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作文 是重点教学,但是也是作文的教学是小学生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1:《浅析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 要:农村 教育 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目前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让他们也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加多的知识,享有更多学习乐趣,这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农村教育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如何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借助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 经验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 方法 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 语文是工具学科,也是基础学科,教师要立足于这个要点,注意到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写作是培养学生 想象力 与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平台,基于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丰富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量,积极转变思维,才能够找到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确立的创新思路之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兴趣被激发,思路也会更加开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我身边的美丽》为题目,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田间,或者是组织一次郊游,到大自然中感受美丽,让学生观察他们平时常见的牛羊、稻谷、飞鸟等等,借助自然的力量,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美,找到它们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他们的作文不会再空洞无味,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得到锻炼。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那么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一次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这个题目,从 文章 题目来看,最为关键的要点是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如果教师死板的阅读范围,或者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很难找到写作的精髓,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真正正的进行一次知识竞赛,并运用班费买一些奖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哪个小组获胜,就给哪个小组一定的奖励。运用这个方法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会非常高涨,因为学生是亲自参与其中,对于知识竞赛的细节记忆得会十分清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场面描写也会更加细致。当然,活动要根据课时,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这样的比赛活动,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思维,不失为一种好的 教学方法 。 三、借助 日记 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写作的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学生作文,最常见的缺陷就是思想深度不够,即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一定的内涵。有些学生竟认为平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要解决此类问题,非记日记不可。 在记下当天所见所闻所感时,学生必然在回顾中 反思 生活,或指出自身不足,或评判他人行为,或为自己加油鼓劲。在抽样调查中,学生日记中具有反思内容的篇目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一强,为自己加油的约占总数的八分之一,两者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多。由此可见,正是日记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日记,顾名思义,要日日记。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恒心,有毅力,能长期坚持下去。而语感的形成,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写日记正能适应这个需要。别看每天的日记量并不大,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长期的坚持,每一天学生都要为日记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语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得以形成。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课程素材,并借助自然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和思路,虽然农村学校在硬件设备上与城市里的学校存在差距,但是农村小朋友却拥有比城市小朋友更加宝贵的财富和资源,那就是大自然,教师应该多带领孩子感受自然,观察景物和动物,给孩子美丽的童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获取更急丰富的内心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 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13(08) [2] 孙建龙.多途多法谋方略小计小策获真经――农村 小学作文 教学浅探[J].辅导员.2012(3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2:《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摘 要: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 语文知识 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 关键词:小学写作;存在问题;教学方法 写作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们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方面的综合体现。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那么,我们首先谈一下出现这样的写作现象的原因。 首先一点就是教师们不舍得放手,讲得太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出现这样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的教师都是受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教师本身就知道学生不爱写作,不会写作,在怕学生写不好的基础上,于是就从审题立意方面,从文章结构方面,从写作素材方面等等,尽可能的多讲给学生作文知识,但是,本身就排斥作文的学生们,又怎们会对这样的枯燥的知识产生兴趣呢? 再有就是完成一篇作文教学战线拉得太长。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往往从教给学生写作知识开始,然后学生开始写作,接下来在经过老师的批改,最后还要经历讲评的过程。这样算来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就大致需要两周的时间。在这样长的战线基础上,学生就不能及时的得到自己写作情况下的反馈信息,而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们教学作文的方式。现如今,很多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学生达不到自己的心目中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常常表现的是对学生的责备。但事实上,有很多的学生,尽管自己的文章写的令老师不满意,但是自己也在努力的按照了老师的要求写好自己的文章,但是努力之后自己还是被老师批评了,这样努力之后体会不到喜悦,更体会不到成功,久而久之,就把写作看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终出现还没上作文课就先发愁的写作状况。 以上谈的这些学生们不喜欢作文课的原因,如果教师们能够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能够改变这些状况的话,相信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作文课的态度,提高作文水平。