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视的,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诸多帮助。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独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化、单一化、死板化,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创设模式的有效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忽略了情境创设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针对阅读课文内容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我们的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
3.利用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很优美的语言。但是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情境教育,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做好事”的任务,并将感受写成作文,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及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03-25
转发仅供参考新课程标准标准主张“初中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的把握能力,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意启迪,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中学语文老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现代文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我在思索、实践、探究,不敢疏怠的课题,“多读书以涵养身心,多经事以历练处人”,下面结合我的读书学习和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明确能力目标呈现阶梯板块美国教育家布卢指出“科学的训练目标的确立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地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想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样如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标,清晰阅读能力的内涵。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学习阶段,适时点拨,相机诱导,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了解代文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理解文章的能力、分析文章的能力和鉴赏评价的能力,具体包括七个方面:一是能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二是阅读一般的或较复杂的记叙文,能理清层次,能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三是阅读一般的或较复杂的说明文,能理清层次,领会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能分析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能区分不同类型的说明文的特点及侧重点;四是阅读一般的或较复杂的议论文,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点,能分析议论方法和方式;五是阅读文学作品能理清情节线索,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能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能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能领会文学语言的优美生动,即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六是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能迅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所须的信息;七是能充分运用注释及背景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就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之前,现“擦亮双眼”,明确所读文体应达到的目标,即阅读要求。为以后再从文体知识人手,按照一定的阅读方法分析理解现代文篇章或语段的内容与形式,从而完成阅读任务,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把舵定航。当然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引领者——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时时铭记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呈阶梯层次滋长,呈螺旋式提高的,主要有三个层次:低层次的是能理解字面意思;较高层次是能领会领会字里行间含着的意思,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是能从审美层次上阅读欣赏,获得审美的愉悦。这样,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会不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初步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上,而会理性地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激发阅读兴趣加强主体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我的阅读教学之旅往往是以激发兴趣拉开序幕的。兴趣的培养,贵在激发。当然激发的兴趣多种多样,激发的领域也很广阔。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课内美文激趣、经典名著涵咏、朗诵会展示、演讲会傅彩、游戏表演长才等方式,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调动阅读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时,同学们会因被文章的自然美、语言美所折服而深受感染;引导班级品读经典名著《爱的教育》时,以世界文学宝库的精华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与人文精神,使一种健康、理性的读书风气在学生心中悄然扎根;形式多样的读书表演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都有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才华的欲望和机会,从而产生愉快心境,进而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去思考,去构建。我一直深信叶圣陶老先生的一段话“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教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学苦练,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真正的教育是“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以心发现心。”我相信我的学生,我只是一个点燃火把的人,而兴致勃勃学习的学生才是那熊熊燃烧的火把。三、遵循阅读原则拓宽阅读领域“事必有法,方能成功”,对于中学生来说,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是学生真正积极地学习,主动地阅读,有效地领悟。在阅读教学中,我始终遵循“三结合”的阅读原则,即:讲练结合、点面结合、课内课外结合。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思想积淀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把握阅读要领和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问题分析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讲练结合。