伐一次比一次大,受重视程度也一次高过一次。也正是这些,才使美国教育更好地适应了21世纪和信息社会的需要,使美国教育不断前进、领先世界。

(二)前进中不乏浮躁。不可否认,这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对美国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好多问题特别是中小学领域内的问题在这50年中得到有效地解决。但可能是基于各方面的需要,“浮躁”之风在美国也是愈演愈烈,其实不仅仅是在美国,“浮躁”可能是整个教育领域内的通病。

比如,《国防教育法》的颁布确实适应了当时大背景的需要,但里面定的好多目标都偏高,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迟迟没有得到好的效果,以至于后来很多法规的颁布都是在不断地对它修正;再者,著名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老布什定的六项宏伟的教育目标过于笼统与死板;还有,80年代在美国几乎随处可见的“危险论”,但当时的情景远不是1983年报告书中渲染得那样,“我们的国家处于危险。我国一度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上的创造发明无异议地处于领先地位,现正在被世界各国的竞争者赶上”[12],“危险”一次的涵义早已被大大地泛化了。

(三)成绩不断肯定,问题不断出现。《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4月发表)这一报告发表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美国各界也在对这20多年的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不断地评价。2003年4月26日,美国教育部组织了一次座谈会,正是以该报告诞生20周年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可以说评价和结论是多样的,支持与批评共存。其实从这50年来出台的一系列 政策法规 可以看出,正是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有相应的法规不断地出台。

(四)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整个教育领域出现了一股新思潮——终身教育(法国、朗格朗)[13]。美国也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1963年颁布《职业教育法》;1975年将原来的“全国职业教育中心”改称“全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加强了理论上的指导与研究;从1962年到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四次加强职业教育法案,颇有影响的《生计教育法》便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强调要重视学生职业准备能力的培养。

自70年代以后颁布的有关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文件可以参见文后附录。

三、小结

综观美国这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不难看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高质量的教育(即优质教育)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进入90年代以来,这一思想仍表现得十分明确和突出,但自80年代以来还有另外一条基本思想愈加明显——民主主义,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最后,需要说明两点:①美国教育的立法实际上还是一种经费资助法。因为美国教育的决定权主要是在州和地方,假若有的学校因某种原因拒绝该法,那么这一立法的完全实施还是很难的;②目标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教育改革更是如此。教育改革是一项困难的、需要长期努力的任务,任何教育问题都不是一次两次的法案的提出就能解决的,教育问题依然是决策领域的前沿和中心问题。

当然,任何一项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美国政府的好多教育改革都是通过自愿参加的改革计划来实施的,教育界及民众在其中的渗透力越来越大,像特许学校、高成就中学、磁性学校、“校中校”等一系列新思路的出现,都是政府、教育界和社会各方最终达成平衡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整个社会环境下,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合作才有可能成功。

参考 文献

1.瞿葆奎,马骥雄.美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3.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姚丽霞,洪明.美国真的处于危险中吗?——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主旨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5.谷贤林.九十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1)

6.项贤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5)

7.史静寰.八九十年代[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4)

摘 要:学校环境教育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学校环境教育是保障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华盛顿特区的学校环境教育形式为学校推进环保和促进学生健康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美国 华盛顿 学校 环境教育

美国一直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环境健康作为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学校环境教育是保证学生和教师具有高质量的教育和学习生活的重要力量。

一、学校环境教育的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研究证实,学校环境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和执行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的成败之间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是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国家,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各种教育计划,保证学校环境教育顺利发展。

华盛顿特区在2010年通过了健康学校法(HSA),旨在改善学生的健康。法案对学校环境教育做了专门论述。包括学校花园计划、健康环境素养培养计划(ELP)和绿色宣传等。

