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版画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代大师都热衷于铜版画创作。从德国的经销商、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戈雅、法国印象派的马纳、莫奈、西斯利、德加等到现代的毕加索、马蒂斯,所有大师都留下了非常精美的铜版画作品。使用的金属材料以铜板为主,因此得名。现在流行的锌版画、铅版画也是这样。15、16世纪,铜版画开始在欧洲流行,公元1715年(清康熙54年)意大利人郎世宁来到北京传教,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铜版画艺术仅在我国发展。
铜版画在乾隆时期已经传入中国。乾隆皇帝命令为有发动战争功劳的将军和著名的战斗制作铜版画。其中一些铜版画已成为国内外主要博物馆的收藏品。我国解放后,各美术学院的版画系大部分都设有铜板画专业。但是,铜板画的制作需要一个放方方式的场所,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具备这种工作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铜板画这种画种逐渐式微。上海也只有极少数画家坚守在铜版画的庭院里。其中一位是上海油雕院的卢致平。
制作方法主要有干刻法、腐蚀法、非阵法等,因此有“腐蚀版画”、“镂空版”、“雕刻铜板”等名称,目前统称为铜版画。其中腐蚀法比较普遍。首先在金属面上涂防腐剂,用刀或针刻,用酸性腐蚀液(如硝酸、硫酸等)进行部分腐蚀,就成为凹线(面),因此称为凹板。印刷时将墨水填充凹线,在版面上擦去多余的墨水,通过铜板机械滚轴,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大美术学院相继成立版画系,开设了铜板画专业课程,培养了从事我国铜板创作和教育的专家,他们纷纷创作了大量精美作品,填补了我国豫园的空白。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铜版画一度处于低潮,80年代初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近20年来,展览出版专业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中国铜版画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好评,被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