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开始于舒适圈的尽头。” ——尼尔·唐纳·沃许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产生这么一种感觉:每天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情,每天的工作过程显得重复而枯燥。看似一切顺风顺水,人却有了更多的迷茫,找不到生活的盼头。 这都是因为他们活在了舒适圈中。在这个圈里,一切都在以凝滞的姿态拒绝着变化、侵蚀着热情,人在其中,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无趣与怠惰。 站在人生的边界线,往后退一步是一成不变的静潭死水,而往前一步,则说不定是波澜壮阔的星辰大海。 1. 安于现状,人未衰心已苍老 前阵子大学同窗再聚,我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大学哥们。毕业后他回了老家在事业单位工作,几年后腹肌便都成了肚腩。 我打趣他:“大新你这应酬可不少啊?”他摆了摆手,向我们大吐苦水。 原来他工作这些年间,上班算得上忙,但80%的时间都在进行重复性的事务,每天下班后刷了几下微博和论坛就想倒头就睡,周末要么宅在家看电视,要么随大流陪家人出去转转。 有时他看着别人精彩的朋友圈,又会有点焦虑,感觉自己摸不透现在的时代风口,也没有什么可以傍身的经历或者技能,看不到未来的出路。想换份工作吧,又觉得像这样薪资还可以,工作也是自己能接受的程度,再找也未必有那么好,便一直将就着到了现在,勉强也算得上是“岁月静好”了。 然后我劝他,那你也不一定要辞职,不如找一个生活兴趣,从这里入手培养给自己准备多点筹码嘛。 他瘫在沙发上懒洋洋地抽了根烟,说,太累了,不值得,而且也不一定能做好。 这是掉入舒适圈的温柔陷阱了。 蒋勋说过:我看到许多人在还很年轻时就“老”了。 “老”并不是生理机能的退化,而更是心理上的不长进,开始退缩在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中,不再对新事物有好奇,不再有梦想,不再愿意试探自己潜在的各种可能。 但其实不是年龄限制了什么,而是在那个时期很多人开始认命地满足于现状、拒绝学习和改变,这才是真正变老的开始。 当人被舒适环境养出了惰性并习惯其中时,心就已经不再年轻了。2, 多做一步,以年轻姿态迎接生活 在我们成年后,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告诉我们:以结果论英雄。 于是我们有事直接问百度百科,懒得产生好奇,不再去亲身体验获取真相时的豁然开朗,我们止步于原地,斩断了自己向万事万物探索的触角。 人生有许多种活法,而拒绝好奇是最可怕的事情,这让我们的生活就此滑向一成不变,不再对舒适圈外的世界产生任何求索。 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从对一开始的好奇与喜欢到持续的自律与坚持,待在舒适圈外挖掘着自己的学习潜力,而这世界也回馈广阔的视野与更丰富的精彩。 如果不曾见识过更有趣的世界,你会以为这就是你的人生。 我想,这大概就是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吧。 年轻的人会始终对世界保持新鲜感并不断前进,在舒适圈之外求知的种种体验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生活,可避免辛苦而持续获益。 即便在舒适圈中的安逸表象背后,也要你消耗自己对生活的激情与干劲。而这种幸福并没有看似那么稳定永恒,一旦风暴来临,就会像镜花水月一样碎开,露出猝不及防的你。 为什么人要走出舒适圈? 就是为了让自己对待任何事情态度更从容,格局更广阔,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你的多走一步路,说不定人生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想要走出舒适圈,邂逅更好的自己,不如就从锻炼身体开始,不仅能给自己更好的身体底子去打拼,还能在培养跑步习惯中戒掉拖延,养成随时想做就做的生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