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这个概念,正在成为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寄予厚望的新产业方向。资本市场上的炒家们也很爱它,在过去几个月里,这个词你肯定已经听了无数遍,要是你嗅觉灵敏,已经在股市上都赚了或者赔了两轮钱了。
过去这段时间Facebook改名Meta公司,微软和百度这样浓眉大眼的公司也要推出各自的元宇宙;耐克收购了一家名叫RTFKT的虚拟鞋业公司,打算在元宇宙里卖虚拟运动鞋;
基于元宇宙,网络上有铺天盖地的各种概念和来源。
概念一:数据流动协议与底层宇宙:元宇宙是跨平台流动的协议与底层宇宙。
概念二:高配3D社交网络:是扎克伯格领衔拱出来的,在这种概念里元宇宙是高配的3D社交网络。
概念三:一种阶段性的技术概念: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声音是:元宇宙不应该是一种产品品类,而是一套技术的集成。
概念四:一种时间概念:元宇宙不是空间概念,也不是技术概念,而是一种时间概念。
但不管怎样,所有的元宇宙入局者,这个里面不包括炒作者,都是想要打造元宇宙数字空间,多数人对于元宇宙的远景想象里,都会认为元宇宙有机会成为独立于现实世界的数字世界。而这样的一个数字世界它会拥有自己生命力,而且比现实世界还要吸引人。
想要实现这样的宏愿,光是仿建现实世界、让用户身临其境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元宇宙跟现实世界的关系,产业界有两种划分,一种叫融宇宙,就是去跟现实融合,帮人们在现实世界里活得更轻松一点,Easy模式。另一种叫超宇宙,就是超越于现实宇宙,可以生生不息独立运转的数字宇宙。
如果说融宇宙的关键词是感官系统的数字化,那么超宇宙的关键词就是社会运行机制的数字化。甚至,在数字社会里重建一套社会叙事,去改变人们的价值判断系统。
但是大公司推出的元宇宙产品,都不去提社会运行机制的数字化这件事,而是停留在商业范围内,因为大多数科技公司,实力再雄厚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构建一套数字化的社会运行机制,这已经是成为了事实政府,在履行社会治理职能。这不但超出了一家商业机构的经验和能力,更可能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目前能够想见的商业收益远远盖不过这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