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全国小儿外科专家国际论文

发布时间:

全国小儿外科专家国际论文

李龙军,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88--1990年获小儿外科临床硕士学位,在中国医科大学接受住院医师培养;199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获小儿外科临床博士学位,以后8年中由主治医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2001年至2005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余年如一日,勇于承担来自全国各地疑难复杂危重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平均每天完成疑难手术2-3例,解决小儿外科领域的治疗难题,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病人和家属的赞誉。他领导课题组,勇于创新,将科研成果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和治疗方法。在肠重复畸形、巨结肠肠炎、肛门闭锁、胆总管囊、胆道闭锁、门脉高压、小儿肝移植和漏斗胸等的病因、病理、及治疗改进等研究方面成绩显著。特别是创新性开展了一系列微创治疗小儿外科疾病的新技术,为国内外同行认可和采用。新技术推广到国内80多所小儿外科中心,培训医生300多名;吸引了国外同行前来学习,被邀请讲学和手术演示,将技术推广到香港、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推动了小儿外科事业的发展。善于治疗小儿外科疑难复杂疾病。在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肝移植及其并发症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腹腔镜治疗小儿外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等一系列新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在切除小儿巨大肝肿瘤和神经母细胞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率先在国内开展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损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已积累了数百例手术经验。曾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发表学术论文176余篇,SCI收入论文21篇, 主编著作3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研究成果为国内和国际小儿外科最权威教科书引用, 被推选为国际小儿腔镜外科学会教育培训部理事。完成了5项国家级科研基金和北京科技新星计划等课题。目前负责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攻关,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科技攻关等多项研究课题。

张金哲,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小儿外科界享有很高的声望。首先发现了当时死亡率最高的新生儿皮下感染,并命名为“婴儿皮下坏疽”,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50-80年代在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的诊断、治疗,及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方面手术设计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为中国小儿外科迅速发展并在国际上享有特殊地位起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医学实践与研究、医学创新、医学教育、小儿外科学会与专业杂志、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国际小儿外科最高奖项“丹尼斯·布朗”金奖获得者,该奖为国际小儿外科界最高成就奖; 2002年获“2002年印度小儿外科甘地金奖”。发表论文150篇,著书20余部。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助理、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等职,2012年3月起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美国儿科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Section of Urology,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会员,亚太小儿泌尿外科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副组长,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上海市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医务分会副主委等职。陈方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Wilms’瘤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其临床转归的研究文章曾经获得中华小儿外科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奖。在小儿全肠外营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也有一定建树,以第二完成者先后获得了国家教委卫生部和上海市的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学作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著名的Anthony Acala教授从事泌尿等脏器的组织工程学研究在应用元细胞基质进行尿道重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在两年的时间内先后有三篇文章发表于国际主流的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of Urology》和《Urlogy》上。1999年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银蛇奖”二等奖回国后陈方教授主要负责小儿泌尿外科的临床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取得良好效果在小婴儿膀胱镜的应用上,重点开展后尿道瓣膜电切,肿瘤组织活检等工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为完善病儿的药理,在院科领导的支持下,对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病史格式化,改善术后的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科研上,目前主要承担上海市教委的重点项目“元细胞基质工程输尿管的实验研究”和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课题陈方教授至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5篇,其中5篇为SCI收录。参加撰写了《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小儿泌尿外科学》专题,并已被邀在世界儿科大会和亚太小儿泌尿外科年会上作专题发言。擅长 泌尿系畸形的矫治和重建如肾重复畸形、肾积水、输尿管积水和囊肿膀胱输尿管返流、尿道下裂、尿道上裂两性畸形等。擅长泌尿系肿瘤如肾母细胞瘤、膀胱横纹肌肉瘤等的治疗擅长泌尿系腔镜手术如尿道瓣膜切除、膀胱肿瘤切除、腹腔镜下肾切除等

