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发展到今天已有近60年历史,当前已在“三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将成为农村信用社以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确
农村信用社的社员主要是农民,但是受文化水平所限,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知识了解不够,而且他们很少关注金融方面的大动向,他们唯一关注的就是自己近期将会取得多少利润,而且大部分的农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农村信用社拥有权利,社员的产权无法明确。农民对社员大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社员的监督,法人的经营不规范,而且下级的农村信用社受到上级农村信用社的管辖,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其自主经营管理权。
(二)历史包袱沉重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发展到今天,仍存在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国家的政策方面、制度方面以及自身管理方面:
1、从国家政策方面来说,国家对农村信用社采取的优惠政策往往不到位,农村信用社的支出完全是由自己承担,几度出现严重的亏损,并且农村信用社以前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动的执行中央银行的决策,缺乏独立自主权。
2、从国家制度方面来说,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体制中划分出来以后,伴随着原城信社的归并,农村信用社被迫接受了一些找不到借户的企业贷款,这就造成了一部分资金无法要回来,积存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3、从农村信用社自身方面来说,农村信用社经营品牌先天不足。农村信用社因所有制关系、管理体制、名称招牌及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支付风险等因素影响,信誉下降,业务发展减缓,并容易受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农村基金会清理整顿和挤提事件的影响而引发支付风险。
(三)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从自身方面来说,在农村信用社的社员中,农民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农民对金融知识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他们对社员大会不是很关注,即使关注了也不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内部的监管十分混乱,按照规定农村信用的董事和主任是要分开的,但是事实上,很多的农村信用社的主任和董事并没有分开,而是一人兼两职,这样很容易形成管理上的独裁,形不成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因而造成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的混乱。另外,农村信用社的监事会应该是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监督管理的,但是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管理不是很到位,监事会的负责人一般也是由董事长任职,大部分的农村信用社监事会并没有发挥好其职能,加上他们对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经营状况缺乏了解,监事会很少召开,农村信用社管理上不是很完善。
(四)面临着贷款风险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农民发展农业和经济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就目前来看,当农民遇到资金困难问题时一般仍是通过农村信用社解决的,农民的经济实力有限,农村信用社一般提供小额贷款,由于贷款方大部分是农民和经营状况不是很好的小企业,贷款的成本相对较高。
另外,农村信用社还存在“借新还旧”的贷款方式,这种贷款方式在不良贷款中占的比重最高,而且不易被人察觉,因此存在很大的风险性,造成这种风险的主要原因:一种情况是借款客户不符合条件,没有充足的资金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另一种情况是贷款客户缺乏自愿还款的意识,贷款到期时不还款,农村信用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以新的贷款来换取旧的贷款方式。
二、促进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一)建立现代化的产权制度
当前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制度有很多的争议,有的认为是合作制,有的认为是股份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要建立一种现代化的产权制度,实行存在明显级别的法人制度,每一级的法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自己赚取收益,承担风险,将会使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更加明确。
(二)产权制度要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人口很多,地区的经济差异很明显,经济因素会影响到产权制度的建立,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产权制度,我国的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样,所以要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根据当地实际状况,只要是有利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模式我们都要采用。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我们可以借鉴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不论是在内部结构还是管理的制度方面都要规范,对股权重新分配,重新组织入股,这样资产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效率也会提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在原有的合作制度上进行规范操作,发扬其优点,弥补其不足,同时也需要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信用社提升自身的实力。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制度
1、改善治理结构
德国的合作金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在坚持合作的原则上,建立了一整套适合自身市场发展的管理体系,他们很好的处理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之间既有协作又有制约,而且还制订了一些政策法规,帮助农村信用社进行管理,使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经营有章可循,真正的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金融的支持。而我国的治理结构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建议我国农村信用社要借鉴德国的经验,做到治理结构的完善,进行民主的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同时我们也要制定一些相应的章程,使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更加的规范,改变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理念,改变经营的方法,完善内部的控制,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
2、提高社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村信用社主要是靠吸引农民的资金来维持经营的,所以农民是社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会召开社员大会,但是作为社员的农民,对金融知识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并不了解,没有参加社员大会的积极性,就算是参加了也提不出合理化的建议,这就使得社员大会相当于一纸空文,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对农民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以及对农村信用社的宣传,使农民更加关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同时鼓励社员在社员代表大会上发言,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使得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更加有针对性,提高管理的效率。
3.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信用保险制度
