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昂诺夫的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是他描写人与自然关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他的主要思想是保护森林。作家在作品中描述了人们为了发展而毁坏自然、乱砍滥伐,最终导致一系列恶果,提倡保护人类的绿色朋友,留给后人美丽的绿色。列昂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他的写作生涯近70年,他曾说过,祖国和人民是他创作的中心,他的作品饱含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文关怀,而其作品中富有科学性的生态作品深深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评论家的眼球。他首次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富有哲理性地思考了生态环境问题;森林,可以说是俄罗斯民族的魂灵,在这部作品中列昂诺夫提出了保护森林。《俄罗斯森林》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正处于苏联文学发展阶段,它的出版引起了苏联文学界的关注,俄罗斯森林可以称为大自然的代表,也可以称为俄罗斯民族的象征,保护俄罗斯森林即保护俄罗斯民族。纵观俄罗斯文学史,从生态角度提出保护森林的作家当数列昂诺夫,作者揭露了人类破坏森林、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呼吁为祖国的明天和后代而奋起保卫我们的绿色朋友——俄罗斯森林。小说中,主人公维赫罗夫和格拉齐安斯基的性格形成对比,他们的各种观念都有诸多不同,在亲情上最为突出。维赫罗夫因为对森林有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在林学界学术思想上很有建树,维赫罗夫论述了森林及保护森林的意义,他明确提出了森林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人类应该保护它。只有保护森林人类才能永续发展。目前就笔者掌握的资料,国内还没有研究列昂诺夫和他的《俄罗斯森林》的专著。仅大学者王诺先生的《欧美生态文学》、青年学者杨素梅和闰吉青的《俄罗斯生态文学论》及周湘鲁的《俄罗斯生态文学》三部著作对其有所涉猎。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评论性文章是袁建平在1999年《中国社科纵横》杂志上发表的《列昂诺夫和他的〈俄罗斯森林〉》,文章解读了作者选题及写作意图,评价《俄罗斯森林》是具有哲理内涵的杰出生态佳作,小说论及社会、道德、伦理问题,有深刻的哲理性,列昂诺夫善于运用丰富的哲理思想刻画俄罗斯人的魂灵——森林。
黑龙江大学硕士生董冬雪的《生态视角下的〈俄罗斯森林〉研究》分析了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认为小说从保护森林、保护自然的角度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有力批判,并从哲理的高度对破坏森林的丑行进行了谴责,谴责了人心的不古及伦理道德的沦丧。论文从生态伦理观和生态意识两个方面对《俄罗斯森林》进行深入的探究,论证了作家具有的预警生态忧患意识及对意识形态、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还有几篇较有研究价值的评论:《透过〈俄罗斯森林〉重识生态道德》和《〈俄罗斯森林〉时空范围纵横》、《列昂诺夫和他的〈俄罗斯森林〉》等等。《俄罗斯森林》一书在俄罗斯生态文学界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可想而知的。有很多硕博士研究俄罗斯生态文学,却很少有人研究《俄罗斯森林》,因此目前成果颇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