二、学校环境教育

华盛顿学校环境教育以绿色校园作为理念,通过全方位实践式教育实现学校良性发展。环境教育鼓励校内外人员广泛参与,重视社区和学校的相互支持。

1.学校花园项目

该项目由华盛顿教育监管办公室(OSSE)设立,联合社区组织、特区环境部等为特区学校创建绿色花园。OSSE为学校提供园艺学课程,由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为计划提供技术和财政上的支持。

花园项目包括学校申请注册花园、申请项目资金、技术支持和专业发展。学校首先申请注册,填报花园项目的相关信息,建立一个项目沟通和支持 渠道 。特区教育监管办公室提供园艺指南、学校花园模型、系统设计以及项目管理的技术支持。

花园项目还开展花园教师培训,为有兴趣的老师提供为期一年的花园课程学习。同时每月举行一次学校花园主题的会议,以解决学校花园建设相关问题。 目前华盛顿特区已拥有93所学校花园。

2.环境素养培养计划(ELP)

该计划于2012年7月正式出台,是华盛顿政府为本区域社会和学校创设健康环境的体现。使学生获得解决健康和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健康环境的管理者。

计划是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一个系统的环境课程。围绕健康环境知识、态度和相关技能,培养学生能对环境保护做出明智选择,能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展户外实践体验;,能分析周边环境信息,并找出问题的关键;,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课程以大自然为素材,采用“自然教育”、“自然学习”或“户外教育”的 方法 ,让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和情感。

该计划(ELP)要达到的目标是:

(1)K-12环境素养知识课程。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参与一个户外环境教育活动。会访问和下载环境资源相关资料并完成作业。具备整合和创建环境策略的素养。

(2)增加教师的环境教育和培训。为教师提供环境教育辅助服务,举办环境教育研讨会和开展培训。进行社区环境服务实践,促进教育者和社区居民之间对话。

(3)把环境素养培养融入中学课程。增加高中生的环境科学课程,把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服务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指标要求。

(4)建立学生环境素养评估体系。收集学生环境素养知识成绩信息。创建各类活动用以评估学生环境素养。将学生的环境素养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评估系统。

(5)学校配置一定的环境设施,用于支持学生户外环境体验学习。鼓励和帮助学校申请美国绿丝带学校认证项目。

(6)协调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协同实施计划。统筹特区相关组织和机构,划分各自在计划实施中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协同完成环境素养培养计划。

3.绿色宣传

华盛顿环境部对学生、教师和居民开展不同形式的环境宣传。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个人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负责任的行动,防止环境受到破坏。

面向学生的绿色宣传有:①水产资源教育,使学生了解野生水生动物资源,掌握如何保护和利用水产资源;②能源教育,使学校参观特区环境部相关的能源项目,理解和学习如何节约能源;③实践体验学习,学生通过户外活动,探索周边地区自然环境,并参与社区环境服务项目。

针对教育工作者的宣传,有环境教育研讨会和培训。教师们相互交流 经验 ,学习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处理复杂的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方法整合自己的环境教学实践。特区规定教师必须在课余时间参加相关的环境教育研讨会,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学校环境教育的意义

学校环境教育能推动构建绿色学校,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推动学校教学体制和运营等各方面的绿色发展,节省经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参与绿色经济的建设做好准备。

华盛顿学校环境教育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能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健康的学校环境有利于节约能源与学校运营成本。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技能,减少损害环境的不良行为,使学校朝着可持续的健康校园环境发展。

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学校环境教育有利于节省和储备宝贵的自然资源,加强地区和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翠华、王金雪等译,学校健康教育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第58页.

[2]

[3]

[4]崔凤,藏辉燕,美国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02).

