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1902-1979),生物学家。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用分裂球活体染色法证明海鞘镶嵌型发育的极性或轴性,以纤毛的运动作为实验对象和极性指标,探讨胚胎极性这样一个胚胎发育的重大问题;在文昌鱼发育方面,研究分裂球之间的相互关系,胚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诱导作用等,使胚胎学界对文昌鱼个体发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理解系统发育起到了启迪作用;晚年进行了细胞核和细胞质在发育中关系的研究,证明了在个体发育中,核与质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979年3月,他在为浙江省科学大会作报告时,不幸脑血管破裂,晕倒在讲台上。从此,一病不起,3月30日逝世,终年77岁。他从教多年,培养了大批学生,有不少学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简历 *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 * 1923—1927年复旦大学毕业。 * 1928—1930年任中央大学助教。 * 1930—1934年比利时布鲁斯尔自由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 1934—1937年任山东大学教授。 * 1938—1941年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 * 1941—1943年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 * 1944—1946年任复旦大学教授。 * 1946—1948年任山东大学教授。 * 1948—1949年任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客座研究员。 * 1949—1955年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 * 1955—1976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副主任兼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 1977—1979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 1979年3月30日在北京逝世。经历 *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清贫,靠兄辈抚养,1918年入宁波师范,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后考入宁波效实中学三年级为插班生。 * 1922年中学毕业,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 * 1927年毕业后,由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蔡堡推荐,任中央大学生物系助教。 * 1930年由亲友资助到比利时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 * 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那时童第周正在比利时留学,他出于爱祖国和自觉抗日的热情,带头到日本驻布鲁塞尔使馆进行抗议,受到比利时警方的威胁。 * 1933年底,他不顾日本侵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危险,毅然放弃了在国外可以安心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于1934年底回国,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童第周随学校内迁至四川万县。 * 1938年山东大学解散,他先后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 * 1946年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童第周回青岛参加复校工作,并任生物系教授、系主任。1947年,青岛爆发了反对国民政府的“反饥饿、反迫害”的游行示威。童第周作为山东大学教授会的负责人和动物系主任,积极支持学生运动,并冒险掩护其他人拍摄学生游行的照片,帮助向各地传递登载学生游行和军警镇压学生报道的英文版《民言报》,以扩大学生运动的影响。 * 1948年,童第周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应美国洛氏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 邀请到美国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任客座研究员。 * 1949年6月他放弃在美国优裕的研究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到山东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童第周继续担任山东大学动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他兼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和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 * 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任生物学地学部副主任,兼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后该室改为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任所长。 * 1960年,生物学地学部分为生物学部和地学部,他任生物学部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该所所长陈桢逝世后,童第周一度任所长)。“ * 1977年任动物研究所细胞遗传学研究室主任。 *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生物学家。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用分裂球活体染色法证明海鞘镶嵌型发育的极性或轴性,以纤毛的运动作为实验对象和极性指标,探讨胚胎极性这样一个胚胎发育的重大问题;在文昌鱼发育方面,研究分裂球之间的相互关系,胚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诱导作用等,使胚胎学界对文昌鱼个体发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理解系统发育起到了启迪作用;晚年进行了细胞核和细胞质在发育中关系的研究,证明了在个体发育中,核与质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979年3月,他在为浙江省科学大会作报告时,不幸脑血管破裂,晕倒在讲台上。从此,一病不起,3月30日逝世,终年77岁。他从教多年,培养了大批学生,有不少学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简历 *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 * 1923—1927年复旦大学毕业。 * 1928—1930年任中央大学助教。 * 1930—1934年比利时布鲁斯尔自由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 1934—1937年任山东大学教授。 * 1938—1941年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 * 1941—1943年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 * 1944—1946年任复旦大学教授。 * 1946—1948年任山东大学教授。 * 1948—1949年任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客座研究员。 * 1949—1955年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 * 1955—1976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副主任兼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 1977—1979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 1979年3月30日在北京逝世。经历 *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清贫,靠兄辈抚养,1918年入宁波师范,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后考入宁波效实中学三年级为插班生。 * 1922年中学毕业,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 * 1927年毕业后,由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蔡堡推荐,任中央大学生物系助教。 * 1930年由亲友资助到比利时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 * 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那时童第周正在比利时留学,他出于爱祖国和自觉抗日的热情,带头到日本驻布鲁塞尔使馆进行抗议,受到比利时警方的威胁。 * 1933年底,他不顾日本侵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危险,毅然放弃了在国外可以安心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于1934年底回国,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童第周随学校内迁至四川万县。 * 1938年山东大学解散,他先后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 * 1946年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童第周回青岛参加复校工作,并任生物系教授、系主任。1947年,青岛爆发了反对国民政府的“反饥饿、反迫害”的游行示威。童第周作为山东大学教授会的负责人和动物系主任,积极支持学生运动,并冒险掩护其他人拍摄学生游行的照片,帮助向各地传递登载学生游行和军警镇压学生报道的英文版《民言报》,以扩大学生运动的影响。 * 1948年,童第周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应美国洛氏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 邀请到美国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任客座研究员。 * 1949年6月他放弃在美国优裕的研究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到山东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童第周继续担任山东大学动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他兼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和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 * 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任生物学地学部副主任,兼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后该室改为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任所长。 * 1960年,生物学地学部分为生物学部和地学部,他任生物学部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该所所长陈桢逝世后,童第周一度任所长)。“ * 1977年任动物研究所细胞遗传学研究室主任。 *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关于童第周的故事少年童第周效实中学的两个“第一” 童第周慢慢长大了,他的几个哥哥深明大义,将小童第周送入了可供食宿的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童第周的大哥希望童第周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回家乡帮助哥哥办学。已经开阔眼界的小童第周此时心中已有另一番高远的志向,要进当时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读书。大哥为小弟有志向感到高兴,又为小弟感到担心。小童第周坚决地告诉哥哥们:“我一定能考上效实中学!”小童第周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善良的老母亲经常在半夜时分悄悄起床,隔着窗户静静地注视着儿子房间的烛光…… 小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成为三年级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成绩单,小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寝室传出了“小童第周不顾学习,经常谈恋爱到深夜”的新闻,引起了关心他的同学和老师的担忧。