全国整形外科专家国际论文

整形美容医疗专业20余年,成功案例上万个,顾客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等国家的外籍患者发表整形美容论文数十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十余篇主要学术成果1、胸部整形----国内首创,“动感”隆胸手术及乳房缩小塑形手术国内首创,提出隆胸术后“动态”美感的概念,尤其是平躺位时的活动度,以及运动时乳房的动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动感隆胸”是通过“乳腺后筋膜下隆胸”和“双平面法隆胸”这两种技术手段实现的。结合使用先进的内窥镜技术。可以实现手术过程的准确剥离到位,精确止血,这样做不但可以使术后乳房的外形更加自然美观,而且也减少了手术出血,加快术后恢复,让您实现乳房的无痕增大。乳房缩小塑形手术:根据体型雕塑设计中人体各部比例协调一致的原则,结合顾客的年龄和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特别是根据未婚女性设计的微痕术式,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明显的优点。率先使用术中调整技术,使乳房缩小手术的效果得到了极大的稳定和提高。论文《隆乳手术效果评价的改进》发表在《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9年第六期上,并在第四节全国美容外科学术大会、第二届上海国际整形外科会议、第九次全国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等上做专题讨论。 2、国内首创,“环周”吸脂和“浅表吸脂”概念①、首先提出“环周吸脂术”的概念,论文发表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年第三期上(国内首次提出)。“环周吸脂术”克服了以往吸脂手术只能小部位、多次进行的缺点,使多部位手术可以“360度“一次完成,极大的方便了全身肥胖的患者。②、首创了“浅表吸脂术”的概念,论文发表在《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0年第一期上(国内首次提出),该手术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了肥胖伴有轻、中度皮肤松弛的患者术后皮肤回缩的问题,从而极大的扩展了吸脂手术的适应症。3、小腿神经阻断手术小腿神经阻断术主要是针对小腿肌肉肥大,尤其是小腿行走时肌肉轮廓突出,影响小腿外形美观而设计的小腿肌肉微创手术。原理是选择性的切断支配腓肠肌内侧头、外侧头以及部分比目鱼肌运动神经支,以达到使小腿部分肌肉萎缩,小腿变细,而不影响小腿的行走和运动功能。此手术创伤较小,伤口在掴窝,长度只有左右,手术时间大约需要30~50分钟,术后立即可以行走,伤口用防水贴不影响洗澡,不需要住院,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论文《胫神经腓肠肌肌支离断术治疗小腿肌肉肥大》发表在《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0年第九期,并分别在第五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第五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大会上发言。4、面部年轻化应用内窥镜小切口、面部吸脂、肉毒素、玻尿酸、爱贝芙等面部微创综合手段,解决抬头纹、川字纹、鱼尾纹、眉下垂、上眼睑松垂、鼻唇沟、下颌带等衰老问题。其中内窥镜微创除皱手术特点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避免了传统的冠状除皱带来的头皮麻木、脱发、长时间水肿等并发症,并在此领域拥有多种内窥镜除皱手术器械发明专利。5、“眼”、“鼻”特色手术连续埋线永久双眼皮+小切口去脂肪+内眼角开大:解决年轻人眼睛短、小、臃肿等不良形态。眉下切口微痕上眼睑提升术:解决中年人眼睑下垂。眼袋框格脂肪释放:解决眼袋合并框睑沟(泪沟)问题膨体隆鼻+鼻头缩小+自体软骨盾牌移植鼻尖成形术“解决圆鼻、鼻头肥大等状况《改良埋线法重睑术的动态设计》在《现代外科》1996年1月第二卷第一期发表。6、改变脸型:下颌角、颧骨缩小、面部吸脂、颊脂垫、太阳穴膨体充填。1996年开始畸形局麻下口内入路下颌角磨(截)骨术,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已经积累的大量的经验,尤其是在处理并发症方面;颧骨缩小手术采用眼袋切口入路、耳前发迹入路以及口内入路等,做到创伤小,恢复快、不下垂的效果;面部吸脂手术采用区域精确计量法,做到术后平整光滑、柔软顺畅;颊脂垫分叶切除法,避免术后面部凹陷;太阳穴用膨体充填避免用脂肪注射吸收和不平整的缺点,术后外形自然,手感逼真。《局麻下及欧美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发表在2001年第一期《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下颌截骨整体整形术》发表于《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年1月第20卷第一期

胡茜教授在《中国美容医学》上发表的论文有:《垂直提升联合整形术治疗眼睑松弛》,《下睑袋分型及术式选择》,《阶梯状分离法在眼袋整形术中的应用》,《眉区解剖在经额颞部除皱术中的应用于研究》,《从口内入路法矫治鼻孔宽大畸形》。胡茜教授在《中国医学美容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有:《脂肪抽吸术的改进及并发病的预防》。胡茜教授《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有:《肿泡眼的重睑成型术》。胡茜教授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有:《纹眉失败后眉型的整形修复》,《微创法肿胀麻醉用于腋臭治疗》。胡茜教授在《中国基层医学》上发表的论文有:《微创法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前矫治轻度上睑下垂》。胡茜教授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有:《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垂的临床矫治》等。

