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读书报告怎么写范文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家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好书,可我一直不爱看,被逼无奈之下,我读了着本著作,我发现此书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聪明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
再说关羽,一个黑脸,大胡,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也是五虎大将之首。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谋权篡位之心。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自古以来,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不高,从描写狼的成语、诗句中就可以看出,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嚎鬼叫”等等。可以说,中国成语词典上记载了许多相关批评狼的成语,而赞美的却少得可怜。在童话里,狼的形象再一次被贬低,狼竟成了邪恶的象征,妄图吃了“小红帽”。即使你从没看见过,仅凭这些,就让我们已经不寒而栗了。
但是,当我最近看了一本叫《狼图腾》的书后,我对狼的形象给予了重新的认识。起码在这本书里,狼已不在是残忍的、粗暴的……而人类却扮演了狼的角色。在皎洁的月光下,在内蒙广袤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狼,它们在这儿自由地奔驰、与人类斗智斗勇。然而,一群见识短的人竟然闯进这个属于狼的世界,进行了一次残酷的杀戮,多么惨无人道!多么淋漓尽致!
这就是《狼图腾》中讲述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主人公陈阵与几名知青,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看到了草原人民与狼的搏斗,看到了狼的兴衰起伏,由开始的害怕狼,到最后与游牧民族同化,近乎到了崇拜狼的地步。这几十个紧张离奇的与狼相关的故事,将我吸引到了一个狼的世界,似乎真的与这些狼共同生存在一起。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狼是智慧的、顽强的。它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以团队的名义,与人类进行抗争。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群中的友爱与亲请无不震撼着我的心灵。狼在捕食时表现的确极为残忍,但狼只在饥饿时才捕食,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去攻击牲畜和人,这比饱暖思欲,物欲横流,贪得无厌的人不知高尚多少倍。狼天性怕光、怕火、怕人,却惟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这种精神不正是强悍进取的精神吗?我也深深地被这种 “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强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所折服。
学会像狼一样,强悍智慧,勇于进取,我想这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温良淳厚的思想已深深地扎进我们心中,忍让、谦和成了中华民族的主流。经历了几千年此文化的熏陶,我们的民族一度陷入了颓靡,无知与愚昧在过去一直充斥着我们的内心,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也因此卧睡千年,毫无进步。我们崇尚的汉文化虽一直延绵至今,但此中却无数次受到草原民族的攻击甚至是侵占。而他们正是在与狼的抗争中,不断强健起来。狼的智慧与精神和中国民族的懦弱与落后,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过去的中国是落后的,这是由于如羊般的农耕精神促使的,这正是华夏民族中性格的缺憾和弱性。或许我们应该在狼的身上找到闪光点,如勇于开拓进取、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狼固有其弱点,但我们应看到狼性的本质。
也许《狼图腾》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在于这些,但是狼的智慧与拼搏却是我们最该学习的。
暑假里,我看了著名作家大仲马写的作品——《铁假面具》,这本书情节复杂,透露的感情十分真挚,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
书中故事记述的时间是19世纪的法国,讲述的是,一对孪生兄弟,长的虽然一模一样,但身份和地位都大相倾庭,一个当了国王,是路易十四,一个关在监牢里,是莫希亚,禁卫长枪队队长达太安对国王忠心耿耿,无条件的拥护着国王,而他的两位挚友——亚勒弥士和波尔多士却拥护监狱里的“国王”莫希亚。
激烈的斗争中,野心家亚勒弥士和大力士波尔多士输给了豪杰达太安,这也许是命中注定吧!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严峻形势的逼迫下,他们依然保持了深厚的情谊,这一点,随处可见,财政大臣傅克想毒死达太安时,亚勒弥士奋力阻止,这让傅克也不得不佩服,在法国军队逼近要塞时,达太安亲自率军冲锋,企图对挚友网开一面,可是,路易十四早已料到,派人接达太安回国。以致,逃亡过程中,波尔多士不幸被巨石块砸死。
另外,对于两位国王的事,我认为,上帝就是这么不公平,一对兄弟,哥哥当了国王,整日过着高高在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为防止弟弟谋权篡位,就把弟弟关在监牢里。也许还不知道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呢!我想,既然是兄弟,就不应当因为一个王位反目为仇,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处理政务,一起饮酒作乐。
当然,不得不承认,首相马扎兰的做法不无道理,他未雨绸缪,把莫希亚关在恐怖的巴士底狱也是迫不得已,是为法国今后的发展着想,他是一位英明果断的好首相。
申明一下我自己的立场,我个人是支持莫希亚的,我认为,达太安在救出路易十四这个问题上,应当好生斟酌和考虑一下,一是因为莫希亚在监狱里受了多年的苦,也应当享福了。二是因为傅克和亚勒弥士、波尔多士、达太安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有他们辅佐莫希亚,莫希亚及法国的前途绝不会比路易十四差。三是为达太安个人着想,能和好友处在同一战线上,同舟共济,岂不乐哉?
