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网友觉得白鹿原学术论文难写,可能是因为没有思路,所以我为大家带来了相关的例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白鹿原学术论文篇一 《白鹿原》中田小娥人物形象浅析 摘要:陈忠实的白鹿原自称“民族的秘史”。然而能够吸引我的并不是所谓的“秘史”,而是作品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众多的人物形象当中,田小娥始终是一个“淫妇”,然而能震撼人灵魂的正是这个“淫妇”。她对美好生活的大胆追求,对爱情的执着,对人性的捍卫以及对时代的控诉,无不让我们看到这位旧式女性身上闪烁的独特人格魅力。其实她不是淫荡,生存的困境让她陷入了道德的漩涡,死亡的绝境。 关键词:《白鹿原》;女性形象;田小娥;生存困境;女性魅力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成功塑造了一个耕读传家、光明磊落、有着夺目人格形象的族长——白嘉轩,同时也成功塑造了在浓重男权压制下的一系列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高于一切的社会中屈辱卑微的活着,她们是男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性玩物,更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在男权高于一切的社会领域中,她们大多数处于蒙昧状态,她们不懂得追求自由,不懂得人格尊严,认为依附于男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田小娥是一个刚刚脱离蒙昧状态的女性,她向往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的婚姻,然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现实的土壤里,她的做法只能被看做是异类,理想只能一个个毁灭,死亡只能是她最终的归宿,以下从几个方面对田小娥这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一、“淫妇”不淫 田小娥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个穷秀才,她不仅知书达理而且颇有几分姿色,正是所谓小家碧玉。她和所有的花季少女一样,心中拨动着青春的梦想,怀揣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然而命运捉弄了这个天生丽质、如花似玉的女子,因为父亲的虚荣和家庭的贫困,她被迫嫁给了六十多岁的郭举人,纳为他的小妾,这一桩非人性的婚姻完全击碎了这个天真烂漫少女的青春之梦,她杯具的一生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郭家,小娥的一切都由大夫人安排,甚至与郭举人的同房时间都由大夫人掌控。更可恶的是把她作为郭举人养生的工具——为郭举人泡枣。这种非人性的变态做法,不仅是对这个年轻妩媚女子身体上的凌辱,更摧毁了她的人格尊严与一个女子的价值。长工黑娃的出现,让这位年轻的女子怦然心动,她大胆的示爱,并与黑娃发生关系,进而在性爱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这位备受奴役的女性在爱情的滋润下“走路的步子轻盈了,两只秀溜的小脚麻利地扭着,胸脯上的那两团诱人的奶子就颤悠悠弹着,眼睛像雨后的青山一样明澈,往日里那种死气沓沓的神色已经扫荡殆尽。”可见是黑娃的出现,唤起了这位女性的渴望。所以说从人性的角度看,站在一个女性的立场看,田小娥对黑娃的殷勤不是一个女性对男性的挑逗,而是对爱的呼唤,对自己中意之人的追求,是对于千百年来封建礼教的大胆反叛。由于她的不守妇道,郭举人休了她,对她来说这是一种解脱,她和黑娃可以放心地过普通人的正常生活。然而当她被黑娃领回村,他们进不了祠堂,拜不成祖宗,得不到公公鹿三的认可,也为原上乡邻所不齿,她只能和黑娃在村外的破窑洞里过日子。日子过得尽管有些辛酸,但只要和黑娃在一起,小娥的心总是美滋滋的,这就是小娥的幸福,一个普通女人的正常生活,但小娥心满意足了,这就是她所要的生活。 在无牵无挂、举目无亲的状况下,她把可以解救黑娃的希望寄托在鹿子霖身上。在鹿子霖的诱惑下,她突然发现,原来性也可以成为一种交换的工具,所以她欣然接受了鹿子霖对她身体的占有,这个无知的少妇从此就走向了堕落的深渊。可谁知这根本就是一场,鹿子霖根本没有能力救出黑娃。当田小娥有所醒悟时,发现她已经离不开对鹿子霖的依赖,至此她的道德也一下子跌进了无可挽回的境地。 