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tiny times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a controversial,by contrast," small age 2 "more than" small age 1 "certain the small age 2,in addition to dazzling material show,we saw three is got a double degree,what efforts as for her,no graduation,she still support the family embarrassment girlfriends,and even to rely on the power of the Gu Yuan after a girlfriend,the pain of infidelity,eventually be able to choose tolerance,give up the wealth to regain the love..."Little time" is not the absolute difference,more is not absolute good,it builds the controversy contributed to its box office,perhaps this dispute is also bring the audience really harvest.电影《小时代》自诞生以来始终伴随着争议,相比而言,《小时代2》比《小时代1》更多了某些内容.在《小时代2》里,除了光怪陆离的物质秀,我们看到了顾里大三就拿到了双学位,至于她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电影没有表现.毕业后,她仍然接济着家境困窘的闺蜜,即使是依靠着家族的力量.而顾源则在经历了女朋友身体出轨的痛苦后,最终能够选择宽容,放弃财富来重拾爱情……《小时代》不是绝对差,更不是绝对好,它所营造的争议造就了它的票房,或许这争议也才是带给观众的真正收获.
《小时代》分为四部曲——折纸时代、青木时代 、刺金时代、灵魂尽头,讲述了四姐妹从相知,相识到相依的故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小时代》观后感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电影《小时代》观后感范文一
每一步电影都是一部人生的体现,尤其是电影中的经典语句和特定情节,均包含着一种深义和人生启示。
1.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涌入这个飞快旋转的城市——带着他们的宏伟蓝图,或者肥皂泡的白日梦想;每一天,也有无数的人离开这个生硬冷漠的城市的摩天大楼组成的森林——留下他们的眼泪。
2. 这是一个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旋转的物欲和蓬勃的生机,把城市变成地下迷宫般的错综复杂;这是一个匕首般锋利的冷漠时代。在人的心脏上挖出一个又一个洞,然后埋进滴答滴答的炸弹。财富两级的迅速分化,活生生的把人的灵魂撕成了两半。
3.我们痛苦来源于爱,但我们的幸福也来源于爱。
4.人真的是一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动物。
5.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虚弱的幌子,被风一吹,甚至不用风吹,缓慢走动几步就是一盘散沙。
6.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近坟墓,你被挫折践踏的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放弃。但是我们却总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弃跳动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着。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它们变成无边黑暗的小小星辰。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小时代》是一部悲剧电影,但生活也会有色彩斑斓的时候,所以我们还是得积极向上,用乐观的心态看待每一件事情的发生,悲,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你说呢?
电影《小时代》观后感范文二
自从《小时代》上映之后,从没有听到过关于这部电影的正面评价,网上各种批评声搅成一片,甚至在我周围,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没有一个给出好评。这大约也是因为我周围没有一个人是郭敬明的粉丝。
