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9相关范例编辑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所谓构思谋篇,就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像写一首短诗、一篇散文、一段札记那样随感而发,信手拈来,用一则材料、几段短语就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资料,较多的层次,严密的推理来展开论述,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构思谋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必须编制写作提纲,以便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有些学生不大愿意写提纲,喜欢直接写初稿。如果不是在头脑中已把全文的提纲想好,如果心中对于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步骤还是混乱的,那么编写一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处的,其好处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简单提纲举例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一、序论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三、结论
【摘要】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是家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协办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初显个人才能。她口才出众,八面玲珑,博得男女老少卑尊的喜悦。她不懂一般闺阁中琴棋诗画的消遣,在衣食享受权利争取之外,并无精神生活可言。她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女人的气息、秉性与情怀,没有爱情,没有真正的朋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制造了别人的悲剧,最后制造了自己的悲剧。 【关键词】 人情练达 精明强干 红颜悲怜 【目录】: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一、 人物形象之一:人情练达 二 、人物形象之二:精明强干 三、 人物形象之三:红颜悲怜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这首曲子是写王熙凤的。曲名“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红楼梦》就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悲剧,家族衰落的悲剧,儿女情长的悲剧,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剧。文章对悲剧人物的塑造更是丰满鲜活的,尤其是对“凤姐”这一形象的塑造更是让人觉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但不论是怎样人物的出场都逃不出悲剧的结局。 王朝闻先生在《论凤姐》中说:曹雪芹是讨厌凤姐这一形象的。在这本厚厚的书中满是批判,其实对于凤姐有让人鄙弃的一面也有令人佩服的一面。 人物形象之一:人情练达 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除了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贾母的靠山,还有她对人情世故的巧妙周旋,她的聪明和才智。 宝玉曾说:若说老太太只喜欢会说话的,那只有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宝钗曾说:凤丫头说笑过后也就罢了,便便林丫头爱用春秋的法子这两个人的评价无疑很公道地说出了凤姐性格中乖巧的一面,也正是这一面使得她在老太太面前八面玲珑,在众姐妹面前谈笑风生,在下人面前威恩并重。 你看,林黛玉出场,刚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王熙凤说“我早都预备下了”。这个地方脂砚斋有一个评语:她并没有预备衣料,她是随机应变,但是王夫人就点头相信了。比如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出口,说王熙凤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一说,王熙凤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赞助了,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说这个王熙凤通体透亮。其实王熙凤的心机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王熙凤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本事超出任何一个人。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例如邢夫人要讨鸳鸯。邢夫人先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王熙凤说,王熙凤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她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个花白胡子的……”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说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反而埋怨王熙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邢夫人听不进去,邢夫人气性大发,王熙凤知道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贾赦邢夫人的儿子,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说王熙凤的这种机心,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 有关描写凤姐的练达之处时时出现,如:对贾琏说“国舅老爷大喜”几分娇媚;钗黛宝斗口时“大热天的你们说吃了辣椒”,几分细致入微和体贴;老太太额上的包是来盛福寿的,几分急中生智;“我们大家也放炮仗??