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北京医学杂志社工作怎么样

发布时间:

北京医学杂志社工作怎么样

本学报由北京大学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刊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3版)和中国生物医学称盘数据库核心期刊。本刊报道基础、临床、预防医学、药学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主要栏目:述评、专论、科研快报、论著、研究工作综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技术方法、讲座。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主编: ISSN:1671-167X CN:11-4691/R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政编码:100191 北京大学学报咨询 北京大学学报辅导发表:童老师 北京大学学报采编网址: 北京大学学报采编邮箱:(稿件在3天内必回复) 我们承诺合作的保密性,所推荐期刊的合法性; 我们承诺按时完成任务,以高效率高品质求发展; 我们承诺收取费辅导费的合理性,坚持诚心诚意服务的原则。 备注:本机构非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请作者在文章里面留下您详细的联系方式(包括作者单位、邮政编码、通讯方式及地址,性别、出生年、职称或职务、QQ及其它特殊要求等),以便我们为发表北京大学学报同类型同级别期刊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本机构坚持”诚信服务,满意合作”的服务理念,打造学术服务行业第一流品牌。

对他们而言,医生不只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伴随一生的生活方式。它意味着一个人要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 在大众的印象中,医生似乎是个形象足够明晰的职业。在生活里,他们往往有洁癖,注重健康,带头抵制垃圾食品;他们会有丰富的社交关系和体面的生活,绝对不缺朋友。面对疾病,医生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毅力,会迎难而上。在普通人眼里,医生就是精英的代名词。 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在医生的吐槽大会《健笑了》,可以看到许多颠覆人们对医生认知的事情: 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误解远远不止于此。很多时候,那些在门诊室和手术室之外工作的医生,他们的努力没有被看到。人们也难以了解医生在与人的疾病、衰老和死亡打交道时,真正的内心世界。 吃垃圾食品犒劳自己 人们总在影视剧里看到这样的医生。他们穿着笔挺、干净,白大褂永远是新的。如果是男性,他一定有看起来喷过不少发胶的规规矩矩的头发,还有清爽的、每天都会仔细处理的胡须。如果她是女性,除了飘逸的头发,她还会画着精致的妆,就算到了晚上到家睡觉的时候,依然像半永久一样挂在脸上。 然而,现实里的医生真的是这样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学生李立表示,一个正处于规培期的医学生应该是这样的:头发略有一些油腻,但还没到油光发亮必须要洗的程度;眼睛下有两个黑眼圈,伴随着暗沉的肤色和零散分布在额头和鼻子上的青春痘。你会看到这些还算年轻的医生们逐渐丢掉自己的帆布鞋、球鞋,改成常年穿的一双洞洞鞋——一种以丑和难搭配著称的单品。 