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瓷茶盏淡雅之美宋代,饮茶之风盛行,茶盏成为宋代典型的饮茶器。唐盏多以紫金、白玉、水晶、玻璃等制作,“至宋,则瓷盏为斗茶之胜具矣”(朱琰《陶说》)。其造型新颖,精致高雅,造型、釉色、装饰均体现了一种温润而含蓄、简洁而质朴的美。1. 清丽挺拔的造型宋瓷茶盏造型清丽挺拨,体现了宋代自然淡雅的艺术观和尚意崇韵的审美意味,于有限的造型中体现了无限的韵外之致。自然生动之美。宋瓷茶盏从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等的形态中选取最生动、优美的部分形体,与固有的抽象几何形体相融合。它不是对自然形态的简单模仿,而具有更深的寓意。中华民族擅长于象形表意的思维方式,主张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模拟、类比和象征,以体现形而上的“道”。花卉形象在宋瓷茶盏中十分常见,宋人用弧线将圆形或椭圆形的盏口分成若干等份,有四瓣、五瓣、六瓣甚至十瓣以上的花瓣口,从花瓣口延伸到碗底的弧线,使盏腹曲折起伏,形如花朵,极富圆润和韵律之美。典雅质朴之美。宋瓷器造型以简约见长,多有“天然去雕饰”的道家美学风范,且具高雅韵味。宋瓷茶盏以大口、深腹、小足为基本特征,在造型上具有不同于其他器物的简洁,曲与直的线条,组合成优美的造型,呈现出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韵味。宋瓷茶盏,造型简约实用,线条流畅,独具一种难能可贵的简逸。如江西省博物馆藏的景德镇窑青白釉托盏,设计新颖,简洁大方,在单纯、质朴中体现素雅、平淡的理性精神。宋瓷茶盏的造型体现了宋人崇尚平淡自然、简洁明朗的精神气韵,从而达到典雅含蓄的美学意境。2. 淡雅自然的釉色美宋代的茶盏有黑、青、青白、白色等,色调含蓄莹润,其装饰效果主要体现在透明的釉层本身丰富细腻的变化效果,以及窑变所产生的肌理色彩变化。“尚玉”的意蕴。人们将玉与人之德相联系,玉被视为至清、至洁、至善理想美的象征。宋瓷茶盏受尚玉美学观的支配,追求温润如玉的色质感。景德镇窑青白瓷色质如玉,有“饶玉”之美称。宋人在釉质的变化中实现了崇尚“玉德”的理想追求。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青色是植物的色彩,也象征着天空、春天、水等,通常给人单纯、明朗、纯洁、雅静、幽玄的感觉,传统文化赋予青色以独特的意蕴。这种“崇青”心理,是与“尚玉”密切相关的。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看来,青白瓷、青瓷和白瓷是点茶最合适的茶器。释惠洪有诗云:“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赞的是白瓷茶器。这些史料都证明了青、白等淡色茶盏在文人士大夫中广泛使用。“色贵青黑”。宋代盛行以建盏为代表的黑釉盏,“已发现的宋瓷窑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见到黑瓷,南北都产”。黑釉茶盏的兴起,与当时上层社会的斗茶风尚有直接关系。蔡襄在《茶录》里说,“茶色白,宜黑盏”,是说釉面亮黑如漆,便于斗茶时观茶色、验水痕。此外,中国古代崇尚黑色。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到道家以玄黑主张色彩的平静,再到以墨代五色以及对水墨的崇尚都足以说明这一点。自然肌理之美。以窑变、开片等釉色自然变幻为美,是宋瓷茶盏的风格特点之一,是尚逸、天人合一思想影响的结果。《稗史汇编》载:“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是之谓窑变。数十窑中,千万品而一遇焉。”可见窑变的出现实属偶然,其自然变幻莫测的效果是刻意追求的人工修饰所无法比拟的,它所展示的是由意境所传达的一种含蓄而典雅的极致韵味。如宋钧窑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碗为十瓣花口,月白色的釉面上缀着不规则的紫色斑块,似空中浮云,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宋代还以开片为美,这些都是通过釉的工艺流程自然呈现的,切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和本真美的追求。开片是由于胎、釉收缩率不一而在冷却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大小不等的裂纹,陶工却利用这一缺陷,使其成为一种自然天成、趣味无穷的装饰。窑变、开片犹如天成,千变万化,这些釉面装饰深化了自然天成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充分表现出景有限而意无尽的韵味。3. 清新朴素的装饰美宋代制瓷艺人在充分考虑茶盏自身的适用性条件下,依据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社会风尚,适时地创造和发展了许多精湛的装饰技法和纹样。装饰手法多样。宋代茶盏多采用刻、划花和印花的装饰手法,线条流畅而富于深浅变化。