散了吧”,几分不露狰狞的逐客之道;贾母正为贾赦讨鸳鸯的事发怒,她却说“是老太太的不是,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怪不得人要”。……她把个“老祖宗”捧得团团转,疼她爱她,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她好“挟天子以令诸侯”。凤姐的这一性格,是调和人物关系,发展故事情节的不可或缺的佐味。实际上正是这样,她才成了贾府的权倾一时的掌权者。 人物形象之二:精明强干 还在凤姐未出场之前,作者就借冷子兴之口向读者这样介绍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周瑞家的向刘姥姥这样描绘她: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儿似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地奔腾流动,和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从天空自由自在地飘过,除了带走白云,没有一丝牵挂.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一个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如果我们出生在贫苦家庭,我们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贫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够自强不息,因为他的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尽管城里人日子不一定好过),想要像城里人一样吃得更多,走得更远.这些最朴素的理想恰恰变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当人们脱离贫困之后,马上就会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个人的尊严有关.一个人如果社会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样,永远只能吃最后一口肉,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机会,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睐.社会地位低下这一可悲的状态足以鼓动任何男人和女人用尽一切力量和办法来摆脱卑微.社会地位的低下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痛苦,当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大学生看到有家庭背景的同学总有人前呼后拥,被女孩子前堵后追的时候,不管有多大的心肺都会胸口发闷.在这种感觉下,懂得社会地位不可一蹴而就的人会用持续耐心的努力来争取社会地位的改善(有时候这是一辈子的努力),而没有耐心的人就会采取危险行动,通过逢迎拍马、坑蒙拐骗来达到目的.面对社会地位,有虚荣心和贪婪心的人尤其危险,虚荣的人容易为了面子而断送幸福,而贪婪的人极有可能为了地位而断送生命,因为地位和金钱一样,没有任何满意的衡量标准,只能用内心去感受,一个面对地位和权力的诱惑不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极容易进入危险之地.但不管怎样,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奋斗过程,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过程.当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人们就开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灵的自由,希望摆脱社会对于自己心灵和精神的限制,这是更高层面的生命抗争(当然有些伟人可以跃过贫困和社会地位的障碍直接进入追求精神解放的境界).人生而平等这句话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地位问题,也是一个精神自由问题,民主诉求的实质是摆脱思想束缚,获得精神平等.当我们发现现实世界的很多束缚不可挣脱时,我们希望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而这一挣脱心灵中各种束缚的过程正是伟大文学和哲学思想产生的过程.人们进行文学和哲学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时获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径.如果说一般人的生命奋斗过程就足以令人感动,那另外一种人的成功更加震撼人心,那就是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而创造出奇迹的人,因为他们常常做到了连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海伦凯勒从小失聪失明,但最后写出了令人颤抖的美丽文字;贝多芬在失聪之后谱写了第九交响曲,霍金坐在轮椅上通过手指的动作写出了《时间简史》,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完成了《史记》;这些人的伟大成就没有一个不是在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之后,放飞了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还有在中国那些聋哑女孩跳出的千手观音,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人们对于美丽的神经.我曾经碰上一个叫左力的浙江学生,从小耳朵就完全听不见了,到今天为止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依然是一片寂静,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读到了大学,而且一直都是好学生,他能够通过阅读老师的嘴唇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写出来的文字流畅通顺,思想丰富;现在他还准备到国外最好的大学去读书,从唇读中文转向唇读英文.我们拥有美好听力的人都没有把英文听懂学好,面对左力这样的学生,我们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我把左力这样的人称作是带着束缚跳出了最美丽舞蹈的人.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我在学习单板滑雪时对于这一点体会尤其深刻,单板滑雪必须把两个脚牢牢地固定在板上,因此在光滑的雪地上你只要站起来就会摔下去,在你和滑雪板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你会摔得鼻青眼肿,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会慢慢发现,单板好像慢慢融化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已经在你脚下运用自如;借助单板,你已经可以翻滚腾挪,飞驰向前,为生命留下一连串的潇洒和美丽.
