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理文献看了好多的管理文献摘要的方法。大多都是怎么用endnote,noteexpress。但很多同志反映,看完就忘,不易整理,写下来笔记也是时间长就没有印象。今天心情不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独门秘诀。其实,学习和记忆都是科学。我们干科研这行,有问题就从实质上来解决(吹了)。根据最新学习理论,提倡右脑学习。其关键是要先静心,让思想流动起来。而观察和思维的对象要是图像和动态的东西,有颜色最好。以此理论为基础。第一步,看文献的时候,看pdf时把一篇文章感兴趣的部分用标记画上,之后用截图软件截下来,推荐faststone capture(原因是只用快捷键按一下就可以操作,保存也简单)。记住一定要包括题目摘要结论,放在以文章题目命名的文件夹中。第二步,用totalcomand给同一文件夹内的图片命名,最好用文献名和关键词开头。文献图片积累多了,可以把相同类别的文献图片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由于有文章名,随时可以找出处。第三步,用mybase或者文件管理软件等,来按照内容建立文献文件夹的连接。第四步,每天结束时,或高兴时,或觉得必要时,把文件夹打开,用幻灯自动放映,看电影。第五步,也可以使用picasa来浏览和管理图片文件夹,一个感觉就是爽。当然,活用的话,可以事先用adobe把文献心得放在pdf中,也变成图片。或者在数据库中也建立pdf连接等,都是可以开发的方法。以上只是思路而已,任何方法都是自己使用和总结的最好。(道无常道)切记本方法的核心是使用图片来进行整理和记忆(说实话,这是现在脑科学研究的前沿,图片是最容易感受和分割记忆的)。同时使用软件进行浏览,而不是单纯记笔记看笔记,那样费时间,有时还要查原文。相信吧,一个文章即使做了30个图片,看的时候也绝对比你另记笔记和看原文时间快,因为这些都是你感兴趣的地方,同时会在你的记忆中形成连接。图片快闪绝对比从头到尾看一遍要高效,因为这也是记忆科学研究的结果,慢读细读效果就是低,因为你的大脑功率太大,速度慢了,不能刺激你的脑细胞,就是浪费。心情不好你就打开文件夹看幻灯片吧,几十篇文献的图片一会就完。读书笔记和日常生活中的笔记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整理,常看看,记忆牢得很,而且很系统安全。博士论文写作之研读文献一般来说,一个博士生在入学后就已经确定了其博士论文所属的领域或者方向,因为这是在报考和录取时就确定好了的,除非入学后还要进行修改,而那是另当别论的。在第一年完成博士课程的学习并且取得应有的学分之后,就自然进入了文献的收集和研读的过程中了。文献的收集及研读对于博士论文来说既是一个开始,又是非常关键的。你过去没有进行过研究,现在也没有仔细研读该领域中别人的研究成果,怎么也不可能搞出什么象样的东西的。所以,在这个工作之前,你只可能是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知道,更不知道什么是该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也不会使用该领域中的常用技术,不可能只是这样白版一块就可以做出什么象样的东西的。故提醒广大博士生应提早准备.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一定要提早准备。1. 收集文献收集文献可以从网络,图书馆,书店和朋友同学那里取得。主要是要显灰到一些(哪怕是只有一篇)该领域出现的“近期”的综述性文献,一般是不超过三年以前发表的论文。什么是综述性文献呢?一般来说,英文的综述性文献在题目上有“…..review….”(一般为较为通俗的综述评论)或“survey”(一般为比较专业化的文献综述)这样的字样。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不是在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在回顾,评论某个领域在最近或者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研究情况,并对于不同的研究者和不同时期的研究特点进行评论,最后还要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创新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在综述性文献中,作者会罗列出大量的参考文献,并且还要对这些参考文献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说。你就可以根据这样的评说和所罗列出来的文献去进一步搜索更多的文献,然后又从那里的参考文献去找出更多的参考文献,如此等等。这样,沿着一条路线,你就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譬如,在一年以内,做到基本掌握该领域的研究情况了,也知道这个领域的前沿是什么了。另外的一种文献收集方法是根据作者和关键词去检索。当然,即使在同样一个领域里研究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可以事先带着问题去搜索,如公司治理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这就需要使用关键词搜索法了。如何利用互连网搜索文献?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在文献搜集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常常可以事半功倍。