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流感灾难与SARS相比,后果更加不测,而两个食蟹者在推出保单背后并无设计特殊风险对冲机制,它们将被一个商机拖进一场危机? 在这场来势汹汹的禽流感危机中,中国的保险公司一下子冲到了 全球保险界的最前沿。 11月7日,中国民生人寿保险公司宣布推出专门针对人禽流感的定期人寿保险。11月11日,中国华安财产保险公司也宣布推出新开发的"禽流感无忧疾病保险"。据了解,这是首次推出的专门针对人禽流感的专项人寿和健康保险。多家外资保险公司的人士均表示,境外没有同行推出类似险种。 民生人寿推出的人禽流感保险是"民生关爱特种疾病定期寿险(B款)"和"民生关爱团体特种疾病定期寿险(B款)",分别面向个人和团体两个市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地区保险费每份200元,保险金额10万元;其他地区保险费为每份100元,保险金额为每份5万元。 华安保险在全国推出的"禽流感无忧疾病保险"比民生人寿更大胆,它的保费为100元,保障额度20万元。 两家公司产品的期限均为1年,民生的条款规定:被保险人确诊患人禽流感并因此身故才赔付;华安则规定宽松,只要确诊就能赔付。 被疑不科学 人禽流感保险一经面世,还没来得及与禽流感疫情正面交手,就被种种议论打得鼻青脸肿。保险从业人员首先"发难",多家保险公司纷纷有人质疑。 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人士表示,因没有历史数据做参照,这些险种的费率存在问题,"该险种的定价,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大致估算";太平人寿则认为该险种风险无法控制,一旦禽流感全面暴发,推出人禽流感保险的这样小规模的保险公司根本无法进行赔付。 学者的观点则更为尖锐。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指出,有的公司正在利用禽流感进行博弈。 他认为,两家公司推出此险种缺乏精算基础,据记录,迄今全世界共报告125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64人死亡。对于依靠大数法则定价的保险业来说,如此小的样本量远远不够。并且,大规模流行传染病的保险在国内经验并不多,保险公司真正参与的只有非典。 外资保险业人士也对人禽流感保险产品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在发达的保险市场上,老牌保险公司面对此次禽流感也没有出现类似中国这样的产品;中国的保险市场如此之大,可开发的领域不胜枚举,完全没有必要靠"新奇"来博人眼球。 理由之一是,很多传统保险产品虽未注明人禽流感在其保障范围内,但根据条款设置,如果因人禽流感发生风险,保险公司同样可以作出赔付。 一般来说,消费者只要做好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医疗保险、重大疾病险的保障组合,自然能够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而不必在某项流行疾病迫近的时候匆忙购买专项保险。比如平安人寿,对如因禽流感住院,按照医疗险条款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进行理赔;如因禽流感身故,则按照疾病身故保险责任进行疾病身故保险金理赔。 吃蟹者的辩白 推出人禽流感险种的两家公司已被唾沫星子淹没,华安人士不无委屈地说,产品一推出就招来了沸沸扬扬的议论,但就没有人认真询问过作为事件当事人的自己。 他对本刊说,自认为做了分内的工作:在全社会遭遇禽流感威胁的时候,本需要有人挺身而出,而保险一直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 "虽然人禽流感的历史经验数据目前不足,但保险公司可借鉴以往经验,在险种设计中,除考虑保险责任风险外,还充分考虑管理成本、销售成本、IT系统开发成本等保险经营成本,就像2003年SARS产品的开发一样,通过经营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数据,去继续完善自己的产品。同时,公司还会根据普通百姓投保能力以及患病后带来的经济损失,来确定保险费和保险金额。"华安人士说。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禽流感疾病的信息,例如禽流感疾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因此华安险种的保险责任是在保单生效10日后被保险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同时公司还通过再保险安排及核保、核赔等技术管控手段,规避保险公司可能发生的风险。理赔时,被保险人需提供国家防疫部门出具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疾病证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民生人寿的精算部总经理赵建新介绍,民生针对禽流感的产品是在一定数据基础上,通过精算开发出来的。 "我们的数据来自于合作的再保险公司,他们掌握了30年来全球范围内人类因禽流感死亡的数据。"赵建新表示,禽流感造成人死亡的数据从30年前就有,只是以前把普通流感死亡的数据与之混淆在一起了,后来通过技术将其分离了出来。" 赵表示,民生在确定责任和费率时都跟合作再保公司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且今后承保的保费和责任也将分出大部分给再保公司。 华安进一步宣称,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它会视禽流感疫情的变化,可能推出其他针对的险种。 据新华社11月20日报道,卫生部应急办主任陈贤义说,从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30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发生情况来看,还没有发现人传染人的证据。 这只是对风险的过去状态的描述,断不可轻易据此认为已推出禽流感专项保险的公司未来的赢面在增大。 是商机还是危机 2003年SARS期间,各保险公司共开发53个保险产品。保监会甚至在1个月之内共批准21个保险公司(包括寿险和产险公司)的41项针对SARS的新产品或服务项目。开发及批准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今次禽疫,监管层亦持开放态度。11月12日,中国保监会财险监管部副主任郭左践透露说,目前全国有5个保险公司设计的险种里面有对禽流感的保险责任。郭还谈到,财险公司和人寿险公司现在都开展了禽流感人保险,产品的推出是很受欢迎的。社会有需求,保险公司尽量开发各种产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但中国人寿和平安等不少当年都神速推出SARS保险的公司此次都谨慎地表示,要兼顾责任和理性,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和对未来准确预测的情况下,他们不想被一个商机拖进一场危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