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风险管理理念、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效果。目的探讨外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及对策防控,杜绝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应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外来医疗器械的接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及发放整个管理流程,评估外来医疗器械潜在风险。提高相关人员对风险隐患的认识,加强对预防措施的学习。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及标准流程,主动学习,积极讨论。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有效地保障了器械消毒的质量与持续供应。结果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监测等每个环节质量得到保障,保障患者安全,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防止院外传染发生。关键词:外来器械;风险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2018)14 - 0181- 03外来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医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体腔中,留存时间≥30d的可植入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体骨骼的维持、支持、和修补的一些高尖、复杂的外科手术需要一些特殊器械,而这些特殊手术器械非常昂贵。医院从效益和临床需求角度出发,一般均委任厂商以租借形式提供手术器械,这样既解决了这类特殊手术器械需求,又减少了购买这类昂贵器械的成本问题。由于外来医疗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且昂贵,处理存在很大风险和安全隐患,如何杜绝和降低风险,是目前消毒供应中心的新难题。1 外来器械风险管理外来器械风险 由于外来医疗器械价格昂贵,数量繁多,同一器械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频繁流动,临床使用率高,器械公司时常不能在规定时间把手术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结束后有时又直接取走器械,这种使用后未经规范处理的器械即在多家医院来回传递,而不是按“—2016”新标准执行消毒处理,因此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还有一些器械由于螺钉数量多,出现反复重新清洗、消毒、灭菌的情况,也有磨损螺钉及器械的风险。医疗机构招标并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接收器械时常无法看到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包装标识、标签、合格证等原始资料,器械信息的可追溯。因此手术使用这类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安全性难以保障。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流程不规范,外来器械清洗处理未设专人专岗,清洗工作缺乏固定人员监督,工勤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清洗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欠缺;器械公司又不能按规定时间将手术器械送达消毒供应中心,造成没有足够的清洗处理时间,使得清洗工作匆匆完成;外来器械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多纹路沟槽、清洗工勤人员缺乏正确的装卸知识,导致污染残留;同时由于外来器械品种过多、过大、过重,包装时常存在超大超重的情况,导致灭菌时装载不规范,影响灭菌效果,还有湿包风险。外来器械管理 人员的管理制定严格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在岗人员培训计划,在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前,组织在岗人员学习培训,使其认识风险管理意义,掌握医疗器械正确的处理流程,学习相关医疗器械的名称、用途、特性及维护保养等知识。器械公司管理所有外来器械公司必须经医院审核准入,并且需符合《医疗器械监督条例》第26条规定: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医疗器械,并注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或淘汰的医疗器械。严格按《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度》接收外来器械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认真清点器械,当班人员与租赁公司业务员当面清点器械,检查功能是否完好、结构是否完整、动力工具是否充电良好、配件是否齐全;并认真填写各种交接清单,包括器械的名称、器械种类及数量、植入物的种类及数量、检查质量、租赁公司名称、交接时间等等;注明患者姓名、科室、手术医生、手术时间、双方签名;器械清洗有无特殊要求,新器械必须提供说明书,根据器械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清洗处理方法。2对策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在科室,加强人员风险意识培训学习,学习相关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依法执业,提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应严格制定外来器械准入制度外来器械厂家相对固定,应提前24~ 36h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厂家提供规范、无锈、无腐蚀、性能正常的器械,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不能有血迹与污迹,器械盒应符合灭菌要求,并提供植入物及植入眭手术器械清单。同时厂家还必须提供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处理的说明书,医院消毒中心则应严格按说明书参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严格按卫生部“ - ”、“ - ”修订新标准执行。严格规范消毒清洗流程2. 加强器械清洗人员的培训,设立专人专岗清洗外来器械;器械清洗时拆卸到小化,置于专用容器装载清洗,拆卸器械时应注意相关注意事项,特殊复杂器械请厂家培训指导;在器械拆卸前进行清点,已拆卸的器械,装配好后再清点,清点完毕再拆卸清洗,避免器械零件遗失。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外来医疗器械的回收工作,根据手术安排,所有外来医疗器械必须提前26—36h送到医院,以保证足够清洗消毒时间。采取正确清洗方法,根据器械污染程度、材质、形状,选择不同清洗方法。检查包装清洗完毕进入检查包装区,由检查包装区护士检查、整理、装配,核对无误后在外来器械接收单上签字;包装时,必须先由1人检查,在经另1人核对无误方可包装,并注明外来器械供应商名称、外来器械包名称、使用科室、病人患者住院号、医生、核查者、包装者、灭菌锅号、灭菌锅程序号、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等等。