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理系统是 企业管理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供应链单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仓库管理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于VB的仓库信息管理系统
仓库管理系统论文摘要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计算机代替传统人工来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本文主要对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些主要功能和基本组成情况,包括了引言、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划分,同时介绍了软件的编程开发工具,另外介绍了对软件的实施开发,如何在使用的过程中让用户能够简洁明了,以便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 企业运营 成本的目的。
仓库管理系统论文内容
【关键词】仓库管理系统,数据库,Visual Basic
1引言
仓库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它所包含的东西对于一个公司企业的执行者或者领导层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个好的仓库信息管理系统是应该能为用户提供全面而且细致的信息以及一些人性化的便捷查询手段。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往往采用非常传统的人工管理 方法 ,这种管理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有着很多的缺点,诸如效率低下、依赖人工而导致保密性也不强、查询方式也很繁琐等,而且时间一长则会导致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一个物品的管理来说往往会造成数据的更新和维护的不便。运用计算机对物品的存储信息管理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小部分,它具有着传统人工管理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一些优势。它拥有查询方式便捷、存储量大、保密性高、成本较低等诸多特性。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是一个公司企业正规化国际化的一个标志。因此开发一个相应的仓库信息管理软件是适应了时代的潮流的。
2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公司应运而生,许多从事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企业都需要生产销售自己的产品,这些各式各样的产品在没有销售出去之前又需要储存在仓库之中,但是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产品数量的急剧增加,产品种类的增多以及有关产品信息的更新换代等等,面对这些庞大的信息怎么去有效的管理并且及时的去处理对于企业和公司的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仓库信息管理的重点在于销售信息能否及时的反馈到企业从而制定好下一个生产计划,确保企业的效益。仓库信息管理在企业的整个供应流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不能的保证货物的进货与出货的正确性,则会导致企业运作成本的增加,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既而导致一个企业缺乏竞争力。传统的人工仓库管理已经无法保证当今社会企业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规划,现今企业仓库的作业越来越复杂化多元化,仅仅靠人工的记忆和纸质的录入,已经不能配合企业的有效发展,所以建立一个信息化的仓库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3软件开发工具
Visual Basic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便于程序员的开发使用,无论是一个初学的新手还是一个 经验 丰富的软件工程师。VB使用了可以简单建立应用程序的GUI系统,但是也可以开发一些复杂而又大型的程序。Microsoft Office Access是一款由Microsoft(微软公司)开发的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提供了表、查询、报表、窗体、页、宏、模块等七种用来建立小型数据库的对象;提供了多种帮助向导、生成器、模版、界面的设计、报表的生成、数据的存储、数据的查询等操作是它们规范化;这样即为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方便也使得大量普通用户不用去编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数据管理任务。
4仓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分析
仓库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为了给一个企业公司的经营提供信息服务,它包含了一个仓库管理的多项工作职能。系统需要对客户的信息、订单报价的信息、物品入库多少的信息、物品出库的信息、物品供应商的信息、等等信息提供报表的查询、更新、下载统计。
(1)功能模块划分如下:①基本管理功能:软件的基本管理有以下几个功能。进库管理:对产品的入库进行信息统计;出库管理:对产品的出库进行信息统计;交接班:管理员之间的交接;修改个人密码:拥有管理员权限的人员修改用户的密码;临时离开:在管理员临时离开期间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②查询功能:根据检索的对象不同分为一下三种。按日期查询:制定某一日期查询当天的货品信息;按人员查询:根据某一个经办人来查询他所经手的货品信息;按物品查询:制定某一货品来查询它的进出库情况以及订单报价。
③统计功能:对信息的统计。按月统计:统计某一月份的货品进出库信息;数据整理:对整个仓库信息进行整理。
④ 打印功能:打印所需信息。需采购物品打印:对于库存偏少需要采购的物品进行打印;按月打印:打印某一月份的货品信息。
⑤ 设置功能:使得拥有管理员权限的人员才能执行此功能。操作员设置:添加和删除软件用户并且规定用户的操作权限;经办人设置:对货品经办人员的添加设置。通过这些功能模块的划分,使得用户能够方便的操作上手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2)数据库设计。仓库信息管理系统,采用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在Access中新建个数据库名为Storehouse的数据库,将新建的数据库放置在应用目录里面以便调用,下面是系统所需要的表和结构。
5应用软件设计实现
此次应用程序设计是由15个窗体组成,分别主要是:登录窗体、主窗体、入库窗体、出库窗体、操作员添加得窗体组成。
