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彭博商业周刊编辑张晨

发布时间:

彭博商业周刊编辑张晨

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所以有了这篇文章。

我就是那种『甚至完全转了行』的审计师。

我在2012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就职于普华永道北京分所。在普华的这段经历,让我受益终身。如@Tracy Liu的回答,在事务所里『有趣的人』确实不多,但有趣的事情很多很多!

在普华三年间,我先后服务了联通、移动、中石油、国药、阳光地产、特斯拉等主要项目以及其他一堆小客户,参与的项目涉及电信、能源、医药、地产、汽车等多个行业。三年期间,我成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同时还考了香港注册会计师(QP4门已通过,FE等成绩中)。

2015年11月我正式辞职。后面这几个月我在做个人的一个小项目。我找了一个技术团队,其他环节都是我一个人在做。既然都『做个App』了,那就基本上属于『甚至完全转了行』那一类人了。

但是,我转行也是有前科的。

我本科在西安交大读的是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后却成了翻译,一开始从翻译公司接报酬很低的活,到后来只服务彭博商业周刊和国内两家著名商学院。

虽然翻译工作回报可观(比审计师的薪水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后来还是毅然转投财务方向,一个是翻译工作失去了挑战;另一个,我觉得工作性质决定必须转行,这个工作无法规模化,收入会永远停在那个阶段。

当然,后来我做审计时,在淡季或者假期,客户给我派活我还是会接的。所以我四大三年没有主动出去旅游过,基本全贡献给翻译和学习了。

离开普华快3个月了,我对自己的选择一直很坚定。我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命运,每天都在为我自己想做的这个小项目而奔走,去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边界,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域。

我说我平静的接受我的命运,其实就是说我也知道我在接近30岁的『高龄』,女儿刚出生的情况下,自己已经在财务和审计行业打好了还不错的基础,却转行跳入了未知的水域,这在别人看来肯定就是一出闹剧,而在我和我老婆看来这却是必然。 作为专业服务公司(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的一员,作为每天都在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的审计师,职业训练造就这一类人本能地遇到问题多收集资料,多调查分析,偏向理性去评估机会成本和风险。但是,我的性格是无法因为职业经历而改变,我相信『捋袖子直接开干』是对爱读书爱思考的人最欠缺的品质之一,所以我要突破自我。我一直都相信自己应该按照甘地提出的这个信条来行事:

简单说,『信仰即思想,思想即语言,语言即行动,行动即习惯,习惯即价值观,价值观即命运』。 我信奉这种简单的观念,并努力付诸实践。尤其我女儿在15年8月出生,我无法想象以后她面对同样的理想与现实的抉择时,我没法告诉她我因为害怕变化带来的风险而选择放弃,不去实现自己坚信正确的想法,更不能无耻地对她说『因为你爸做不到,所以你要做到』。

这3个月,我经历了太多事情,真要回头想想,就觉得普华的经历像是上辈子的事情,那些现金流量表、BS和P&L、大合并小合并、调整和抵消、收入和税、转移定价、中国准则、国际准则和US GAAP的GAAP difference,底稿和Aura,全都像被套上了一层蒙版。 我知道它们都在那里,印在我的脑子里,但是,总有一个模糊的感觉。感情上,感觉好模糊。 就像挚爱的亲人离世之后,所有零碎往事、音容笑貌,都历历在目,但是总觉得他们在渐渐离我们远去。

回顾下普华的审计经历,除了让我在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实现快速积累之外,我觉得更大的影响是对我的学习能力、对我的工作习惯和思维的提升。 正是由于审计工作的高强度和耗时长久,所以我得想法设法去实现自己对于工作之外的个人规划、发展自己跑步读书等兴趣。这就逼着我把GTD、时间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研究透、贯彻到行动中去,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3年审计人生,除了和别人一样加班熬夜,我的nike running还积累了2500公里跑步里程,我的时间统计App atimelogger在手机上运行了三年,每次CPA考试,我都制定每一门考试需要积累的番茄数并分解到天去执行,我的番茄时钟Focus Time App积累了数千个番茄。

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用拍纸本(legal pad)整理当天待办事项,而且是专注于『重要不紧急事项』,完成『不重要但紧急』事项。至于『重要又紧急』事项,那些事自然就是工作重点而不需专门整理。晚上睡前我会在日记本上花5分钟写写当天的主要日程清单。

我用Evernote来做全部的知识管理工作。三年来,我的Evernote中分门别类整理了2700篇笔记,除了财务领域的知识库之外,其他主要是关于自我管理、高效学习的材料和思考。当然,里面也有我自2009年来的年度计划、年度总结、读书笔记以及业余时间翻译的诗歌。我针对知识管理确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最近通过网络向100人的组织进行授课,取得不错反响。

