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商务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选修了“商务礼仪”这门课程。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从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有关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许多东西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用到。 商务礼仪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商务人员在商业交际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商务礼仪有利于塑造商务人员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走入工作岗位后,我们与社会各阶层打交道的时间比在学校时会多很多,其中与各类商务人员打交道占了很大比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即将来临的2008年的奥运盛事,都迫切的要求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能够了解到国际惯例,掌握好商务礼仪,从而更加有效的与他人沟通,取胜于商海。商务礼仪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越来越重要。 商务礼仪的运用不但体现了个人的自身素质,也折射出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水平和企业的管理境界。在商务场合当中,礼节、礼貌都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最大限度的避免人际冲突,使商务场合的人际交往成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被尊重的需求。良好商务礼节能营造良好的商务交往氛围,为企业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带来巨大的损失。现我把一学期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材料做一个总结:商务礼仪使用的目的有三:第一. 提升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第二. 方便我们的个人交往应酬。我们在商业交往中会遇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如何进行交往这是要讲究艺术的,比如夸奖人也要讲究艺术,不然的话即使是夸人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第三.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代表整体,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本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此时无声胜有声。商务交往涉及的面很多,但基本来讲是人与人的交往,所以我们把商务礼仪界定为商务人员交往的艺术。人们对礼仪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一种道德修养。有人说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有人讲礼仪是一种风俗习惯。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商务礼仪的操作性,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商务礼仪的十二项原则一.维护形象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个人形象在构成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它们亦称个人形象六要素。第一、是仪容。仪容,是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第二、是表情。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第三、是举止。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第四、是服饰。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第五、是谈吐。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第六、是待人接物。所谓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二.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三、求同存异第一、 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第二、 在国际交往中,到底应当遵守何种礼仪为好?首先,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再者,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在国际交往中,究竟遵守哪一种礼仪为好呢?一般而论,目前大体有三种主要的可行方法。其一,是“以我为主”。所谓“以我为主”即在涉外交往中,依旧基本上采用本国礼仪。其二,是“兼及他方”。所谓“兼及他方”,即中涉外交往中基本下采用本国礼仪的同时,适当地采用一些交往对象所在国现行的礼仪。其三,则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存异”是指在涉外交往中为了减少麻烦,避免误会,最为可行的做法,是既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更要对于国际上所通行的礼仪惯例认真地加以遵守。四、 入乡随俗“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之所以必须认真遵守"入乡随俗"原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面的原因。原因之一,是国为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中,形成各自的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十里不同风,百里不俗”的局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世间任何人都难以强求统一的。 原因之二,是因为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尊重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容易增进中外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外国友人表达我方的亲善友好之意。五、信守约定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约定”,对一般人而言,尤须在下列三个方面身体力行,严格地要求自己。第一,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第二,对于自己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第三,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动地负担按照规定和惯例因此而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六、热情有度“热情有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是要示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要遵守好“热情有度”这一基本原则,关键是要掌握好 “度”。 “关心有度”。 “批评有度”。 “距离有度” “举止有度”。七、不必过谦不必过谦的原则的基本含意是:在国际交往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地对外国人进行谦虚、客套。八、不宜先为所谓“不宜先为”原则,也被有些人称作“不为先”的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在涉外交往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作才好的情况时,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是不宜急于抢先,冒昧行事。