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兼院党组副书记:翟虎渠男,汉族,1950年8月生,江苏涟水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院党组副书记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遗传育种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曾任南京农业大学 校长、党委副书记,东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等职务。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8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 198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任教于南京农业大学。专攻作物遗传育种,特别是数量遗传方面取得一系列成 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的《群体遗传》、《应用数量遗传》和《农业概论》等研 究生、本科生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其研究成果“水稻杂种不育基因的定位和遗传研究”获中国高校自然科 学一等奖、“高产、优杂总质抗病中熟中梗新品种‘镇稻88'的推广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 还在宏观农业和高等农业教育研究方面发表论文20多篇,在农业部产学研合作、农业产业化与科技成果的转化 、大学管理等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并付之实践。其成果"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的策划规划与实施推广" 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7月担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以来,带动全校师生励精图治,积极改革。1996年学校通过 "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通过"211工程"立项评审。1999年学校作为全国少数大学之 一,率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审。作为大学校长,他十分注重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运行质 量,五年内先后组织实施了两轮校内综合改革。其改革经验得到了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并在部属科研、教学等 事业单位中推广。南京农业大学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南京市绿化先进单位和花园式 校园等,他本人多次受到农业部、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自1993年起即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1997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1年7月调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后,为应对加入WTO以后对农业科技的新挑战,响应"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新要求,他提出了农科院“十五”及长时期内的新的工作思路并开始组织实施。在制度创新方面,大力推进科研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国家级科研单位良性的运行机制,以学科调整为切入点,优化人、财、物等资源配置,营造最大限度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的氛围。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重点培养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的创新型人才和不仅是合格的就业者、更要成为成功的就业者的创业型人才。同时开始实施“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工程”,加大力度从国内外引进学术造诣深、在科研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对本学科的建设和科研工作有创新构想、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能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充分发挥已取得的科研优势,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中国农科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中心和农业科研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六年多的真抓实干,多项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