可以说我是被四大的高强度工作逼着进行GTD、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所有人都有梦想,都有写在新年计划里等待去实现的东西,这些更偏向『诗和远方』的东西需要我们利用规则去约束自己,实现更大的自由。如果单纯依赖『自由的灵魂』,很多情况下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结果。

我对别人分享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内容时,总是会引用歌德的一句话来强调为什么要『管理』自己:

正是因为快速、高强度学习的经历(审计和之前的翻译都是如此),造就了我对学习这件事情的激情。我不是为学习而学习的人,我也坚决厌恶所有僵化而流于形式的教育,只热爱学习和知识本身,不喜欢死读书。

很多人不觉得现在的学习存在问题,也有很多人认为手机和微信等科技发展并没有为人的学习成长带来威胁,但是我的观点与此相反,我属于少数为这个问题沉迷的人。

我看过数据,2014年末,微信人均使用时长每天约40分钟,频率达20多次。我的观察结果也基本一致。现在,时间散作碎片、信息总是过载,而学习这件事,科技发展并没有带来相对应的帮助。 现在的情况,是人类的认知跟不上机器认知的发展,是人类的品格培养、习惯培养在现在的背景下愈发困难。养成专注和坚持的习惯要比以前困难太多了!科技,并不会帮助人去找到活着的意义。 所以,我相信现在新的科技在帮助大家『做更好的自己』方面并没有特别显著的成绩,很少有产品专注于提高用户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来帮助大家更快更好的学习,反而有点落井下石的意味,耗尽人类本来就不多的意志力和专注。每个人都需要终生学习,每个人都面对学习这个难题。所以我总结了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在知乎上专门回答学习和自我管理问题。

在我看来,学习这件困难而有意义的事情,可以用简单而有趣的方式来完成。通过学习成长,我们都要成为更好的人。我觉得去创造产品解决碎片化时代终生学习者面临的问题,这是我想做的。

无法回避自己对『碎片化时代,终生学习者如何高效学习』这个难题的热爱,而秉承『信仰即思想,思想即语言,语言即行动,行动即习惯,习惯即价值观,价值观即命运』的原则,我别无选择只能离开财务领域,注册了一个小能熊公司来做这个事情。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命中注定。 小能熊公司,要为学习者制造最好的工具,如同苹果为创造者所做的。

做审计本身就精彩,有很多新鲜的人和事,研究各种各样的公司,和各种部门、人员打交道,挖掘企业报表中的每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发现自己无法躲避的使命之前,我无比热爱我的审计工作,并投入了我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件事。

但是,转行之后,『外面的世界』真的更精彩。我出来时,除了我自己琢磨了1年多的产品理念,和我倔强的信念,我真的什么也没有。我没有技术合伙人,没有设计师,连BP都没做出来。

但是这些问题我都必须自己出动,一个一个去解决问题。为了找一个技术合伙人,我将所有可能的渠道梳理了一遍,从朋友推荐、北京高校BBS、行业论坛、创业群和论坛、知乎上的IT人、以及缘创派等垂直网站,我挨个梳理,用excel表来跟踪梳理进展,见了20个以上的潜在合作对象,最终找到了很有契合度的合伙人。认识的这些人大多数都一直联系着,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

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每个月问题都得自己亲手解决。这就涉及去找各种各样的人,所以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 我见到很多朋友Mac上装的软件和正版内容比电脑还贵(虽然我出于研究目的购买app的支出也要超过iphone),见到很多对工作效率和工作细节自我要求严格到变态的朋友,例如OmniFocus中的O和F一定要大写,不然立刻在你身旁抓耳挠腮心痒不已。之前在事务所出审计报告也不是每个人都到这个程度的。我见到很多朋友全年保持着四大在忙季时的工作强度。

遇到和结识的朋友中,其中@阿禅和@金乌对创业的激情和态度让我大受鼓舞,深感佩服。他们的工作效率让我这个前四大人非常汗颜。

例如我和阿禅在中午饭期间花1小时讨论完我的创业项目,期间谈到我的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实践。他说我觉得有个人你应该见一下。半小时之后,我见到了金乌。我们三人聊了一会,都相见恨晚,甚是投机,当时就提出我们三人应该在网上开设一次收费学习的实验,课程就是我们三个合作,分别讲GTD、时间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团队协作,以实操和具体场景为核心。20分钟后,课程的形式、内容和提纲全部敲定了,以OmniOutliner的形式分享到我们的聊天群里。我们的日历里已经收到下次聚会的时间、地点和主题。1小时后聊天结束,大家各自忙自己的事情。仅仅1个多小时后我就收到金乌发来的课程keynote,他那部分已经(带着令我震惊的专业和审美)完成了。当天晚上,三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发了这个开课通知的状态,点赞的人拉到课程通知群里,300多人的潜在客户就汇集起来了。后来成功转化付费用户接近100人。

