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

发布时间: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浙江宁波人,祖籍江苏无锡,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首位华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专业是生药学;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深入药材公司,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及炮制技术,并参加北京市的炮制经验总结,从而对药材的品种真伪和道地质量,以及炮制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1992年“双氢青蒿素及其片剂”获一类新药证书(92卫药证字X-66、67号)和 “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在研制青蒿素等抗疟药方面的卓越贡献,与威廉·C·坎贝尔、大村智共同被诺奖委员会授予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三人发展出针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具有革命性作用的疗法”,屠呦呦独享其中一半奖金。2019年6月,屠呦呦团队针对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扩展资料一、人物影响1、母校纪念2015年10月,呦呦高中母校宁波效实中学的各地校友会共同倡议为屠呦呦塑立铜像,并将自筹制作资金。屠呦呦塑像确定由著名雕塑家、南京油画雕塑院院长王洪志塑制作,塑像将放置在效实中学校园内。2、故居入选2015年12月8日,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遗产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浙江宁波召开,在公布的第一批宁波市历史建筑名单中,屠呦呦故居成为入选的421处历史建筑之一。3、人物传记2015年12月10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开始首发在宁波书城举行。该书还将推出日文版、阿文版。首发式上,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与宁波市委副书记余红艺共同为《屠呦呦传》新书揭幕。屠呦呦唯一的博士生王满元,受其嘱托参与了整本书的编写过程。二、获奖记录1、2019-09-17 共和国勋章(获奖)。2、2019-5 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获奖)。3、2019-1-14 入选BBC“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候选人)。4、2018-12-18 改革先锋[20] (获奖)。5、2017-01-09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屠呦呦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屠呦呦参加诺贝尔颁奖

屠呦呦,浙江宁波人,祖籍江苏无锡,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和他的同事在植物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

自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之后,关于她的身世一直成谜。有人说她的父亲经商,有人说他的父亲是位老中医,甚至还有人说屠呦呦的父亲做过宁波市的市长,唯一能够确认的反而是她的亲舅舅,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的经济学家姚庆三

“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研究员这种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去掉浮躁、淡泊名利,始终围绕科学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贺辞中称,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全国妇联在贺信中表示,欣闻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全国妇联代表全国亿万妇女,向她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2015年12月10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开始首发在宁波书城举行。该书还将推出日文版、阿文版。首发式上,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与宁波市委副书记余红艺共同为《屠呦呦传》新书揭幕。屠呦呦唯一的博士生王满元,受其嘱托参与了整本书的编写过程。 这本传记中,分“呦呦初鸣”“向医而行”“矢志寻蒿”等6个部分。全书通过对她本人和家人、同事、同窗、学生等的探访,以及130余幅她本人珍藏的照片,为读者展现了一位杰出女科学家成长、学习和工作的独特经历。书中大部分内容为首次披露,包括许多关于她生活、成长、爱情的故事细节。 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后,屠呦呦再次刷屏社交网络。不过,这次被众人转发的是她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奖致辞”。然而,众多版本的所谓“致辞”,经媒体考证均为伪造。屠呦呦“被致辞”之后接踵而来的“心灵鸡汤”潮。屠呦呦的致辞就是《青蒿素——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仅此一篇,语言朴实,道理简单,主要阐述的是青蒿素的研究与发现过程。致辞里很多专业性的知识,非专业人士是看不懂的。

人民出版社现任总编辑

四川人民出版社组织构架如下图: 黄立新1966年10月生于四川大竹,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审。1993年4月调入四川文艺出版社,历任《峨眉》编辑部编辑、图书编辑、编辑室主任。2006年8月任四川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分管编辑工作。2009年4月任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2012年7月至11月兼任四川人民出版社常务副社长)。2012年12月至今任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同时兼任《龙门阵》杂志社社长)。系四川省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刘周远1961年8月生于四川平昌。1983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进入四川人民出版社开始职业出版人生涯。编审。2004年5月任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分管编辑工作。2011年11月至今,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2013年4月起兼任《龙门阵》杂志主编)。骆晓平1957年6月出生于四川邛崃市。1988年6月四川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留系从事教学科研。1994年9月调入四川人民出版社,历任《龙门阵》编辑部编辑、主任。2004年5月至2006年8月任巴蜀书社副社长,分管编辑工作。2006年9月至今任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同时兼《龙门阵》杂志主编至2013年3月)。2004年9月获编审职称。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第11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汪弥1955年3月生于重庆市,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1985年于南开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至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至今。现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编审。系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首批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女,药学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后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 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带领课题组人员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病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2011年8月,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临床医学研究奖。2012年1月16日,《纽约时报》发表长篇文章称,青蒿素的发现是对抗疟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拉斯克奖只授予屠呦呦一人也引起了多名研究者的质疑。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12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其中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一起获得一半奖金,屠呦呦获得另一半奖金。基本信息中文名:屠呦呦英文名:Youyou Tu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性别:女国籍:中国出生年月:1930年12月30日职业:药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政党:中国共产党所获荣誉: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突出贡献:创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自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之后,关于她的身世一直成谜。有人说她的父亲经商,有人说他的父亲是位老中医,甚至还有人说屠呦呦的父亲做过宁波市的市长,唯一能够确认的反而是她的亲舅舅,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的经济学家姚庆三

