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故事向观众体现的并不只是充满谎言的大杂烩,而是每个撒谎者背后值得人感同身受的情感动机,这恐怕也是东西方文化最明显的冲突。西方多以个人为主体,感情更多则是考虑两个人能否幸福。东方则以家庭为单位,感情中更多会夹杂着能否把家庭能香火传续下去。影片中也是如此,父母一心希望高家香火能够延续,并不考虑儿子伟同幸福与否。这种“装聋作哑”,想想也是有点自私的。
影片前半部分的铺排也许会让人觉得它埋藏的火药引子足够去炸毁一座囚禁个体几千年的伦理建制,其间叫人咀嚼玩味的问号俯拾皆是。
画龙点睛之笔出现在影片末尾处。在1小时42分钟左右有两个镜头。一个是威威赛门伟同目送爸妈前往机场。另一个是爸妈走在黑暗的过道里,但过道里并非只有爸妈两个人,他们的身后还跟随着一个人,那个人代表的就是“老张”。这个镜头厉害至极,鲜明的说明了爸妈和老张的关系:爸妈的人生道路上一直有老张尾随其后。两个镜头里都是三个人。走廊的外面是年轻的一代,走廊里是年老的一代。两代的人物关系是有对应的。厨子老张对应房东赛门。妈妈对应威威,爸爸对应伟同。
这部电影让我越来越觉得,当导演拍电影有时候真的是件吃力不讨好的活,特别是在你穷困潦倒时到处拉赞助拉投资,最后将对这件事业的无限热爱凝聚在一部电影之后,大部分观众只是简单地知道了故事情节,有什么梗哈哈一笑就算过去。要知道,一部好的电影是需要整个团队呕心沥血地精心打磨的,每一帧都希望它达到完美。有时候我真的感谢李安导演已经出名,没有了财力的束缚,才会更加放心产出更好的作品。
1楼真是矫情,人家愿不愿意结婚关你屁事,难怪不接你电话
《喜宴》这部片子被定义为“剧情,喜剧,爱情,家庭。从结局看,算是几个人皆大欢喜,该得到的都已得到,该承认的都已承认,不能接受的也必须接受,同样,该丧失的也早已丧失。作为观众,却并不觉得这是个喜剧的体验。也许观影时看到种种无奈,种种妥协,那种并不讨喜的“喜悦”,和并不惨痛的“悲辛”,没有大起大合,却也如鲠在喉,让人生出世事难料、不过如此苟且之心。
电影以开放的西方文化为背景,用中国文化的传统对立达到了忍俊不禁的喜剧效果。
314 浏览 4 回答
135 浏览 5 回答
174 浏览 5 回答
321 浏览 5 回答
230 浏览 3 回答
329 浏览 3 回答
226 浏览 4 回答
257 浏览 7 回答
334 浏览 5 回答
278 浏览 3 回答
115 浏览 5 回答
158 浏览 5 回答
111 浏览 3 回答
241 浏览 6 回答
272 浏览 5 回答
169 浏览 4 回答
84 浏览 4 回答
262 浏览 8 回答
337 浏览 6 回答
206 浏览 3 回答
93 浏览 3 回答
355 浏览 3 回答
267 浏览 2 回答
170 浏览 3 回答
86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