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大众。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因此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诗词流行音乐在抒情言志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人是需要情感表达的,更需要情感表达的良好方式。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对莫大作用。诗词、流行歌曲的本质是趋同,只不过音乐文学(歌词)还没有古典诗词一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并不是说它永远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只是这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时间的积淀。二、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1、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在这个地方。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多,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中国的古代文学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矶,千古传颂。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这本身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对演唱人来讲亦是如此,因为听者会不自觉地拿曲作者的曲与演唱人的唱来与原诗相靠,看是否丝丝入扣,从而对创作者与演唱人的品质进行评判。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觉得当属邓丽君。邓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泡制出许多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邓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由台湾声名卓箸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加上邓的内敛婉约清丽的唱腔,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有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的现代版诠释了。2、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方式。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中的领头人物。他有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扯不断的关联了。后来他又写了 <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是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后来还有一个冯小泉,因为他本身是学后来还有一个冯小民族乐器的出身,所以对民族文化自然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里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还有<秋水长天>等。3、从创作的形式上来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一另一种风格。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很多现在的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格式与风格。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香港的很多词作家,他们的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从他们的作品中即可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诗宋词的写作方式,规范来进行创作。首先是黄霑,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题歌<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沈随浪只记今朝……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腻了一襟晚照……”,还有<射雕英雄传>里的一首<千愁记旧情>“红日/再不会升/热心渐似冰/彼此星沉天际/剩我低回血泪凝”,(<射>里还有一首<四张机>,手法相当规整“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不过这应算是金庸的作品了)。还有著名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 他的风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另外还有卢国沾也是这类高手,他总是背负着家国情重,作品中很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的味道,这正是诸多唐宋名家为世人所景仰的品质。来看他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质再把持/”再如许冠杰,也善用诗词典范来描绘世态人生“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浪子心声),“夜风凛凛/独回望/旧事前尘”(沉默是金),写情“曳摇共对轻舟飘/互传誓约庆春晓/两心相对影相照/愿化海鸥轻唱悦情调/艳阳下与妹相亲/望谐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绿柳花间相对缘份/泪残梦了烛影深/月明独照冷鸳枕/醉拥孤衾悲不禁/夜半饮泣空帐独怀恨”(双星情歌)再看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体,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最突出的我觉得还是琼瑶,她最擅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情怀。如“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时光留不住/春去影无踪/潮来又潮往/聚散苦匆匆/往事不能忘/浮萍各西东/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且拭今宵泪/留与明夜风/风儿携我梦/天涯绕无穷”(几度夕阳红) .小虫也有几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现出古诗词中的一些情怀,但距离唐诗宋词,已经有些距离了,更象元曲什么的。如他写给陈淑桦的<情关>“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没有了天/爱恨在泪中间/才能拥有这个梦”,<红楼梦>“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伤心往事上心头/今晨醒来梦已空/徒留红楼在梦中/红楼,红楼/为何浓浓的红妆遮不住你的轻愁/红楼,红楼/你轻愁只因为人们将你遗漏”,还有给潘越云写的<红娘>“盼你来/盼到桃花谢又开/问天也不能明白/。。。/对望两相爱/心似祝英台/这应是天的安排”除去形式上的模仿与借鉴,在歌词的写作手法上,现代的流行歌曲也是从唐诗宋词身上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向讲究韵律感与意境美,这都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了,唐诗宋词里更常用到的比兴手法,在现代歌词的写作中,例子那更是不胜枚举。三、 流行歌曲相对于古典诗词的优势尽管现代歌词的创作沿袭着古典诗词的创作的路子起步并发展起来的,然而,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毕竟还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毕竟表现出不同时代的语言和内容特征,并接受不同时代标准的审视与评判。我们说文学是为了体现生活而存在的,那么任何的一种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个时期的生活现实,体现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征。