延边李成权自费出书,1984年后历任延边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部编辑、副主任、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副编审、编审。现任延边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延边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彩虹变奏曲》,长篇报告文学《风尘硬汉》、《厂长受难记》等。《彩虹变奏曲》获1992年吉林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和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张秋林地址:中国.江西省.南昌市子安路75号邮编:330009电话: (总编室)6524993 6524997(发行部)6535176(营销部)6512056(邮购)传真:6516280(总编室) (发行部)E-mail:网址:http://作家出版社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邮编:100026(附:作家出版社投稿须知多年以来,作家出版社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厚爱与支持,出版了大量优秀文艺作品。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无数的华人文学作者源源不断的投稿是我们出版的动力,从数量庞大的来稿中发现优秀稿件、为优秀的作者提供更好的平台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更加及时有效地发现优秀稿件,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作者以反馈,方便作者对稿件作进一步的安排,我社特对自然来稿的要求做出了一些调整。如下:一、 因编辑人员有限和编辑不坐班,我社不接受任何非预约的登门投稿;二、 我社公用电子信箱()每日接收到数以百计的电子邮件,因此请尽量以信件的形式投稿;三、 为了不耽误稿件处理时间,我们建议作者投稿时,只邮寄:稿件的内容简介、稿件正文片断(2000字左右即可)、稿件目录(如有)、作者简介、作者本人详细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通信地址、邮编);四、 收到作者所邮寄以上内容后,我们会安排相关编辑审读,如果我们认为稿件的内容、行文风格等适合在作家社出版,会及时和作者联系,另请作者提供稿件全文;如果一个月内我们没有和作者联系,则表明我们认为稿件不适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可以自行处理;五、 作者邮寄来的包括内容简介、稿件片断、稿件目录、作者联系方式等我社不再退回,请作者见谅。如确需退回,请注明;六、 我社的邮寄地址为:100026/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作家出版社,请作者在信封上注明投稿字样;七、 希望广大作者理解以上调整,并配合我们的工作。感谢广大作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人民文学出版社: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100705)具体投稿:总编办公室电话:E-mail:当代文学编辑室电话:E-mail:现代文学编辑室电话:E-mail:古典文学编辑室电话:E-mail:文化读物编辑室电话:E-mail:《当代》编辑部电话:《文学故事报》编辑部电话:E-mail:春风文艺出版社: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电话 传真 北方文艺出版社: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区大方里小区105号楼邮编:150020电话:传真:北岳文艺出版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南路57号(原199号) 邮编:030012网站管理: 购书服务:天津人民出版社 :电子邮箱:传真(8622)23332456地址:天津市西康路35号康岳大厦604邮编:300051电话:(8622)23332457(附:上面的是我推荐的,下面是其他出版社的,你慢慢找,看有没有适合的:人民出版社 地址:北京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邮编:100706电话:,65251359 出版者前缀:7-01 网址: 法定代表人:黄书元北京出版社 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邮编:100011电话:,62012339 出版者前缀:7-200 网址: 法定代表人:吴雨初河北人民出版社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 邮编:050061电话:,88641223 出版者前缀:7-7-202 网址: 法定代表人:董宝生山西人民出版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建设南路15号 邮编:030012电话:,4922059 出版者前缀:7-203 网址: 法定代表人:崔元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华东广祥泰大厦 邮编:010010电话:,4971865 出版者前缀:7-204 网址: 法定代表人:布仁马雅尔辽宁人民出版社 地址:辽宁沈阳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邮编:110003电话: 出版者前缀:7-205 网址: 法定代表人:张东平吉林人民出版社 地址:吉林长春市人民大街7548号 邮编:130022电话: 出版者前缀:7-206 网址: 法定代表人:胡维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地址:中国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庆小区1号楼 邮编:150008电话: 出版者前缀:7-207 网址: 法定代表人:龚江红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地址:上海市福建中路193号 邮编:200001电话:(总机)63914796 出版者前缀:7-208 网址: 法定代表人:陈昕山东人民出版社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大街39号 邮编:250001电话:,82098009 出版者前缀:7-209 网址: 法定代表人:金明善江西人民出版社 地址:江西南昌市三经路47号附1号 邮编:330006电话:,6899100 出版者前缀:7-210 网址: 法定代表人:林学勤福建人民出版社 地址:福建福州东水路76号 邮编:350001电话:,87536862 出版者前缀:7-211 网址: 法定代表人:俞金树安徽人民出版社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81号 邮编:230063电话: 出版者前缀:7-212 网址: 法定代表人:汪鹏生浙江人民出版社 地址:杭州体育场路347号 邮编:310006电话: 出版者前缀:7-213 网址: 法定代表人:楼贤俊江苏人民出版社 地址:江苏南京中央路165号 