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责任与良知之间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何?林永和:责任,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道德上的,一个是法律上的。所谓道德认识,就是一种良知。承担责任,我是痛快的;帮助别人,我是愉悦的;伤害别人,我是内疚的。这种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产生道德行为。从具体的方面来说,责任既有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又有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从上述几个事例来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层次不一,有的大学生有自我责任、家庭责任,有的有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有的却连最基本的自我责任都没有。但从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逐步提升。我们曾比较过香港、台湾和大陆三地的大学生的责任感,香港和台湾的学生对自己的事情关心的多,对国内国际大事关心的少。大陆的学生则刚好相反。也就是说,大陆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强于香港和台湾的学生。从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责任感向着越来越求真务实的方向发展。李明:责任是任何一个有担当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角色义务,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应承受的后果。就社会而言,每个人必须承担责任,责任是不能免除的。每个人是权利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在现代社会,一个有认知能力和理智行为能力的责任主体,必须对自主选择的行为负责任。良知更多地指责任个体不但意识到其责任,而且在更高的道德境界上承担责任,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比如歌手丛飞,在演艺圈绯闻流传、灯红酒绿的声色场中,以其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资助失学儿童数百万元,自己却无钱治病。他感动了中国,也拷问了人们的良知。就人的责任而言,可分为六个部分,即:自我责任、家庭责任、职业责任、他人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责任与良知是有必然联系的。不愿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缺乏良知的人;良知泯灭的人,不但不会担当道义,还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大学生应是推动时代进步的精英。从现状看,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比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家庭责任意识不强,爱情、婚姻责任观念比较混乱,职业责任认识比较模糊,他人责任和集体责任观念淡化,合作意识不强等。总体来说,责任意识在提升,但社会责任感还有待增强。杨俊峰:关于责任和良知,我的理解是,良心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再说责任。一个有良知的人肯定对人负责任。主持人:一部分年轻人淡漠了责任与良知,是否与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有关?林永和:这种感情冷漠、极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基本都是属于心理上不正常的,大概占青年总人数的,还包括有其他一些问题的,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现在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很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学生自杀?心理素质太脆弱,责任意识太淡漠,在各种压力产出轻生。自杀首先是对自己不负责,对父母不负责。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不能负责,又怎么能够去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李春玲:1980年我在北京大学读书,那时我们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为那时的社会给我们创造了条件,只要考上了大学,就不会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但现在不一样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找不到工作,连自我责任都担当不了,更不用说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了。所以,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倾向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所减弱,应当说和当前社会大环境有关。就社会大环境的营造上,媒体责任很重。国外的同行经常跟我们说,看了咱们的报纸、电视节目,他们非常吃惊。很多内容宣扬的是高消费,是豪华的物质享受,包括一些生活用品的广告。这些公众媒体给年轻人塑造的楷模,很多是成功人士形象,而这种成功又是那种能赚钱、发大财的人物形象,用物质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而且还经常有大学请这些成功的人士去宣讲,这对大学生影响很大。一方面,要大学生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尊崇社会名流,去追求高收入。这两方面在大学生身上是非常冲突的,这种冲突,本身就容易造成一种扭曲。当然,现在媒体也在加强宣传友爱、仁爱、道德等,包括对家庭的回报,对爱情、婚姻的责任,以及对贫困人群的帮助等等,这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品格。李明: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追求高消费,脸不红心不跳地向家长要钱,根本不认为是什么有愧的事情。这个问题和家庭教育有关。看看现在从农村到城市,几乎都是一个理念“再穷不能穷孩子”,倾家荡产也要送学生上大学、出国。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是把培养他的责任心作为成长的一个基本条件,更没有把人格健全作为基本目标。西方讲“再富不能富孩子”,讲求独立,孩子18岁以后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的父母看上去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实际上害了孩子,让他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教育大学生树立责任感与良知,不仅是家庭和大学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在没有诚信、缺乏责任和良知的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可能在失去责任和人类良知的国度实现。人类进入新世纪,也面临艰难的选择,全球化问题的出现要求人类以智慧和理智建构新的伦理价值观念系统,而责任和良知仍然是人类新伦理的核心和基础。吴越:有一个新名词,叫“媒体素养”教育。这项教育目的是教会青少年朋友正确认识电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建立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为个人成长服务。我们在做媒体素养调查时发现,北京重点小学和普通小学的差异特别大,重点小学学生看的信息不一样,他们认为成功只有一条标准,就是要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公司的经理,非常有钱。这和我们的舆论宣传有很大关系。媒体的宣传让孩子们错误地认为,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就是让他们成为富翁,有钱人。于是,孩子们就用这种思想为自己定位,指导自己的行动。而国外在宣传上不是这样的,有的孩子棒球打得好,这是一种成功;有的孩子为社区、养老院做事,这也是成功。国外培养孩子的理念是,使孩子成为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坚毅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责任心才是最受家长和老师赏识的。国人认为只有上大学、有好工作,光耀门楣,才是优秀的学生,忽略了最重要的人性的东西—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品质。在这一点上一些媒体要负有相当的责任。主持人: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上,应如何看待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失误?