灭菌监测根据外来手术器械的性能和耐高温情况,选择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器械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耐湿选择低温灭菌。外来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对灭菌参数要求高,首次应进行灭菌参数检测。金属器械重量不超过7kg,体积灭菌≤30×30×50cm,灭菌物品之间应留有空隙疏松放置,重的器械放在下层,对于细小的或特殊器械采用专用的小盒子单独包装,严禁受压。适当延长自然干燥时间,冷却时间,避免湿包。建立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灭菌循环、监测记录及发放登记薄,记录操作人员签名,包括清洗消毒者、检查包装者、消毒者、监测者、放行时间及放行者等信息。粘贴监测记录:包括物理监测该灭菌锅次的灭菌打印记录单,化学监测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及第5类化学指示物,生物监测指示管的阳性对照管和阴性对照管上的标签,分别注明并记录监测结果,必须选择同批号的生物指示剂。发放使用建立外来器械发放登记本,包括器械公司名称、业务员、患者科室、医生、清洗者、检查包装者、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灭菌锅号及灭菌锅程序等。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确认使用科室申请单,检查器械包外标识,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有无湿包。再次查对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生物监测结果,确认测试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下使用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使用科室。3体会外来器械管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工作中找出潜在风险,加强人员对规章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的培训。制定风险控制方法,落实管理标准,对于可能引起感染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将风险管理理念及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接收、认知、清洗、消毒、包装检查、灭菌、监测、发放每一环节,各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外来器械的使用安全。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6. 12, - , - .[2] 李晓予,朱勤,闰翠英,等.外来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1,(1):89 -90.[3] 蒋碧菊.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药卫生,2017,(8):102 -103.[4] 杨研,卢琰嘉.外来器械处置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 31):146 - 147.[5] 黄伟坚.外来医疗器械清洗灭菌的难点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19):82 - 83.[6]李淑玲,黄自珍,楼丽琼,等.外来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浅议[ Jl.当代医学,2016,22( 36):18 - 19.[7]陈肖连.外来手术器械存的在风险及应对措施[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 2z):105 - 105.[8] 刘玉村,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2013摘要探讨风险管理理念、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效果。目的探讨外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及对策防控,杜绝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应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外来医疗器械的接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及发放整个管理流程,评估外来医疗器械潜在风险。提高相关人员对风险隐患的认识,加强对预防措施的学习。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及标准流程,主动学习,积极讨论。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有效地保障了器械消毒的质量与持续供应。结果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监测等每个环节质量得到保障,保障患者安全,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防止院外传染发生。关键词:外来器械;风险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2018)14 - 0181- 03外来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医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体腔中,留存时间≥30d的可植入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体骨骼的维持、支持、和修补的一些高尖、复杂的外科手术需要一些特殊器械,而这些特殊手术器械非常昂贵。医院从效益和临床需求角度出发,一般均委任厂商以租借形式提供手术器械,这样既解决了这类特殊手术器械需求,又减少了购买这类昂贵器械的成本问题。由于外来医疗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且昂贵,处理存在很大风险和安全隐患,如何杜绝和降低风险,是目前消毒供应中心的新难题。1 外来器械风险管理外来器械风险 由于外来医疗器械价格昂贵,数量繁多,同一器械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频繁流动,临床使用率高,器械公司时常不能在规定时间把手术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结束后有时又直接取走器械,这种使用后未经规范处理的器械即在多家医院来回传递,而不是按“—2016”新标准执行消毒处理,因此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还有一些器械由于螺钉数量多,出现反复重新清洗、消毒、灭菌的情况,也有磨损螺钉及器械的风险。医疗机构招标并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接收器械时常无法看到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包装标识、标签、合格证等原始资料,器械信息的可追溯。因此手术使用这类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安全性难以保障。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流程不规范,外来器械清洗处理未设专人专岗,清洗工作缺乏固定人员监督,工勤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清洗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欠缺;器械公司又不能按规定时间将手术器械送达消毒供应中心,造成没有足够的清洗处理时间,使得清洗工作匆匆完成;外来器械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多纹路沟槽、清洗工勤人员缺乏正确的装卸知识,导致污染残留;同时由于外来器械品种过多、过大、过重,包装时常存在超大超重的情况,导致灭菌时装载不规范,影响灭菌效果,还有湿包风险。