这件事情给我的震撼太大了。这种事情、这种效率是之前在会计师事务所这种PSF、甚至任何成熟型公司都是可能出现的。而现在,我遇到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做事情,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你得迅速变得擅长做这个事情。创业者得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而不是等组织给发工资。

简单说,现在遇到的事情,遇到的人,真的非常『额妹吱嘤』(amazing)。

下周要去见几个投资人,不管结果如何,我知道我肯定会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我在做的项目必然是比较困难的,不是风口,我自己的资金也有限,但是我会坚持住。花半天写这篇文章,也算是作出一个公开承诺,不能放弃。

文章很长,我知道我又啰嗦了。我在知乎写回答的原则是只写关于学习和自我管理内容,介绍理论和思考,强调行动和改变。结果经常犯的毛病是写得太长,想把很多事情在一篇里面说出来。以后我会改,会写得更有趣一点。不喜欢看长文的朋友抱歉啦

当今社会,每个孩子都被父母寄托了太多的希望。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多学知识,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有很多兴趣爱好,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快乐就好。不管是何种想法,这都承载了父母深深的爱。

但有时候爱决定不了孩子的走向,一些被寄予厚望的孩子们逐渐长大后,在一片关爱中,成了熊孩子。人们之所以会给一些孩子贴上“熊孩子”的标签,是因为他们很“讨人嫌”。那么,“讨人嫌”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试想,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忍不住去做大人不让他们做的事情,从而引起他人的反感呢?这其实和自控力有很大关系。家长们不论是希望孩子如何成长,自控力的培养都是绕不掉的一个话题。有教育学者就指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自控力才是更为核心的品质。

《不奖不罚:如何让难管的孩子拥有自控力》国外版发行于2018年,近期于国内发行中文版,是一本围绕孩子自控力培养问题进行讨论的好书。

书中探讨了那些已经过时的教育方法,譬如无脑的赞美和严厉的体罚,实则它们都会让你的孩子在通往“熊孩子”的路上更加畅通无阻。

取而代之的是,作者提出的“学徒型”养育模型。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让你头疼、难管的那一类型,那么你可以读读看。

《不奖不罚》的作者名字叫凯瑟琳·雷诺兹·刘易斯(Katherine Reynolds Lewis),是华盛顿特区的一名记者,她的文章涉及工作、教育和养育子女。

她的署名也出现在彭博商业周刊、MSN Money、Money、Moon Jones、纽约时报、Parade、Slate和《华盛顿邮报》杂志上。她的作品获得了美国商业编辑和作家协会、专业记者协会和芝加哥标题俱乐部的奖项。

刘易斯目前育有三个孩子,相信这本书也会包括她在育儿过程中的一些真实场景和感悟,对于我们借鉴西方人的养育方式会很有启发。

在《不奖不罚》一书中,作者用三个部分循序渐进地提出“学徒型”养育模式的概念。

第一部分列举了孩子在这个时代中,所面临的自控力危机。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认识到,孩子的问题根源往往在家长身上。

在这样一个注意力极度被分散的时代,作为成人在自控力上尚且很难让自己满意,何况孩子呢?书中就提到,许多孩子的大脑发育根本没有达到能够满足父母期待的程度,也就是说,孩子在儿童期的冲动行为其实是和生理发育未完成有关的。

所以在遇到孩子的冲动或是发脾气的时候,碎碎念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甚至会造成孩子的言行出格或抑郁。他们在儿童阶段没有能力完全自控,非常需要大人的帮助。如果此时对他们进行苛刻的批评教育,会让他们陷入无助的境地。

书的第二部分是核心内容,告诉读者如何开展“学徒型”养育模式,并提出了关键步骤。作者将这种养育模式归纳为“三板斧”:

在孩子最“不可爱”,也就是不听话或是行为失控的时候,往往是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在此时和他们建立联结就会非常快速,也是非常合适的时机。

但帮助不等于可以对事先商量好的规矩置之不理,而是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基础上,对孩子提供帮助。作者还建议家长能够专门腾出时间,用来和孩子互动、建立联结。

家长们需要首先对思维模式做调整,从命令和包办式的沟通,转变为共情式的沟通。想想你平时是否经常对孩子说“你到底听没听见”?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命令式沟通。

这种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是,当家长忽略孩子情绪,只管命令时,会激起孩子的不满。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行为-结果之间的固定模式,当家长一旦想要说话时,孩子就会反感。

孩子也需要价值感,当他们觉得自己没有用处的时候,就会调皮捣蛋。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以及获得自身的存在感,那样才会觉得自己是有用的。

那么,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价值的事情有哪些呢?作者认为可以让孩子帮忙做家务,这样可以提升孩子对家庭、自己的责任感和价值感。

不要小看做家务,它可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遇到困难,可以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帮助他们解决,或是发号施令。因为那样的话,仍然是命令式的教养方式。