应该怎样在育人上发挥好大学应有的功能?李春玲:目前大学生的责任和良知,并不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中小学的教育很重要。但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以灌输知识为主。老师、家长都对孩子们说,要好好读书,否则以后没出息、没饭吃。给他的主要教育就是好好学习,拿个好成绩。而在责任和良知方面的教育则非常缺乏,这造成一个很大的人格缺陷。所以,现在大学的德育教育是在补大学前的那些课。而且,大学的德育教育也并不是很成功,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上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为了得学分,另一方面,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必须的,但还要有公民教育。李明: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了解和明确社会角色,学习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德性、提升境界和完善感情,这是一个人生成长的转折过程,是一个由自我意识萌发到健全人格形成的快速过度的发展时段。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新型公民。“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一个过分张扬个人权利、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这是健全人格教育的内容,也是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不能否认,当前在教育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人文教育存在很多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危机。像经济与市场原则对高校的冲击,实用主义和功利倾向对教育的影响等,都对大学生责任教育提出了挑战。蔡元培所言极是:“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中出现了问题,社会当然会提出“在大学怎么学不到良心”的问题,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教育工作者,本能地会说“教育不是万能的”,甚至会说:“都是社会惹的祸”。确实,大学生贫困问题、就业问题等都不是高校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越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越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否则,教育的意义何在?教育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教育却要立足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面对这些问题中,体认教育的价值,确认学生的责任,担当社会的重托,实现人生的理想。我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也在变革之中,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检讨自身的同时,更多地探索在现实的条件下,坚持大学的理想和精神,担负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使命。主持人:作为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白俊毅:我认为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良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校学生与社会的直接沟通越来越少。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高校的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学生的衣食住行问题都可以在学校里得到解决,所以,学生对校外社会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了。第二,在校学生与社会的沟通环节不畅。很多学生意识到了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工作,所以,他们希望很早就能融入到社会当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但是,由于自身的阅历不足,他们所能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参与的时间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只能从事家教、市场营销之类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不能使同学们完全地认知这个社会,因而,也就不能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三,“亚文化”在校园内大行其道,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十分盛行,其中有不少都是具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影视作品。诚然,这些艺术作品中自由、民主的部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长期接触,不免也会沾染其中一些不良思想,如过分看重个人得失、个人感受,从而忽略整体利益。而恰恰是这种思想,成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重要原因之一。吴越:其实我们特别羡慕那些经受过战争洗礼的人。他们有着明确的思想,要爱国,要做热血青年,特别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我觉得我们这代人挺可怜的,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既受传统观念的熏陶,又受国外思潮的影响,在精神上受双重思潮的挤兑,缺乏明确的人生观,没有“精神信仰”,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我有一位从农村出来的同学就说,我特别想为家庭和社会做点什么,但是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工作都找不到,我自我价值都实现不了,又如何实现社会价值。杨俊峰:我认为,当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给大学生补关于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的课,还要同时进行纠错。因为,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虽说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很粗浅、很幼稚,但毕竟已经有了,而且很牢固。像现在的高中、初中学生脑子中,钱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谈恋爱。当他们带着这种观念来到大学时,不但要补课,还要纠错。主持人:如何重塑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林永和:大学生应该怎样成长?应该是先成人、再成才,然后是成功。作为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也必须成为责任主体,因为他已经具备公民权利、公民意识,也必须具备责任意识。要正确认识权利和责任的关系。现在,大学生强调权利的多,强调责任的少。其实,权利和责任是相互的。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责任,你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和义务。杨俊峰: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当前社会评判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金钱。很多农村的孩子很苦恼,和有钱的同学不在一个相同的平台。他有MP3、笔记本电脑,而我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变得很自卑,还有一种是我要去奋斗、去获得。但有了MP3和笔记本电脑,你就成功了吗?就会幸福吗?要反思我们成功及幸福的标准。什么是幸福?不是你赚了多少钱,现在百万富翁自杀的也不少。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才是幸福。什么是成功呢?并不是要成为总统、成为名人,那毕竟是少数,关键在于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大学生要增强健全自己人格的观念。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如何应对风险和困难,这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又要有坚强的毅力。
