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是由病原真菌引起的高度致盲性角膜炎。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发病率不断上升。培养法曾作为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金标准,但实际诊断效果并不理想。在真核生物的核糖体DNA中,ITS序列是一个非编码区,其长度和序列在不同物种之间有很大差异,因此可以用于不同真菌的分类和鉴定。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教授黄宇森及其团队在《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上发表研究论文,通过高通量ITS测序描述了健康人眼表面的共生真菌群落。结果表明,桔青霉、黑曲霉、木霉。和木霉属。用培养基法从正常人的结膜囊中分离。ITS序列测定法可在属水平上鉴定94种真菌。
高通量测序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真菌菌群在眼睛健康和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奠定了基础,也提示眼表共生真菌的存在似乎削弱了常规培养方法作为疾病病原学诊断的可信度。结果表明,高通量ITS测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了真菌培养物中病原菌鉴定的准确性。高通量ITS序列测定可作为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诊断的辅助方法。研究人员指出,尽管培养法一直被认为是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它仍有许多缺点。
首先,不同的真菌有时会表现出相似的外观,而同一种真菌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所以对培养结果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验者的经验。第二,真菌通常生长缓慢。第三,一些病原真菌不适合医院使用的普通真菌培养基。第四,一些经验性处理或入院前处理会降低真菌的活性,影响培养结果。第五,培养方法的结果可能是眼表共生真菌群落中最适合所选培养基的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