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原来称教导处,是县高中最早设立的部门之一,我校从100年前成立到淅川解放时都有教导处,不过受时代的影响,学校管理方式和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现在有很大不同。随着淅川的解放,学校迎来了新生,1949年8月,在原来华国中学的基础上,淅川中学成立了,学校的第一任教导主任是夏豹文,到1951年由金锐宇担任,副主任是习海燕担任,58年到62年教导主任由魏家训担任,王本庆任副主任,62年以后,由王本庆负责主持教导处工作。从解放后到66年这一时期,教务处的工作有了崭新内容,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学校的发展作出了的很大贡献,那时,教学模式很多是学习苏联的,教学理论大多也是照搬苏联模式。当时,学校没有政教处,教导处既负责教学管理,也负责学生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又受国家形势的影响,要求学生参与很多社会活动,如参与下乡锻炼,深入农村宣传,上街进行政治宣传,大搞勤工俭学等,这些,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有时受国家各种运动的影响,甚至学校工作严重偏离教学这个中心,例如,1957年整风反右期间,我校大批教师被打成右派;再如,大跃进时期,学校响应号召,全体师生都参与大炼钢铁;再如,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学校为了生产自救,师生纷纷垦荒种菜。这些时间,教学工作被放置一边,更谈不上教学管理。直到1961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八字方针后,学校教学工作才逐步恢复正常。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时代发展,教务处的业务工作越来越多,分工也要求越来越细,所以教务处的工作人员也有原来的只有一个教导主任到现在的十多人。随着科研兴校的提出,1998年又在教务处的基础上分出一个独立的部门——教科处。教务处就具体负责学校的教学、招生、考试等工作。现任教务主任杨长满,副主任三名:李西牛、程天海、周剑。其他工作人员12名:刘建涛、王海珍、陈秀云、周士民、金永红、周俊杰、马锐、梁国志、贾建菊、成建丽、李欧、刘文荣。 1、协助校长制订并实施教学工作计划,检查总结学校教学工作,审查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备课组教学进度安排。2、掌握教师贯彻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情况,指导常规教学落实。3、指导并检查教研组说课活动落实情况。4、通过组织听课、检查学生作业、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教师教情、学生学情,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主持教研组长会议,布置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6、做好教学考核、考绩评估工作,组织实施校内各种考试的监考、评卷、成绩统计等工作。8、协助校长制订年度高考目标,并督促高三段落实。帮助级段划分学生培优补差的若干个层次,落实培优补差工作目标,组织上好培优课,对补差情况督导检查。9、管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组织实验员和学科教师上好实验课。10、管理图书馆、阅览室,保证师生正常借阅图书。11、管理印刷室、保证按规定印发教学材料,不滥印滥发。13、对教师上课、辅导、教研活动上岗情况考核,填报教师工作量补贴发放表册。14、协助校长录取一年以新生,学生学籍管理。15、组织会考、高招报名、考试、填报志愿、成绩公布和录取知书发放等工作。16、订教材和试卷。订上级教研部门编发的教学辅助用书。 二、教科处教科处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产物,为了适应科研兴校的时代要求,淅川县第一高中于1999年8月正式设立教科处,专门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第一任教科主任由杨长满担任。2002年至今,由石建峰任教科主任,许军华、曹新来、涂正伟任教科副主任。现另有其他工作人员两名:申炳钊、李军亭。 教科处的成立标志着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始,开了南阳市高中教育科研工作的先河。教科处成立以后,作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改革教学思想,改革学习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步伐,学校建立了教师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培训制度,并通过开展课件制作竞赛、多媒体教学竞赛等活动,在校内掀起了学用多媒体的热潮。目前,我校教师能够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电化教学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组织教育教学工作,教职工计算机辅助教学普及率达96%,我校参加的南阳市首届课体制作竞赛的16位教师,12位获得一、二等奖,4位获得三等奖,教学手段现代化,使学校的课堂教学成为一池春水,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材料、观看教改录像课,开展评课、说课竞赛,评选优质教案、优秀论文,组织教师进行课题攻关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说课竞赛20余次、教学观摩课100余次,观看录像课300多场,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书型向学者型的转变。4年来,我校先后完成《改革课堂教学,探索数学素质教育》、《高中写作科学化训练》、《利用学案导学培养自学能力》等三项省级“九五”课题和四项县级“九五”课题,目前我校承担《班主任工作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关于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高中语文及数学学科资源库建设研究》等四项市级“十五”课题、《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的解题策略》、《运用外语立体化教学原理,改进大班英语教学》、《多媒体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教学模式》等三项省级“十五”课题和《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一项国家级“十五”课题,学校因此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命名为“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实验学校”;我校教师参与编写的论著共32部,出版的专著有8部,撰写的教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报纸、刊物上发表的共41篇,获市以上奖的论文86篇。