外来器械管理 人员的管理制定严格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在岗人员培训计划,在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前,组织在岗人员学习培训,使其认识风险管理意义,掌握医疗器械正确的处理流程,学习相关医疗器械的名称、用途、特性及维护保养等知识。器械公司管理所有外来器械公司必须经医院审核准入,并且需符合《医疗器械监督条例》第26条规定: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医疗器械,并注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或淘汰的医疗器械。严格按《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度》接收外来器械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认真清点器械,当班人员与租赁公司业务员当面清点器械,检查功能是否完好、结构是否完整、动力工具是否充电良好、配件是否齐全;并认真填写各种交接清单,包括器械的名称、器械种类及数量、植入物的种类及数量、检查质量、租赁公司名称、交接时间等等;注明患者姓名、科室、手术医生、手术时间、双方签名;器械清洗有无特殊要求,新器械必须提供说明书,根据器械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清洗处理方法。2对策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在科室,加强人员风险意识培训学习,学习相关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依法执业,提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应严格制定外来器械准入制度外来器械厂家相对固定,应提前24~ 36h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厂家提供规范、无锈、无腐蚀、性能正常的器械,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不能有血迹与污迹,器械盒应符合灭菌要求,并提供植入物及植入眭手术器械清单。同时厂家还必须提供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处理的说明书,医院消毒中心则应严格按说明书参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严格按卫生部“ - ”、“ - ”修订新标准执行。严格规范消毒清洗流程2. 加强器械清洗人员的培训,设立专人专岗清洗外来器械;器械清洗时拆卸到小化,置于专用容器装载清洗,拆卸器械时应注意相关注意事项,特殊复杂器械请厂家培训指导;在器械拆卸前进行清点,已拆卸的器械,装配好后再清点,清点完毕再拆卸清洗,避免器械零件遗失。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外来医疗器械的回收工作,根据手术安排,所有外来医疗器械必须提前26—36h送到医院,以保证足够清洗消毒时间。采取正确清洗方法,根据器械污染程度、材质、形状,选择不同清洗方法。检查包装清洗完毕进入检查包装区,由检查包装区护士检查、整理、装配,核对无误后在外来器械接收单上签字;包装时,必须先由1人检查,在经另1人核对无误方可包装,并注明外来器械供应商名称、外来器械包名称、使用科室、病人患者住院号、医生、核查者、包装者、灭菌锅号、灭菌锅程序号、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等等。灭菌监测根据外来手术器械的性能和耐高温情况,选择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器械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耐湿选择低温灭菌。外来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对灭菌参数要求高,首次应进行灭菌参数检测。金属器械重量不超过7kg,体积灭菌≤30×30×50cm,灭菌物品之间应留有空隙疏松放置,重的器械放在下层,对于细小的或特殊器械采用专用的小盒子单独包装,严禁受压。适当延长自然干燥时间,冷却时间,避免湿包。建立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灭菌循环、监测记录及发放登记薄,记录操作人员签名,包括清洗消毒者、检查包装者、消毒者、监测者、放行时间及放行者等信息。粘贴监测记录:包括物理监测该灭菌锅次的灭菌打印记录单,化学监测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及第5类化学指示物,生物监测指示管的阳性对照管和阴性对照管上的标签,分别注明并记录监测结果,必须选择同批号的生物指示剂。发放使用建立外来器械发放登记本,包括器械公司名称、业务员、患者科室、医生、清洗者、检查包装者、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灭菌锅号及灭菌锅程序等。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确认使用科室申请单,检查器械包外标识,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有无湿包。再次查对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生物监测结果,确认测试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下使用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使用科室。3体会外来器械管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工作中找出潜在风险,加强人员对规章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的培训。制定风险控制方法,落实管理标准,对于可能引起感染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将风险管理理念及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接收、认知、清洗、消毒、包装检查、灭菌、监测、发放每一环节,各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外来器械的使用安全。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6. 12, - , - .[2] 李晓予,朱勤,闰翠英,等.外来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1,(1):89 -90.[3] 蒋碧菊.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药卫生,2017,(8):102 -103.[4] 杨研,卢琰嘉.外来器械处置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 31):146 - 147.[5] 黄伟坚.外来医疗器械清洗灭菌的难点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19):82 - 83.[6]李淑玲,黄自珍,楼丽琼,等.外来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浅议[ Jl.当代医学,2016,22( 36):18 - 19.[7]陈肖连.外来手术器械存的在风险及应对措施[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 2z):105 - 105.[8] 刘玉村,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