然而,如果设身处地地想,田小娥并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说的淫荡之妇,她与黑娃的结合是为爱而歌,是爱情碰撞的火花,是合乎人性的,只是她的做法违背了伦理,触犯了时代, 所以她的淫妇之名是时代强加给她的,她与鹿子霖的私情,也并不是她的本意,真正了解本文的人,会为这个孤苦伶仃女子的真挚而感动,设身处地想一下,在那个乱世之中,作为一个女人,她拥有的东西实在太少了,除了那口破窑洞和黑娃以外,最有诱惑力的就是她那年轻的身体了。但无论如何她的出发点是纯粹的、真诚的,只不过她把性、把自己年轻的身体当成了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是她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了。作为一个女人,能用自己仅有的东西来做交换,我们姑且不论交易有多肮脏,性质有多恶劣,但至少她的出发点是感人的,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女人精神世界的善良之处,为了爱情,为了幸福的生活,她付出了一个女人的全部。所以说她并不淫荡,“淫妇”之名的得来,只能说是她追求幸福生活的代价。 二、“淫妇”对人性的捍卫 随着一个阴谋的出现,小娥又一次跌入了痛苦的深渊。自从黑娃逃走以后,有点“淫疯式”的狗蛋就对小娥的姿色十分痴迷,可一次次都未得逞。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狗蛋发现了鹿子霖和小娥的奸情,为了掩人之口,鹿子霖设下陷害狗蛋的圈套,没想到连小娥也一起出卖了。“仁义白鹿村”是容不下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发生的,族长白嘉轩当即作出了严惩小娥和狗蛋的办法,用刺刷将小娥和狗蛋各打四十下。小娥打得血肉模糊,其中也有鹿子霖对她的抽打。小娥恨透了鹿子霖,可她对白嘉轩对自己的惩罚也怀恨在心,所以伤刚愈合,她经不住鹿子霖的诱,又一次用性充当了白鹿两家斗争的工具,鹿子霖的意图是让小娥引诱族长的长子白孝文,致使其败家,以达到“尿到族长脸上”的卑鄙目的,然而小娥终究是一个善良的女性,看着白孝文一天天的与她一起堕落,内心激起了悔恨之情。否则,当她和白孝文的奸情被白嘉轩揭穿后,白嘉轩气晕在窑门后,小娥怎么会有“达到报复的目的却没有产生报复后的欢悦”呢?她的良心一次次受到谴责,“她努力回想孝文领着族人把她打得血肉模糊的情景,以期重新燃起仇恨,用这种一报还一报的复仇行为的合理性来稳定心态,其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在心里呻吟着:‘我这是真正的害了一回人啦!’”可见小娥内心的复杂与悔恨,这种同情心和罪恶感如果出现在白嘉轩或朱先生身上,我们会觉得不足为奇,因为他们是“仁义白鹿村”的代言人,他们的身份规定了他们的人格。但这种人性的光芒被白鹿原人冷眼相看,在被称为“婊子”与“淫妇”的小娥身上,我们看到这才是人发自灵魂深处最真实的善良与温情。鹿子霖利用了她,她也没让其心安理得地得逞,这个具有人性的女人,在那个和鹿乡约有过无数个快活的夜晚的窑洞里,给乡约尿了一脸,这是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才会有的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忏悔与人性的复苏,在小娥的道德观照下,我们看到白鹿原上那些道貌岸然的所谓头面人物内心的肮脏与人性的卑微。 小娥受尽了折磨。在利用人与被人利用的夹缝中处于生死的边缘,然而她尽力了,她内心的善良与温情让我们感动,这位被称为“淫妇”的女人对人性的捍卫令人肃然起敬。 三、“淫妇”对时代的控诉 当小娥与白孝文不光彩的事在白鹿原上传的沸沸扬扬时,公公鹿三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愤,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随着鹿三从小娥腰后抽出钢刀,小娥凄婉地叫了一声:“啊,„„大呀„„”小娥屈辱的一生就此结束了,这个女人从遭到郭举人的遗弃,遭到家里人的驱逐,遭遇了爱情的毁灭,理想的破碎,承受了白鹿原族规的惩罚到被公公鹿三害死,在命运的无常摆布中,尝遍了人间的辛酸与痛苦。小娥冤屈的死了,但她发出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呐喊与控诉,让我们从心底萌生出一种叫做撕心裂肺的痛,她说:“我到白鹿村惹了谁?我没偷过旁人一朵棉花,我没偷过旁人一把麦秸柴火,我没骂过一个长辈,我也没搡戳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人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我是个婊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子。