啊,既然你达太安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决定,那说什么也没有用了,我只是衷心的希望兄弟、亲人之间和平共处,和睦温馨。
一个暑假都在研读《左传》,只因为对这段历史不能条分缕析,确切地讲是不太熟悉。这段时间是中国文化大繁荣的萌芽发展期,我却知之甚少,所以总想了解一些概况。书籍很难读,文言词汇太生涩,人名地名国名多而杂乱又离奇古怪,每一个段落都得硬着头皮去反复咀嚼,玩味。因为是编年体的,每一个年代发生的事又不连贯,读完一部分,脑子里没有清晰地脉络,没有完整的情节。只好先放下书,到网上去搜索有关这段历史的电视剧。还好,有一部1996年、1997年拍摄的《春秋列国》,包括春秋篇、战国篇共62集。我对照着书全部看完。终于把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粗略的穿成了一串项链。
最让我伤感的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坟墓鞭尸的情节。一个只有家仇不顾国恨的人留下了永远的的凄惶,成功换来的是最大的失败,最大的痛苦。读历史让我明白:没有胜者!齐桓公看似胜利了,作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何等威风,却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死后,众公子忙于争夺王位,直到67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议下发丧,其时,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虫蛆爬出户外,恶臭难闻。齐国霸业随之衰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何等英明大胆的改革使赵国国富兵强,强大的秦国都非常震惊。可是后来赵武灵王一个人被困在沙丘宫,没有人给食物,也不给水。英雄末路的赵武灵王饿的只有在宫里爬树掏鸟窝,他居然坚持了很久。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饿死。
吴国暂时胜利了,使越王勾践忍辱卑躬屈膝,卧薪尝胆,最后却自缢而死。
在历史长河中,我发现了仁者如鲍叔牙,知人理解人;智者如范蠡,低谷中不逃避成功后急流勇退赢得另一片艳阳天。最愚蠢的莫过宋襄公,战争中讲仁义,不攻击过河的部队,不攻击没有列好阵的部队,最后几乎命丧黄泉。岂不知“春秋无义战”。
读史使人明智,一部春秋让我更深刻地体味到了社会的弱肉强食,各个时代都如此,形式不同罢了,有的明刀暗箭,有的冠冕堂皇,人性大都是丑陋的,狰狞的面目往往被温情脉脉的面纱所掩盖。
《名人传》告诉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磨难,能够坚定走下去的人,不是有强健的体魄,而是那份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们继续走下去。
《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写《名人传》,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绍的是贝多芬,之所以先介绍他,是因为贝多芬期望他自我的苦难经历能给予别的受苦难者以力量。
作者说他外貌平平,并用细腻的手法将外貌描绘得格外生动。贝多芬的童年与莫扎特相比,是无光的.,艰苦的,并且少年时代的他就开始为经济问题操心,中年疾病缠绕着他,但他依旧与病魔抗争。
