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险恶,常常令人身处险境。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依然看不清“人心”,有些人年纪不大,却能活得通透洒脱,仿佛拥有一双“慧眼”,把这世界的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一)在历史上,有一个人算是活得非常通透洒脱的,那就是东坡居士——苏轼。他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在艺术方面堪称全才;而且他还浪漫深情,为妻子写下的悼亡词——《江城子》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同时他又喜欢美食,也喜欢游山玩水,虽然一生在仕途并不如意,却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美食和艺术作品。但是,在这我想说的并不是苏轼,而是他的元配王弗,那个十六岁嫁给他,陪伴了他十一年,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的结发妻子,那个让苏东坡终身难忘的女子。王弗虽然比苏轼小,但是却比他懂得“识人”。据说,苏轼性格豪迈直爽,喜欢结交朋友,同时他才华横溢,二十多岁就进入仕途,因此,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就故意上门来巴结他。于是,每次在苏轼会客的时候,王弗就会躲在屏风后面偷偷地听他们的对话。在客人走之后,会给苏轼一些建议。有一天,有一个来访者走了之后,王弗就对苏轼说:“这个人你要小心,每次谈话他总是先问你的意见,明白你的意图之后,才顺着你的话继续往下说,这不是正人君子的所为。”后来,苏轼果然发现那人并非是个正派的人。王弗年纪轻轻,就深谙人性,可以说有她的陪伴日子里苏轼也获益良多,只可惜红颜薄命。他们虽然只相处了十一年,但却足以让苏东坡用一生的时间来怀念这个美好的女子,所以才会在妻子逝世十年后,四十岁的苏轼回到老家,想起往事,泪流满面的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二)在古时候是还没有“心理学”这个概念,对人性的把握可以说完全是靠生活的经历和个人的揣摩。直到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也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真正诞生。随后心理学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人性的研究也就越发的透彻。在《人性心理学》这本书里,作者讲了一个李鸿章的故事,李鸿章出使西洋五国时,特意去拜见了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当时,李鸿章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建立了功勋,出任要职,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他自称是“东方的俾斯麦”,据说俾斯麦在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微笑地回答可没有人说他是“欧洲的李鸿章”,这回答不仅讽刺,也无情的点出李鸿章高估了自己。人们在做“自我评价”总喜欢高估自己,有个心理学家就曾经找来二十五个彼此了解的熟人,让他们根据文雅、幽默、聪明、社交能力、卫生、自大、魅力、势利、粗鲁这九个项目,来给每个人排名次。结果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优点,而忽略自己的缺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同样在职场上,每个人也都会高估自己所处岗位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别人的岗位。比如唐太宗曾经问群臣“创业和受业哪个辛苦?”曾和唐太宗一起打天下的房玄龄就说“创业艰难”,而和唐太宗一起创立“贞观之治”的魏征就说“受业艰难”。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充分体现出了两人的“认知本位主义”。用现代的科学理论,解释历史事件,让人觉得既有趣又心有所悟。(三)为什么林徽因选择嫁给梁思成?为什么长得丑的就当不上状元?为什么没有人相信张飞是书法家?是非成败,其实都隐藏在微妙的人性中。为什么你跟家人相处不好呢?学学薛宝钗为什么能那么讨贾母的欢心,或许你在人际交往上会有很大的进步。在职场中对上司不满应该怎么办?看看祢衡击鼓骂曹为什么会越骂越火,或许会让你避免引来“杀身之祸”。在情场里屡屡失手,看看王语嫣为什么会在枯井里向段誉吐露心事,或许会让你找到吸引女孩子的法宝。你知道什么是“天鹅效应”,什么是“黄巢效应”,什么又是“团体迷失”吗?如果你翻开这本《人性心理学》,仔细地看完书中的一百多个故事,相信以前藏在你心中的很多谜团,都会渐渐浮出一个清晰的答案。甚至,你也可以用你在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去轻松达成你想要达到的目的。《人性心理学》的作者王溢嘉原来是台大医学系毕业,后来放弃了医生这个职业,专门从事写作。这本书是他在《南方都市报》上的专栏《人性探微》集结而成。篇幅简短而生动,很适合阅读。既让人了解了很多历史故事,同时也明白了人性心理。相信每个人看完这本书,都会像齐天大圣经过太上老君的炉火历练一样,拥有看穿事情表象的火眼金睛。江湖险恶,懂点“心理学”,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