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第二天,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郑重地辟谣:“我明确地告诉大家,童第周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凡事不要靠推测下结论,更不要用流言去中伤别人,特别是对于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更不能这样!”陈老师严肃地说,“我亲眼目睹了童第周熄灯后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专心致志地演算习题。他太辛苦,太勤奋了!他值得全体同学学习!”陈老师最后提高了嗓门,“不错,童第周曾经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但一个人的成绩不能仅仅用一次考试分数来判定。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要看他如何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关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校长陈夏常无限感慨地说:“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 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1924年7月,童第周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入复旦大学,从此,他开始了追求科学,献身事业的漫漫求索之路……水滴石穿 童第周1902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而且,他从未学过英语。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情况。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100分!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32岁。昂贵的显微镜 抗日战争期间,童第周一家来到了四川的一个小镇上。他们一家人靠着少得可怜的薪水生活。当时,童第周在一所大学教书,教书之余,童第周还继续着他的胚胎学研究工作。 要研究胚胎学,光靠空想不行,必要的实验是少不了的。做实验就得有实验设备,可上哪儿去弄这些设备呢?为此,童第周吃不香、睡不着,科学研究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事情,不能搞科学研究就像要了他的命一般的难受。看着童第周的那股难受劲,全家都为他着急。 一天,童第周从外面回来,满面春风,他兴冲冲地告诉夫人叶毓芬,说他发现了一个宝贝。很长时间没见到过丈夫笑脸的夫人感到很奇怪,什么事值得丈夫这样高兴?她问道:“什么宝贝?”“我见到了一架显微镜,还是双筒显微镜!”“在哪儿?”夫人也激动起来,要知道,显微镜是进行胚胎学实验最主要的仪器,有了它,就可以做实验了。“在镇上的旧货摊上。”童第周边回答,边拉着夫人出门,他要让她和自己一起享受发现“宝贝”的喜悦。两人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旧货摊,果然,一架旧的双筒显微镜摆在那儿,似乎正在向他俩招手。 “请问,这架显微镜要多少钱?” “六万块。”夫妇两人吃了一惊,这么贵?这个价钱相当于两人两年的薪水。 “这么贵?能不能便宜点?” “不行,你们看,这还是德国货。” 老板打量着他们,凭经验断定,他们是真心想买的,所以要价比较高。 没办法,两人只好空手而归。梦寐以求的东西,就放在眼前,可是又不能得到。晚上,他们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 第二天,两人又到了旧货摊前,跟昨天一样,显微镜还在那儿。可唯一不同的是,老板居然还涨了价,要卖“六万五千块”了,理由是物价飞涨,昨天和今天的钱就是不一样。 同样,他们又是空手而归。接连几天,他们一趟又一趟地往旧货摊上跑,生怕心爱的显微镜被别人抢走。老板很不耐烦,后来干脆不理他们了。 夫妇俩下定决心,为了搞科研,这台显微镜非买不可。家里实在是没有钱,他们就开始到处向亲友借钱,还变卖了不少衣服。“可是,我们说不定多少年都还不清这笔债呀!”夫人担心地说。“为了事业,宁可一辈子受苦!”童第周回答。 他们终于凑齐了65000元,买回了这台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就可以做实验了。可是,新的困难又来了。用显微镜时,必须要有灯光照明或者要有很明亮的阳光照明。童第周住的屋子又小又暗,因为是抗战时期,常常停电,怎么办呢?童第周想尽了办法,他和同事们把显微镜放在窗台上,阳光好的时候利用阳光照明,阳光不好又停电时,就用干电池作电源照明或用煤油灯照明。 显微镜的问题解决了,对于其他设备,他们就因陋就简,比如说,用茶杯、废弃的玻璃瓶、碗等来代替玻璃器皿。他们在外人看来没有什么用的瓶瓶罐罐中,做着科学实验,探索着生命的奥秘。“童鱼” 春天,大地复苏,是金鱼繁殖的季节,为了探索生物遗传性状的奥秘,年过古稀的童第周,开始了新的探索。他选择了金鱼和鲫鱼作为他的实验材料。实验室里,童第周坐在实验台前,助手们在实验室里紧张地忙碌着,做着实验前的准备。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就要打响的时刻,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童第周想通过这个叫做核酸诱导的试验来验证他自己在科学研究上的设想。金鱼排卵了,排出的受精卵比芝麻还小! 一场紧张的战斗开始了,助手们把他们已经提纯过的鲫鱼卵的核酸,迅速送到童第周的手边,童第周用他那灵巧的双手将这些核酸注入了金鱼受精卵的细胞质内。他想看看鲫鱼卵的核酸对金鱼的受精卵是否有影响,看看由这种金鱼受精卵长大而成的金鱼的性状是否会发生变化。 从清晨到下午两点,8个小时过去了,实验在一批接一批地进行,坐在实验台前的童第周,已经是腰酸背疼、饥肠辘辘了。但是,他还是顽强地坚持着,一丝不苟地操作着。助手们都看不过去了,要知道,童第周已是 70高龄的人了啊! “童老,您休息一会儿吧!”一位助手忍不住说道。童第周摇摇头说: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而且,你们不是和我一样忙吗?”童第周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助手们每人一个实验记录,他都要亲自过目。他常以“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来勉励他的助手。后来,助手们都成了他的亲密的朋友。 不久,这些由动过手术的爱精卵产生的金鱼慢慢长大了,奇迹也出现了。童第周和他的助手们惊喜地发现,一些金鱼出现了奇妙的变化:在发育成长的320条幼鱼中,有106条由双尾变成了单尾,金鱼表现出鲫鱼的尾鳍性状!这些鱼既有金鱼的性状,又有鲫鱼性状。这说明,从鲫鱼卵中提取的核酸对改变金鱼的遗传性状起着显著的作用。这也说明并不只是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细胞质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验的成功,证实了童第周的设想。童第周的脸上露出了成功后的喜悦之情。这种单尾的金鱼就是诗人赵朴初所称誉的“童鱼”。“童鱼”,它是童第周汗水、意志和心血的结晶。它的身上凝聚着童第周的智慧和求实精神,是童第周在探索真理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后来,童第周还采用了亲缘关系更远一些的种类,来作类似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从而更有力地证实了他的设想。 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小村里,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没有钱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家里边做些农活,边跟父亲学点文化。直到17岁,才在二哥的帮助下,进了宁波师范予科。可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没有及格,学校让他退学或降级,经童第周再三请求,学校勉强答应试读半年。童第周发誓,一定要把成绩赶上去。童第周坚持顽强的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在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以后,他更加勤奋学习,临近毕业时,他已经成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要攀登生物学的高峰,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劳动。 1930年童第周在亲友们的资助下,远度重洋,来到北欧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寒尔。在欧洲著名生物学者勃朗歇尔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胚胎学。当时,他发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他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公开说:“中国人太笨。”听到这些,童第周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对那个洋人说:“这样吧,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来和你比,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 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 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有一次做实验,教授要求学生们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 布朗歇尔教授知道后,特地安排了一次观察实验,把学生们都找来看。实验开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显微镜前,熟练地操作着。人们看到,他象钟表工人那样细心,象绣花姑娘那样灵巧,象高明的外科医生那样一丝不苟。在显微镜下,他先用一根钢针在卵上刺了一个小洞,于是胀得圆滚滚的青蛙卵马上就松弛下来,变成扁圆形的,再用钢镊往两边轻轻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从卵上顺利地脱落下来了。他干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学涌上去祝贺,勃朗歇尔教授更是激动万分,这是他搞了几年也没有搞成的项目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声称赞:“童第周真行!中国人真行!”童第周剥除青蛙卵膜手术的成功,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4年之后,通过答辩,比利时的学术委员会决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学位。在荣获学位的大会上,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中国人笨,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在场的教授纷纷点头,有的还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学生却一篇论文也没有,更谈不上当博士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童第周谢绝了专家和同学们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来到四川宜宾一个村镇教书。在紧张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忘记搞科学研究。可是,这里没有科学仪器,连一架显微镜也没有,没办法继续开展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发现给他带来了希望:在小镇的旧货摊上他们看到了一架旧显微镜,但要价太贵,当时他们夫妻俩掏尽了口袋还凑不足一半,又向别人借了一些还不够,最后只好把他们的衣服拿去典当,好不容易才买回这架旧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但没有所需要的灯光照明,还是不能进行操作。他们只好把显微镜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记了寒冷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夏天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即使汗水滴在视镜上模糊了视线,或是风把一粒小沙子吹进了载物器,甚至占据了整个视野……童第周仍然坚持攻关。一般说来,每一个试验数据都要重复一、二次,而他往往要重复五、六次。然而,就在这简陋的显微镜下,在这低矮的小土屋里,童第周却撰写了一篇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震惊了国内外生物界的学者。 