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虾类白斑病论文

发布时间:

虾类白斑病论文

小龙虾养殖已成为我国多地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然而,由于高密度放养,养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使得小龙虾病毒病害迅速蔓延,病死率高,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中传染性极强的白斑病就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那么小龙虾白斑病有哪些症状?传染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一、小龙虾白斑病的症状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很少活动、行动缓慢、明显减少吃食。后期体内积液、头壳容易剥离、头胸处有白色斑点、肌肉发红,迅速大面积传播死亡,甚至感染小虾。二、小龙虾白斑病的传染原因1、环境在高温季节,特别是长期阴雨天之后,浮游植物大批死亡,池水变清,浮游动物如轮虫等大批滋生。水质、底质严重污染,塘口因停电或机械故障而终止增氧,虾类易发生此病。2、营养龙虾大小与致病性无关,但只有当个体长到较大时才能摄食到携带病毒的媒介生物。另外小龙虾有相互残食之习性,而白斑病病毒具备很强的致病性,主要感染的组织细胞没有选择性,如对甲壳下真皮细胞感染率达100%,造成上述组织细胞无法补偿,在短时间内即可导致小龙虾死亡。三、小龙虾白斑病的防治方法1、改善水质,确保水环境稳定。2、投喂全价饲料,添加抗病毒中药或者免疫促进剂的饲料。3、切忌高温期间或温度变化期间过度投喂。4、保持水深,注意水温剧烈变化而引起温度应激。5、水体消毒杀灭病毒,采用聚碘溶液全池泼洒,每立方水体毫升~毫升,连续2次~3次,隔天一次。6、避免捕捞小龙虾时过度干扰小龙虾,以免惊吓引起应激。7、注意放养密度,密度应激是小龙虾短时间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捕捞时地笼的小龙虾极易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死亡都是密度应激造成的。8、药物治疗: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渔经壹号对小龙虾白斑综合症治疗效果显著。内服剂量每80公斤饲料加500克,每天2次,连续投喂5天~7天即可。9、无害化处理:白斑综合症病毒传染性极强,死亡虾或病毒污染水体可迅速传播疾病,尽可能捞出病死虾,切忌将患病虾池水排入进水沟渠。以上就是小龙虾白斑病的症状、传染原因及防治方法,小龙虾白斑病一直困扰着广大的养虾朋友,大家去购买种苗时,要去正规的养殖场购买,购买时要进行各项病害检测。对于一切接触过病虾的用具、水源、池子、工具等都要经过药剂消毒后再使用。关于小龙虾白斑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阅读推荐:稻虾连作的技术要点详解

一是虾体自身携带病毒、二是水环境污染、三是长期水质不化验;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法。关键词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病;成因;防治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以其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广盐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

虾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世界市场对水产品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使得一直以传统方式的虾捕捞业无法再满足这市场,再加上海洋生物捕捞过度以及受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导致可以被控制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水产养殖业开始蓬勃发展,其中虾类养殖已为全球成熟的水产养殖产业之一。

虾类病害的发展历程

仅管养虾技术经数十年的进步与改良,世界养虾殖业也更具规模化,但是虾类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一直是到目前为止虾类养殖所面临最困难的问题,也是尚未解决的难题;病毒所造成之损失,其中以白斑病毒与桃拉病毒所引起的病害最为严重,在公元1988年号称草虾王国的台湾养虾业,爆发白点病与草虾杆状病毒,虾的年产量瞬间从8万吨下降到只剩万吨,也因对于病毒的认知与无法控制,从此数年后,台湾养虾产业产量逐年下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影响甚巨;白斑病毒所造成的巨大伤害,在全世界陆续爆发,公元1993在中国,年产量从20万吨下降到10万吨、公元1995在泰国与公元1999年在厄瓜多也分别爆发;而桃拉病毒也是相同,在公元1993年厄瓜多爆发,虾年产量下降从11万吨下降到8万吨,桃拉病毒影响最严重的是在公元2000年在泰国爆发,连续两年虾产量从原本的30万吨下降到公元2002年掉到只剩年产17万吨。

而且目前虾病毒透过国际贸易发达与自然环境恶化的种种因素,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像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公元2003年所公布的感染性肌肉坏死病毒,原本在中南美洲巴西发现后,公元 2006 年已经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岛也发现相同的疫情出现。

政府加大对预防虾病害的支持

可见得虾病毒的危害与波及层面,已不是某特定地区或是政府的事,而是攸关各个养虾场生存的问题,本章节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撰写,希望在每一个人详细阅读过后,都可以更了解虾病毒,降低病毒所带来风险,可以控制与改良整个养殖状况,让产量可以稳定持续,养殖环境永续性,成为一个成功的养虾人!