也就是讲,若有可能的话,面对这种情况时,不妨先是按兵不动,然后再静观一下周围之人的所作所为,并与之采取一致的行动。九、尊重隐私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其一,是收入支出。其二,是年龄大小。其三,是恋爱婚姻。其四,是身体健康。其五,是家庭住址。其六,是个经历。其七,是信仰政见。其八,是所忙何事。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须自觉地避免在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为了便于记忆,它们亦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十.女士优先所谓“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所有的妇女都一视同仁。十一、以右为尊正式的国际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时,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时的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随着中国加入WTO,会有越来越多的商机,因此就更需要拥有商务礼仪的人才。因此,我们更需要掌握商务礼仪知识,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商务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大全
1、商务谈判中英语的重要性
2、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3、浅谈涉外合同英语特色
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5、商务谈判的艺术性
6、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
7、商务谈判的文化障碍
8、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9、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10、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11、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
12、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13、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14、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
15、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
16、跨文化的商务谈判
17、商务英语交往中的礼貌原则
18、如何翻译好日常商务文书
19、商务英语信函的语体分析
20、浅谈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
21、英语商务信函和合同中被动语态的语用意义及其翻译
22、商务英语汉英翻译中从句的运用技巧
23、论跨文化因素对商业广告英语翻译的影响
24、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25、浅谈英语告示语的语言特色与翻译
更多职场英语最新商务英语推荐阅读:
合同与协议的区别
怎样写商务英语报告
职场新人学习英语的方法
商务英语:日常交流常用的英语
工作调动英语对话:Transferring Jobs
26、商务英语阅读研究
27、商务英语写作问题研究
28、商务英语考试技巧研究29、商务英语听力策略研究
30、英语口语或语法在商务领域中的应用
31、商务函电交流研究
32、商务英语学习方法
33、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34、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35、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36、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37、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壁垒”
38、广告英语的分类及分析
39、虚拟语气与商务英语表达
50、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探讨
51、反译法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52、奈达“等值”理论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理解和应用
53、商务英语中的平行结构及其翻译方法
54、语用原则在商务英语应用中的度范畴
55、商务英语语篇文体特征分析
56、商务英语常用单词的多义现象例析
57、商务英语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
58、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59、商务英语中书面语言的文体特征及语用分析
60、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61、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分析
62、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
63、美国英语习语与文化
64、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6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
40、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41、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2、商务英语在国际营销中的作用
43、术语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性
44、商务谈判语言技巧
45、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
46、例析论网络环境下商务英语的拓展学习模式
47、浅析商务英语汇商务英语中俚语的风格及翻译
48、商务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与商务知识的关系
49、商务英语中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基本句型的翻译
更多职场英语最新商务英语推荐阅读:
合同与协议的区别
怎样写商务英语报告
工作调动英语对话:Transferring Jobs
商务英语:日常交流常用的英语
职场新人学习英语的方法
百度大妈很给力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 方法 ,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 经验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几篇 商务礼仪 之餐桌礼仪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商务礼仪之餐桌礼仪论文篇一 摘要: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也正是这些礼仪困扰着我们很多人,餐桌礼仪 文化 是最重要的非语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餐桌礼仪;比较;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当我们进入21世纪,就要不可避免的参与跨国文化交际,饮食文化正是国际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风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们通过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能提高外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语言的了解,以便交际。 