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写作,我们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1、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要能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的兴趣 在我们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再难。也能努力地做好。比如说,对于喜欢体育的孩子们来说,在 体育运动 中自己流再多的汗,摔在多的跟头,甚至是在摔破流血的情况下,他也会坚持锻炼。因此上,我们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也是非常的认同的。对于我们的写作课来说,只有调动起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喜欢上写作。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1.经常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作文交流活动,比如说,让孩子们互相找一找谁的文章中有自己比较喜欢的 句子 。应该说这样的展示要求是比较低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中都会有一两句比较精彩的语句;分小组大家互相评一评,谁的文章有哪些长出,谁的文章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就是对于写的比较精彩的文章,要么让他自己朗读,要么我充满激情的进行朗读。要知道,这些方法的运用,就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2.将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誊写,贴在班级展示台上。3.将以前孩子们装订成册的文章,给孩子们看,因为这些文章很多的都是他们认识的人写的。在孩子们产生羡慕的心里之后,告诉他们,我们班会继续做这样的作文集,然后也会把这样的作文集让下一届的学生们看。通过以上这些激励做法,我们班的孩子写作的欲望都得到了提高。 2、帮助孩子们寻找写作的素材 孩子们之所以会对写作产生比较大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写作素材,这样,当作文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他们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孩子们还不会注重生活的积累。面对这样的阻碍学生写作的现象,光靠老师一味的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写作的素材。记得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一个国外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帮助学生找素材的方法。再一次语文测验之前,老师和孩子们说,测验用的纸张需要收费,并告知了孩子们具体的费用。孩子们当时反应就特别的强烈,有的说,以前不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有的说其他的老师测验用的纸都不收费;还有的说如果我交了考试纸费用,自己就没有吃午饭的钱了等等。尽管孩子们没有一个愿意交这笔费用的,但是,为了学习下去,有的学生交了钱开始做题,剩下的学生说自己先欠着,也开始做起题来。当做到最后一个题的时候,孩子们读到了这样的题目“老师上课前说的这张测试纸需要收费是你们的,请你们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吧”。当然这个老师当时这样的做的目的是有一定的背景的,但是,现在,我们想一想,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就把素材摆在学生的面前了,对于这样亲身经历的事情,孩子们又怎能无话可说呢? 3、语文老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要注重作文的评价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一些表现,是十分的在乎老师的评价的。作文的评价也是如此。好的作文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的作用,让孩子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最好的作文评价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文水平高低等给与不同的作文评价。对于文章写得比较好的,要大张旗鼓的夸奖,给以绝对的鼓励,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哪怕是使用了一个好的词语,写了一个好的句子,老师也要抓住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这样的鼓励中,燃起写作的欲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最直接的就是,随着学段的升高,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的比例逐渐的加大,随着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 高考作文 的分数几乎要占到了卷面分的一半,因此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是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更能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那么,要想改变学生们写作的现状,提高学生们写作的水平,教师们就要采用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摘 要】学的问题在于教的问题,因此,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还应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入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目标存在误区;教学内容存在误区;教学方法存在误区;教学对象存在误区。这些误区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也应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 【关键词】低效原因;培养兴趣;有效评价 三年级作文 是小学作文写作的转折点,从看图写作的基础上逐步向命题或 半命题作文 转化。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 爱好 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常见问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写作上的情感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说,人们对于作文教学的认识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应当予以澄清纠正:第一,对作文及作文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二,作文教学目标定位发生偏差;第三,对作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实践层面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第一,作文教学方法策略。从宏观上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对各种教学方法缺乏统筹,应当予以整合;从微观上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培养,忽视观察、构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在教学实际中坚决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符合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未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中彻底根除,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教师观、学生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作文教学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作文成品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评价为主;评价方法片面,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 学生 自我评价 和学生相互评价。应建立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二、解决办法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这为作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年级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惧怕的心理,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抓住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唤起写作欲望。笔者认为一节好的 作文指导 课应体现三点:乐学,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说,让学生有话可说,议论纷纷;乐写,学生有事可写,乐于书面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三年级的写作课跟口语交际课往往是相关联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通常就是写作课写作的内容。三年级的写作课应该把这两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充分表达,到了写作课才能有话可写而不至于无法下笔。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表达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文可仿,逐步学会写作方法。