除了这“三板斧”之外,《不奖不罚》的作者还认为,只要能够使用恰当的鼓励性语言和跟孩子成长相匹配的育儿策略,家庭生活就会变得有序而且冷静。 这种家庭氛围实则也是在帮助孩子确立界限,规约行为。

很多孩子的冲动行为甚至会带到成年,这和小时候界限的不清楚有很大关系。明确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如果违反了要有什么样的后果很重要。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远比逼着他们做不知道为什么做的事重要得多。

《不奖不罚》的第三部分,是写给家长的一些建议。习惯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家长们也不必苛责小朋友们,希望他们很快就变成你希望的样子。

本书的两大亮点,莫过于使用了大量的生活例子来阐释“学徒型”养育模式,以及使用很多实验成果来佐证核心主题。

不论是奖还是罚,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不对等的教育方式。

当你对孩子一直奖励时,很容易让孩子形成“无利不起早”的心态,做任何事情都先考虑到回报;而体罚或是惩罚,则有可能会使孩子形成在你面前很听话,但背着你犯错误的情况。

“学徒型“养育模式,则是不奖不罚的,也正是此书名字所要呈现的。它的核心是让孩子对自己负责,通过问问题、挖掘信息的方式来促使孩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意识。

而书中的研究成果,也会有力支撑作者观点,被实践证明的方法才会被我们信任和应用。

正如书的推荐语中所言:“如果你讨厌使用关禁闭或是惩罚的手段来规约孩子的话,那么买到这本书算是恰逢其时。”

当你的传统教育模式失效时,不妨尝试一下新的教育理念,相信一定会给你帮助。

《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300条建议》(李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300条建议

作者:李翔

豆瓣评分: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4

内容简介:

商业趋势 企业管理 人生解答

全球百位商业领袖 关于未来世界的300条观察

得到App栏目《李翔商业内参》《李翔知识内参》精华合集

终身学习者,总比“无所不知者”更成功。

如果100句话中有1句启发了你做出改变的灵感,就是有益的。

马云、柳传志、雷军等企业家第一时间订阅的内容

在2016年~2017年之间,李翔在“得到”推出《李翔商业内参》和《李翔知识内参》,以私家商业知识秘书为定位,凭借从业多年的丰富经验和独到眼光,从繁杂的商业资讯中筛选出最前沿、最有用、最值得关注的信息,为时间宝贵的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和其他关注商业世界变化的人士提供最浓缩、最经典、最精彩的商业指南。课程收录了微软、苹果、谷歌、爱彼迎等世界级企业的创始人和掌舵者对时代趋势、科技发展、行业动向、经营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看法,以及马云、马化腾、王石、柳传志等中国商业领袖对国内环境、企业转型、人才管理等不同领域的判断;除了非常商业的部分,书中也有商业领袖、著名学者对人生、生活的感悟和建议。从付费课程到书籍,筛选其中具有长久价值的部分,整理成册。

在内容形式上,不同于长篇大论的商业读物,书中的300条商业建议篇幅短小,以金句+小段解说的形态浓缩商业领袖们的真知灼见,方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商业世界的最有价值资讯。

作者简介:

李翔

中国最好的财经记者之一

前《经济观察报》主笔,《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副主编,《财经天下》出版人,

现为“得到”App总编辑

新周刊编辑微博

一本标题党杂志。封面标题最出色的杂志之一。 放眼望去,市面上大部分的杂志都是以明星或者人像来做封面。但《新周刊》一直采用的是插画,当然比插画更为引人入胜的是他们的文字标题。非常吸引人。大专题的话题性切入之准确到令人敬佩的地步。专栏、文化专题的操作十分具有人文关怀。 至于主笔春树了,则是处于独立编辑的状态。会写一些她关心的事情以及对一些现象的针砭。几乎很难界定于她的写作。应该和她的小说和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更为贴近生活的本身,比如她最近刊登的一篇有关韩国写作村的故事。鉴于,她的生活已和十年前刚刚出《北京娃娃》的时候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所以,她对于一些时事的关心程度也和之前大为不同。 总的来说,还是一本很值得去读的杂志。新周刊 的sop做得还是不错的,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化模具,造话题、玩概念、向受众群及时更新的社会情绪撒娇,这是它的拿手好戏,所以微博会很适合新周刊,上了微博一下子就培养了很多年轻粉,我觉得它比较不错的地方就是抓情绪抓的比较准,但内容有时候会给人“只把脉,不开方”之感,它是话题概念先行,但也就止于话题和概念。当然,这是定位问题,谈不上好坏之别,总的来说,新周刊做得还是挺成功的,我觉得很多国内杂志的问题,就是自己找不到北,面目模糊。