邮编:210009电话:,83379766 出版者前缀:7-214 网址: 法定代表人:吴源河南人民出版社 地址:河南郑州市经五路66号 邮编:450002电话:-530,5724433 出版者前缀:7-215 网址: 法定代表人:张培勤湖北人民出版社 地址:湖北武汉雄楚大街268号 邮编:430070电话: 出版者前缀:7-216 网址: 法定代表人:刘道清广东人民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大沙头四马路10号 邮编:510102电话:,83791591 出版者前缀:7-218 网址: 法定代表人:陈海烈广西人民出版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6号 邮编:530028电话: 出版者前缀:7-219 网址: 法定代表人:张华斌四川人民出版社 地址:四川成都槐树街2号 邮编:610031电话:,85259534 出版者前缀:7-220 网址: 法定代表人:解伟贵州人民出版社 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89号 邮编:550001电话:,6828612 出版者前缀:7-221 网址: 法定代表人:孙若芹云南人民出版社 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 邮编:650034电话:,4109126 出版者前缀:7-222 网址: 法定代表人:王晓燕西藏人民出版社 地址:西藏拉萨林廓北路20号 邮编:850000电话: 6 822249 出版者前缀:7-223 网址: 法定代表人:刘立强陕西人民出版社 地址:陕西西安北大街147号 邮编:710003电话:,87205140 出版者前缀:7-224 网址: 法定代表人:惠西平青海人民出版社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同仁路10号 邮编:810001电话:,6143516,6141890 出版者前缀:7-225 网址: 法定代表人:班果甘肃人民出版社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0号 邮编:730000电话:,8773119,8773418 出版者前缀:7-226 网址: 法定代表人:孟臻宁夏人民出版社 地址:宁夏银川兴庆区北京东路139号 邮编:750001电话:,5065004 出版者前缀:7-227 网址: 法定代表人:杨宏峰新疆人民出版社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解放南路348号 邮编:830001电话: 2818760 出版者前缀:7-228 网址: 法定代表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邮编:100080电话: 出版者前缀:7-300 网址: 法定代表人:贺耀敏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成府路205号 邮编:100871电话:,62752033 出版者前缀:7-301 网址: 法定代表人:王明舟清华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双清路学研大厦A座 邮编:100084电话:,62770175-4008 出版者前缀:7-302 网址: 法定代表人:李家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电话: 出版者前缀:7-303 网址: 法定代表人:赖德胜南京大学出版社 地址:江苏南京汉口路22号 邮编:210093电话: 出版者前缀:7-305 网址: 法定代表人:左健中山大学出版社 地址:广东广州新港西路135号 邮编:510275电话:,84036565 出版者前缀:7-306 网址: 法定代表人:叶侨健武汉大学出版社 地址:湖北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电话: 68754094 出版者前缀:7-307 网址: 法定代表人:陈庆辉浙江大学出版社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编:310028电话:,88273066 出版者前缀:7-308 网址: 法定代表人:傅强复旦大学出版社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电话:, 出版者前缀:7-309 网址: 法定代表人:贺圣遂南开大学出版社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内 邮编:300071电话:,23501635 出版者前缀:7-310 网址: 法定代表人:肖占鹏兰州大学出版社 地址:甘肃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邮编:730000电话:,8912614,8912609 出版者前缀:7-311 网址: 法定代表人:陶炳海中国文联出版社 地址:北京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邮编:100026电话: 65389169 出版者前缀:7-5059 网址: 法定代表人:李舒东东方出版社 地址:北京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邮编:100706电话:,65255712 出版者前缀:7-5060 网址: 法定代表人:黄书元中国书籍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三路居路97号 邮编:100073电话:(010)5125919251259195 出版者前缀:7-5068 网址: 法定代表人:余敏华文出版社 地址:北京宣武区广外大街305号8区5号楼2层 邮编:100055电话:,63370152 出版者前缀:7-5075 网址: 法定代表人:李岩伶华夏出版社 地址:北京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邮编:100028电话: 出版者前缀:7-5080 网址: 法定代表人:高文柱百花文艺出版社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邮编:300051电话:,23332660 出版者前缀:7-5306 网址: 法定代表人:薛炎文春风文艺出版社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邮编:110003电话:,23284029 出版者前缀:7-5313 网址: 法定代表人:韩忠良北方文艺出版社 地址:黑龙江哈尔滨道理区经纬2道街17号 邮编:150010电话: 出版者前缀:7-5317 网址: 法定代表人:王智忠上海文艺出版社 地址:上海市绍兴路74号 邮编:200020电话: 出版者前缀:7-5321 网址: 法定代表人:何承伟山东文艺出版社 地址:山东济南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邮编:250001电话:,82098792 出版者前缀:7-5329 网址: 法定代表人:路英勇明天出版社 地址:山东济南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邮编:250001电话:,82098726 出版者前缀:7-5332 网址: 法定代表人:刘海栖浙江文艺出版社 地址:浙江杭州体育场路347号 邮编:310006电话:—61512 出版者前缀:7-5339 网址: 法定代表人:叶晓芳………………………………我实在发不完了。。如果上面不够,你再去上找找,有很多是我知道的,比较好的文学出版社~祝你父亲好运!

