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起来看,对木霉菌的制剂加工研究较少,木霉菌的大量培养技术尚处于模仿阶段,一般采用液体或半固体生产方法,以得到大量的菌丝、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杨合同等,1999b)。基于活跃的菌丝比分生孢子更为有效的假设,Lewis等(1989)发展了两种制剂与相应的使用技术。其中一种是,先将麦麸用水打湿,灭菌后接种木霉菌,培养2~3d(而非传统的2~3周),这种制剂可使生防菌在土壤中迅速生长,杀死或钝化土壤中的病原菌,试验证实,菌剂对于,和引起的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另一种方式中,含有麦麸的蛭石作为培养基使用,接种木霉菌后任其生长,然后予以干燥。这种菌剂至少可存放24周不失效,使用前,用稀酸稀释,培养2d使菌丝呈现活跃生长状态,然后施于土壤中,对引起的甜菜和棉花立枯病有效,这种制剂的形式与加工方法的优点在于储存和活化过程不必保持无菌条件,但使用不方便,储存期短是其弱点。
为了更好地延长储存期,增加使用的方便性和有效性,需要对木霉剂型进行研究,确定其制备工艺。目前,木霉菌制剂剂型主要有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油悬浮剂、水悬浮剂和微胶囊剂。
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是用微生物繁殖体、惰性填料和湿润剂、分散剂等助剂(达到一定粉粒细度),按比例经充分混合后的剂型。加到水中后能被水湿润、分散,形成悬浮液,可喷洒施用。
助剂、载体筛选见下节“助剂与贮存因素”部分。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的组成如下:一定量木霉菌分生孢子、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散剂和保护剂(如甲基纤维素、糊精、十二烷基硫酸钠、黄原胶和黄腐酸钠)等、载体(如高岭土、膨润土、麦饭石)等,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添加至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即可。目前,木霉菌制剂大多采用该剂型。
水分散颗粒剂
水分散颗粒剂由微生物繁殖体、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助剂和填料组成,其制备方法参照化学农药制备方式,同时考虑木霉菌的特点,制备该制剂主要采取将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通过物理方法将其粉碎至一定细度,然后与木霉菌混合均匀,经流化床造粒干燥而成,粒度~。
油悬浮剂
油悬浮剂是由微生物繁殖体与适宜的助剂制成的稳定的非水悬浮剂。Mujtaba(2011)研究了菜籽油-甘油油剂、甘油制剂、石蜡油-豆油制剂、石蜡油-印楝油制剂对孢子的影响,表明分别在石蜡油和印楝油中保存较好,存活率达到70%以上;仅豆油或豆油-石蜡油制剂120 d后孢子保存率达到35%以上;6个月后,孢子存活率最高的是菜籽油-甘油制剂,其次是甘油制剂;12个月后只有菜籽油-甘油制剂孢子存活率达到10%,其次是石蜡油制剂。
水悬浮剂
水悬浮剂是在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结构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防腐剂、酸碱调节剂等)作用下,将不溶于水的微生物繁殖体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水分散体系。化学农药式的制备方式不适合微生物源农药。对于微生物源活体制剂,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水包油式的微囊,然后分散于水中,制成水悬浮剂是木霉菌水悬浮剂的发展方向。
微胶囊制剂
微胶囊技术是利用一种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把分散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覆使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微胶囊粒径一般为2~1000μm。被包覆物通过密闭的或半透性的壁膜将目的物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从而达到保护和稳定芯材、屏蔽气味或颜色、控制释放芯材等目的,成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适合微生物活体的微胶囊壁材主要有褐藻酸钠、多孔淀粉等,固化剂采用氯化钙、壳聚糖、阿拉伯胶等,填充物主要有玉米蛋白粉、糊精等,保护剂主要有脱脂奶粉、味精、甘油等。干燥方法主要有喷雾干燥法、流化床干燥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