声明:以下内容全是自己一字一字打上去的 《环球》不错,看的不多。更多的设计世界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军事都涵盖。评论文章很少。后面的专栏可以看做评论文章。有些写得不错。 《南方人物周刊》,南方报业集团下的杂志。非常不错,虽然冠以“人物”二字,但很多文章会涉及到评论。有自己的价值立场。虽然评论文章很少很少,但自我感觉很不错。 《凤凰周刊》太贵了。呜呜呜。我迄今就买过一本。这是一本香港 凤凰卫视集团的杂志,特批在大陆发行。杂志呈现的内容、视角与一般的杂志有区别。经常打擦边球。有时候读起来很过瘾。 《新周刊》主编封新城,我也订阅了他们的微博。此杂志不关注时事政治话题。也几乎没有大块的评论文章。这个杂志立足于社会流行大趋势的潮头。时代弄潮儿,很多社会话题都是它炒起来的。我很喜欢他们特定的语言方式。山鸡哥、陈旧等文笔非常犀利。同样的话,经过他们的描述,就变得非常耐读,读得过瘾。 《南方周末》每周四出版,有多半年,我一期不落全买了。评论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犀利的风格。 文章都是大块头的。分为经济、文化、时局、绿色、评论等版面。评论版每期四个版,第一版有郭光东、史哲、笑蜀、鄢烈山等人的评论文章还有群众来信的评论。第二版是知识分子的评论,有的事固定的 长期合作的,比如长平、梁文道、刘瑜等;有的是临时约稿的。第三版是大参考(个人认为非常值得一读),第四版是选取的外媒评论和中国部分媒体的评论文章。 《看天下》我很少看,但是我感觉不错。涉及到时事政治层面的东西不太多。评论有自己的风格。 《三联生活周刊》内容很充实,每期的cover report做得很好。有自己杂志的理念,有水准。后面的专栏有些评论文章,有的很不错。 《世界知识》很少关注,不过看过。涉及到中国的东西比较少。评论文章较少 具体说喜欢哪个,其实都喜欢。另外再推荐几个杂志《南风窗》《新世纪周刊》《新民周刊》《财经》《瞭望》 这些都是我关注的。就说那么多。希望你能满意。

博物杂志张晨亮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通用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海错图笔记》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

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但时代所限,书中也有很多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的外形,就会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正因如此,当我开始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从他的文字和画作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这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在这期间,我还去了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到今天一年半多了,不知不觉也写了30篇文章。“破译”还将继续,先集为一本《海错图笔记》,大家看着玩。

在本书中,我采用了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把书中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4类,以展示古人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轶事,也有一些我个人的絮叨。说白了,就是我读《海错图》时做的30篇笔记。如果你看完后,觉得这是一本有意思、有意义的书,那我就很高兴了。

在这一个学期中,我读了许多本书但是令我最深刻的,还是这本《海错图笔记》。

这书名中“海错”一词在词典中是指海洋生物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而这本《海错图笔记》是根据他的“祖师爷”——《海错图》编写的。在《海错图》中描绘了三百多种海洋生物,而在这三百多种海洋生物中大多数都是沿海的一些小生物,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海中的植物。这本书的作者叫聂璜,他出身在明代末期的杭州,因为当时还没有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画一本图鉴。他走遍了各个沿海城市,探索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他最后终于完成了!而这本便被他叫做《海错图》之后他便消失在历史中,而《海错图》也不见了。到了公元1726年这本书被当时皇宫里的太监苏培盛带入了宫内。虽然《海错图》是找到了,可是因为字迹潦草,而且句子不太好理解,所以没有人能把它翻译出来。百年之后,有一个人历经千辛万苦把它翻译出来了,他就是著名的《博物》总编辑——“博物君”张晨亮。他把这本书命名为《海错图笔记》。我读这本书时,仿佛正和书中的海洋生物一起玩耍嬉戏。在这本书中,海洋里的生物应有尽有,如稀有的鲎、奇特的海腮、美味的马鲛......它们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一样在我的眼前浮现出来。我徜徉在其中,好像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但是当我流连其间时,又开始担心它们的未来的生活了。因为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把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洋里,致使许多的生物死的死、伤的伤,还有的生物完全被灭了“九族”。这还不算什么,有好几种生物竟然是被人类吃灭绝的,如海腮这个笨到不行的家伙总是被人吃,结果被吃到了几乎灭绝,当最后人们后悔莫及的时候,发现深海中还有少些海鳃。这时的人们不敢再捕捉海腮。以免它们再一次灭绝。所以,它们的未来还是生死未卜啊!