„„大呀,俺进你屋你不认,俺出你门没拿你一把米,也没分你一根蒿子棒棒儿,你咋还要拿梭镖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她的控诉直插人的心底,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为之泪流满面,实际上,小娥满足于有吃有喝的生活理想是极其合理与卑微的,她只是以一个女人的本能与本性去争取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说窦娥仅仅以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来为自己洗刷冤屈,那么小娥在痛恨中走向了复仇的道路,她死后用席卷整个白鹿原的大瘟疫来为自己冤屈的一生讨个说法,控诉那个让她屈辱一生的白鹿原,那些男人,那个时代,后来在白嘉轩的坚持下,在朱先生的设计下,在白孝武的操作下,一座六楼镇邪砖塔终于竖立起来,小娥冤屈的灵魂也就此平息了。白嘉轩乃至朱先生完美的圣人形象,随着塔的建立也就此崩溃了,他们的虚伪性与施虐性也暴露无遗。是小娥粉碎了他们的圣人形象。至此,小娥报复的目的达到了,她的亡灵终于可以安息了。 四、结语 田小娥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她用最原始的手段——“性”谋求生存的权利,然而“性”又把她推向了道德的深渊,乃至死亡的绝境。我们看到这位女性在爱与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挣扎着,以求生的权利。在被称为“淫妇”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她人性的善良与温情,我们不能否定这个死于非命的女子,否定的只能是那个时代,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白鹿原学术论文篇二 《白鹿原》中两位女主人公形象 与白鹿意象之间的关系 [摘要]:陈忠实的《白鹿原》是新时期以来第一部规模较大而又集中地探讨儒家 文化 的经典文本。文中描写了一个儒家文化氛围浓郁的白鹿村,“白鹿”是《白鹿原》的中心意象,作为民间传统的守护神,是作品中人物的神灵化身,具有传统民神的神兆效应,无论从创作思维还是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白鹿 意象 民族精神 正文: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发表以后,许多人从儒家文化、长篇叙事风格、人物形象、象征意象等方面对此作品进行了研究,其中田小娥形象是一个研究重点,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善良而真实”的女人;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性欲狂”;还有人认为她是封建宗族制度和家族斗争中的牺牲品。笔者认为小说通过对田小娥一生悲惨命运的分析,展现了女性原始追求与复杂人类社会环境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女性原始本性的毁灭作用。 一、田小娥 1、田小娥,美女也多舛 田小娥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中一个耐人寻味的女性。她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30年代关中平原上年轻美貌的农村妇女。她的性格中有着善良、多情、柔弱的一面,也有着叛逆、勇敢、大胆的一面,她生活在社会环境的桎梏中,却有着对女性欲望本能的追求。田小娥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温柔善良,她的愿望是守着自己的丈夫过一种平静的日子。这样的女性在生活中 理应是受大家欢迎的,可是在她所生活的环境中,她却成了一个被人们耻于提及 的女人。一个年轻漂亮的秀才之女却嫁给一个年近七十的老头做小妾。白天她过着婢女的生活,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由她来料理,而且还受正室的欺压,晚上还得在正室的逼迫下充当给郭举人“泡枣”的工具,并且还要尽她作为小妾的义务。这纯属病态的婚姻,但是她的遭遇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也没有人认为她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而为她觉得不值,反而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人们视为非常正常的事,甚至被人们拿来逗乐,这种现象在旧社会较为普遍,这是封建思想、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一种无情的折磨、戕害。 2、田小娥,反抗也可怕 在黑娃出现之前,田小娥就已经开始反抗了。她采用的方式是让郭举人吃尿泡的枣。