通过运行程序,首先进入登录窗体然后输入帐号密码,进入主窗体对软件进行详细的操作,在主窗体上有多个按钮分别对应了各自的功能项,当鼠标单击时则会弹出相应的窗体。登录界面由多个控件组成,登录窗体的实施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queding_Click()
If yonghu_mima = Password And Trim(Password) <> "" Or datacount = 0 Then
If Login1 = 2 Then
Load zhuchuangqi
Else
End If
…
yonghu_mima = ""
End Sub
此外,还有主窗体、进库管理、出库窗体等要实现,由于代码较多,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当然一个完整的系统是需要多个窗体的组成才能产生的。
仓库管理系统论文文献
[1]郝志恒,刘舫.Visual Basic 编程篇[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杨本伦.Visual Basic开发技术大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仓库管理系统选型探析
仓库管理系统论文摘要
【摘 要】比较了几种不同的仓库管理系统开发方式,探讨了仓库管理系统选型过程中系统开发方式的选择和风险规避问题。
仓库管理系统论文内容
【关键词】仓库管理系统;开发方式;选型
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WMS。仓库管理系统是通过入库业务、出库业务、仓库调拨、库存调拨和虚仓管理等功能,综合批次管理、物料对应、库存盘点、质检管理、虚仓管理和即时库存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有效控制并跟踪仓库业务的物流和成本管理全过程,实现完善的企业仓库信息管理。仓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作业系统,侧重与仓库内每个作业环节的管理,用仓库管理系统,可以生成“由谁在什么时间从哪把货搬运多少到哪”的指令,可以做具体的作业指导。选择适合的WMS对于企业意义重大,企业进行仓库管理系统选型时,首先要决定是开发还是外购,如果选择开发,开发方式又可以从自主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三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如果选择外购,则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提供商以及合适的软件。
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是指企业获得满足应用需求的应用软件的方式。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和购买成熟软件。不同的公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WMS开发方式。
(1)自行开发。自行开发方式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开发力量,由企业自身的员工组成项目组,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开发信息系统。采用自行开发方式开发出的系统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系统易于维护,能满足经常变化的需求。在资金投入方面,除了必要的硬件和实用软件的投入外,所需要的开发经费较少。但是自行开发方式对企业要求较高,需要企业自身具有知识结构完整的、具有系统开发经验的专业人才。
(2)委托开发方式。委托开发方式又叫外包开发。即承包方根据企业提出的开发要求而提出信息系统的大体构架和开发所需要的费用等,当企业认定后,将系统开发的任务全部外包给专业软件开发单位。委托开发方式适合于企业内部缺乏系统开发的专业人员,同时又希望拥有系统的源代码,获得一套量身定做的系统的情况。
(3)购买成熟软件。购买现成软件是指从销售商手中直接购买已开发成功且功能强大的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软件产品,不像计算机、电视机等有形产品便于直观地进行观察和选择,在短时间内会马上得到验证,它属于无形的产品,只有通过复杂而漫长的实施过程后,才能真正地看到它的结果,而且需要买卖双方共同努力,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共同携手才能完成,其结果和成效无法事先准确预估。采用这种方式,获得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时间短,但是其实施时间不可能很短,因为企业要通过各种各样参数的设置,使其实例化,才能成为满足需要的系统,及用户单位的运作平台。采用这种方式获得信息系统的主要优势是时间短、系统可靠性搞,但是可能存在不满足企业特有需求的情况,系统应用软件部分的维护困难较大。
(4)联合开发方式。联合开发是指由本单位提出开发要求,与合作单位一起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开发成果由双方共享。这实际上是一种半委托的开发方式。联合共同开发方式适合的条件是:本公司期望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培训提高开发技术队伍,以便公司未来的系统维护升级,并且物流公司具备相关的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系统维护使用人员、资金时间充足。这种开发方式的优点是合作双方共享开发的源代码,便于本系统未来的维护工作,还可以培养本公司的技术开发队伍,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比委托开发方式节约一些资金。缺点是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合作共同开发的双方要及时协调与沟通,以便达成共识,否则双方在合作中易出现沟通不畅的毛病。
二、仓库管理系统选型应注意的问题
适合企业的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仓储作业效率与储存设备利用率,增强库存控管能力及减少作业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作业效率,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企业进行仓库管理系统选型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很多公司买WMS时,对自己的实际需要其实并不了解,盲目买回来后发现并不合适。选择WMS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业务特征,从而确定自己的特定需求。(1)仓库管理系统选型开发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开发方式对企业有不同的要求,从成本、时间到人才储备等都各部相同。下面注意讨论开发方式的两个大的方面:开发和外购买。如果企业选择开发,开发方式又可以从自主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三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如果选择外购,则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提供商以及合适的软件。