本文结合叙述学、女性主义阐述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从作家身份,女主人公话语的角度切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试图证明这部作品的叙述既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又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在叛逆中体现平衡,平衡中又透露出叛逆,即作品本身存在两面性。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简·爱》叙述的两面性。首先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这在历史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叛逆性,而作者采用匿名的方式把自己隐藏在柯勒·贝尔这样的中性符号背后,避免直面读者的评判,而且“叙述自我”冷静客观的分析性的语言也有助于隐藏作者的女性身份。其次,对书信体小说的反叛与回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女性作家如果想获得作品公开发表的权力,不得不向社会权威和既定的传统妥协。当时女性写作的主导的书信体文本,用私下向一位受述者讲述个人故事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弱了“言论自由”动摇男权社会的能量,《简·爱》没有采用这种文体,但文本中“读者”这个称呼又与书信体小说中的称呼非常相似。勃朗特用这种方式实现了对既定的社会权威的妥协与平衡。第三,对家庭女教师类型的叙述的超越与平衡。勃朗特之前的家庭女教师故事的叙述者用回顾性的视角拉开了与小说中人物的距离,叙述者对主人公采用道德训诫的口吻;而《简·爱》的叙述者与主人公在道德观念上没有分歧。人物的言辞在某些场合下较为激进,但是从小说的整体来看,人物也有沉默和渐趋平静的叙述,这两点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最后,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之间获得平衡。作为一个入世不深但思想丰富的女性,勃朗特有个人需要表达的思考和本能的欲望;但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在时代的影响下无法选择的思想状况和经济状况,都迫使她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与一定历史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目 录前言 ···········································1第一章 第一人称叙述的反叛与平衡·······················3第二章 对书信体小说的超越与回归·····················6第三章 家庭女教师故事类型的超越与皈依·················11一、“我必须说话”——对女家庭女教师角色的反叛··············13二、“我兴致勃勃勃地听他谈”——沉默的简·爱体现家庭教师的本分····························································22第四章 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的平衡······················27前 言从1847年出炉后,《简·爱》就不断地成为文学批评界的宠儿。一百五十多年来,读者也一直特别喜欢这部作品,高居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1893年成立了勃朗特学会,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在勃朗特姐妹的家乡成立的纪念馆,每年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多年来的事实无疑证明《简·爱》是一部值得持续关注的作品。正如福兰克·科莫德(Frank Kermode)指出的,“事实上,仅存的珍贵得足以称得上是经典的作品,正如它们的幸存所表明的,是那些复杂、模糊得足以允许我们进行多种阐释的作品。” 多年来《简·爱》的研究史也从多层面多角度揭示了作品的“复杂与模糊。”历代批评家对《简·爱》的批评意味着不同的批评视野,采用不同的解读方式,如传记式,心理分析式,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社会学式,后殖民主义分析式以及神话原型批评式等。每一种批评方式都有其解读方式和解读空间,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文学批评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后,更注重从文本出发,挖掘作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文本出发,结合女性主义、叙述学来重新透视作品的意义。《简·爱》的发表在当时的英国文学界掀起波澜,许多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同时代的人不欢迎《简·爱》,害怕其对固有的社会和文化体系有破坏作用。紧接着《简·爱》第一版的发行,《镜报》上出现一篇言辞颇为尖刻的文章,称《简·爱》“践踏了受到我们祖先尊奉并一直使国人引以为荣的传统习俗”。这篇文章得出结论说:“《简·爱》的思想很坏——观点很荒谬。信仰在黑暗之中被中伤——《简·爱》企图消灭我们的社会差异……”2紧跟着许多人站出来对《简·爱》严辞批判。在一篇言辞更为激进的文章里,玛格丽特·奥丽芬特把《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称作一个“新的罗马女战神”,她带来了“最令时代惊慌的革命”3。