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2年8月19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人源IgM B细胞受体的冷冻电镜结构》(Cryo-EM structure of the human IgM B cell receptor)的研究论文。原文链
“我现在每天能睡6个小时,比以前多多了.”施一公对此很满足. 超常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从2009年至今,施一公已在《细胞》《自然》《科学》世界三大顶级刊物(简称CNS)上发
师从施一公,发表 6 篇Science/3篇 Cell,她被誉为「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 论文盘点. 10 月 31 日, 2022 达摩院青橙奖 公布,15 位平均年龄仅 33 岁的中国青年科学家
不论你眼里的他是谁,在施一公本人眼里,他首先是一名科学家,这是他的“主业”。 作为一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过六十篇CNS(即《细胞》《自然》
施一公,结构生物学家,现任西湖大学校长,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撰写论文方面有着近三十年的经验,读完下面这篇《施一公谈论文
Science报道. 北京时间2022年8月19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人源IgM B细胞受体的冷冻电镜结构》(Cryo-EM structure of
施一公和颜宁这对师徒同为结构生物学家,他们在CNS(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这个数据是非常恐怖的,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建校以来还没
旅游. 施一公团队再取新进展!. 2022年已发表多篇重磅成果. 抑制γ-分泌酶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策略。. MRK-560是一种选择性抑制剂,对早老素1
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发表两篇论文 报道剪接体的三维结构并阐述RNA剪接的分子结构基础 清华新闻网8月23日电 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
2、开年第一个好消息,施一公研究组在Nature发表重磅成果,在结构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19年1月1日,施一公研究组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No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