浅析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负责任”是大学毕业生的重要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使命。责任意识是由责任心和责任感构成的,在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畸形的家庭教育、片面的应试教育和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是导致我国一些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高校教育者要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大学毕业生,就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的责任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负责任的机会,同时还要发挥高校教师的表率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心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涵义与结构 1998年1O月5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总部所在地法国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这次会议通过了体现本次会议主题的重要文献——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这个宣言在第一条“教育与培训的使命”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要“成为满足人类活动各方面需求的负责任的公民”,把“负责任”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的重要素质。从此,责任教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指导大学生的责任行为,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项神圣的使命。 目前,我国一些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探索如何进行责任教育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有人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水平, 还有人强调大学生责任心的培养。p 要探讨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必须对责任感、责任心、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等概念进行一番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概念的内涵作出比较科学的严密的界定,否则,不利于对大学生责任意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责任教育从其目的与内容上看,应该属于德育的范围,责任教育既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目的,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责任教育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会负责、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道德教育,责任意识、责任行为、责任感和责任心都属于道德教育中的概念。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是互相对应的两个概念,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大学生在承担责任、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产生的并指导以后的责任行为的道德意识。大学生的责任行为是他们在责任意识的指导下践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道德行为。责任意识支配责任行为,并通过责任行为体现出来;而责任行为的过程与结果对责任意识的发展同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是构成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两种要素,责任心是责任意识中的认知因素,是大学生的一种道德认识,它是大学生作为一种责任主体对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的一种认识,也可以称为责任观。责任感是大学生责任意识中的情感因素,是大学生的一种道德情感,它是大学生在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基础,但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只有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才能成为产生道德行为的道德动机。同样,大学生的责任心是产生责任感的基础,而责任心只有与责任感相结合,在责任感的激励下,才能成为激发和指导大学生责任行为的强大动机。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所以把“负责任”单独提出来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素质,就是因为责任意识是促进大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标志,还是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为大众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保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责任意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一切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进行的,大学生承担责任履行职责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同样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进行的,而责任意识就是这种社会行为即责任行为的强大动机。责任意识中的认知因素—— 责任心,能够使大学生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大学生的责任行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责任意识中的情感成分——责任感,既是大学生在履行责任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体验,又是激励大学生承担责任所不可缺少的动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既为大学生的责任行为指明了方向,又为大学生的责任行为提供了动力,是大学生承担责任践行职责的强大动机。 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要实现既成才又成人的目的。所谓成才,就是指大学生要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才能,学会做事,成为一个能够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能人。所谓成人,就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形成良好的人品,学会做人,成为一个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心地善良的好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首要标志。一个大学生要成为一个有益于自己的家庭、有益于自己的团体、有益于自己的国家、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具有良好品格的人,首先就要成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能够履行义务的人。要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负责。湖南怀化学院的学生洪战辉,带着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上大学,他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努力学习,从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他的行为感动了中国。而他自己却说,我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做什么大事。只是在默默承担着责任,不愿意放弃。湖北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刘芳艳,带着失明的母亲上大学,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来挑起母女二人的生活重担,在刘芳艳的身上同样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强烈的责任意识。