言下之意,作品颇具叛逆性。它的叛逆性多被女性主义研究者阐发出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者们将《简·爱》读作女性反抗父权制压迫的胜利,颂扬简·爱的自觉的“反抗的女性主义”,桑德拉·吉而伯特及苏珊·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认为疯女人伯莎就是女主人公简·爱心灵中的阴暗面,就是她一直想抑制的另一个凶悍的秘密的“自我”。不管对它是攻击还是肯定,《简·爱》的反传统性是人所共识的。在有关评论妇女写作的文章中,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了典型的19世纪中期愤怒、“受挫”的早期女性主义。她本该平静地写却有太多的愤怒4。愤怒在中国看来只是一个人性格上的缺陷,似乎无可厚非。而且愤怒也要看原因,岳飞“怒发冲冠”闻一多“拍案而起”却是正义之怒,而且获得人们的赞赏和尊敬。然而基督教对这一点是很不宽容的,《圣经》里有专门的训诫“不可发怒”;但丁的《神曲》中,地狱的第五层关押的是“动辄发怒”的人;从基督教教徒的眼光来看,发怒是人的恶欲念的发作,应该节制。所以勃朗特的“愤怒”也是为基督教教义所不容,也被某些批评家“批评”。然而,女性主义者们的研究在叙事学家们看来,过于追求意识形态和政治意义的理论范畴,忽略了文本的意义;而在女性主义者看来,形式研究多是就形式论形式,企图从形式中抽象出来某种文学语言的普遍规律,忽略了意识形态。然而,无论是叙事学还是女性主义,都并非某种本质的或孤立的属性,都只能揭示问题的某一方面,当今再没有哪一种文化思潮或文学批评方法可以长久地占据绝对的中心。“一元”解体,“多元”并存,只有多层面多角度才可能揭示问题的某一个侧面。而任何文化思潮和批评方法都由社会权力关系产生,并处于社会权力之中。本文试图将女性主义和叙述学结合起来,探索社会身份地位与文本形式之间的交叉作用,把叙事过程作为意识形态的表达来阅读。本文认为,《简·爱》不仅仅如女性主义者们所阐述的那样,即作品的主题以及人物形象和主人公言词的具有叛逆性,也表现在叙述方式上超越传统。同时作家又受时代环境灌注于其中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表现出对其所处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皈依。夏洛蒂·勃朗特的写作为其带来了莫大的声誉和良好的经济收益,而这些成就的获得不仅仅在于她或者作品的“叛逆性”,也在于她能够在超越时代局限的同时又能很好的与其所处的历史语境进行协调;她在树立自己在文学市场上的权威地位的同时也要向既定的社会权威妥协。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探询《简·爱》叙述的叛逆与平衡:第一人称叙述,书信体小说,家庭女教师故事以及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的平衡。第一章 第一人称叙述的反叛与平衡《简·爱》用第一人称叙述,从开篇,简·爱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午后看到的比维克的《英国禽鸟史》的迷人景象,到结尾处芬丁庄园的繁荣茂盛的景象,我们都是用简·爱的眼睛看,用简·爱的感觉去感受,追随她生活的世界。5这样读者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人物的行为、心理。例如在罗切斯特离开桑菲尔德后,简·爱怅然若失,当菲尔费克斯太太收到了一封“主人写来”的信时,“我继续喝着咖啡(我们是在吃早饭);咖啡很烫,我把脸上突然升起的一阵火一般的发热归因于它的发烫。为什么我的手会发烫,为什么我不自觉的把半杯咖啡泼在我的盘子里,我都不想去考虑。6”可读者却比任何时候都知道她此时此刻的心境。第一人称叙述在今天看来也许不足为奇,因为小说兴起之初很多小说都是第一人称叙述,如赛缪尔·理查生(Samuel Richardson)的《帕美拉》(Pamela)、《克拉丽莎》(Clarissa),卢梭的《新爱洛伊丝》(Julie ou La Nouvelle Heloise)等等。但这一点落在女性作家的女性叙述者身上,则是另外一回事。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本文将试图证明这一点。18世纪末19世纪初,公共图书馆、广告业、出版业兴起,作家的身份和名声随之突出,出版商也借作者的声誉获得丰厚利润。这些都可以使作家成为权威人物。作者名称会印在小说的封面上,随着小说的流传作家的名字也在读者中广为人知,这样原本深居闺阁的女性在社会上也变得有名有姓了。这样成名的作家因其在读者中的巨大影响力可以毫不费力地借作品的传播继续扩大其声誉,使其每部作品都能拥有众多读者。夏洛蒂的《教师》生前没有发表,死后在她丈夫的争取下发表了,但此时出版商完全可以凭借夏洛蒂·勃朗特的名声使本来“平淡无奇”的作品获得丰厚的利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第一人称叙事即使是虚构的,但因其在形式上与自传难以区分,当时的读者还有把小说当作叙事主人公“真实”生平故事的习惯,这都使得作家不大情愿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小说的封面上。在18世纪到19世纪,女性小说家较少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简·爱》中女主人公正如弗雷德里克·哈里森写道的那样:“这个相貌平平、身体弱小的家庭女教师凌驾于全书之上,小说的每一页中都有她的身影。书中的每件事和每个人都并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能看到和所能知道的,但他们却是这个几乎从未出过远门的乡村姑娘锐利眼光中的成像。”然而,哈里森也认为如果这部小说以“非个性的叙事形式写成,”“那就可能会失败。”而如果把作品看成是简·爱的自传,或者是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那它就是“完美的艺术。”7另外,为数众多的女性作家在男性作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女性叙述难免与男性叙述冲突,即使都是女性叙述者,也面临着男性作家的女性叙述者和女性作家的女性叙述者哪一个是合法的问题。“对于她们来说,讲故事还可以,但让叙述者通过叙事把自己作为权威站在前台则是另外一回事。长期以来,社会上已经习惯作者的声音由男性发出。”8而《简·爱》是一部自传性色彩很强烈的小说,叙述者把女主人公推到前台,在女性几乎没有参与社会话语权力的维多利亚时代是需要一番勇气的;而且小说中人物的某些言辞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确实是颇为激进的。9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勃朗特是怎样与既存的社会权威之间妥协的呢?