他饱受身与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运屈服,但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一个骄傲而孤独的伟人,没有人理解他,懂他。从他的经历中,我明白他一生都处于困苦中,友情,亲情,感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罗曼。罗兰说贝多芬的这一生就像是一个雷雨天。我能感到贝多芬一向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抗争,他对艺术的热爱,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拥有力。
米开朗琪罗是一位雕塑家,他是天才,但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紧紧地束缚,因为西斯廷的工程,他有了一个病态的躯体。因为天才的聪颖,使他无法逃脱教皇的使唤。这是多么令人苦恼的。他光荣着,又痛苦着。
读了他的经历,我明白他的处境有多么艰难,应对家庭,应对对手,他们不停地中伤着米开朗琪罗。但他爱他父亲,他说:“只要我还有什么东西,我就绝不会让你缺少什么,我宁愿自我贫穷也不愿看到你受苦。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的一位文学家,他应对的是上流社会的人,因为他追求真理,所以被教会开除了教籍。他用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了一部部着作,影响着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三位伟人的困难与苦楚。他们是不一样时代,不一样地区的英雄,是与命运抗争的战士。他们是世界的征服者,是自我本身的征服者。
《名人传》这本书,又让我们呼吸到英雄们的气息。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放下时,应当多想想名人传中那些人的精神品质,让我们的人生也充满好处。
一边读着冰心奶奶的诗篇,一边品茗,句子就像那清香的茶叶,诗的韵味就像那浓浓的茶香,整个儿一篇诗,就像一口茶水,淡淡的苦,丝丝的甜,既是质朴的,也是华丽的。清清的如叶,绿绿的如水,清爽宜人。《繁星》《春水》中共有的一个主题就是写人生哲理的点点滴滴。因为他们是作者随时随地随手写就,所囊括的领域非常广,非常杂,有激励的、有劝诫的,有艺术的感悟,有青春逝去的感伤等人生哲理的点点滴滴。
冰心奶奶对弱者反抗精神的给予肯定与赞美,并激励前进。如《繁星.三四》:“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他底下细小的泥沙。”冰心奶奶不仅同情弱者——细小的泥沙,而且在她眼中,创造世界的正是那些平凡的人。《繁星.三六》:“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磐石,裂成两半了。”这是一首讴歌反抗、激励前进的诗篇。这是对时代和真理的阳光的歌颂,阳光的照射使得石隙的刺果得以生长,竟然穿透了坚固的磐石,又是对弱者反抗精神的肯定。
冰心奶奶对青年人寄予殷殷期盼、劝诫与鼓励。青年人如果不能像风一样飞扬,便应如山一般的沉稳,而决不能像浮云一样无力的生存。如《春水.八七》:“青年人!只是回顾么?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呀。”世界在大踏步地前进,作为年轻人,是祖国的脊梁,怎么能只是回顾呢,过去的终将过去,快大步向前跟上世界的步伐吧!如《春水.一当青年人肩上的重担,忽然卸去时,他勇敢的心,便要因着寂寞而悲哀了!”如果青年人身上没有了责任的重担,再勇敢的心都将因为无所事事的孤独而悲哀,因为,这责任本该我们青年人担起!甚至连嫩绿的小草也都迫不及待地劝勉我们青年:“我的光照临着你了,从枯冷的环境中,创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罢!”连小草都率先在枯冷的环境里顽强地伸出嫩芽,何况青年!去创造吧,只有创造才有发展,才有进步!
读《繁星》《春水》就如学习和生活,读懂人生哲理的点点滴滴!