同时我校参加优质课竞赛的教师先后有41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并形成了由李金山、李建敏、杨长满、王根拴、石建峰、王书光等51人组成的具有国、省、市级影响力的学科骨干队伍和名师群体,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和学校实现新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科处的职责1、制订学校教科研工作规划及学期教科研工作方案。2、协助校长选配教研组长,审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和教师的教学教研计划,认真督导检查执行情况,组织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安排教学教研工作。3、负责学校教改、科研课题研究及论文评定工作。4、组织教研活动,做好督查落实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解决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5、做好教师业务培训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6、负责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和职评工作。7、组织进行教师校内外公开课教学竞赛和学生学科竞赛活动。8、组织进行教师教案、听课记录、教研记录等常规教学检查。9、负责教师业务考核,在教师评先、评优中当好校长参谋。10、负责学校教师备课资料和学生辅助教材征订管理工作。11、组织本校教师外出听课、教研及做好兄弟学校听课来访接待工作。12、主管学校电教工作,负责检查指导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和主控室工作。13、负责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一)政教处的现状介绍县高中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工作主要依靠政教处来完成,县高中的政教处也是随着时代发展从无到有的,从开始的一个成员发展到今天32人的大部门,管理也由粗放到精细,目前,政教处设主任一位,由姚银秀同志担任;三个副主任,由刘德文、侯阳明、侯林平担任。其他工作人员还有全新红、孟庆轲、杨青彬、王海强、靳明成等28人,他们分别负责教学区和学生公寓的学生管理。(二)政教处的沿革。在政教处诞生之前,学生工作归教务处管理。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的加大,学校于1991年成立政教处,主管学生工作。第一任政教主任是连光杰,1993年到1995年期间李金山做副主任,从1998年至今,姚银秀任政教处主任,到1999年又增设副主任,由张道富、陈仁光、马汉有担任,熊成海主抓保卫工作,归政教处管。2001年以后,副主任由刘德文、侯阳明、侯林平担任。政教处成立以后,学生管理制度才逐步完善起来,学生管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政教处的职责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全校学生德育工作实施组织和管理,落实《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现《中学德育大纲》中的德育目标。2、与各级段长一起做好各级段班主任的选聘工作。3、制定每学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并指导班主任订好班主任工作计划。4、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一般每两周一次),组织班主任学习上级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通报、分析、研究学生思想动态;交流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经验;指导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5、指导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周日班会,与校团委携手开好周一例会。6、组织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好家长会议;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学生了解社会。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紧密结合,形成立体教育网络。7、做好班级、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记载,并做好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8、组织班主任及有关部门,做好班委会及学生会干部的选配工作;指导班委会干部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做好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的评选工作。9、组织新生军训;安排学生适当参加劳动锻炼、文体活动和科技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课外活动。10、抓好学生学习纪律、就寝纪律、开会纪律、活动纪律等,及时排查、处理学生矛盾纠纷。11、教育学生养成自觉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妥善保管个人、集体财物,具有一定的财物安全和人身安全的自保意识。12、及时发现生活困难、品学兼优学生,给有关助困项目提供依据。13、做好学校学期德育总结工作,指导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总结及学生操行评语和毕业生结业鉴定工作。 学校办公室是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在1989年11月才设立的,当时的办公室主要负责学校的对外接待、上传下达和文秘工作,第一任主任由李建民同志担任,下属只有一个通讯员魏军成。