1、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 座位安排、餐具、进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当地人的社会生产模式与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种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同时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能有效避免失礼于人。 就餐气氛的差异 西方人的饮食讲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西方人一上餐桌就会静静的享受自己的盘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会用小盘分好,各自食用。进餐时与客人交谈的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咀嚼食物时不要说话,即使有人与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之后再回答。而中国人则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会滔滔不绝,互相夹菜,互相劝酒,以显出彼此的热情与关心。这种闹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内心的愉悦,温馨和睦,一团和气。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就从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异。 座位排序的差异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会上都讲究座位的安排。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圆桌,一般情况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对门厅的座位为上座,两边为偏座。通常是让年长者、位高权重者或主宾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与上座相对,其余客人则按重要程度做偏座。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所以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作为了排座的标准。总之,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正相反,右为尊,左为次。西方餐桌常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别坐两端,客人位于两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为上,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安排上将尊重女性、女士优先作为排座标准。 餐具的差异 西方人用餐习惯使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这两种不同的餐具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西方国家由于受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乐于冒险。在他们看来,食物是人们暴力之下的产物,金属的刀叉代表着一种进攻,一种强硬。同时,西方的分吃折射出西方人的独立,强调个性的尊重与平等。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用餐时只有把两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运用自如,准确无误,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精神。筷子带来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国人牢固的家庭观念。在使用餐具时中西都有不同的规范。比如中餐进餐时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西餐中使用刀叉时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进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用餐。用餐结束后,将叉子背面向上,刀刃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中。 进餐礼仪的差异 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对‘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进餐的过程。不但要衣着整齐,坐姿端正,还应轻言细语,耳边通常还伴随着柔美的音乐。在进餐过程中,人们不允许在喝汤时发出声响,不允许吸烟和劝酒。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不能将骨头或者不吃的食物放在台布上,应该放在盘子的一角。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入席后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开始动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新菜上来的时候,客人们也会相互夹菜,以示关心。 餐桌上离席的礼仪 西方人用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来你要先跟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离席出去听电话。用餐结束时,人们首先将腿上的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放回餐桌的左侧,然后起身离座。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客人才能离开,告别时还要向主人致谢,更为正式的,回家后还可再以电话或致谢卡致谢。吃中餐时,接听电话虽然也是不礼貌的表现,但是中国人对此细节并不太在意,手机响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用餐结束后会等主人来宣布结束,感谢宾客们前来用餐。在主人和主宾离开座位后, 其它 客人才慢慢离开。 2、结论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我们只有多了解中西方文化,深入去探索文化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机的融合,才能真正适应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以及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这对我国文化的传播、文明的发展已经国际地位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维萨.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发展与含义[M].刘晓媛,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2]冯玉珠.宴之道: 职场 宴请细节攻略[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陈弘美.中式、西式、日式餐桌礼仪实用知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商务礼仪之餐桌礼仪论文篇二 摘 要: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食物和餐具有很大的不同,人们所崇尚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也不一样。本文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给以建议。 关键词:中英;餐桌;礼仪文化 礼仪根植于文化中,与人群相连,它的基础在于尊重,就是说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但是有时将心比心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如果不考虑外国的礼仪而草率地使用本国礼仪对待外国友人,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儒家推崇礼乐教化,虽然有道教的调解,但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礼仪”几乎和“人品”是等同的。