如玉的釉色与刻、划、印花的结合,体现了淡雅的审美意境。印花是以有花纹的陶瓷质料的印具,趁陶胎尚未全干时印出花纹,或用有纹样的模子制坯印出花纹,再施釉入窑焙烧,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如汝窑粉青釉印花盏托,盘心凸起,印莲花瓣纹。这种含蓄的装饰与淡雅的色泽相得益彰,进一步增添隐约朦胧的韵味,尽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彩绘,也是宋瓷茶盏的装饰手法之一,有釉上描金、釉上红绿彩、釉下彩绘等技法。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说:“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再入窑烧,永不得脱。”说的正是釉上描金彩绘。釉上红绿彩是在白釉上用红、绿等色彩勾画纹饰,红绿相间,鲜艳生动。这种在釉上进行彩绘的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釉下彩绘,在坯体上先罩上一层底釉,然后在上面用各种颜色釉进行装饰,再加上一层透明釉。其画面黑白分明,主题突出,具有朴实自然的艺术效果。装饰纹样图案丰富。纹饰是装饰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而且是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取向等的综合反映。宋茶盏的纹饰题材极为丰富,以花卉为主。花卉有牡丹、莲花、荷叶、菊花、梅花等,动物有龙、凤、孔雀、鹤、鸳鸯、喜鹊、鸡、蝶、鱼、海马、螺等,还有民俗风味极浓的婴戏图、剪纸贴花等。宋代对莲花纹饰的运用大大超过前代。莲花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图案,象征佛光普照,如意吉祥。随着佛教的世俗化,莲花成为纯洁、正直、高贵品德的象征,周敦颐的《爱莲说》使人们对莲花的喜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大名瓷几乎都有莲花造型。上虞市文物管理所藏的青瓷莲花形盏托,形似盛开的莲花,足底有一孔,中间一盘为莲花瓣口,莲花上为直口,内饰莲蓬纹,其下刻覆莲瓣一周,釉色莹润,造型构思精妙,为越窑艺术之瑰宝。宋瓷花卉图案中,国色天香的牡丹后来居上,作为主题纹饰开始超过莲花。宋瓷茶盏造型简洁、优美,轻盈,装饰典雅含蓄,反映了两宋时期崇尚平淡质朴、清秀自然的社会审美情趣,在器物造型、装饰、纹饰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后代学习的范本。宋瓷茶盏是宋代制瓷工艺与社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茶盏已不单纯是盛贮之器,它体现生活品位和质量,融合了时人的审美、价值观等文化内涵,为研究宋代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鉴赏龙泉青瓷不仅外在的釉色,也要解读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带领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龙泉青瓷已成为世界陶瓷艺苑中的明珠——被世界非遗组织认定为21世纪人类的宝贵遗产, 一直以来,龙泉青瓷都在以其独特的工艺、艺术、文化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管是普通的百姓,还是艺术爱好者,坐拥青瓷早已成为回归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我在九州国立博物馆看“室町将军”展览的时候,有幸欣赏了隐藏在东京国家博物馆的著名文物“马蟥绊”青瓷碗。也是这次故宫龙泉之行的呼应。据说这个宝贝10月份到北京,会出现在展览的最后两周,所以想亲自去看的朋友要时刻关注。
世界上谁不知道“君”,龙泉青瓷隐藏着全球化的霸气
这龙泉窑青瓷花口瓷碗高厘米,直径厘米,重292克,身布开裂。被誉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财富”和“青瓷砧”。(日本将重要文物分为三个等级,国宝第一,重要文化财富(重要文化遗产)第二,再重要美术。青瓷砧是日本的名称,为优质南宋薄胎厚釉龙泉青瓷。说明这个世界爱它、珍惜它已经很久了。
这款瓷碗不仅以其精美的梅釉、精致优雅的造型、独特的凿钉排列而闻名,还以其有序而有意义的生活体验而闻名。
在这种产于宋代的青瓷碗的流传过程中,最有价值的相关文献是江户汉学家伊藤丰雄于1727年撰写的《马丽绊倒茶瓯记》。本文主要研究这种茶碗的历史,感叹其流传以来器物“善传”的珍贵。本文描述了在相当于南宋的日本安县元年(1175-1177),平中生将军将黄金赠给了杭州王宇山,寺内住持佛教高僧回赠了一件感谢礼,其中包括一个世界罕见的青瓷茶碗。