名称:《新学伪经考》

等级:★★★★★(14上海大学;15江西师范大学;15上海大学;16山西大学;17内蒙古大学;17苏州科技大学)

定位:从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近代化的启动;思想文化

晚清著作。 可能受廖平思想的影响 [1],又在弟子帮助下,康有为撰成此书,并于1891年初刊。康在其中通过考订,力图证明东汉以来的古文经是刘歆为了辅佐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因此古文经学即不过是新朝之学,并非孔学正统。这一著作冲击了晚清古文经学的正统权威,有助于为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作铺垫;然而它采取的怀疑经典的方式,也无意间有助于洞开怀疑整个儒学传统的大门,违背了康希望维护经典权威的初衷,推动造成 “本意尊孔,乃至疑经” 的结果[2]。

注释: [1] 关于二人的关系是一个未定的问题,一种说法可参见张海鹏主编,马勇著:《中国近代通史》第4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4-68页。 [2] 这个论述见王泛森:《从传统到反传统——两个思想脉络的分析》,《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92-103页。另外,关于康有为相关的儒学思想的更多论述,可参见〔美〕萧公权著,汪荣祖译:《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5-117页。

一般提及这一著作,都能想到其基本内容及为变法作铺垫等背景。不过还有一些提及得比较少:

[1] 张海鹏主编,马勇著:《中国近代通史》第4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4-68、71-73页。 [2] 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94-96页。 [3] 王泛森:《从传统到反传统——两个思想脉络的分析》,《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92-103页。

《荷尔德林传》(【德】彼得·黑尔特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荷尔德林传

作者:【德】彼得·黑尔特林

译者:陈敏

豆瓣评分: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07

页数:393

内容简介:

《荷尔德林传》介绍了:荷尔德林的阐释者们都奉行神秘主义。黑尔特林则很肯定地认为荷尔德林绝非一个纯粹精神的存在,而是与雅各宾主义者和女人们都有联系。把荷尔德林看成一个站在政治进步一旁、有情欲并有性生活的男人,这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

作者简介:

黑尔特林,1933年生于德国克姆尼茨市。曾任德国菲舍尔出版社总编辑、社长。自1974年起成为专业作家,通过为舒伯特、荷尔德林、霍夫曼和舒曼写文艺性传记而知名。在黑尔特林笔下,德国伟大诗人、哲学家荷尔德林是具体的、生活化的一个人,这是荷尔德林研究史上的一大突破。本书包括了荷尔德林方方面面的事:亲人对他的影响、顽皮的童年、青涩的初恋、艰苦的学习环境、同学的友谊、他推卸责任的习性、他的诗歌创作与精神疾病。

《荷尔德林传》(【德】彼得·黑尔特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荷尔德林传

作者:【德】彼得·黑尔特林

译者:陈敏

豆瓣评分: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07

页数:393

内容简介:《荷尔德林传》介绍了:荷尔德林的阐释者们都奉行神秘主义。黑尔特林则很肯定地认为荷尔德林绝非一个纯粹精神的存在,而是与雅各宾主义者和女人们都有联系。把荷尔德林看成一个站在政治进步一旁、有情欲并有性生活的男人,这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

作者简介:黑尔特林,1933年生于德国克姆尼茨市。曾任德国菲舍尔出版社总编辑、社长。自1974年起成为专业作家,通过为舒伯特、荷尔德林、霍夫曼和舒曼写文艺性传记而知名。在黑尔特林笔下,德国伟大诗人、哲学家荷尔德林是具体的、生活化的一个人,这是荷尔德林研究史上的一大突破。本书包括了荷尔德林方方面面的事:亲人对他的影响、顽皮的童年、青涩的初恋、艰苦的学习环境、同学的友谊、他推卸责任的习性、他的诗歌创作与精神疾病。

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人民日报》1948年6月15日创刊 1946年6月15日,中.共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先后在河北邯郸、武安出版发行。1948年6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与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合并,改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石家庄出版发行。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社址迁北平,继续刊行。根据党.中.央决定,自同年8月始,《人民日报》改为党.中.央机关报,邓拓任社长兼总编辑。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为中国第一大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1985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创办海外版。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创办人民网。2009年8月1日,《人民日报》创办藏文版。

人民日报出版社下设办公室、总编室、财务室、第一编辑中心、第二编辑中心、第三编辑中心、数字出版中心、国际交流中心、艺术生活编辑中心、中小学读物编辑中心、新视觉出版中心、公职考试编辑中心、营销中心和人民文摘杂志社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扩展资料: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1923年,离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

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1928年12月,回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1933年,任《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赴日本旅行。

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与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

1938年,2月,写完《春》。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1944年5月,与萧珊在贵阳花溪结婚。

1945年,于重庆作《第四病室》。11月返回上海。

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1950年,7月,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

1957年7月,任《收获》主编。同年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

1972年,妻子萧珊病逝。

1977年,任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83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90年代后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

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金

工人出版社总编辑

就叫方文山吧~~~~~~~~!