《诗经》有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礼貌,做事不合礼仪,也会被说成是“不会做人”。英国是一个看重绅士风度[2]和淑女作风的国家,毫不夸张地说,英国人对礼仪的重视并不低于中国人。但两个同样重视礼仪的国家所重视的礼仪却是有所区别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矛盾的解决不是放弃自己来迎合对方,因为礼仪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在彼此接触的时候,用对方的生活方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礼仪并非约束,恰当的礼仪会使彼此关系融洽,双方都会感到舒适。 餐桌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加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关系,但是在双方初次见面或者半熟不熟的情况下,礼仪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首先食物和餐具就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不一样的是人们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笔者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使读者对中英餐桌礼仪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食物与餐具 餐具是由食物决定的,食物是由地理决定的。中国食物多以五谷杂粮为主,牲畜多以劳动力的形式而存在,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密集,地理上不适合放牧业,而五谷没有肉食鲜美,所以中国人在烹调上下功夫来满足味蕾。烹调过后的食物因为发烫和柔软不适合手抓,所以中国人发明了筷子。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中记载道“纣为象箸”,可以推导出远在商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 英国有发达的畜牧业,这是因为当地的海洋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作为典型的西方国家,西餐以肉食为主,肉食需要切割,所以英国人多使用刀叉。无论中国还是英国,正确地使用餐具都是餐桌礼仪的第一步。 中国人看重人伦,在餐桌上表现为对老人的敬重上。如果餐桌上有一道鱼,那么鱼头就应该对着老人摆放,表示老年人是德高望重的。在座次方面,老人是坐在上座的,老人的对面则由地位最低的人坐。在老人动筷子之前,大家都是不能夹菜的,食物的第一口由老年人来品尝,这是中国人的尊老敬老的表现。如果餐桌上没有老人,则推崇主人,尊重主人,这是中国人的为客之道。而主人一般会殷勤地招待客人,亲手为客人加食物,这是彼此关系好的表现,也是身为朋友的荣耀。 英国的餐具使用方法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3],因为一般人右手有力,方便切割。刀叉分放两侧表示正在进餐,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正规的西餐会配备整套的刀叉,这时每吃完一道菜就应该换一副刀叉,顺序由外向内使用。英国文化中有崇尚贵族的倾向,繁复的餐具本身就是一种优越感的象征,同时不同的食物使用不同的刀叉也保持了食物味道的纯正。 二、仪态与氛围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注重餐桌上仪态的优雅。他们就坐时,身体会坐直,绝不会跷二郎腿或将胳膊肘放在桌面上。在吐鱼刺或骨头的时候,英国人不会直接往外吐,而是用餐巾捂住嘴先吐在餐巾上。英国人在就餐的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如果需要交谈,也是悄悄地说话,必要的时候轻轻微笑,绝不会在餐桌上哈哈大笑。而且在喝汤的时候,英国人不会发出声音,咀嚼食物的时候一定会闭上嘴巴,直到嘴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才会开口说话。 英国人去高档的西餐厅一定会注重仪表,穿着得体是英国人的常识。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并且化浓妆,因为西餐厅的光线较暗,淡妆或素颜会让人显得很没有精神。至于男士则必须要打领带,注重整洁。当男女同行的时候,男士要有绅士风度,比如为女士打开餐厅门,让女士走在前面,入座和点酒都以女士为先。 在英国餐厅里不会有人大声吆喝“服务员”,而是耐心地坐在那里等待服务员上来点餐。在就餐的时候,如果需要服务员的帮助,则会用眼神或挥手对服务员示意。而且,英国人即便是就餐时,“对不起”和“谢谢”也是不离口的。 而中国人的餐桌氛围与英国正好相反,中国人认为安静地用餐是主客双方过于拘谨的表现。大家喜欢互相劝酒劝菜,说两句俏皮话,笑声不断,越是放得开,越显得关系好,餐桌上的气氛热闹而亲切。中国人认为真正的朋友之间是不该有太多讲究的,所以中国人在就餐时不怎么注重仪态,只要别出丑态就行。 不同于英国的AA制,中国人喜欢请客,今天你请,明天我请,请来请去就会有一种“人情”在其中。主人在餐厅里会特别热情地招待客人,而客人一般也不会太见外。因为中国的餐桌是崇尚热闹的,所以在吃饭之余,大家还喜欢做游戏,正如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与众人一起喝酒行令,是典型中国传统餐桌的写照。现代的餐桌游戏有许多种类,猜拳是比较接地气的一种,其他还有数数字, 成语 接龙,老虎棒子鸡等等。 如果中英两国都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去看对方,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英国人吃饭时好拘谨,而英国人则认为中国人在餐桌上吵吵闹闹没礼貌。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会在餐厅里安静下来,只是中国人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热烈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人与人之间开放、包容,带着无限热情的生命力。所以,不是说中国人不懂礼仪,而是按照中国的礼仪,餐桌上本该如此。 三、原因与建议 中国和英国之所以在餐桌礼仪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是因为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和分享,认为彼此心无芥蒂是最好的相处状态。中国人的人格中有一种坦荡的霸气,不怕外人猜,也没有什么秘密,谁都活得有理。中国人害怕冷清,不喜欢独处,这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很多,从来都没有独处的必要和机会。这种性格多少有点孩子气,但中国人到老也还是小孩。中年人稍成熟一些,但没有多少成熟的快乐,只有对中年人生的抱怨,中国人是不喜欢成熟的。 英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么开放,其实整个欧洲人都有一种欧洲气质。这种欧洲气质既进取,又保守。英国崇尚个人价值,但这种个人价值却先被包裹在优雅的生活艺术之中,所以没有显示出一种肆意酣畅的畅快。英国人在餐桌上选择安静地进餐,对朋友的尊重,是出于对私有化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贵族,礼貌而节制,即使是对待服务员也会给予礼貌的尊重。优雅本身是带有疏离的,英国人却不觉得彼此疏离了,反而认为人与人的相处就该是这样。 笔者所讨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只是一般意义上具有某种共性的族群,人和人的差别其实很大,也有喜欢清静的中国人和 爱好 热闹的英国人。餐桌礼仪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在家里吃饭就没有在外面那么讲究,在小餐馆里吃饭和在高档餐厅又很不一样。而就餐者的亲疏远近也决定了礼仪的繁复简约。礼仪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文化传统根植于人的血脉,但绝不可以由此而过度保守。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英两国的人就餐时,应该在注重礼仪的基础上学会察言观色。 