东直门医院的骨科医生杨济洲是80后,他也是时尚绝缘体,“基本上这一个夏天一条牛仔裤、一条休闲裤,两条裤子轮换着穿,到了医院之后都是工作服,这些也就是来回路上穿一下”。 为什么电视剧中的医生形象与现实里的差别如此之大?如果知道一位医生每天的工作安排,就可以理解他们为什么显得有些不修边幅。 杨济洲的一天从早上6:10开始。他所在的骨科属于外科,每个工作日,他需要在7:20到医院,从查房开始一天的工作。周一、周三、周五是手术日,一个接一个手术把一整天排满;周二和周四是门诊日,他要一天接诊数十位病人。按照医院的系统设计,专家门诊预约号在30个左右,但到了中午11:30,会有一些老患者或是增加的预约号,于是,接诊时间会延长到下午2:30。在这之后,他才能吃上中午饭。而下午的工作结束后,到了5:00,工作还没完,得继续查房、出医嘱,再跟其他医生交班。 ▲ 有时过于疲惫,医生会直接席地坐下休息。图 / 视觉中国 就算下班回家,医生还在工作。许多患者会在深夜线上咨询问题,病房里的危重患者的情况也需要持续关注。杨济洲有教学和科研任务,需要集中精力在整块时间里完成。 处于规培阶段的李立工作更琐碎。上午,他要查房,给病人换药、开医嘱、写病历、办出院,下午则是协助主刀医生连续做多个手术,站三四个小时。他晚上的时间也留给学习和科研。没有病人呼叫的时间里,他收集病例、标本,做实验,写毕业论文,准备规培证考试。 除此之外,许多医生还要值夜班,作息被动地不规律起来。很多医生都处于缺乏休息的状态,虽然好像每个医生都有洁癖,“无菌意识很强,但休息室乱得一塌糊涂,都是累得不行了的时候赶紧在这休息睡一会儿,顾不上收拾”。 对医生而言,时间是宝贵的。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医院,5分钟、10分钟就吃完饭是常态。医生很难参与育儿,杨济洲的儿子还在上小学,每天早上儿子去学校时,他在医院查房;放学时,他还在手术台上或者门诊里。这些年里,他没有接送过儿子上学放学,连准确的放学时间都不知道。 麻醉科医生顾士杰没有时间谈恋爱,至今还是单身。他觉得医生的疲惫是一种无奈,“太累了,下班只想在家里待着,看看书”。由于无暇思考如何休息和娱乐,吃什么成了最重要的事。“只有晚饭这顿饭是我可以自己决定的,不用吃得那么快,我会犒劳自己点个汉堡炸鸡什么的,都是垃圾食品。” ▲ 医护人员在狭小的休息室里吃外卖。图 / 视觉中国 很多努力不被看到 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业匮于了解的,还有在医院这个庞大而精细的系统里,那些很少被看到的岗位和努力。 张时民在协和医院的检验科工作了43年。在这家全国著名的医院里,全部类目的检测有几百种,他每天的工作是跟团队里的5位同事一起检测2000份以上的标本,其中包括血液、尿样、粪便以及各类细菌、真菌等。 他也曾轮转到接收病人送检排泄物标本的窗口工作。有一次,他看到病人用纸把装载尿液的塑料器皿“里三层外三层裹起来”再递给他。病人觉得尿很脏,但他觉得完全没必要:正常的尿液刚排出来的时候甚至是无菌的。 张时民早就习惯了跟排泄物打交道。“我们经常把病人的标本处理完了,洗洗手转过头就到旁边吃饭去了。我们把它看作是能反应病人身体健康信息的标本,并不去想其他的事情。” 在一位检验科医生眼里,经过几十种的检测后,尿液可以成为判断肾脏病、泌尿系统、代谢性的疾病等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血液,在检验科,有80%的检测与此相关,涉及的种类有数百种。同样可以成为依据的,还有人们嫌弃的粪便。 3年前,张时民接触到了一个有些特殊的病例。在临床医生的描述里,病人感到不舒服,恶心呕吐,粪便里发现了金属,同时还有腹腔积液。这些症状加起来有十几种,互不相干,难以联系到一起,很更难判断问题的根源。临床医生没了办法,委托张时民给这位病人做检测。 因为病情过于复杂,一周后,协和医院举办了全院大会诊,轮到检验科报告时,张时民提到自己在病人的粪便里发现了3种寄生虫。根据他提供的检验结果,内科医生确定了病因,可以对症医治,病人在3个月后就治愈出院了。 对医生而言,检验科医生是“医生的医生”。