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第一次在《自然》上发表论文时是32岁,他是我国结构生物学的领军人物。 潘建伟院士在《自然》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时是27岁,他被称为我国“量子之父”。 201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
施一公和颜宁这对师徒同为结构生物学家,他们在CNS(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这个数据是非常恐怖的,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建校以来还
不绕弯子了,今天我通过Scopus数据库分析了一下施一公的主要论著,下面数数他在Nature、Science、Cell的发文数量。显然,施一公老师比广川还是要强一点点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9日,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发表题为《激活状态的人源次要剪接体的结构》(Structure of the Activated
北京时间2015年8月2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连续在线发表两篇中国科学家研究“剪接体”的论文,并首次报道了分辨率高达3.6埃的“剪接体”分子结构,这些研究论文由施一公带领的
其实在白蕊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之后,没有去选择其他的高薪职业,而是进入了西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而她之所以会选择西湖大学,也是因为此时自己的恩施施一公院
3.给自己设置一个期限,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论文的初稿完成。写论文这件事情,我认为还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博士马上接近尾声,但是科技论文表达能力仍然很差(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内心非常想在写作方面得到提高,因此转载两篇施一公教授的经典文章。这两篇文章虽然简短,但
其中引用次数最高的一篇为 2003 年 cell 上一篇,被引次数 1092,施一公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两名作者);第二高的论文为 2002 年发表在 molecular cell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