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童第周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他在解剖显微镜下,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注射针,把从鲫鱼的卵细胞中取出来的遗传因子,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金鱼的卵还没有小米粒大,做这样的实验该有多难啊!可是童第周成功了,结果孵化出的幼鱼中,有一条鱼披着金色的鳞片,长着鲫鱼那样的单尾巴,说明鲫鱼的遗传基因,已经在金鱼卵中发生了作用。这种鱼因为是童第周创造出起的,因此,人们叫它“童鱼”。童第周的实验成果,给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童第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虽已76岁高龄,却以年轻人的朝气投入了工作。他亲手制定了科研项目规划,绘制了美好的兰图。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学的讲台上,他突然眩晕,从此一病不起。他为祖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实践了他的誓言:“愿效老牛,为国捐躯!”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用分裂球活体染色法证明海鞘镶嵌型发育的极性或轴性,以纤毛的运动作为实验对象和极性指标,探讨胚胎极性这样一个胚胎发育的重大问题;在文昌鱼发育方面,研究分裂球之间的相互关系,胚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诱导作用等,使胚胎学界对文昌鱼个体发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理解系统发育起到了启迪作用;晚年进行了细胞核和细胞质在发育中关系的研究,证明了在个体发育中,核与质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979年3月,他在为浙江省科学大会作报告时,不幸脑血管破裂,晕倒在讲台上。从此,一病不起,3月30日逝世,终年77岁。他从教多年,培养了大批学生,有不少学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简历 *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 * 1923—1927年复旦大学毕业。 * 1928—1930年任中央大学助教。 * 1930—1934年比利时布鲁斯尔自由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 1934—1937年任山东大学教授。 * 1938—1941年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 * 1941—1943年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 * 1944—1946年任复旦大学教授。 * 1946—1948年任山东大学教授。 * 1948—1949年任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客座研究员。 * 1949—1955年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 * 1955—1976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副主任兼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 1977—1979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 1979年3月30日在北京逝世。经历 *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清贫,靠兄辈抚养,1918年入宁波师范,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后考入宁波效实中学三年级为插班生。 * 1922年中学毕业,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 * 1927年毕业后,由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蔡堡推荐,任中央大学生物系助教。 * 1930年由亲友资助到比利时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 * 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那时童第周正在比利时留学,他出于爱祖国和自觉抗日的热情,带头到日本驻布鲁塞尔使馆进行抗议,受到比利时警方的威胁。 * 1933年底,他不顾日本侵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危险,毅然放弃了在国外可以安心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于1934年底回国,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童第周随学校内迁至四川万县。 * 1938年山东大学解散,他先后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 * 1946年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童第周回青岛参加复校工作,并任生物系教授、系主任。1947年,青岛爆发了反对国民政府的“反饥饿、反迫害”的游行示威。童第周作为山东大学教授会的负责人和动物系主任,积极支持学生运动,并冒险掩护其他人拍摄学生游行的照片,帮助向各地传递登载学生游行和军警镇压学生报道的英文版《民言报》,以扩大学生运动的影响。 * 1948年,童第周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应美国洛氏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 邀请到美国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任客座研究员。 * 1949年6月他放弃在美国优裕的研究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到山东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童第周继续担任山东大学动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他兼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和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 * 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任生物学地学部副主任,兼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后该室改为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任所长。 * 1960年,生物学地学部分为生物学部和地学部,他任生物学部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该所所长陈桢逝世后,童第周一度任所长)。“ * 1977年任动物研究所细胞遗传学研究室主任。 *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关于童第周的故事少年童第周效实中学的两个“第一” 童第周慢慢长大了,他的几个哥哥深明大义,将小童第周送入了可供食宿的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童第周的大哥希望童第周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回家乡帮助哥哥办学。已经开阔眼界的小童第周此时心中已有另一番高远的志向,要进当时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读书。大哥为小弟有志向感到高兴,又为小弟感到担心。小童第周坚决地告诉哥哥们:“我一定能考上效实中学!”小童第周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善良的老母亲经常在半夜时分悄悄起床,隔着窗户静静地注视着儿子房间的烛光…… 小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成为三年级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成绩单,小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寝室传出了“小童第周不顾学习,经常谈恋爱到深夜”的新闻,引起了关心他的同学和老师的担忧。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第二天,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郑重地辟谣:“我明确地告诉大家,童第周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凡事不要靠推测下结论,更不要用流言去中伤别人,特别是对于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更不能这样!”陈老师严肃地说,“我亲眼目睹了童第周熄灯后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专心致志地演算习题。他太辛苦,太勤奋了!他值得全体同学学习!”陈老师最后提高了嗓门,“不错,童第周曾经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但一个人的成绩不能仅仅用一次考试分数来判定。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要看他如何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关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校长陈夏常无限感慨地说:“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 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1924年7月,童第周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入复旦大学,从此,他开始了追求科学,献身事业的漫漫求索之路……水滴石穿 童第周1902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而且,他从未学过英语。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情况。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100分!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32岁。昂贵的显微镜 抗日战争期间,童第周一家来到了四川的一个小镇上。他们一家人靠着少得可怜的薪水生活。当时,童第周在一所大学教书,教书之余,童第周还继续着他的胚胎学研究工作。 要研究胚胎学,光靠空想不行,必要的实验是少不了的。做实验就得有实验设备,可上哪儿去弄这些设备呢?为此,童第周吃不香、睡不着,科学研究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事情,不能搞科学研究就像要了他的命一般的难受。看着童第周的那股难受劲,全家都为他着急。 一天,童第周从外面回来,满面春风,他兴冲冲地告诉夫人叶毓芬,说他发现了一个宝贝。很长时间没见到过丈夫笑脸的夫人感到很奇怪,什么事值得丈夫这样高兴?她问道:“什么宝贝?”“我见到了一架显微镜,还是双筒显微镜!”“在哪儿?”夫人也激动起来,要知道,显微镜是进行胚胎学实验最主要的仪器,有了它,就可以做实验了。“在镇上的旧货摊上。”童第周边回答,边拉着夫人出门,他要让她和自己一起享受发现“宝贝”的喜悦。两人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旧货摊,果然,一架旧的双筒显微镜摆在那儿,似乎正在向他俩招手。 “请问,这架显微镜要多少钱?” “六万块。”夫妇两人吃了一惊,这么贵?这个价钱相当于两人两年的薪水。 “这么贵?能不能便宜点?” “不行,你们看,这还是德国货。” 老板打量着他们,凭经验断定,他们是真心想买的,所以要价比较高。 没办法,两人只好空手而归。梦寐以求的东西,就放在眼前,可是又不能得到。晚上,他们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 第二天,两人又到了旧货摊前,跟昨天一样,显微镜还在那儿。可唯一不同的是,老板居然还涨了价,要卖“六万五千块”了,理由是物价飞涨,昨天和今天的钱就是不一样。 同样,他们又是空手而归。接连几天,他们一趟又一趟地往旧货摊上跑,生怕心爱的显微镜被别人抢走。老板很不耐烦,后来干脆不理他们了。 夫妇俩下定决心,为了搞科研,这台显微镜非买不可。家里实在是没有钱,他们就开始到处向亲友借钱,还变卖了不少衣服。“可是,我们说不定多少年都还不清这笔债呀!”夫人担心地说。“为了事业,宁可一辈子受苦!”童第周回答。 他们终于凑齐了65000元,买回了这台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就可以做实验了。可是,新的困难又来了。用显微镜时,必须要有灯光照明或者要有很明亮的阳光照明。童第周住的屋子又小又暗,因为是抗战时期,常常停电,怎么办呢?童第周想尽了办法,他和同事们把显微镜放在窗台上,阳光好的时候利用阳光照明,阳光不好又停电时,就用干电池作电源照明或用煤油灯照明。 显微镜的问题解决了,对于其他设备,他们就因陋就简,比如说,用茶杯、废弃的玻璃瓶、碗等来代替玻璃器皿。