软件提供商的行业经验非常重要,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的业务流程千差万别,最好选择有同行业成功案例的公司合作。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地域差异,有些国际知名的仓库管理系统厂商在中国市场可能水土不服,环境、规则差异等都会影响软件的可用性。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开发先进科学而实用的系统是很难的,因为自主开发很难触及到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这样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效果就会不明显,而只是达到了一些流程的自动化。即使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公司成功地进行了仓库管理系统的自主开发。
比如沃尔玛实体店的WMS就是自主开发的,亚马逊的WMS也是自主开发的,然而这并非说明自主开发的优越性,企业是否选择自主开发,应视情况而定。沃尔玛自1962年成立,物流能力可以说是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沃尔玛十分注重信息处理能力,而且有些物流模式还是沃尔玛首创的,比如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直接转运(cross-dock),所以当沃尔玛有了WMS需求的时候,环顾四周,发现市场上没有适合的软件可选,所以自主开发成立沃尔玛的首选。
这很像3PL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大家纷纷讨论自建物流还是物流外包一样,当时典型的案例有海尔的自建物流系统,然而随着市场的成长,外包越来越成气候。亚马逊面临的情况与沃尔玛类似,作为online shopping的鼻祖,在市面上也很难找到符合起需求的软件,所以亚马逊也选择了自主开发。对于处在新兴行业的企业,各WMS厂商都没有太多经验,那么选择自主开发比较合适。如果企业内部研发力量不足,也可考虑选择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合作,最好别选成熟、知名的公司,他们一般不太愿意为个别公司修改流程,中小型的公司反而更合适。
(2)仓库管理系统选型风险的规避。一个适合企业仓库管理系统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相应的不合适的仓库管理系统不仅耗费企业的资源,而且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因此合理规避仓库管理系统选型风险十分必要。首先,在仓库管理系统选型过程中,不宜局限于看软件商的演示汇报,很多时候看产品演示看到的功能在生产环境里面不一定用的了,看演示只能知道这系统“理论上有这个功能”,还要通过现场实地考察的形式了解软件功能与演示功能的一致性。要求软件提供商按企业配置的数据来演示软件功能效果会更好。
其次,软件提供商在领域内的经验决定软件项目的成败。有经验的软件供应商会在一些特殊细节方面给予提示。对于软件提供商所提供的软件卖点,在功能上可能会很诱人,但某些新的功能往往在技术上是不成熟的,需要进一步的考证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这方面的功能。或者以另一种更成熟的技术代替,以减小实施过程的风险。
最后,需要合理设定软件实施最终效果预期。切记盲目地追求自动化和对信息化寄予过高期望,要根据企业的现有实际信息化情况,设定一个符合自身的信息化目标。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处于信息化发展的不同层次,对信息化的要求也不同。另外,在实施过程中要将软件提供商纳入公司整个信息化团队考核机制。对软件提供商的实施人员资质作全面的考评,供应商的实施人员必须具有甲方所在的行业经验和熟悉类似项目的运作环境。应该能够很快地提出任务设定、项目计划、细部时间安排以及其他能显示自己明白未来的工作内容,以及具有完成这些内容所需知识的问题。
仓库管理系统论文文献
[1]顾自新,王炳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6(1):10~513
[2]郑伟.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式选择探讨[J].商业 文化 (学术版).2010(10):304
[3]郭仁正.如何选适合自己的
[4]马丰宁,刘峻峰.ERP系统选型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6~119
有关仓库管理系统论文推荐:
1. 浅谈仓储管理的毕业论文
2. 仓库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论文
3. 仓库管理论文参考
4. 某公司仓储管理论文
5. 浅谈企业仓库管理论文
6. 浅谈仓储管理相关论文
7. 关于仓储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2013年学术论文:1.《中国养老年金市场未来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2013-2023年》(第三作者),《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2.《推进大病保险的思考》(独立作者),《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3期。著作:3.《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3》(执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4.《中国养老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未来战略》(第二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5.《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12-2013)》(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报刊文章:6.《从保险业看两层“市场与政府”关系》(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3年11月19日。7.《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独立作者),《当代金融家》,2013年9月。8.《发展“小、农、内、外”,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3年7月9日。9.《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缺口》(第一作者),《信息研究》(国务院研究室内参),2013年5月。10.《2012年中国保险业回眸与思考(上)》(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3年1月8日。11.《2012年中国保险业回眸与思考(下)》(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3年1月15日。