在学术方面,多次参加国际整形外科会议,并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英国整形美容外科杂志》等多家权威整形学术专刊上发表文章。以及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如下:1.同种异体全脸面移植供体切取和供体选择的策略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M-Y及M-V成形术在处女膜修补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63.《Cadaveric Comparison of Two Facial Flap Harvesting Techniques for Alloplastic Facial Transplantation》. 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2007 以封面文章发表。4.《滑车上动脉亚分支的解剖研究及其在鼻再造中的应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7。

乳腺外科专家论文全国排名

顶级水平。黄汉源教授于1959年进入协和医院工作,亲手创立了乳腺外科,并且在他的带领下,经过25年的努力,协和乳腺外科成为中国治疗乳腺疾病最好的科室。是顶级水平。黄汉源,男,1932年出生于新加坡,福建省安溪县人,1952年回国,1959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并开始在协和医院外科工作,北京当代医院医生,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首席专家,澳大利亚大学医学院荣誉研究员。黄汉源教授在我国乳腺外科医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贡献,获得荣誉。他曾在临床上未用任何诊断手段的情况下,确认过直径仅早期乳腺癌,创下过50分钟内完成乳腺癌治疗手术的记录,提高了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完成了上万例乳腺癌手术,正确诊断率高达98%。黄教授致力于乳腺炎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完成了千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复发率低于5%,远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乳腺外科的天津肿瘤医院很强,非广告,被人在那待过

您好!北京协和乳腺专科的黄汉源教授最好。 1959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即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1986年曾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医学院伊丽沙白二世医疗中心外科学系进修,获荣誉研究员称号。擅长普通外科的各种手术,尤其在乳腺外科方面有较深造诣,在国内较早建立乳腺癌胞甾体激素受体测定实验室。一直致力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探索和研究,在临床上未用任何其他诊断手段的情况下,确认过直径仅早期乳腺癌,在影像科的配合下应用定位导丝引导,使许多临床触不到的早期肿瘤(直径小于)得到确认,大大提高了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愈率。在乳腺癌早期诊断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对乳腺癌手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及改进,创下在50分钟之内完成乳腺癌根治手术的记录。重视中西医结合,用传统医学配制的成药(乳核平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已诊治数以万计的病人,效果良好。 目前黄汉源教授每周一、周四、周六全天在北京天宜乳腺医院出诊,每日限诊20人。

北京协和医院影像科“余味”和“眼红真”这两个王八蛋,真他妈不是东西,虐待进修医师和和他们接待的病人,暗示进修医生向他送礼,否则把人赶走,还他妈教授博士生导师,狗比!