老社长叶圣陶1949年2月,叶圣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诚恳邀请,乘船从上海绕道香港秘密赴华北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共商建国大计。与他们同行除了宋云彬、傅彬然外,还有二十多位著名民主人士,如柳亚子、陈叔通、郑振铎、曹禺、马寅初、王芸生等。叶圣陶在1981年回忆说:“(当时)大多数人都年过半百,可是兴奋的心情却还像青年。因为大家看得都很清楚,中国即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并且认为,这一回航海绝非寻常的旅行,而是去参与一项极其伟大的工作。至于究竟是一项什么工作,应该怎样去做,自己能不能胜任,就我个人而言,当时相当模糊的”。 4月8日,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正式成立,叶圣陶出任主任委员。当时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人员非常有限,人数最多的国文组专职成员只有宋云彬、朱文叔、金灿然、蒋仲仁等几个人,另外聘请了魏建功和孟超作为“兼职”。叶圣陶四处物色人才,到1949年10月,才招募到13个人。他在日记中记载“(10月16日)下午,国文组全体开会,今有十三人矣。就业务方面漫谈,及于分配工作。”要知道,这个“国文组”要面向全国,主管全国大、中、小学和师范的“国文”教科书,十三人怎么能忙得过来呢。所以,那些日子,叶圣陶是见缝插针,只要一点时间就用在教科书的编审和修改上。 值得注意的是5月21日的日记一则: “请一小学教师周女士来,为我们诵读高小国语第一册,正其国语词汇及语调之失。此事余久已存心,迄未试过,今语同人,俱以为然,乃得实行。唯周女士虽久居北平,而语感不甚强,且不甚了解我人之旨。以后当请建功为之。” 尽管非常繁忙,当叶圣陶仍然没有放弃在教科书编写手段上做出一些新的探索。他一向主张语文课文要能诵读,认为只有“诵读”才能传达出“语言的节奏和情趣”,“必须文字本身是活生生的语言”才适合“诵读”。如果文字本身是生打硬造的语言,是有骨骼没有血肉的语言,诵读起来就会觉得“不顺”,不像个语言。所以,他尝试请口语标准的人士来诵读国语课文,让编辑们一起来听,以纠正课文的语调和语汇可能存在的问题。这种有益的探索,对于后来人教社教科书文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叶圣陶也亲身参与了建国初期国家出版总署的酝酿与筹备。在1949年9月25日日记中他说: “驱车至东总布胡同十号,应愈之之邀集谈。政府即将成立,愈之殆将为出版总署之署长。署设两局,编审局与出版局。编审局中,愈之兼署长,与与胡绳副之。局分教本、一般读物、通俗读物、时事读物、翻译等处,而以余长教本处。” 到1949年11月1日,出版总署正式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出版事业也是一样。当时,占全国出版业生产总量3/4的是私营出版业,例如民国年间曾经世界闻名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都在此列。然而由于新旧社会的交替,这些从旧中国沿袭下来的私营出版机构发生了种种困难,生意清淡,难以为继。所以,出版总署成立后,叶圣陶和其他负责人根据中共中央“出版工作需要统一集中”的指示,对私营出版业进行整顿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它们搞公私合营,以解决新中国初期新政权出版能力不足的困难。   从1949年年底开始,胡愈之、叶圣陶等人领导下的出版总署先后对商务、中华、开明、世界、大东、荣宝斋等一批私人出版企业进行了公私合营的改造。叶圣陶日记中记录,1950年,他与出版总署领导们商量对商务印书馆等机构的致助之方,“时,商务印书馆濒于纡烂。9月12日,与李小峰、舒新城谈北新书局、中华书局事。9月26日,与胡愈之、谢仁冰等人议改革商务印书馆事。10月9日,与有关人员讨论商务印书馆改革委员会之组织与人选。10月19日,赴荣宝斋之谢宴。‘时,荣宝斋营业不振,欲将歇业。出版总署投资一亿元,作为公私合营,尚开维持,重行开张之期,特设宴谢客。11月25日,与胡愈之、邵力子等人共商三联、商务、中华、开明、联营五家组织联合管理处事。”1954年,“2月19日,在出版总署开署务会议,讨论公司报社杂志社收登公私合营事。2月19日,在出版总署开署务会议,讨论公营报社杂志收登出版业广告之办法。……4月2日,开署务会议,讨论北京市改造私营出版社的计划。8月21日,开署务会议,决定将私营地图出版社改为公私合营,与地图编绘社合并。”   从以上摘录的日程安排中,可以看到叶圣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推进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出版总署还在积极着手建立和完善一套新的出版体系,推进出版工作的专业化。除了建立专业的教科书出版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之外,他们还以原来解放区的新华书店和国统区的一些进步书局为基础,建立了从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的人民出版社系统,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财经出版社、外文出版社、民族出版社、青年出版社、工人出版社、农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通俗读物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到1954年国家出版总署撤销时,中央一级的专业出版社已达三十多家。这之中,浸润了叶圣陶先生大量的心血。 建国之初的出版总署为我国出版事业开创了崭新的局面,也为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出版总署存在的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出版界起了战略性的本质变化。这是以胡愈之、叶圣陶、周建人为代表的一批精通出版事务又特别能战斗的出版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一个辉煌的业绩。   不得不说,建国之初的几年间,叶圣陶肩头的担子是非常繁重的,工作量大得惊人。除去出版总署副署长份内的大量公务外,他还有文字改革委员会、《宪法》起草工作组等重要的政府兼职,但是他依然时刻不忘自己的另外一个身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   在1949年至1953年这一千多个日夜里,他几乎每天都要见缝插针地来审校教科书。就像叶至善所说,叶圣陶做了一辈子的文字编辑,要是每天不提起笔来看看稿子,就似乎觉得这一天没干什么实事。所以,无论多么繁忙,每天他都要挤出一部分时间来审改人教社各编辑室送来的课本,不仅是语文,还有地理、历史、生物和理化等各个学科门类。仅择取1952年3月的几则日记,可领略一下他紧张的工作状态: 二日 十时,开始修改方宗熙所编高中用《达尔文主义基础》(即当时的生物课教材)之原稿。此稿本将付排,有同人谓总须一看,乃决意以数日之力毕之。至于五点四十分,仅得二十余页…… 三日 到署即伏案续改方君稿。