乍一看,受到的惊吓还不少,我最近看的书都是关于动物的书:《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狼王梦》、《狼图腾小狼小狼》、《让我陪你重返狼群》。可能是受沈石溪的影响吧!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讲述的是狐狸爸爸在农舍三人的逼迫下,挖洞挖到了农舍,每天去取食并过上了国王般的幸福生活。其中,狐狸爸爸被人打掉尾巴后老三安慰他的片段最让我感动:“老三在爸爸的伤口上吐了些唾液,用手抹均后安慰爸爸:‘爸爸别担心,你很快就会像蜥蜴一样长出一条新尾巴的’并眨了眨她的大眼睛”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老三对父亲的关爱。
《狼王梦》是沈石溪的著作,已经达到了众人皆知的境界了。讲述的是紫岚狼儿狼孙能当上狼王所做的一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特别是在紫岚在分娩时与大白狗的对战,竟不顾一切的与大白狗对峙,就算她的背上的肉被大白狗咬一块也无动于衷。这让我彻底改变了我对狼的看法,之前我是讨厌狼、恨狼,但我现在对狼的看法不一样了,我是爱狼、喜欢狼,狼其实并不可恨,是困人才可恨。
《狼图腾小狼小狼》让我进一步深入狼写的是陈阵为了小狼所做的一切,让人看了不禁潸然落泪,陈阵为小狼做了那么多那么多,好不容易一步一步走过,但最后还是没能让小狼活下来,为什么人世间总有不幸的事?为什么人生总是不能幸福美满?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结尾“那个古老的小狼故洞,也将被黄沙埋没”引人遐想。让我们心中总有一些那么悲凉、凄惨,让人的心中留下终身受用的东西,看完这本书后,我眼睛有些发涩,想哭。
《让我陪你重返狼群》是李微漪的处女作,讲的是作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自己从若尔盖大草原上捡来的小狼格林送回狼群。我看着看着忍不住哭了。作者为格林所做的,从一开始一声长嚎唤醒小狼,一直到作者将狼儿格林放生,大约做了两百件事,每件都令我感动。特别是作者在不知道到底哪里才可以安放好格林时,终于决定把格林带危机四伏的獒场时,我心想:作者竟然做出了这样凶多吉少、九死一生的决定,这使我感到十分意外,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他们千万别受伤。
这些书给我的感受千转万换,或欣喜,或意外,或感动,或潸然泪下,或热血沸腾,或感触深刻,让我了解了许多事,书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东西,它竟能改变人对事物的看法,真是了不起啊!
谢谢大家!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10月29日我校开展了读书报告会活动。首先,刘校长分析了当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中缺少爱,存在低效、沉闷,死水一潭,老师们已达成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莫把课堂当秀场;让学生学习走出迷失之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进退之道;课堂教学何以为师生共享;考试成绩究竟是谁的命根。在《叩问课堂》一书中,作者认为,决定教师学生关系的并不是教师是否应该爱学生,而是教师对学生付出的爱,学生的回报率有多少。以前总是认为,只要对学生付出爱就行了,根本没有考虑学生回报率的问题。看来,爱的付出也需要艺术。聆听了6位老师的精彩发言,对我启发很大。她们所读的书:《有效沟通》、《凭什么让学生爱你》、《让课堂承载生命之爱》等,我有所耳闻,但一直没看过,她们所讲到的“爱生在心常表白”、放手还孩子一个自由的课堂,还有肖老师的“赶鸭子、填鸭子、“考”鸭子、板鸭子等比喻现在的教学非常形象、生动。肖老师还谈到,美好的课堂应该是“让孩子的脸笑起来,让孩子的头脑转起来;让孩子的笔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孩子的爱生起来,让孩子的心飞起来。这些正是我一直以来向往的课堂,但想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不断的读书、学习、研究、思考、反思、总结。
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应该把“看”和“想”结合起来,在看的基础上,还要细心琢磨作者所写的每一句话的含义,作者在书中介绍的方法,“有所思、有所得”,归纳出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能为了看书而看书,看了之后而不去理解作者写书的意图。以上各位老师总是在读完文章之后,与自己的教学联系在一起,从中找出好的方法来解决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难题,而不是白白地去看一本书。而回想自己以前看书,总是看完之后就把它抛在脑后,并没有去理解,从来没有去做“有所思、有所想”,更不会有所得了。
看书时不但要“想”,还要“做”。从书中得到的体会,我们应该应用到实践之中,在实践之中去证明理论。作者的想法、作者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只有自己亲自去感受、亲自去实践,才能真正去理解作者的意图。
学无止境,多读一本书,就多添一点知识,这对我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把名师的理论与我们的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做一名工作突出、业务过硬、学生喜爱的好
以上就是我听读书报告会的心得——怎样去读好一本书。
这个寒假看了《杜拉拉升职记》,收获颇丰。英语专业的我,本对现在和未来感到一片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大学应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不知道自己学的内容对将来有什么帮助,甚至后悔过选择这个专业,但是,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寻到了未来的方向。