国外小儿神经外科论文

Hello, 这里是 行上行下 ,我是隔壁 壹脑云 的 石子 ~前期文章[ 神经反馈的前世今生 ] 对神经反馈做了一个大致梳理,我们知道根据大脑活动信号的种类,神经反馈可以分为 基于电生理学的神经反馈 以及 基于血流动力学的神经反馈 。 基于电生理学方法的神经反馈根据提取电生理活动指标的方法与技术手段可以分为 基于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的神经反馈 、 基于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的神经反馈 以及 基于脑皮层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 ECoG)的神经反馈 方式。 本期我们主要围绕脑磁图(MEG) 技术进 行探讨 。 什么是脑磁图 (MEG) 脑磁图(MEG) 是一种通过测量脑磁场信号,对脑功能区进行定位及评价其状态的新技术,具有对人体无侵袭和无损伤等特点,目前已在人脑的功能研究和临床上进行应用。脑磁图对脑电磁场监测的生理学基础 神经元在兴奋时通过膜内外离子通道的开闭产生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一般情况下,通过神经生理手段记录到的单个神经元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在几十毫伏水平,其产生的微弱磁场几乎不可能在头皮上被监测到。因此,形成一个可监测的脑磁图信号需要大量神经元放电的叠加。基于神经计算模型和经验数据,大约10000—50000个排列一致的神经元几乎同时放电可以产生一个宏观上可以监测到的电磁信号。人类大脑皮层中,每平方毫米中大约有100000个神经元锥体细胞,平均每个神经元有上千个突触,同时在皮层中多数神经元是垂直于皮层表面的,在局部具有方向一致性,这构成了宏观可监测的脑电磁信号的生理基础。同时包括颅骨在内的所有脑组织的磁导率几乎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大脑对于磁场的传播基本上是“透明”的,这为获得近乎无损的实时脑磁场神经信号探测提供了强有力的驱动。但是想要记录这些近乎无损的神经磁信号却是非常困难的,典型的脑磁场在头皮外的强度介于10—100fT(1fT=10-15T)量级,约为地球磁场的亿分之一。 如何在相对巨大的地球磁场背景下和剧烈波动的外界电磁波动态干扰下实现极弱脑磁信号的探测与记录,在技术上给人类提出巨大挑战。   脑磁图(MEG)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819年,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发现导体内的电流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1969年,Choen博士使用SQUID传感器装置(单信道的传感器)装置在他的研究所的磁场屏蔽室内完成了人类第一次脑磁场测量。1972年,美国 《科学》 杂志发表了Choen博士的题为“用超导磁场计探测脑的电气活动”的论文,从此揭开了用超导技术探测人脑生物磁场奥秘的篇章。19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软体技术的开发,MEG由单信道发展成37 信道传感器装置,并用于癫痫的诊断和一些脑功能方面的研究。19世纪90年代,全头型的多信道MEG测量系统研制成功,只需一次测量就可采集到全头的脑磁场信号。而且可与MRI或CT等解剖影象信息叠加整合,形成脑功能解剖学定位,准确地反映出脑磁场瞬时的功能状况,使用方便快捷,并应用于神经科学、神经外科学、癫痫、小儿神经疾病等临床科学的研究。21世纪初,在全头型MEG系统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又研究成功胎儿MEG仪,可对胎儿脑、心脏等脏器进行磁场信号的检查,进一步推动了MEG的发展与应用。   基于脑磁图的神经反馈系统的组成部分   基于脑磁图(MEG)的神经反馈系包括四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分别是: ①磁屏蔽系统 :确保脑磁信号不被外界磁场干扰; ②脑磁图测量装置 :主要为超导量子干涉仪及探测线圈组成; ③刺激系统 :如声音刺激装置、视觉刺激装置等; ④信息综合处理系统 :主要由分析工作站组成。脑磁图与脑电图的区别 尽管信号来源相同,脑电和脑磁在信号构成和特征上还有着显著的区别。 1.脑磁图主要测量细胞内电流产生的磁场,脑电图主要测量的是细胞外容积电流产生的电位。2.