所有批评的声音无外乎说《小时代》宣扬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比如拜金、物质主义、炫富等诸如此类的东西。
之前听到的声音都是说他宣扬了拜金主义,或者说这个电影剧情生搬硬套,无聊得很。不得不承认,《小时代》的确表明了他的物质主义观点,但是这种物质主义仅仅是我们现实中真正物质主义的一个翻版而已。
想想看,大多数人每天忍受疲劳去工作,去学习,去奋斗,所有这些都是以物质追求为首要目标。就像电影所要表达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小时代里,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主义、信仰,专业化的分工把我们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
我们在这个小圈子里生活、奋斗,完成小时代赋予人的物质追求。那么多人谩骂小时代里的物质主义,又有那么多人在物欲横流的生活里畅游。《小时代》表明了一种价值观,就像“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一样,鲜明直白。物质主义,这样一种价值观,代表了今天的时代,普遍地、深刻地植入这个社会。
无论承认还是不承认,《小时代》把它和盘托出于我们的眼前。而很多批评家生活于其中,但是不承认、也不探求,每天说着隔靴搔痒的话,畅谈着时代听不懂的语言。
电影《小时代》观后感范文三
毁誉同源,围绕《小时代》好与坏两种观点好似针锋相对。
说电影糟糕的人,一个重要的理由是说它的批判性不足,甚至于上升到价值观落后的层面。说电影成功的人,以郭敬明的粉丝为代表,认为电影迎合了他们的口味,而且票房上非常成功。
其实两种观点不见得是针锋相对的。如果承认文化应该是多元的,那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可以说《小时代》批判性不足,但它最起码没有赤裸裸地说教。一部电影肯定会折射某种价值观,但不能反过来以某种价值观来轻易评判一部电影,除非它超出了底线。在这个精神迷茫而又难于整合的时代,《小时代》是现实的某种折射,很难用对与错来评判。
同样的,《小时代》票房的成功也并不能说明这部电影有多好。相反,作为类型片,作为粉丝电影,它有太多不到位,或者说应该学习借鉴同类电影的地方。这部电影与好莱坞同类电影差距很大,更重要的是,连一些基本的成功套路都没有遵循。
接下来就《小时代》来详细地说一说“批判”,以及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是一个文艺批评术语,最初指作品批评现实,但不会指出应该怎样改变现实。按照这个标准,好像很多文艺作品都可以带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帽子。
但如果真的这样,“批判”可就太轻松了。批判现实主义最初是从文学理论来的,那我也借文学理论来说。
自由主义文学,可分为反乌托邦、批判现实主义两种类型。反乌托邦文学排斥整体之主义的宏观建构,认为这样会使人最终失去自由。批判现实主义则是直接批判不自由的现实,而且涉及对造成不自由的体制的解剖。反乌托邦文艺作品是呈现问题,批判现实主义文艺作品则是直指造成问题的深层原因。
内地绝大多数作品,可以说只到了反乌托邦的层面。比如批评《小时代》的周黎明,同时说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好,因为有批判性。殊不知,从王朔早期的小说,到给冯小刚的电影编剧,以至于电影的呈现,都是反乌托邦文艺作品的代表,离所谓的批判,真还差了几步。
到这里可以挑明了说,在内地整体的文艺大环境下,用所谓的“批判性”来评价一部电影,说实话还没有基础。让《小时代》承载这样的作用,真是高看电影了。
电影《小时代》观后感范文四
【我们的小时代】
在那个偌大寂寞的世界里,我们是最渺小的存在,也许是落叶,也许是尘埃。或许地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悬浮在空中如玻璃屋的存在,但却骄傲地散发着生命的光彩。
《小时代》讲述了四个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的女生,在上海寻个繁华瑰丽的大都市一起生活学习的故事。四个人在一起真挚地欢乐过,也矛盾尖锐过,暗潮涌动,一切在最后一场火灾中沉默地结束。
我以为,在这个荒乱纷繁的世间,没有人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般,电影里的他们亦是,纵使他们身着不菲的名牌谈论着我们无法明晰的话题,但在生活、在这个时代面前,他们依旧灰尘仆仆。他们微笑,因为或许下一秒命运就已将他们逐出舞台;他们哭泣,因为他们也会无助,天黑了依旧只有黯然。
我们是相似的,在青春的路途上肆意奔跑,在阳光下纵情欢歌。但我们也是无助的,我们这一代,什么都经历了,什么都没经历。一仆人在偌大的屋子里静静地呆着,听见的不过是自己轻轻的呼吸声,孤独感悄然涌上。大人眼中我们张扬其实内心的伤感像是在针扎一样,疼痛慢慢晕开……也许有人会庆幸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成长伴随着国家的崛起,有着上代人无法企及的物质财富。但我们也会想,太慌忙的脚步终究看不了太美的风景。一路上的我们,因为没有与自然相伴而落寞,因为没有过多的情感寄托而渴望爱。我们都一样,朋友间争吵嬉闹会苦恼却依旧勇往直前。我们无畏,因为路途上有那些可爱的人们,越过千帆,不离不弃。
