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体现了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庄子说:“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雀可攀援而窥”,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乐的浪漫图景。
《吕氏春秋》更是主张要善于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反对“竭泽而渔”,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这些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在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愈益显示出其现实意义。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以贯之的命题。老庄反复强调的“道法自然”、“无为”思想,就是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
孟子的“王道”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观 在今天环境污染、资源告急的时候,全社会都在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即当代人的发展不应该损害后来人的发展为前提。
其实这个观点,在我国先哲“亚圣”孟子就表达过。他在见齐襄王谈论如何实行“王道”时,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用现代的话讲,就是按照农业时节,农业规律,安排生产,粮食肯定是够吃的;少用密网去捕鱼苗,水产是够吃的;开采山林按照树木生长的规律,木材是够用的。总结而言就是要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办事,不要违背自然,在这样的基础上,国家的强盛是可以实现的。
孟子的观点在今天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如长江和海滨渔场每年都会有适当时间封渔,一些旅游景点为了保护生态,适时会封山。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另外,从孟子游说齐襄王这件事上,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树立这样的发展观,需要 *** 和领导者去重视和落实,国家决策机关应该虚心听取专家和学者的建议和意见,实现“兼听则明”,促进做出正确的决策。 目前,社会上普遍学习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要学习,更重要的要落实到方针政策中去,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
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谨”1分,“申”1分,“庠序之教”1分,
“孝悌之义”1分,“颁白者”1分,“负戴”1分)
小题1:(6分)第一段:(3分)①不违农时 ②数罟不入洿池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每点1分)第二段:(3分)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每点1分)
略
提起“套子”,人们就想起契诃夫作品中的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他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着墨镜,穿着羊毛衫,耳朵里塞着棉花,晴天还穿着雨靴……总之,他给自己编织了一个严严实实的“套子”,最终自己被活活“套死”.真是可笑可恨而又可悲.读罢,大家大声疾呼:“套子”是一个杀人凶手,我有击破它的必要.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全对.
套子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把人套累套死,也可以让事物更精彩.
众所周知,套子即做成一定形状,罩在外面的东西,它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由于它存在,器物得以避免与外界接触,免遭污染减少氧化,增强使用寿命;大篷内得以提高室温,菜苗得以抵御寒流,茁壮成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君不见,因为“套子”,棉被日久而洁白如新;因为套子,宝剑年深而新发如硎;因为套子,大篷蔬菜丰收在望;还是因为套子,手机寿命大为提高.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个套子.没有这个套子,这个世界就真乱了套,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可怕.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寡人之于国也》写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假如打破套子,那将是焚林而猎,涸泽而渔,植被减少,物种消失,“千山鸟飞绝”,自然不成为自然了.
钱钟书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婚姻就是个套子.如果没有这个套子.如果男人、女人随意进进出出,永无休止,那么就会劳燕分飞,妻离子散,家庭破碎,社会不安定,害人害己害社会.因为套子,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妇恪守妇道;因为套子,夫糟糠不弃,贵不易妻,夫严遵夫规:夫妻相互体谅,相敬如宾,执手偕老.
套子是交叉路口让来往车辆停下行驶的那盏红绿灯;套子是天空中让高飞风筝永不坠下的那条细丝线;套子是让火车正点运行的那张时刻表;套子是让士兵们冲锋陷阵的那只号角;套子是让孙悟空头痛的那个“紧箍咒”.正由于这些套子的存在,车辆秩序井然,纸鸢凌空起舞,列车正点运行,兵士勇敢杀敌,悟空乖顺听话:好一派喜人场景!
诚然某些“套子”也有的反面,禁锢人性,扼杀灵魂,推残人才,阻碍进步.我的应该毫不留情将它打破.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先贤的一些治国主张,无不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学习《孔孟二章》,对理解“和谐社会”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社会. 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的阐述,实际上说的是均贫富、讲稳定、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春秋时代,战乱频仍,社会动荡,财物匮乏,人口稀少,孔子的这种均贫富的主张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即使在今天也不无借鉴作用.社会的稳定团结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今天虽然社会稳定,财物也丰富了,但是人口增多了,社会矛盾仍然存在.如果不适时调节收入分配政策,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限制特殊利益集团,那么社会矛盾就有可能激发,出现不安定的因素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执政者就要依法行政,消除社会不公平因素,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就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力.孟子云:“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认为,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作为治国者就要以人为本,发政施仁,制民之产,保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权,使百姓“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后治礼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驱而之善”,这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百姓在物质上富裕,在精神上安乐,民无怨愤,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王道可成”.这是孟子畅想和描绘的理想的和谐社会蓝图.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物质基础.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合理的利用资源,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不违农时,谷子不可胜食也.”这是对统治者的棒喝,不要在农忙时节征调百姓,保证他们有劳动的时间.“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是对百姓的忠告:不要竭泽而渔,不要乱砍滥伐.孟子这种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曾几何时,大炼钢铁,毁林种地,围湖造田,狂捕滥伐……由此而带来的自然灾害还少吗? 两千多年前孟子描绘的和谐社会只不过是理想的乌托邦,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强音,我们所期待的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定会美梦成真。
议论性散文
1,可以以鲁迅先生的诗为题记
2,开篇第一段破题,最好以排比,比如说:“花的凋零是为了更好的重生,燕 的南归是为了春日的再来。”
从而引出你所要表达的主题“听其自流,待其自生;自然如此,人定胜之”
3,通篇实例的选择,要紧扣你所要表达的主题
这里有几个事例仅供参考:
淮南子·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揠苗助长
《孟子,梁惠王上》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庄子说:“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雀可攀援而窥”,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乐的浪漫图景。《吕氏春秋》更是主张要善于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反对“竭泽而渔”,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这些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在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愈益显示出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