现代医学讲究证据,很多疾病并不是看一看、摸一摸就能诊断出来的,检验科里上千种检测报告可以用准确的数据反应病人身体的变化,是病人走进医院后接受的第一次诊断。 有时遇到一些疑难情况,张时民还会跟同事几个人讨论,为什么仪器显示的图像会不一样、显微镜下看到的东西之间有什么关系,还要跟临床医生沟通病人的背景,再核实这份报告是否可以发给病人。与检验科相似的还有放射科和病理科,这几个部门是医生最好的助手。 尽管检验科医生的工作如此重要,但张时民发现,“在收集标本的窗口很有意思,你会看到有人管我们叫‘师傅’,有人叫‘护士’,有人叫‘喂’,还有的什么都不叫,叫什么的都有,但是很少叫‘医生’的。”这些称呼直接代表了大众对检验科的印象。 实验室有生物安全要求,病人不可以随意进入,人们很难知道完整的检验流程是什么样、有多少人参与了检验工作。因此,“普通病人去看病,如果病看好了会感谢医生,但很少有人想到检验科医生”。 ▲ 现代化的实验室,血常规检测流水线。图 / 受访者提供 为了那个身体里有3种寄生虫的病例,张时民自费100多元买了5本相关的书籍,下班之后熬夜钻研,才想到这些症状或许与寄生虫有关。“申请买书审批也挺麻烦的,我想着100多块钱,也就是出去吃一顿饭的事,直接就买回来了,但是对我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张时民的家里有一整个书柜的医学书籍,都跟各种疾病的检测、诊断有关。 新冠疫情时期,医院要迅速研究出检测新冠病毒的方法,实现快速检测,完成几万、几十万人的大量筛查,这些成果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检验科医生的努力。 对更多临床医生来说,那些在手术台之外的努力通常也没有被看到。 医生面前,人人平等。医生应该用耐心的态度向每一位病人解释病情、提供治疗方案。杨济洲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情绪的事情”。 但回家之后,家人感冒发烧,他会直接说:“没事,吃药就好了。”这两种态度一对比,家人会觉得“你不把我当回事儿,太高冷了”。家人认为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大于对自己的关心。 杨济洲偶尔会遇到一些不太容易沟通的病人,即便有情绪也要保持职业素养,但这些情绪有时候调节不好,会带回家庭内部。“看到孩子调皮会忍不住说几句,说完我就后悔了,孩子也很不容易,我不至于发这个火。经常有这种情况。” 在他看来,“医生其实也是服务人员”。 ▲ 图 / 视觉中国 医生也有无奈的一面 人们都以为医生是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但根据丁香园•丁香人才发布的《2020 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一线城市全国专科医生平均薪酬万,二三线城市19万,低线级城市万。这很难跟医生的工作量相匹配。李立说,“医生要做的事情更多,身上的责任也更多”。 几天前,北京房山区出现了几例新冠肺炎病例。杨济洲的一位同事恰好与其中一名感染者住同一社区。周五晚上同事下班回家,快到家时发现社区被封了。此时继续回家,他就要被限制出行,在家工作。对医生而言,这其实等同于一个难得的、天经地义的休假机会。但考虑到医院里的病人还需要他,他没有回家,转头回了医院,之后都住在医院的休息室里。杨济洲说,“需要抉择的时候,他首先考虑了患者”。 大家都觉得医生无所不能,实际上,面对病人时,医生也会感到无力。 李立在医院规培时,曾在深夜接收到一名腹痛难忍的女性,诊断后发现小肠破裂。丈夫陪她一起来做检查,看起来很着急。检查之后,李立发现,这名女性腹部有明显的钝器击伤。询问因为什么受伤时,病人始终沉默。李立推测她可能受到了家庭暴力,但当时无法直接拆穿。 在医学生的考试题里,最常见的是一道医学伦理题: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你查出了丈夫感染艾滋病毒,你会不会告诉妻子这件事?正确答案是:不能。 病人不只是个体的人,同时也是家庭、社会中的人。