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全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进一步唱响民族大团结的时代主旋律、促进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中华民族认同? 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从‘自在’到‘自觉’”的中华民族演进论”,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这一著名论断本身,既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和融合史的客观反映,又是近代以来国人“中华民族”认同的自觉延续。 从远古时代起,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之上。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5000年来特别是秦汉以来的2000多年,在各民族长期交往融合中逐步发展和形成的。秦汉时期,不仅基本奠定了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的疆域规模,而且开创了将中华大地上渔猎文明区、游牧文明区和农耕文明区“混而为一”的大一统先河。秦汉陆续在今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设置郡县,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在西北的羌地设护羌校尉,在东北乌桓地区设护乌桓校尉,第一次把这些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治理版图之内。从此,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和格局、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救亡图存的共同使命——构成了中国各民族团结统一的牢固纽带。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奋斗。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伟大事件,是20世纪人类史上的伟大事件。备受欺凌奴役的中华民族结束了自己的悲惨命运,迎来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 上世纪末,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引发“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各种形式的国家裂变、民族冲突波及全球。或四分五裂,或族际冲突,或兵戎相见。在一片纷扰中,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却始终保持着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统一局面。 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藏人民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优秀成员,有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中,始终与伟大祖国共荣辱、同命运。新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交流融合、休戚与共,用真心、用真情传唱着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结成了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民族脱离了国家这个实体,就会像软体动物从硬壳中被扯出一样,立刻变得歪歪斜斜、软软绵绵。 在当今这个多元、多样、多变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牢固的“身份意识”和清醒的“国家认同”,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