我从这本《海错图笔记》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于是这扇海洋的大门从此永远地向我敞开。

最近我被一本书深深吸引住了,张辰亮的《海错图笔记》。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一本读书笔记更贴切,它记载作者看清代聂璜绘制的《海错图》,从其文字记载和图画描绘,结合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通过搜索大量资料,鉴定画中生物真身,整理出的笔记。

张辰亮的《海错图笔记》让我对聂璜也有较深的了解,我最喜欢的两位前辈,因爱好生物走到一起,他们对海洋生物的形态、功能和用途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因为时代进步、科学发展,很多古代书籍对生物的解释显得很片面牵强,为走近真相,他们一直坚持探索、提出质疑、实地调研、检验真相。这正是我欣赏他们和喜欢这本书的原因,真相往往因为不甘现有答案、坚持寻查才越来越近。

受这本书的启发,我在阅读一些科普杂志时也会多思考“为什么”尝试找更多的资料验证。记得有次看到了一篇关于动物皮毛颜色的介绍,分为保护色和警戒色,这个很容易理解,像枯叶蝶是保护色、色彩斑斓的毒蛙是警戒色。文章提到老虎一身金黄色还带有黑斑纹的皮毛,作为百兽之王和众多动物的天敌,属于警戒色。对于这个观点,我当时就充满疑问:在绿色的森林环境去捕食,这样不是更容易暴露?我了解的森林哺乳动物通常都是黑或棕红色,大自然却给老虎金黄色这么醒目的皮毛,却也未对它的捕食造成影响,又是为什么呢?

我也学着前辈们带着问题去找答案,通过网上搜索和查看书籍,答案出乎意料,原来最主要的原因并不在老虎,而在它的捕猎对象。老虎的目标主要是鹿、羊这类动物,它们都是红黄色盲,一般只能辨别出两种色彩,所以它们看到的老虎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被去掉红黄色的老虎就跟周边的环境非常接近,通常不容易被发现,极具隐蔽性。这么一来,警戒色就不成立啦,两位前辈说得对,现有的不一定是对的,验证过后才知道!

在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和得出结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生物学习之中的乐趣——只有通过不断的推翻原有、打破常规、质疑现在,才能够掀开物种的`神秘面纱。

你知道张辰亮吗?他是一位生物学家,也是微博知名的超级科普达人,我就是他500万粉丝当中的小小一员。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他写的一本超级精彩的科普书《海错图笔记》。

说起海错图,作者聂璜是出生在咱们杭州的一名画家,这本书是他在清朝中期,以生物爱好者身份画的。海错的错,不是错误的意思,是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意思。在清朝中期时,聂璜跑遍中国沿海地区,收集绘制了300多种生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以及不少滨海植物的形象。其中有鳖身人首的海和尚,有腹背相望的鲎,有英雄末路的石首鱼,有身披火焰的鼍图文并茂,简直像一本海洋版的《山海经》!

但是因为知识的局限,书中也有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外形有大失真。例如人鱼,图里画得是一个中年男子,后背长了红鳍,手上长了骈指,长了短尾巴,看起来让人瞠目结舌。所以,《海错图笔记》正是张辰亮运用现代科学博物学的知识,将海错图的内容与现实生物来做比照考证,除伪存真的书。书分四个章节,分别是介部、鳞部、虫部、禽部。既有作者的观察记录,又有文献考证,每篇还有趣味‘小赞’一首,经常看得我哈哈大笑,读着读着,仿佛我正和这些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一起玩耍嬉戏,海洋知识的大门向我徐徐打开。

但是当我沉醉其中时,又开始担心这些可爱的海洋精灵们的命运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石首鱼,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大黄鱼的故事。从之前浙南地区产量达一年十万吨,到现在一条的批发价就要4000元!环境污染与过度捕捞使过去的百姓家成了堂前燕。尽管科学家们为了挽救这个种群,做了无数努力,也只是泥牛入海,全无声息。

家里书架上林林总总的科普书几乎都是外国人书写的,曾经我以为中国古代是没有科学书籍的,但海错图这本系统揭秘海洋生物的奇书,让我了解到老祖宗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努力。正是:

聂璜绘奇书,沧海探骊珠。光怪陆离互出没,莫知纲目科属种。博物亮君考海错,南北行遍万里路。或问能怎好?但去看此书。

就是一本海洋绘本啊,很适合休闲的时候看。每到周末的早上我都会咕嘟咕嘟煮起花果茶,翻开这本有趣的小书。“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后来渐渐成为了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呼。

作家真的是有几分野趣的,叫做聂璜,明末清初出生在杭州。苦于自古以来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于是决定自己画一本。康熙年间,他游历全国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种,就画下来,并询问当地渔民对照古籍考证。

但神奇的是,也是他唯一传世之作,之后,聂璜就从历史中消失了,此书也没了下落。据说乾隆也很喜欢这本小书,说我在马上纵横这么多年,这本书满足了我对大海的想象。

真的有点好笑,聂璜因为写书的时候好多东西也没见过,凭着别人的描述画出来的,比如鳄鱼,在书里长这样:也太慈眉善目了吧!还有人鱼,我觉得可以被评为全书最丑!