医生的工作是医治病人,但每个人有自己的考虑和选择,医生永远要尊重病人的主体性。 人们觉得医生是在与疾病做无畏斗争,但面对疾病,医生更加心存敬畏。 很多人并不知道,许多疾病都无法被彻底治愈。人们理解的治愈,实际上是“维持”。一个生过病的人,身体机能不可能恢复到生病之前的状态。 李立举例,已经形成的病理性近视是治不“好”的。“近视眼手术的原理要么是把人的角膜削薄,要么是在眼睛里植入人工晶体,去等价戴一定度数眼镜的效果。你好像没事了,其实没有被治好。做过一次近视眼手术的人要非常用心保护眼睛,不然很容易再次近视。” 很多疾病一旦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就会产生难以接受的后果。 杨济洲在读硕士的时候遇见过一位病人,在送到医院前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耽误了几天,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走出手术室,他一整天没说话。“这种场面对我打击很大,觉得人太渺小了。” ▲ 图 / 视觉中国 麻醉师顾士杰也多次遇到“人已经不行了,送到医院抢救”的情况,“医生知道什么叫回天乏术,但家属不愿意放弃,这个时候非常无奈,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很绝望”。 因为职业性质,医生是最直接面对人的衰老和死亡的人。李立的室友在ICU工作,“管了6个病人,一周走了4个,他整个人都崩溃了”。 因为太大的工作压力和强度, 有人会离开医院,离开手术台,去从事医疗相关工作。李立的同学,有的去了医学杂志社做编辑,有的去了药商厂家,给新药上市做临床评估。 李立觉得自己是个“逃兵”。分科室时,他选择了眼科,因为“这里没有太多的生老病死”。他在医学里逐渐学习怎么面对死亡。在一本书里,他看到癌症专家的研究发现:病人在面对自己患癌的消息时,心理变化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不相信,觉得医院误诊;第二层是愤怒,凭什么是我?第三层是讨价还价,我愿意把所有的收入都给上帝,让我多活20年;第四层才是接受这个结果。事实上,这也是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变化。 李立说,“看完这本书,会想得更开一些”。 杨济洲仍然愿意做直面死亡、果断决策的医生。“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缓解人身体的疾病和痛苦,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同时,医学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学科,每一位医生都必须保持学习习惯,这对他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哪怕是不是站在最浪尖,也要勇于更新自己的知识和关键技术,接受新事物。作为医生,更要有一个包容的系统。我很享受这些。” 张时民在上个月刚刚退休,但他觉得自己还可以继续学习。除了时不时到医院或学校与同行交流工作经验,他还开设了一个微博账号,有空时发布自己拍摄的显微镜下的标本照片。 常常有医学生发图片@他,向他咨询:“老师帮忙看看这个是什么?五个月小孩的粪便涂片。”他会仔细观察后回复:“这不是粪便里该有的东西,再涂一片看看。 ▲ 显微镜下的尿酸结晶。图 / 张时民微博 对他们而言,医生不只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伴随一生的生活方式。它意味着一个人要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 在《框不住挑战》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普通人要成为医生,会遇到哪些更具体的困难。对他们来说,从选择做医生的那一天起,挑战就无所不在。

