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主要由病毒、牛支原体和细菌(尤其是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引起,环境应激尤其是运输应激是其主要诱因。多于牛群引进后7~10天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有的继发关节炎,腹泻(拉血便),结膜角膜炎。发病率50%~100%,病死率10%~50%。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局部融合性支气管肺炎至化脓性肺炎,出现“烂肺病”症状,有的与胸腔粘连。针对牛支原体,尚无商业化疫苗;针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目前用于预防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B型疫苗对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交叉保护力较低。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反应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针对牛支原体可选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四环素、多西环素、支原净、沃尼妙林等药物;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可选用羧苄青霉素、氧氟哌酸等药物。严重者还应对症治疗,可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E,拉血便者可添加止血敏、维生素Ka或安络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