此后,茶碗传到了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政(1436-1490年),并受到珍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条裂纹(wèn,瓷器撞在坯上后裂开了,内外都叫“子”)。于是派使者到中国(明朝),希望找到同样的瓷碗作为替代品。
但也许是因为当时找不到类似的青瓷,明廷派工匠对原有的六铁胎茶碗进行修复,并将其归还日本。凿子的形状看起来像水蛭,很有意思。这就是“马丽游茶欧”这个名字的由来。
后来,足利义政把这个碗送给了朝臣吉田宗林,伊东丰雄在吉田宗林的后代宅邸里看到了这个青瓷碗和配套的盒子,并写下了这篇文章。此后,青瓷碗和《茶马古道记》从Kakura(原吉田氏)转移到三井在室町的收藏,直到20世纪70年代,三井才被捐赠给东京国家博物馆,并一直保存至今。
釉绿如青梅
“马蟥绊”青瓷碗另一个让世人惊艳的是充满张力的墙面弧度和娇艳的梅青釉。
南宋龙泉窑出产的名青釉,颜色堪比高档翡翠。釉层厚,釉面光亮,玻璃化程度高,釉面不开裂,质量如玉,颜色类似于李树中生长的“李子”。梅自清品种南宋只烧过一次,世界上很少存在。大多是仿古青铜玉器,弥足珍贵。
梅青釉和粉青釉都被誉为“青瓷釉色和质感之美的顶峰”。明朝陆戎写《鹿苑杂记》记载龙泉窑瓷器:“有青豆者洁无暇者优,有菜者次。不过等价性高,货都转移到外地了,县官没见过。”
这里的“上等当量高”指的是上品的青瓷,釉色较浓的玉,说明即使在元明两朝,当龙泉窑烧制青瓷已经达到成熟的顶峰时,这样的高档器物也是罕见难求的。
为什么喜欢称之为“马儿蹒跚”?
“马蟥绊”青瓷碗容器的底部和壁上有内外贯通的裂缝,外壁嵌有6个凿钉,但不贯通容器壁。铁锹钉是铁的,有对称的扁平铁锹钉,整齐小巧,分布有序。几百年过去了,铁铲钉已经生锈,但仍然起到了牢固的夹紧力,防止裂缝扩大。锔钉的排列、形状、耐用度等特点,说明这件细锯神器出自当时的锔瓷大师之手。
目前还很难论证“马礼行”瓷碗上的凿钉是否如文献所称是中国工匠的作品。而瓷碗从中国运到日本,成为喜欢“唐器”的祖力将军收藏的“东山帝王器”的事实,更是可信,尤其是以瓷碗包裹的中国漆盒作为证据。盒子里的国产优质织锦的布局和摩擦痕迹也与瓷碗一致,说明瓷碗应该是在国内专门包装,然后运到日本的。
我觉得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泉青瓷,它的品相非常的好看,它的外表晶莹剔透的,并且上面的纹路也是非常的精致,给人一种非常高贵的感觉,并且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它的身上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气质,是非常值得收藏的。
建国以后,在恢复中国名窑的号召下,由浙江省政府组织国内专家,对龙泉窑青瓷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开发,使龙泉青瓷工艺得以完整地恢复。于是,濒临失传的青瓷制作工艺再次得到了发展。龙泉窑青瓷由于时间的推移,由民间日常生活必需品一跃而成为艺术品,引起了新一波的收藏热潮。现代的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末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象形开片”、“文武开片”、“青白结合”、“哥弟窑结合”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龙泉青瓷的发祥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龙泉青瓷工艺大师。龙泉青瓷泰斗徐朝兴大师便是其中久负盛名的一位。2005年6月4日,在北京和平宾馆和平宫举行的中工美春季瓷器杂项拍卖会上,徐朝兴的五管瓶以70万元的高价卖出,创下了有史以来现代陶瓷艺术品的单件最高价。徐大师的另外两件力作灰釉水波碗、刻花牡丹瓶也分别拍出了17万元、10万元的高价。虽是仿古之作,但凝聚了当代的最新工艺,青瓷釉色与宋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徐朝兴大师13岁拜青瓷老艺人李怀德为师学艺,五十年来勤耕不辍。他是青瓷界在全国历届陶瓷作品评比中获奖最多的陶瓷大师,曾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金、银奖等数十项,作品多次被指定为国家级礼品,并被中南海紫光阁及人民大会堂作为国宝收藏和陈列。另一位龙泉青瓷名家毛正聪大师也在五十多年的陶艺生涯中与青瓷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曾有人评价毛正聪用他的一头银发换来了龙泉青瓷的“千峰翠色”。在首都北京紫光阁总理接见厅正上方,陈设着两件龙泉青瓷精品:龙泉哥窑大挂盘、龙泉哥窑紫光瓶。这两件被专家称为“当代国宝”的陶瓷作品,设计者正是毛正聪。2005年10月31日,在杭州世贸中心举行的“中工美”杭州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毛正聪的三件作品经过多番竞价,全部以超出最高估价的竞拍价格成交,作品“皇后壶”拍出了39万元的高价,一举成为本次拍卖会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拍卖成交价格榜首。