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启运营之路 2020年初,我开始帮助海心老师做学习社群运营。至今,已将近两年的时间。 期间,我同时参与过其它社群运营的学习。 在整个过程中,我开启了运营主题阅读,汲取不同老师在运营方面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理论投入到自己的运营实践中。 在初期,我只是模仿和照搬模式,后来,我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也会基于我们自己的学员群体,做很多的调整。 至此,我总结了以下自己运营以来的一些心得体验。 我希望,这些总结,可以给我们的运营人员带来一点点启发和帮助。 二、黄有璨老师给我带来的运营之光 我很喜欢黄有璨老师写的《运营之光》这本书。 这不是第1本我看的运营书籍,但它在我的运营工作感到迷失的时候,带来过些许心理慰藉,可以说,它真的给我带来了运营之光。 跟其它运营相关书籍不同,这本书没有千篇一律的框架和流程说明,但作者流露出了对运营工作者的善意和理解,让人感到了温度。 这本书,我觉得对于正处于运营初期中感到迷茫的人员,有很好的启蒙作用。 刚接触运营工作的小白,手上的工作可能只是简单的文案编写、小海报制作,或者枯燥的数据登记,这些属于非常繁琐或者没什么太多技术含量的事情。 有些人做着做着,就会开始自我怀疑,我究竟在做什么?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 黄有璨老师说,运营应该学会撬动一个杠杆点,前提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块,从某个点,撬动自己的运营生涯之路。 关于这一点,我想到了很多我们团队成长起来的同事,包括我自己,我深有体会。 我非常建议,运营的小伙伴,如果想要找到心中运营的光,可以从这本书开始。 三、我是如何进行训练营运营策划的 我想谈谈,我是如何开展训练营学习社群的运营策划的。 从广度上来说,训练营学习社群运营涉及到『开营前发售』、『开营中学习活动』、『开营中对外展示』和『结营后再宣传』等不同模块。 因此,需要围绕几个大方面思考和布局,给自己提出问题: 发售前,我需要准备一些什么? 学习展开过程中,我可以怎样鼓励学员做什么? 结营后,我可以做哪些动作,促进课程的再转化? 我可以跟哪些人进行工作上的配合?我可以提供哪些资料?哪些工作可以分配出去?等等。 从训练营本身的学习设置来说,如何将社群服务做得精细化?如何事无巨细的把每个问题和事件都列出来?是我策划的考量范围。 开营前准备事项 首先,我会把开营前需要准备的工作事项列出,接着对应相应的物料需求,比如,创建课程购买链接、课程海报,课程表,课程大纲,学员档案,开营邀请等。 接着,我会补上相应的环节所需要的沟通文案,囊括学员需要了解的事项。 这里所涉及的更详细的内容,不一一列出。 开营学习进行时 社群的学习活动,总的来说比较固定,但需要后台的许多工作支撑。 比如,对学员活跃度的观察和统计,学员的学习数据登记,打卡圈子的制作,每一个环节的海报制作,每一个环节的文案编写,每一个活动的主持稿,等等。 我的做法是,事无巨细的把社群的各项活动事务,以及后台需要相应准备的工作一一列出,并对应上相应工作的负责人员和相关物料需求,将具体工作要求发给相关负责人。 某些活动涉及到多方人员的,还需要列出各方人员的工作衔接点。这样,大家可以清楚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做什么事情,需要做到哪个程度。 四、我是如何考量运营细节的? 关于运营细节,涉及到与学员私信沟通的『文案类别』、『文案内容』、『文案发送顺序』,以及针对不同回复内容的『回复方式』和『回复内容』,还有对应的备注工作; 同时,还需要考量课程和学习活动可以安排的时间,以及学员可能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考量如何鼓励学员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运营的说话方式,怎样说能够做到鼓励到学员,怎样说可能会打击到学员。 运营设计,还需要引入相关的行为设计学原理,比如,考量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制造学习高峰体验,给学员留下难忘的时刻,曰峰终定律。 比如,如果想要学员非常深刻的感受到我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可能需要在过程设置一定的学习高峰体验,以及,在课程结尾时设置令学员回想起来感到温暖的瞬间。 这也是我们课程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原理,实现给学员传递课程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事无巨细,分工到位,各行其职。 