1995年办公室领导换届,第二任主任由姚铁盈同志担任,此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学校负责学校的对外接待、上传下达,对内外发布有关学校通知、布告、公告等;协助校长组织安排学校行政办公会和工作会,作好记录;和文秘工作。这时办公室除了一个通讯员外,还增加一个服务员。1999年学校办公室第二次换届,第三任办公室主任由王根拴同志担任至今。文秘工作由侯新华同志负责,2000年开始由李建鹏同志负责文秘工作,2001设副主任,由李建鹏担任,2003年开始副主任由侯新华同志担任至今。目前,办公室共有成员17名,校长助理一名,由姚铁盈担任,主要职责是协助李建民副校长做好办公室工作,协助连光杰副书记做好党务工作。办公室设主任一名,由王根栓同志担任,负责办公室全面工作;副主任一名;由侯新华同志担任,协助办公室主任工作,主要负责宣传、文秘、组织有关会议等工作。文秘一名,郑奇玉。办公室另外还负责管理档案室、收发室、广播室、会议室。档案员:李玉兰;收发员 :高大玲;广播室由石桂花、余桂凤负责。其他职员还有张刚、张云英、侯林耀、陈曙、贾志浩、韦海娇、分别负责打字、印刷、服务等工作;司机两名:李宏彬、魏红阳;另有清洁工三名。办公室的职责1、代表学校负责对外接待、上传下达工作;了解情况,搜集材料,为学校决策管理出谋划策。2、组织和拟订有关学校的工作计划及规章制度,以学校名义发布有关行政事项的通知、布告、公告等。3、协助校长组织安排学校行政办公会和工作会,作好记录。4、协调各处室科段的关系,及时向校领导提供有关信息、情况、协调各部门办理的综合性工作。5、做好学校行政公文、信函的收发处理,及时做好行政公文的分类、整理。6、保管好印章,热情服务全校教职工,做好处理各种关系、手续工作。7、管理好所辖收发、档案、文印等工作。8、加强本室工作人员管理,团结协作,听从校领导分配。9、完成校领导交给的其它临时工作。 后勤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学工作提供后勤保障,为师生生活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时代的要求,学校的后勤处由最初的一个总务人员,发展到今天的包括后勤主任在内的24名职工,工作越来越多,分工也越来越细。1950年到1959年,学校总务由刘延武担任,会计马中孚;1959年到文革学校解散前,由张子久任总务,党继章为会计;学校1975年恢复上课以后到1989年这一段时间,梁子定任学校总务兼会计,先后担任过出纳的有,靳义兴、李金聚,郭明德;1989年后到2002年,后勤主任由孙天龙担任,会计是温运亭,先后任过出纳的有王宇、杜丙哲,雷海红;1986年后,后勤设保管岗位,陈桂菊、周向顺、刘怀萍先后任保管。现在,后勤处设主任一名,由王首高同志担任;副主任兼会计一名,由陈成华同志担任;出纳一名,由胡哓臣同志担任。其他工作人员还有陈仁广、雷海红、杜炳哲、刘怀平、张艳丽、陈景、孙天龙、腊乃常、贾喜才、魏保群、李富定、周国民、杨国显、魏军成、罗铁林、全天才等22人,他们主要负责学校的水电、维修等后勤保障工作。后勤处的职责1、协助校长制订并实施总务工作计划和学校建设的长、短期规划。2、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学工作提供物质保障,为师生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主要职责是管好用好学校的钱,管好用好学校的物,搞好教学用品的采购和供应,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生活。3、管好财务,组织好学校经费的预算、决算和学费的收交工作,定期向领导汇报资金收、支及财产购置情况,开源节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合理使用经费。4、负责抓好校产管理,师生保险,教师医疗管理及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工作,并做好实验仪器、图书及体育器材的购置,探索和完善在封闭管理模式下的后勤服务经验。5、搞好校容、校貌的规划及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做好校院无杂物。6、管好学校水电,确保及时供电、供水;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用水;及时维修供电线路,确保排水、排污渠道畅通,下水道污浊气味外溢。及时抄写用电、用水户的水电度数,按时收交水费、电费。7、认真搞好校建工作。大的基建项目必须公开招标,及时办理有关基建审批手续,配合质量监理部门加强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确保万无一失。把好工程造价关,公开招标,公开竞争,较大项目必须提交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决策。8、修旧利废,减少开支。及时维修、安装教室、寝室门窗、玻璃桌凳等。要合理支配时间,不得影响教学秩序。9、每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和库存材料的清查盘点,建立财产登记卡,定期与使用部门或个人核对。10、寒暑假期间,认真组织工人搞好各种设备及财产的维修、安装及整理,及时添置、更新教学、办公及生活设备。11、加强对后勤人员的思想教育,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校如家,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对撤离职守,因失职造成工作失误的人员予以公开批评或减津贴奖金,或视其情节和影响予以行政处分。 1、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严格财会纪律,秉公守法,认真搞好学校财务工作。2、协助领导编制本单位预算,做好决算,定期向领导汇报资金执行情况。账目数据准确,情况真实,上报及时。3、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否则一律拒绝报销。4、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保守财经机密。5、出纳要做好现金收付日记帐,做到日清月结,帐库相符。6、把好开支关,现金借支,非经校长同意不得支付。7、定期清理并催缴学杂费和其它费用,严禁各科室、级段收取现金设立小金库,按财务制度办理现金收付手续。8、做好每月工资的造册及发放工作。9、开源节流,节约开支,有钢用在刀刃上,确保教育教育工作正常进行。10、每学年向学校职代会汇报一次财务的决算、预算执行情况,配合学校工作的财务审查小组,每学期对财务账目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情况及时向职代会报告。11、完成校长交给的各项临时性工作。 (一)督查室学校督查室2002年8月设立,主任由金玉朝同志担任,副主任许军华,2003年8月副主任由辛路担任。督查室在常务副校长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检查落实学校各种计划、制度落实情况;督查处室(段)、教研组职责范围内工作落实情况;审查把关学校各种奖励补贴情况;负责全体教职工的考勤情况;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临时工作。