此外,毛大师的青瓷作品每年都应邀赴海外展览,已拥有众多的欣赏者和收藏者。与此同时,张绍斌、卢伟孙、毛松林、夏侯文等现代工艺大师的作品也将龙泉青瓷带入了一个新境界。他们创作的龙泉青瓷作品在品质、工艺、造型等诸方面都已经超越了南宋古青瓷,成为新时代的名瓷。正是徐朝兴、毛正聪等一代大师用自己的心血为这一传统名瓷的振兴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向全世界展示了“雪拉同”的独特艺术魅力。龙泉青瓷蜚声海内外,不愧为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瓷器史上一颗灿烁的“瓷国明珠”。 大明龙泉官窑身份发现始末 2005年,对于龙泉青瓷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伴随着明代处州龙泉官窑的发现,蛰伏多年的龙泉青瓷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揭开其埋没已久的官窑身份的,正是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馆长叶英挺与浙江省收藏协会副秘书长、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顾问华雨农。
一个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 李光亮四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徐朝兴 毛正聪 夏侯文 张绍斌五个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陈石玄根 徐定昌 卢伟孙 陈爱明 陈显林十六个浙江省省工艺美术大师叶小春、徐凌、胡兆雄、董炳华、王传斌、金逸林、夏侯辉、竺娜亚、毛伟杰、毛丹阳、徐峻清、梅红玲、张 晞、杨建琴、陈先明、李邦强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 季友泉、丁绍杰、余正青、吴学远、苏伟、龚伟康、陈永德等徐朝兴浙江丽水龙泉人。13岁辍学而学艺,从事青瓷艺术52年。1996年被评为第一个青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07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当之无愧的青瓷掌门人。毛正聪1940年10月出生于龙泉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原龙泉瓷厂厂长、总支书记、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龙泉县第九届人大常委、浙江省七届政协委员,从事青瓷艺术研究45个春秋。继承古老传统工艺,尤对歌窑文片艺术研究有新的突破,抽象形文片艺术,千奇百态,既象非象,作品别具一格。夏侯文江西省分宜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到龙泉瓷厂工作,从事青瓷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研究工作。他的理论基础扎实,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几十年来创作设计了大量作品,并屡屡获奖。代表作品有:《双鱼洗》、《仿古莲花碗》、哥窑《龙纹盘》等。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3年被国家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并享受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2003年授予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5年授予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张绍斌字弘远,1957年出生于浙江龙泉一个陶瓷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年来,对梅子青、粉青、天青、米黄色哥窑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使青瓷釉色得到明显改观,尤其是薄胎厚釉、支钉架烧研制成功,圆满恢复了传统官窑青瓷的烧制工艺,成为瓷中精品,被誉为当代官窑。作品采用纯手工拉坯成型,从宁静平和心态中生发出悟性灵感,融入手工拉坯,使每件造型独具神韵。而涅泥拉坯手法与构思造型的自然契合,也使作品在开片纹路上各呈风格。观张绍斌的青瓷艺术,清纯洗练,温润凝神,既印证着大千自然的本真淳朴,又透溢出人文历史的情怀内涵,正所谓“空谷清音”、“会意传神”。卢伟孙1962年生于龙泉。高级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83年毕业于龙泉陶瓷技术学校。工作于龙泉青瓷研究所。