愈之(即署长胡愈之)室会谈有顷即散……复伏案,夜间亦续为之,讫于九点。今日看稿五十页左右。做了些实事,即觉此日并未空过,较为满意。 四日 续改方君稿。上午九点,社中各组组长、检查组员在我室开会。……继之,复谈各组教本之编写修改工作,本月与下月为非常紧张之时期。余他无能为,唯愿校读各种新撰本之原稿,恒两个月不间断而已。下午仍改方君稿,迄于夜九点。墨(妻子胡墨林)对座,共一灯,校阅校样。 五日 竟日改方君稿。 夜九点,改方君《达尔文主义基础》稿上册毕。七八万字,四天而毕,亦云不慢。看稿较用心思,夜眠即不得酣,由此可知体力之衰。   叶圣陶强调编教材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像蜜蜂吸取百花精化酿出蜜来那样,吸取有关的各种教材的长处,融会贯通,不断地推陈出新。他曾经在1962年给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同仁们写过一封长信:“我尝谓选文必不宜如我苏人所谓‘拾到篮里就是菜’,选文之际,眼光宜有异于随便浏览,必反复吟诵,潜心领会,文质兼顾,毫不含糊。其拟入选者,应为心焉好之,确认堪的示学生之文篇。苟编者并不好之,其何能令教师好之而乐教之,学生好之而乐诵之?”“欲一册之中无篇不精,咸为学生营养之资也。 ”这封信里,叶老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提出了严格要求,他提出选取的课文要教师乐教,学生乐读,要做到这一点,选者必须先“心焉好之”。文质兼美的文章,由于主题性质,程度深浅、行文特点的不同,并非都是乐编、乐教、乐学的,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文章再好也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他还指出选文要“一册之中无篇不精”,篇篇都含有高营养成份,理想的好课本,是不应该有毫发之憾的。 叶圣陶不仅仅关心语文教科书,对理科教科书的文字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他每年都会重点抽审每个学科的至少一种新编教材。几乎每一个五六十年代的人教社编辑都有这样温暖的回忆,叶老把每个编辑室的人都叫去他办公室团团围坐,拿出贴满小纸条的审校书样,逐条交换意见。他对于课本语言的“口语化”非常重视,也非常强调语法、修辞和逻辑。比如,他认为在同一个句子中,不能既用“因为”又用“因此”,因为“因此”中的“因”字就是“因为”。他还要求数理化等理科课本读起来也要琅琅上口,最好少用一个字的词,如用“为了”代替“为”,用证明代替“证”,把“为证”改写为“为了证明”。他非常反对在教科书行文中的“文白夹杂”,要求用现代汉语叙述课本,避免使用“亦”“故”等文言词汇。 叶圣陶对于课文的选取有着极严格的标准,他认为“绝不宜问其文出自何人,流行何若,而唯以文质兼美为准”。人教社语文教材的选文,每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人员推荐和集体讨论,再由室主任审定,最终送叶老审定,十篇能肯定五篇就不错了,获得肯定的文章,送回来时也总是贴满小纸条,上面是叶老的修改意见,字体工整,连一个标点也不马虎。在人教社曾经入选的课文中,对诸如朱德、郭沫若等领导人的诗文都曾进行过修改。如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入选课本时题目被改为《天上的街市》。 有一些课文需要动大手术,就由叶老召集修订会共同商定,修改一篇文章往往要好几天。例如法国小说家都德的名篇《最后一课》,早在二十年代就有胡适等名家的译本,50年代选入人教版教科书时,叶老决定要进行重新修改、打磨。于是他召集了中学语文室的几位负责人和责任编辑,还有两位语言专家,一位精通法文、一位精通普通话。读过一遍课文后,先请精通法文的编辑对照原文,品评文句是否准确,再由大家推敲,对文句进行修改。经过调整的句子还要请精通普通话的编辑品评是否附合语言规范和习惯。这样通过“三关”,最后由叶老裁定。气氛和谐而热烈,这样的修改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文章的表达质量,而且参加者都深深受益。 叶圣陶一直十分倡导“开门编书”,要求编辑人员经常下到教学一线做调查研究。他自己也带头到各地的大中小学视察,讲课,与师生座谈。仅1962年2月至5月这几个月中,他就连续去北京的景山学校、二龙路中学、丰盛学校,与三校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讲课达14次之多,每次听课后,他总要“略陈鄙见,以备参考”,在一封信中,他写到:“年来常与景山、二龙路、丰盛胡同三校的语文教师接触,时往观授课,颇感教师增加本钱,最为切要。”对于来自各地师生对教材的意见,他也十分重视。凡是有信直接寄给他的,他读后总是立即作答。或肯定所提意见,转请编者研究修改;或解说课本原意,来信意见就留做参考。 作为新文化运动以后最早进行白话文创作的重要作家之一,叶圣陶的作品早在民国时期就大量入选中小学教科书,被无数青少年视为白话文写作的范文。五十年代中期,随着大批干部补充到人教社,叶圣陶做为一社之长的行政压力减轻了一些,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他擅长的编辑业务上。工作之余,他又开始拿起久违的“文学创作”之笔,写诗歌、写游记散文 ,同时也不忘为千百万少年儿童创作一些新作品。根据叶老之子叶至善回忆,1955年的5月,叶圣陶先生偶为小学语文课本试作儿歌,夜得《小小的船》一首。他在日记上说:“自以为得意,录之: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之后还有一段批注:“多用叠字,多用ㄢ韵字,意极浅显,而情境不枯燥,适于儿童之幻想。二十年前在开明编小学课本,即涉想及此,直至今日乃始完成。”叶至善说:“儿歌仅四句,三十七个字,却在日记上自批自夸,写下了五十多字的跋,可以想见父亲那天夜里反复吟哦的喜悦。”根据叶老自己的叙述,他为创作出这样一个题材的儿歌,反复酝酿了二十多年。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句小诗,他也不愿意有丝毫的苟且和随意。经典的生命力是可以经得住时光考验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首儿歌,从1958年第一次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未“缺席”,一直到今天。 大约从1955年开始,中学语文教育尝试一次大尺度的改革——文学和汉语分家。叶圣陶先生亲自领导《文学》教材的编写。初中第一册有个单元,按照教学要求应安排两篇民间故事。但遍翻各种民间故事的集子,不是故事内容不典型,就是文字表达太浅薄,选不出一篇合适的作品。无可奈何之下,大家决定自己撰写,选择了两个题目:《孟姜女》《牛郎织女》。《孟姜女》起初由一位编辑起草,但他擅长的是“五四”时期的学生腔,写出来是这种味道:“那孟姜女外出寻夫,路过一家客店,客店老板娘很好,殷勤招待。第二天,孟姜女上路。那老板娘看着孟姜女的背影想到,多好的姑娘,我要是个男子,也会爱上她”。大家看了都直摇头,这实在不能作为中学课本的范文。叶圣陶先生不辞辛劳,主动重写此篇。于是我们就有幸看到这样的文字: 古代秦始皇时候,有个女子叫孟姜女,嫁个丈夫叫万喜良,两人感情非常好。可惜结婚才一个月,官府就征万喜良去当差,并且期限很紧,立刻就得动身。到哪儿去呢?北方荒凉地带,去干什么呢?修万里长城。多长时间可以回来呢?谁也不知道。