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只有增加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探讨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在农业上,继续加大鼓励政策力度。对耕种大片农业地面积的农民加大资金和物资支持,在农村家庭牲畜方面,鼓励个体户优化规模,尤其增加其养殖技术的培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始终是农业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农民出外务工,必然会对其收入结构产生一定冲击。因此,在收入来源上面要注意从农业本身的效能来考虑,这正如“水之源,木之本。”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引导农民参与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农村的信息不流畅,而且农民群体往往不集中,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用工信息传达、相关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让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参与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直接快速的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有一定资金支持自身农业的发展。把推进城镇化与增加农民劳务收入统筹起来,用城镇化建设来创造就业契机,农民也要抓住城镇化的机遇来增加自己收入,不能把收入来源仅仅限于农业收入上面。 除此之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挥土地特性,在充分当地土地资源、交通条件、水利资源、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与大城市或者其它农村进行资源互换,利用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各方面资源的效能。同时,由于当前一些城市转型,许多从事旧产业的城里人正转变投资方向,或者由于城市土地相对缺乏,尤其像花卉、林木等种植业的投资成本就会比农村的高出几倍。所以,要敢于让出外务工人员把农村的土地信息带到城里去,在相关网站上面积极发布信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外来投资者。这样一来,在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使农民的生活领域拓宽和引起外来人员对农村的新看法,一举多得。 当然,增加农民收入不是仅仅限于单向的考虑增加,还要减少农民其它方面的支出,这也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有效做法。农民的教育支出、通讯支出、卫生健康等等支出,成为当前一种必然的支出,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农民要让自己子女尽量获取更多知识,于是教育支出反而增加;通讯的遍及,农民每月都会有一部分资金用于这方面;由于长于从事户外工作,缺乏健康保健意识,身体弱,于是在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医疗费用又成为一个问题。 这些都是收入与支出的辩证关系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原因,才能找出对策,从而使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调查显示,2007年至2010年的4年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年增长速度依次是、、、,增长速度呈逐年放缓态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速未超过5%。受近两年物价过快上涨的影响,农民的生活支出明显加大,导致实际收入呈现前高后低的增长态势。 同时,农民收入差距拉大。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在拉大。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在拉大,近几年由于经营传统农业与从事非农收入差别的影响,农村居民两级分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缺乏劳动力户、孤寡老人户、五保户等特困户收入来源不足,生活成本逐年上升,需引起关注。 另外,农民人均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农民的增收任务仍然艰巨。 农业生产成本加大 当前农村居民收入状况与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外出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收入偏低。调查显示,某地区外出农民工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数,占70%,大部分是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度大等低收入工种,导致增收步伐缓慢。据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达86%,农民工收入中,剔除各种支出,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富足,但外出务工前景暗淡。有68%的农村居民家庭有人外出务工,但其中有18%的调查户目前已失业返乡。 农民增收途径少,家庭支出压力加大。当前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及外出务工,且收入普遍较低。 农村居民家庭金融财产单一,理财观念不强。其主要金融财产为“储蓄存款”“现金”,存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孩子读书”“建房”“养老”“防病”;存期多为活期和一年定期;有85%的家庭没有购买过国债、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有96%的家庭没有参与过赢利性民间借贷活动。 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农民种植利润缩水。农资价格高位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增收压力增大。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农产品涨价的增收实惠部分被抵消。调查显示,高达90%的调查户认为当前农村整体物价水平高得难以接受。 部分农村居民预期未来经济收入下降。由于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影响,农村居民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有60%的农民表示未来“钱更难挣”。 积极培育绿色农业,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绿色农业。要着力依托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龙头、带基地、成产业”。同时,要鼓励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于一体的农业园区建设。 加强技术培训,拓宽增收渠道。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致力于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农民务农、务工本领。要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人员为重点,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定向实用技术培训,扩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统筹城乡经济,加快一体化进程。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商业、饮食、旅游等第三产业,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以扩大农民的非农收入。 稳定农资价格,完善农资补贴。要加强对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的生产流通、零售等环节监管,确保农资价格稳定。要严厉打击贩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同时,要抓好农产品产销工作,多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确保农产品产销两旺。要做好大宗农产品滞销应急预案,最大限度保障农村居民的利益。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助推“三农”经济发展。要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银行信贷与民间借贷共同发展,充分满足农村居民金融需求。政府、金融管理机构应对民间借贷的发展给予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有效发展农户小额信贷,在贷款利率、期限、数额、担保抵押等方面尽可能照顾农村地区金融需求。 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减少生产农产品的成本支出;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财政补贴,以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为根本,积极抵御农业的自然风险。 