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书为了什么
读书是最能提升一个人格局的通途。 一个人的格局往往决定着未来的高度。而只有当你认真阅读了大量书籍后,才会更深刻的认识到知识中的力量。
(1)每天做好一件事的励志小故事扩展阅读: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不读书,不知道路在何方;不行路,不明白书中涵义。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经历了才会成为你的阅历,最终形成你的格局。正是这些无形的事物,让你能保持清澈的头脑看待自己的人生和这个世界。
二 古人勤学故事有哪些
1、头悬梁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为了不因瞌睡而影响学习,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2、锥刺股
年轻苏秦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3、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5、囊萤
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夏天的一晚,忽见许多萤火虫空中。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三 古今中外通过勤奋努力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1、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2、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 *** 。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3、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4、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
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
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5、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 *** ,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3)每天做好一件事的励志小故事扩展阅读
有关勤奋的名言警句:
1、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3、工作勤奋是最值得崇拜的。——托·卡莱尔《致妻子的信》
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5、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钱三强
四 10个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什么
10个最重要的价值观是:家训观、施受观、失败观、独立观、身份观、自省观、品行观、自律观、自疑观、信仰观。
1、家训观
家训观是大多数人天命的一个不为人知的起点。人们喜欢自己的诞生源自一个血统、一段历史、一个蕴含某种意义的过去。他们喜欢梦想着“旧世界”,喜欢了解世系、祖先和潜藏于自己血脉中的神奇力量。家族的精神遗产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冒险的资本。他们渴望人们将家族以往的热情和目标传递到他身上,哪怕这种渴望是无意识的。
4、独立观
独立观与失败观有直接联系。如果一个人能自己做某件事,放手做往往是个好办法,哪怕做得不如意。也要学会独立做事的习惯,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5、身份观
在家里生活,到外面玩耍、上学、 交朋友,很大程度上的自我身份认同来自于这些人生旅程中的点点滴滴。尤其在青春期,通过尝试新的着装和时尚,尝试各种新的人际关系,并离开父母而“长大成人”,以此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一-些改变。在培养出一种身份观,即”我是谁”的意识后,自省的价值就愈发凸显出来了。有身份观的人自己寻求对身份的反思并塑造它,不亚于家庭和社会对其身份的塑造。
6、自省观
品行观是指良好的品性、道德和行为规范。一个人需借助很多力量将自身的未来发展与社会的基本道德结构联系在一起。多人相助来培养的道德规范不仅在今后数十年的冒险和成就中会确保他们安然无事,更是为人类造福。
五 肖申克的救赎情节简介
从最初的消极,到后来不放弃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念,至始至终,它都在诉说着一个励志磨人的故事。不能将心束缚,不能丢弃希望,无论身在何处。
正如后来所说:生命可以归结于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去死,要么忙于存活。
六 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名人事迹
(1)陈景润为了证实哥德巴赫猜想,他自学了英语、德语,乃至俄语。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陈景润都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证实哥德巴赫猜想时,光演算的草稿纸都装了几麻袋。
他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写入了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中。《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一经发表后,立马引起了国际数学界人士的重视。
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高度评价了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并将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成果写入书中,给其命名为陈氏定理。
(2)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3)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
他在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