很多人眼中的郭敬明是一个拜金炫富的青春作家。的确,小四很张扬,只是他所张扬,他所宣泄的是与我们青春有关的故事。《小时代》不仅是一部商业大片更是一场经历与劫难。一场用青春完成的蜕变。而片中的那些华丽亦真亦假,它或许只是在那个世界里的漂浮的点缀。但它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的追求,因为它代表的高度我们永远无法抵达。我宁愿将它们视为一件件艺术品,只作隔距离的观赏。看过郭敬明的许多书,他一贯以华丽却冷峻的文字彰显一种浩大壮阔无与伦比的气势。也许辉煌的背后是一触即倒的无力浮华,也许恣意欢乐下掩藏的只是彼此晦涩的心。那些华丽来得那样突兀却有一咱强大的力量矗立在城市中心,冰冷坚硬。
感谢这个陪伴了许多人五年的故事,有青春里的友情、亲情与爱情。最令我感动的不是那些华丽的服饰与情节,而是那四个女孩子手拉手一起唱起的故事。从校园里的谈笑风生到职场里的拼搏向前。她们用生命中的美好谱写了华章让它熠熠生辉。就像片中的作家崇光,他的生命焕发无限光芒依然不掩可爱与真实,温暖而美好。岁月倏忽终究匆匆,但那些存在过的美好是会永远影响着我们。或许,那些岁月里的故事存在于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
我们生活在这个小时代里,它功利冷血,但它却是我们唯一的住所,小小时代里也许我们的呐喊算不了什么,也许我们终究不过只是那一粒小小的尘埃。但,我们会始终坚持着,纵使命运以刻薄与荒芜相待。《小时代》是个性的,是青春的,是压抑的。最后,所有的浮华都不复存在。但我依旧以为郭敬明给我们所展现的小朝代亦是他想要传递给我们一种对现实、对世界的看法。物质的社会、残酷的现实悲欢离合各有所旨。 它所反映的现实或突兀或夸张,但它的确让我们以另一种视角认识了世界,这才重要
小时代,我们的独属小时代。
电影《小时代》观后感范文五
郭敬明的小说一向以唯美、飘逸、华丽、空灵来表现存在,他的作品有着让人萌发许多感动的情意。看完了《小时代》系列的1。0和2。0电影版以后,我心里更产生了很多感触。
郭敬明用镜头赤裸裸地写出了人性的丑恶,记录了上海上流社会和底层社会形形色色的关系全景。那LV包,Hermes铂金包,Dior裤子,Guoo鞋子还有Prad3小提包所包裹的坚体,赤裸裸地体现出了肮脏的灵魂。国际名牌体现的是华丽,却掩盖不了某些人对金钱的顶礼膜拜。这就是现实!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难以忘怀的品性。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着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就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进坟墓,你被挫折践踏得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放弃。但我们却总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弃的被触动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活着。这种不想放弃的心理,它们变成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周崇光很喜欢这段。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个浩瀚宇宙里的一个小小的生命,当我们遭遇很多挫折、失望和绝望时,我们内心里总是保留着希望,在心脏的颤动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我们在绝望中努力地前进着。因为属于我们的就是为了生命而生存。当崇光遭受病魔的折磨时,他依旧从容地面对生命,他与死神拼搏,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对生的执着。
其实人都是贪婪的,想要得到更多,却永远都填不满那颗贪婪的心。从古至今,多少人因为它失去了生命,多少纷争因为它而演变成战争,多少国家因为它而衰亡。这一点都不完美,亦或是说这种现实可以杀死许多难以启齿的柔弱的人。上海,这个被称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城市,是多少人向往的梦幻地带。可是那里的奢华,包含的是不尽的人性的丑恶,那些人每天踩着高跟鞋,戴着能遮住半张脸的蛤蟆镜,在上海中心的回旋,或者是走在环球金融广场的大理石上时,有些山区的孩子,却只能用他们的生命横渡吊索,为的只是去上学。