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农民,数量少、质量低,很容易出现金融风险,这也使得人们对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降低,为了提高人们对农村信用社的信心,这就需要向国外学习建立一种信用保障制度,对那些长期亏损的农村信用社进行管理,必要的时候进行破产清算,但是要对农民的存款进行保护,使农民的存款不受侵犯,减少存户的损失,优化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环境。同时使农民了解这一制度的重要性,提升农民对金融风险的认识。由于农村信用社很容易出现资金的短缺,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参与,保证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供给,以国家作为坚强的后盾,使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周转更加的灵活和方便,只有建立以国家参与的农村信用保险制度,才能真正的做到保证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安全。
(2)实施分层监管
农村信用社的监管目标和其他银行的监管目标一样,但是监管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他的银行是通过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而农村信用社有其特殊性,如果我们要发展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那么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资源是不充分的,因此我们要进行分层监管,由上级的机构监管那些大额的资金贷款,保证大额贷款的安全,对于那些数额较小的贷款,则委派给下级的监管机构监督其使用,这样分层监管,可以大大的提高监管的效率,防范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
通过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发展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农村信用社,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虽然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历史包袱沉重,管理制度不完善,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这样看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需要我们积极地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经过自身的努力,使农村信用社更好的为“三农”服务,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小企业筹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国有中小金融机制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筹资,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1000余万家,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拉动民间投资,带动地区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不足
内源融资是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所用资金中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等其他资金通常占60%。而在我国,据有关部门调查,即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中小企业资金构成中自有比例也仅为40%,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分别占40%和20%。
(二)中小企业融资目前依然是间接融资为主
据国家经贸委近期调查,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分别是:东部占60%;中部约70%到80%;西部则高达90%。可见,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很高。同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机构外,民间贷款也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占比为,而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
(三)国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差别很大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包括金融租赁,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中,民生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比重较高,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除中国农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外,其余三家银行贷款份额均较小,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性业务服务比例更低。
(四)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
在历来的调查中,”资金不足”始终被列为中小企业第一位的问题。有资料显示,9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信贷歧视
直到今天,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成分(国有制)歧视”。中小企业获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创造了30%GDP的国有企业获得了70%的银行贷款,而创造了70%GDP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银行贷款,这是极不公平的。在当前银行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有支配地位。所有制背景的不同,使得国有银行主管部门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顾虑重重,生怕中小企业赖债而使自己难脱干系。相比较而言,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即使出呆账,也不会承担政治风险。这导致了国有银行的“逆向选择”,即宁愿向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贷款,也不愿向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贷款。
(二)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
目前,很多私营中小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国有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一部分乡镇集体企业具有老国企的弊端,一部分演变成家族式企业,而所谓的改制企业有许多还不规范,尤其是有些企业改制的目的就是逃废银行债务,真正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很少。而同时市场结构性过剩,多年的卖方市场的格局转变为买方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由于制度更新滞后,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外援补充资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银行贷款需求大增。
(三)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
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增强。为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改变粗放型的贷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是,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应推动中小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积极的退出战略,走改制重组道路;对私营企业要引导资本社会化方向,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对于集体企业要推动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应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二)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国有中小金融机制
另一方面,由于大银行的运作成本较高,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可以发展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英国,既有从事大宗信贷的“批发行”,也有大量从事小额信贷“零售行”,分工的专业化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从成本角度看,国有大银行从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成本是较高的,因此它的职业定位应是“批发行”,“零售行”的业务应让位于中小金融机构。
(三)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二板市场