洪战辉和刘芳艳的事迹告诉我们,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一个大学生的最重要的品质,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大学生,只能是一个人格低下、品质低劣的人。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还是大学生成才的强大动力。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通过几年的学习,他们要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专门人才。然而,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成才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也有许多障碍。所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强大的动力,而责任意识就是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早日成才的强大动机。回顾历史,正是有了“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责任意识,周恩来总理才造就了自己特殊的政治才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作出了丰功伟绩。也正是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责任感的激励下,鲁迅先生才形成了自己出色的文学才能,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文化旗手。所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才能,从而更好地承担重任的强大动机。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不仅能为他们大学期间的成人成才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还对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在走出校门迈入社会之后,他们必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为了能使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肩负重任,高校教育者必须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一个责任意识淡薄的大学生,走入社会之后,会对自己必须承担的许多责任掉以轻心,甚至逃避责任,因此不可能在工作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的一份用人单位所作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表上所列出的20多项毕业生素质中,责任意识排在首位,其次是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所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大学生终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及原因 责任教育作为国际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并没有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目前在我国一些大学生身上,出现了责任意识十分淡薄的现象。有些大学生完全丧失了责任主体的意识。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佼佼者,应该比同龄人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应该成为社会生活中优秀的责任主体。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因为大学生的主要职责就是学习。大学生还应该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负责,因为大学生是家庭的希望,他们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然而,现在有些大学生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责任主体,他们不愿意履行一个大学生必须承担的一些最基本的职责,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业毫不关心,既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强大的学习动力,终日泡网吧,谈恋爱,虚度时光,挥霍青春,到了考试时只好通过舞弊来蒙混过关,失去了做人的诚信。当代中国大学生都要缴费上大学,对于广大农村家庭和一些城市工薪家庭而言,一个大学生的开支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在我国有许多做父母的为了供养正在读大学的儿女,勤扒苦做,节衣缩食。但是有些大学生明知自己家庭并不富裕,却依然要讲排场,用名牌,穿名牌,大手大脚地花掉父母的血汗钱,他们很少想到如何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缺乏感恩意识,更缺乏最起码的对父母尽孝的责任意识。 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些人虽然具有一定的责任主体意识,但是他们责任意识中的责任对象严重缺失。这些大学生只对自己个人的学业负责,只对个人的名利负责,凡是与个人利益无关的事情概不负责,可以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陈腐落后的观念。在这种责任对象严重缺失的责任意识支配下,这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班级、学校乃至祖国,都缺乏责任感,对于他人和社会也没有责任意识。他们责任意识的对象就是个人的成绩、个人的名利和个人的一切利益。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等体现责任意识的言辞,多少年来不知激发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民族责任感,在这种责任意识的激励下,许多志士仁人为了民族的强盛呕心沥血,肝脑涂地。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年轻一代中的精英,更应该继承这种优良传统,要有一种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的责任意识。如果一个大学生把自己的责任范围仅仅限于个人利益,没有一点集体责任意识,也没有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将有愧于大学生的称号。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应试教育所导致的畸形的家庭教育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最初原因。当代中国的许多父母都认为,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只有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了高分,才能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因而,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造就人生,演变成分数改变命运,成绩造就人生。许多做父母的只要求自己的子女对考试的分数负责,对分数之外的事情都不用负责,这种畸形的家庭教育自然淡化了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意识。 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又进一步弱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虽然教育者在理论宣传上一直提倡学生要全面发展,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德育为首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落实,因为,中考和高考都是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不是考察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德育自然难以引起师生双方的重视。目前,我国一些中学领导最关心的是升学率,而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对升学率和考试分数高度关注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和责任意识的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的片面性,德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德育过程中,责任教育又没有得到教育者的关注。在许多论述德育目的和德育内容的文献中,很少有人提出要把责任教育作为德育的目的和内容。责任教育既没有在德育理论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实践上更没有受到教育者的关注。