正如我们都说唐诗与宋词,而并没有泛称为唐宋诗词,就是因为它们分别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而流行歌曲则显然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不同于唐也不迵异于宋,所以它与前二者之间,还是有着更多显而易见的区别,这也正是如今很少将他们主动放在一起比较的原因。而流行歌曲更为通俗,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受众,其次留心歌曲的传播方式是古典诗词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流行音乐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流行音乐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体现,但在文化内涵上仍有许多不足,当“妹妹坐船头”唱遍大江南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流行音乐在主题、内容方面应该有较大的提高,近年来的流行歌曲逐渐的吸收古典诗词的一些元素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使得流行音乐通俗而不俗,品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作为中国瑰宝的古诗词却得不到高中学生的喜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象的相去甚远. 以前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还有的学生喜欢选取诗中的词作为自己的笔名或者是书斋的名字,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词更是深恶痛绝。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1、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变小,阅读品位变低。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 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卡通、漫画、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口袋书。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如第三册的《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3、死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热情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二)、造成现状的主观原因1、“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学了就忘”,这是一种畏难心理。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生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典诗歌是不容易。而实际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闹中轻松学好语文同样也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学古典诗词落伍了,不够现代”古典诗词不是外语,而是我们民族古代的语言形式。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好好学习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就愧对于祖先,愧对于血管里流动的中华民族的热血。但学生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喜欢流行歌曲,却不知有许多歌词都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来的。所以他们会觉得学古典诗词是“落伍”,跟不上时代。3、“为了考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读读古典诗词,在课外我从来不读这些诗词”这些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面对这种现象,应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先要让学生认识古典诗词的价值.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典诗词,从语言的范例中学习语言,能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如今古诗词在现代歌曲中有所应用,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流行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歌唱,是传播诗词的功臣. 歌唱则是根据既定的乐谱,把诗词依谱唱出声来。我们要写为诗词而歌唱的乐谱,仍须依赖音乐家。当然最好是懂得诗词的音乐家,像宋代的姜白石,这样的人才非常难得。最理想的办法是让诗人和音乐家密切沟通,培养音乐家们对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好的音乐家,必定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先天上就该会有诗人的气质。因此,能为诗词谱写乐歌的作曲家,就是传播诗词的功臣.然而,时代在变,今人对音乐的感受程度和古人自然有很多的不同。比方说,姜白石是了不起的词人兼音乐家;他的词句,傲视古今,但是他写的音乐,若就现代的音乐观点而论,除了「古意」之外,未免失之单调。古意虽好,但是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的音乐品味。今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是很难造就像「小红低唱我吹箫」那样的环境和情调的。若是要靠他留下的古谱乐曲去推广宋词,恐怕很难被现代人接受。古谱有它们的历史和文献价值,但是却不能为推广传统诗词发挥多大实用。同样的道理,魏氏乐谱和碎金词谱等等古籍译出的乐谱,可以教导现代人学习古意,提示深含传统韵味的旋律,然而在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诗教」工作上,起不了多大作用。从欣赏古典诗词上来说,无情的现实,难以配合当时的情调,的确是现代人的悲哀。然而,我们如想挽救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还须面对现实。这个历史责任,就落在现代有民族文艺思想的音乐家们的身上.前人留下许多的诗词,多的是美不胜收的歌词资料。这些宝藏里的每首歌词,今人可以全首引用,或者截句接收,也可以利用前人的意境构句或词汇溶入自己的思想,应该可以谱出许多优美的歌曲。很可惜现代的中国音乐家们,能够去发掘这宝藏的人实在少得可怜。当然,作曲家若要利用这些优美的歌词,自己必须先能了解诗词的内涵,才不会写出不合词意的怪谱,白白糟蹋了前人宝贵的智慧结晶。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音乐家们,应该多读诗词。音乐院校的作曲系,应该把中国诗词列为必修科,无论学生们以后要作可唱的歌曲,或是写演奏的乐曲,有了诗词的内涵,对表现乐曲中的民族风格和弘扬中国文化,都有很大的益处。不管怎么说,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宋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中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而歌曲是诗词传播的触媒,诗词可以藉音乐的帮助,广为流传。唐宋前人的例子,很值得今人效法。乘着音乐的翅膀,载着优美的中国歌词,飞扬五洲四海,让普天下都唱中国歌曲,传诵千秋,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我衷心地希望现代的音乐家们,今后多多创作能歌唱中国诗词的曲子,不要再轻易错过中华诗词这个无尽的宝藏。先人留下的这些古典诗词是我们现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应该用好这些资源。幼年时期依靠音乐帮助所掌握和学到的东西让人难以遗忘、终生受益。衷心希望华人儿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愿中华古典诗词唱响神州!