他们在外人看来没有什么用的瓶瓶罐罐中,做着科学实验,探索着生命的奥秘。“童鱼” 春天,大地复苏,是金鱼繁殖的季节,为了探索生物遗传性状的奥秘,年过古稀的童第周,开始了新的探索。他选择了金鱼和鲫鱼作为他的实验材料。实验室里,童第周坐在实验台前,助手们在实验室里紧张地忙碌着,做着实验前的准备。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就要打响的时刻,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童第周想通过这个叫做核酸诱导的试验来验证他自己在科学研究上的设想。金鱼排卵了,排出的受精卵比芝麻还小! 一场紧张的战斗开始了,助手们把他们已经提纯过的鲫鱼卵的核酸,迅速送到童第周的手边,童第周用他那灵巧的双手将这些核酸注入了金鱼受精卵的细胞质内。他想看看鲫鱼卵的核酸对金鱼的受精卵是否有影响,看看由这种金鱼受精卵长大而成的金鱼的性状是否会发生变化。 从清晨到下午两点,8个小时过去了,实验在一批接一批地进行,坐在实验台前的童第周,已经是腰酸背疼、饥肠辘辘了。但是,他还是顽强地坚持着,一丝不苟地操作着。助手们都看不过去了,要知道,童第周已是 70高龄的人了啊! “童老,您休息一会儿吧!”一位助手忍不住说道。童第周摇摇头说: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而且,你们不是和我一样忙吗?”童第周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助手们每人一个实验记录,他都要亲自过目。他常以“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来勉励他的助手。后来,助手们都成了他的亲密的朋友。 不久,这些由动过手术的爱精卵产生的金鱼慢慢长大了,奇迹也出现了。童第周和他的助手们惊喜地发现,一些金鱼出现了奇妙的变化:在发育成长的320条幼鱼中,有106条由双尾变成了单尾,金鱼表现出鲫鱼的尾鳍性状!这些鱼既有金鱼的性状,又有鲫鱼性状。这说明,从鲫鱼卵中提取的核酸对改变金鱼的遗传性状起着显著的作用。这也说明并不只是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细胞质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验的成功,证实了童第周的设想。童第周的脸上露出了成功后的喜悦之情。这种单尾的金鱼就是诗人赵朴初所称誉的“童鱼”。“童鱼”,它是童第周汗水、意志和心血的结晶。它的身上凝聚着童第周的智慧和求实精神,是童第周在探索真理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后来,童第周还采用了亲缘关系更远一些的种类,来作类似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从而更有力地证实了他的设想。 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小村里,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没有钱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家里边做些农活,边跟父亲学点文化。直到17岁,才在二哥的帮助下,进了宁波师范予科。可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没有及格,学校让他退学或降级,经童第周再三请求,学校勉强答应试读半年。童第周发誓,一定要把成绩赶上去。童第周坚持顽强的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在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以后,他更加勤奋学习,临近毕业时,他已经成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要攀登生物学的高峰,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劳动。 1930年童第周在亲友们的资助下,远度重洋,来到北欧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寒尔。在欧洲著名生物学者勃朗歇尔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胚胎学。当时,他发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他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公开说:“中国人太笨。”听到这些,童第周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对那个洋人说:“这样吧,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来和你比,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 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 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有一次做实验,教授要求学生们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 布朗歇尔教授知道后,特地安排了一次观察实验,把学生们都找来看。实验开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显微镜前,熟练地操作着。人们看到,他象钟表工人那样细心,象绣花姑娘那样灵巧,象高明的外科医生那样一丝不苟。在显微镜下,他先用一根钢针在卵上刺了一个小洞,于是胀得圆滚滚的青蛙卵马上就松弛下来,变成扁圆形的,再用钢镊往两边轻轻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从卵上顺利地脱落下来了。他干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学涌上去祝贺,勃朗歇尔教授更是激动万分,这是他搞了几年也没有搞成的项目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声称赞:“童第周真行!中国人真行!”童第周剥除青蛙卵膜手术的成功,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4年之后,通过答辩,比利时的学术委员会决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学位。在荣获学位的大会上,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中国人笨,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在场的教授纷纷点头,有的还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学生却一篇论文也没有,更谈不上当博士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童第周谢绝了专家和同学们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来到四川宜宾一个村镇教书。在紧张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忘记搞科学研究。可是,这里没有科学仪器,连一架显微镜也没有,没办法继续开展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发现给他带来了希望:在小镇的旧货摊上他们看到了一架旧显微镜,但要价太贵,当时他们夫妻俩掏尽了口袋还凑不足一半,又向别人借了一些还不够,最后只好把他们的衣服拿去典当,好不容易才买回这架旧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但没有所需要的灯光照明,还是不能进行操作。他们只好把显微镜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记了寒冷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夏天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即使汗水滴在视镜上模糊了视线,或是风把一粒小沙子吹进了载物器,甚至占据了整个视野……童第周仍然坚持攻关。一般说来,每一个试验数据都要重复一、二次,而他往往要重复五、六次。然而,就在这简陋的显微镜下,在这低矮的小土屋里,童第周却撰写了一篇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震惊了国内外生物界的学者。 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童第周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他在解剖显微镜下,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注射针,把从鲫鱼的卵细胞中取出来的遗传因子,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金鱼的卵还没有小米粒大,做这样的实验该有多难啊!可是童第周成功了,结果孵化出的幼鱼中,有一条鱼披着金色的鳞片,长着鲫鱼那样的单尾巴,说明鲫鱼的遗传基因,已经在金鱼卵中发生了作用。这种鱼因为是童第周创造出起的,因此,人们叫它“童鱼”。童第周的实验成果,给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童第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虽已76岁高龄,却以年轻人的朝气投入了工作。他亲手制定了科研项目规划,绘制了美好的兰图。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学的讲台上,他突然眩晕,从此一病不起。他为祖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实践了他的誓言:“愿效老牛,为国捐躯!”
欣赏自己,说到底就是要提升自身素养,增加自我欣赏的本领。下面是欣赏自己议论文700字作文,欢迎参考。
欣赏自己是一种美化心灵的经历,是一种快乐的成长过程。
———题记
成长的脚印或深或浅,童年,是镌刻在生命当中的深深烙印,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一座百花园,品味、欣赏它,让人流连忘返。
有人说,童年是梦,不错,当我们度过金色的童年之后,再次揭开相册时,那一件件琐碎的趣事,不时的令你赏心悦目,童年的你、我、他犹如童话世界里的王子、公主般的美丽、潇洒、倜傥,梦一般的飘忽、神秘、可贵。
我的童年世界充满快乐,无忧无虑。我好动,有时使一点小脾气,懒着不爱上学,总希望爸爸用车接送,甚至于嚷着叫爸爸背我,我把此作为小学时最大的快乐,一直延续到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无意中看到一个小朋友独自一人上学时摔了跤,自己艰难地爬起来,擦干了身上的泥巴,那情景触目惊心。爸爸牵着我冻冷的小手,第一次我感到他的手是多么的宽大和温暖,我很安全,很幸运,有爸爸在,真好!幸福开始在我的心中荡漾。如今,欣赏自己的童年岁月,幼稚、天真、快乐是我的全部,读懂父亲的艰辛更是我成熟的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再那么“傻”了。在校学习,想念他也成了我的功课,周六回家,只要能能见到爸爸,我就觉得很高兴。然而岁月无情,总是在他的额头留下更多的皱纹,我学着体谅他的付出与用心。我长大了,给爸爸一个感动,一个好的成绩成了我的追求。
现在,我历练着内心的坚强,克服着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渐渐地,我也喜欢学习,喜欢与人交往,当老师以欣赏的眼光鼓励我时,我信心十足,倍加勤奋,虽然有时成绩不够理想,但还是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我想:只要春天勤于耕耘,秋天将会有金色的收获! 在日记的扉页,我这样记载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以此作为座右铭来勉励自己。
生活中,我们往往为他人加油,而忽视了自己,其实,有时我们还需欣赏一下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为自己鼓掌,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欣赏自我,是难得的自我肯定,是树立信心、鼓足勇气的历程;是荡涤灵魂、锻造心情的阳光。朋友,你欣赏过自己吗?
人们常常把“自信心”挂在嘴边,家长说,人要有自信心,老师也说要有自信心,并且时时刻刻在给我们打气。不过,要是给一个心理极其自卑的人去打气,要使他重新投到学习和工作当中,恐怕没那么容易。这个问题就在于没有发觉自己的潜能,没能很好的欣赏自己。
放眼看世界,从古到今,有哪一个人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不管名人,不管平常人,都有自己的高峰期和低谷期。那些自卑的人从头到尾就知道抱怨,从来不知道低谷里面蕴藏着多少宝藏,是极其可悲的。而那些名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有一个好的心态,或许外人给他们安慰,但最主要的是,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低谷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自己欣赏自己,在低谷当中达到一个好的效果。这才是胜者之能。
美国著名作家海轮·凯勒,一岁半就双目失明,这就达到她人生的一个低谷,但是她对人生没有放弃,凭借着她的老师和她那自我欣赏的心态,艰难的跨进了中学校门,而后又走进了美国著名的学府----哈佛大学。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如果没有她自我欣赏的心态的话,如果她在半路上自暴自弃的话,恐怕海轮·凯勒的名字就鲜为人知了吧!