处在大二阶段的我们,多多少少也有为未来的工作做着打算,而什么样的工作可以算得上是理想的呢?书中介绍了理想工作的四个特征:一、是你喜欢的;二、是你擅长的;三、能使你赖以谋得想要的生活质量;四、合法合情。另一个角度的归纳显得复杂一些——优秀的人才有一些共性:敏锐的判断力;卓越的影响力;高效驱动业绩的能力。判断力是对方向、机会的识别和把握。人的一生总在做出选择,审时度势,人无可免。判断力好是什么意思?当别人都还没看出来是个机会,你就先看出来了;光看出来还不够,还得抓紧采取行动把握住机会;甭管情况多复杂,你都能很快就抓住问题的关键,说话到点,做事靠谱。能明白人家心里担心啥、想要啥,而且,能根据对方的人际风格,调整自己的方式——这就是影响力好。小说中,杜拉拉在评价大区经理陈丰的时候,曾提到他“永不满足现状”,这是驱动力好的一个典型表现;积极主动地推动目标的实现,即使这样的行为意味着给自己找事儿甚至可能有风险——这是驱动力强的另一个标准特征。这三个力便是我们提升的目标。
英语专业的我们,毕业后选择进入外企工作的可能性最大,而《杜拉拉升职记》标注是职场小说,介绍的是关于女白领在外企的生存法则,可借鉴处很多。我们大多数人和杜拉拉一样,有教育背景,无社会背景,所以要成功唯一的路径是个人奋斗。书中杜拉拉因“傻干的老黄牛”性格,出色地完成了“装修”任务,虽然当时李斯特只为她加薪5%,也没同意提升她为经理,但总裁何好德把拉拉的高能力和肯吃苦精神都看在了眼里,为她日后的提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要秉承杜拉拉劳动最光荣的朴素观念,乐于承担任何工作,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好逸恶劳,急功近利是天性,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计收益而不愿付出。当然,拉拉也同样告诉我们,“‘学到东西’固然重要,但要清楚自己的付出应该得到怎样的回报。”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好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要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这更是日后工作的指南。
导语: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何谓读书报告,简言之,就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写读书报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达能力。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
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因此,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下的感想。撰写的过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1、先做纲要笔记。
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
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内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1、老师指定;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
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
务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写作的重点内容
(1)引言:关於书籍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
(2)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3)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的。
(4)个人感思: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等。
(5)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3、写作的范围
(1)相关书讯:关於所阅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
(2)内容摘录: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内,务需注明摘录文字出处之页码。
(3)个人观点:此部份即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至少一千字。
(4)讨论议题:针对书籍内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
4、注意事项
(1)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
(2)重要内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需能使读者信服。
(3)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
(4)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 。
(四)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1、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分项填写於题目左方(参见自校规定)。
2、全书提要
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2)全书之题旨大意。