美国学术论文写作格式

一般学术论文都有自己特定的格式,那么具体的格式要求是怎样的,下面是详细的美国学术论文写作格式,希望可以在论文写作方面有一些帮助。

第一,标题

标题要求: 1.阐述具体、用语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文题相称、确切鲜明:标题体现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3.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突出论文主题,高度概括,一目了然。不足以概括论文内容时,可加副标题。

第二,作者署名

1.作者署名的意义 (1)明确论文责任:文责自负 (2)获得应有的荣誉:载入科技发展的史册 (3)文献检索的需要:著者检索 (4)明确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2.作者署名的原则 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对内容负责的人。

3.作者署名的要求 (1)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2)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的创意者、设计者、执行者,是论文的执笔者。 (3)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 (4)作者人数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 (5)指导、协作、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

第三,摘要

1.摘要内容和格式 一般格式: (1)目的(objective):说明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 (2)方法(methods):说明研究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3)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包括数据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4)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

摘要的写作要求 (1)连续写出,不分段落,不加小标题,不举例证。 (2)格式规范化。 (3)简短、完整,一般占全文文字的10%左右。 (4)文字性资料,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 (5)内容基本一致的英文摘要。

1.关键词格式 3-8个词或词组,之间空一格书写,不加标点符号。外文字符之间可加逗号,除专有名词的字首外,余均小写。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1)可从标题、摘要和全文内容中选择,以从标题中选择最常用。 (2)要严格筛选,充分、准确、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内容。 (3)查阅医学主题词表确认。

第四,引言

1.引言的基本内容 (1)简要叙述研究此项工作的起因和目的 (2)研究此项工作的历史背景 (3)国内外对研究此项工作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 (4)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 (5)适当说明研究此项工作的.时间、材料和方法2.引言的写作要求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为200-500字,约占全文的1/8-1/10。 (2)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不能蓄意贬低前人,切忌妄下断言。 (3)少用套话:水平如何,自有共论。 (4)勿与摘要相同,避免与正文重复:不涉及结果或结论。 (5)一般不写“引言”字样标题。

第五,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1)实验对象。 (2)实验仪器:仪器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型号、操作方法、改进之点。(3)实验材料:药品和试剂的名称、成份、规格、纯度、来源、出厂时间、批号、浓度、剂量、给药方法、途径、用药总量。 (4)实验方法与条件。 (5)统计学方法: 结果(results) 结果是论文价值所在,是研究成果的结晶。

1.结果的内容 (1)数据:不用原始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 (2)图表:用于显示规律性和对比性。(3)照片:能形象客观地表达研究结果。 (4)文字:对数据、图表、照片加以说明。

2.结果的写作要求 (1)按实验所得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安排,可分段、分节,可加小标题。 (2)解释客观结果,不要外加作者的评价、分析和推理。 (3)结果要真实性,不可将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或其它结果随意删除。 (4)因图表和照片所占篇幅较大,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图表或照片。

第六,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

1.讨论的内容 (1)对实验观察过程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分析和解释。 (2)评估自己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与他人结果比较异同,并解释其原因。 (3)实验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4)作用机制或变化规律的探讨。 (5)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与本文的关系。

写美国的三权分立吧或者议会与人大的比较,都可以写的很深刻

中国美术教育杂志教案格式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的:

1、在绘画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在画圆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沿着圆圈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范例、蜡笔、画纸、各种花的图片

活动重难: 知道春天的花是千姿百态的。

活动难点 :尝试从花蕊外边有规律的添画

活动过程:

一、花儿朵朵开

1、图片观赏,你知道这些花都叫什么名字吗?他们长得什么样子。

2、为什么春天花都会开了。

二、各种各样的花

1、老师介绍范例,并讲解。

2、老师示范绘画。

·小蜜蜂采花蜜时喜欢在花的什么地方?(花蕊)

·老师示范绘画,从花蕊开始添画。

·请个别幼儿尝试绘画(鼓励各种方法)。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各种样子难点画。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学中应突出游戏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与交流的探索中,增强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情趣化的点、线、面去表现地图的方法。

2、主动探索、尝试、表现,拓宽思维空间,掌握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的技巧。

3、认识地图的真正价值,在相互欣赏交流、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声没能力、焦急能力和游戏能力。