讲,主要是给学生在阅读心理、阅读规律、阅读方法、答题技巧等方面以理论指导,而不是以讲解知识为主,讲好了,会提高练的自觉性和效率;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掌握各类文体的阅读规律、阅读方法、答题技巧,其次才是增长知识,练好了,才能较快地培养合乎规律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点面结合:阅读理解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而考查时命题的对象却绝大部分是文段。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始终要把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总体理解与句、段的理解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要谨防学生出现一拿到题目便“目无全文”,肢解文章,抛开主旨、不瞻前顾后的毛病,要反复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规律。课内外结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对课内的严格训练而外,还必须借助于课外,尽可能让学生面宽量大的去阅读。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焦点进行练习,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甘食美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阅读无处不在”,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四、引导精读深悟注重专门训练“教学千法,读为本”,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我一般遵循“读-悟-练”训练提升过程,以阅读促领悟,以领悟导练习,以练习长能力。读:非读无以产生语感,非读无以产生美感。叶老说:“基础打得越坚实,房子才能盖得越高大。读就是打基础,因此读书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一定要多读。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阅读能力的强弱,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文积累。”在读的方面,我觉得应引导学生注意将精读和博览有机结合。所谓精读训练,就是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咬文嚼字,细琢细磨,理解文章的内涵,认真揣摩它的写法,从中得到读书作文的必要知识,也就是叶圣陶所说“纤屑不遗”,一点一滴都不要放过,务求弄懂弄通,精读的步骤有:初读、深究和熟读或背诵;所谓博览训练,就是“提纲挈领”地快速阅读。它是在精读的基础上着重锻炼思维的敏捷性,不像精读训练那样要求细致推敲和揣摩,而力求迅速、准确地抓住其中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可把其余部分略过去。这样,每读一篇就等于一次训练,而阅读能力就是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训练提高起来的。悟:“品韵方知竹丝雅,执豪始觉草篆神”。苏教版主编洪宗礼先生也说过:“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意义上,要在读中精思、悟神、明白,这样读书才能读出书中之味”。我觉得,在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领悟篇章结构技巧、悟开头结尾技巧、悟语言意境。要让学生阅读时注意领悟文章的行文顺序、自然段起讫,层次间衔接、过渡、照应等,体会其精妙之处;让学生领悟文章开头选用开门见山、宕开一笔、环境切入、巧妙铺陈、抒发情感、恰切比兴、设疑吸引等方法中的哪一项,结尾运用了呼应篇首、启发联想、卒章显志、意外结局等方法中的哪一种;要让学生品悟文章语言的隽永,神游优美的意境,从而形成心灵的感悟和个性的解读。练: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乒乓球等的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练习是获取阅读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阅读训练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快速阅读训练,也叫限时阅读训练。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初中学生快速阅读每分钟达到500字,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范文或选一些精短的文章,在估计所教的课文的大概字数后,要求学生在限时之内,掌握文间的整体大意,能较准确地复述课文内容或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或主旨句。二是专注考点有效训练。在快速阅读训练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中考中科技文、说明文及文学作品中的考点,把握不同文体中考查的侧重点,有针对性,通过专题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项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测试题带着问题精读有关的句段,了解有关的各种数据和事实经过,从而把握阅读对象的精髓和脉络,深层次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所问的问题进行精读,阅读有关的句段,品味语言,把握关键性的语句,从而把握阅读文章的精髓和脉络,深层次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进而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当然,探索无止境,教法无定法,我将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上下求索”,做一个有良知、有智慧的教育者。关键词:兴趣 技巧 训练 持之以恒一、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 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对学科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1、 引领学生读课文,走进课本的世界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为学生展现的是无比生动的画卷,这里有山水风景花鸟虫鱼,这里有人间冷暖温情世界,这里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走进语文教科书,学生就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走进了神奇的科学世界、奇幻世界,课文带领学生在文海畅游,带领学生阅古览今。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教科书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培养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最简便易行的途径。教材中有很多适合朗读的材料,像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高尔基的《海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透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笔下的世界。语文教材的丰富性,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读课文,带领学生走进课本的世界,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2、引领学生悟情境,走进作者的世界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习课文,不只是学习文字,还要注意把握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通过读课文,学生可以和作者进行一种心理的交流,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也可以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当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发生共鸣时,学生就会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是非一般物质享受所能达到的。教材选编的课文,内容非常丰富,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具有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特点。