是企业单位《中国当代医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登记,卫生部主管、中国保健协会和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医药卫生期刊。

医学编辑这个名字太笼统了。我的经历,我以前在一个培训机构,里面的所谓的医学编辑其实就是做图书发货对接。我的同事以前在医药公司做医学编辑,主要工作是对医学类杂志期刊进行校对,排版这一类。最靠谱的方法还是问招聘者,问的细一点。

北京医学杂志社工作

可以。比如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医杂志社、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主办,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专修班”定于2012年9月14日-17日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举办。这个会议举办方就有中医杂志社。我还见过中国优生优育杂志举办过的会议,一时找不到了。医学杂志社是可以举办学术会议的。

据《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其未收录在内,也就是不是核心。以下是下载地址,自己看。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设有办公室、总编室、出版发行部、财务室、各刊编辑部,以及北京华康广告公司等部门。本部直接编辑出版22种期刊,同时对中华医学会主办,委托省市医学会或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编辑出版的104种期刊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汇集国内外优秀的医药卫生专家,组成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在长达120余年的办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医学期刊编辑出版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培养、建立了自己的编辑队伍。依靠这些高层次的医学专家和高水准的编辑队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走在传播最新医学知识、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引导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前沿,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最有学术权威性的杂志系列。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是国内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中国医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126种期刊发行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外近千种医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还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资源推向国际,将中国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积极促进国内外的双向学术交流。创刊于188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年来一直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并以开放获取形式(OA)实现全文上网,在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年薪火传承,世纪中华风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经过百余年发展壮大,已形成学科分类合理、种类齐全的系列学术期刊群,被公认为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编辑出版质量最好、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医学期刊群体,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中华牌”杂志,并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中华系列杂志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评选和“双效期刊”评选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多种入围。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再获殊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支部多次荣获“卫生部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微机排版中心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卫生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幕的全面拉开,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领军团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打响了攻坚战的第一枪。2009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永载史册的事件,标志着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新纪元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恪守办刊的准则,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办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而且要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真正实现我们新世纪的目标: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再现世纪华章、打造医学信息新航母。社长兼总编辑 游苏宁

医学杂志社工作怎么样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 , 虽然专业理论上搭边。但是实际工作中 还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的。我建议你最好做一下你的人生规划 。就医的话,以后的发展前景也是很不错的,以为这毕竟是真正的工作经验积累,随着年龄增长,就会待遇越高。但你必须要向上。编辑呢 偏文职类,以后的发展方向会是主任之类的,我认为这类的潜在空间未必会有实际的医师要有发展。其实,你刚刚毕业 ,可以尝试着去做。关键就是在于摸索到适合你 而且你也喜欢的工作。可以去医院 把自己的专业在实际中深造总结。那时候再写出来的医学理论,会更有说服力和准确性。

我觉得还是去医院多积累点经验和知识吧

两三千到一万多不等,看你学历和工作经验,和在几线城市工作

医学编辑,工作1年,月薪8k,再加年终奖,但会比较苦,加班是常事儿,(不是杂志类编辑)。

北京医学杂志社工作时间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有的,简介如下:

《北京医学》为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系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刊源期刊)。本刊主要对象是中、西医药卫生人员及科研人员。本刊的任务是推广交流北京地区与各省市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和中、西医药防治疾病的实践经验,为提高医学科学水平服务。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公司邮箱,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8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3条。

公司介绍:《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是2009-03-12在北京市东城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魏均民,注册资本1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北京医学杂志社工作待遇

不太好,底薪少,销售提成不是多做多拿,而是一整年做到了一个任务额以后才有固定的一点提成,基本挣不到什么钱,而且公司还对销售人员手机定位,基本没有隐私可言,经常占用周六周日开会,我男朋友去了几天就不干了。