重难点:

培养法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利用点、线、面和手工制作手段等美术语言创作自己满意的地图;学生在表现中如何能够画出地图的标识物;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如何拓展学生的表现手段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范图,道具等。

学生:制作材料及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游戏导入,激发情趣。

教师扮演外地游客到南京,想同学打听去中山陵该怎么走?中山陵幽深们好看的景点?请学生回答,学生可做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以语言表述,一种是以地图来表述。地图最明了直接,能激发学生探索画地图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欣赏地图,理解要意。

教师出示几幅地图,其中有实录性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是根据地形、地貌而绘制的平面比例地图,教师可借此讲解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而情趣化地图是根据大概的地形、地貌进行情趣虾、形象化的绘制,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游戏和生活尝试。这里教师对情趣化地图的表现特点作出激发、引导。

*回忆想象,情趣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场所进行回忆,请小组同学相互说说有趣的景物和线路。请几位同学代表到讲台前把这一概况向学生介绍,并能在黑板上作简单的线路绘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把线路画出,还应该把线路旁的重要景物表现出来。可加入个人情趣化内容,使地图有趣、好玩、有个性。提倡学生之间合作,在表现地图的过程中,可边讲边画,边想边画,着色大胆,线路清晰,力求有趣。

*借图神游,情趣评价。

学生把地图画好后,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讲解自己有趣的作品,还可以以一位“导游”的身份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游玩参观。本环节以集中评点、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为主,应把地图的情趣化作为评价的重点。

*课后拓展,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观察,看看自己的地图与此有无区别,需要作何更改?要求对这一场景进行认真观察,收集资料和媒材,为下一课作准备。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5分钟)

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一下,然后找一位代表。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 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

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年画作品

次到日、美、意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

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 ,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

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喹,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当然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的作品外,还有人说戏剧类,祈副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

图片《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给学生放一下年画的习作过程)。

〈2〉刺绣(8分钟)

师:看过了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四大名绣,江苏丽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

师: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图片)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仿佛是一只真猫,另人赞不绝口。

〈3〉风筝(4分钟)

风筝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民间美术了,每年的4月21号就在我们潍坊举办的国际风筝节。今年我们不看我们当地的风筝,而是看看北京的风筝,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给学生放一下制作风筝的过程)

〈4〉玩具。(2分钟)

生:让学生回忆儿时有哪些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各种玩具伴随长大的,我们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图片《泥狗》 、 《布老虎》 、 《泥老虎》。

〈5〉编织(2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草,玉米皮边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料编织出精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且美观的工艺品。

图片《竹编·背篓》、《竹编花瓶》、《三屉提蓝》、《食盒蓝》

〈6〉剪纸(5分钟)

师:记的小时候过年我们都贴窗花,挂灯笼,给节日增加喜庆色彩(放剪纸录象让学生感受一下)

〈四〉小结(1分钟)(加背景音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畅谈)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艺品。

〈六〉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教学大纲

制定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制定时间:20xx年2月

课程中文名称:梅兰竹菊绘画欣赏

课程英文名称:

Appreciation of paintings of plum blossoms, orchids, bamboos and chrysanthemums

课程号: 学时数:18 学分数:1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或《中国美术史》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梅兰竹菊绘画欣赏》是全校各专业的艺术鉴赏类通识选修课。《梅兰竹菊绘画欣赏》课程主要介绍梅兰竹菊水墨绘画的历史与演变,以期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欣赏水平。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任务在于介绍梅兰竹菊水墨绘画的理论与技法,主要通过对历代名家作品的解读及任课教师现场示范,使学生领略梅兰竹菊水墨绘画的意境与气韵,从而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鉴赏水平,为进一步欣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墨梅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梅花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梅花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梅花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梅花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梅花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梅花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梅花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梅花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梅花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梅源流