浅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都清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所谓“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受到全国各界的广泛响应。“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别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问题。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因素又沉积已久,并涉及到许多问题。但我们已认识到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性,就必须着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那么作为一镇之长,我就更应该从思想和方法上去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从局部工作来说应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努力推进农民创业,在搞好服务中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就地转移增收,是加速农民增收的“火车头”。我们要顺应这一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切实搞好服务,大力引导和推进农民创业,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具体要当好“三员”:一是当好推动农民创业的“服务员”。 通过主动服务、热情服务、诚恳服务,集聚农民创业的热情和潜能,发展农村经济。二是当好带领农民创业的“领航员”。 农民要创业,农业要增收。因此,我们的首要职责就是以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带动农民创业理念的更新,带领农民创业致富,勤劳致富。三是当好保护农民创业的“守门员”。农民创业最担心的是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农民要得到公平的对待,关键是政府要为之提供体制保障,要坚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农民的创业热情,帮助农民树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农民自主创业,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主动服务农民创业,依法保护农民创业,用创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农民增收。 (二)、积极转移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引导农民跳出农业谋出路想办法,已成为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必须减少农民。农民增收的更大希望应该在农业之外,甚至在农村之外。因此,不妨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从减少农民,分化农民这一基础工作抓起,跳出农业抓增收,跳出农村抓增收。大力发展“打工经济”。要加强领导,健全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劳务登记制度,统一协调劳动、人事等职能部门,自下而上,逐步建立镇、村二级劳务输出服务网络,促进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外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既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有效的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发展二、三产业是促进农村城镇化的根本途径。小城镇既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农村城镇化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二三产业的繁荣程度,没有强有力的二三产业支撑,就没有小城镇常住人口的高度集聚,也决没有小城镇的繁荣兴旺。必须建立小城镇发展规划,着重兴建现代工业小区,逐步形成商业街区,不断改建和扩建居民住宅区,坚持以发展二三产业来带动人口集聚,通过集聚人口进一步繁荣二三产业,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协调发展。 (四)、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目标。 一是要采取多种扶贫方式,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对贫困户要针对其致贫原因,利用其一技之长进行分类扶持。各地可以继续采取过去行之有效的结对子扶贫方式,以增强其“造血功能”,防止脱贫户重新返贫。 二是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看到,对于年老、残疾等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开发式扶贫使他们脱贫致富的;对于突然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特殊贫困户,他们首先需要得到的是基本生活保障,然后才有可能通过开发式扶贫来脱贫致富。因此,为了解决这些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温饱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户按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五) 、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重要因素。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镇村干部进行学习,主要学习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等,培养一批有技术、有头脑,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各种从业技能、法律、社会保障知识等多层次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和帮助劳动力成功就业,提高劳务收入,把增加创业门路和就业渠道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期对策来抓。 二、从全局上把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 (一)、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在产业升级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和根本出路,要紧紧围绕“农村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按照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等尽快建成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功能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规模经营,努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导农民实现专业规模性生产,形成区域主导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并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大力倡导农民实行“订单”生产,包括订单粮食、订单蔬菜、订单养殖等,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提高农产品销售市场化程度,减少生产盲目性,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二)、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要求。只有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才能充分调动城乡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局面。从制度层面上说,必须实现三大战略转型,即:农村社会的战略转型、农民身份的战略转型、工业化实施途径的战略转型。实施农村社会的战略转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医疗机构及设施,通过政策优惠、经济杠杆等有效手段,促进城市公共资源流入农村,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通过教育、文化、科技、人员交流、产业联系等途径,把现代文明输入农村,逐步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 总之,我们只有在工作中心系农民,处处为农民着想,不浮于形式,帮助他们选好致富路子,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踏踏实实为农民服好务,才能扎扎实实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社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