然而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相比也有很大的跨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要讲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进而把握课文的主题。如学习《藤野先生》,引领学生了解鲁迅进化论思想如何形成的,特别是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学习《背影》,引领学生理解朱自清父亲当时的处境,更好地理解父爱。3、教师创设情境,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轻松、活泼、有序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我们每个当老师的一种追求,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学生的学习自然是被动的。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给他们展示的舞台,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从去年十一月开始,丹东十四中学在学习了东港小甸子中学的教学改革经验后,也开展了 “学案导学,分组联动”的教学模式研究。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个体学习转变为集体学习,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学生已经有了强烈的学习意识,教师的提问抑或学生主持的提问都是给了学生锻炼的机会。开展语文课前5分钟活动。主持人由学生担任,内容包括积累名言、故事、佳片赏析、演讲、读书心得等,也可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独立讲课。在活动前,老师对主持人进行一定地指导,让学生认真查找资料,备好课。舞台交给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已经点燃,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老师只有自已先学会,才能教会他人。为了让同学们喜欢自己的教学,他们深入挖掘教材。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诗词曲五首,我示范讲解了一首,然后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尝试让学生讲诗。老师给了他们机会,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如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一个小组使用了MP3,播放王菲的歌曲导入新课,受到同学的欢迎。另一个小组受到启发,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过零丁洋》的教学。这些平常老师教学采取的手段,小老师运用地也很灵活,下面的同学们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挖掘出来了。“学案导学,分组联动”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为了小组的利益,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氛围空前高涨起来了。这些学来的经验在我的课堂上发挥了作用。学生每天都盼着上语文课。因为语文课上他们可以更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语文课堂气氛是轻松快乐的,阅读教学是充满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学生们怎能不爱学语文?4、教师的激情感染,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生命力语文教师与其他教师不同之处,就是他们的激情。他们的语言要抑扬顿挫,要随着教学内容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时而如微风拂过水面,时而如疾风骤雨,时而如山间清泉潺潺流水,时而如大雨滂沱白浪滔天。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也同样是一名读者,是阅读教学的参与者,是学生情感的扣动者。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不可能是平静的。教师的范读是最集中的激情释放。十七中学的唐迪老师到七中交流时,我听过他的课,她喜欢范读,她能用她富于变化的语音语调把学生的心弦扣动,让学生身上的血液沸腾,感觉每个毛孔都仿佛被熨烫过似的。她给我的启发是语文老师就应当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你的才学会让学生爱屋及乌的,从而喜欢学习语文。5、开拓阅读空间,让学生从课外书中汲取力量过去在七中任教时,学校给基础学年的学生安排校本课程——阅读课。阅读课设立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且给学生创造一个涉猎课外知识的机会。前面咱们说过,语文的外延很广阔,包括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的阅读。学生平日里很难挤出大段时间阅读名著,而且有的学生家中既没有藏书,也没有时间看书。所以利用好学校开设的阅读课,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大作文章。通过上阅读课,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渐培养学生安静读书的习惯,并教会他们做好读书笔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头脑储备就会丰富,语言就会变得丰富起来,阅读速度也会提上来,学语文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到了十四中,学校领导提出了“文化立校,读书立人”的口号,班班都有书架,而且间周一次阅读课,每次课两个课时。学校新购大量的文质兼美的图书,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给学生“充电”。同时,班级的书架上也由同学捐献家中闲散的图书来充实。学生可以在午休前尽情浏览,广泛涉猎。这些做法,都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6、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将课内外学习衔接起来。在七中,我们学校成立了绿风文学社,开办了校园广播站,办了学生自己的期刊。绿风文学社的社员有小记者的培训,报道校内新闻,特别是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文学社有自己的广播——绿风之声,由学生撰稿、编辑、主持、播报。社员们积极地参加学社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将课内所学与实际结合起来,从某种角度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的喜爱。到了十四中学,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更具规模。学生自由选课,组成兴趣小组,不仅是语文,其他学科都开设了第二课堂。我感觉第二课堂更加注重知识的拓展,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形式。它既是认识语言的过程,同时又是使用语言的过程,那么如何去提高阅读能力呢?除了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外,还要突破教材局限,拓宽阅读领域,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老师应该指导并鼓励学生读各种各样的文章,凡是内容健康而又读得懂的都可以读,不可局限于课本。把阅读扩展到课外去,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去阅读。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课外文章,坚持看《新闻联播》,并且定期总结交流或者通过课前活动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使学生能在阅读交流中不断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有了兴趣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方面的专门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才可能把潜能变成能力。。(下面侧重介绍一下阅读技巧的训练)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所谓阅读技巧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分析文章的方法,是各种文体知识在作品中的延伸,是一种可以经过阅读训练习得的能力。我们每堂课要根据教材特点确定学习重点,在课堂上突出重点,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是要让他们学到技能,学会总结规律。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一旦学生发现了阅读的规律性,他就会体会到一种成功感。