小龙虾的白斑病所需要的方法有对水的要求以及对食物的要求都很重要,番茄对虾的养殖技术,有很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严谨的把控水源以及泥土的掌控。

对虾白斑病论文

发病原因:高温季节多雨、天气闷热,特别是暴雨过后,大量的雨水流入池塘,池水盐度降低,pH值下降,导致大量的有益菌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继而引起对虾的应激反应。放苗前清塘不彻底,是引起水质问题和虾塘疾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多年的老塘口,在养殖后期常出现严重缺氧等问题,极易暴发虾病。近几年虾类主要是精养、高密度养殖模式,高温季节池塘水体的分层现象严重,特别是中后期,下层水体由于有机质过多,导致溶解氧含量下降,引起对虾应激反应。高温季节日照强,导致部分有益藻类死亡,此时池水有不同水色变化,容易出现倒藻等现象,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也会下降。特别是每年6—7月份最适宜增殖能力极强的蓝藻生长,蓝藻成为优势种群对池水造成不利影响,引起对虾生理性缺氧,出现应激性红体。在南美白对虾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的投入是较高的一项开支,有的养殖户为降低成本而选用低价劣质的饲料,而长期摄食这种饲料导致对虾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在高温季节抵抗力差而感染各种疾病。高温季节,南美白对虾生长旺盛,投饲量、摄食量大,水体残饵、排泄物大量积累,池水及底质易被污染。特别是台风、强降雨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氨氮、弧菌携带量升高,水质恶化,密度过高,不良藻相、菌相及pH值、温度、盐度、微藻群落的突变等,容易使南美白对虾暴发白斑综合征等病害。

虾塘水老化,起泡,浑浊。这些现象表明,塘口底部有机质大量积累,污泥较厚,水体富营养化。氨气和硫化氢,还有不能完全分解的二氧化碳,在气压的作用下会浮出水面形成气泡。另外,一些不能分解且不溶于水的有机颗粒悬浮在水中,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进而出现水体浑浊的现象。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现象呢?

1、在添加新水之前,替换池塘中的一些旧水。换水时,尽量将水面的泡沫一起释放,以降低水中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含量。另外,在新水的刺激下,有利于水体中的藻类恢复平衡,维持水质的活性。

2、当池塘水质老化,池塘底泥发臭时,说明底料也在老化。这时候要用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和底质。当池塘底泥老化、碱化严重时,应使用解毒药物降碱解毒,再施用底部改性药物。

水质老化的危害?

一、由于各种原因,当池塘水质突然发生变化时,首先是池塘水中溶解氧不足,导致虾因缺氧、浮头而死亡。

二是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死亡,藻类死亡腐败后分泌的毒素会毒死虾;

三,目前绝大多数虾苗已携带桃拉病毒、白斑综合症病毒等。在他们被释放之前。当水质突变时,容易诱发对虾病毒病的发生和其他细菌性疾病的二次感染,造成极难控制的暴发性疾病,给水产养殖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水质老化会导致虾白斑病吗?会

1、对虾白斑病属于病毒性疾病,发病快,死亡率高。病毒性疾病常与细菌性疾病并发。在发病初期,如果及时口服抗菌药物和外用消毒剂控制细菌性疾病,可以有效缓解病情。

2、除了口服抗菌药物和外用消毒剂外,还可以在铒饲料中添加一些增强对虾免疫力的药物,如免疫多糖、维生素C等。同时可以加入溴氯海因和季铵盐络合碘水进行防治。

小龙虾白斑病毒病主要表现为:虾活动减少、无力上草、摄食减少、体内出现积液、头盖壳易剥离、肝胰腺颜色变白,死亡量迅速上升等症状或现象。其实绝大部份小龙虾在种苗的体内就会携带白斑病毒,但是早期病毒量极低,不会引起虾发病。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温度的上升、水环境的恶化、饲料摄入量的增加以及营养不全面,虾抵抗力下降,虾体内的病毒就会大量增殖,水体中的病毒病原和致病菌数量也会迅速增加,导致龙虾大面积发病引起死亡,同时病死的虾被摄食也会导致病毒的传播从而加剧病情。