脑磁图测量的是神经元在颅外产生的磁场,不受头皮、颅骨、脑脊液的影响,定位精确;脑电图测量的是电流在穿过不均匀的头皮、颅骨、脑脊液时电流发生衰减后的电位 ,由于上述组织对电的传导性不同,电流在穿过上述组织时方向发生偏转,导致脑电图定位不准确3.脑磁图操作简便,不需要电极4.从经济上讲,脑磁图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脑电图价格便宜。 脑磁图的应用研究 一、基础研究方面 MEG可用于听觉、视觉、语言、运动、脑细胞信息处理、胎脑发育、记忆、智力、睡眠与心理研究等众多领域。 使用MEG可以对在大脑皮质中和感觉信息处理相关的数个区域进行分析。能够定位听觉中枢 ,显示出听觉脑神经组织,进行注意力效果的测定。对视觉中枢也能够明确定位 ,并且容易测量到与视网膜关联的脑神经组织,以及相关的病理学状态,并能评价其视觉功能上的特殊性。3. MEG能够用于辨别大脑皮质中进行语言处理的区域 ,使语言与脑功能区的研究更加方便和深入。目前MEG已应用于一系列的 脑神经科学、精神医学和心理学 方面的研究,为揭示思维的本质,了解人为什么成为有个性、有感情、有思想的生命体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研究途径。 二、临床医学的应用 1.颅脑手术前脑功能区和手术靶点定位 在MEG之前,只能根据MRI或CT等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经验进行估计。当病变与脑功能区关系密切或已侵犯功能区时,病变往往使脑的正常解剖结构发生位移或变形,依靠常规影像学检查,很难准确判断功能区的位置。许多神经疾病由于没有明显的结构异常,因此很难用影像学检测手段判断病灶。2.癫痫病灶的定位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部神经元反复异常放电而致短暂脑功能失常的疾病,是神经科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第二大顽症。确定诱发癫痫发作的局限性区域是一个还是多个,确定这些区域的位置,以及确定这些区域是否靠近重要的脑功能区域,对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案和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大约只有 20 %的癫痫手术患者可只通过图像数据进行诊断,其余的则需通过脑功能图像进行定位。应用头皮EEG描记定位的仅为30%-40% , 可靠性较低,不能为治疗提供足够的定位及功能方面的信息。MEG可检测到直径小于2mm的癫痫灶,并能将其焦点位置定位在MRI或CT上,形成集病灶与脑重要功能区为一体的解剖或功能形态学影像,这也为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提供了准确的定位诊断,临床符合率可达80 %以上。3.脑功能损害判定 MEG还常用于神经病理及功能性缺损的判定,如脑外伤的评估、患者神经状态的测定、神经药物有效性的评价等。 小伙伴们也可以在留言区将自己的相关经验分享一下,和大家互相交流哈~ 分享完毕,希望有所帮助。 记得点赞关注哦   参考文献: [1]盛经纬, & 高家红. (2021). 脑磁图仪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物理, 50(7), 7. [2]孙波. 脑磁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全国神经核医学与神经科学新进展研讨会暨核医学科普专家工作会议. [3]Okada Y C , Lahteenmaki A , Xu C. Clin. Neurophysiol., 1999,110 (2):2 3 0 [4]Murakami S,Okada Y. J. Physiol.,2006,575(3):925 [5]Hamalainen M, Hari R, Ilmoniemi R J al. Rev. Mod. Phys., 1993,65(2):413 [6]常义, & 刘宏毅. (2006). 脑磁图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003(001), 40-41. [7]程光, & 章翔. (2002). 脑磁图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1(3), 3. [8]孙吉林. (2005). 脑磁图(meg)常见问题.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2(4), 5. 整理/排版:石子 校对:喵君姐姐、Ting Zhang

