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王者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王者医学论文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 ),中国最伟大的皇帝。唐朝第二位皇帝,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唐高宗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加谥文武大圣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静宁成纪乡人),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在李卫公答对中对其军事思想给予了详细介绍。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的政策,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良好的时期,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隋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应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于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世民被封为秦国公。唐朝建立以后,李世民以功被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为统一全国,唐朝建立以后,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在统一边疆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知将,选拔良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的赫赫武功也永垂青史!

先说明比赛原因,前期准备,得到谁的帮助,突出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与老师的指导之类的,得到好成绩的可以感谢同学老师,没有好成绩的也要感谢同学老师。

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刘江滨) 两千年前,太史公司马迁读《孟子》,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遂废书而叹。老先生所叹者,是以为利乃乱之始也。两千年后,我读

曹操的历史功绩,现在看来,应该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扫平北方军阀,统一中国北方,恢复发展生产,使北方人民安居乐业,过上太平生活。这些功绩,表现出曹操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另外,他博学多才,其诗歌至今流传,又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才能。这些功绩和才能聚于曹操一身,自然显现出男子汉大丈夫的非凡魅力,有人因此而喜欢他崇拜他,也算是有道理的。 曹操对于汉王朝,也是有些贡献的。早年,他是“治世之能臣”,不畏豪强,执法严明,将他的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领兵打黄巾,虽然有镇压农民起义之嫌,毕竟也是对汉王朝有保全之功;兴兵讨董卓,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是堂堂正义之师。后来迎献帝,迁都许昌,恢复礼乐,使奄奄一息的汉王朝又多活了许多年,这也是有贡献的。曹操因此得意地自比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如果曹操真的肯做周文王、周公,做伊尹、霍光,那在历史上他就可以称是一个完人了。但是不然,曹操至所以肯留着汉献帝,不是拿他当君王,只是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只是为了握一张王牌,方便其发号施令。一旦羽翼丰满,根基稳固,就要取而代之。 《后汉书献帝纪》中,建安年间曹操每一次升官,范晔都写为“曹操自为……”表面上仍是献帝封的,但曹操想当什么,献帝就得封什么。“三公制”搞腻了,就改为“丞相制”,直到后来封魏公加九锡,最后进封魏王。 对忠于汉朝的官员,有名望的官员,曹操陆续实施排挤、罢免、屠杀。而那些试图对抗曹操扶保汉室的官员贵族,曹操更是杀得有理,甚至牵连上皇后皇子。 曹瞒传曰: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这段帝后之惨状,在京剧《逍遥津》中表现最多,听之凄怆。人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确是公允之论。曹操对于汉献帝,丝毫没有臣子之节,他在《十二月己亥令》中的侃侃而谈,实在是自欺欺人。 按《后汉书》的说法,在桓帝灵帝时,“天厌汉德已久”,汉王朝实是到了应该灭亡的地步。仁人君子为了天下苍生,取汉祚而代之,原没有什么过错。张角黄巾起义时,提出的口号就是堂堂正正,“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明确提出要造反,要消灭汉朝,取而代之,他虽然失败了,但死得像个英雄。董卓曹操之流,口头上尊重汉统,以天下为己任,而采取种种卑劣手段,阴谋篡位,这种行径,在人品上实实地不如张角!后来曹操正月死,到十月曹丕就篡了汉,美其名曰:禅让。 如今人们有许多时尚的观念,像“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云云。在这些理论的引导下,天下事原没有对错之分,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就行。所以曹操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什么都不算错,能够取得成功就是英雄。

王者新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的写法如下:1、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新颖的题材会很加分。2、可行性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鹭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3、实用性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能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一是与临床联系的课题,二是可重复性。4、科学性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根本。

医学生的论文范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医学生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摘要 :针对当前医院检验科带教师资水平低下的现状,提出要从提高带教教师专业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及制定规范化的带教流程等方面来切实提高医检验科实习带教水平。

关键词 :医学检验;实习带教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仪器在检验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医院检验科开展的大多数项目都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在有些大医院甚至连样本分检都应用了流水线,这使得现在的检验实习生进入医院实习后几乎沦落为“仪器操作工”,很多实习生反映在生化、临检等专业组实习期间只是从事简单的样本编号、离心、上机等枯燥而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在实习期结束后,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进行独立的检验工作,更不要说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与预期的实习效果相差很远。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经过考察与调研,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带教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实习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使实习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认真负责、学识丰富的带教教师,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却是大多数的带教教师理论知识匮乏、知识结构陈旧。

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本科室各个专业组除了专业组长,其他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任何带教能力,实习生跟着这些老师只是简单地模仿他们的工作流程,根本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有的工作人员自己的工作习惯都是错误的,这样对实习生的临床实习非常不利。随着时代的快速前进,现代医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前进与发展,带教教师也需要适时转变观念。