第一投资者具有追求尽可能多投资收益和尽可能减少风险的投资动机,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有一个能使投资者“进可攻,退可守”的“通道”。对成熟的上市公司而言,就是证券市场。虽然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专门设置了中小型公司聚集板块--中小板,但由于门槛较高,到目前也只有200多家中小企业上市。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像成熟的上市公司那样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股票交易或股权交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二证券市场”也叫二板市场应运而生。与主板市场相比,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和条件相对较低,只要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在二板市场上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它的明确定位就是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
(四)中小企业起飞的垫脚石--金融租赁
在诸多中小企业筹资方案中大多讨论以上几个方案,而金融租赁却很少被认识和运用。其实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韩国等发展中国家都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中较好的运用了金融租赁这一手段。
所谓金融租赁也成融资租赁,使出租人根据承租人选定的租赁设备和供应厂商以对承租人提供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设备,承租人通过与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代价,而获得设备的长期使用权。金融租赁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因为它的运作是通过融物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这样其实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筹措资金和更新设备的双重功能。利用金融租赁方式购置设备,中小企业可以在不投入或较少投入的情况下,获得所需设备得使用权,待投产经营后,再从营业收入中分期支付租金,实际上相当于取得了银行贷款。这样中小企业在自身积累率较低的情况下不但同样可以更新先进设备,而且可以把自己的有限资金另作他用,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资金利用的效率。同时利用金融租赁进行融资,限制条件少,手续也简便易行,还款方式灵活,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外,当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时还可以利用回租租赁将自己原来拥有的资产卖给租赁公司以获得融资便利,然后再以支付租金为代价从租赁公司租回已售出资产,这样将其流动性较差的物化资产转变为流动性最强的现金资产进行使用,变现能力明显增强。
农村信用社在经过数次改革之后,其经营现状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加之世界金融危机及其他金融机构激烈竞争的影响,尽管政府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农村信用社发展,但农村信用社仍处在荆棘的道路上奋进。现就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其经营现状,并对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经营现状分析
(一)存款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命线,抓好存款对农村信用社有着决定性甚至生死存亡的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的效益体现在贷款、中间业务收入等环节,而恰恰这些环节都离不开存款的铺垫。农村信用社如果没有一定的流动资金就难以支付日常营业的需要,没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就很难获得更多的利润。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问题:
〈1〉、存款减少的矛盾
信用社代办站是农村信用社最基层的网点,在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信用社代办站是金融案件频发的部位,但取消信用社代办站的举措,弊将大于利,这不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而且不利于服务三农。
〈2〉、定期储蓄存款占比高的矛盾
现行的定期储蓄存款计息方法鼓励了大额定期的储蓄,在原定期存款期限内,如遇到利率调整,调高时自调高之日起执行新利率,调低时则在存期内执行原利率,这种方法维护了储户的利益,但却影响了信用社的利益。相比活期存款,信用社的定期储蓄存款支付成本必然增加。
(二)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将一定的存款用于发放贷款,才能获得贷款利息收入。存贷比例过高,会影响流动资金的需求,存贷比例过低,难以应对存款利息及各项支出的需要,这就需要农村信用社要严格按照银监部门的要求,合理掌控存贷比例。
〈1〉、农民贷款难与信用社难贷款之间的矛盾
农民贷款难,是因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低,不能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其次是信用社贷款门槛高,农民借贷款缺少有效的抵质押物品;另外,贷款期限短,信用社运用政策不灵活也占有一定比例,目前,信用社农业贷款期限一般是半年至一年,如果贷款到期还不了,贷款就要逾期,信用社来年将不再支持该农户。
信用社难贷款,是因为农业贷款风险大,贷款放出去不能保证按期收回,由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差,若农民减收,贷款到期还不了,便形成逾期;其次是农户贷款风险一担形成,信贷员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不仅影响个人效益,还要被追究责任。
〈2〉、隐性不良贷款的存在,无疑是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大敌,资产的优良,决定收入的状况,发放的贷款不能按时收回,将减少农村信用社的流动资金,影响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近几年,不良贷款的清收仍是一项重大任务。
〈3〉、历史遗留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原单位负责人的换届,已起诉无结果等问题,也是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些问题不能如愿解决,那么历史遗留下来的贷款将不能收回,进而影响农村信用社整体的贷款质量。
〈4〉、个别地区、个别营业网点的少数信贷员,利用职务之便,对客户发放的贷款,进行变相收受回扣,从而造成借款人从心里上对农村信用社降低了一个档次,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意愿。
(三)财务管理存在缺陷。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是经营管理的综合反映,贯穿于信用社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各项管理工作的优劣成败,最终都会表现为不同的财务成果。
〈1〉、私设小金库现象仍时有发生,有些经营机构,为了解决临时应急用款的需要,打白条虽经相关负责人签字认可,但给农村信用社也埋下了深深地安全隐患。假设这期间,存在领导换届等问题,那么新任领导是否对前任领导的做法买单呢?我们不得不对此问题打下一个问号。
〈2〉、变相列支费用,进行逃税漏税。譬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列支收贷手续费,有些营业机构甚至直接冲减“利息收入”,这就造成少申报利息收入和营业税,形成逃税漏税。
(四)农村信用社的机构网点分布、客户质量、市场资源,这些因素是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辐射城乡,真正形成了贴进农村、服务农村的优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一批大型民办企业、乡镇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力量。农村信用社如果不牢牢地抓住这些资源优势,那么经营与创收都将受到挫折。
(五)市场竞争激烈与优质客户的流失,也是农村信用社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人民群众在观念上普遍对农村信用社的形象逐步淡化,金融竞争开始延伸至广阔的农村地区。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银行逐渐在县域龙头企业客户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把大量的优质客户吸引过来,使一些过去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支持成长起来的优质客户逐渐流失。
加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高,同样一笔贷款,在农村信用社贷款比在其他商业银行贷款要多支付一部分利息,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便随之加重。当前农村信用社思想意识不强,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僵化的局面,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合理化建议:
(一)转变观念,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