腰——骶神经重建治疗脊柱裂的试验结果(摘要)目的:通过重建腰——骶神经通路,建立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反射弧,恢复脊柱裂患者的大小便功能。据报告,中国的成功率为87%。现报告我们北美首批神经重建临床试验的结果。材料与方法:9例受试者加入该研究。施行了硬膜内腰——骶神经重建术。对受试者进行经皮肤刺激的尿动力学测试和认真的神经学随访。密切监控了出现的不利情况以及大小便功能的改变。结果:术后1年,7例(78%)患者经刺激皮肤产生可重复观察到的膀胱压增大【注:膀胱压增大有助于排尿。国内专家研究了肖传国论文中的尿动力学图后指出,膀胱压增大可能是由腹压而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引起的,而后者才是反射弧建立的标志】。2例患者能够停用导尿术,全部患者安全地停用了抗毒蕈碱药物【注:其中4例从未用过该膀胱肌肉松弛药物】。无一例患者能完全自主排尿。大多数患者称肠道功能有改善。1例患者在术前就能控制大便,4例患者在术后1年能控制大便。术后1个月,89%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肌肉群无力。1例患儿出现持久性足下垂,其他患者在12个月内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术后1年时,大多数患者经刺激适当皮区可观察到新的反射弧。观察到大小便功能的改善。下肢无力主要是自限性的,仅1例出现持续足下垂。本手术需要更多病例和更久随访,以评估这一新疗法的风险/效益率。评论一:本期杂志发表的Peters等人的神经重建研究结果,首次挑战了(肖传国)先前发表的成功率超过85%的优异结果。虽然有证据表明,神经重建能建立新反射弧、引起逼尿肌收缩,但该研究组发现,术后一年,9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能自主排尿,且仅有两例能停用导尿术。尽管停用了抗毒蕈碱治疗,从膀胱顺应性以及膀胱内压测量得到的膀胱容量来看,结果引人注意【注:另一专家认为“微小的膀胱顺应性的改变,可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论文中给出的数据,9名患者平均膀胱容量从术前211ml仅增加到术后一年的253ml,离散程度非常大,且5人增加、4人减少。另据文献资料,随年龄增长,正常儿童膀胱每年增容约15ml。论文未列出顺从度个体数据,只给出平均术前为 ml/cm H2O(至)、术后提高到 ml/cm H2O(至),也非常离散。这两项重要指标的改善程度远远小于肖传国公布的结果:术后提高到术前的约两倍。另外,Beaumont医院的患者状况比肖所报告的患者要好得多,其术前指标甚至比肖的术后指标还要好】。对于运动机能已经缺失的孩子来说,持久性足下垂不应视为轻微并发症。该研究虽然有潜力,但也警告我们,在更常规地应用该手术前,需要进行进一步有对照的研究。比利时根特大学泌尿系Piet Hoebeke评论二:本文作者提供了北美首批腰——骶神经重建术治疗脊柱裂患者的结果。本研究及肖传国先前的动物和临床研究的结果,清楚表明了神经重建术可建立经刺激下肢皮肤的体神经——自主神经(或皮肤——膀胱)反射弧。同样清楚的是,该手术的临床疗效与(肖传国)此前所报告的截然不同。虽然作者出色地对患者进行了术后追踪、描绘了其术后变化,但在缺乏严格监控的对照样本的情况下,研究结果难以验证。特别是大便功能的改善和微小的膀胱顺应性的改变,可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肖传国的报告,110个脊柱裂患儿中有87%获得成功,而(美国试验的)大多数患者仍然需要间歇性清洁导尿,没有一个能完全自主排尿,这一事实令人困扰。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不能自主排尿、不能利用新生的皮肤反射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怀疑神经移植在这个手术中所起的作用。膀胱顺应性和控尿情况的改善,有没有可能其实是以前一系列大量的临床试验中已经报道过的腹侧S3运动神经单侧神经切断术导致的?【注:这一判断与国内专家一致,即部分患者的改善可能是选择性骶神经切断术而非肖氏手术本身的疗效。另外,国内专家还指出,与肖氏手术同时做的栓系松解术本身就是治疗脊柱裂的常规手术,而神源医院的广告就是“修补+松解+反射弧重建省时省力省钱”、“脊髓脊膜膨出——做两个手术花一样钱”】我祝贺作者接受这项挑战。我希望,本研究能使神经源性大肠和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外科疗法得以起死回生、重获关注【注:与“肖氏反射弧”手术类似的神经重建术很早就有人提出,但从未获得成功】。我强烈赞同本文作者意见:此手术应当只能停留在研究框架内【注:指不能临床应用】。加州大学戴维斯医院儿童泌尿科Eric Kurzrock评论三:本试验最古怪的发现是尿动力数据和主观评估之间的矛盾。有位患者膀胱容量减小、反射弧未建立,但他竟然主观上报告大小便功能改善!考虑到这个患者术前的压力性尿失禁,我实在忍不住地猜测,他术后排尿只不过是因为腹内压力施加到扩张了的膀胱颈而导致膀胱排空而已【注:国内专家也作出过相同判断,并认为长期靠腹压排尿会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肾脏反流(肖传国先生透露,小善善就存在这个问题),最终损害肾功能】。肖传国报告说,他的110名患者1年内有超过87%的患者获得了尿感和控尿。相比之下,在肖亲自帮助下做同样手术的这9位患者,却只在客观尿动力学数据和主观报告中表现出不怎么大的改善。除非该手术的发明者拿出可靠的论据和数据证明手术的有效性,不适当地、仓促地在患者身上和医疗界推广应用此手术会有极大危险。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泌尿系John Park论文见:Outcomes of Lumbar to Sacral Nerve Rerouting for Spina Urol. 2010 Aug;184(2):702-7. Epub 2010 Jun KM, Girdler B, Turzewski C, Trock G, Feber K, Nantau W, Bush B, Gonzalez J, Kass E, de Benito J, Diokno of Urology, William Beaumont Hospital, Royal Oak, Michigan, USA.评论见:J Urol. 2010 Aug;184(2): Urol. 2010 Aug;184(2):708; discussion Urol. 2010 Aug;184(2):707; discussion 708.国内专家评论见:2009年12月8日北京科技报《调查神源医院》科学新闻2009年第23期《众说“肖氏反射弧”》

国内外眼科专家论文

整个过程,主要是准备论文、选择期刊、期刊投稿等大环节,所以难度也就集中在了这三个方面、准备文章、选择适合的期刊、选择期刊后向期刊投稿的问题。。

青岛同德眼科医院,采用Lasek或Lasik方法治疗,准分子治疗2个眼一共3600元,青岛市价格最低,开展这项手术已经6年了,我想去那治疗,因为价格低,至于手术技术,我想这么多年就算是技术不成熟的也该成熟了.比起那些8000或6000一个眼的便宜大了.

这个没什么难度。发表很简单

常用的矫正近视的方法有:1、 眼睛不能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最好佩带眼镜,做矫正治疗,防止再恶化下去。2、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按摩相关穴位,可以缓解眼部疲劳。3、看电脑时经常主动眨眼,因为在电脑屏幕前人的眼睛不会自动眨眼造成眼睛干涩。4、每用电脑或近距离工作1小时应休息10分钟,缓解视力疲劳。5、多休息,睡眠也有影响的。6、18岁以下的,应该及时服用视力营养素。建议服用乐睛视力营养素,每天两包,坚持服用一段时间,近视度数会降低,视力会提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