她用匿名发表小说,用柯勒·贝尔这个名字开始的写作生涯也是她通向专职作家的一个阶段,也是维多利亚文学市场上男性至上主义所需要的一个自我隐蔽的策略,勃朗特和她的女主角简·爱把“她们自己抽象为符号”(如首字母缩写“.”和匿名),把真实身份隐藏在符号的背后,避开把一个具体的名字与一个女性作家联系在一起,不必遭遇性别歧视。不仅仅如作者本人所强调的,怕读者尤其是批评家因为面对一本女人写的小说而给予不公正的评价,她用一个中性的名字遮蔽了自己,没有社会伦理道德评价的压力,这样也可以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本意。事实证明,她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没有必要,当众多读者和批评家认可作品后再看到作家本人,事情就不同了。按照凯瑟淋·罗杰斯的说法:在文学市场中“与男性作家激烈较量的女作家”容易遭到攻击,“就好像她靠当妓女来维持着自己的生活似的。”这样,女作家也就容易在她所激烈争夺的文学市场中失去自己的地位。10不仅与男性作家公开较量的女作家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的女性气质,即使那些被文学精英阶层认可的女作家也不敢公开承认自己在写作,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发表后,她的闺中密友曾问她是否是《简·爱》的作者,她断然否定了;《简·爱》在伦敦引起轰动,并获得肯定之后她才把作品放到她父亲的面前,承认她是本书的作者。从著名的湖畔派诗人罗伯特·骚塞给她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当时对女性写作的态度:“如今每年都有许多卷诗集出版,却未能引起公众的注意;其中任何一卷如果出现在半个世纪以前,都会为它的作者赢得美名。因此,一个人若想在这方面扬名显迹,他就必须准备失望……我感到自己有责任告诫每一位向我寻求鼓励和忠告的年轻人,最好不要选择这样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11这封对妇女带有严重偏见的信当然严重地挫伤了她的写作热情,但她成名后对盖斯凯尔芙人追忆这段往事时坦言:“骚塞先生的信是和善的,可佩的;虽然有点儿苛刻,可于我有益。”12奥斯丁的写作也是在地下状态进行的,与她朝夕相处的侄子甚至不知道她在写作,认为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因为她没有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所以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女性应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来从事写作。“……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无论‘我’是主人公还是旁观者),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可体现出‘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或对事件的不同认识程度,它们之间的对比常常是成熟与幼稚、了解事情的真相与被蒙在鼓里之间的对比。”前者称为“叙述自我”,后者称为“经验自我。”13从《简·爱》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两种叙述声音。如简·爱在反抗里德蛮横无理的行为时,简·爱完全是八九岁小孩子的口吻,属“经验自我”;但她向劳埃德先生讲述自己被关进红屋子的经历时,也用了长大成人后的分析性的口吻:“我总是抱着娃娃上床,人总得爱样什么,既然没有更值得爱的东西,我只好设法疼爱一个小叫化子似的褪色木偶,从中获得一些乐趣。现在想来可想不明白,当初我是怀着多么可笑的真情来溺爱这个小玩意儿,甚至还有点儿相信它有生命、有知觉。(20)” 这里的叙述自我相当于“叙述者”,叙述者是由词语的节奏、措辞和语气创造的一个人。他(她)在时间和空间中无所不在,并且在那段包容一切的时间中他了解应该知道的每一件事情。叙述者是包罗万象的意识,它围绕着所有人物的心灵,从内心里了解他们,而且叙述者根据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他们所体现的人类本性的广泛事实来看待他们。在这部小说中二者之间虽然开始的时候是分离的,但并非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我们看到,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两个“自我”合而为一,用叙述自我的眼光进行叙述。“简·爱这个人物的声音在小说的叙述中是逐步发展的,然而‘成人叙述’声音的简·爱——事实上是同一个声音,现在已经充分发展成熟——从开头到结尾是始终如一的。”14这里“成人叙述”相当于叙述自我,她的言语成熟老练,言辞平静却很有力度,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例如叙述者分析主人公在盖茨海德不受欢迎的原因时说:“而如今,隔了——我不愿说少年——我却看得明明白白了。我在盖茨海德,是个和大伙合不来的人;我根那儿的谁也不相象;我跟里德太太,或者根她的孩子们,或者根她宠爱的下人们,都没有一点一致的地方。……我是个异种人……我是个没用的人……。(16)”此类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吴尔夫认为,男性的话语是冷静,客观,独立的,15而这里的叙述自我的言辞就颇为符合这一点,不论作者是否有意这样做,但叙述自我冷静、客观、分析性的语言很容易隐藏作者的真实身份,在叙述风格上靠近男性语言的特点,她的叙述也就可以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调和。不论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叙述方式来看,《简·爱》的某些带有叛逆性的叙述,都面临遭到抨击的危险,从而失去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但无法否认这部作品即使在作品发表的历史时期,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尽管有批评、否定的声音,但也有很多批评家赞赏她的作品,如乔·亨·刘易斯认为《简·爱》的作者“具备我们要求一个小说家具备的一切:对人物性格的洞察,以及刻画人物的才能;诗情画意;激情;生活知识。故事不单有一种奇特的、自然展开的、始终不渝的趣味,”……“它具有一切伟大文体的首要特点:它是某个人的——某一个个人的成文的语言”,“我们对它无可指摘。”16那么,这部作品还有那些方面在反叛的同时又能用适当的方式赢得批评家们的赞同呢?