专访:12.《内地养老金制度急须改革》,香港《信报》,2013年12月2日。13.《内地保险业未来发展重点》,香港《信报》,2013年5月13日。2012年学术论文:1.《保险、社会管理创新与市场经济》(独立作者),《中国金融》,2012年第23期。2.《“入世”十年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战略及评价》(第三作者),《国际商务》,2012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3.《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评价与展望》(第三作者),《中国金融》,2012年第13期。4.《农业保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思路》(独立作者),《中国金融》,2012年第8期。5.《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框架、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独立作者),《保险研究》,2012年第3期。6.《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议题与政策选择:2012-2020》(第三作者),《保险研究》,2012年第2期。著作:7.《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2》(执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8.《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11-2012)》(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报刊文章:9.《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险思维”》(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3年10月30日。10.《养老靠谁》(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3年8月28日。11.《三问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独立作者),《金融世界》,2012年6月。12.《应尽快解决养老保险中的“晚退不如早退”问题》(第一作者),《重要信息快报》(国务院研究室内参),2012年5月。13.《政府与市场:分清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各自的角色》(独立作者),《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1月20日。14.《2011年中国保险业回眸与思考(上)》(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2年1月10日。15.《2011年中国保险业回眸与思考(下)》(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2年1月17日。2011年学术论文:1.《中国各省区寿险市场发展比较:1998-2010》(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11年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2.《综合风险管理:“十二五”的新命题》(第三作者),《保险研究》,2011年第6期。3.《经济周期与保险周期——中国案例与国际比较》(第二作者),《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4.《“十二五”社会保障改革:框架、理念和难题》(独立作者),《中国经济》,2011年第1期。5.“China’sInsuranceRegulation:Framework,IssuesandProspects”(独立作者),TheFutureofInsuranceRegulationandSupervision,.专著:6.《入世十年与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理论、评价与政策选择》(第二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7.《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10-2011)》(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8.《中国保险业发展研究》(独立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报刊文章:9.《北京大学早期保险学科发展小考》(独立作者),《中国经济》,2011年第4期。10.《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正当其时》(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1年11月23日。11.《保险业规划发展目标的对比和思考》(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1年9月14日。12.《中国保险公司2010年度信息披露评估报告》(第一作者),《金融时报》,2011年7月27日。13.《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期待更多关注和评判》(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1年6月29日。14.《复杂的规矩,未必成就完美的方圆》(独立作者),《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5月10日。15.《中国地震保险制度何日可期》(独立作者),《金融时报》,2011年3月16日。16.《2010年中国保险业回眸与思考(上)》(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1年1月5日。17.《2010年中国保险业回眸与思考(下)》(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1年1月12日。18.《2011:保险业四大热点值得关注》(独立作者),《金融时报》,2011年1月5日。国际会议论文:19.《保险业的增长水平、增长结构与影响要素》(第一作者),第四届中日韩保险论坛,韩国济州,2011年4月7日。专访:20.《郑伟:保险业“走出去”步伐将加快》,《经济日报》,2011年12月2日。2010年学术论文:1.《保险业增长水平、结构与影响要素:一种国际比较的视角》(第一作者),《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2.《名义账户制与中国养老保险改革:路径选择和挑战》(第一作者),《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3.《市场经济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第二作者),《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专著:4.