古人云:“朽木不可雕也。”当周处和蛟龙、白额虎并称为“义兴三害”时,他在人们眼里肯定时朽木吧!但是周处使“三害唯余其一”并找到陆云,使他改邪归正,恐怕,这时候,朽木就变成了良材。这里面也少不了周处自我欣赏的心态。
自我欣赏其实就是自信心的化身,只要有了坚定的自信心,就能发觉自身的优点,达到了自我欣赏的效果。但是自我欣赏也要有度,过分的自我欣赏就是自傲自负,三国时的马谡就因为太自负,终究因为街亭失守而身首异处。这样的自我欣赏是极其有害的。所以过分的自我欣赏会毁了你的一生,巧妙的自我欣赏则会造就千千万万个人才。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别人怎么看你,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好多时候,你没有必要看别人的脸色生活,那样做只会让你徒增压力。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世界,而自己的心就是统治它的君主。明白了这点,你会叫烦恼走开;明白了这点,你就会叫压抑远遁;明白了这点,你就不必在意飞短流长;明白了这点,你才能从容面对一切。
欣赏自己,就要把自己描绘成一幅画。你可以让画面上长出绿草红花,你可以叫流水汩汩,你可以让山林幽幽,你可以让阳光温柔地照亮这一方天地。一个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自由地行走的人,无论他是富有还是贫窘,快乐与自信始终是他行走在滚滚红尘中的形象。
欣赏自己,就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支歌。这种歌声具有穿透力,能让你在春天感受鲜绿的生机,能让你在夏天体验火红的激情,能让你在秋天观赏金黄的美景,能让你在冬天触摸雪白的诗意……世界上,没有谁能拒绝快乐的歌曲,你如果真的把自己当成这样一种声音,那么你的存在,也会让这世界多了一分叫人难忘的美丽。
欣赏自己,就要把自己涂抹成一首诗。怎么解读你,那是别人的事情:有人喜欢,那是因为他的心灵可以与你共鸣;有人厌恶,那也正常,那是因为他还缺乏品味你的知识素养……只要你充满真诚,相信越来越多的读者能看见你语言里包涵的隽永。
欣赏自己,并不意味着你的自负。一个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她离快乐的距离会很远:她会失去自己的自由奔放的个性,让自己小心翼翼地在意别人挑剔的眼光,过分在意自己一城一地的短暂得失,痛苦会如蛇舌一样不时舔舔她的心。一个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她还会无来由地贬低自己,一个自己都看不到自己魅力的人,别人怎么能欣赏你?
欣赏自己,就可以清醒地认识自己。虽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但只要静下心来想想,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一摊子绕不开玩不转的事,谁还有那么多的精力来“关注”你。只要你细心琢磨就会发现:每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等等是最熟悉的,熟悉得就像自己有时不得不面对以及抚摩自己的裸体一般。要持久地欣赏自己,你就得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朝着自己向往的理想方向大踏步行进!
欣赏自己,会让自己变得大度豁达。在这世界上,最能左右自己心境的人其实还是自己。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只有能够真正做到心平气和,才会叫每一个平淡的日子慢慢地生动起来,才会头脑清醒地去审视自己,才会把一些名利得失看成过眼云烟,才会去干自己想干也能干的事情。
相信这点:欣赏自己,就是幸福的开始!
欣赏自己,在许多人看来是自高自大的表现,很有一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感觉。但是如果不能欣赏自己,就更不能欣赏别人了呀!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就能使自己更加自信,使自己的生活充满快乐,充满希望!
我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特别爱画画,她们家的墙上几乎被她画满了。她妈妈对此非常生气,于是规定一小块地方,让她只能在那里画画,可是女孩总是越过界线,画到外面去,她妈妈跟她说,“下次你再画到外面去,你画得再好,妈妈也不夸你了。”谁知女孩撅着嘴说:“妈妈不夸我,我可以自己夸自己!”
这个女孩的话听起来天真幼稚,但是真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吗?如果连你自己都无法欣赏自己,那让别人怎么欣赏你?
我们总是太在乎他人给我们的评价,如果别人说我们有哪里不好,即使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我们也会在再次做那件事情的时候感到自卑,不自在,感觉没有先前的自信了。
我以前总是在乎他人的评价,只能通过他人的眼光欣赏自己,但是现在我才知道这样做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我的所作所为不可能符合每个人的想法,而我不能在别人面前迷失了自己,我就是我,我有许多别人不知道的闪光点,我最最需要的不就是要把这些闪光点挖掘出来,发扬光大?
学会欣赏自己,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且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这样的人才能够获得其他人的欣赏,即使其他人不能欣赏我,我也应该像故事中的小女孩一样,理直气壮地说:“我自己欣赏自己!”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更重要的是要欣赏自己,为自己感动,为自己喝彩,这并不是自以为是,而是只有乐观积极,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做到,欣赏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峡谷有了河水的冲刷才更显深邃;彩虹经过风雨的击打才更多彩;人只有认清自己才会变得更加完美。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支由7个人组成的登山队正在攀登一座海拔5千米的高山。当上升到3千米的高山时,其中一个人出现了强烈的高山反应,在向上爬很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这名队员示意让其他队员继续向上爬,自己则停在了原地。等到其他队员登顶成功后,与他们一同下山。一名记者采访他说:“你没有和你的队员一起登上山顶不会感到遗憾吗?”这名队员回答道:“这有什么可遗憾的,我已经达到了我的极限,达到了我一生的顶峰,我认为我就是最棒的。”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这名运动员没有认清自己的实力,执意要继续向上攀登,可能得到的会是失去生命的惨痛代价。看来,认清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中的这位太太正是因为没有认清自己,才闹出了这种笑话。其实在现实生活这样的事情也是数不胜数。有很多住在城里的人看不起农村人,认为他们没知识,没文化。可打开户口,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是从农村搬到城里的。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让人听起来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可当我们嘲笑这些人的时候,你的屁股是否也在公交车的座位上呢?别人犯了错误时,你可以去指责别人,可当你去指责别人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认为人只有认清自己,才有资格去指责他人。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高中的生活,所学的知识也越来越难,每科都学得无比精通的学生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面对这样的学习压力,如果我们不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放扬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那么何来的进步?何来的成功?只有认清了自己。才能在高中拼杀出一个好的成绩。
圆规如果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只有他们俩认清了自己的责任,才能会画出一个优美的圆周
人只有勇于认清自己,你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人总是渴望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戴,因而羡慕别人的地方很多,感觉自己的烦恼也很多,无奈也很多。细想起来,其实不然,我们往往许多是自找的麻烦,自寻不乐。
你想想,感到自己有很多烦恼,天天抱怨的人,多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在比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看到的别人的“长”处,在别人前面还有比他更能、更牛的人,钱比他赚得多,房子比他住的大,孩子也更加有出息,事业也更有成就。
细想,其实你也是别人羡慕的对象。还有许多下岗工人还在为生活奔波,许多山区的孩子还读不起书,许多家中患病的人还是为医疗费发愁,许多有钱的人还在想为什么自己赚了钱,孩子却又惹事生非了……
人呀,就是这样,不珍惜自己的拥有。
多年前,我还在一个小县城生活,住在河街边小土房。家中孩子较多,我是最小的一个,到初中了,还没有穿过一件新衣,都是前面兄长穿过后的衣服我接着穿。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有一件新衣服,我非常羡慕别的家庭别的孩子在儿童节有新衣服穿。若干年后,生活有了大的改善,自己成了旱涝保收的公务员,住进了漂亮的居民小区,能吃饱穿暖,孩子也进了国家重点中学,可是感到不知足的地方更加多了,也时时感到不如心,事事觉得不如意,总在寻找一种完美。
不能说是社会在变化,人的心态也在发生改变。人,天生不平等,有美丑胖瘦、高矮贫富。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各有千秋。许多人是对自己的拥有自己的所得视而不见,而对缺失的,却喜欢记于心中,喜欢与别人攀比,喜欢自己也出类拔萃,高人一等。烦恼便也滋生了,痛苦自然产生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如意地方,还是那句老话: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人们在羡慕别人时,别忘了欣赏自己。爱默森说过:“上天赋给任何人的能力,都可以使他成就功业,决无偏差。”相信自己,换一个角度,也许还有许多人在羡慕你,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这节课是历史课,按照老师以往的习惯,上了半节课以后老师就会让同学们写作业了,可是现在都快下课了,老师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样子。
我转过头,看着关着的玻璃窗,有些出神。细细地看,窗上倒映出一个十三四岁的女生的样子:短发、圆脸,原本漂亮的眼睛前挡着一副方框眼镜。看着看着,我对窗中的自己咧嘴一笑,好像有些笨笨的样子,但是很开朗,一看就很好相处。
正在发愣,同桌用手肘碰了碰我,原来老师已经上完了课,前桌的同学正在传上个星期交上去的作文本。我接过自己的本子,轻轻翻开封面,尽量不折到纸张——对于本子和书,我总有种特别的爱护,又或者说是恭敬。干干净净的本子上端正的写着字,字迹干净整洁,字体虽然不是标准的正楷,却也是很漂亮。我看了一眼老师批改的分数:90!高分啊。我挺满意的,我这个人嘛,其他科目不怎么样,但是语文的阅读和作文还是不错的,虽然写的不算是最好的,而且有时也会写跑题,但是我自认为我认真的写起来,还是很好的。可能,是因为我从小酷爱看小说的原因吧!