黑娃的出现,更进一步激发了她对自己屈辱命运反抗的意志和愿望。黑娃的出现让她看到了一线生机,她做出了大胆的举动,用“婚外情”对郭举人进行报复。她挑逗黑娃继而与黑娃真心相爱,这些已由一种生命的本能的需要上升为一种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田小娥与黑娃的恋情最终被发现,她向黑娃提出私奔的建议“跑到远远的地方,哪怕讨吃要喝我都不嫌,只要有你兄弟日夜跟我在一搭”。为了真爱,她宁愿抛弃目前尚属宽裕平和的生活,这实是一个青年女子对美好爱情大胆追求的肺腑之言。但是事情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田小娥的父亲田秀才知道后竟“气得病倒在炕上”,决定“尽快把这个丢脸丧德的女子打发出门”,像铲除庭院里的一泡狗屎一样急切。小娥与黑娃的婚姻是得不到封建家族的承认,入不得祠堂,拜不得祖宗,见不得父老乡亲的面,永远被公公拒之门外。封建家族文化的横蛮再次体现。小娥与黑娃被迫在一孔破塌的窑洞经营他们历尽艰辛的爱情。 然而大革命失败之后,黑娃投奔习旅,之后又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田小娥不得不营救黑娃。无奈之下,她只能屈服于鹿子霖的淫威。为了取得点利益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身体。之后又在鹿子霖的唆使下勾引白孝文。在黑娃出逃的这段日子,小娥迫于生活的困境,与狗蛋、鹿子霖、白孝文交往,诚然,小娥这种生存方式是其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尚未升华到一定高度的局限,因此她的抗争方式不太高尚,但是其中她对生命不息的追求正是她对自我的尊重! 环境让她丧失了人格,失去自我让她变得危险,不安全感让她选择了反抗,她的反抗是报复。她给整个白鹿原带来了一场瘟疫,她此时的做法就像中国传统 故事 中的女鬼复仇一样。同时她还附在鹿三身上诉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平,向人 们发问。因为她不明白,她到白鹿村之后对村民一直都是充满着善意,没有伤害过谁,也没有偷拿过别人的任何东西,为什么他们却容不下她?她用浅薄的意识去追求深层的原欲,这种矛盾也使她丧失自我的内力。其外,她还以与白嘉轩斗 法来反抗 传统文化 加在她身上的种种枷锁;她抗议着封建礼教的摧残;诉说着自己的冤屈,向全社会发出控诉,并以变态的心理报复男权社会。然而最终她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与支持,还遭到更严厉的压迫。 在这样复杂阴森的环境里,我们又怎能对一个倍受凌辱的女子处处苛求呢? 尽管命运多舛,她依旧顽强地生活着,这种对现实生活的不妥协更进一步凸现了其性格的叛逆性。 二、白灵 宗法之家的叛逆灵魂 白灵是个极富个性的人物,她的出现,从一开始出场就注定了不平凡。按陈忠实的解释,“白鹿”是儒家思想所孕育出的精灵,作者选取白灵做为了白鹿精灵的化身。她勇于追求真理和爱情,身上总有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她把自己看作是属于自己的,并不是他人的附属品,所以她理直气壮地敢于和鹿兆海私定终身,当她后来发现鹿兆海与她志不同道不合时就毅然决定分手,大胆地与志同道合的鹿兆鹏结成患难夫妻。在爱与不爱、嫁与不嫁的生重大问题上,白灵毫不含糊,清醒地加以把握与抉择,决不接受强加于她的无爱的婚姻,哪怕这种强加的意志来自于自己的父亲、昔日的恋人,也是拒不接受。在对传统婚姻的反抗上,白灵甚至比鹿兆鹏都要果敢、坚定,鹿兆鹏是以逃避的方式来反抗父亲强加于他的婚姻,而白灵是以坚定拒绝的方式来反抗父亲强加于她的婚姻,把婚姻的自主选择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部以男性为主体的作品中,这个极具个性的女子,虽然是封建家长按照男权文化的思想标准一手塑造出来的“接班人”,但她骨子里却有着抗争男权社会的反叛精神。在以男性人物精神为主导的社会中凸显了女性的主体性。她宁可与家庭决裂,也不让封建家长来左右自己的命运。她要勇敢地追求自身幸福和人格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但这种叛逆举止大大触动了男性至上的中心集团的权益,使处于统治地位的男权社会受到震动,但最终她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结局———牺牲于政治斗争漩涡中。 三、白鹿 1、“白鹿”为图腾崇拜的对象 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的中心意象,“白鹿”意象的运用贯穿了故事的始终,小说的情节也是围绕着这一意象展开和收拢,起到了结构全篇的重要作用。也正因此,“白鹿”意象的研究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象。