一、墨梅起源

(一)缘起:月映梅影,墨渍作梅 (二)特点:水边林下,风姿绰约 二、墨梅传承

(一)墨梅特质:屈曲如龙,瘦劲似铁 (二)笔墨共性:笔力遒劲,墨色清润

第二节 宋代墨梅与元代墨梅

一、宋代墨梅

(一)笔墨特色:笔势险峻,墨影含芬 (二)意境特色:木清花瘦,铁骨生春 (三)杨补之《四梅图》赏析 二、元代墨梅

(一)笔墨特色:笔力挺劲,墨韵疏淡 (二)意境特色:千花万蕊,早传春信 (三)王元章《墨梅图》赏析

第二章 墨兰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兰花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兰花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兰花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兰花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兰花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兰花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兰花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兰花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兰花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兰源流

一、墨兰起源

(一)缘起:文人寄兴,闺秀传神 (二)特点:放逸之气,闲雅之姿 二、墨兰传承

(一)墨兰特质:疎花简叶,深谷幽芳

(二)笔墨共性:墨吐众香,砚滋九畹

第二节 文人墨兰与闺秀墨兰

一、文人墨兰

(一)笔墨特色:笔法挺秀,墨色淡雅 (二)意境特色:超凡脱俗,风韵飘然 (三)赵孟坚《墨兰图》赏析 二、闺秀墨兰

(一)笔墨特色:笔意清绝,墨色秀润 (二)意境特色:月朗风清,如霞裾月 (三)管仲姬《浓淡同根图》赏析

第三章 墨竹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篁竹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篁竹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篁竹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篁竹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篁竹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篁竹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篁竹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篁竹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篁竹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竹源流

一、墨竹起源

(一)缘起:竹影映窗,飞白传相 (二)特点:清影摇风,风竹吟月 二、墨竹传承

(一)墨竹特质:拂云高寒,傲雪玉立 (二)笔墨共性:淡墨挥扫,托物寓兴

第二节 文同墨竹与板桥墨竹

一、文同墨竹

(一)笔墨特色:晴云秋月,尘埃不到 (二)意境特色:修筠挺节,潇洒临风 (三)文同《纡竹图》赏析 二、板桥墨竹

(一)笔墨特色:取意书法,含霜吐露 (二)意境特色:纸窗月影,虚心友石 (三)板桥《墨竹图》赏析

第四章 墨菊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菊花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菊花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菊花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菊花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菊花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菊花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菊花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菊花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菊花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菊源流

一、墨菊起源

(一)缘起:文人逸士,寄兴笔墨 (二)特点:雅慕幽芳,清高绝俗 二、墨菊传承

(一)墨菊特质:傲霜凌秋,东篱晚香 (二)笔墨共性:笔意孤劲,墨韵幽闲

第二节 明代墨菊与清代墨菊

一、明代墨菊

(一)笔墨特色:淡墨寄豪,疏斜历乱 (二)意境特色:晚香寒翠,沉醉西风 (三)白阳山人《菊石图》赏析 二、清代墨菊

(一)笔墨特色:笔致简远,墨韵澹逸 (二)意境特色:老圃秋容,香垂潭影 (三)八大山人《墨菊图》赏析

三、学时分配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美术教师,该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学生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

四、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 在玩中学,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教师方面:

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5)、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6)、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 ,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尝试独特的绘画形式,进行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小石头、水粉笔、各种颜色的颜料、各组一块抹布、小水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石头,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石头能干什么?

二、欣赏石头画

1.播放课件

2.提问:你喜欢哪件作品呢?为什么喜欢?