一是虾体自身携带病毒、二是水环境污染、三是长期水质不化验;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法。关键词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病;成因;防治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以其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广盐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

南美白对虾白斑病论文

虾塘的水质如果老化的话可以适当的换水,也可以增氧,还可以通过控制虾的投喂量,再进行相关的改底工作;水质老化是会导致虾白斑病的。

这个要看当时的情况,如果有白斑表示可能有病害,最好是把龙虾先清理出来,然后对塘底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有条件的消毒过后最好能闲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养殖;如果只是单纯的缺氧最好是能用一些增加水溶氧的设备,然后再培植水草,防止在这个过程中龙虾死亡。

虾塘水质老化之后,对于养殖是非常不利的,很可能会导致虾出现疾病。需要尽快的更换水质进行监测。

由于白斑病毒的来势较快,感染率较高,死亡率较大,且病毒病没有药物可治。因此,对于对虾的白斑病,我们要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及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及防治。肝胰腺是对虾重要的免疫防御器官,预防对虾白斑病,保护肝胰腺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保护对虾的肝胰腺,胆汁酸不可或缺。首先,胆汁酸可增强肝脏功能,提高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对虾的免疫力以及抗应激能力;其次,胆汁酸可以促进脂肪消化吸收,清除内毒素,减轻肝脏负担;最后,在对虾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有效地促进对虾对胆固醇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摄取和吸收,增加蜕皮激素的合成,保证生长过程中的正常蜕皮。对于病毒性的疾病,一旦发病,人类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药物能够处理。所以对于对虾的白斑病,搞好预防工作才是正道,我们不仅要强化饲养管理、改善池塘环境,还要保护对虾的肝胰腺提高对虾的抗病力。