一旦他们掌握了这种成功感逐渐地积累,便会从正面强化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教给他们一些答题要领。现代文的阅读,主要是理解内容和形式,而正常的途径是通过形式去接触、感知、理解、鉴赏内容。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他认为从‘缀文’的角度看,一篇文章的写作,往往是先构思、立意、布局。然后才遣词造句,但从“观文”的角度看,倒是先从语言文字入手去理解篇章结构和作者立意的所在,所以观文的能力就是我们要培养的阅读能力。“观文”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同是一种文体的文章,还有表现技巧的不同,谋篇方法的不同。同一题材的作品,也有作家不同的语言和风格,总而言之,这个“文”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而这些特点都应该是学生认识并运用于阅读实践的能力,但这些方面不能没有主次,不分巨细,什么是阅读中的“主”呢?我认为要作好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把握文意。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读”,必须读懂文段的内容,读一遍不懂就读两遍、三遍,只有真正读懂了文段的内容,理解了文段的意思,才能按要求答题不至出错。当然有的人读书,东抓一句,西抓一段,取其所需,弃其所恶,也是不能准确理解文意,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发展自已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看整篇文章要明白作者的思路。因此在辅导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读懂文段内容,理解文章的思路、2、 理清脉络,明确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或者反映生活,或者阐述看法所走的路子。阅读文章必须能理出作者思维发展的过程。只有理清思维发展的过程,才能理解文章的全貌,准确领会文章达意的真实本质。阅读全文如此,阅读一个段落也是如此。全文有全文的思路,段落有段落的思路、全文思路的表现就是篇章结构,段落思路的表现是段落的层次。研究全文文思必须和文体特征结合,记叙文应着重研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议论文应着重研究论证过程,说明文应着重研究说明顺序,这是文思在不同文件中体现的特点。在分析理清一般行文思路时,还应注意一些艺术化了的文思,研究全文文思还可以从开头结尾的谋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方面去考虑。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出层次,把文章化繁为简。3.揣摩题干,有备而读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第一步是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的是什么?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是较易的?哪些是较难的?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进入文本,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品读题目,缘文驰想文章题目,往往是从一篇文章中提炼出的精华。它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5.学会寻找中心句,弄清梗概一般的文章,都是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每一段都有一个主要意思。一些句子往往与本段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这些段落的中心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整合中心句,能使阅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6.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找到中心句,了解梗概,是粗读;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是细读。前者是宏观性的把握,后者是微观性的鉴赏。解决“问题锁链”当然既需要宏观把握,也需要微观鉴赏。此过程是组织答案的重要前提。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向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2010 年9月我从七中调到十四中,学校给我安排两个半道接的班,而且是出于两位语文老师之手。这两个班学生一个思维活跃,一个却显得沉闷。但是大多数学生语文成绩不太理想。我在初次接触他们时,我就采取了攻心术,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我在教学中经常跟学生说语文好学,语文答题也有规律可循。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掌握答题规律的甜头,更加喜欢学习语文,喜欢阅读,喜欢找规律。我说语文好学并不是忽悠学生,而是建立在我多年教学实践和思考的基础上的。语文知识虽然琐碎繁杂,但是它有一个完整的系统。魏书生老师和欧阳代娜老师喜欢给学生总结语文知识树,这点给我很大启发,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尝试做了一些总结,经过三届学生的实践,我感觉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我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阅读总结了一套适合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1、建构语文知识树,编成口诀。语文基础知识零散庞杂,要记的东西太多,太琐碎。我就想法把它们像果子一样穿起来,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系统的穿线。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是启发式教学,一点点总结相应的语文知识。记叙文阅读我将记叙要素、顺序、人称、线索、人物塑造、中心、结构等知识组成纵横两大骨架。纵线为结构,横向为写法与与中心,把中考常见考点作为知识点串起来。以结构为经线,是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这是阅读成功的关键。以人物塑造、表现中心为纬线,是引导学生分析性格和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给学生总结一些规律。比如学生在《羚羊木雕》一课学到了插叙的方法,我结合教学领着学生总结,插叙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交代身世、家境,解释原因;刻画性格;情节铺垫;突出中心。《背影》一文是朱自清回忆自己的父亲,通过望父买橘一事集中表现父爱。本单元的要求是体会材料安排与中心的关系。我引导小组成员学习,理清思路,体会文章写法。本文在写作的技巧上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我就围绕“线索”“家境介绍”“性格特点分析”“铺垫”“儿子态度变化”等问题,边讨论边整理形成语文的知识树。这里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大屏幕)标题(含义、作用)开头(作用、)中间(过渡伏笔照应)结尾(含义、作用)具体解释: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是文章的关键。纵观近几年中考,标题含义、作用是常见考点。比如:我将标题的含义答法归纳为:标题含义有两层,一层表来一层深,表层就是字面义,深层就是比喻义。标题作用总结为三句话:概括内容点主旨,行文线索表感情,设置悬念引读者。如:《背影》一课的标题:本文主要写父亲的背影,透过背影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同时,“背影”又是文章的线索,以此为题,比较新颖,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仰望母亲》一文标题中的“仰望”有两层含义,有对母亲的敬意。所以说标题的作用是我总结了一点表达感情。开头是文章的亮点之一。如何开头,课文都很具有代表性,研究他们的开头写法及作用,可以总结一些开头的作用。如《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头简洁却饱含情感。根据这个开头我总结的作用为:开篇点题(题目);设置悬念;引出回忆;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此为例,举一反三,通过练习掌握开头答题的技巧。
关键词:策略训练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阅读策略的概念和分类,简要介绍了阅读策略与阅读策略训练研究的关系,并提出了阅读策略训练的相关建议。
【摘要】学习策略训练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然和有效的途径。本文将阅读策略整合于策略训练,并提出有关训练的操作框架.