去查他的刊号就知道是不是正规的了。你是医务人员吗?我们发论文的话是先把文章邮过去,他收到后会审核,通过后会写信过来让你汇款。不放心的话去别的医学杂志发吧

我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科的发展经历了由物理治疗学、物理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的发展过程。 解放前,物理治疗仅在极少数大医院开展。解放后,50年代初期,在卫生部的领导组织下,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培养了许多医生和技术人员,成为全国开展理疗、体疗工作的骨干,许多大中型医院建立了理疗科。1958年5月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筹委会。50年代后期,超声诊断和肌电图诊断技术分别首先在理疗科使用,而后转至临床科应用。物理治疗的临床应用有较快的发展,并开始了物理因子作用机制的研究。 十年动乱中这个学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十年动乱后逐步恢复、发展。1978年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正式成立,创建了《中华理疗杂志》与《中华物理学杂志》。通过引进和研究,新的物理治疗和诊断技术不断出现,现代物理治疗方法与我国传统疗法相结合,物理因子的应用和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这个学科由物理治疗学阶段进入了物理医学阶段。 1982年,我国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的概念,组织了康复医学知识与技术的学习。80年代中期,我国的现代康复医学事业逐渐兴起、发展。一些省市建立了康复医疗机构,一些大中型医院建立了康复医学科,不少医院理疗科和疗养院在原有理疗、体疗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康复意识,开展了康复医疗工作。一些康复医学工作者建立了康复医学学术团体,各地组织了康复医学学术交流。这个学科开始进入了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的阶段。为了适应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于1985年7月更名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有些医院的理疗科也随之更名。自此,康复医疗工作日渐广泛深入,并出版了不少康复医学专著,创办了期刊。为了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中华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于1995年6月更名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 这个学科在进入物理医学与康复学阶段后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进展。 物理因子的应用和研究在广度和浓度方面有很大的新进展。如:应用功能性电刺激改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应用毫米波治疗溃疡病、炎症、创伤、放化疗后骨髓造成血功能抑制等到疾病,并进行了毫米波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行了紫外线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影响和溶栓效应的研究;较广泛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和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于心脑缺血性疾病、颅脑损伤、糖尿病以及一些免疾性疾病的治疗,并研究了这两个疗法对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糖代谢、脂代谢的影响。过去肿瘤被认为是物理治疗的禁忌症,近二十年来许多物理因子进入了这一禁区,出现了电化学疗法、高频电与超声波的体外和体腔内加温疗法、微波组织凝固法的体表或经内窥镜治疗、高能激光疗法、光动力学疗法、冷冻疗法等,还进行了不同方式和不同强度磁场、高频电磁场诱导植入体内铁磁热籽发热、抗癌药物磁微球等到方法的抑瘤效应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近年还有论文报告了次声对脑功能的影响等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运动疗法是康复疗法的重要手段,日益得到重视。运动生理疗法、运动发育疗法、Maitland手法等技术被引进后,丰富、扩展了运动疗法的技术。运动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疾病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用于心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用于老年人的保健。有许多论文报告了运动对心肺功能、体内糖代谢、脂肪代谢的影响的研究。 不少单位根据自已的条件开展了简便实用的作业疗法,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就业能力。还有些单位开展了言语矫治、文娱疗法、心理疗法,使患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康复。 康复评定是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判定疗效的重要依据。国内学者不但应用和研究从国外引进的评定方法,如:评定脑卒中的Bronnstrom法、Fugl-Meyer法、MAS法、SIAS法等,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法,综合评定的FIM法等。为了适合国情,也研究修正国外的评定方法或制定新的评定方法,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生活质量的评定等。许多论文报告了神经电生理检查法,如:肌电图检查、诱发电位检查等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近年报告P300电位检查为大脑认知功能的评定提供了客观的量化指标。此外,有些单位利用平衡仪评定神经、骨关节疾病时的功能状态,利用等速肌力测定仪评定膝关节伤病时伸肌屈肌的功能。 在专科疾病康复方面,脑血管病的康复是一个重点课题。国内有大量关于脑卒中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的报告,在专科康复课题中占了最大的比例。所有报告都突出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重要性,认为在卒中发病1个月以内,甚至在生命体征稳定数天内在综合治疗中开始康复治疗的患者的功能恢复较快、较好。近年国内十多家医院联合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的工作。现在对脑卒中患者不但着重进行了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也进行了吞咽障碍、单侧空间忽略、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心理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及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肢体痉孪等合并症的康复治疗。 骨关节伤病的康复也是一个热门课题。