首先必须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一方面要经常阅读专业书籍,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系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要经常查阅文献,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熟悉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以及前沿技术。其次,带教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端正工作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摒弃唯利是图的思想观念,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准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促使实习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成为实习生学习的楷模,把实习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二、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对教学的基本原理的不理解会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独立思考,教学效果自然不好,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记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采用病例讨论的方法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比如在《临床检验基础》关于尿液检验这一章节中讲到试带法尿蛋白检测采用的是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因此尿液pH变化会干扰尿蛋白结果,pH高会出现假阳性,pH低会出现假阴性。学生在学习时由于不理解原因,所以经常会记成相反的结果。因此当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尿液pH高于8、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的样本时,为了证明是否是尿液pH干扰导致的假阳性,带教教师可以将这份尿液用生化分析仪进行尿蛋白检测,根据生化分析仪上的阴性结果再反过来向学生阐明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的原理,这样就能有助于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PBL模式进行实习带教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的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病案为先导的学习方式[2]。在实习带教之前,带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因为要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学习时就会自觉地理解记忆,这样比简单的说教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比如在凝血检验中会遇到很多心血管科的病人要多次检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通过这一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病人要定期复查这一项目?”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知道了心脏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长期口服华法林之类的抗凝药,学习了这类抗凝药的抗凝原理,并且了解了华法林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使用过量易致出血,用量不足又会导致体内血栓形成,所以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而INR值是根据PT计算出来的,因为每个批次的凝血酶原试剂活性不同,这样检测出来的PT结果差异很大,不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所以每批试剂都会有相应的国际敏感指数(ISI),利用ISI和PT计算出INR,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对于INR的临床意义就会记得非常深刻。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期间带教教师再配合一些病例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使理论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PBL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将复杂的网络样结构的医学知识以“疾病”连接起来,将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比如在临床专业中的本周氏蛋白检测,可以与生化专业中尿蛋白电泳检验出的M蛋白带,以及血液科的多发性骨髓瘤进行联合讲解,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得以交叉,使学生学到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而不是片面的、断层的知识,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建立规范化的带教流程

带教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一样,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不同的教师其工作习惯、实践经验、心得体会都是不一样的。同样一项工作一个老师这样做,另一个老师却是另外一种做法。例如在临检组实习期间对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时,有的老师说需要染5—10分钟,有的老师却说染2—3分钟就足够了,这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使得临床带教无法规范化、标准化。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长期存在,建议科室可以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实习生带教流程。各个专业组根据本专业的检测项目和工作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带教要求写出本专业的带教目标、带教内容、带教方法以及评价要点,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文件,各带教教师定期对文件进行系统学习,对各自的带教内容做到熟记于心,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也才能真正认真对待实习过程。

四、定期进行实习带教效果考核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对带教工作的有效总结。科学的实习考评制度既可以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可以衡量带教教师的实习带教水平[3]。我科现有的考核仅仅是对实习生进行的出科考核,并没有对带教教师的操行品德及教学方法进行考核。即使是针对实习生的出科考核,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专业组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逻辑性无从得知,打分也充满随意性。针对这种现象,应该由科室成立实习带教考核小组,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及考核计划,按照计划定期进行考核。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临床实习生而言,是他们从学习到工作角色转换的非常重要的中间时期。医疗模式从过去的直觉医学到现在的循证医学,发展到未来的精准医学,对检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实习生既要学习医学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又要学习人文知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实习生的未来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规范化的实习教学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优秀的带教师资队伍、合理的教学实习计划、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的教学实施、科学的考评制度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何伟业,蓝红云,杨平英,等.检验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几点认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666.

[2]顾兵,潘世扬,黄佩珺,等.开放实验室及PBL教学在医学检验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69-71.

[3]郑磊,王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和管理模式的优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1):35-38.

医学论文者王云

王云:女,重庆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经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有统计理论方法及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国民经济管理及投融资管理。 正在主持四川省哲社“十二五”规划年度2012年度项目:“实体经济基础地位溯源与发展的政策支持”;参与了宜宾市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四川省人口普查相关项目等等多项横向课题。 主编了《统计学》(2010年川大出版社,第三版),参编了《国民经济管理学》(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统计》等教材。 撰写论文近20余篇,主要发表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商业研究》、《软科学》、《经济问题》、《改革》等刊物。