因为有段时间他喜欢自称“玉x”,比如手是玉手啥的,粉丝就说他应该叫玉亮。这些风趣幽默的称呼恰好证明了粉丝对他的喜爱,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了解小亮老师的朋友都知道,博物杂志的官方微博曾经就是他在运营,因为什么都认识(据他说是因为只挑认识的转发),说话又有趣,有时候还怼怼粉丝,热度很高。后来他离开博物杂志,自己出了书,再后来他以自己本人的身份在抖音鉴定网络热门生物视频,吸了大量粉。

因为他脸圆眼睛小,说话还怼怼的,特别像藏狐(可以百度藏狐正面照,加上照片进行对比,不能说完全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所以被现在的粉丝成为藏狐/狐老师等等。

“博物君”无穷小亮做到圈粉数百万有以下原因:

1、人格化。打造自己的人设,做类似视频内容的人有很多,他自身幽默有趣的风格却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2、专业性。无论风格怎么样,小亮始终坚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大家解答问题,同时他还在不断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因此他的内容质量都很高,这一点也是他能长久收获粉丝的原因;

3、重视跟网友的互动。无论是之前做官微帮网友辨别生物,还是做短视频内容认网友发的奇怪动物,都是很重视跟大家做互动;

4、擅长利用热点。小亮也是挑选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给大家解答,这类问题关注的人更多,也有更大的可能被最大程度上传播。

红周刊编辑部

大众证券报,上海证券报。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我经常投稿中学生杂志的,目前和三家合作,据我的经验,现在投稿基本都是靠邮箱和qq联系的,你用邮寄的,基本没戏,有时候我的文章需要修改,编辑就会和我交流,我改完再传给她,她直接排好版给主编审阅。你用信封邮寄,难道还指望编辑帮你打到电脑里?再帮你修改?这是老一辈不会用电脑的文学大家才能享受的待遇好不好?现在还有不会用电脑的中学生吗?所以楼上那些地址,作为投稿的话,真的已经out很久了。中学生杂志,投稿的第一次都特别难,但过稿以后,编辑就会来加qq,以后联系就会很方便的,稿子也会优先审核回复,只要大体没问题的,都会建议你按照要求修改下,然后就能很顺利的过了……第一次总是特别难,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就是修改n遍……需要很大的毅力啊。我投过以及中过的有信誉的杂志有:中学生百科,红树林,少男少女,第二课堂,课堂内外,第七感,中学生青春悦读,编辑都挺负责的,如果文章真的好,能得到指点和发展。