利用网络搜集资源大致有两种:一是处于选题阶段,还没有论文方向,想找一个合适的方向来做,此时可以在网上搜索“review”“survey”等,阅读一些文献综述,在其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另一种是已经确定了大致方向,希望了解本研究领域的进展,此时应当请教这一领域的专家,搞清楚哪些人是这一领域的牛人,搜索他们的文章—— 国外的传统,很多杂志要介绍某个领域的成就和进展,都会邀请牛人来写综述——只有知道哪些人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才可能从这些人的著作中体验这一领域激动人心的发展。网络搜索技巧我也谈一下:首先,谷歌肯定是一个很好的图书馆,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并且可以支持中文、英文搜索。如果你已经知道一篇文章的名字,不妨把名字输进去看看——这里多说一句,因为国外的论文全文通常都是pdf格式的,所以不妨在输入的论文名字前加个“[pdf]”,比如可以这样“[PDF]+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作为关键词搜索,这样就有助于限制你搜索的是pdf格式的论文全文,你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到公司治理研究四人帮LLSV(1997)的《公司治理的一个综述》全文。但是,Google搜索到的全文常常只是working Paper,没有杂志的编号页码,因此在论文中引用有一定的不方便。我们要搜索已发表的论文也很容易,目前管理学院购买了EBSCO等外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提供了大量的论文全文,90年代以后尤其是95年以后的文献,基本上可以方便查询。如果通过这些全文数据库还不能查阅到所需要的论文,不妨把论文发表期刊页码记下来(方便引用),然后到Google上搜索其working paper。如果Google上还不能搜集到,那么还可以尝试搜寻作者的主页,也许上面会有,如果仍然没有,还可以尝试通过作者的邮件地址直接写信索取。我的经验,老外们是比较热情的。如果这些方法都尝试了还不行,最后还可以在EBSCO查阅国内馆藏,请求帮助—— 一般地,比较经典的论文大多会有好事者放到网上,所以,尝试以上各种办法都无法得到某篇文献,要么忍痛放弃,要么只有求助国外的朋友,或者从其他文献中间接引用。搜集文献还有一个值得提出的方面。国外论文发表周期较长,我们现在看到的论文,实际上可能是两三年前的作品,因此要把握研究动态,最好还是看working paper,这样可了解别人现在正在研究什么。而且,你在博士论文开题时读到的好的working paper,等你博士论文写成,这个working paper大概也已经发表了,此时不妨再上网查一下其发表的期刊,将发表信息正式列如你的参考文献,你的论文文献注释就会更规范,而且兼顾了注释最新文献的要求。2. 研读文献与读书笔记其实,研读文献应该是与文献的检索过程同时或者是交错进行的。在检索到文献的同时就应该开始进行文献的研读了,同时,在研读文献的同时就应该根据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检索要求去检索新的文献,收集文献是一个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所以是“研读”而不是“阅读”文献,是要求在读文献的时候应该同时捕捉住产生的火花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阅读过程,如进行新的模型的推导及用新的数据进行计算等。在看人家的文章的时候,要养成用“批判”和“怀疑”的眼光去思考的习惯,在读到人家的判断时,应该在自己的心中不断地问着“是吗?为什么?可能不是这样的吧?”,同时试着去找相反的例子,还有在逻辑上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就是“研究”。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在读文献的时候,特别是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下去读了许多文献之后,很容易就出现新的火花和思如泉涌的情形。但是,过了之后,就容易把它们忘记了。因此,为了在后面写作论文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前面在读文献的时候出现的新的想法和线索,为了不忘记它们。一般要采用做读书笔记的办法。读书笔记的写法是:(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2) 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3) 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4) 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5) 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6) 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在国内收集文献,特别是收集外文文献一般是有困难的;但是在北京图书馆就可以收集到与国外差不多同样的文献,所以,尽量争取去北图收集资料;但是,目前重庆大学图书馆也可以收集到相当多的外文文献;泡图书馆是读博士的必需过程,全世界都是如此,这个环节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