(4)马云,阿里巴巴这个18个人50万资金的网络小作坊,8年之后变成了世界最大的B2B商业网站;当年西湖里随波逐流的小舢板,8年之后变成了太平洋里的一艘中国互联网航空母舰;当年那个普通的英语老师,8年之后变成了世界级的网络公司掌门人。
(5)邓亚萍,她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把邓亚萍放在他的自行车上,带着邓亚萍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邓亚萍5岁起跟随父亲学打乒乓球,父亲则给她制定了—套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方法。
开始,邓亚萍拿的是横拍,由于邓亚萍个子长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宣拍。邓亚萍从小打球就特别认真。在邓亚萍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
因为个头矮,省队不要她,这些情况父亲都跟邓亚萍说了,邓亚萍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才行,所以邓亚萍从小就很乖,训练特别能吃苦。
(6)每天做好一件事的励志小故事扩展阅读: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资料参考: 网络_哥德巴赫猜想
网络-屠呦呦
七 古代勤学苦读的例子
1、凿壁偷光: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自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膏油,指点灯的油)以继晷(晷:读guǐ,日影,比喻时光),恒兀兀(恒兀兀:勤学不止的样子)以穷年。”他读书学习时,经常是口中不断地吟诵着《六经》,手中不停地翻阅着各种典籍,从点起油灯一直学到天亮,就这样夜以继日,一年又一年。
以后,“焚膏继晷”就成了形容勤奋学习的典故。当人们读到韩愈那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赞叹其雄健奔放、神奇生动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文辞时,是否会想到他焚膏继晷的日日夜夜呢。
八 你觉得《寻梦环游记》中最感动自己的是哪一幕
《寻梦环游记》中最感动自己的一个细节,在电影尾声,已百岁的Coco虽已头发全白,却还扎着和儿时一样的两条小辫子,在冥界与爸爸团聚时 ,和小时候一样纯真的叫着“爸爸”,爸爸慈祥地拉着她的手,虽然她看上去比爸爸苍老,画面却一点都不违和。
我想,不论经过了多少岁月,经历了为人父母甚至为人曾祖母,但在爸爸面前,永远都可以做个孩子吧。在该片的每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时刻,制作者们创造了一个详尽全面的故事、完全立体的人物、既温柔又带着点幽默的恐怖的笔触,以及生动美丽的视觉画面。
(8)每天做好一件事的励志小故事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米格
12岁的墨西哥小男孩米格,住在一个热闹、嘈杂的墨西哥村庄,自小就有音乐梦。然而他出生在鞋匠家族“里韦拉”,这是整个镇子里唯一讨厌音乐的家庭。在秘密追寻音乐梦时,米格不小心进入了死亡之地,在这里遇见了他家人们的灵魂。
2、埃克托
埃克托是亡灵之地的落魄流浪汉,他想借米格的帮助去往活人的世界。他许诺帮助米格找到歌神德拉库斯,作为回报,米格则答应将埃克托的照片送回他家人的灵坛。当埃克托在人世间被彻底遗忘之时,他将会化作金色的粉末,面临真正的死亡。
九 有什么好看的动画片
据统计 支持率高的动漫有:《clannad》《科学的超电磁炮》《龙与虎》《化物语》《Code Geass叛逆的鲁鲁修》《WORKING!!》《魔法禁书目录》《未闻花名》《魔法少女小圆》《Angel Beats!》《斯坦因之门》《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花开伊吕波》《凉宫》系列《笨蛋测试召唤兽》《IS》《寒蝉鸣泣之时》《无头骑士异闻录》《南家三姐妹》《钢之炼金术师》《交响诗篇》《 喰灵-零- 》《金色的卡修》《日常》《侵略!乌贼娘》《超时空要塞F》《超元气三姐妹》《攻壳机动队》《银魂》《游戏王》《这是僵尸么?》《死亡笔记》《全金属狂潮》《GOSICK》《圣诞之吻SS》《Fate/stay night》《学生会的一己之见》《数码宝贝》《幸运星》《狼与香辛料》《悠久之翼》《荒川爆笑团》《濑户之花嫁》《分身战士》《妄想学生会》《夏目友人帐》《黑之契约者》《棋魂》《传颂之物》《旋风管家》《天降之物》《灼眼的夏娜》《黑礁》《深渊传说》《天元突破》《神薙》《魔法少女奈叶》《咲-Saki-》《K-ON!》《强袭魔女》《高达00》《蔷薇少女》《只有神知道的世界》《AIR》《通灵王》《电波女与青春男》《食梦者》《怪医黑杰克》《好想告诉你》《日和》《青之驱魔师》《侦探歌剧》《迷糊学院》《苍穹之巨龙》《少女妖怪石榴》《绯弹的亚里亚》《武装炼金》《植木法则》《地球防卫少年》《永生之酒》《高达SEED》《传说中的勇者传说》《kanon》《浪漫追星社》《最后大魔王》《DOG DAYS》……
摘要:青蒿素的发现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中国继麻黄素之后的第二大医学贡献,屠呦呦研究员由于在青蒿素的发现中作出重大贡献而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和化学结构确定的简单介绍谈几点教学思考。关键词:青蒿素 化学结构 发现过程 化学教学 天然产物世界上影响人数最多的疾病并非现在深受关注的艾滋病,而是一种堪称“历史悠久”的疾病——疟疾,也就是俗称的“打摆子”,同时,它也是当今除艾滋病外,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的一种传染病,每年2~3亿人感染此病,200多万人死亡。
19世纪从南美洲金鸡纳树皮中得到的奎宁曾成为最有效的药物,治愈了众多的疟疾患者。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模仿奎宁基本结构而合成的一批新药如氯喹、伯喹也曾救治过无数的病人。但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抗药性疟原虫后,以往常用的抗疟药(如氯喹、磺胺、奎宁等)的效果便不复存在,以至于造成了无药可医的局面,特别在东南亚、非洲地区情况更为严重。青蒿素类药物的出现以其副作用低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而被誉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2011年的9月23日,我国81岁高龄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被授予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站在奖台上的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一、青蒿素发现与获奖意义1.