1992—1 993年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1993年开创哥、弟纹胎瓷的新工艺。1994年“哥弟”窑纹胎作品《冬的思绪》获《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同年《冬的思绪》、《龙泉窑青釉小口瓶》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1997年创建“龙泉子芦窑”。2001年应邀日本东京举办青瓷作品展。2002年作品《天与地》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二等奖。《梅子青釉金丝纹片瓶》、 《清》系列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三等奖。2002年作品《天与地》被中南海紫光阁珍藏。2004年青瓷作品参加“第四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2005年青瓷作品参加“陶都宜兴国际陶艺展” 。2006年作品《春·秋 》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天池》、《鱼草纹大洗》 获奖。《漩》获铜奖。青瓷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作品参加《第五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2007年青瓷作品《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鱼草纹大洗》被浙江美术馆收藏。曾轶星,60年代出生,浙江龙泉人,写过小说,当过编辑,人称“半仙”,出生干部家庭,父亲曾是区委书记,母亲是供销社主任。曾轶星祖辈曾是龙泉青瓷界名人,祖籍宝溪乡。这里是龙泉青瓷发源地之一,在龙泉青瓷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自宋元以来极盛数百年的龙泉青瓷几近断脉,然而也就是这一时期,一批土生土长的宝溪青瓷艺人默默传曾着宝溪青瓷的窑火,曾轶星也成为其中一员。王志伟,70年代出生,浙江云和人,喜欢古琴诗歌,收藏彩陶普洱茶龙泉瓷。2003年开始纯手工制作青瓷。作品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第十一届“天工艺苑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浙江省第二届陶瓷传承与烧制技艺评比银奖、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银奖。著有《瓷度》《经典汉文化元素--龙泉青瓷》《龙泉青瓷传承与创新》《无能使有钱人成为收藏家》《瓷语的碎片》等等。在制瓷技艺方面,推崇向古人学习,十年来走遍龙泉大窑、溪口等地几乎所有的窑址,读遍所有关于龙泉青瓷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对龙泉青瓷的历史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博览群书,尤其是对诗歌、哲学、文言文地热爱和大量阅读,练就了他对龙泉青瓷的独特视角。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对古代龙泉青瓷地深入把握,使得其作品深得南宋神韵,被誉为龙泉青瓷王阳明派,引领当代龙泉文人瓷流派。对于头衔,自觉面对龙泉大窑、面对南宋龙泉青瓷,永不敢自称大师,因而拒绝参与任何职称评定,坚持让作品说话!创作自我要求极高,非精品不以示人,备受文人、业内专家认同首肯。著名诗人、古陶瓷鉴赏家陈先发评价其:制瓷有大匠风范。
说宋瓷,要从五大名窑说起.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至今没有发现。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宋官窑"青釉方花盆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宋哥窑"青釉鱼耳炉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当时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在灿若繁星的宋代各大名窑中,景德镇青白瓷以其“光致茂美”、“如冰似玉”的釉色名满天下,而其中以湖田窑烧造的青白瓷最为精美,冠绝群窑。它的胎土采用当地高岭土,素白细密,洁净紧实,经过一道道繁复的工序,成就了冰肌玉骨,秀色夺人的艺术效果。烧造出的青白釉瓷器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难怪当代陶瓷收藏高手对手中的每一款宋代瓷器都会爱不释手: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辉灿烂,其“窑变色釉”釉色变化如行云流水。汝窑造型最丰富,来源于生活,如宫中陈设瓷,瓷釉显得晶莹柔润,犹如一盅凝脂。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宋代龙泉窑中上好的青瓷。被美术家誉为“缺陷美”和“瑕疵美”的宋代辞瓷(又名冰裂、断纹)令人玩味无穷,其“油滴”、“兔毫”“玳瑁”等结晶釉正是宋人的创举。宋代定窑的印花、耀窑的刻花是瓷器装饰手法的新贡献。唐、五代时期窑工们创造的越窑如冰似玉的“千峰翠色”、“秋色”和邢窑白瓷,已不能同宋瓷争高低了……