3.小结:根据每块石头的形状,想象它像什么,用颜料画出图案,要画大。

4.从不同角度观察石头,想象。

三、作品创作

1.幼儿观察石头,想象。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讲评

五、活动延伸:

回去我们再尝试看看在石头上还可以怎样画,就会更漂亮。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 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爬升玩具的制作方法。

2、 在创作和设计的过程中懂得材料的选择与搭配。提高选择材料的能力、色彩创作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 感受爬升玩具的创作、设计、制作的乐趣,学会利用废旧物品的同时,增强环保节约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爬升玩具的创作、设计。

难点:作品的新颖,制作的精美、实用。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范作等。

学具:废旧硬纸卷、塑料瓶、、广告纸、小食品袋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玩竹蜻蜓(和老师比比谁飞的高)

一、 导入新课(三分钟)

1、寻找生活中的爬升玩具

师:同学们好玩吗?你们知道它的名字 吗?(生答)谁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生:因为他会飞)

师:你们还玩过哪些会飞起来,升上去的玩具?

)学生:竹蜻蜓、飞轮、飞盘等

生:爬升玩具

2、爬升玩具的玩法

师:你会玩吗?请你上来玩一玩,同学们也认真的观察一下爬升玩具的玩法。

生:动手玩玩具

师:(教师小结玩法:将绳子向两边拉开,把爬升玩具推上去,两手合融,爬升玩具就会顺着绳子滑落下来)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制作的爬升玩具。 (出示课题:爬升玩具)

二、 新课教学:(12分钟)

1、了解爬升玩具主体材料(2分钟)

师:要学会制作爬升玩具就要先了解它,请大家观察一下桌面上的爬升玩具,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爬升玩具能上上下下爬升移动呢? 生讨论并回答:因为有圆筒

师小结:可见那些坚硬结实的上下通透的物体都可以作为爬升玩具的主体。同学们那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做爬升玩具的主体?

生:一次性杯子、卷之心等

2、了解爬升玩具的特点(5分钟)

师:(教师拿出没有装饰过的卷纸心)同学们看老师把这卷纸心穿进绳子以后马上就可以玩了。(走到一位学生面前问)把这样的爬升玩具送给你,你会喜欢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简单,难看等

师小结:可见爬升玩具仅仅能爬升是不够的,他还应当具备什么条件呢?(点击课件)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爬升玩具,看完以后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些玩具

生:色彩鲜艳、造型有趣、形态各异等

教师小结

师:色彩特点:儿童玩具的色彩鲜艳,大家可以选择渐变色,对比色和同类色来装饰玩具(课件)

师:造型特点:爬升玩具的造型新颖,可爱、有趣、有创意。(课件) 师:欣赏了这些作品,你们能说一说制作爬升玩具还需要哪些材料? 师小结爬升玩具的装饰材料(点击课件)

3、了解爬升玩具的形象选择范围(2分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材料在同学们的巧手下都变成了什么?(欣赏课本作品)

生: (飞机、飞船、鸟、蜻蜓、蝴蝶、蜈蚣、猫、老虎)

师:我们可以尝试将这些爬升玩具分类:(点击课件)交通工具、鸟类、昆虫、动物等这些长条形身体特征的可以爬升的事物都可以做成爬升玩具。

师:同学们,你们想要制作一个什么样的爬升玩具呢?

4、教师示范(3分钟)

师:老师也从这些形象中选择一个来制作一个爬升玩具吧,同学们可要认真的看啊,要记住制作步骤。

教师示范:强调对称形状,指出制作细节处理

师:你们瞧,一个独一无二的爬升玩具做好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注意力了,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能将下列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吗?请说出正确排序。(生读序号)

三、 学生实践(20分钟)

师:关于爬升玩具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生答)

师:今天的作业是: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你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爬升玩具,要求:

(1)制作要求:美观、新颖、实用。

(2)合作要求:分工明确、安全守纪。

做好了以后邀请小伙伴玩一玩。老师将邀请同学们把最棒的作品展示在展台上,开始动手:

五、展示评价(3分钟)

请同学们从装饰、创意、实用这几个方面来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或你身边同学的作品?