在餐桌上,不是说对方是哪一国的人就该以哪一国的礼仪去对应,而是你要看对方的态度,他喜欢热闹的时候,你就多说笑,他一声不响了,你安静地吃饭就好。不管是在哪里,识趣又知变通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总的来说,中国和英国的餐桌礼仪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从食物和餐具到仪态和氛围。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的根本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参照着来看,两个国家的餐桌礼仪就显得更清晰分明了。你可以选择入乡随俗迎合对方,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让对方感受异国的文化气韵。只要餐桌上的气氛和谐舒畅,选择哪一种礼仪方式都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 张明辉主编.诗经赏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7):47. [2] 蔡颖.浅议英国的绅士文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 Table Manners in UK[J].英语画刊,2011.(5) 商务礼仪之餐桌礼仪论文篇三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WTO与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作为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以中西餐桌礼仪为出发点,以下是“餐桌上的礼仪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现在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礼仪在中西方人们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西餐在吃的方面都有两方面的礼仪,一是来自自身的礼仪规范,比如说餐饮适量、举止文雅。另一个是就餐时自身之外的礼仪规范,比如说菜单、音乐、环境等。尽管有许多不同,但还是有许多规则是大多数国家通用的。有一种说法,不懂得吃西餐的礼仪,就不算是正宗的现代人。那么中西就餐礼仪终究有些什么差异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预定 在中国吃饭很少有预约的事,一般在大型的,重要的场合才会预约。而在西方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预约时,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二、着装 中西方在这方面都很有讲究。但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会穿得隆重些。而吃饭时穿着得体、整洁则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此外最重要的是手一定要保持干净,指甲修剪整齐。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 三、入座 入座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座位应该听候主人或招待人员指派,不要过于礼让。如未定座位,应由尊长坐上座,自己捡低档的座位坐下,不必过于谦恭。当你快要坐下时,切记要用手把椅子拉后一些才坐下,如果用脚把椅子推开,这样就表现出你是一个很粗鲁的人。小姐们若有男友同行时则不必自己动手拉椅子了,因为这是男友的责任。入座时,要坐得端正,双腿靠拢,两足平放在地上,不宜将大腿交叠。双手不可放在邻座的椅背,或把手搁在桌上。 进入西餐厅后,需由侍应带领入座,不可贸然入位。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用餐时,坐姿端正,背挺直,脖子伸长。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记得要抬头挺胸吃,在把面前的食物送进口中时,要以食物就口,而非弯下腰以口去就食物。 四、餐巾 中国的餐厅一般会在客人上桌前在每位客人的水杯里插上一朵用纸制成的小花,便于美观。而西餐餐巾一般用布,餐巾布方正平整,色彩素雅。经常放在膝上,在重礼节场合也可以放在胸前,平时的轻松场合还可以放在桌上,其中一个餐巾角正对胸前,并用碗碟压住。餐巾布可以用来擦嘴或擦手,对角线叠成三角形状,或平行迭成长方形状,拭擦时脸孔朝下,以餐巾的一角轻按几下。污渍应全部擦在里面,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洁的。若餐巾脏得厉害,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离开席位时,即使是暂时离开,也应该取下餐巾布随意叠成方块或三角形放在自己的座位上。暗示用餐结束,可将餐巾放在餐桌上。 五、取食 在中国,大多数餐馆、家宴都使用圆桌,大家围着菜肴而坐,这样不仅体现了团团圆圆的气氛,也取食方便。而在西方国家,大多数是采用的长桌或T型桌,那么难免遇到取食不到的状况。西方的“小盘式”避免了这一点,但有时候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下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有时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会引以为荣。对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当参加西式自助餐时,另一次就把食物堆满整个盘子。盘子上满满的食物让人看起来认为你非常贪得无厌。每次拿少一点,不够再去。 六、就餐的方式及禁忌 在中国,筷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餐具,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在就餐时一定要注意。 而在西方多使用刀叉。其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刀叉的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进餐途中想要休息或取面包时,应是刀摆在盘上右侧,叉在左侧,两者呈八字形。要注意的是,刀尖端搁在盘缘不可滑落,而且,刀柄后端碰触到桌面也不行。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叉背必须朝上放置。因为,不管进食时叉子如何拿法,叉子内侧朝上放置是用餐完毕的表示。 餐桌礼仪更是一门不可轻视的学问,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才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餐桌礼仪更是一种重要的交际礼仪,本文以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与对比为出发点,在参考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基础上,对中西方餐桌礼仪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希望通过此对比可以让 英语学习 者了解更多关于跨国文化交流中的餐饮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赵红群.编著.世界饮食文化.时事出版社.2006 [2]熊经浴.现代商务礼仪.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3]许力生.跨文化交流入门[M].浙江大学出版社. [4]姜若愚.张国杰.中外民族民俗.北京旅游 教育 出版社.2006 [5]金正昆.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1. 商务宴请用餐礼仪大全 2. 商务礼仪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篇 3. 对商务礼仪课的优秀心得体会 4. 餐桌礼仪英语作文习俗范文欣赏 5. 商务礼仪学习心得体会
184 浏览 4 回答
359 浏览 5 回答
219 浏览 4 回答
337 浏览 6 回答
332 浏览 4 回答
172 浏览 4 回答
143 浏览 4 回答
347 浏览 4 回答
341 浏览 3 回答
259 浏览 4 回答
233 浏览 4 回答
326 浏览 4 回答
124 浏览 6 回答
340 浏览 4 回答
302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