在《小时代》里,上海成为人们内心里一块潮湿的地带。在《小时代》里,人性的弱点被一点一点放大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我们的生命也在一天天转动。好的与坏的,永远都这样平衡着,拖着对未来的憧憬转动成无数密密麻麻的日子,最终汇成时间的长河,变成我们所生活的庞大的时代。而我,我们都是其中一个最最渺小、微茫的部件。当世界之钟终止的时候,所剩下的是一个空虚的时代。
我们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为了自己的小时代,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向前!
小时代》:倒错性幼稚病与奶嘴电影肖熹、李洋/文肖熹,法国戴高乐大学法国文学硕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李洋,电影学者,中文电影百科创建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欧洲电影史、电影理论和影像美学。著有《迷影文化史》、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1、《小时代》的两种“小”《小时代》的问题不是时代的“小”,而是心理年龄的“小”。这不是说它拍摄了低龄人群的故事,而是说它是用低龄的心态拍摄而成。影片不仅展现一个由青少年群体构成的“低龄化世界”(全片只有一位父辈人物),更表现出建构这个世界的世界观也是低龄的。比如影片把宫洺塑造为成功人物,但通过他,把商业成功人士的重要品质理解为总是有备用方案(Plan B),更像是少年对商业成功人士的想象。再如影片的高潮,四个女生手捧时装在高架桥上奔跑,齐心协力挽救一场时装秀,这是影片最高的矛盾冲突。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如此简单的高潮,哪怕在“小妞电影”(Chick Flicks)中也算是心理年龄比较低的。 另一种“小”是空间的“小”,就是交际空间的微缩化。《小时代》里人物虽多,但都生活在一个圈子里。在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发散的、开放的、线性的,而《小时代》中人与人之间是围拢的、闭合的、环形的关系。影片最后那场戏,几乎所有人都出现了,他们不但彼此认识,而且相互影响。那场“电话误会”很典型地表达了这种“微缩空间”的情节特点:林萧打简溪的手机,被留宿在顾源家的袁艺接听,第二天简溪打林萧的电话,却要把顾源的事情告诉给南湘,南湘跑出去与简溪会合,林萧紧追其后,最后他们遇到了顾里。这就是典型的“小时代式”的人物关系和叙事方法:所有人物围拢在一起,形成封闭的小世界,他们的故事就只能在他们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展开。这是一种“舞池叙事”,所有人都像在舞池中,全部的故事就在于他们不断交换舞伴。这种模式在言情小说、韩剧里比较常见,并不新鲜,其作用是架空现实,形成抽离效果,创造浪漫的爱情故事。为了克服这种“小”,郭敬明需要补充某种“大”,这个“大”首先是大上海。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认为,优秀的电影可以把“广袤空间”(古希腊戏剧中的城邦)和“密闭空间”(萨特戏剧中的地窖)综合起来,美国西部片正是在西部大自然与国家疆土(广袤空间)的映衬下,小镇恩怨或流浪牛仔传奇(微缩空间)才更具有普遍价值2。在小说里,上海成为“广袤空间”的代表,郭敬明不断描绘上海,缓解表现小世界的狭隘,稀释人物之间过多的巧合。小说中的句子,也无意识地呼应了“广袤空间”与“微缩空间”的对比。比如“他此刻窗户的孤灯,像是寂静宇宙里一颗遥远而又孤独的星球”,或者“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等等。那么在电影中呢?上海的存在不但没有发挥“广袤空间”的作用,反而破坏了“微缩空间”的童话效果。观众不能把这个过于浪漫奢华纯净的童话世界,与我们熟悉的上海现实联系在一起。如果像《流星花园》那样淡化现实背景(制片人也是柴智屏),让故事可以随便发生在什么地方,效果可能更好,而不像有些影评人建议的那样,继续强化上海的质感。上海不仅是真实的现实空间,更是繁华大都市,它不像小镇可以给这种“微缩空间”提供合理性。《小时代》的核心人物是少女,影片把少女生活的主要空间想象成一个排外的封闭结构,她们只关心友谊、爱情和工作,其他现实问题一概被忽视。更有意思的是,电影把少女出类拔萃的气质,塑造成各种类型的“个人化的浪漫主义”:女王范儿的富二代(顾里)、单纯的乖乖女(林萧)、文艺范儿极品美女(南湘)、凸槌的花痴女孩(唐宛如)。她们的男朋友也代表着少女们幻想的各种男友类型:痴情的富家公子(顾源)、温柔体贴的阳光男孩(简溪)、才华横溢的花美男(周崇光)、冷酷的型男老板(宫洺)、劣根坏男人(席城)和运动型健康男孩(卫海)。这种“逐类列举”的方法是郭敬明为了克服“小”而建构的另一种“大”,这种创作特点,我们可称之为“搜集癖式写作”。 2、搜集癖式写作宫洺喜欢搜集各种水晶杯子。这表达了两点,第一是他有搜集癖,这区别于普通的搜集行为,对于他里说,搜集行为比搜集的东西更重要;第二是他搜集闪闪发亮的东西,这与心理学上所说的强迫性搜集即“病态性囤积症”(Compulsive Hoarding)也不一样,他搜集的是闪光的、漂亮的、昂贵的东西,而囤积症可以搜集垃圾和废品。 