在对诸多论文细心地分析之后发现,概括起来主要观点有三:一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象征;二为认为“白鹿”是关中的图腾形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如果把“白鹿”意象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则可解读朱先生,然而却无法解读白灵。如果按第二种说法,“白鹿”是关中的图腾形象,从“图腾”的概念、起源、表现形式上细加分析就会发现,实则是因为对“图腾”的认识错误而导致的一种误读现象。 2、“白鹿”为祥瑞的象征 神兆是指中国传统民间民神信仰中人们认为神的现身会给人以一定的启示或暗示。在《白鹿原》中有两次是“白鹿”带给人们的吉祥兆示。第一次是在“白鹿书院”的 传说 中,“宋朝年间,一位河南地方小吏调任关中”,宋朝一位调任关中的小吏途经白鹿原,见到了一只雪白的小鹿,得知此地叫“白鹿原”之后,便认定了自己看见的白鹿是此地的神灵,于是在此盖房修院,后来他的四个孙子皆成进士,成为了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四吕,之后也就有了白鹿书院。白鹿书院的传说出现在全文的第二章,在此谈到历史确凿可考的吕氏的发达史给“白鹿”崇拜填充了切实可信的内容,使得百姓更加相信“白鹿”就守护在他们身边,信仰“白鹿”是正确的,它确实能带来吉祥,为以后的叙述铺路。而且后来的“白鹿书院成了神人朱先生的居所,对白鹿书院的介绍也为朱先生添了几分神秘和神圣。说到这里,似乎白鹿这个意象和神灵有莫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仔细阅读下作品,便会发现,在作品中,尤其是到了后面,战乱频发,生灵涂炭,又加上瘟疫,小娥死后的复仇,等等,白鹿原上的人口数量一度逼近最低点,但是,不管怎么艰险,最后还是人民取得了胜利。正如尼采所说:“所有我们的希望都集中于一个事实之上,即,在我们之文明的狂热的运动底下实际上隐潜着一股奇妙的古老的力量。”我想,这里所说的“古老的力量”在《白鹿原》中就是指白鹿这个意象,代表的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 四、联系 1、田小娥与白鹿 下面再 说说 这两位女主公与白鹿这个意象之间的关系。前面说过白鹿象征着民族精神,而田小娥这个形象,虽然在作品中,白鹿原上的村民认为她是淫妇,是入不得祠堂的,但是当我们联系她一生坎坷的经历的时候,就会觉得,其实,田小娥也是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孜孜追求的人,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她和白灵是有共通之处的。她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的,田小娥的梦想是“跑到远远的地方,哪怕讨吃要喝我都不嫌,只要有你兄弟日夜跟我在一搭”,她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和黑娃相守到老,即使受到村民的白眼也无所谓,为了救出黑娃,她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诚然,表面上看来,这种行为似乎和精神无法挂钩,但这难道不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吗? 2、白灵与白鹿 在《白鹿原》中,与白鹿这个意象最能让读者联想起来的就是白灵了。白鹿神灵似乎对她特别的关注,她的某些行为也显现出一种通灵性。她从小就显示出与不同常人的聪灵,成为了村中白嘉轩唯一不能左右命运的人。她第一次在女子教会学校听到上帝的名字时,认定“上帝就是白鹿,奶奶的白鹿”。当她立志要跟着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时候,她又感觉共产主义就是“白鹿”,她的革命活动就具有了与“白鹿”信仰同质的理想追求的性质。在白灵身上,有许多民族精神的体现,在革命中,她不屈不饶,视死如归,在感情上,她坚持自己所爱的,至死不渝,她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毅然与鹿兆鹏结合,诸如此类的,都说明了一点,白鹿这个意象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在白灵身上也有体现。 所以说,这两位女主人公都与白鹿这个意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是白鹿这个意象的一个寄托,一种外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陈忠实. 白鹿原,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11.