师小结:同学们做的玩具可真不错,各有特色。看来只要勤动手、勤动脑,我们就能变废为宝制作出精彩的玩具。

六、课后拓展:(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爬上玩具有几种玩法?是的爬升玩具不但可以两个人玩,还可以多人一起玩,老师还想出了一个人新的玩法,你们瞧:(师演)同学们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让我们也尝试用爬升玩具编个故事来玩玩吧!回去以后想一想你们还有什么新玩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高架桥的功能,知道高架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能凭记忆、想像和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高架桥壮观的造型,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其它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在记忆活动中,了解高架桥的功能;

2、在比较观察中,学会选择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与景物;

3、在想像与创作中,能大胆想像、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关心生活,体会现代化交通枢纽的气势磅礴。

教学重点:

能凭记忆、想像和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高架桥壮观的造型,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其它景物。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与景物,能画出有“遮挡、空间感”的高架桥、车辆和背景等物象。

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范品、绘画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生活经验,感受现代化交通枢纽的气势磅礴。

1、提问:你见过高架桥吗?在哪里见过?当你乘车经过高架桥时有什么感觉?(激发想像,如像是在天上飞)

2、高架桥给你什么感觉?(板书:壮观)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能给同学们说说你印象最深,造型最美的高架桥吗?

3、学生讨论、指名汇报。

二、比较观察——激发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1、提供不同角度取向的高架桥造型图片。

思考:

①、高架桥的造型有什么不同?(感知平视、仰视、俯视)

②、你喜欢哪 一种角度取向的高架桥造型?给你什么感觉?(体验三个角度进行观察时产生的不同感受)

③、高架桥有什么设施?各有什么造型?(整体与局部;高架桥的路面、桥墩、灯柱、指示牌等造型、色彩、花纹特点)

2、引导欣赏学生作品,让学生找一找:

哪些是静态物像?哪些是动态物象?哪些是近物?哪些是远景?如何选择与表现画面才好?

三、想像与创作

1、布置作业:根据回忆和想像,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表现手法,画出壮观的立交桥。能画出高架桥、各种车辆和其他景物的造型和色彩。

思考:

①、你准备选择哪种视角取向的高架桥造型?怎样表现壮丽、美观的高架桥?

②、怎样表现近物与远物?(近景大些,远景小些,近景清晰些,远景模糊些)

③、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工具表现?

2、合作组画游戏:勾画高架桥;添加车辆;配画背景;表现色彩。(教师辅导)

四、分享与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评价标准:造型壮观、主体突出;构图饱满、色彩对比;有视角取向、有空间感。

1、根据评论点,写上小组自评

2、他评,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壮观的高架桥

造型壮观、主体突出;

构图饱满、色彩对比;

有视角取向、有空间感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画大大小小的圆形,能用多种颜色画画,画得多。

2、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感和美感。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鹅卵石小路

2、范画、油画棒、画纸。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师:步行街要新造了一条小路,工人叔叔们来铺鹅卵石的小路,既漂亮又可以锻炼身体。

(二)欣赏感受,激发兴趣。

师: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很漂亮,小朋友走过鹅卵石小路吗?走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三)讲解示范。

1、观察鹅卵石是什么形状的.,颜色。

2、教师示范鹅卵石的画法。

(四)幼儿创作。

鼓励幼儿大胆下笔,一起来铺路。能用多种颜色来画,画得满。

(五)互相欣赏。

大家看一看,评一评,谁铺的路鹅卵石多又好。

四、活动延伸。

大家一起走鹅卵石小路。

教学目的: (1)了解树的外形及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3)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赏课件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

影图片的不同感受。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

(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

(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作业展评,小结全课。

美术鉴赏课与素质教育

作者:许冉冉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指出:"坚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所以,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素质教育并不只是美术、音乐、体育某些方面的简单叠加。那么,在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有何重要的意义呢?