青蒿素的发现青蒿是传统中药,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有青蒿作为药物的文字记载。青蒿为常用中药,是一年生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中药青蒿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之功效,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沿用历史。青蒿素又名黄蒿素,是我国药学工作者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原有的药物产生抗体而使这些药物失效,我国政府临时组织“523”工作组,专门寻找新的抗疟药,但没有找到有效药物。1969年原本处于科研停顿状态的中医研究院应“523”办公室的请求,中途加入了这一研究行列,屠呦呦研究员临危受命,承担抗疟新药研究的重任,终于在1971年成功用乙醚提取出青蒿素。2.青蒿素的获奖意义青篙素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中国继麻黄素之后的第二大医学贡献,其突出贡献是突破了60多年来“抗疟药化学结构不含氮(原子)就无效”的传统医学观念,发现了迥异于以前的新型化学结构,其快速、高效、无抗药性、低毒的特征令全球医学界为之震惊和欢呼。屠呦呦研究员获得的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青蒿素对疟疾的良好疗效,是中医药对许多疑难杂症能产生特殊疗效的最好证明。青蒿素的发现使人们重新认识中药,使世界对中药的疗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寄予厚望。
二、青蒿素的发现过程青蒿素的发现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原有的药物产生抗体而使这些药物失效。而中国开始进行抗疟疾的研究是为了一项秘密的外援任务。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当时越南常年恶性疟疾流行,越南和美国两军都因疟疾严重减员。越南领导人向中国求援,希望中国帮助他们解决能够替代氯喹的抗疟新药。1967年5月23日,毛泽东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周恩来批示特设“523办公室”,包括遍布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调动全国的力量展开抗疟战。然而,前期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1969年以屠呦呦为首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科学家应邀加入“523办公室”。此时国内多个省份的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都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屠呦呦研究员首先面临的问题仍是怎么找药。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继而组织鼠疟实验筛选抗疟药物。虽然通过研究发现青蒿素可能是治疗疟疾的良药,但动物试药后结果并不理想,屠呦呦研究员猜想可能是温度对青蒿素的提取存在重要影响。
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次的失败之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研究员用乙醚从中药青蒿的成株叶子中提取了中性部分,恰是这部分物质对鼠疟、猴疟疟原虫具有100%的抑制效果。继而在1972年从青蒿中分离出这部分的活性物质——青蒿素。
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1975年青蒿素注射剂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76年周维善等经研究证明青蒿素为一种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1977年解决了质量标准问题。
1978年上海药物研究所成功地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改造,得到了疗效比青蒿素高许多倍的蒿甲醚。
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1985年,青蒿素注射剂在临床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86年青蒿素获得一类新药证书,并获得“国家发明奖”。然而,屠呦呦研究员并未停止前行。
1992年7月,其独创的双氢青篙素再次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其抗疟疗效高于青篙素10倍,并获得国家科委评选的1992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三、青蒿素的化学结构确定青蒿素(Artemisinin)又名黄蒿素,是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为,具有过氧键和δ-内酯环,有一个包括氧化物在内的1,2,4-三恶烷结构单元,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罕见的,它的分子中包括7个手性中心,结构如图1所示。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四、教学启示1.利用天然产物,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所谓天然产物,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的自然界产物,如岩石、石油、动植物等。狭义指化学这一学科内,由动植物体内分离出来的具有某种结构的物质,这些物质往往具有特殊作用和经济价值。许多天然产物是人类生活中的必需物质。与天然产物相反的概念是化学合成物质,化学合成物质具有研发成本高、筛选命中率低、研发周期长以及毒副作用大等缺陷,但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物质则没有这些缺点,因此我们应当学会充分利用天然产物,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物质,尤其是本土的特色物质进行研究。青蒿素就是从我国特有的青蒿中提取出来的,这是利用本土特色天然产物成功研制出新产品的最好例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天然产物,如植物中的色素、土豆中的酶、大理石中的碳酸钙、甘蔗中的糖,蜂蜜中的糖,矿物中的有用物质等,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2.