当时各县各村都征人,人数成千上万,万喜良是其中的一个……。 当时的《文学》课本主编之一、文学史专家张毕来在笔记中对叶圣陶这些文字赞叹不已:“这是多么纯洁的语言,多么质朴的文风。是很好的文学教材,也是很好的语言教材”。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执笔写了一篇他自己更为满意的《牛郎织女》。他特别喜欢文中一些带有抒情性的语句,例如:“在云霞满天的时候,织女只能隔着小窗户望一眼,小窗户能望见的能有多大呢?她常常想,人人都是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一天半天呢,也可视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这些语句可以称作叶老的得意之笔,也是一般学生喜欢朗诵和模仿的佳句。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同年8月,以年龄到限为由,教育部宣布免去叶圣陶教育部副部长职务。作为兼职,他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一职自然也随之免去。因为周恩来总理特别嘱咐:对于叶圣陶等人的安排,由国务院“直属口”管理。因此,“文革”十年中,叶老未受到猛烈的政治冲击,得以赋闲在家。   “文革”结束后,叶圣陶受命先后担任了民进中央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政务相当繁忙。但是,他依然十分关心人教社的工作和教科书的编写。1977年,中央重启中小学教材的统编工作,聘请叶圣陶先生担任教材顾问。尽管他的视力已经严重下降,依然坚持逐一审阅人教社新编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提出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人教社编写语文课本,一些重大问题也经常向叶老请教,一些新选入课文的文章总要请叶老审阅。 叶圣陶的心随时随地都挂念着教材编写工作,他经常给人教社编辑部去信,告知自己最近又看到什么东西可以选为教材。比如,1979年初,叶老看到电视节目中播放了歌唱家楼黔贵演唱的一首歌,意境和思想都好,就给当时小学语文编辑室主任袁微子同志写信:“昨晚电视节目有独唱独奏音乐会,有个节目唱《送茶歌》。我听了想起这个歌或许可以做小语教材,因此建议设法把歌词取来,仔细看一看……”。   1985年教师节前夕,91岁的叶圣陶向社里同事们致函问候,他深情地说:“ 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快满二十年了。……回忆二十年前跟同志们互相切磋的日子,我总想再到人教社看看,谁知一再迁延,至今未能如愿。幸好几位老同志常来看我,告诉我社里正在忙些什么,做些什么新的探索。新出版的课本和图书是经常送给我的,种类之多,方面至广,的确都超过了以前。”他非常羡慕年轻的同事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恨不得自己再年轻起来,和大家一起大干一场,“如果我年轻二三十岁,像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样,还在人教社和同志们一起工作,面临这场伟大的改革,我们应该在那些方面着力呢?我想,中小学课本恐怕得修订或者重编;从内容讲,要剔去陈旧的材料,补充必要的最新的知识,还要注意各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避免重复和累赘;从方法讲,要灵活地运用启发式,避免呆板的注入式;从效果讲,要做到让老师便于教,让学生乐于学。……”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那颗搏击了94个春秋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哲人其萎,风范长存。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课程-教材-教法》杂志上特别刊文,对老社长的辞世表达深切哀悼。 “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体工作人员无比沉痛地悼念我们敬爱的老社长叶圣陶同志。”“建立负责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用书(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术性书籍)的专门出版社,是一个创举。这是我国特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的产物。在旧中国,中小学教科书的情况,无论是思想内容,科学内容,程度标准,以至语言水平,技术水平各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要求,十分混乱。那种情况极不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加以整顿。错误的,改正;不适当的,调整;有缺漏的,补充;多余无用的,删汰。无疑,这项工作是异常艰巨的。圣陶先生以他从青年时代起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先进思想,以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教科书编辑工作的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以他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挑起了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建设工作的领导重担,为这项事业立下了卓越的功绩”“当年,几乎所有学科的教科书都是经过他一字一句修改过的。教科书的若干章节,特别是语文教科书的许多课本至今仍在使用,其中凝结着他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对青少年的诚挚的关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根基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环是教科书建设。今天四十几岁到六十岁上下的不少人是从圣陶先生主持编写的中小学教科书里接受了基础教育的;今天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大都见解地受到过圣陶先生的教育或影响。我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工作人员不仅以我们的沉痛之心悼念圣陶先生,并且愿意代表直接学习过圣陶先生主持编写的教科书的千千万万人向在教科书事业中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的圣陶先生表示深切的感谢和沉痛的哀悼。”“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治学精神,他对年轻人民主、平易、和蔼、可亲而又严格要求、真诚爱护的热切心情,他要求我们万万不可误人子弟,以至教科书里不容许出现一个错字的谆谆教导,留给我们终身不可磨灭的印象。”