许多论文报告了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肢体骨折、脊柱骨折、断指再植、肌腱损伤修复重建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功能障碍等伤病进行物理治疗、手法治疗、运动功能训练的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有些单位对骨关节肌肉伤病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认为这是增强肌力、改善肢体运动的有效方法。 此外,近年对颅脑损伤的康复采取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心脏康复在一些医院有进一步开展,提出了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搭桥术后早期的两至三周康复方案,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近年的研究发现肥厚性瘢痕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减少、胶原降解减少所致,这为肥厚性能瘢痕的防治提出了新的着眼点。 为了促进本专业的学术交流,近年来我专科分会曾组织几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如:1996年5月的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1997年5月的全国康复医学教育研讨会;1997年9月 的第二届全国康复评定学术会议以及1998年10月的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暨首届中青年学术交流会。各地区、各省市分会也都举行了多次学术会议,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我学科的学者已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如: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韩医学交流会、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会第十二届大会,国际康复医学会第七、八届大会等学术会议,达近百人次。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会接纳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为成员,分会的第四届委员(专科学会会员)均成为会员国会员。 我分会所属的两本期刊近年也有新的进展。《中华理疗杂志》的学术论文质量提高,1998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中华物理医学杂志》已从超声诊断、医学物理逐步转向以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为主要内容,该杂志正式于1999年为《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于2000年改为双月刊。近年来还出版了多本专业性的书藉,如:《新编物理治疗学》、《临床实用理疗学》、《实用物理治疗学》、《现氏康复治疗技术》、《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康复》、《心脏康复》、《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中国理疗疗养康复专著出版概况》等。此外还有多部著作即将出版,如:国内数十名专家合著的《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物理治疗学大全》、《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等。我分会专业名词审定小组负责编辑审定的专业名词亦将于1999年底出版。我学科32名专家合著、1993年出版的高等医学院校参考教材《康复医学》一书于1996年获卫生部第三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卫生部医药卫生杰出科技著作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由于我学科比较年青,十年动乱期间学科队伍被削弱,人员断层现象比较严重,专门培养中、高级专业人才的学校很少,而学科发展迅速、极需大量人才。为此,许多省市、学校、单位抓了多种形式的办学:(一)正式大学、中专教育:现在国内培养我专业大本生的医疗系分流班有二个,培养大专生的专业班有三个,培养中专生的学校有四个,负责培养年青的专业人才。(二)在职人员培养:设在辽宁汤岗子理疗医院的全国理疗/物理康复医师进修班自1979年起至今已办17年共17期,近年又成功举办了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理疗大专专业证书班4期。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国内举办了多个康复培训班,其中同济医科大学举办的全国各省市康复医师培训班7期。安徽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师学习班3期,中山医科大学学习班3期。中国康复研究中心10年来坚持举办康复医师、治疗师培训班,共培养3376人。这些学习班使在职医技治疗人员达到 知识更新。(三)高级人才的培养:现在全国有我专业硕士点9个,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近百名;有博士点1个,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5名,这是我学科一支年青的骨干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学科现有专业医师近万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人员超过350人。 随着学科的发展,我国的物理治疗、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仪器设备的研制和生产的发展也很快。国内出现了许多研制和生产我专业所需仪器设备的工厂和研究单位,在工程人员和我学科人员的努力合作下,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新产品,如:脉冲超短波治疗仪、高频电加温肿瘤治疗仪、微波组织凝固治疗仪、毫米波治疗仪、光量子治疗仪、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新型颈腰椎牵引装置、肢体气压治疗仪、运动疗法器材、作业疗法器材、肌电假手、新型轮椅、手臂稳定测试仪、平衡测定仪、言语训练系统等,推动了我专业技术工作的开展。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紫外线治疗仪、磁疗仪等设备小型化、微型化,使物理治疗能更多地在基层开展,甚至进入家庭。家用保健运动器材的大批生产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市场的发展。有些新技术、新仪器正在研究,如:磁刺激仪、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步态分析仪、无线电控制的功能性电剌激仪、环境控制系统等。这些高科技仪器的研制成功必将会使我学科的发展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到,我们要加强团结协作,搞好医疗服务,深入研究探索,大力培养人才,缩小地区差距,多出成果,共同跨世纪为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科、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贡献力量。转自——谭维溢 教授《我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的进展》

如果能去高校的话,当然高校好。物理本来就不好找工作,当然自己决定。如果医院的条件满意,去医院也好,反正大家都不懂,自己再学不就行了。 我本人喜欢物理,你可以找个和物理相关的行业,然后在在自己的专业上发挥,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