我来回答。怎么说,两人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无法比出高低,只不过两人的风格不同。
黄沾的作词作曲趋于自由、奔放,更有江湖上的那份无拘无束和洒脱,他的作词作曲有家国情爱,有儿女情长,如充满豪气的《沧海一声笑》、《谁是大英雄》,柔情万丈的《两忘烟水里》、《旧梦不须记》至今让人惊艳叹绝。黄沾先生是“鬼才”,他把中国音律中的“羽、徽、角、商、宫”倒弹,创作出让人拍案叫绝的《沧海一声笑》,音色动听婉转,乐声悠扬澎湃,既领略武林争锋的大气磅礴,又感受侠客交心的坦荡潇洒。
闫肃老师的作品,是以弘扬主旋律,抒写时代为主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忠诚为党,忠心爱国,服务人民。闫肃老师是我国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德高望重,一片丹心,一身正气,80多岁时仍坚持在文艺工作一线,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作品《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江姐》等作品整整影响了我们几代人。
如果说,闫肃老师是处庙堂之高的话,那黄沾先生就是处江湖之远。虽然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心为艺术创作的共同点。虽然两人作品风格不同,但却都可以称得上为“宗师”。
闫肃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从不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花香云天外,高歌欢庆新春来。
黄沾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是喜是愁,也未平伏此中争斗,在我心中起伏够。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红梅命运在三九严寒岩石几乎不可以自生,所以天长地久精神的梅花香飘云天外。
闫肃写的红梅出彩写到大音希声境界。
浪奔浪流,也未平伏此中争斗。上海滩写出反者,道之动。
潮涨潮落的大周天通,天下万物生于有。
也未平伏此中争斗,起伏个够也是有生于无。
红梅赞,上海滩都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文笔意境。红梅赞,上海滩都是两个人各自鼎盛作品。
恍恍惚惚,红梅赞,上海滩歌词里有像,红梅香气,海的声音就是像。
有物,红梅精神,水的呛鼻就是物。
深远呀,其中有精,闫肃红梅的灵性,黄沾水的灵性就是精华。其中有信,信就是二人歌词里一诺千金的顶天立地。
闫肃与黄沾红梅赞,上海滩的文字都打通任督脉,所以艺术水平不相上下。
但要区别两人,也就区别闫肃是西游记二郎神,朝廷里当官。
黄沾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闫肃养尊处优,不会行走黄沾江湖。闫肃行走江湖,能力也是比美于黄沾。
黄沾性格老顽童,艺术口味重些,朝廷上也会胡说八道。
艺术道路殊出同归,两人相逢都付笑谈中的的大师级平起平坐大人物。
都厉害。
只不过意识形态不同。
阎肃很谦虚,有本事的人都谦虚。
据说, 一次电视节目采访阎肃,阎肃说:“春晚时 ,听到《我的中国心》第一句,‘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己多年未亲近…’,内心非常震撼 太厉害了, 这个词 ,我写不出来!”
内地还有一个厉害的,乔羽。
几乎每一首都是经典。
港台则也还有两个厉害的,罗大佑和方文山。
代表着两个时代。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千年前我用汉隶 写下唐诗 而今生 我又开始 为你填写歌词……
谁胜谁负,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只是介于“武无第二,文无第一”的原则,而闪烁其词。亦或对“贬低内地音乐人”惹众人黑而心有余悸。大可不必这样。
实事求是,黄沾真的完胜阎肃。
其一,音乐本就是 娱乐 的一种方式。我觉得和说相声没什么两样。哪位更胜一筹,谁说了也不算,听众说了才算。
听众的人数,受欢迎度,我想两人已然是天壤之别。按沾叔自己博士论文所述,在粤语流行曲的发展初期,已颇有垄断之意。黄沾、卢国沾、郑国江仅三人的作品便可占当时整个 娱乐 圈的百分之八十。如此火热程度已成佳话,后人的确难再。论经典,今天仍然听黄沾作品的观众,我想要比听阎肃作品的观众多到不止千倍。有人可能不同意,阎肃老师们的一首《敢问路在何方》红遍大江南北,无人不知,难道这么多人还不够。而事实却是这样,因为当时并没有多少歌供大家选择,也没有其他填词人来竞争,只要写出来,各大电视台都帮着传播,听众只有打开或关闭电视机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歌的机会,这跟歌曲《上海滩》的广为人知不是一回事。由此引出第二个原因。