3、心得评论
(1)感发: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2)论述
(3)批判
4、结语
(1)提出问题
(2)表达期许
(3)归纳主要意见
5、附注
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
6、参考书目
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于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
五、力争做到
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
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
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
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
四,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业绩。
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
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读书 报告 ,就是一种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下面是我整理的读书 报告 范文 ,欢迎大家参阅。
第1篇:读书报告格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 读后感 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以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点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为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他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有分量得多。
三.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来看,包括﹕1. 作者的传记;2. 作者其他作品;3. 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 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与弹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赞与弹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划入微,感人肺腑, 文章 ...全是废话。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弹当然比赞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
因此赞不容易,弹更难,又赞又弹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第2篇:读书报告(标准版)
题目:《偷书贼》
作者:马克斯·苏萨克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201x年2月第二次印刷
内容概要:本书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莉塞尔·梅明格在父亲死了,弟弟死了,母亲失踪的境况下被寄养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里。自从意外偷到一本书后,就对文字产生强烈的渴望,并此后开始了一段奇妙的“偷书”与读书之旅。于文字中,她的灵魂得到喂养,同时,通过文字,她更帮助了一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们。
我喜爱的文段:(1)后来的日子里,他会成为一个施舍面包的人,而不是小偷——这再次证明了人性中的自相矛盾,有一点善,有一点恶,只需加点水和和。 (2)她低下头,凝视着他失去生机的脸,莉赛尔真的亲吻了她最好的朋友鲁迪·斯丹纳,轻轻地吻了他的嘴唇。他的嘴唇上虽然满是灰尘,却充满了甜蜜的气息,仿佛还在为树荫下,还有捣乱分子找西服的灯光下错过的吻而懊悔。她温柔地深吻着他,当她起身离开时,用手指摸了摸他的嘴。她的双手颤抖着,还有她柔嫩的嘴唇。她再次弯下身,这一次的吻失去了控制,他们的牙齿在汉密尔街这个人间地狱里轻轻叩响。
(一)读后心得:“一切在瞬间发生。老人挣扎着前进时,那只紧握着莉赛尔的手松开了,她感到自己的手一下子打在屁股上。 爸爸走到小车旁,拿出来一样东西。他推开围观的人群,走到路中间,那个犹太人站在他面前,准备接受另一番羞辱,可是他和旁人一样,看到汉斯·休伯曼像变 魔术 似的递过来一片面包。
犹太人刚接过面包就倒在地上,他双膝跪地,抱着爸爸的小腿,把脸埋在中间,感谢爸爸。……
一个士兵走过来,发现了这起罪行。他审视了跪着的老人和爸爸一番,又把目光投向围观的人群,然后稍加思索,就从腰间取下鞭子,开始鞭打。 犹太老人被打了六下,鞭子落在他的背上,头上,还有腿上。‘你这头坑脏的猪! 鲜血从他耳边滴落下来。接着,轮到了爸爸。”(书村网 )
这是《偷书贼》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片段,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为什么有人会怀着巨大的悲悯之心伸出善意的援助之手,而同时又有人冷酷甚至残忍地挥舞恶毒的鞭子?他们不同样是人吗?怎么人性深处潜藏着如此不同的品质?也许正如作者马克斯·苏萨克所说的:“在同一刻里,伟大的人性尊贵与残酷的人类暴力并存。这恰好可以阐释人性的本质。”
那么我想问: 什么是人性的本质?人性的本质是善还是恶?是汉斯·休伯曼眼中闪着的银光还是迪勒太太呼吸中的冰冷味道,