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 语文教材 中有很多课文是很好的 范文 。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范文,让学生仿写,逐步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习完《秋天的雨》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按一定顺序写景,写时要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来写,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课文中的看图学文,要教给学生仔细看图的方法。图上有的,文中一般都有;如果图上没有,这就是联想。教学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看了联想句子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想的部分常常用些词连接:仿佛、好像……。教给学生这些词语,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经过训练,学生能掌握好这种写作方法。 (三)注意命题结合学生实际。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事物来命题。尽量选择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选择他们能观察到的风景、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此外,学生是喜欢做新鲜事情的,在教写作时也要照顾到他们这一特点,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四)讲评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在阅读评语、评分中品尝快乐。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也就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真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发挥评语、评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 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文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还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装订成习作本,由学生自制封面,在二年级的同学间传阅,以点燃他们的写作火花。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习作至关重要,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 语文学习 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为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7) [2] 张力秦.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3] 陈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11) 猜你喜欢: 1.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3. 小学作文评讲随笔 4. 语文学习心得400字 5.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作者简介:明洪才,1973年11月出生,汉族,四川盐边人,现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学校任教,小学高级教师。【摘 要】学生写作文难是因为没有把身边的题材发掘出来,所以首先,积累写作的题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其次,积累丰富的好词佳句解决学生用什么写的问题;再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最后,殊途同归,解决作文成绩如何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问题 作文难写,从学生唉声叹气、无所适从的表情可以看出;作文难写,从作文中那无词可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境地就可见一斑。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背道而驰,与习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一目标相距甚远。其实小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找不到写作的题材,没有积累丰富的素材,没有抓住作文的规律,缺乏自信心,不明白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小学生对写作的无奈,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我就自己教学中的一些见解与大家分享: 一、积累写作的题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三年级起步作文时可以先从学生身边的人、事、物、景;从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感入手。降低要求,学生做过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了什么就写什么;听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因为他们对亲身做过的事印象深刻,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亲眼所见的写起来会熟悉,会真实;亲耳所闻的写起来就容易上手,如闻其声;心中所想条理最清楚,写出条理性。有了题材,天性就会在作文中暴露无疑,动作、表情、想法等都会自然流露在他们缤纷的世界里,他们就会觉得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宝库,写作活动只不过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正如叶圣陶所说的:“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 二、积累丰富的好词佳句,解决学生用什么写的问题。 有了题材依然怕写作文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写,用什么语言来表情达意,要解决这一难题在平时多加强好词佳句的积累,夯实作文的基石。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是积累好词佳句最有效的方法。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为作文教学奠基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广泛阅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大量阅读适合阅读的书籍。建立科学长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每周、每月、每学期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每个学生必备“采蜜集”的本子用于记录读书中拾取的好词佳句,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互学互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甄别好词佳句的能力。周末和节假日要少布置写的作业,多布置读的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那些好词佳句就会如泉水般在作文中涌现,学生才会得心应手,乐于写作。 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三年级起步作文时可以先从练习扩写句子开始,扩写句子既能训练学生用词准确性的能力,又能解决学生以后写作时语句不通顺的问题。写好长句再进行段的训练,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审题和命题方法,审题要抓住人、事、物、景,考虑文章的详略及其叙述的角度,然后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题材并组织材料。动手写作时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感觉,用上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血”有“肉”了。 四、殊途同归,解决作文如何提高的问题。 途径之一是仿写水平经典例文。例文迎合儿童善于模仿的天性,正如斯多德所说:“人从儿童时应就有模仿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仿句式可以训练修辞,仿片断可以训练句子过渡衔接,仿篇章可以训练围绕中心选材和组材。 途径之二是进行随文练笔。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阅读文本中的空白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舞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练笔热情,丰润文本空白处,进而捕捉文本典型处。 途径之三是多续写。续写源于文本又不同于文本,用喜欢的方式写喜欢的结局,既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力,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续写重在抓写作契机和提高写作密度来弥补作文训练强度不足的问题。用课文文本以成型的思想内容、情感价值观引领想象的翅膀,放开思维,这对富于想象力的学生来说,无疑更具亲和力。 途径之四是慧眼观察。