田小娥1、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末秀才; 2、嫁给郭举人做二房,但在郭家身份地位较低,沦为性奴隶; 3、勾引黑娃并与之偷情,被发现后回到老家,最终与黑娃成为夫妻,但不受黑娃父亲——鹿三待见,不得入祠堂; 4、与鹿子霖偷情, 5、为给白家抹黑,勾引白家大公子——白孝文并与之发生一夜情,白孝文人生转向低谷; 6、鹿三看到讨饭吃的没有一丝正气的白孝文,狠心将田小娥杀害。 纵观田小娥短暂但又“不平凡”的一生,作者塑造了一个不守陈规、不做贞洁、敢爱敢恨、放荡又有些愚蠢的妇女形象,以此来抨击作者在陕北所见的大量高高耸立的贞节牌坊的旧社会旧思想”成果”。 她是不守陈规的,给年龄和自己爷爷相仿的郭举人做二房太太,实在是对年轻女性的一种摧残。文中有一片段,工人们说田小娥总用自己的下体给郭举人泡枣,黑娃于是小娥取证,结果却发现,小娥实则是把枣放在了尿盆里,郭举人吃的养生大枣原来是用大补的尿泡的。这一小情节,足以显示她的不守陈规。 她渴望爱情,敢爱敢恨。遇到年轻、有力、应该很帅气的黑娃时,她立刻爱上了他,与之定终生。去到白鹿原,得知鹿三不待见,无法入祠堂后,和黑娃搬去村边一小窑洞,只渴望踏踏实实过日子。后来,和鹿子霖合伙用计陷害了白孝文后,突然心疼起白孝文来,(尿了鹿子霖一脸)转而和白孝文过起了日子。旧社会,欠这个女子一个完整的爱情。 她是放荡的,与黑娃私奔、和鹿子霖偷情、勾引白孝文~~~ 同时,她也是愚蠢的,早期被郭举人利用,后来被鹿子霖利用~~~ 田小娥是不愿屈从旧社会的众多女子的缩影,只可惜,她一人的绵薄之力,终究没能战胜旧思想,反而把自己一步一步带入了死亡的深渊。
看过了《白鹿原》,满脑子都是关于白鹿两家由始自终的起起落落,书中的人物也轮流在脑里登场,奸诈的、仁义的、朴实的、投机的、以德报怨的﹍﹍形形色色,而我现在最想说的却是那个为白鹿原上的人所不耻,所唾骂,人人得而诛之的可怜女子——田小娥。我说她可怜,是因为她甚至连可怜与同情都挣不到,原上的人都不会觉得她可怜,只会把她看作是害人精,是婊子;我说她可悲,是因为她无力反抗她的命运,即便连反抗本身都成为一种悲哀,当她化作飞蛾在盘旋,当她带来瘟疫企图为自己的屈死讨回公道,实施报复时,却最终没有成功,而如白娘子一样为塔紧紧镇压,永远不得翻身了。不走正道者不得好报,“邪终归不能胜正”,是标志着君子的那一边赢了,我感到深深的悲凉。(如果早知道反抗没有用,她还会反抗吗?如果再让她选择一次,她还会义无反顾地再次跟黑娃到这古老的原上来吗?)悲哀是从哪里开始的呢?那大概要牵扯到她的父母了,是他们首先把她推到郭举人的火坑里,这有点遥远了,而且似乎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的不甘心,在那种没有尊严的生活中她偏要挣脱,偏要追求自己的生活,而当她跟黑娃回到白鹿原时她的真正的悲剧就开始了。小娥是一个刚烈的女子,所以那个社会是肯定容不了她的,即使没有黑娃,也会有另一个人,会有另一个白鹿原,黑娃的出现不过是偶然。白嘉轩是一个很玄乎的人,他似乎对什么都采取不闻不理的态度,尤如一个超然的智者,仅有的一次参与其中的就是那次煽动交农具,而他自谓一生正直,做事光明磊落,的确,他以仁义为准则,奉俗规乡约为神圣只要违反了规矩,即使是他的亲儿子他都不会原谅,虽然黑娃和鹿子霖都曾做过对不起他的事,可是在他们落难的时候却只有他站出来为他们讲话,他也说过,有过错的人,改好了就应该可以原谅,但是他对小娥却没有一点宽容,其实如果不是他对小娥带着无法改变的偏见,小娥也许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因为,小娥之所以主动引诱白孝文其实就是为了报复他,让他身败名裂,用书中的话来讲就“把尿尿到他脸上了”,虽然说这场报复最初并非是小娥自觉的,她是因为受到了教嗦才做的,但毕竟白嘉轩提供了让人教嗦的机会,我并不特别讨厌白嘉轩,但我也不喜欢他,尤其是在他处理小娥这件事上,小娥的鬼魂说得对“……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到村外烂窑里住。