石斑鱼白斑病论文

石斑鱼烂身病的防治方法主要症状:体表有烂身、突眼、瞎眼、白内障、鳃上寄生虫、厌食、白色斑块状充血现象。内脏有胀鳔,肝脏变白、胆囊肿大,肠道充血,积水。病原:烂身病我们分离的病原绝大多数是哈维氏弧菌,少量为普通变形杆菌或奇异变形杆菌,药敏结果哈维氏弧菌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氯霉素等较敏感,而对变形杆菌以新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为敏感,除内服外,治疗烂身浸泡少不了石斑鱼救星:据海南乐东的邢先生说,用石斑鱼救星(2PPM)治疗石斑鱼的烂身病效果很好。在日常管理中,要十分注意营养均衡、水质清新、注重消毒;一旦发现病情,要积极治疗,做好隔离,防止病原传播。 1、寄生性疾病 ①.白斑病(又叫瓣体虫病) 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扩大连片,头部、皮肤、鳍和腮表面粘液明显增多,游动迟缓,呼吸困难,死亡后胸鳍向前后僵直,几乎紧贴在腮盖上。致病体是石斑鱼瓣体虫,寄生于赤点石斑鱼的腮、体表和鳍上。用2×10-6浓度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洗2小时,次日重复一次,疗效显著。或用淡水洗澡4分钟,也可杀灭石斑鱼瓣体虫,治疗白斑病。 ②.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出现直径毫米~1毫米的白色斑点,粘液增多,鳞片脱落,厌食,小瓜虫在腮部寄生破坏腮小片,致鱼呼吸困难,直至死亡。在水温30℃左右,白点病传染很快,几天内整个网箱或鱼池的石斑鱼都会被感染。致病体是刺激隐核虫。用淡水浸浴5分钟~10分钟,或用100× 10-6浓度的甲醛海水药浴30分钟~1小时,3天~5天一次。 ③.回旋病(又叫粘孢子虫病) 病鱼在海面呈不正常的回旋游泳,下不了深水层。致病体是脑粘体虫。预防方法是鱼种放养时用×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保持水质清新。 ④.指环虫病 病鱼体表失去光泽,食欲不振,游泳迟缓。有的鳍条溃烂,体表和腮部粘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发炎、坏死或脱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转转。致病体是指环虫。用淡水浸洗5分钟~1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2天~3天,疗效好。 ⑤.吸虫病 吸虫大量增生时,可引起病鱼游动缓慢,腮上粘液增多,腮部有的部位淤血,有的部位贫血呈淡红色,严重时会因呼吸困难而致死。致病体是石斑双鳞盘吸虫、分性双吸虫、石斑鱼异性双吸虫等。治疗方法可参考指环虫病。 ⑥.隐鞭虫病 病症与吸虫病相似,病原体是隐鞭虫,可用淡水或×10-6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杀灭。 ⑦.鲺病 鲺寄生在鱼体表和腮部,用吸盘吸取鱼体养分,造成腮组织的完整性受破坏,导致呼吸功能受损,最终使患病鱼体死亡。鲺繁殖和传染很快,特别是在海水温度较高的季节。目前还没有既不污染环境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养殖生产中应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淀粉卵加藻、锥体虫、角孢子虫、车轮虫等寄生虫对石斑鱼危害也较大。此外,线虫病是石斑鱼较常见的寄生虫病,感染率很高。特别是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饲料鱼的线虫对石斑鱼的感染甚为严重。有时体腔内出现数十条,因病症不明显而未引起重视。 2、细菌性疾病 ①.烂尾病 尾部体表充血发炎,皮肤溃烂,鳞片脱落。鱼病灶边缘充血发红,中央浮肿溃烂,严重时肌肉和骨骼外露,鱼体失去平衡,数十天死亡。多发生在4月~10月,死亡率很高。预防可用×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还可用抗生素缓解病情。 ②.溃烂病 病鱼主要症状是行动迟钝,游出水面,各鳍及基部溃疡,甚至遍体鳞伤。溃疡面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溃烂面会加深,最终死亡,死亡率很高。致病菌是创伤弧菌。发病季节为4月~11月。用呋喃西林浸洗3分钟~5分钟,内服抗生素,可控制病情。利用创伤弧菌强毒菌株植被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热灭活疫苗和创伤弧菌中提取的粗制脂多糖,通过肌肉注射接种青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都能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 ③.细菌性白斑病 病鱼体两侧最初出现指印状红斑,少数情况下可在头部和尾部发生,病灶部位稍有隆起。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转为白斑,此时鳞片稍有竖起,较易脱落。鳞片脱落后白斑更为清晰。病鱼食欲丧失,死亡率高达90%以上,流行在冬季。预防措施是避免鱼体损伤。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可缓解病情,但效果不明显。 3、其他病害 ①.营养性障碍综合症 病鱼鳔内充气,腹部鼓胀,失去平衡,在水面或网箱底部打转,所以俗称"膨胀病""打转病"。组织切片可见肝脂肪变性、坏死、空泡化、细胞核溶解。病鱼鳃和内脏器官出现局部或全身炎症,在水面浮游数天后死亡,死亡率较高。流行季节5月~10月,用药物"清胀宁"防治,效果较好。 ②.增生性肾脏病 病鱼有不同程度腹胀、倒浮或侧卧,鳍和体表溃烂,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瞎或瘸,体表发黑或发白,即为石斑鱼养殖中严重流行的"胀膘症"。血白细胞平均占%,单核细胞占%,明显高于正常值。病原体是一种原生动物粘体虫,发病率较高,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药物"鱼宝散"投喂,效果显著。

是因为还没发完病就已经死了。石斑鱼白斑病的病原是主要寄生在皮肤、鳃部及鳍上的石斑瓣体虫。发生白斑病的石斑鱼主要表现为体表布满白点、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病情严重的,白斑扩大连成一片,此病因此被俗称为“白斑病”。石斑瓣体虫大量寄生在鱼体时,会引起石斑鱼皮肤黏膜损伤、皮肤和鳃上的黏液分泌增多,使得鱼呼吸困难、无法摄食而走向死亡。夏季的石斑鱼养殖中,水体施肥较多,饲料投喂量较大,水体中粪便和残饵堆积,加上阴雨天气多、水温高,水质很容易变差,给寄生虫和细菌创造繁殖的环境,滋生大量的寄生虫和细菌。长期的高投喂量和水质的变化会造成石斑鱼肝胰脏的损伤和病变,引起石斑鱼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下降,此时又正是寄生虫和细菌大量繁殖的时候,白斑病的发生就变得非常轻而易举。

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出现直径毫米~1毫米的白色斑点,粘液增多,鳞片脱落,厌食,小瓜虫在腮部寄生破坏腮小片,致鱼呼吸困难,直至死亡。在水温30℃左右,白点病传染很快,几天内整个网箱或鱼池的石斑鱼都会被感染。致病体是刺激隐核虫。用淡水浸浴5分钟~10分钟,或用100×10-6浓度的甲醛海水药浴30分钟~1小时,3天~5天一次。