郭敬明的小说写作就是这种“搜集癖式写作”。最明显的是搜集名牌奢侈品,字里行间充满名牌时装、化妆品、首饰、名车和豪宅。很多人因此批评他宣扬拜金主义,在我看来,这固然表达了对金钱和物质的崇拜,但还要看到,他更把这种搜集、罗列变成吸引读者的创作方法。郭敬明的写作特色,甚至就是搜集、罗列各种漂亮、闪光、名贵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他不仅搜集奢侈品,还搜集题材,比如校园言情、豪门恩怨、职场商战等各沾一点,在言情小说中搜集桥段,比如抢闺蜜男友、患绝症、稀有血型、隐秘血缘关系等,更搜集张爱玲、安妮宝贝、裘德·洛、李清照、Lady Gaga等古今中外的文化符号,电影中还提到了莫言、特朗斯特罗姆和莎士比亚。作家创作时需要搜集素材,但是这种“搜集癖式写作”却又不同。我们可以用两种相似行为来深入分析这种“搜集癖”的动机,一种是鸟类在“求偶炫耀”(Courtship Display)中的竞争性搜集,一种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炫财冬宴”(Potlatch)。澳大利亚的园丁鸟(Bowerbird)在求偶时,会收集鲜花、蜗牛壳、石头等鲜艳、闪亮的物品吸引雌鸟。乌鸦也会搜集硬币、玻璃等闪光的东西吸引雌鸟。这是动物竞争交配权的行为,雌鸟会选择能够搜集到好看物品的雄鸟交配3。这种搜集就是把鲜艳、闪光的东西聚在一起,目的是为了吸引注意力。郭敬明在作品中搜集品牌、桥段、题材和文化符号,这些东西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而是堆积在一起。对于他的创作来说,这种搜集行为是重要的,他依靠搜集这些鲜艳、好看的东西来吸引读者,这也是他拥有众多粉丝的原因。再说“炫财冬宴”,这是一种炫富仪式。印第安部落的有钱人也搜集各种珍贵好看的物品,他们会在冬季举行的节庆宴会上,把这些好东西作为礼物与穷人交换,以获得地位和尊严。有钱人还会在仪式上炫富比阔,方法是在宴会上大量销毁自己的好东西。有甚者会杀死自己的奴隶,北欧人杀掉自己拥有的珍贵犬类4。这种搜集不是为了表达占有,而是讨好穷人,以交换地位和尊严。像郭敬明这样富有的作家,应该不会肤浅地炫耀自己的收藏,而是把名贵的符号当做礼物送给读者和观众,就像鲍德里亚说的那样,符号也有交换价值,郭敬明把搜集来的品牌符号编织进故事,作为礼物送给读者,让他们分享占有符号的快感,以换取他们的尊重和认同。所以《小时代》中搜集的各种品牌、符号和桥段,主要发挥着勾引、炫耀和讨好的作用。但是,这种“搜集癖式写作”在电影里遇到了问题。郭敬明喜欢搜集闪光的东西,水晶杯、玻璃房子、璀璨的圣诞树和绚烂的烟火,把上海描绘的“像撒了金粉一样”。此外,他还在电影中搜集各种光,但这种搜集在电影中制造了矛盾,简单来说,饱和的光与各种反光材料,产生了光污染,柔化而失真的日光,刺眼的背景灯光,与要展现的人物发生了冲突。这种典型的婚纱影楼式的布光,使原本想创造的童话氛围和梦幻般的人物,因曝光过度反而遭到了破坏。电影是不纯的艺术,它不需要搜集、罗列这种加法,而是需要把不纯的东西从影像和声音中减除。《小时代》中对光的过度使用,让画面不时呈现出漫射带来的放射性模糊,也会让观众产生不适。林萧与宫洺上电梯那场戏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3、倒错性幼稚病《小时代》中的人物穿着名贵的时装,合体,但并不合适。他们单薄的身体与这些完全成人化的品牌服装并不十分协调。尤其是顾源和周崇光稚嫩的身体和面孔,包裹在过于成人化的时装里,形成某种隐蔽的、不易察觉的、说不清的分裂感。《小时代》开始于一个舞台(中学毕业演出),结束于一个舞台(时装秀),这两个舞台描绘了主人公从少年到成年的变化,这是《小时代》的核心内容:告别少年,步入成年。所以影片描述的是一个少年与成年之间模糊的时期,本文想讨论的不是少年穿成人衣服的问题,这只是表象,而是少年与成人之间的倒错感,这也是许多成年观众觉得影片看起来很假、不真实的原因。整部影片都在不断释放这种倒错感:孩子扮演成人的生活,就像“过家家”,或者成人扮演孩子,都会形成这种倒错,这在心理学上叫倒错性幼稚病(Paraphilic Infantilism),又叫成人婴儿幼稚症(Adult Baby Syndrome),我觉得《小时代》的电影文本就表达了这种倒错性幼稚病。这种心理疾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成年婴儿幼稚症(Adult Baby),指成人扮演婴儿,另一种是娘娘腔婴儿幼稚症(Sissy Baby)指成人扮演相反性别的婴儿。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性心理发展时,也提到过这种现象,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性心理幼稚病”(Psychosexual Infantilism)。这种病的主要特征是撒娇,任性,自恋,盲目自信。 让我们用影片中的两个行为进一步分析这种倒错。第一是花美男吐舌头,第二是女孩间的亲嘴。周崇光是典型的花美男,当他在杂志社拍写真时,对着摄影机做各种表情,其中一个重要的表情是吐舌头。