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大、武汉中南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八家重量级单位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新冠肺炎易感性与血型存在关联。最新新冠病毒研究显示:A型血患者更易感染,O型血相对风险较低。具体说就是,O型血不是特别受新冠病毒的青睐,相对不易感染新冠肺炎;而A型血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有相对高的风险感染新冠肺炎。
在论文《RelationshipbetweentheABOBloodGroupandtheCOVID-19Susceptiblity》中,该科研团队收集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1775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3名,以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85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ABO型血液样本。
接着,分别对比了武汉3694名和深圳23386名正常人的血型分布数据。
(武汉市正常人中O型血比例为,而金银潭医院患者中的O型血比例仅为)
最终,得出了论文的结论:A型血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比非A型血人群更高,O型血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比其他人群更低。
由于样本量较小,研究团队也专门说明这组数据的相关性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不过即便如此,这项研究仍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那么血型与传染病之间有何关联?血型是如何决定人体患病风险的?O型血的人在传染病面前有天然的优势吗?
先从血型是如何分类的说起
人体的血型由体内特定的抗原决定,这种抗原是一种依附在血红细胞表面的糖类,而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主要有A、B两种类型。如果你体内仅有A型抗原,那么你就是A型血;如果仅有B型抗原,那么你就是B型血,如果这两者你都有,你就是AB型血,如果两者都没有,你就是O型血。
血型不同,传染病的感染风险为何也不同?
关键在于决定血液类型的抗原在体内与病原体、病毒甚至人类的免疫系统相互影响,让人体对某类传染病的免疫力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因为此次研究是用统计学的方法探讨ABO血型与COVID-19易感性的关系,并未从机制上说明O型血为何相对不易感染。下面我们将以疟疾(相对其他血型,O型血同样不易感)为例来揭开抗原与病原体是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易感性差异的。
面对疟疾,O型血的人有天然的优势
疟疾致人死亡的原因是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会在细胞膜上表达一种粘附分子,这种粘附分子会与未感染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相结合,形成像玫瑰花一样的血液凝块,这种玫瑰花结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上,导致血管闭塞和严重的疾病,而且玫瑰花结的多少与感染的严重性成正比。
研究表明,这种粘附分子对A血型抗原有较强的亲和力,与B抗原亲和力较弱。因此感染疟疾后,A型血人相对于B型血人和O型血人能形成更多的玫瑰花结。
目前从世界上O型血和A型血的人群分布也可反推上述研究结果。在热带地区,如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区域,疟疾较为流行,现居住的土著居民绝大部分是O型血。而在寒冷的地区,如斯堪迪纳维亚半岛、格陵兰岛,以及欧洲和北美的北极圈地区,疟疾不那么流行。A型血是出现比率最高的血型。这些数据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O型血有利于对疟疾的抗性,A型血则不利于对疟疾的抗性。另外还有研究指出,欧洲较多的A型血人群较多,可能也是天花蔓延的原因。
当然O型血也不总是占尽便宜
O型血的人面对疟疾时更容易全身而退,但面对霍乱,中招的概率则要大于其他血型的人。大量研究表明,感染霍乱后,O型血的人相对于非O型血的群体,更可能发展为严重感染。孟加拉国恒河三角洲地区是霍乱的高发地区,近代几乎所有的霍乱疫情都是从这个地区传播出去的,研究认为现代该地区O型血人群数量较少而B型血人数量较多,与早期霍乱的选择压力直接相关。
同样1996年在苏格兰爆发了一种由大肠杆菌O157导致的胃肠道感染,死亡人群中有都是O型血,这意味着O型血的人对这种细菌可能更敏感。
究其原因,是因为A和B抗原可以帮助人体阻止这些细菌捆绑体内的一些细胞,且这种保护机制不是在血液中发生,而是在肠道内,那正是霍乱细菌、大肠杆菌作用的地方。虽说对于体内有A、B抗原的的人,霍乱毒素仍然可以捆绑他的细胞,但是对于O型血来说,它们的捆绑力度会更大,所以O型血的人有更高的风险得霍乱
血型对SARS病毒也呈现不同敏感性
在更早之前,对于其他类型的冠状病毒,也有血型相关的研究,并得出了与新冠病毒相似的结论。例如,来自香港中文大学YufengChen等人之前的研究表明,香港SARS-CoV病毒易感性可以通过ABO血型系统来区分。研究发现,与非O型血的医护人员相比,O型血的医护人员感染的几率更低。不过与新冠病毒一样的是,血型与SARS-CoV病毒易感性之间的机制也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阐明。
诸多研究证实血型与传染病之间确实存在关联,不过血型之间并无优劣等级之分,弄清血型与传染病之间的联系,也是为了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做好防控工作。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有关新冠病毒的研究出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