我斜眼看了看桌子的左上角——那里放着一打书。最多的是课本和作业,但是在这些书的最底下,每天都放着一本课外书,昨天是《意林》,今天是《总有一次流泪让我们瞬间长大》,明天说不定就是《天堂向左深圳往右》。我总是很喜欢这些书,喜欢那些优美的语句,喜欢那一个个生动的文字。每次读着那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故事,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一幕幕画面,感受着主角的喜怒哀乐,我的世界仿佛就充足了。也因为这样,我喜欢写一些随笔。
在我的书包里,永远放着一两本空白的本子,让我在脑海中有灵感闪过的时候能及时捉住,记录下来。
就是我,我欣赏这样的自己,喜欢这样的自己,不是很优秀,但总是有些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下课了,上下楼梯”下课了,我也回过了神,继续写作业
我们的身边围绕着各式各样的人,不经意间,我们总会拿自己和他人比较,或沮丧,或悲伤,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我们要欣赏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原来我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那就是我的诚实。
那天,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学校走去,心里紧张极了,期待今天上午数学课上公布成绩,我能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可以向妈妈有个交代。当老师念到我名字时,我满怀信心地走上去,迫不及待地拿起了试卷,顿时,一个个鲜红的红叉叉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得了76分。我拿着试卷,小心翼翼地走下去,怕被别人看到我糟糕的分数,到了座位,同桌立刻就凑了过来,我急忙用手盖住了分数。下课了,我难过地坐在椅子上,偷偷摸摸地拿出试卷,看到这分数,我的心像刀割一样难受,心想:“怎么会这样,我怎么会考这么差的分数呢?这么差,妈妈一定会骂我的,是把试卷拿给妈妈看,还是……”我左右为难。放学了,天空上乌云密布,就像要下雨一样,但雨水好像被一张大网兜住了一样,我怀着紧张的心情,向家里走去,心里一直纠结着:“到底要拿给妈妈看,还是藏起来呢?”最后,我还是壮足了胆子,决定把试卷拿给妈妈看,但我还是忐忑不安,走到家里,放下书包就坐了起来,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说:“发生了什么事?”我忐忑不安地从书包拿起了试卷,递给妈妈,小声地说:“这次我考的不好。”妈妈拿过试卷,我的手握得紧紧的,妈妈一看,表情立刻由晴转阴,我闭上了眼睛,等待着噩梦,但出乎意料的是,妈妈先是批评了我几句,又说:“但是,你还是很诚实,没有把试卷藏起来,这一点值得表扬。”顿时,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下来了,原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对的。
诚实是我的闪光点,所以,欣赏自己,就是欣赏自己的诚实。
欣赏高山,会找到强悍凝重;欣赏大海,会感悟气度博大;欣赏大树,会获得自立尊严;欣赏小草,会吸取执着希望;欣赏风景,可擦亮心灵慧眼;欣赏自己,让生命变得高贵。学会欣赏自己,“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不能耿耿于怀。看到别人身上的亮点,不要羡慕别人,相信自己身上也会射出耀眼的光芒。做好自己,超越自我,不要总是跟别人比较,上方不足,下比有余啊!
不要去想别人的成绩有多么优秀,不要去想别人是多么的幸福,相信自己也是出类拔萃的,相信自己是最幸福的。学会欣赏自己,不要去羡慕别人。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去羡慕别人的美好,那么又有谁才是真正美好的呢?其实,真正的美好,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不要去抱怨别人,不要去嫉妒别人,不要去偏见别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相信独一无二的自己。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学会欣赏自己身上的亮点,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是最耀眼的。天上的繁星,相信自己是最耀眼夺目的一颗;沙滩上数不胜收的贝壳,相信自己是最亮丽的一颗;天边上五颜六色的彩虹,相信自己是最美丽的一条。
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是最重要的。不管别人怎么看你,那是他个人的问题,与你没多大的关系。而你怎么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都不会欣赏自己,要别人怎么相信你,欣赏你呢?我们要相信自己能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我们要欣赏自己的才能。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记得一次考试,我的成绩不太理想,垂头丧气的。爸爸妈妈得知后,鼓励我说:“你再好好照照镜子吧,其实你并不比别人差,但别人比你强的是——自信!
你在爸爸妈妈心中永远是最棒的!”从此,我学会了相信自己。让我们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超载自己吧!
一
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美好的事物才值得欣赏,其实在残缺中发现美,也是一种欣赏的艺术。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而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是因为上帝太喜欢他们了,大大地咬了一口。这决不是同情的话语,而是发自内心的欣赏——残缺也需要欣赏。正如泰戈尔所说的:“站在暮空俯瞰人世,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有不完美和不正常之处。然而,不抛弃一切,广收博纳,卑微的,受挫的,全部拥抱着,坦荡地展示自己的美……”
世人所欣赏的,往往是残缺中体现的一种精神的完美。海伦·凯勒,张海迪,桑兰……她们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大口的苹果”,可她们的精神之花与健康的心灵却感动着无数人,被无数人所欣赏。
欣赏维纳斯,是因为她的断臂给人以无限的想象;欣赏日食,是因为宇宙的力量与神秘让人好奇和惊叹;欣赏落日,是因为大自然使人拥有太阳还会升起的期盼……
二
“倘若星座一千年才出现一次,那么,星座的出现是一桩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可正因为星座每夜都挂在天上,人们才很少去看上一眼。”
如果说另类的欣赏是在残缺中挖掘完美,那么心灵的欣赏则是于平凡中捕捉闪光。世界是混沌的,只有慧心不曾蒙尘的智者,才能欣赏到生活的五彩缤纷。是否有人留意过,有一群生活在城市夹缝里的人,他们每天或背着一只蛇皮袋,或骑着一辆破三轮车,走街串巷地收购旧货、破烂,翻找着一只只垃圾箱。他们早已习惯了人们的鄙夷,默默地重复着这种生活,平凡得几乎被人遗忘。有人说他们需要同情和帮助,可我说他们需要欣赏与尊重。
生活中有的人追求大海,有的人追求浅溪。但人们似乎都欣赏“追求大海”者,其实“追求浅溪”也没什么不好,浅溪自有它的甘洌和纯朴,它是大海之源。这些不愿成为社会寄生虫的人,承担着世俗的偏见与不公而自力更生着。欣赏他们,是因为世上每一个生命都没有贵贱之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绽开了生命之花。欣赏平凡,就是在不经意间为心灵铸金,为灵魂洗礼。
关于童第周的故事春天,大地复苏,是金鱼繁殖的季节,为了探索生物遗传性状的奥秘,年过古稀的童第周,开始了新的探索。他选择了金鱼和鲫鱼作为他的实验材料。实验室里,童第周坐在实验台前,助手们在实验室里紧张地忙碌着,做着实验前的准备。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就要打响的时刻,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童第周想通过这个叫做核酸诱导的试验来验证他自己在科学研究上的设想。金鱼排卵了,排出的受精卵比芝麻还小! 一场紧张的战斗开始了,助手们把他们已经提纯过的鲫鱼卵的核酸,迅速送到童第周的手边,童第周用他那灵巧的双手将这些核酸注入了金鱼受精卵的细胞质内。他想看看鲫鱼卵的核酸对金鱼的受精卵是否有影响,看看由这种金鱼受精卵长大而成的金鱼的性状是否会发生变化。 从清晨到下午两点,8个小时过去了,实验在一批接一批地进行,坐在实验台前的童第周,已经是腰酸背疼、饥肠辘辘了。但是,他还是顽强地坚持着,一丝不苟地操作着。助手们都看不过去了,要知道,童第周已是 70高龄的人了啊! “童老,您休息一会儿吧!”一位助手忍不住说道。童第周摇摇头说: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而且,你们不是和我一样忙吗?”童第周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助手们每人一个实验记录,他都要亲自过目。他常以“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来勉励他的助手。后来,助手们都成了他的亲密的朋友。 不久,这些由动过手术的爱精卵产生的金鱼慢慢长大了,奇迹也出现了。童第周和他的助手们惊喜地发现,一些金鱼出现了奇妙的变化:在发育成长的320条幼鱼中,有106条由双尾变成了单尾,金鱼表现出鲫鱼的尾鳍性状!这些鱼既有金鱼的性状,又有鲫鱼性状。这说明,从鲫鱼卵中提取的核酸对改变金鱼的遗传性状起着显著的作用。这也说明并不只是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细胞质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验的成功,证实了童第周的设想。