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浙江花雕酒、状元红、上海老酒、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等。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最具中国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黄酒以大米、黍米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特中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其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
在古书《世本》中,有“仪狄始作酒醴,变五味”的说法;在《事物纪原》中,有“少康作秫酒。”
的记载。仪狄是夏禹手下的一个官吏,后因失宠于朝廷而做酒;少康即杜康,是夏的第六代皇帝,在寒浞篡政时,逃到他乡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并作过有虞氏的厨正,所以善于酿酒。
但晋朝学者江统则怀疑仪狄、杜康为黄酒发明家的说法,提出了黄酒自然发酵的观点。他在《酒诰》中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从黄酒的全部历史来看,在仪狄和杜康之前,已有黄酒酿造技术,可见他们二位只是当时最出名的酿酒者而已,并不是黄酒的创制者。
目前,已发现的最为古老的黄酒实物,是1974年在河北省中山县发掘出的战国时代晚期中山王墓中的样品:在该墓的东库里存有铜扁壶装的酒液;西库中存有圆铜壶装的酒液。由于铜壶均采用子母咬合的紧密壶盖,从而使的酒液得以保存下来。
当打开铜壶时,可闻到明显的酒香;酒液中含有大量沉淀物,酒呈浅蓝色,是铜盐所致,经化验,酒液均含有少量酒精,沉淀物中含氮量很高,且无酒石酸盐存在,因此可以断定,该酒既不可能是蒸馏酒,也不是果酒,而是黄酒的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