一、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审美能力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着审美需求,需要得到审美享受。高中学生正处青春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需要和享受更是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但要真正能懂得美、欣赏美、创造美,还需要通过实践的培养和锻炼。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以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尽管有时也带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但它忽略了美术教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能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真正功能。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艺术、非艺术,什么是美和丑,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

二、陶冶高中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高中学生的精神境界。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同时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象化的表现形式。美术家一般

在表现美术作品时,会反映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等。用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高一美术鉴赏课的第七课我们大家熟悉的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他以中国的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重新创作的一件作品。整幅作品,画家用不多的人物,造成群体性的场面的景象。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我们看到这件作品时,无疑会受到教育,会使我们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还如俄国著名的画家夏加尔,他创作的《生日》,很富有想象力,具有梦幻的特点,画上描绘的是他在结婚前一次与他的女友贝拉相会的印象。那天夏加尔的生日,贝拉拿着鲜花,步履轻盈地走进画室,他便立即跃起,飞到半空中,转过头来吻她。人物飘飘欲仙,构思颇具幽默感,表达了画家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爱情的赞美。

三、 可以帮助高中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反映艺术家的情感、愿望、理想、幻想。因此,美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同时,他的视觉传达效果又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其中对各色人等的生动描绘已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第一手资料。观看法国著名的画家库尔贝的作品《石工》,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两个正在劳动的工人,学生在欣赏之后说"他们穿的衣服很破,石头很沉,"说明他们很穷,劳动很辛苦。就是在这种鉴赏活动中,是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

四、可以娱情怡神,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鉴赏活动,实际上也是人们的一种娱乐的方式。由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进而使人产生联想。因而,当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管是遇见那些赏心悦目的写实作品,如一幅宁静的风景画、一幅逼真的静物画、一幅惟妙惟肖的肖像画:还是一些现代派艺术家的抽象作品,如马蒂斯充满了律动感和装饰性的作品:蒙德里安用直线和单纯的颜色,表现一种安宁和平静情绪的作品:米罗用单纯的线和明亮的颜色,表达他天真无邪心灵的作品,都会使我们获得一种喜悦与满足。尤其是那些带有讽刺与幽默的艺术,更会使人看后开怀大笑,有益于身心健康。即使带有悲剧色彩的美术作品,你会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心情,或悲伤,或怜悯,或恐惧等等情感得到了宣泄。总之,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学生必修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意义,新课程改革以来,美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我上第一节高一美术鉴赏课的时候,我就发现美术教师肩负的担子不轻,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改进学生对美术粗浅的看法和单一目的性的认识,我怀着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理念,设计课堂,引导学生。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正如美国艺术教育家马丁·杰逊在其《创造性》中所说:"一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谈到技巧,我们不要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公道等等,这就是艺术教育,我们应当教艺术。艺术是一种预兆的语言,它把人类的未来展示给我们。艺术把我们与世界联系在一起。艺术也是钥匙,它能打开一个浑沌世界以外大门。"中学美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能力的提高发展。但这只是美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它真正的作用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因此,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丰富的世界美术优秀作品,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且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还有一个过程有待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强化:

(1)、使学生认识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一方面要认识到美术鉴赏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了解美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少做一些表面文章,不要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做的却是应试教学的文章。只有做好教育主导者的工作,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美术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施。

(2)、美术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保证。一改过去那种以升学绘画教学代替美术鉴赏课的现象,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如中国画、油画、版画等的艺术语言都各不相同。又如欧洲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也有着不同的艺术语言系统。我们只有以"宽基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各类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都有最基本的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各种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领悟其美感,更好地接受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认识世界。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也更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激发创 作热情与创造能力。适当的教学方法是美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作用是诱导学生领悟,使学生潜在的灵明与自由得以充分的发展。教师教学忌理性灌输和讲死道理,要留有疑点、空白处,留待学生去琢磨、开发和领悟,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

综上所述,我国中学美术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我们只有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树立它应有的地位,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育人优势,培养出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