童第周的脸上露出了成功后的喜悦之情。这种单尾的金鱼就是诗人赵朴初所称誉的“童鱼”。“童鱼”,它是童第周汗水、意志和心血的结晶。它的身上凝聚着童第周的智慧和求实精神,是童第周在探索真理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后来,童第周还采用了亲缘关系更远一些的种类,来作类似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从而更有力地证实了他的设想。 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小村里,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没有钱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家里边做些农活,边跟父亲学点文化。直到17岁,才在二哥的帮助下,进了宁波师范予科。可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没有及格,学校让他退学或降级,经童第周再三请求,学校勉强答应试读半年。童第周发誓,一定要把成绩赶上去。童第周坚持顽强的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在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以后,他更加勤奋学习,临近毕业时,他已经成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要攀登生物学的高峰,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劳动。 1930年童第周在亲友们的资助下,远度重洋,来到北欧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寒尔。在欧洲著名生物学者勃朗歇尔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胚胎学。当时,他发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他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公开说:“中国人太笨。”听到这些,童第周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对那个洋人说:“这样吧,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来和你比,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 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 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有一次做实验,教授要求学生们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 布朗歇尔教授知道后,特地安排了一次观察实验,把学生们都找来看。实验开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显微镜前,熟练地操作着。人们看到,他象钟表工人那样细心,象绣花姑娘那样灵巧,象高明的外科医生那样一丝不苟。在显微镜下,他先用一根钢针在卵上刺了一个小洞,于是胀得圆滚滚的青蛙卵马上就松弛下来,变成扁圆形的,再用钢镊往两边轻轻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从卵上顺利地脱落下来了。他干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学涌上去祝贺,勃朗歇尔教授更是激动万分,这是他搞了几年也没有搞成的项目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声称赞:“童第周真行!中国人真行!”童第周剥除青蛙卵膜手术的成功,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4年之后,通过答辩,比利时的学术委员会决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学位。在荣获学位的大会上,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中国人笨,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在场的教授纷纷点头,有的还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学生却一篇论文也没有,更谈不上当博士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童第周谢绝了专家和同学们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来到四川宜宾一个村镇教书。在紧张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忘记搞科学研究。可是,这里没有科学仪器,连一架显微镜也没有,没办法继续开展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发现给他带来了希望:在小镇的旧货摊上他们看到了一架旧显微镜,但要价太贵,当时他们夫妻俩掏尽了口袋还凑不足一半,又向别人借了一些还不够,最后只好把他们的衣服拿去典当,好不容易才买回这架旧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但没有所需要的灯光照明,还是不能进行操作。他们只好把显微镜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记了寒冷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夏天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即使汗水滴在视镜上模糊了视线,或是风把一粒小沙子吹进了载物器,甚至占据了整个视野……童第周仍然坚持攻关。一般说来,每一个试验数据都要重复一、二次,而他往往要重复五、六次。然而,就在这简陋的显微镜下,在这低矮的小土屋里,童第周却撰写了一篇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震惊了国内外生物界的学者。 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童第周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他在解剖显微镜下,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注射针,把从鲫鱼的卵细胞中取出来的遗传因子,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金鱼的卵还没有小米粒大,做这样的实验该有多难啊!可是童第周成功了,结果孵化出的幼鱼中,有一条鱼披着金色的鳞片,长着鲫鱼那样的单尾巴,说明鲫鱼的遗传基因,已经在金鱼卵中发生了作用。这种鱼因为是童第周创造出起的,因此,人们叫它“童鱼”。童第周的实验成果,给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童第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虽已76岁高龄,却以年轻人的朝气投入了工作。他亲手制定了科研项目规划,绘制了美好的兰图。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学的讲台上,他突然眩晕,从此一病不起。他为祖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实践了他的誓言:“愿效老牛,为国捐躯!”
第一篇细节决定成败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麦当劳关注食品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取得巨大成功;巴林银行忽视了一个极为平常的细节,导致银行倒闭。可见,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细节。 注重细节,促使事业成功。英国一位作家曾这样说道:“细节是构成金字塔的一块块方石,是铺就铁路时自甘居下的一条条枕木。”我们只有关注细节,把握细节,演绎细节,才能把握人生和命运。徐虎的每一次上门服务,从个体上看都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但正是这无数个细节成就了他的光辉形象,使他为人们所敬爱。爱因斯坦的天才造就了相对论,但他的演算里并没有复杂的微积分,没有精致的三段论,只有几万次看似普通的计算、推理和证明。每一次的计算、推理或证明本身很微小,但正是这些微小的细节促成了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次突破和飞跃。正是因为他们注重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的事业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忽视细节,导致事业失败。德国的一位建筑师卡尔说:“是细节成就了一幢幢高楼,忽视细节就等于忽视自己的事业与生命” 上海地铁二号线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设计者由于忽视了一个极普通的细节———在地铁的每一个室外出口设计三级台阶,致使成本大大增加,无法与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相比,宣告了我们设计上的失败。美国“挑战者号”的碎片,不正是忽视细节的最好见证吗?由于一个螺丝钉没有拧紧而导致一架航天飞机的损毁,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如果我们的设计者没有忽视那三级台阶,如果我们再多那么一点点严肃与认真,又怎么会有那无尽的修补和悔恨?如果那位拧螺丝钉的美国人能深深地认识到那颗螺丝钉的重要性,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我们的宇宙就会多一位坚强的探索者。