这是我阅读《偷书贼》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让我们进一步分析刚刚的片段,出场的人物有:汉斯·休伯曼、犹太老人、德国士兵、莉赛尔·梅明格,别遗漏了,里面还有一大群围观的人群。发生的事情是:慕尼黑大街上有一群犹太人被游街,一位善良的普通德国人因为帮助一位遭受苦难的犹太老人而使两人都遭到德国士兵的鞭打。旁边就围观着一群冷漠的民众。
如果你还是不太理解当中人物的行为及心理,那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二战时期关于德国的一些情况。
让我们看看《偷书贼》里的一个犹太人马克斯·范登伯格是怎么说的:“没错,元首决定要用文字来统治世界……他的第一个计划是让他的话尽可能地植入本国人民的心中。他日夜 种植 耕耘。他看着它们生长,直到最后,文字的庞大森林遍布德国……德国成为了一片被‘思想’统治的土地。”
是的,我们找到其中的一个因素了,就是文字,元首生产的邪恶丑陋的文字直直灌输进德国人民的思想里,他们被催眠了。我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被解除了军备,面对民族屈辱、经济萧条、社会混乱,骄傲的德意志民族强烈地渴望实现“强国梦”。元首敏锐地把握住了这种国民心态,于是他在德国反犹思想的基础上更是将之演变为实践上的种族斗争。他说:“血流的混杂和由此带来的人种水平的下降,是旧 文化 衰亡的唯一原因。因为人类并不会由于战争的失败而灭亡,却会由于抵抗力的丧失而灭亡。而这种抵抗力只有在纯粹血统中才能继续保持。世界上凡是不属于优良种族的人都是糟粕。”于是,消灭犹太人就当然是为人类的进步而做出的努力了。德国民众跟着元首的思想,上上下下充斥着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强烈的民族仇恨,为了强国,为了德意志的骄傲,牺牲思想自由和个人政治意识也在所不惜。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这一个情景,看看元首文字灌输的“威力”:“穿着咖啡色衬衣的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极端分子,沿着慕尼黑大街游行。他们骄傲地扛着旗帜,高昂着头,就好像下面有根棍子在撑着一样,嘴里一直高唱着《德意志高于一切》。人们也像往常一样欢呼鼓掌。他们一路上情绪高昂,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的地到底是何处。站在街上围观的人群中,有的手臂笔直地行举手礼;有的把手掌都拍红了;有些人像迪勒夫人一样矜持地绷着脸;还有一些人,缓慢、服从地拍着手,尽职尽责。”德国成为了一片被思想统治的土地,人民在一台狂暴的机器上奔跑,他们兴高采烈,他们被催眠了。正因为如此
(三)文字在元首的手里,是统治、催眠民众的工具,而在“偷书贼”的手里则可以拯救心灵,喂养灵魂。
书中德国女孩莉赛尔·梅明格和犹太青年马克斯·范登伯格的刻骨友谊令人动容,他们是因为分享无声的文字而走到一起的。“他先前写下的文字还完整地保留在楼梯边的墙上,字迹歪歪扭扭的,带着点孩子气。这些文字看着躲在此地的犹太人和小女孩挨在一块儿亲密地入睡。他们在呼吸。德国人和犹太人的肺都在呼吸。”因为文字,他们的心在无限地靠近着,交融着,超越了年龄,超越了种族间的差别与“仇恨”。
看到吧,并不是所有德国人都仇恨犹太人,不是所有德国人都失去了思想自由的。偷书贼莉赛尔的童年和少女时代都浸润在文字中,虽然一共只拥有十四本书,其中对她产生影响的也只有十本。但那一页页一本本载满了文字的书,陪伴着莉赛尔成长,滋润着她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拯救了她及其她周围的人的灵魂。在她周围,人性本质的纯正光芒得到极致的体现:这里有像手风琴发出的音符般悦耳,眼里闪着银光的爸爸;有大声骂她“猪猡”却伸长了手臂到床垫里为她取 素描 本的人;有陪她一起“偷书”,亲切地喊她“偷书贼”的鲁迪·斯丹纳,他是把自己涂成黑炭想赢得全世界的狂小子;有假装对一切冷漠却为她提供一屋子书的镇长夫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看到了人性向善的一面。
文字,真的是种妙不可言的东西。它可以统治思想,麻木人性,也可以传递温暖,喂养灵魂。这让我想起一个小 故事 ,说的是街头上有一个盲人乞丐,他前面竖着一个牌子,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路人只是匆匆走过,并未给予帮助。一位诗人只在牌子上加了一句话:“春天来了”,于是盲人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帮助。是这一行充满诗意的文字拨动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弦,唤起了人们的善心,文字影响了人性的本质。
(四)现在我们回到最初提出的问题上,人性的本质是善是恶?由《偷书贼》中,我想到,人性的本质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人性就是一棵树,看生长在什么样的泥土里。也就是说,人生一开始就是一张白纸,由于受周围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两面性。在这里我仅探讨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文字。虽然二战已经过去70多年,但二战是人类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以史为鉴,在现今信息传播如此快速便捷的环境下,我们更要善用手中的文字,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众理性思考,保持思想自由和独立的政治意识,让惨剧成为过去,让人性本质焕发出“善”的光芒。
第3篇:读书报告范例
读书报告标题 《一个悲剧命运的女子:苔丝》
主要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位勤劳、善良、纯朴、美丽的农家姑娘。作为长女,在父亲嗜酒、母亲虚荣、家中因事故失去了支撑全家生活的老马后,苔丝不得不去认一门富亲戚,遭到亚厉克的欺辱而丧失贞节,并生有一子。婴儿夭折后,她到一家奶牛场做女工,认识牧师的儿子克莱尔。面对克莱尔的追求,她决心用理智抑制情感,但理智屈于情感。新婚之夜,出于忠诚,苔丝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却惨遭离弃。后父亲去世,母亲患病,一家人露宿街头,苔丝在亚厉克的威逼利诱下沦为情妇。这时远在巴西的克莱尔幡然醒悟,回到英国找苔丝忏悔。绝望的苔丝悔恨交集,近乎疯狂,认为都是亚厉克一手造成的,举起利刃将亚厉克刺死,之后被判处绞刑,付出了惨痛的生命代价。