族长不让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着还不容让俺呢?……”小娥其实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她要求的也并不多,只是想平平静静地生活,可是他一旦认定了她是肮脏的,便不管事实真相,实际上他也不关心真相吧,虽然从他的立场上他是维护俗规的尊严,他的连儿子都不饶的行为确实无私,但却未免不公正。他不让她进祠堂是第一次让她在白鹿原无立足之地,之后当着全族人对她的惩罚则更是足以催毁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柔弱女子。所以,对于小娥的最终堕落与毁灭他是有责任的。当然,小娥本身而言也有无可推托的责任造成了自身的悲剧。她生性刚烈,敢作敢为敢于追求,我非常欣赏她敢于在死的牢笼里挣扎,那种作为别人工具的生活一潭死水,而她没任由其下去,她有胆量追求她的幸福,有勇气做真正的人,而这些在别人眼中都恰恰是不可容忍的不要脸的举动,因为在这个古老的原上,从来不会有这样的一个女子,如此不守妇道,与长工通奸被谴回家已经没脸做人才对,而她竟还敢公然与黑娃大方地在原上出现,在他们看来当是罪不容诛吧,而我却佩服她的这种冲击的勇气。不过,她虽有勇气,但她却不自立,归根到底,她对男人的依赖过强,她觉得没有男人可依靠的生活活不下去,而正是她的这种思想才会让鹿子霖有机可乘,使她成为了被利用的工具以及无辜的牺牲品。如果她自立一点,靠黑娃留给她的地和食物等东西,她完全可以过得下去,而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样不能活,说到底是因为她不是一心想靠自己。另外对于鹿子霖她过于单纯地抱有幻想,以为他真的会帮她,而且在他设计害她,让她在众人面前爱鞭打,受侮辱时她都没有说出跟他的关系,而让狗蛋当了替死鬼。如果说她之前屈从于鹿子霖是因为不知情过于天真的话那还也讲得过去,但是当她最终明白了他的不良居心,却依然受他的摆布,就太愚蠢太不值太不可原谅了,何况她对鹿子霖还从最初的屈从到后来的乐意,在我看来,别说是那个时代,即使是如今也无法接受她的如此“开放”。此时她才算了把自己推到了死亡的深渊。毕竟,无论外界对你是如何的否定与排斥,真正的命运却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总观悲剧美理论的发展轨迹,无论是鲁迅的“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还是叶朗先生的“悲剧的核心是‘命运’”。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都强调“人生”,强调人生美好的东西。那么,人生美好的东西到底指什么?无疑,人生的生命对人的一生来说,它是最美好的。人有了生命,才能有一切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将以上各大家的悲剧理论归结为:将人的生命毁灭给人看。只有这样,作品所包含的悲剧意蕴才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白鹿原》无疑是在以上悲剧美观念指导下创作的一部悲剧性作品。田小蛾是《白鹿原》人物系列中最具悲剧性的一个。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出身于读书人家,模样也姣好。命运不济令她嫁给一个老举人做妾,过着非人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与黑娃萌生了爱情,事情败露后,她被逐出门外,与黑娃回到原上。然而,她与黑娃的爱情而为以白嘉轩为代表的正统道德和白鹿原的风俗所不容。当她一旦失去黑娃的佑护之后,便像绵羊掉进了狼窝,在政治上、人格上、肉体上备受惩罚和蹂躏。