笼子 我叫谭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从我记事起,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 笼子 。“不要去到笼子外面,不要相信笼子外面的一切”这是爸爸妈妈对我说过最多的话,我没见过他们口中的笼子,但这还是止不住感到很好奇。 我的生活很舒服,也很自在,每天上学放学,和朋友一起踢踢球。我们偶尔会讨论起“笼子”,但没有一个人真正见过,我们觉得这只不过是大人为了不让小孩子乱跑想出来的荒谬故事罢了。 我家旁边有一片树林,一到夏天就有知了扒在树上叫个不停。我会叫上朋友们一起,在很多个凉爽的傍晚抓知了,抓蚱蜢,然后躺在地上,看着天色一点点变黑。这么广阔的天空,外面又是这么浩瀚的宇宙,怎么可能会有笼子能罩住这一切呢,我这么想,然后摇摇头,继续和大家一起数星星。我们会玩到大人们来找我们,然后才不情不愿的各自回家。 第二天,我们会把前一天抓到的蚱蜢拿出来,放在一个小盒子里“斗虫”。我总是小朋友里眼力和运气最好的那一个,每次都能找到一只最强壮最勇敢的蚱蜢,然后在他们羡慕的眼神中把他们的蚱蜢打败。 “明天再来,我今天一定要找到一只比你的更厉害的蚱蜢”李智说,这是我的朋友中和我关系最好的一个,偏瘦的身材,带着一副圆形的银框眼睛,说起话来总是一套一套的。 “好,我等着”我朝他笑了笑,他很喜欢斗虫,或者说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但这可是他为数不多喜欢的事情之一。 当时我们还在上小学,这类游戏是我们放学之后最喜欢的活动了。 我把我的蚱蜢放进一个小小的塑料盒子里,然后仔细地戳了很多细小的气孔,我还等着它明天继续打胜仗呢! 第二天放学我急匆匆的冲回家里,却只看到一个倒在地上的塑料盒子,上前一看,空的。我很伤心,大家还在等着我呢,爸爸从他的房间里走出来,看到沮丧的我,无奈的说:“它把盒子撞倒了,刚跳出来就被一只鸟儿飞进来吃了”为什么它就不能好好的待在里面呢,我很苦恼。 我只好下楼告诉大家今天比不了赛了,得等我再抓一只新的蚱蜢。不过这件小小的伤心事对小朋友来说自然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还是一样又躺在地上,直到月亮又悄悄地探出身子来。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还有几个月就要考试了。我学习并不怎么认真,成绩自然也不好,担心考不到市重点初中。于是就在一天下午,我找到李智,“大智,考试你可要给我抄抄啊,我成绩这么差怎么办啊?”“我之前不是说让你每天好好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吗?”“嘿嘿”我讪讪的笑了笑,我是闲不住的人,写作业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谁受得了啊! “还有几个月呢,我回去给你圈几首古诗和几道数学题,你回去练一练,没问题的”他说,“进入市重点初中以后还有入学考试的,这些知识不学一点不行的”,我听着他这些话,脑袋耷拉着。 好在我还是听了他的话,回去好好按他说的做了,小学生的考试确实不难,我成功考上了市重点初中。 暑假,我们都聚在一起,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考上了同一所初中,以后就未必能见面了。“我们去游泳吧”小余突然说,他穿着一件淡蓝色的体恤,一条灰色的短裤,在我们之中并不怎么显眼。“好”我们就这样约好了。 我们选了一条最靠近县城的河,河水是从旁边一座山上流下来的,到这里已经不是很急了。选了一处较浅的水,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跳了下去,水里稀疏游着几条鱼。 夏天真的很热,水里是难得的凉爽,我们的水性都很好,钻进水里像鱼儿一样灵活。突然,我听到小余叫了一声“好大的一条鱼啊,好漂亮”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嗬,水底下正有一条金黄色的大鱼,尾巴一摆一摆,慢悠悠的游着。 我想去抓住这条大鱼,从岸上捡了一根结实的树枝,简单处理一下就变成了一柄鱼叉。“别去,那里水太深了,而且水流比这急”李智说,没错,那鱼在的地方水深足足有两三米,对于当时的我们确实不浅了,而且离山脚更近,能看到水用力地拍着附近的石头。 但我还是想抓到那条鱼,这是我头一次看着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鱼,我相信我的水性,没管李智的提醒,一头扎了下去。 在水下,我悄悄的游近它,就在它离我只有两三米时,它猛的一个摆尾朝山上游去。我心急了,加快速度想赶上它,不料一脚踢到一块石头,剧烈的疼痛之下呛了好几口水。我感觉自己的意识在模糊,无助感包裹着我。 其他人叫来大人把我救了上来,在他们的急救下,我吐了几大口水才清醒过来。大家把我送到了医院,还好没什么大事,但我仍然觉得很后怕。 项圈 后来,我们长大了,就在成年的那个晚上,父母对我说:“阿岚,摸摸你的脖子”我摸了摸,奇怪的是我的脖子外面多了一圈硬硬的东西,冰冰凉凉的,我伸了伸脖子,没什么感觉,只有伸手触摸时才能察觉它的存在。