(二)综治办学校从1904年成立以后,由于学校规模很小,也没有象样的校舍,大门都没有,也就没有专门的保卫部门,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建国后的80年代,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安全稳定倍受重视,学校在1989年才成立了保卫科,原来保卫科只有保卫干事一名成员,综治办即综合治理办公室,综治办在学校工作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综治办的工作人员(包括聘用人员)已扩大到12名 ,主任由张道富担任,其他工作人员还有侯涛、李春阁等11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学校门卫值班和学校夜晚的治安巡逻,担负着保卫学校财产安全的重任。综治办职责如下:1、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创造性地搞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2、严禁闲散人员到校内闹事,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3、负责处理校内一般民事案件。4、积极协助公安机关侦破发生在校内发生的案件。5、负责校内流动人口的暂住登记,落实炊管人员及校外施工人员出入办证登记工作。6、如遇突发事件,首当其中,配合学校领导积极做好善后工作。7、经常检查指导校内各部门的安全防范工作,发现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8、及时向校领导及公安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9、积极完成学校安排的其它临时工作。10、对门卫人员加强管理和培训,使每一个工作人员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维护学校的(大局稳定)安全与形象。11、主动完成本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总结。并负责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具体事宜。(三)老干部科随着学校离退休教师的增多,学校于2002年8月年设立了老干部科,专门从事老干部工作。老干部科长由熊成海同志担任。老干部科成立以来,在学校党总支和校工会的领导下,为老干部们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例如:支援经济困难老人,照顾生病干部,为他们组织老干部门球比赛,带领老干部外出观光旅游,召开老干部养老保健茶话会等,努力作到关心老干部,帮助老干部,力图把温暖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使他们安度晚年。
“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研究》已接受待发表,2009年(与李杏、姚先国、张海峰、张俊森合作)。“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一个基于组群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 , 1197-1220,2009年10月(与周绍杰,张俊森合作)。“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PP63-79(与金烨合作)。“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如何”(与张俊森、朱怿合作),《经济学报》,2008年5月,第三卷第一辑,83-112页。“相对绩效考核:中国地方官员晋升机制的一项经验研究”(与周黎安、陈晔合作),《经济学报》,2005年6月,第一卷第一辑,83-96页。“转型经济中的银行歧视:意识形态,信息还是激励”(与 Loren Brandt 合作),《世界经 济文汇》2005年第2期,1-24页。 Altruism, Favoritism, and Guilt in the Allocation of Family Resources: Sophie's Choice in Mao's Mass Send Down Movemen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lead article) 118(1), February 2010, pp. 1-38 (with Mark Rosenzweig and Junsen Zhang).Incentives, Equality and Contract Renegotiations: Theory and Evidence in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58(1), March 2010, pp156-189 (with Hongbin Cai and Li-an Zhou).Why Does Spousal Education Matter for Earnings? Assotative Mating and Cross-Productivity,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7(4), October 2009, pp. 633-652 (with Chong Huang, Pak Wai Liu and Junsen Zhang).Testing The External Effect of Consumption: the Case of Child Demand,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44(4), pp. 890-915, fall 2009 (with Junsen Zhang).Ultrasonic Scans and Sex Ratios in China, 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 4(1), pp. 121-137, June 2009 (with Hui Zheng).Winter Heating or Clean Air? Unintended Impacts of China's Huai River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99(2), pp 184-190, May 2009 (with Douglas Almond, Yuyu Chen and Michael Greenstone).Mother's Education and Child Health: Is There a Nurturing Effect?