《商业健康保险与中国医改——理论探讨、国际借鉴与战略构想》(第二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5.《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09-2010)》(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报刊文章:6.《公私合作、价值创造与专业监管》(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0年9月8日。7.《以“保险基准深度比”衡量保险业区域发展》(独立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22日。8.《从奥巴马医改看利益、路径与理念之争》(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0年3月31日。9.《2009年中国保险业回眸与思考(上)》(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0年1月6日。10.《2009年中国保险业回眸与思考(下)》(独立作者),《中国保险报》,2010年1月13日。国际会议论文:11.《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率评估》(第一作者),第二届世界风险与保险经济学大会,新加坡,2010年7月。12.《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一个国际视角的讨论》(第二作者),第二届世界风险与保险经济学大会,新加坡,2010年7月。专访:13.《我们靠什么养老?》,《中国人寿》,2010年第10期。 14.《“十二五”:保险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金融时报》,2010年11月1日。课题:15.《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比较研究》(课题主持人),中国保监会部级课题,2009年1月立项,2010年7月结项。16.《商业健康保险与中国医改》(课题共同主持人),英国英杰华集团委托课题,2009年3月立项,2010年9月结项。17.《入世十年与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课题共同主持人),英国英杰华集团委托课题,2010年3月立项,预计2011年6月结项。1.《中国保险业“赶超发展模式”的反思及新模式的构建》(第二作者),《保险研究》,2006年第10期。2.《两岸保险法关于人身保险法定除外责任的比较分析》(独立),《保险研究》,2006年第8期。3.《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独立),《保险研究》,2006年第5期。4.《中国保险业:双重角色、制度责任与挑战》(第二作者),《保险研究》,2005年第7期。5.“AComparativeWelfareAnalysisofSocialSecuritySystemSelection”,Asia-PacificJournalofRiskandInsurance,.《中国巨灾风险管理——再保险的角色》(第二作者),载《财贸经济》2004年第9期。7.《构建个人经济保障体系》(第三作者),载《学习论坛》2004年第9期。8.《保险监管思路演进的经济学思考——兼论<保险法>的修改》(第二作者),载《经济评论》2004年第3期。9.《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第一作者),载《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该文获2004年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大学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0.《“非典”保险冷思考》(第一作者),载《中国保险》2003年第7期。11.《“非典”保险热销后的思考》(第二作者),载《保险监管参考》2003年6月。(该文由中国保监会发送给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等部门。)12.《养老保险制度选择的经济福利比较分析》(独立),载《经济科学》2002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12期全文转载。被收录《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多学科的考察——第二届“北大论坛”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13.《银保融通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第一作者),载《财贸经济》,2001年第5期。14.《保险风险证券化:借鉴与启示》(第一作者),载《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1年第4期。15.《论保险投资的风险与管理》(第一作者),载《保险研究》,2001年第3期。16.《保险监管的理论与实践》(第二作者),载《经济界》,2001年第3期(该文被收录《经济界谈股论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年5月版)。17.《中国寿险业不该矫枉过正》(第二作者),载《改革内参》1999年第15期。18.《经济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评价、问题与前景》(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19.《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06~2007)》(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20.《HandbookofInternationalInsurance》(参著),负责其中Chapter12:“China’sInsuranceIndustry:DevelopmentsandProspects”(第三作者),该书第597页~640页,DavidCummins和BertrandVenard主编,Springer出版社,2007年。21.《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05~2006)》(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22.《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经济效应》(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该书得到2004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2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险改革与商业保险发展》(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7月。24.《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03~2004)》(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25.