传承与创新并存,完善化学教学青蒿素是我国医药卫生科学工作者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运用现代化科学知识和方法,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青蒿素的成功制取借鉴了许多中国传统的中草药医书,例如东晋名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元朝《丹溪心法》、明朝《普济方》、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等。然而这些医书的记载都不是很详细,且没有说明其科学依据,屠呦呦研究员就以这些医书作为重要参考,并从东晋葛洪的处方“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中得到了灵感,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验,终于成功地提取出青蒿素。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不仅是进行科学研究时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我们平时做人做事的重要准则,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同样需要坚持这一准则。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前人的成绩,一味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把教科书视为神圣不可超越的或已经过时,也不能把前人的成绩视为完美无缺,而应有传承与创新的意识,充分发扬过去好的化学教学内容和好的化学教学方法,同时吸纳外来的、适合本土的化学教学信息,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3.注重团队协作,提高整体实力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奖,但是青蒿素的发现其实不是其1个人的功劳,而是“523项目”小组的共同成果,只是屠呦呦的功劳最大,而拉斯克奖又只能由个人获得,不能为集体颁奖,所以才将该奖项颁发给在此研究中功劳最大的屠呦呦1人。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不分彼此,打破各个学科相互封闭的传统研究模式。可以说,团队协作是青蒿素得以诞生的最根本原因,虽然屠呦呦研究员功不可没,但是仅靠其1人,也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只有团结协作,才有可能出现第2个、第3个青蒿素这样的旷世之作。在化学教学上也是如此,只有组建教学团队,团结协作,锐意教改,有效教学,才能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才会培养出化学学科拔尖人才。4.咬定青山不放松,遇到困难不放弃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屠呦呦研究员经过190次的失败实验,在第191次实验中获得成功的。科学是严谨的,条件稍有差别,得到的产物就会有很大差别,无论是科学家的研究还是平常的学生实验,在得不到确定产物时,不应立即放弃,而应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多次实验,坚持下去,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虽然遇到较大的阻力,但只要我们锐意教学改革,克服实验经费困难和课时不足,利用替代物品,长期坚持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相结合,千方百计开展一些课内外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1. 励志、积极向上的歌曲
1、 《阳光路上》 :多少追梦的身影 奔跑着拥抱希望 一路同行的人们 心中暖洋洋 ; 阳光路上 无限风光前行的脚步日夜兼程 不可阻挡 2、 《Dream it possible 》 : 华为宣传曲 The past ,is everything we were don't make us who we are ; When your dreams e alive you're unstoppable 3、 《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 和会流泪的眼睛 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 越过谎言去拥抱你
4、 《旗开得胜》 :痛快自在热血澎湃 别问由来星可以摘 see the champions take the fleld now unify us make us feel proud
5、 《光阴的故事》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6、 《淋雨一直走》 :人都应该有梦 有梦就别怕痛 有雷声在轰不停 雨泼进眼里看不清 谁急速狂飙 溅我一身 的泥泞 我决定我想去哪里 往天堂要跳过地狱 也不恐惧 不逃避 这不是脾气 是所谓志气 与勇气
7、 《爱拼才会赢》 :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哪怕失去希望 每日醉茫茫 无魂有体 就像稻草人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时起有时落 好运 歹运总要照样工作才会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8、 《趁你还年轻》 :也许你不相信 你也许没留意有多少人羡慕你 羡慕你年轻这世界属于你 只因为你年轻 你可得要抓得紧 回头不容易
9、 《年轻的战场》 :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 请你为我骄傲鼓掌
10、 《最初的梦想》 :最初的梦想 紧握在手上 实现了真的渴望 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2. 励志致自己奋斗的话语
1、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回拼搏的失答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2、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懒惰;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感觉累,也许是因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只有尽全力,才能登上人生巅峰!