鹿子霖乘其之危占有了她,并以次作为对黑娃的某种报复;她又听从鹿子霖的调唆以美色诱引孝文走向堕落。在这里,正言历色的白嘉轩把她当作伤风败俗的“灾星”,不顾伦理的鹿子霖把她当成搞垮对头的“打手”。小蛾由先前追求真情到走向堕落,客观上有她自己破罐子破摔的主观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封建文化所造成的。她爱黑娃不能,洁身自好也不能。为人正直守成的白嘉轩压制她,为人伪善又歹毒的鹿子霖威诱她;在正常场面上要忍受正人君子的唾骂;在背地里又要承受偷香窃玉的人的蹂躏,还兼及拉人下水。试问这一切,她作为一个孤立无援的弱女子又能怎样?她别无选择,只能在随波逐流中走完悲惨的一生。这难道仅仅是小蛾个人的命运悲剧么?所以,田小蛾的悲剧命运不仅具有悲剧美,还能引导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劣质进行思考。
问世间,情为何物,生死贫富,永不辜负。 ——题记 (1) 在电视剧《白鹿原》里,我们无权指责田小娥的不守妇道、不重贞节。她只是封建社会的一名柔弱女子。孤家寡人,无权无势,又无财无物。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在那片白鹿原上,只能靠出卖身体,来讨生活… (2) 人在社会,身不由己。 田小娥,本质里不是坏人,更不是荡妇。 只是,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旧社会里,她一个身无专业技能、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流之辈。想要生存下来,真的很难。 她只能依靠男人,来生存。 无论是真心爱慕,还是各取所需。总之,田小娥与黑娃、鹿子霖、白白文等老老少少,有了男女之事、肌肤之亲。 可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本身就是一件特别愚蠢、特别被动的行为。 不要低估人性的自私。 有些男人,把与自己相好过的女生,视作抹布:用时去找,用后丢弃。毫无情意、毫无怜悯之心。 (3)田小娥是个勇敢的女生、心怀美好的善良女生。 只是她看男人的眼光,不是很好。又缺少了点手腕。导致先后被黑娃、鹿子霖、白孝文这三个男人,所抛弃所辜负。 说到鹿子霖,这个渣男,这个三无人员:毫无信义、毫无底线、毫无原则。他是见便宜就占,他是见女人就上。 这种灵魂都腐烂透底的男人,看他一眼都嫌脏。更别说和他打交道了。他跟谁近,他坑谁。 再说黑娃,黑娃心不坏,但他心狠。 他喜欢田小娥不假,无论是感情上的,还是身体上的。从他那次偷偷回到白鹿原上,给田小娥的家门口留钱这个细节,就能反映出来。 但是黑娃对她的感情,也只是停留在喜欢的程度上,他不爱田小娥。 因为爱是想长期拥有,爱是想永远想和这个女生,不离不弃。 有好几次合适机会,可以带着田小娥远走高飞的,但他都放弃了。因为他根本就不想负责到底。 最后说到白孝文,他喜欢田小娥,对她也是有爱的。只是白孝文的的这份爱,不够持久、不够坚定。 我承认,他是真心实意的喜欢田小娥。 不然也不会因为她,和自己的父亲反目成仇。 不然也不会想方设法的,去接济田小娥。 不然也不会不在乎乡亲们的流言碎语,经常去坝上看望田小娥。 他不是发自内心的欣赏田小娥。所以也只是在表面上,反抗一下自己的家族权威。一旦涉及到核心利益时,便选择了明哲保身、弃车保帅… (全文完) 姚唤珺写于2021-10-22
280 浏览 4 回答
348 浏览 5 回答
103 浏览 5 回答
86 浏览 5 回答
208 浏览 4 回答
294 浏览 3 回答
229 浏览 4 回答
310 浏览 4 回答
297 浏览 4 回答
199 浏览 4 回答
208 浏览 5 回答
331 浏览 6 回答
347 浏览 3 回答
325 浏览 5 回答
32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