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同时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O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苔丝的悲剧命运:
1.两个男人的伤害。亚厉克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代表着资产阶级社会的权力、财富和罪恶。他毁掉了少女苔丝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亚厉克曾经一度皈依宗教,但这个身披道袍虚伪的资产阶级见到被抛弃的苔丝后又百般纠缠,彻底断送了她终生的幸福。克莱尔是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对女性温文尔雅,对恋爱问题严肃认真。正是身上的闪光点,使苔丝答应他的求婚。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然而,事情的真相使他感到自己受了愚弄。他的那种从理性、从观念出发的爱,不仅扼杀了心中真实的感情,也断送了苔丝一生的幸福。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是却不肯原谅、饶恕原本无辜的苔丝;他也反抗过传统观念、阶级偏见,但是反抗却极为有限、极不彻底。他形式上当了农民,但思想上仍与本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因其传统的贞操观而背弃了自己与苔丝之问原本看似真挚的感情。
2.家庭悲剧。家庭的贫穷是导致悲剧最直接的因素。苔丝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的贫穷农民家庭,作为长女,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承担这一切。家中的老马被撞死这一因素拉开了苔丝悲剧命运的序幕。父母为攀上富家,命女儿前去认亲。在女儿遭受亚历克的侮辱之后,母亲关心的只是亚历克会不会娶苔丝。与克莱尔相爱后,母亲得知克莱尔向苔丝求婚,嘱咐苔丝不要将过去告诉克莱尔,企图通过隐瞒真相使苔丝过上幸福的日子,从而为家庭提供帮助。后父亲去世,母亲患病等事件使一家人沦落街头。面对困难与窘迫,苔丝沦为亚厉克的情妇。如果不是家庭的贫穷,苔丝就不必连夜去赶集而痛失老马;如果不是家庭的破败,苔丝就不会受到那么多屈辱,更不会回到亚历克身边。家庭这个重担对稚嫩而又单薄的苔丝来说太重太沉。
3.哈代的悲观主义命运观。l9世纪八九十年代,垄断资本代替自由竞争把资本主义的英吉利拖向危机的深渊。作者一方面认为苔丝是社会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又认为苔丝是命运的牺牲品。作品中,苔丝更多倾向一种宿命论。第一次的失足,她将错误怪在自己身上,第二次被真爱抛弃,她为了爱情勇敢的杀人,最后还是害了自己。苔丝在人生命运的每一个时期,都因为偶然的因素,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悲剧的结局。苔丝悲剧中,每一次偶然转折,都使她向毁灭的深渊坠落一层。这些都是哈代构思的结晶和他的悲观主义命运论的发展轨迹。
4.苔丝的性格特点。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对人的爱和信任。她的孝顺迫使她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她的纯洁导致了她的轻信与单纯。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哈代坚持道德的纯洁在于心灵的纯洁。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同情女主人公的人道主义立场。哈代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话:“可怜你这受了伤害的名字!我的胸口是张床,供你养息。”哈代认为世界上没有完人,人的完美体现在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感情的丰富和忠实的爱情之中,只有从这样的完美中才能产生出纯洁。哈代严厉批评了克莱尔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指出它已经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枷锁。
苔丝的悲剧是时代、命运、人为和性格的悲剧。哈代用深情的笔墨塑造了一个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她身上闪现的不是时代进发的火花,不是进军的号角,不是摧枯拉朽的力量,而是人类善良、质朴、勤劳、自我牺牲、渴望自由的美德。她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以自身的毁灭来维护人的尊严、情操和美德,来获取我们全部的怜悯和同情,这便是悲剧的魅力。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1. 关于运动会的总结报告范文3篇
2. 关于两学一做总结报告
3. 中国茶文化研究报告范文
4. 学习总结报告
5. 调查报告的格式和写法
82 浏览 4 回答
231 浏览 6 回答
146 浏览 2 回答
277 浏览 2 回答
123 浏览 3 回答
144 浏览 2 回答
165 浏览 3 回答
202 浏览 3 回答
85 浏览 6 回答
128 浏览 5 回答
149 浏览 2 回答
195 浏览 4 回答
328 浏览 2 回答
245 浏览 2 回答
24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