其二,两人最大的区别:一个是体制内人员,一位是江湖中人。
体制内人员,挣得是月工资,领导下发什么任务,你就完成什么。江湖中人,也可以说成是 娱乐 圈的艺人。正如郭德纲经常说的:凭能耐吃饭。有真才实学才会有饭吃。单从两者的创作环境来说,就没法比。明眼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更适合音乐的发展。
所以在沾叔笔下
霸气可“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永不休”
豪放有“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励志可写“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
神勇如“万水千山纵横,岂惧风急雨翻,豪气吞吐风雷,饮下霜杯雪盏”
凄凉如“漫漫长路远,冷冷幽梦清,雪里一片清静,可笑我在独行,要找天边的星”
等等。
情歌的话,不胜枚举。黄沾最擅长的便是儿女情长的歌曲。
其三,一个优秀的音乐人,必须有足够的阅历,经历,有人格魅力。
这样的人写的东西才会流露真感情。因为艺术本来就是极主观的东西,假如没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看的书再多,写的东西也是很客观的。真情很难流露。这点来说,黄沾自然完胜无疑。
相比于内地的阎肃,香港的黄沾身份更为复杂。阎肃是作词人和剧作家,而黄沾不仅作词作曲,还是主持人、作家和演员,当年曾和金庸、蔡澜和倪匡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相对来说,黄沾更是一位多方都有成就的杂家。 具体到作词作曲,黄沾的作品影响力在华语圈应该是在阎肃之上的。
说起演艺经历,黄沾是作为主持人出道演艺圈,他写的一首歌就成为后来的经典,而且是为歌坛传奇邓丽君所写,叫做《忘记他》,邓丽君曾用粤语演唱。
1979年,黄沾为香港电视剧《狮子山下》创作同名主题曲《狮子山下》。多年以来,这首歌已经并不完全是一首歌,它代表了香港人的精神,这些年经常被很多人提起。
1982年,黄沾参与作词歌曲《我的中国心》。 这首歌当年在香港影响并不算太大,而后在1984年内地的春晚上,张明敏身穿中山装搭着围脖演唱了这首深情而有力的歌曲,一时间名扬四海,成为多年以来的华语经典,到而今依然能打动华人。
黄沾参与并见证了香港电影和电视剧的黄金时代,他直接参与创作。 电视剧方面最有影响的,就是1983年他和顾嘉辉为TVB武侠剧《射雕英雄传》创作歌曲《一生有意义》《世间始终你好》《肯去承担爱》《四张机》等,传唱至今。
1987年,黄沾为电影《倩女幽魂》创作歌曲。 1990年,他为电影《笑傲江湖》创作主题曲《沧海一声笑》,并与许冠杰、张伟文合唱。 这首荡气回肠的古风歌曲,从一诞生到现在一直被广为传唱,很多人都认为它代表了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甚至永远与大侠金庸联结在一起。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相对来说,作词人阎肃的演艺经历没有黄沾丰富,但人生阅历很曲折丰富,因此他也成为内地音乐人的代表人物。他写下过《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北京的桥》《雾里看花》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 ,也因为多年参加央视春晚幕后工作,为全国观众过年带来欢乐。
相对于黄沾作词的天马行空,阎肃的歌词更为正统,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抒发感情,语言通俗易懂,容易引发老百姓的共鸣。其中传唱度最高的,是《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黄沾和阎肃两位老词人,如今都已作古。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更喜欢阎肃更为传统的歌词,而对于知识分子而言,黄沾的词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综合来看,我觉得是黄沾老爷子更胜一筹。
1、从作品风格和影响力来比较