《人寿与健康保险》(第十三版)(合译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全书共160万字,本人承担其中十四章翻译工作,约64万字)。26.《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参著),负责其中《中国投连市场的发展、冲突与前景》,该书第159页~166页,北京保险学会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2月版。27.《中国金融理论前沿II》(参著),负责其中《第十二章:21世纪的中国保险:理论与实践》(第二作者),该书第349页~389页,李扬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版。28.《保险知识读本》(参著),负责其中《第三部分:财产保险》,该书第106页~162页,马永伟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5月版。29.《双刃剑、公地悲剧与可持续发展》,载《中国保险报》2007年7月11日。30.《“替代市场的政府”与“监管市场的政府”》,载《中国保险报》2007年4月18日。31.《加息的思考:放开利率约束与加强偿付监管》,载《中国保险报》2007年3月21日。32.《2006年中国保险业回眸》,载《中国保险报》2006年12月27日。33.《社保改革要把握好两个基本平衡》,载《中国保险报》2006年10月18日。34.《保险国十条:“新瓶”装“好酒”》,载《中国保险报》2006年7月5日。35.《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保险和社会保障(下)》,载《中国保险报》2006年3月15日。36.《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保险和社会保障(上)》,载《中国保险报》2006年3月8日。37.《中国保险业2005回眸(下)》,载《中国保险报》2005年12月30日。38.《中国保险业2005回眸(上)》,载《中国保险报》2005年12月28日。39.《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路》,载《中国保险报》2005年10月19日。40.《房贷险博弈的反思》(独立),载《中国保险报》2005年4月27日。41.《2005年:中国保险业面临五大挑战》(独立),载《中国证券报》2004年12月28日。42.《为健康险开条健康路》(独立),载《中国证券报》2004年11月23日。43.《400亿等候资金进场的背后》(独立),载《中国证券报》2004年9月21日。44.《保险业应提早备战奥运》(独立),载《中国证券报》2004年8月20日。45.《保险公司的历史机遇——资本市场纲领性文件的对保险业影响》(独立),载《中国证券报》2004年2月6日。46.《中再股改,岁末闪亮一幕》(独立),载《中国证券报》2003年12月26日。47.《经营空间更为广阔》(独立),载《中国证券报》2003年9月12日。48.《进一步完善外资保险监管法律——析<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独立),载《证券时报》2003年8月6日。49.《拓宽投资渠道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并重》(独立),载《证券时报》2003年7月23日。50.《非典保险推新应把握三大平衡——兼论现代保险在市场主导型经济下的功能》(第二作者),载《中国证券报》2003年5月26日(整版文章,近1万字)。51.《市场、政府与道德——从<保险法>的修订谈起》(第二作者),载《中国证券报》2002年11月4日(整版文章,近1万字,被人民网等多家网站全文转载)。52.《投连险与股市共舞》(独立),载《中国证券报》2002年9月23日。53.《信誉为何不佳》(独立),载《英才》,2002年第3期。54.《入世,检视中国保险法律》(独立),载《金融时报》,2001年11月22日。55.《网络保险》(第二作者),载《保险赢家》,2001年4月刊。56.《多功能保险迷人眼》(独立),载《中国信息报》,2001年1月18日。57.《万能寿险适合谁》(独立),载《中国信息报》,2000年10月19日。58.“Mid-and-Long-TermGrowthPotentialAnalysisofChina’sInsuranceIndustryBasedonWorldInsuranceGrowthRuleCurve”(第一作者),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Asia-PacificRiskandInsuranceAssociation,TokyoJapan,2006年7月。59.“TheOpeningofChina’sInsuranceMarket”(独立),presentedattheExpertMeetingonInsuranceServices,UNCTAD,GenevaSwitzerland,2004年11月。60.“OnChina’sInsuranceRegulation”(独立),presentedattheExpertMeetingonInsuranceServices,UNCTAD,GenevaSwitzerland,2004年11月。,TokyoJapan,2006年7月。62.“EconomicEffectsofSocialPensionTransition:ChinaasACase”(独立),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Asia-PacificRiskandInsuranceAssociation,SeoulKorea,2004年7月。63.“AComparativeWelfareAnalysisofPensionSystemSelection”(第一作者),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AmericanRiskandInsuranceAssociation,MontrealCanada,2002年8月。64.“AComparativeWelfareAnalysisofPensionSystemSelection”(第一作者),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Asia-PacificRiskandInsuranceAssociation,ShanghaiChina,2002年7月。65.“TheOpeningofChina’sInsuranceMarket:IssuesandPractice”(第一作者),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AmericanRiskandInsuranceAssociation,BaltimoreUSA,2000年8月。66.“Principal-AgentProbleminChina’sInsuranceIndustry”(第一作者),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AmericanRiskandInsuranceAssociation,VancouverCanada,1999年8月。67.“China’sLifeInsuranceMarket:aPrincipal-AgentAnalysis”(第一作者),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Asia-PacificRiskandInsuranceAssociation,HongKongChina,199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