从微表情来看,吐舌头这个动作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其一是孩子在撒娇、调皮、卖乖时,会伸舌头讨好对方,它来自于婴儿在探索外部世界时吐舌头的行为。其二是成年人因做了错事而表示道歉,消除尴尬,缓解焦虑。如果说前者倾向于孩子的身体语言,后者则是成人的下意识动作。再说女孩间的亲嘴。在圣诞夜,四个女孩在顾里家的露台上借酒浇愁,顾里亲吻了林萧。我想强调的是她们亲吻的是彼此的嘴唇。你可能会说,这完全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不必大惊小怪。但我认为这个动作与周崇光吐舌头一样,绝不是可有可无、毫无意义的下意识动作。顾里亲吻林萧的画面,被放在了影片的巨幅宣传海报上。同性之间的亲嘴是一种特殊的亲吻,它也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一种是儿童间表达友好的行为,另一种是成年人的性活动,直接嘴唇对嘴唇的亲吻只在“有些时代和有些地方,密友用这样的亲吻并没有性的含义。不过,即使是对于密友而言,这种嘴对嘴的亲吻似乎还是太亲密了。”5尽管这两个动作对情节毫无影响,但对整部影片的倒错感具有极高的解读意义。周崇光是成年人,但他吐舌头明显符合第一层儿童调皮的含义,而顾里与林萧的亲嘴并不是性的活动,而是表达儿童时代对玩伴的友好。很明显,这两个行为与他们的年龄构成了“倒错”。但是,我觉得影片在有意强化这两个动作,让这两个明显而又突兀的动作释放出暧昧的信息,而没有提供清晰的解释。因此,通过“倒错性幼稚症”,《小时代》表达了某种故意的暧昧,这种暧昧不仅模糊了少年与成人界限,而且也模糊了性别的界限,却不表明任何立场。这两个界限的模糊也是现代娱乐工业正在带来的结果。《小时代》的这种倒错性幼稚病,表达了少年面对成年时,精神世界潜在的分裂与矛盾:成人世界是华丽的、梦幻的舞台,也是美丽的陷阱,主人公既希望成人世界接受和认同自己,又掩饰不住出对现实、对成人世界的恐惧和怀疑,他们不断地给成人生活下定义,声称“在大大的失望中小小的努力着”,用这些堆砌的无病呻吟的辞藻释放出一种貌似深奥的毁灭意识和虚无主义,以期安抚成长的焦虑。4、奶嘴电影在这个意义上看,《小时代》是某种“奶嘴电影”,或者说“心理断乳期电影”,人类学研究发现,奶嘴带给婴儿的更多是一种安慰6,当婴儿啼哭时,奶嘴可以马上让婴儿平静下来。《小时代》就是这样一部能够给青少年提供心理抚慰的电影。这些青少年的身体已经成人,但心理上还处于青春期,他们必须面对成人的现实和生活,但心理上对成人世界有着惧怕和拒绝。就像小说里说的,“真想时间永远停在这里”,不再成长。一方面他们希望世界认同自己已经成年,可以独立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又因幼稚而不断犯错。如果说少女间的友谊和团结是少年时代的代表,那么排他的、浪漫的爱情则是进入成人世界的标志,《小时代》似乎在讲述友谊与爱情,但更讲述了友谊(少年状态)与爱情(成年状态)之间的相互考验、矛盾甚至冲突。影片不仅表达了这种“成长的烦恼”,更像奶嘴一样安抚这些“过渡人”因不得不告别少年时代、进入成人世界而产生的慌张、不安,甚至是痛苦。现代人愿意陶醉在含着奶嘴入梦的天真“小时代”,电影成为奶嘴,发挥了类似于“安慰婴儿”入眠的功能。但是,很多人认为现代人对“奶嘴文化”的痴迷,是人退化为动物的表现,把人类几千年的理性能力下降为纯粹的动物性感知,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奶嘴”不会因社会偏见而消失,它不是以电影的方式出现,就是以另一种别的方式出现。随着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增大,社会竞争加剧,青年人在不自觉中追求“奶嘴文化”的娱乐消费,排遣或逃避现实压力,无需思考即可轻松获得快乐的阅读和观影,甚至可能在这些不完美中寻找到更多的平等和安慰。《小时代》不是独立的电影,它是衍生产品,其特别之处在于制造了明显的“分众效果”和两极分化的评价。《小时代》这种观众响应模式,把“粉丝”作为一种特殊的观众突显出来。《小时代》的粉丝与普通观众有两个区别。其一,他们熟悉《小时代》整个文化产品,通读小说,看过电视剧,熟悉故事和人物。其二,他们对导演有着无条件的崇拜和信任,进而对人物洋溢着幻想。这两种普通观众不具备的品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阐释现象:粉丝性缝合。 5、粉丝性缝合从叙事角度看,《小时代》出现了许多情节的断裂。比如林萧的面试,影片从开始就不断渲染这个重要的情节:接到录取通知、赶电梯、排队等候、不断看到有人挫败、买咖啡等,观众经历了这些铺垫,对这场面试充满悬念和期待,但影片对此却毫无交代,只是给了个直接的结果。林萧与周崇光的相识,也有些匪夷所思。林萧在开学第一天就可以接到面试通知,那时南湘手里就已经拿着有周崇光封面的杂志,街边还有周崇光铺天盖地的宣传,后来林萧甚至还在杂志酒会上把周崇光拉倒在水池中,难道这样她都不知道这个人就是周崇光,非要等到Kitty向她介绍吗?《小时代》不但有“倒错性幼稚症”,它的文本肌理也因混乱的逻辑和破碎的情节而显现出某种“表意的精神分裂”。