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8(2), pp 413-426, March 2009 (with Yuyu Chen).Political Connections, Financ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Private Entrepreneurs, (with Lingsheng Meng, Qian Wang and Li-an Zhou)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7, 2008, pp. Quantity-Quality Tradeoff of Childre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Identification Using Chinese Twins, Demography, 45(1), February 2008, pp. 223-243 (with Junsen Zhang and Yi Zhu).Effects of Longevity and Dependency Rates on Saving and Growth: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Cross Countries, (with Jie Zhang and Junsen Zhang),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4(1), September 2007, pp. Returns to the Communist Party Membership: Evidence from Chinese Twins, (with Pak Wai Liu, Junsen Zhang and Ning Ma), Economic Journal, 117(523), October 2007, pp. High Birth Rates Hamper Economic Growth? (with Junsen Zhang),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9(1), February 2007, pp. Effects under Contract Renegotiation: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with Scott Rozelle and Li-an Zhou),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15(1), March 2007, pp. ,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Yi Zhu),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4(4), December 2006, pp. Do Entrepreneurs Enter Politics, (with Lingsheng Meng and Junsen Zhang), Economic Inquiry 44(3), July 2006, pp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Disciplinary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 (with Li-An Zhou),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9-10), September 2005, pp. and Enterprise Privatization in China. (with Loren Brandt and Joanne Roberts),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21(2), October 2005, pp.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turnover of provincial leaders in China. (with Ye Chen and Li-an Zhou), Economics Letters 88(3), June 2005, pp. Privatization with a Tail: The Screening Contract and Performance of Privatized Firms in Rural China, (with Scott Rozell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lead article) 75(1), October 2004, pp ’s Budget Constraint, Competition and Privatiz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Rural Industr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1(3), September 2003, pp. Discrimin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Ideology, Information or Incentives? (with Loren Brandt),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lead article) 31(3), September 2003, pp. Rural China: Insider Privatization, Innovative Contrac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with Scott Rozelle), China Quarterly 174, December 2003, pp. Privatization as a Screening Mechanism, Economics Letters 78, February 2003, pp. or Stripping Rural Industry: an Analysis of Privatization and Efficiency in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460, (with Scott Rozelle), 2000, pp. 1-12.
201 浏览 2 回答
272 浏览 10 回答
213 浏览 3 回答
140 浏览 7 回答
278 浏览 2 回答
280 浏览 2 回答
99 浏览 2 回答
329 浏览 1 回答
224 浏览 5 回答
285 浏览 9 回答
271 浏览 8 回答
280 浏览 4 回答
310 浏览 8 回答
234 浏览 2 回答
289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