王家新,曾用笔名北新等。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1977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著有诗集《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游动悬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楼梯》(英译本,伦敦威尔斯维普出版社,1993)、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等。 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当代欧美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3)、《叶芝文集》(三卷本,东方出版社,1996)、《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选》(三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中国当代诗歌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及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等多种。 曾参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阎立钦教授主持的《语文大视野》项目,担任高一卷主编。曾获多种国内诗歌奖,曾多次获教育学院科研论文、科研论著一等奖。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诗歌作品及诗学文章被选入多种国内重要诗选及理论批评文集,并被北大、复旦等大学选入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诗作《在山的那边》被人教社选入初一语文教材、诗作《帕斯捷尔纳克》被人教社选入高二语文读本。 自1990年写作《帕斯捷尔纳克》到后来旅欧期间写作《临海孤独的房子》、《卡夫卡》、《醒来》等,他在中国诗歌界的影响逐渐增大。这些流亡或准流亡的诗人命运是他写作的主要源泉,他试图通过与众多亡灵的对话,编写一部罕见的诗歌写作史。作品中经常有令人警醒的独白,笔意沉痛。1996年之后,以《伦敦随笔》、《挽歌》为代表,又开始诗歌的新的探索。出版的诗集还有《一只手掌的声音》、《游动悬崖》等。

王家新,曾用笔名北新等。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1977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