如果将他们比作风格类似的诗人的话,我觉得黄沾更像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苏轼,阎肃像唐朝的杜甫、宋朝的范仲淹。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呢,原因如下:
黄沾老爷子的作品豪气冲天,挥洒自如,气概如大江大河。
阎肃老爷子的作品爱满人间,情真意切,深情似故乡父老。
单纯从作品影响力来看,我们无法去比较《男儿当自强》、《沧海一声笑》和《江姐》、《敢问路在何方》究竟谁更胜一筹,我们粗略的理解,他们这些作品都几乎做到了能影响范围的极限。每一首都普及到所在时代的几乎每一个人,鲜有人能说不识此作品。影响力的背后,也是能力的体现,深远的影响力是建立在他们对人性的深入了解、对时代背景的充分研究之上的。
风格的感染力和作品影响力旗鼓相当,堪称中文歌领域内的泰山北斗,第一局1:1平。
2、从作词内容来比较
同时,作品中也要表达作者本身的意愿,从作品内容来看:
黄沾写的是大马金刀,犹如一个大侠,充满江湖豪气。
阎肃写的是楼船夜雪,仿佛一名战士,俱是大爱大勇。
我最喜欢黄沾老爷子的作品是《男儿当自强》,这首歌用了古代《将军令》的曲,整首歌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将男儿的热血描述的淋漓尽致,听众听完无不热血沸腾。
阎肃老爷子的作品中,最喜欢的还是《敢问路在何方》,这首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歌曲,是我们心目中西游记精神的精髓所在,那种英雄形象,拼搏精神激励了无数年轻人。
除了这两首歌,两位大师都还有非常多的代表作,作词水平也难分伯仲,第二局1:1平。
3、从作曲水平来比较
黄沾老爷子不仅作词功底深厚,作曲也是一流水平,对古今中外音乐类型颇为了解,不时地采用古曲、五声调式来创作作品(《男儿当自强》、《沧海一声笑》等),而这些作品显然都大获成功。
都阎老作词、编剧一流水平,然而作曲水平无法考证,至少不是一流水平。但此处未谈及编剧,故而只论作词、作曲的话,黄沾对战阎肃总比分3:2获胜。
阎肃和黄沾比?阎肃是谁?写了什么歌?根本沾叔的零头你都不比。根本没有比的可能。
刚才看到一层楼评论说黄沾大雅,闫肃大俗!不在一个层次 不能比较!看到这个评论的一些观点有些话不吐不快!
1、闫肃老人的歌是刻板 歌功颂德?
“要问飞行员爱什么 我爱祖国的蓝天” 你有没有读这句话 让自己起鸡皮疙瘩?不是觉得难听 难受,而是当代人对国家的情怀!日子过好了 还有多少还发心的热爱这个国家 爱它的每一寸?我爱祖国的蓝天 你爱吗?你是否觉得它跟你没关系了?还记得81192吗?他就在用生命守卫祖国的蓝天! 这是歌功颂德吗?
2、大雅——大俗!
闫肃老师 从建国初期走到现在 越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 更珍惜今天的不易!
战争年代 需要这样的音乐凝聚军心 凝聚人心
灾难时刻 需要这样的音乐凝心聚力 共渡难关
和平年代 需要这样的音乐唤醒我们的初心 不要被美好的日子蒙了双眼 看不到危机
总政歌舞团 是干什么的 我觉得就是凝军心 凝聚民心 凝聚 人心的!
这是大俗 也是大雅!
你要和平年代的角 徽 宫 商 羽 自由自在 儿女情长 豪气云天 柔情万丈 可不要忘了 在和平的背后 就是那些大俗的“歌功颂德”在凝军心 聚民意 在抵御危难与国门之外!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的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谁是大雅 谁是大俗?
听说美国想退WTO 如果退了 世界贸易秩序重新洗牌
黄金成为各国压仓地的硬通货
乱世黄金和平玉
黄金与玉 谁是大雅 谁是大俗?
有人出国留学 享受优惠待遇 名誉
有人隐姓埋名 造核武 弄潜艇 牧卫星……
谁是大雅 谁是大俗?
别忘了 今天的中国是全世界 最安全的国家 没有之一!
你今天会听到伊拉克 叙利亚等国家的人谈大雅 大俗? 安全吃饱饭就是最好的大雅!
岁月静好 是有人负重前行
这番话 不是说黄沾 闫肃谁好 谁不好 我只是想说 侠骨柔情的背后 是有人负重前行 请正确认知!
个人意见 勿喷
黄沾水平更高:上海滩,沧海一声笑,我的中国心,让一切随风等!
绝代双骄,并驾齐驱,平分秋色,不分伯仲!
因为他本人正是粤语流行音乐的祖师级别人物,亲自见证了粤语歌的兴衰。仅一首“沧海一声笑”足以名留青史~如此大师的力作,谁敢去审?
338 浏览 7 回答
212 浏览 4 回答
125 浏览 3 回答
116 浏览 3 回答
169 浏览 5 回答
161 浏览 7 回答
317 浏览 3 回答
337 浏览 2 回答
88 浏览 3 回答
248 浏览 5 回答
250 浏览 5 回答
137 浏览 8 回答
313 浏览 9 回答
237 浏览 6 回答
203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