忽视细节,遭受失败。这,是无法辩驳的道理。 细节不细,生活中我们不能漠视细节,因为细节孕育成功。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细节显得更加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没有细节就没有生活。我们常常为没有重视某些细节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也常常因为重视细节而成功。细节的背后是人生,是事业,是国家的荣誉。袁隆平的杂交神话,“神州六号”的美丽轨迹,无不是细节铸就的。生命因为有了细节,才充满了惊喜!人生因为注重细节,才成就美丽。 细节是美的源泉,让一木一石现出光彩;细节是时间的圣使,使飘逝的化为永恒。朋友们,让我们注重人生的每一个细节,去铸就生命的成功吧!因为,细节决定着人生与事业的成败。第二篇 美,在细节处闪现。 ——题记 一 她回过头来,轻轻的一笑,又转身走了。 一个碎小的细节,仿佛蝴蝶透明薄巧的羽翼轻轻地拍打过我的眼帘。她向下弯弯的眼角充溢着快要流出的光,那么一瞬间的表情,而我却记住了。 那是一股温柔内敛的眼波,让人想起江南微湿的风,清晨斑驳的梦和一碗夹着荷叶香的小米粥。不花哨,不张扬,甜甜糯糯的眼神一流转,便让人记下了。是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表情,一种不易察觉的眼神,欣赏的人挖掘开来便成了一份珍藏。 我闭上眼睛,那一瞬间的眼波又泛滥起开来,伴随着的还有漫漶缠绵的风,葳蕤细致的雕花。一切温柔潮湿而美妙曼丽的意向都随着这个细节铺陈开来。是“绿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是“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是“雨打窗台湿绡”……青墙仿佛铅笔细细的勾勒,刚染完的蜡布挂在空中发出厚重的声响,带着铜箍的朱红木桶泼出小瀑布一般的水,散着菊花香的浓茶氤氲出重重叠叠的水汽。这一切都在她那一瞬间的眼波里流淌,静静的,带着时空停止悠然自得的神气。是江南吗?是流水吗?是温婉吗?是细致吗?无需多答也无人来应。 这样的细节,是郁绿丛中盛开的白色小花,隐隐绰绰的散发出温柔的幽香,他只等待有心人的采撷。 二 CD光盘转动,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一支翠绿小虫在振颤着翅翼。音乐随即流淌出来,化为烟雾与尘埃,向四周弥散。这是德沃夏克的G大调诙谐曲。太多的人交口它华美如丝绸的主旋律,而此时的我闭上眼睛,微微侧耳,缓缓呼吸……一个碎小的细节,仿佛午后从天窗透过的阳光中细小而清晰的尘埃,它们擦过我的耳朵,,温暖柔软地抚摸。 是第一主题过后的一小串三连音。他们用流畅的小提琴音色来演绎,夹着快乐清新的微笑,仿佛阳光下翩翩起舞的爱尔兰小女孩的金发。我猜想德沃夏克在写下这一串细小得不易察觉的音符时,带着怎样的心情。那一定是一种慈爱的感动,仿佛阳光普照,云淡风清,在薄荷色的草地上吹着透明的风,心中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是的,细节,我好像看到了德沃夏克的会心一笑,有心的人注意到了挖掘出来,只便是一份有默契而不可意会的愉悦。 想起一些缓缓升腾的五彩泡沫,萦绕着沆瀣之气的之间开出一朵精巧的花骨朵,一只飞鸟抚摸过的一方天空,以及一阵缱绻缠绵的风,一群游鱼的唼喋……这些,都是那一串小巧的三连音带来的。 这样的细节,是教堂天顶正中随着光线落下来的银屑,碎小却闪耀,它们只等待有心人的掬捧。 三 女人的旗袍风情万种,,勾勒出女子曼妙婉转的线条,女人走着,一步三摇,这是一道风景。 而我却捕捉到了那么一个细节:旗袍裙摆边的小开衩。这样的设计不管是有心无心,不管是否有人注意,它的确成了旗袍皇冠上的一颗珍珠。 二三十年代,一个开放与闭塞的交界,穿着旗袍的女人们是那个年代给所有人的第一记忆,而旗袍则成了那个年代的象征。这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旗人马装的拘谨刻板,又连接着未来开放的未知时代。深闺院里的女人们出来了,小心翼翼,羞涩犹豫,仿佛一只在晚上独自开放的夜来香。而旗袍的分衩恰巧在细节之处最好的体现了这种暖昧的情致。女人们走着,,小腿上光洁的皮肤时隐时现,又一种欲说还休的风情,却又不失那份神华内敛的庄重。 张爱玲笔下的女子都是穿旗袍的,它们带着那个小开衩奔跑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奔跑在喜怒哀乐之间,奔跑在年年岁岁的故事之间。 这样的细节,是朵云 上的一滴泪珠,他等待有心人的温柔呵护与唏嘘。 四 细节,是一闪而过的地铁,是流利清晰的雨丝,是扑腾翅膀的飞鸟,是陌生人眼梢眉角的表情…… 它需要人们以一种细致耐心的态度去触摸,去体味,去感受。在细细的咀嚼它们的时候感动了,认真了,于是写下来,记下来,珍藏起来,独自品评。 于是,你会发现,原来真正的美,是在细节之处闪耀。第三篇 你看见了吗? 你听到了吗? 或许你正在无聊地用脚趾和石子做“正碰”运动,心不在焉根本没留意。或许你正在精心构思一个美丽的谎言,一段成功的开场白,然后去巧妙回避爸妈开门时问你这次成绩考得怎么样。或许你此时正竖着耳朵听手机里你那个长着大蒜鼻子的未来丈人的低级趣味的段子。抑或你一手拿着沉甸甸的年货一手抱着一大堆的对联啊什么乱七八糟的 东西挡住了两旁的视线。抑或你只是轻蔑地瞥了一眼然后加快了脚步,鼻子像冲天炮似地横了过去…… 此时的风扬了起来,雪屑子开始零落地飘落。我注意到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吆喝,只任它沉入冗长的街道和匆匆的人流中去。 近一些,终于看清楚,只是还有一点模糊。再近一点,终于听清了。只是吆喝中有一些凄凉。前方不远左拐的地方立着一辆破损的平板车,车旁靠着一个年近六旬的乡下农民,瘦挑的个儿,嘴不时地冒出一缕青烟。更近一些,有些清楚了,平板车的石墩下还卧着一只土黄色的狗儿。狗儿摇摇尾巴,扫开了一些血沫子,活像一条旱地的泥鳅。不对,车上还有一个皮球似的小孩儿,红扑扑的脸蛋裹在一个米黄色的虎头帽里--旧货摊上常见的灰土帽。青灰的青菜字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车板上。 “青菜喽一一新鲜的青菜。” 雪已经开始长大,大片子的绒花儿簇簇地砸向大地,发出脆生生的碎裂声。小孩儿溜下车子屁股一扭扭地来到老农前面。老农忙把手里的烟蒂掐灭扔掉,心颤颤不停地用手摩挲着那晕红的脸蛋,嘴角蠕动了几下,仿佛说了一些安慰娃娃的话。小孩儿还是没有被哄住,两只白白的小手拽住老农的带着点点油渍的深绿色军裤不停地摇,摇啊摇。 雪大了起来,路上已经没有行人了。几幢低瓦房的烟道口冒出了直直的白雾,软软的。 老农终于耐不住纠缠,从怀里掏出了一只黑色的塑料手枪交给娃娃,我仿佛依稀看见了孩子莲花似的笑脸。吆喝声又响起来了,浑浊中夹杂一种绝望。一叶叶的青菜棵子被冻得卷了起来,一如蜷缩着的绿色精灵。老农用手把青菜棵子上的一层薄雪拭去了,不慌不忙地又码放了一遍,然后把孩子抱上车去,短促地朝蜷在轮下的狗儿叫了一声,好像叫它该回家 了。 雪花片子静静地收了它们的羽翼,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屋顶上、树梢上。 灰黑色的世界从浅蓝到浅白到天使般的纯洁的白。吆喝依旧,只不过一声哑过一声。整个世界渐渐趋向于安静和安详。 平板车渐渐远去,偶尔有一两声炮响,因为今晚这个年头的最后一晚,是除夕夜。小孩在车上幼稚地指划着一切,小黄狗一会没在车前,一会露出踏泥鳅似的短身子…… 雪依然在下,而且很大。 你看见了吗? 你听到了吗?
细节决定成败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有一个人,在应聘时随手捡起地上那与自己无关的废纸,他就是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有一个人,在外出时随身带着一个材料积累袋,他就是“诗鬼”李贺;有一个人,在被小小的苹果砸到脑袋后,却顿悟出了万有引力的奥妙,他就是牛顿; 有一个人,总会随手关上自己身后开着的门,他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注重细节,这就是名人的魅力所在;注重细节,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而我们对于细节又做得如何呢?面对着一张废纸,难道能从容而过吗?面对着哗哗流水的水笼头,难道能不伸手拧紧吗?面对着迎面而来的老师,难道能低头而过吗?面对着一块绿色的草坪,难道能任意贱踏吗?在我们校园内,总有一些人对小事、琐事不屑一顾:纸团随手就扔,桌面拿笔就涂,墙壁抬脚就踹;遇到老师,漠然地擦身而过;学校大门外的卫生,那小小的花坛,几乎成了个别同学的圾垃存放箱……我们学生每天的学习看似简单:预习、上课、作业、复习。但是每个环节要把它做细、做精并不容易。可以说我们现在学习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一个成绩优异的同学不在于他有多高的智商,而是.是否具有良好学习品质,如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做到“眼到(认真看)、耳到(认真听)、手到(认真记)、心到(认真思考),还是开小差、讲废话。请大家一定要多留心你身边的细节,关注细节,做好细节,那么你就会发现你比别人多了一点机会,多了一点成功的可能与希望。如果说人生真有生命线的话,那么这条线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每一个点就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导航人生的方向。同学们,细节,是一种动力,一种精神,一种创造。注重细节,体现了一个人的高深修养;善于做小事,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内涵;把细节做好,更能体现一个民族强大的竞争力。同学们,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细节做亮!
288 浏览 3 回答
210 浏览 4 回答
307 浏览 6 回答
231 浏览 5 回答
326 浏览 3 回答
82 浏览 7 回答
179 浏览 4 回答
324 浏览 4 回答
230 浏览 4 回答
142 浏览 3 回答
81 浏览 3 回答
106 浏览 2 回答
290 浏览 2 回答
82 浏览 3 回答
338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