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其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技术应用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如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计算机知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存在突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处于应用层次的知识,更侧重于能力的培养。现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本课程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加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些做法。一、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平时我们注重的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主要是属于显性知识的范畴,而忽略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动力的提升。隐性知识的形成的是靠学习者本身,对于计算机应用这门课而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怎样、从哪里获取知识,如何在更高程度上拓展自己的应用能力,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隐性知识的形成,这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协作性,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潜能得以更好地发挥,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一定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二、在上机练习过程中要选好实例任务驱动上机实践练习是进一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在设计任务时切勿太随意,应注意以下几点:1、任务的选择要有阶段性。任务要能够很好地体现授课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任务的要求不同。在教学单元开始的时候,宜选用操作简单、结构明了的实例做为任务,只要能够把该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内容涵盖就已经足够,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尽快掌握知识点的操作。在每个单元的后期,则需设计一些知识点能覆盖整个单元和前面几个单元,并且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后才能完成的典型实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那就要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任务,让学生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借此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任务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任务的选择既要有针对性、适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有与学生相关的东西,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才能把学生吸引过来。3、任务的使用要让学生有发挥的余地。任务教学不是要教师把整个任务从头讲到尾,而是特别要发挥教学中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特别是典型任务和综合任务,教师只需提供相应的素材、任务完成的形式和要求,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动脑筋,努力完成。同学们对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所以他们学习十分主动、积极,有问题都会互相讨论,或查书或问老师论文网。在自学、讨论的活跃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活跃的能动状态,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潜质有了信心和肯定。他们不但很快掌握了软件中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而且还能根据自己作品的需要,提出课本上没有讲过,但自己希望实现的功能。这样做出来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三、技能考核以获取证书做为通过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在很多示范性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明确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取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以及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的取得与教学整合,与课程结合,既使学生学得应有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取得岗位证书,为就业创造较好的条件。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我要求学生都要考取“公自动化”中级证书,因为“公自动化”这个模块和当前所学的计算应用基础这门课结合较紧密,证书所考范围和学生学习范围很适合而且中级的要求与教学大纲在技能上的要求基本相同。通过证书的获得,即体现了实用性,又考核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使学生在就业时多一些把握,个人觉得很符合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在以上三个重要环节使用上述方法来刺激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相信在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层出不穷。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手段将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