全国百家中学生报刊编辑部地址 130022 长春市南关区南岭投递局23号信箱 优秀作文选评 阅读作文 编辑部 收 431900 钟祥市莫愁大道118号 莫 愁 湖 编辑部 收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徐州路77号红 蕾 编辑部 收 830001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69号 作文月坛 编辑部 收 330046 江西南昌市省政府大院 聪 明 泉 编辑部 收 450000 河南郑州工人第一新村 中学生学习报(初中) 编辑部 收 730030 甘肃兰州白银路47号 少年文摘报 (初中写作欣赏) 编辑部 收 136000 吉林四平市铁西区师大路8号(甲) 作文评点报(初中) 编辑部 收 050071 河北石家庄和平西路415号初中生周报 编辑部 收 050091 石家庄红旗大街105号河北师大西区 语文周报(初中) 编辑部 收 410016 长沙市晚报大道89号 少年作文辅导(中学) 编辑部 收 150016 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初中生优秀作文 编辑部 收 210009 江苏南京市湖南路47号10楼 全国优秀作文选 编辑部 收 150080 哈尔滨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初中生学习 编辑部 收 410008 湖南长沙蔡锷北路485号 初中生 编辑部 收 150010 哈尔滨中央大街1号 学生之友 编辑部 收 330046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初中生之友 编辑部 收 450002 郑州经七路21号 金色少年 故事世界 编辑部 收 400013 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 创新作文(初中) 编辑部 收 130021 长春市长庆街32号 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 编辑部 收 130042 长春市西长春大街95号 现代中学生(初中) 编辑部 收 030012 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青少年日记(初中) 编辑部 收 450002 郑州经五路66号 作文(初中)作文指导报(初) 编辑部 收 448000 荆门市象山二路3号 荆门日报·科教版 编辑部 收 448000 荆门市象山二路3号 荆门晚报·成长周刊 编辑部 收 030001 山西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 新作文(初中) 编辑部 收 448000 荆门象山一路14号 读写算(初中) 编辑部 收 541004 广西桂林市普砣路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作文大王(初中) 编辑部 收 710061 西安市长安路南端181号 作文金手指 编辑部 收 530023 广西南宁市建设路广西教院 少年优秀作文选 编辑部 收 541002 广西桂林市南环路159—1号 校园文宛 编辑部 收 163316 黑龙江大庆市开发区大庆教育研究院 作文成功之路(初中) 编辑部 收 110031 沈阳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 初中生学习指导 编辑部 收 250011 济南市南圩门外街8号 现代教育导报·中学生(初中) 编辑部 收 250014 济南燕子山小区东路14号 初中生作文 编辑部 收 030001 太原市并州北路69号 学习报(初中语文) 编辑部 收 750004 宁夏银川市黄河东路881号 当代校园文萃 编辑部 收 510665 广州市中山大道骏景路113号11A信箱 迪 克 猫 编辑部 收 750002 宁夏银川银南路当代文化艺术中心校园作家委员会 中国校园文化丛书 编辑部 收 430077 武昌黄鹂路75号省新闻出版局12楼 少年作家 编辑部 收 430072 武汉珞珈山武汉大学《写作》下半月刊编辑部 写 作 编辑部 收 300191 天津南开区长实道19号 作文通·创新写作(初中) 编辑部 收 050091 石家庄中华南大街邮局1038信箱 怎样学会写作 编辑部 收 530022 广西南宁市石城路4号 金色年华 编辑部 收 710061 西安市小寨兴善寺东街(陕西教育学院) 中学生文萃 编辑部 收 300051 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作文通讯 编辑部 收 234000 安徽宿州市东仙桥街南区五楼 农村孩子报·新作文 编辑部 收 130021 长春市清华路156号 作文与考试(初中) 编辑部 收 041000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鼓楼东路261号作文周刊(初中) 编辑部 收 130021 长春市人民大街4646号 中学生优秀作文(初中) 编辑部 收 163721 黑龙江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 百家作文指导(初中) 编辑部 收 024000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长青街5段11号作文报(内地中学) 编辑部 收 130021 长春人民大街124号1602室 读写新大陆(初中) 编辑部 收 410008 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 小溪流 编辑部 收 448000 荆门市象山大道116号 荆门周刊 编辑部 收 410005 长沙市营盘东路19号 第二课堂(初中) 编辑部 收 100101 北京亚运村35号信箱 现代中学生领悟作文 编辑部 收 100011 北京黄寺大街23号阳光丽景A座2单元401室 满分作文(初中) 编辑部 收 030031 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学习方法报(初中) 编辑部 收 410007 长沙市韶山北路443号 中学生百科知识(初中) 编辑部 收 330009 江西南昌市子安路75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故事》 编辑部 收 130021 长春市朝阳区湖西路1370号 初中生阅读世界 编辑部 收 300113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 同学少年·作文(初中) 编辑部 收 510045 广州市小北路155号广东教育杂志社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编辑部 收 100028 北京左家庄北里5号小天使文艺室 小天使·语数英(初中) 编辑部 收 410011 长沙市建湘路162号凤凰大夏 发明与创新 编辑部 收 134000 吉林省通化市新岭路6号 语文学习报 编辑部 收 400015 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路75号 学语文 编辑部 收 200052 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作文世界(初中) 编辑部 收 100011 北京黄寺大街23号G座204室 轻松写作文(初中) 编辑部 收 100028 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中学生》初中作文版 编辑部 收 410008 长沙市湘雅路212号凯达园B栋2402号 开心作文(初中) 编辑部 收 112000 辽宁铁岭市邮局38号信箱 作文与阅读(初中) 编辑部 收 100176 北京市南区亦庄邮局39信箱中国人民大院内 简妙作文(初中) 编辑部 收 132013 吉林省吉林市邮政48号信箱6分箱 获奖作文选萃(中学版) 编辑部 收 130041 长春市长春大街1165号 现代中学生(阅读与写作) 编辑部 收 750001 宁夏银川市北安路24号 小作家天地 编辑部 收 100039 北京海淀区100039-692信箱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 编辑部 收 130061 长春市朝阳区清和街36号安达邮局026信箱 作文精萃 编辑部 收210002 南京市龙蟠中路223号6楼家教周报 编辑部 收 430077 武汉市东湖路181号 帅作文 编辑部 430077 武汉市黄鹂路39号14楼 少年写作 编辑部 收 100705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学语文之友 编辑部 收

学周刊编辑部

不告诉你啊~就不告诉你

中国妇女报地址:北京地安门西大街103号,邮编100009编辑部门除总编室外,还有妇女新闻部、评论部、新女学周刊、文化周刊、婚恋周刊、经济女性周刊、家教周刊、健康周刊、生活周刊等。每个部门电话都不一样,可打电话问总编室。总编室电话:57983015 邮箱:

G4类教育学术期刊——教育教学论文发表的平台《

读写算》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由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指导,湖北省荆门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教育类学术...

本科生发文还是有些难度,所以要高端的杂志也难,除非前面挂个您的导师,文章也保证有些水平。建议发《数学学习与研究》吧,还是不错的,应该也能认可。另外,可以发表在一些高职高专的学报上,偶尔也是可以发本科生的文章的。我一直认为,学报上的文章学术性还是比一般的杂志要强。可能对对更有用处。祝您好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