但是这些缺陷、断裂和做作,粉丝可以视而不见,粉丝具有的“粉丝狂想症”会对错乱的人物、破碎的剪辑和断裂的剧情进行某种创造性的缝合。面对普通电影,观众只能依靠电影来建立剧情,而面对《小时代》,它的粉丝们则通过电影之外的情节(小说、电视剧),对电影进行填补、解释和修复。好莱坞历经多年总结的电影语法,就是通过严谨的镜头和无缝的剪辑把情节和动作紧密地缝合在一起,观众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沉浸于故事。观众是上帝,不能让他们面对仓促完成或漏洞百出的故事和人物。但《小时代》则让我们看到一种完全来自于观众的努力,就是粉丝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弥补作品的失误和错误,并竭力在想象中完成整部作品。这种“粉丝性缝合”是《小时代》带给我们的意想不到的观影现象。当然,这不局限于《小时代》,随着越来越多流行文化衍生的电影的出现,作为粉丝的观众会越来越多,他们的创造性缝合会不断出现。粉丝的幻想不仅有缝合作用。在众口一词的批评声中,《小时代》的粉丝们在网络上展开了壮观的反攻,他们对持批评态度的影评人们展开了非理性的攻击。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攻击不是针对某个个体的行为,而是对保守价值观展开的一场“脆弱的革命”。粉丝这种失控、狂热的形象经常被描述为病态、反常的“他者”。知识分子群体之所以经常扮演“粉丝妖魔化”的角色,在于他们需要粉丝作为他者,来减轻流行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内在焦虑。但朱莉·詹森(Juli Jensen)认为,粉丝现象其实隐含着底层群体对现代生活的批判意义,“一个碎片化的、不完整的现代社会产生出碎片化的、不完整的现代自我,粉都(fandom),尤其是‘过渡的’粉都,被界定为心理补偿的一种形式,弥补现代生活之缺失的一种企图”所谓“粉都”(fandom)指粉丝群体,以及这个群体创造的文化空间。7,粉丝身份让普通人在孤立、单向、原子化的现代生活中获得自我安抚。因此,粉丝既是一个抹杀个性的称谓,也是青年个体展开对抗的认同舞台,它可能酝酿着危险和无序,也可能成为用爱好和个性去抵消社会焦虑的牺牲品。粉丝生来就是捍卫明星的,就像牺牲品,但这种牺牲往往会被商业和政治所利用。所以,没必要对《小时代》的粉丝们恶语相向,这也不意味着粉丝们会对影片的内容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他们可能仅仅是在寻找一种认同,用影片来完成自我安抚。温尼科特(D. W. Winnicott)认为,粉丝喜爱某个明星或电影,只是把它们视为成长中的过渡性客体(transitional objet),他们对明星的喜爱近似于玩耍时的专注和幻觉,不会真的认为他们喜爱的明星是伟大的,也不会在心理对他们不离不弃。“粉丝所喜好的对象也是一个过渡性客体,它充当了粉丝的自我和外部客体世界之间沟通的桥梁。”8作品为粉丝们提供了一个小憩之地,帮助他们放松,保持精神和心灵的健康,并振作起来,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但是,像《小时代》这样患有“倒错性幼稚病”的“奶嘴电影”,不能说是艺术意义上的作品,只能称其为“精神商品”,它的安慰功能和社会效果不能掩饰它作为“烂作品”的本质。《小时代》在艺术上是失败的,就像中国许许多多失败的电影,但我们不能对失败的电影完全弃之不理。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在创作时就期待着失败,“烂作品”也含有创造完美作品的努力和理性,只不过,这种理性失败了。国产“烂片”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分析那些理性是如何失败的,为什么失败了,对有代表性的“问题电影”展开“症候式分析”,剖析那些低级的笑话、华美的空洞、失调的视听语言、矫揉造作的煽情……“烂电影”也有价值,至少为我们提供了“文本病理学”的案例,我们则把这些病例作为时代的文化证据保留下来。编者介绍李洋,电影学者,中文电影百科创建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欧洲电影史、电影理论和影像美学。著有《迷影文化史》、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
人有命,但不认命