罗丹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说明观察才能发现真实的生活,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观察不仅仅依靠眼睛,还需要各种器官的参与,多看看、多问问、多摸摸,蕴藏在生活中的真理才会浮现,进而引起思考,有所收获,写出的作文才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只不过是把生活的真实与灵魂深处的真实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体现。 途径之五是精批细改。初稿似粗糙的玉石,所以“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初稿只算是骨架,“骨架”要有“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具体而生动的作文才算有“血肉”。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多修改。 途径之六是培养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发掘和发展,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师生都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锐意出新,鼓励灵活多变的思维,描绘多彩的童年,一定要打破题材的禁锢区,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揭示生活的真实面目。喜怒哀乐和胡思乱想的驰骋也可以入文,教师就当作雏鸟试声,多些包容,多鼓励,多些呵护,多些肯定和赞美。 途径之七讲评。有了指导和批改,没有讲评的作文训练是残缺的,这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紧密相联。讲评能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讲评作文要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求出发,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和教师的批语,查找优缺点,教师只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评,多给学生自查自纠的时间和空间。重在帮助学生查找和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以便学生继续提高。有些具有典范意义和代表性的作文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给学生议辩的舞台,各抒己见,形成的共识由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即可。 习作只不过是记录学生心灵成长的轨迹,不要成为压垮他们身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习作最重要的教学途径就是尊重规律,尊敬学生,包容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敬,为他们搭建展示语言和倾吐心声的舞台,开垦孕育饱满“文心”的自由地。教师只是带领学生走进自己真实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一切由他们主宰。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学习内化的最主要形式。习作水平的高低直接折射出学生语文能力的真实情况,但是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狭小,课业负担仍很繁重,使他们根本无暇用心体验生活,写出的文章“灵气”何存?“真情”何在?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笔者经过在作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探寻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提高了作文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在习作上快乐、充实地学习着。 一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自主拟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学生参与拟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畅所欲言,还可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例如:随手拿起扒好的毛豆和毛豆皮,把皮扔进脏兮兮的垃圾桶,把毛豆装进精美的包装盒中,然后把垃圾桶和包装盒对比展示,文题《毛豆和毛豆皮的争吵》一出示,学生们稍作思考便顺畅流于笔下;拿起苹果,出示《苹果美貌》;切开苹果,出示《宝宝遐想》;拿起小梨,写出了《小梨自述》;稍加对比又写出了《梨和苹果比美》…… 二 参与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就已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在论述生活教育观时,有很精辟的阐述:“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文章“功夫在课外”,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参与生活体验,认识生活,便可以解决“源泉”的问题。 1.重视随境体验 随境体验突出表现为一个“随”字,它不刻意追求情境的设置和训练的系统化,是对生活的“即时”反映,像这样的“境”常是稍顿即逝的,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失去,将很难补救,所以一旦有这样的“境”出现,教师就应根据这个“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能获得意料之外的收获。 2.走进生活,采集原材料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体验生活,就会汲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就会用自己的笔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 三 用习作书写生活、改造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有位作家是这样揭示创作的真谛的:“对整个世界,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还是人生,都要寻找自己独到的感觉,然后不怯懦地用直白的语言把它讲出来。不管有多少名家,多少名著,对同样的生活有多少他们的感受,都不管,就是要培养这种敏锐、诚实、勇敢、自信”。要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学会积累尤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生活,特别是要让他们能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出发去认识生活,以形成自己独有的对生活的体验,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学生作文要感情真挚,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觉和真切体验。 “从学习的原则看起来,事怎样做,就须怎样学。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下水时,还是要沉下去的。”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只有深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地“活”起来,学生的作文才可以自主地变“好”起来。 四 作文评讲也是生活本身 1.实行面批 学生的基础、个性千差万别,主要表现在作文上。参与生活体验不同,表现主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表现文章中心的价值也不一样。所以,对学生的习作,我采取更多的方法是一对一的面批,有针对性地在学生已有习作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2.赏识评价 许多老师在学生完成作文后,就忙着拿起红笔大开“杀戒”,一篇代表学生个性的作文经老师所谓的“批改”后面目全非,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指导作文的精细。殊不知,这与学生隔离的“真空式消毒”全不起作用。待学生再目睹自己用心创造的劳动成果被无情的否定时,只能畏惧、退缩,从而失去写作的勇气和兴趣。 针对这一弊端,我设计了“生活大拼盘”的作文评比活动,即每周一、三、五同学们便把自己前一天写的生活随笔一一展示在教室的“生活七彩架”上(我们的教室左、右、后三面墙上有漂亮的生活七彩架,每个同学都有固定的位置,可展示各自的手工制品等),而后,师生利用课间和午休时间,自主选择阅读,并及时作好点评,待到下午的“生活大拼盘”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学生之间交流的不仅仅是作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思考,经过这样的展示赏识,真正达到了作文评讲也是生活本身,使每一个参与写作的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拥有充满自信的力量。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为学生创造“走进生活”的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自主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思考生活,作文有理由且应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事,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愉快地品尝到好作文带来的甜蜜幸福。 〔责任编辑:王以富〕
134 浏览 3 回答
336 浏览 3 回答
237 浏览 5 回答
188 浏览 3 回答
105 浏览 3 回答
238 浏览 7 回答
111 浏览 4 回答
338 浏览 1 回答
275 浏览 3 回答
200 浏览 6 回答
341 浏览 3 回答
86 浏览 3 回答
162 浏览 3 回答
152 浏览 3 回答
120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