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粉也称蛎壳粉,主要由蚌壳、牡蛎壳、蛤蜊壳、螺壳等烘干后制成的粉,是良好的钙质饲料,含碳酸钙,含纯钙量为,在养鸡上的用量与石粉基本相同。(1)牡蛎壳粉:经粗磨过筛后的壳粉。颗粒在厘米左右为粗粉,适于喂家禽。粗粉径细磨形成细粉,适于喂家畜。 (2)蛎壳石灰:5吨蛎壳用600~700千克草木燃料煅烧,可得3余吨贝壳灰,此种石灰可用于建筑。 (3)蛎壳水泥:蛎壳与黏土混合烧制成水泥可 ...古代常用的胶结材料是石灰。一般石灰石煅烧后得气硬性石灰,在水中强度低。水硬性石灰古人常从煅烧蛎壳中获取。最早使用蛎房灰的记载是北宋嘉祜四年(1059)建造福建泉州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时。洛阳桥建于洛阳江入海口处,河宽五里,潮水出没,水深流急,石桥基础的稳固成为建桥的关键技术问题,因此急需水中胶凝材料。宋人方勺在其所著《泊宅编》中记载:“闽中无石灰,烧蛎壳为灰……故用灰(桥墩)常若新,无纤毫罅隙。”广东潮州海堤也曾用此技术:“甃山石,运海283问,置陶烧灰,派夫运土填筑。”②所以,烧制石灰时除海砺壳外,还要“置陶”烧灰。这样就与水泥原料基本相同。不过石灰所需煅烧温度只要900~l100℃,比水泥所需的烧制温度(1450℃)较低。水硬性石灰加沙成浆后,用以砌石,在水中可以继续硬化,其抗压强度可达25千克/平方厘米。 牡蛎灰胶结性能早在唐代的文献中已有记载,例如煮盐时用以盛盐卤的竹盘,为使其不漏,“竹盘者,以篾细织,竹镬表里以牡蛎灰泥之,自收海水煎盐之,谓之野盐”③。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