“这是你的项圈,孩子,它可以让你不会走出笼子”我很疑惑,我已经是个大人了,他们不会还拿笼子来吓唬我吧,但脖子上这个神奇的东西又是真实存在的,我对这个“笼子”更加好奇了。 在大学里我认识了很多人,很多新朋友,无一例外大家都知道“笼子”,但就是没人见过,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项圈,奇怪的是我们只能摸到自己的项圈,我问过父母,但他们也不知如何解释,只是说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罢了。 这天,我躺着床上刷着新闻,突然一条新闻刺入我的眼睛。“ 我市某市民持刀行凶,抢走路人财务后逃逸 ”,然后就是一段录像,录像中,一个神神颠颠的男子拿着一把带血的刀,在镜头的拍摄下冲出人群消失不见,只听到一句话“哈哈哈哈哈!我没有项圈了!老子要去笼子外面去了!哈哈哈哈哈!”我心头一震,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不明白他说的没有项圈是怎么一回事,但他所说的要去到笼子外面却让我很震惊。 这件事迅速的传播开了,大家只是感到很唏嘘,毕竟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这虽然很少,却也不是没发生过。 后来,我顺利毕业了,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一个中型企业里做一个白领。每天的生活不说无聊至极,但也确实是没有什么新鲜事了。 直到那一天,年幼的几个朋友建的群聊里突然发了一条消息,我赶忙点开消息,毕竟我们这群朋友已经很久没见过面了。消息是小余发的,“我见到笼子了!”这一句话就像一到雷一样劈在我的头上,我还没来得及问清楚,“后天晚上,老地方,我带你们去看看!”小余又发了这样一句话。 当天,我们每个人都到了,许久不见,大家的表情各不一样,激动,恐惧,不过更多的是好奇。小余神神秘秘的带我们坐上一辆车,一路直奔县城外。车开了很久很久,中途还停了几次,不知道是在加油还是休息,我没忍住睡了过去。 醒来后,车上只剩我一个人。我抬头看到车窗外大家都站着一动不动,然后透过他们我看到了传说中的“笼子”,我走下车,确实是个笼子,排列整齐的铁管直冲天际,完全看不到尽头。 我很惊讶,其他人也一样惊讶,笼子不仅仅只是一个故事,当这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都说不出话来。我朝笼子外面望去,笼子外面——有人,活生生的人,他们衣着华丽,在黄金铺成的街道上优雅地漫步,他们没注意到我们,又或者是不屑于朝我们投来目光罢了。 我还看到很多房子,高大,和这笼子一样高耸入云,房子外面夸张的镶嵌着各种珠宝。为什么?这是我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为什么外面的人过着比我们丰富这么多的生活?我被这些想法缠住了。 有几个小伙伴安耐不住激动,冲到笼子旁边想要扒开铁管,然而刚开始用力,他们就跪倒在了地面上,我看到他们捂着脖子剧烈的咳嗽。我也走了上去,紧接着就突然感觉到了自己脖子上的项圈,它变得十分滚烫,而且不断缩紧,我只能退回来,那几个小伙伴也退了回来。 我们回到了车上,大家都还没回过神来,我们商量明天一早就回家。傍晚,我一个人下车放松,我看到了一个人,一个十分眼熟的人,他穿着烫的笔直的西服,领口却高高的竖起,西服在他身上显得很滑稽。 但我很快就记起了他是谁,是那个持刀行凶的人!他真的去到了笼子外面!而且还生活得这么滋润。他好像察觉到了我的目光,嘴角微微的勾了一下,朝我挥手示意让我走过去,我警惕走了过去,他也正好走到笼子旁边。曾经我隔着一块手机屏幕看见他,现在又隔着一个笼子再次遇见他,缘分还真是神奇。 他上下打量着我,问道:“你……想出来吗?出来就可以拥有曾经没有的东西,拥有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他笑着,语气显得有些阴森。我咽了咽唾沫,“我告诉你怎么出来吧,回到市里,你迎面碰到的第一个陌生人身上就有出来的钥匙,拿到它,你就能像我一样获得这一切”。我开始害怕了,跑回车上,他嗤笑一声,扭头不再看我。 回去的路上,我回想起那个人说的话,不禁冷汗直流,不过其他人都没发现我的异常。 回到市里已经是深夜了,他们径直把我送回了家里,我躺着床上,不一会就深深得睡去。梦里,我走出了铁笼,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空气那么清新,阳光那么耀眼,眨眼间我来到一座豪宅中,手边是堆成山的钱和珠宝,面前是数不尽的珍馐佳肴。 “ 你碰见的第一个人身上,带着出来的钥匙,只要把它带来这里,你就能得到这一切 ”我睁开眼,冷汗浸透了我的衣衫,这句话突然出现在我的梦里,把我硬生生吓醒了。 天亮了,昨天的那个梦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我战战兢兢地走出家门,迎面走来一个穿着皮大衣的男人,他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手提包,我看着那个包,脑海中笼子外面的画面不断闪过。