宋代瓷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宋朝瓷器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宋朝瓷器,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另人爱不释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赖自强 1925年12月出生于浙江龙泉。其祖上为瓷器艺人赖永顺,于公元1810年应亲朋之召。由福建省徳化县上涌镇下涌村党垟迁至浙江龙泉六都木岱村开基立业,建造阶梯龙窑烧造瓷器,立号为“赖永顺”(今国营龙泉瓷器总厂三分厂旧址)。 由于经营得当,绩业日盛,公元1817年,又在龙泉八都上垟置地扩大窑厂规模,继续生产瓷器。“赖永顺”号成为当地瓷业界的望家(今国营龙泉瓷器总厂旧址)。 赖自强先生从小在学堂(读私塾)求学之余,即跟随祖父、父亲做瓷学艺,成为赖氏瓷家嫡系第七代传人。 赖自强先生1949年8月参革命工作,同年出任龙泉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的龙泉县瓷器行业工会主席。 1950年在龙泉县总工会工作,并分管领导八都区工会工作。 1951至1953年被选送到浙江省、地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 1954年出任龙泉县瓷器行业公私合营公方代表。 1956年列席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聆听并接受了周恩来总理对龙泉青瓷恢复工作的指示。 1957年6月,国营龙泉瓷器总厂成立,担任副厂长兼生产、技术科长至1987年退休。 其间还兼任中国青瓷之祥考古队副队长、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主任。 1958年担纲主持龙泉瓷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用瓷(浙江厅内的龙泉青瓷系列产品,包括宴会瓷、艺术陈列瓷等)的生产任务。 1959年担任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国宴用瓷保全任务工作。 1959年参加由国家主导的龙泉青瓷全面恢复生产项目。主要负责龙泉青瓷胎、釉系统项目的研究,并参与对龙泉青瓷古瓷遗存、古窑遗址的调查、考古工作。 1963年参加《龙泉青瓷研究》的编著工作,并在此专著上发表了龙泉青瓷新工艺应用技术科技论文。 1964年被国家批准为第一代高级陶瓷技师。 1972年主持并完成代号为“118”的国家龙泉青瓷生产任务(招待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访华专用的龙泉青瓷配套系例用瓷)。 1982年担任浙江省轻工业“四新”产品评定委员会评审委员。 1983年当选为浙江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4年起连续两届担仼龙泉市政协副主席。 1987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为龙泉支部创始人之一。 赖自强先生热爱龙泉青瓷,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龙泉青瓷,终生以龙泉青瓷为荣。为使中断三百多年的龙泉青瓷整体性恢复生产,他作为事业团队成员与亲身实践者,一直都在一线默默无闻地从事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特别是在瓷矿原料、釉质提升、窑炉烧成系列工艺技术、古窑遗址调查等领域,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对龙泉青瓷事业的中兴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赖自强先生宽厚善良,生活中他是一位朴素平易的长者。青瓷界他是一位乐于传、帮、带的老前辈。是一位做事中庸,有功弗居,工作严谨,处事率真,德高望重的青瓷手艺人。业界有口皆碑,无愧为赖氏瓷家后人的风范。
279 浏览 2 回答
360 浏览 2 回答
227 浏览 5 回答
303 浏览 3 回答
138 浏览 3 回答
125 浏览 6 回答
298 浏览 3 回答
281 浏览 9 回答
254 浏览 3 回答
188 浏览 4 回答
86 浏览 4 回答
205 浏览 3 回答
123 浏览 4 回答
283 浏览 5 回答
303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