烂身一般可以用一些药物防治,如:止血肠鳃康,一般3-5天即好,效果非常不错。

南美白对虾病论文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对虾病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凡纳滨对虾抗病能力强,发病率低,但偶尔也会发生。防病方面,除了严把虾苗质量关,还要从水质、饲料、日常管理等方面综合把关,防止疾病的发生。

在养殖的时候就要注意疾病的预防期,要注意对水源的更换,也要注意水源的消毒和过滤,还要注意水源的清澈程度,也要注意里面的土壤。

“偷死症”

又叫“死底病”、“冒底”,顾名思义就是大部分虾死在池底。死虾通常无明显的异症,刚死不久的虾肌肉白浊,部分死虾可见黄鳃或黑鳃,有些可见软壳现象。“偷死症”是亚硝酸盐引起的慢性中毒。随着养殖时间增长,池底的残留物如残饵、有机物及对虾的排泄物越积越多,容易滋生病菌,而且这些残留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池塘底部缺氧,容易产生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致使虾陆陆续续中毒死亡。

预防方法

从该病的发病特点来看,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顺德地区养虾业者盲目追求产量,加大放苗量,管理技术和设备跟不上,在养殖中后期水体常处在溶氧不足,甚至造成缺氧或局部氧,缺氧就易造成水质变坏,氨氮、亚硝酸盐分解不畅而偏高。因此要根据管理水平,养殖场环境及设备情况控制放养密度以预防对虾“死底”,管理工作主要有:控制养殖密度;控制投饵量减少残饵。增氧,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2~3小时,低压闷热天气,适当延长增氧时间,并且晚上最好开增氧机同时也要投放增氧剂,使池水溶氧保持4毫克/升。改良水质,平时施用适量的沸石粉,每隔7~15天投放~毫克/升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或1~毫克/升EM菌,放苗40天后,开始投放硝化细菌~毫克/升。换水,坚持少量多次,每周最好换掉池水的1/3,水质要好。发现对虾“死底”,首先应该排掉底部池水约10厘米,再进等量新水,同时加开增氧机,投放增氧剂。

黑鳃病

主要是因为虾池底有机物、残饵及虾排泄物污染严重,使水体环境恶化,加上天气变化如暴雨后的对虾应激大,抵抗力减弱,容易被细菌感染。发病对虾摄食减少,鳃部肿胀、发黑,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弧菌和丝状细菌。

预防措施

大体同“偷死症”,平时饲料内添加%稳定型维生素C,加强水质管理。发现病情后应立即排掉底部池水约10厘米,全池泼洒新洁尔灭溶液2~3毫克/升或乐百多消毒灵溶液~毫克/升,同时开增氧机。次日,向虾池施放底质改良剂(主要成份为沸石粉)5公斤/亩。第三天添加等量新水入池,接下来施放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

病毒性白斑病

天气变化如暴雨后的对虾应激大,对虾抵抗力减弱后容易发生病毒性白斑病。该病在顺德部分养殖区有发生,目前还未造成顺德较大规模的损失。但这是曾经给对虾养殖业带来毁灭性打击的病害,没有很好的特效药,主要在于预防,因为一旦发病整池的虾很快死光,病毒传播非常快。早发现可以用药物控制,晚了就只能把整塘虾消毒处理后排掉,经严格消毒后再放一批苗。因此提醒顺德的对虾养殖户一定要早预防,养殖用水要经过严格消毒后方可入池。而暴发虾病的养殖场废水一定要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出,以免通过废水蔓延到其他养殖场。

预防方法

发病对虾胸腹部常有白色或暗蓝色斑点,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都出现白色斑点或甲壳软化、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预防主要从预防着手,具体方法为:在饲料中添加%稳定型VC和其他能增强体质的药物投喂;每5~7天,用~毫克/升溴氯海因全池泼洒;每15天,用毫克/升季胺盐络合碘全池泼洒;适量施放微生物制剂,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总之,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尤其是随着顺德及周边地区的高温天气和夏天多雨、闷热天气的到来,养殖户在管理上更不应该松懈,及早做好预防,早发现问题早预防。

一是虾体自身携带病毒、二是水环境污染、三是长期水质不化验;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法。关键词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病;成因;防治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以其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广盐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