【关键词】策略训练;阅读能力;自主学习
0.引言
阅读是人们寻求知识,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对某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因此,它一直是英语学习的突破口。我国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之后,仍发现在阅读方面无论是理解还是速度都还不尽人意,不能满足自己扩展知识和获取,处理信息的需要,因而感到十分困惑,其中有语言环境因素以及过去的学习经历的影响等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学习主体自身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性格,语言潜能,学习动机,认知方式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其中有些差异是不可改变的,如年龄,性别,性格等。有些则可以改变,特别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经过特别的训练,能使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者应该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克服现有的不良阅读习惯以及根据不同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调整阅读策略。
1.阅读策略的概念和分类
阅读策略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内容和阅读目的有选择地灵活的使用一定的阅读方法”(Wallace,1992)它是语言学习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有效的获取,储存,检索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各种计划,行为,步骤,程式等,既为学习和调节学习所采用的各种措施”。(O’Malley&Chamot,1990)O’Malley和Chamot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策略分成三种类型:元认知策略(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是对学习起间接影响的策略,为更高级的执行技能,它包括阅读者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评估等策略。认识策略直接作用于输入的信息,并控制这些信息,它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转换,综合,重述,推断,组织,借助上下文等策略。社会情感策略表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内容,它不仅涉及与它人的交流,还涉及对自身情感的控制具体指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别人合作,或能主动克服焦虑,自卑以及阅读当时的情绪低落等弱点的策略。阅读策略的研究是在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所以很多学者干脆把阅读理解策略看成是一种学习策略。
2.阅读策略与阅读策略训练研究概述
近年来,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西方学者对阅读策略的研究重点主要围绕在比较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异同。(Knight,Padro&Waxman,1985;Saring&Folman,1987),(参阅刘亦春,2002)对阅读策略的使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学生对策略的运用情况随着阅读的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国内学者对学习成功者于不成功者在使用学习策略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文秋芳,1995;刘丹丹,2002;刘亦春,2002),结果表明:1)学习策略与成绩有密切关系。2)有意识的调整学习策略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此外,对阅读策略研究还显示: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受过策略训练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比没有受到专门策略训练的学生明显增强。(Nanan,1996)因此,当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成为教学目标时,策略训练应成为外语阅读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3.阅读策略训练的建议
阅读策略训练可采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的分类方法,把阅读策略分为自我管理策略,阅读方法和协作与自我调节策略三类。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能力的训练元认知策略不涉及阅读活动本质,它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识。这种认知既是动态的认知,既当前进行的元认知活动(又称自我监控),又是静态的认知,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以认识过程和结果为对象以对认识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杨小虎,张文朋,2002)加强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本身,自我水平和策略选择方面的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使用自我评估,确定目标和指定计划等策略宏观调控自己的学习,具体的说,就是指导学生:1)进行自主评价,具体表现在:学生基于自己的认识结构,依据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估,以此对阅读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与调节。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自测或参加标准化考试等不断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找出阅读中的薄弱环节,是自动认识技能较差,是词汇,语言结构,语篇或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还是平时对分析,综合评价和监控阅读的元认识知识与技能不够重视等。要使外语阅读正常运作,以上提及的种种知识,技能与策略缺一不可,因为它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是互相联系与密切配合的一个整体,当某一方面知识比较薄弱时,另一知识会设法弥补它的不足。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阅读中,当遇到一个生词时,其它知识与技能(社会文化知识,分析与综合技能等)会提供线索给予协助,这就使根据上下文猜出词义成为可能;2)制订明确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的重要关键,它与学习动机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估,依据自己的语言水平,不断增强阅读材料的难度,并对阅读理解率和阅读速度设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能针对阅读目的与要求逐渐学会有意识,有目的的运用阅读策略,不断提高自己预测,分析,推理,判断,综合概括和语言分析能力;3)制定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并要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取向,注意自己百科知识的体系,阅读结构和图式(Schema)知识的构建。阅读理解涉及到广泛的知识,尤其是当遇到较长,较为复杂的文章时,除应用词汇意义的一般知识外还需要调动储存在头脑中的多种相关的其它知识;4)自我调节,对照自己阅读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阅读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5)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文体学方面的书籍,以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掌握一定的文体学知识与语篇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各种文体的语言特点,熟悉各类文体英语语言的特点和功能,从而提高学习者假设,预测以及推理能力;6)经常性检查,反思自己运用策略,方法及计划完成成的情况,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找出改进的方法及措施。