突然,我的身体好像不受控制一般,冲上去抢过那个人的包,然后转身就跑。他好像被我的行为吓到了,居然没有任何反抗。 我打了一辆车,让他沿着那条那条路开,又是过了很久,我看到手机上的新闻:“ 一男子光天化日抢劫路人后逃逸 ”我知道那是我,但我管不了这么多了。终于,我到了笼子面前,我塞给司机一大把钱,让他赶紧回去。然后走到了笼子面前,我把手伸进手提包里,我浑身上下都在发抖,是兴奋,也是害怕。 但我根本没找到什么钥匙,包里只有一台电脑和一大堆钞票,我觉得我被那个混蛋骗了,当我懊恼的时候,我的手抓过我的脖子,它不在了,“项圈”消失了。我仔细摸了摸,脖子上什么也没有。 然后我一步一步的慢慢走到笼子前,那种灼热也没有出现。我把手放到了笼子上,突然,背后响起一阵阵警铃,是警察!我知道,他们是来抓我的。 我不知道怎么办,没有钥匙,笼子还是打不开,“阿谭,别再做错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别毁了你的未来啊!”我听到了李智的声音,他和警察一起来了。两个警察冲了上来,把我摁住。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突然,我撞开一下旁边正在掏手铐的那个警察,然后推开另一个正抓着我手臂的警察。我发了疯似的朝着笼子跑去,再也不顾李智的呼喊。 让我惊讶的是,我冲了出来,我冲到笼子面前时,那笼子突然消失了,我扑倒在外面的地上,然后笼子又突然恢复原状。我站起来,又继续跑,不知道要跑多远。 终于,我停了下来,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我低头一看,身上的衣服变成了笔挺的西装,我想了想,走进一家餐厅,还没等我说话,一个服务员把我带到了一张桌子旁坐下,很快上面就摆满了出现在我梦里的那些珍馐。 我狼吞虎咽的大口吃着,顾不上形象,甚至顾不上咀嚼,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好,这么神奇。用餐完毕,我想结账,服务生却告诉我不用结账。 然而当我走出餐厅,我看到了那个男人,那个教我怎么出来的男人,我看到他被人按在地上,那群人用棍子狠狠的打在他的身上。等那群人走了,我走了过去,他躺着地上奄奄一息,让我惊讶的是他看起来苍老了很多。 “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对你?”我问到,“为什么?呵呵”他低下头“这个地方,没有人工作,没有人种地,这个地方的一切都是抢来的”他恶狠狠的说。“你早晚会明白的”他吐了口唾沫,里面夹杂着一抹鲜红。 他走了,我突然感觉很闷热,抬头一看,哪有什么阳光,哪有什么新鲜的空气,阴沉的天空看不到一丝光亮,空气黏糊糊的,闻起来令人作呕。我看到身上的西服写着“价格:抢劫一个无辜的人”,我看到黄金铺成的道路上刻着“盗窃重罪”,我看到漂亮的房子外面写着“贪污腐败”。我看到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被打上标价,有人命,有罪行,有抢来的金钱。 突然,我的脑袋上挨了一记闷棍,醒来时,我身上的西装已经不在了,我的脑袋很沉,很疼。我发现这个世界一点也不像外表那样美好,人并没有表面上那样快乐,那样光鲜亮丽,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尊严和生命换来表面的风光。曾经那个笼子里,有富人,也有穷人,但每个人都过着自己的生活,各司其职,朴素但又很快乐。 但我再也回不去了。 很多年后,一个年轻人从笼子里冲了出来,他刚想高兴的宣布这一喜讯,却看到旁边坐着一个没穿衣服的老头,头发脏兮兮的,身上全是伤口和血迹,眼睛直勾勾得看着笼子。他问:“老头,在这个世界还有像你这样的人?” 老头笑了笑,“你会明白的” 年轻人还是一脸茫然,老头又看向笼子,两眼微微眯起,流露出一抹热切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被法律的笼子囚禁,殊不知这笼子才是最后的一道屏障,当贪婪战胜了理智,这没有笼子的世界,看似自由,其实……” 老头摇了摇头。 “有的人能带着项圈走出笼子,在这里痛苦的活着,每天都在审判自己。更多的人假装自己真正像表面那样光鲜,实际上每天在担惊受怕中度过,永无安宁之日。” 年轻人有点害怕,追问道, “那项圈又是什么?” …… “良知”
夏金桂连王熙凤的脚指头都比不上……看两人分别对二姐和香菱的手段就能看出来。王熙凤可是做的让大家都以为她是好人,夏金桂就差远了,就一泼妇
131 浏览 5 回答
99 浏览 5 回答
140 浏览 6 回答
351 浏览 7 回答
259 浏览 10 回答
124 浏览 3 回答
354 浏览 10 回答
82 浏览 4 回答
90 浏览 4 回答
122 浏览 8 回答
324 浏览 6 回答
286 浏览 9 回答
132 浏览 7 回答
188 浏览 4 回答
153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