3、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建筑师,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能等待幸运降临。世界上什么事都可以发生,就是不会发生不劳而获的事!
4、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5、人生在世,有多少梦想是我们无法实现的,有多少目标是我们难以达到的。我们在仰视这些无法实现的梦想,眺望这些无法达到的目标的时候,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我们的失利。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6、一定要相信,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想做到。我就是我的英雄,我最大的阻碍是我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可以做到。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7、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
3. 励志名言励志
一、与其羡慕他人智慧,不如自己勤奋补拙;与其羡慕他人优秀,不如自己奋斗不止;与其羡慕他人坚强,不如自己百炼成钢;与其羡慕他人成功,不如自己厚积薄发。 二、如果天空总是黑暗,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三、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因为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因为可以多看几道风景;路不在脚下,路在心里。 四、只有经历最痛苦的坚持,才配得上拥有最长久的幸福。真正能让你倒下的,不是对手,而是你绝望的内心。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活着就意味着,必须要做点什么,请好好努力。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记住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五、再远的路,走着走着也就近了;再高的山,爬着爬着也就上去了;再难的事,做着做着也就顺了。每次重复的能量,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重复和坚持的力量。 六、不要怕有压力,它可以垫高你的人生;也不要怕忙碌,它可以充实你的生活;不要拒绝错误,它可以改正你的缺点。不要一味惬意,这往往是挫败的开始。那些虚度的光阴,熄灭的是梦想之火,拼凑的是支离破碎的命运。 七、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实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个特殊的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至燃点。 八、再强大的焦虑,也会败在行动力和坚持面前。如果你问我时光和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那么变成更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便是时光和努力的全部意义。问题是你动都懒得动,时间就只是时间而已,被浪费的不是时间,而是你自己。——卢思浩 九、没有经历痛苦的人,不会强大。没有流过泪水的人,不会有坚强。当下定决心大干时,世界会为你让路。当满脑子全是目标时,只剩下方法和成功。 十、别人越是瞧不上你,你就越要努力,别人越是打击你,你越要做出成绩来!要像石灰一样别人越泼冷水你越沸腾!活着的意义并不是衣食无忧,而是拿出勇气去做你不敢做的事,去尝试未曾尝试过的人生!丰富人生阅历,你才有“故事”讲给别人听! 十一、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十二、一个有能力的人,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在过不去就绕个弯,也要前进,这就是能力。决心就是力量,坦诚就是效率。平坦不是最佳道路,起伏才有丰富人生!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凡事找方法去解决者,一定是成功者,凡事找借口推脱者,必定失败!
4. 找一本好看的,励志的言情小说
以前高中看过一本小说,叫(烈火青春),个人觉得非常不错,无论是场景描述,故事结构,主人公塑造都比较可以,值得一看!