昨天去看了《小时代》,说实话我真的很失望,前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篇吐槽之作,我还在想,我到底还要不要去看啊,作为一个 SUPER FANS,我会不会看完也写一篇吐槽之作吧?现在看来真的不写不行了。昨天晚上我就想了一晚上,这应该怎么写,最后还是决定想到哪就写哪吧。对于电影版的《小时代》,我好想说,槽点真的是太多了。第一,开篇的那个友谊天长地久,看着那些个动作,我想起了在后台的时候,林萧问顾里 “你设计的动作有没有问题啊”,顾里说“你放心,我从初中开始看时尚杂志,我设计的动作一定是最fashion的”。我好想说,顾里小姐,这些个动作我们幼稚园就会跳了,还经常跳啊,用得着看时尚杂志么?虽然现在还流行复古,但你也表说这很fashion啊。 第二,小四,我的御姐顾里呢?我怎么通篇都没看到啊。优雅坚强有个性的顾里,怎么一直在撒娇啊,怎么那么矮啊,你拍那个背影表拍脚啊。花了十几秒的时间去拍顾里那无亮点无意义的背影,为啥子啊!!我还是觉得就戚薇最适合这个角色。 第三,为什么林萧一直在哭啊,林萧不是虽然平凡(幂幂整个人都有一种fashion的感觉,哪里平凡了?)但是挺坚强的么?怎么通篇哭哭哭……遇到什么都是哭。通篇小说,林萧是这样的么?最搞笑的就是,林萧去宫洺家,拉着保镖撒娇,怪不得保镖受不了,我也受不了了。啊啊啊啊~~~林萧我觉得陈意涵更适合。 以上两个美女,拜托小四你给他们配个音呗。实在是挺不下去了,说话这么含糊,你以为你是周杰伦啊。我不讨厌郭采洁(也会听她的歌,但是她唱歌不会吐字不清啊,难道电影还是配音了?),杨幂(她拍的电影电视我都有看的,觉得还不错),只是真的觉得他们不适合啊。 第四,美女南湘,森女南湘,小四,这明明不是你小说里的南湘啊。不是长发中分,不是穿长裙的就是南湘啊。 第五,我觉得崇光靠在门笑的那个可以改一下啊。他说有胃癌,林萧说别闹进电梯之后的那个笑。可以改成,崇光看着林萧急冲冲进入电梯,他应该的表现是手按着胃,无奈的苦笑。而不是那个勾人的媚笑啊(?)这样一改的话,就可以跟最后一个镜头相呼应啊,最后崇光一个人换上病服,走进门,那个笑容………… 第六,四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能住一起啊,如果你要说顾里有钱安排成这样子的,或者就那么一句话,剧情需要。我也接受了。 第七,电影名叫小时代,学校叫时代中学,她们四个人叫时代姐妹花。那这个电影里的人就叫时代家族吧。 第八,顾里是富二代,从小就坐奔驰上学,这也算是小门小户么?顾源家是干嘛的啊,既然很有钱的人家,为什么袁艺留宿他家的时候,还要跟顾源搭床啊。木有客房么?好吧剧情需要。 第九,按小说里的描述,是很大的一家公司啊,我怎么看着电影里的好小啊。你想说电影里体现给我们看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也接受了。 第十,想宫洺那种男人,绝对的不会再看SHOW的时候跑去跟别人说,这个女孩不错,你可以签下。宫洺这是悄悄话么?你为什么做个说悄悄话的姿势误导我啊。还有这点,按照宫洺这个人,即使是有意帮南湘,也只会站起来第一个鼓掌啊,我觉得这里一看,宫洺cheap了。 第十一,在各位大牌面前,他们居然手拉手走上T台,如果他们穿着南湘设计的衣服以T步走上T台,那才比较有意义吧。算是南湘的模特把南湘设计给他们的衣服展现在大牌面前。但是我真的不能理解他们怎么把一个正规的T台SHOW当成好像自己家的阳台一样。 第十二,崇光是很帅,这不能否认,但是他的脸小么?KITYY对林萧说,你别被他那张无辜的小脸骗了。 第十三,BUG不少啊,顾源顾里吵架分手那段,顾源把鞋子丢在顾里面前,但是情景转换,夜黑了,顾里蹲下了,鞋子呢?顾里抱着么?貌似顾里蹲下的时候,没有那个捡鞋子的动作啊。这个情景了,那双鞋子是必须的好吧。 第十四,宫洺帅啊,崇光帅啊,顾源也帅啊,但是为什么简溪长成这样子呢?连就一点点戏份的席城、卫海都比他帅啊。看顾源简溪开篇演出的时候,林萧那花痴样,我就郁闷,对着这样的人,还犯花痴。 第十五,小四,你小说木有卖腐情节啊,为什么这电影一直在卖腐啊。圣诞节两男以失恋为借口的一起过,还“跟简溪睡的人是顾源”呢!!不过还真的,听到这句话,电影院里都是笑声。好吧,你卖腐成功了,我也笑了。 电影看下来,个人觉得他们的爱情都只是过家家。吵架分手就把对方买的东西都还了。现在小学生谈恋爱都不会这个幼稚了。随便一点误会,随便几句话,好啦,各位就单身了。 广告啊,广告。顾里把顾源送给她的东西还给他。为什么要给那个包装袋一个全屏的`特写啊!! 中途好几个人退场了,姐也想退场啊,有木有!但是既然掏钱了,既然有空了,那我就忍了吧。 既然你要分几部上映,预告能不能表把下面几部的都放上去的。我看着很郁闷的,总在寻找预告里面的情节,还没找到,电影就完了。 看完电影,我好想说,小四《小时代》是你的小说的,你是最了解这个小说的人,但是是谁把电影弄成这样子,没剧情没内涵。完全就只是一堆俊男美女堆砌的一场情景剧。不过这个电影最好的看点就是,俊男美女多,衣服多样好看,衣服也体现了他们每个人的性格,三千多的样衣不是盖的。 HOLD姐是最好的女主角,全场戏下来笑点都是她给的,是四个女主角里面选角选得最好的。在这场戏里,就只有的她的爱情没有玩过家家。 虽然槽点很多,但是作为小说的SUPER FANS,作为小四的粉丝。电影我还是会追下去,然后继续吐槽。期望太高了,失望就越大,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情。 小四,最后,我好想说,是谁毁了《小时代》。
268 浏览 3 回答
179 浏览 5 回答
276 浏览 7 回答
240 浏览 4 回答
205 浏览 6 回答
180 浏览 6 回答
265 浏览 4 回答
268 浏览 2 回答
193 浏览 5 回答
234 浏览 2 回答
113 浏览 5 回答
96 浏览 5 回答
317 浏览 3 回答
241 浏览 5 回答
233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