阅读方法训练的参照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以改变他们的阅读习惯。教师可按阅读者的认知习惯,阅读目的,阅读材料的类型和难度,以及阅读者对材料及其主题的熟悉程度,提供阅读模式,组织阅读活动,阅读模式可分为以下七种:预测(Prediction):阅读不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的预测—验证与修改—再进一步预测的循环过程。因此,阅读前通常要开展阅读前的暖身活动(warm-up or pre-reading activities)即阅读一篇文章应该先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图表,文化背景知识或借助选择项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上而下的大胆预测,不管预测正确与否,这都将对学生理解文章有推动作用,因为通过预测能有效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储存大脑中的图式知识,形成信息差。抓文章的主题(Getting the Gist):限时让学生通过略读(skimming),快速浏览文章题目,各部分的标题,第一段与最后一段,每一段第一句与最后一句以及有关图表,并让其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以获取文章大意,明确文章主题。快速查找特定信息(Scannning to Find Specific Information):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或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目的性的阅读,辨认有关具体信息,摄取主题展开的重要细节(suupporting details)。推断作者的态度和语气(Inferring Attitude and Tone):要求学生读完全文,通过已知的信息和文章语言的功能来推断作者的态度。猜测生词的词义(Guessing the Meaning of Unknown words):要求学生掌握三种释词技能:一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线索(contextualclues),根据文章上下文出现的同义词,反义词以及连贯与衔接等手段推测生词的词义;二是利用构词法(word formation)推测生词词义;三是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或文章所叙述的场景及相关信息来推测生词词义。理解句内关系(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withinSentences):在文章中,有些语言的功能在句子层次上就能体现,教师要通过引导,强调理解句子内部的词义关系与词汇功能。如分析,推断出:原因与结果(causes and effects)比较与对比(comparison andcontract),下定义(defining),分类(classifying),举例(exemplifying),下结论(concluding)等。确认语篇模式(Recognizing Discourse Pattern):要求学生阅读全文,确认文章体裁(genre)及其文体结构和特点,然后根据文章的体裁,要求学生说明各个段落的中心思想,指出主题句(topic sentence)。
协作学习与自我调节方法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及其它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他们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用同样的学习进度来要求能力各异学生,必定会使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能满足其需要,在学习活动中会减弱或丧失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成效。通过协作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便能弥补这一不足,不仅如此,协作学习还能改变学习较差学生的心理状况,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学习和人格,此外交流,协商和合作还是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一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进而在同学之间开展一对一或小组活动,通过协商,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调动,不但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阔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学生的辨证思维,发散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等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在外语教学阅读中通常开展的协作学习策略有“同伴指导”(Peertutoring)、“同伴阅读”(Peer reading)和“相互作用阅读”(interactivereading)等。教师在重视学生协作学习策略训练的同时,还应着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情绪的自我调节的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情感变化及其影响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活动离不开积极,热情的情感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的热情不能维持,甚至出现焦虑自卑与情绪低落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适时进行自我激励,以保证学生不断的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从而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的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4.结束语
科学地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不但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快更有效的提高目的语阅读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出策略的内容,策略运用的有效性,并能有意识的去运用策略,总结策略,甚至生成适合自己的新策略。因此,对学习者开展策略训练应该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而纳入教学计划中来。外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研究学习策略,特别是成功学习者与不成功学习者在运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比较。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评价,从而增强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决断自主调控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自由,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最终形成自觉,自动,灵活的学习调节与监控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加有效的增强其在各种实际情景中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参考文献】[1]Cohen,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O’malley,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陈小虎,张文鹏.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7]刘亦春.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2.[8]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2.
265 浏览 4 回答
254 浏览 3 回答
157 浏览 4 回答
248 浏览 4 回答
131 浏览 3 回答
185 浏览 2 回答
284 浏览 4 回答
349 浏览 3 回答
134 浏览 3 回答
323 浏览 3 回答
86 浏览 3 回答
312 浏览 3 回答
283 浏览 3 回答
223 浏览 3 回答
109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