5. 中国现代名人励志故事500字
李嘉诚的表妹庄月明,是他日后的妻子。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在李嘉诚最无助、最困难的时候,他的表妹一直陪伴在左右。当时的李嘉诚一无所有,是个初中生,而庄月明是香港大学的毕业生,还留学日本。这门亲事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但是两个人却坚持走了下来,他们对爱情的执著终于感动了长辈,同意两人结婚。到1989年,庄月明因心脏病猝发去世,当时李嘉诚才60出头,身体硬朗,又是富豪,因此不乏主动示爱的美女。香港不少富商以绯闻为荣,但李嘉诚始终如一块白璧。 做人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口袋里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拾到。一旁的门童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手里。李嘉诚给了100港币的小费作为酬谢。旁人问起,李嘉诚说:“硬币若不拾起,便没有用处;拾起,我还有用。100元钱对他来说也是有用的。钱的作用不在于聚敛,而在于使用。” 这还可以反映到李嘉诚的管理之道。“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对他们好,让他们喜欢你。”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已与多年前李嘉诚创业时有很多不同,有人认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李嘉诚却说,“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富与贵的哲学 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李嘉诚一直在追求内心的富贵。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悟透的道理之下,李嘉诚又自创内心的财富,这就是真正的财富。
6. 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的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看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从头至尾地去读,而是对着书本闭目沉思,猜想书中写了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与猜想的不同,他就认真地去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风冒雪,连续十八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据说在他结婚那天,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当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却找不到新郎了。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全神贯注地在读书.
7. 霸气励志的句子
1. 得一寸进一寸,得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内庚 2. 我会记住自己今天的模容样! 3. 什么是善良?一个人面对敌人,有能力伤害别人,而不愿意伤害,这就是善良。 4. 十年前,你周围的人会根据你父母的收入对待你。十年后,你周围的人会根据你的收入对待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这就是人性和人生,除了努力别无选择。记住: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5. 谁不曾浑身是伤,谁不曾彷徨迷惘 6.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8. 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名人事迹
(1)陈景润为了证实哥德巴赫猜想,他自学了英语、德语,乃至俄语。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陈景润都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证实哥德巴赫猜想时,光演算的草稿纸都装了几麻袋。
他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写入了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中。《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一经发表后,立马引起了国际数学界人士的重视。
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高度评价了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并将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成果写入书中,给其命名为陈氏定理。
(2)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3)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
他在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
(4)马云,阿里巴巴这个18个人50万资金的网络小作坊,8年之后变成了世界最大的B2B商业网站;当年西湖里随波逐流的小舢板,8年之后变成了太平洋里的一艘中国互联网航空母舰;当年那个普通的英语老师,8年之后变成了世界级的网络公司掌门人。
(5)邓亚萍,她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把邓亚萍放在他的自行车上,带着邓亚萍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邓亚萍5岁起跟随父亲学打乒乓球,父亲则给她制定了—套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方法。
开始,邓亚萍拿的是横拍,由于邓亚萍个子长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宣拍。邓亚萍从小打球就特别认真。在邓亚萍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
因为个头矮,省队不要她,这些情况父亲都跟邓亚萍说了,邓亚萍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才行,所以邓亚萍从小就很乖,训练特别能吃苦。
(8)我有一个梦励志故事扩展阅读: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资料参考: 网络_哥德巴赫猜想
网络-屠呦呦
9. 励志的名人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回三千越甲可吞吴。答 整副对联可解释为: 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使百二秦关都归楚所有; 苦励心志的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就灭亡了吴国。 这是颜迈为了赞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赠送给他的一副对联,张于蒲的书斋——聊斋中。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败后励志,卧薪尝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222 浏览 5 回答
222 浏览 9 回答
195 浏览 5 回答
158 浏览 3 回答
225 浏览 2 回答
311 浏览 2 回答
99 浏览 3 回答
205 浏览 12 回答
250 浏览 5 回答
93 浏览 3 回答
307 浏览 5 回答
106 浏览 8 回答
318 浏览 2 回答
248 浏览 3 回答
171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