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
症状
桃缩叶病主要为害叶,间或为害嫩梢和幼果。春季嫩叶刚从芽鳞抽出即显现症状,叶卷曲变形,带红色。随叶片逐渐展开,症状愈益明显。病叶局部肿大肥厚,皱缩扭曲,起初呈灰绿色,后变红色或紫红色,发病严重时树叶大部变形,枝梢枯死。春末夏初,叶面生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孢子和芽生孢子。病叶渐变褐至深褐色,干枯脱落。落叶后,腋芽常萌发抽生新叶,新叶不再受害。
嫩梢染病呈灰绿至黄绿色,节间较短,略显肿粗。病枝上簇生卷缩的病叶,受害严重时全枝枯死。幼果发病果面出现黄或红色病斑,微隆起,随着果实长大,病斑变褐色,龟裂,病果常早期脱落。
病原菌(图1-44)
图1-44 桃缩叶病病菌子囊层
桃缩叶病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子囊裸露无包被,排列成层,生于叶片角质层下。子囊圆筒形,上宽下窄,顶端扁平,无色,—×—μm,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下部有脚胞,圆筒形,无色,7—×—μm。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或圆形,—μm。子囊孢子能在子囊内或子囊外以芽生方式产生芽生孢子。芽生孢子有薄壁和厚壁两种,前者能直接芽生,后者具休眠性,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病菌芽殖最适温度20℃,最低10℃,最高26—30℃。侵染最适温度10—16℃。厚壁芽生孢子耐寒,在果园中可存活1年以上。
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孢子和芽生孢子在树皮和新芽鳞片上越夏,在地面也可生存。当温度适宜时继续芽殖。芽生孢子在树皮和鳞片上或潜藏在鳞片缝内越冬,到翌年桃树绽芽时,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叶片或经气孔侵入嫩叶,进行初侵染。在展叶前由叶背侵入,展叶后也可从叶面侵入。在适宜条件下偶尔发生再侵染,但为害不明显。侵入后,菌丝在表皮细胞下及栅栏组织的细胞间隙蔓延,刺激中层细胞大量分裂,细胞壁加厚,致使病叶肥厚皱缩变色。
此病在早春展叶后开始发生,4—5月继续发展,6月以后渐趋停息。低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桃芽膨大及展叶期如连续降雨,湿度较高,气温在10—16℃上下,发病往往较重。温度升至21℃以上,发病减轻。春季低温多雨的地区或年份发病较重,早春温暖干旱则发病较轻。
一般早熟品种发病较重,晚熟品种较轻。桃缩叶病除侵害桃树外,还侵害油桃、扁桃、蟠桃。
防治方法
1.喷药铲除越冬病菌
春季桃芽膨大而尚未绽芽时周密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1∶100式波尔多液,铲除越冬孢子,消灭初侵染源,如喷药及时周到,可完全防止此病发生。
2.摘除病叶
发现病叶,在形成子囊层前摘除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