五、我是如何带团队的 首先,执行工作的过程,对于不同模块的工作,我会鼓励不同小组的人员,主动思考自己所负责的事务,哪些可以做得更加完善? 我会鼓励她们多一些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比如,自己被分配到的这项工作,可能缺乏什么资料,哪些可以由自己来补充完善?哪些是需要统筹策划者给予帮助和提供。 其次,在日常,我会给自己提出很多问题。我会把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同时丢给运营小伙伴思考。 这些问题,我自己也许也还没有答案。但是,我希望通过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一起头脑风暴,最后,大家可以坐下来将各自的思考内容进行汇总和讨论。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碰撞出更多运营的思想火花。 另外,成员如果遇到了问题,我会鼓励大家先自己找答案。提问题的时候,附上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得到确认,然后执行。 运营人员一定要有主人翁和主动思考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运营实践变成自己的经验。 最后,我会不定期自己操盘统筹和策划训练营。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避免纸上谈兵。 我希望,我自己可以给到一些落地的示范,因为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我才能一边做一边发现新的可能性,才能体会到哪些不可实现因素,以及哪些可以做得更好的细节。 在我们的观念里,有很多东西,都已经被设置好了脚本。因此,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脚本局限住。 但我们可以去突破脚本,创造新的可能性。 六、游趣化给我带来的运营启发 2020年中,我参加了北野老师创办的游趣化训练营,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取了“游戏化设计师”证。 刚开始,我也会照搬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游戏化模式,而缺乏深度思考,如何设计更加适合我们自己训练营的游戏化模式。 后来,我慢慢体会到,形式是次要的,游戏化在于它的观念和游趣灵魂。 在设计训练营的时候,如果能够引入一点点游戏化的观念,让整个流程和框架看起来没那么枯燥和按部就班,就会让整个训练营看起来更加丰富、饱满和欢乐有趣。 我渐渐不再照搬模式,而是多了更多自己的思考跟现实情况的结合。 我把从北野老师那儿学来的游戏化理念应用到与学员的私信沟通文案中,使沟通环环相扣,承上启下。 同时,我还在个别训练营中创造故事线,让整个训练营充满故事性,并设置相应的关卡,为学员的学习添加了游戏化的乐趣。 后记:自我突破带来的不一定是成功,但一定有成长! 我属于后知后觉型的人,也属于激进冲动型的人,在自己认定的一些事情中,会表现得过于的自信。 有时候,想到一些自己认为好玩的主意,就想立刻去尝试和实现。 我的思想有时候很活跃,会有很多丰富的想法,但往往在落地之后发现比较复杂和不整齐。 我会在感觉到吃力的时候做出运营方面的调整,但也因为我属于后知后觉的人,有些问题,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才会被自己发现和纠正。 最近,海心老师跟我们运营团队说过一句话。她说,运营工作总是可以有不断改善的地方,我的理解是, 运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运营毕竟要涉及的东西和工作实在太多了,它从广度上可以很广,从深度上也可以很深。 我们可以专注于把社群运营从深度方向做得精细化,也可以从广度上,将运营工作拓展至宣传、营销、社群服务、课后跟进等不同的模块,根据自己的精力和能力而定。 最后,我想说,每一次的突破,未必能让我们实现物质上的成功,但一定能让我们实现自我成长,无论是能力上,还是心灵上。 运营是一项非常考验人的心理承受力和能力的工作。 今天,你也许是在做海报的布局和技巧上有了一些进步;明天,你可能是对整个运营策划有了更多更深的见解;后天,你还可能是因为一堆数据产生了更多关于如何做好运营的想法。 最后,你可能在面对各种繁琐的事物,以及不同学员的回应态度上,有了不同的体验,有了更加包容的心理和耐受力。 以上,对我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希望也可以给你带去一些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