责任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必然反映。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淡薄与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与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是导致大学生责任对象严重缺位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使得一些人的思想行为具有十分强烈的功利性,个人拥有的金钱和物质成了一些人评价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大学生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些消极现象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因此,有些大学生为了个人的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放弃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措施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做父母的要从小引导子女学会全面负责,不能只对分数负责。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考察,要把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要把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当然,从社会环境这个大气候而言,还需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念,逐步减少消极的社会现象。当然,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负责、学会做人,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重,高校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首先,高校教师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的正确的责任观。责任心是个体对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的认识,是有关自己职责的观念。所以,大学生的责任心实质上也是一种责任观。高校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措施,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肩负的各种责任,要让大学生明白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职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优秀分子,应该比同龄人承担更多更重的职责,应该比同龄人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要让大学生知道,丰富多彩的人生应该是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履行职责的人生,只有索取没有贡献没有承担责任的人生是苍白的毫无意义的人生。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全面的正确的责任观,既要对自己的学业和家庭负责,还要对他人、集体和自己的祖国负责。 其次,高校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目前有些大学生也明白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也知道自己必须践行那些职责,但就是不能把这种责任观念转化成实际的责任行为,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履行自己的职责,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只是一种认识,而没有认同。单纯的认识不一定能够产生行为动机,认识必须在情感激励下,才能成为指导行为的动机。同样,责任心和责任观必须与责任感相结合,才能成为指导责任行为的强大动机。因此,责任感的培养在责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在承担职责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一方面要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各种承担责任履行职责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产生履行职责之后的成就感和愉悦的体验,这些体验是形成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基础。 再次,高校教师要为大学生承担责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努力培养大学生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一些大学生不敢承担责任,其原因就是缺乏肩负重任的能力和勇气。高校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需要承担责任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负责,学会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勇气和责任能力。在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履行职责的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目前有些大学生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小的责任不愿意承担,大的责任又承担不起。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为了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采用优秀班主任魏书生的一些做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班级中承担一定的职责。魏书生在他任教的班级中,设置了值日班长和值周班长,值日班长按学号来安排,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为全班同学负责任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为集体履行职责的途径。 再其次,高校教师要用自己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责任行为去影响学生,要利用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为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起表率作用。教师既要通过自己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观念来教育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既要教书,更要育人。高校教师要以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引导学生,去熏陶学生。欲正人,先正己,如果一个高校教师自身缺乏责任意识,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将无从谈起。试想,一个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的老师,上课不是迟到就是早退,甚至无故旷课,这样的教师是无法培养学生对工作和事业的责任意识。同样,一个总是在课堂上宣扬“月亮总是外国的圆”的崇洋媚外的老师,也很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很难培养学生对于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刘星期.论强化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2]陆海.论"-3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5,(11). [3]李允.责任心的培养: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J].思想教育研究,2003,(11). [4]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5]刘明睿.浅谈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J].教书育人,2oo5,(9).
293 浏览 4 回答
242 浏览 3 回答
115 浏览 4 回答
139 浏览 1 回答
81 浏览 1 回答
280 浏览 3 回答
354 浏览 5 回答
225 浏览 2 回答
226 浏览 3 回答
300 浏览 2 回答
165 浏览 5 回答
235 浏览 3 回答
317 浏览 3 回答
181 浏览 3 回答
175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