长期从事茶学科研及新产品开发工作,尤其在茶叶加工、品质检验、新产品开发及茶叶生化分析等方面造诣较深,成果颇丰。他先后主持和主研了14项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已取得获奖科技成果6项,其中5项为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另省级登记成果3项,独创国家级金奖名茶3个,国际金银奖名茶6个,全国名茶1个,省级优质名茶16个。在全国十多种重要性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有50余篇先后被评为全国及省、市、院级优秀学术论文或被《CA》、《CABI》、《中国农业文摘》及《西湖龙井茶》(专著)等摘录或收录,主编或参编专著及培训教材5部。其学术主要贡献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茶树大叶种能加工品质优异的绿名茶,提出了“花茶窨制时,茶坯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其吸香能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强”的新观点,并研究成功了花茶增湿连窨新工艺,改革了我国传统的花茶窨制工艺等。1996年受到了荣昌县人民政府的隆重表彰和一万元重奖。因近几年在学术和技术上成绩和贡献突出,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第五届中国农学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四川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和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1篇,出版专著2部:1)上海近代园林的现代化演进特征与机制研究.风景园林. 2010.第一作者2)早期上海外滩公共景观形成机制及其特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8.第一作者3)20世纪上半叶外滩公园的变迁.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8.第一作者4)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困境与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7.第一作者5)苏南水乡新农村特色规划探索——以江阴双泾“云外水庄”规划设计为例.中外景观.2007.第一作者6)农业与景观一体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6.第一作者7)生态、人文相结合的道路绿化景观创新实践--以江阴市侠客大道景观设计为例.2009.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通讯作者8)城市道路绿视率及其影响因素--以张家港市西域区道路绿地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9.通讯作者9)公园儿童游戏设施研究--对上海复兴公园和吴泾公园的调查分析.2009.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通讯作者10)生态、节约、文化、适度——江阴市文明广场景观改造方案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8.通讯作者11)论城市园林跨入休闲时代.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8.通讯作者12)犯罪预防性景观设计初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7.通讯作者13)陶渊明的田园美学思想及其对后世园林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7.通讯作者14)寻找失落的空间——大学校园空间形态、场所特征的流变与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7.通讯作者15)我国风景园林标准体系现状研究. 中国园林.2007.通讯作者16)我国灰色区域小城镇的景观生态学分析及其发展对策初探——以江阴周庄镇为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7.通讯作者17)综合性报纸媒体对园林行业发展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科版).2007.通讯作者18)当代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奖对美国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中国园林.2006.通讯作者19)当代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奖对美国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中国园林.2005.第二作者20)基于RS-GIS的三峡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EI收录,第二作者)出版专著2部1)《景观艺术学——景观要素与艺术原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参编)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编)

医学论文作者王玲

黄世文黄世文,男,1962年12月生,博士,副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杭州市131、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一、二级人才。自1985年至今在水稻所从事水稻病理、生物农药研发及生物防治研究。先后参加、主持国家、部省级、国际合作、国家基金、省重大、省基金等项目30多项。主持农业行业专项“三大作物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3014)子专题。主要从事水稻纹枯病、穗腐病和稻瘟病研究。中文名:黄世文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62年12月职业:教师毕业院校: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主要成就:完成农业部“水稻病虫害网络专家诊断系统”病害部分内容。代表作品:超级稻栽培技术人物经历1981年9月-1985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学士。2001年9月-2004年6月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博士。1985年7月-2004年5月:中国水稻研究所,植物病理、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研发。2004年6月-2010年12月: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病理、病虫害防控及生物农药研发。社会兼职1、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植物病理学会会员。3、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4、广西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才培养共招收硕士研究生8名(4人已毕业)、协助指导研究生2名,指导本科生30多人。科学研究研究方向1、加强稻瘟病研究;2、水稻穗颈瘟和穗腐病复合发生、流行规律及其防控技术研究,尽快鉴定;3、关注水稻矮缩病毒病(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和研究动态,筛选抗矮缩病水稻品种(材料),服务生产和抗病育种。承担科研项目情况主持课题8项,参加863子专题、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攻关(支撑计划)、国家(省)基金、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部、省重点项目,国际合作等各类课题20多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稗草病原真菌孢子培养及其基因改造研究”(30070505)(2001-2003);2.国家农业行业重大专项“三大作物纹枯菌种类与寄主抗性的鉴定技术”(nyhyzx3-16)子专题(2007-2010);3.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食品生产过程中转基因相关物质的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ZX08012-010B)子专题(2009-2010);4.国家农业行业重大专项“三大作物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3014)子专题(2011-2015);5.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鉴100和中香1号生产技术”子专题(1999-2002);6.农业部能源生态建设课题“水稻沼肥施用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2005-2006);7.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项目“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和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SN200711)(2007-2009);8.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引导项目;年参与申请“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中心(二期)”(2009ZX08019-006B)扩建基建项目。研究进展(含主要贡献及今后打算):1、在进行杂草生物防治研究中,筛选到稗草生防菌HGE,发表了相关论文26篇,获得专利2项,为后来的微生物除草剂研究、制剂研发、成果鉴定及获奖打下了基础。2、是确定水稻抗纹枯病鉴别寄主、鉴别菌株;确立抗纹枯病鉴定技术、方法的主要完成人。在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纹枯菌与寄主互作等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发表相关论文15篇,申请专利1项,在国内该领域有一定影响。3、在国内外首次明确水稻穗腐病的侵染源、发生、流行、危害及产量损失与气候、品种的关系。研制出复配防治剂及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后取得了较好防效。4、研究、集成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简便高效“傻瓜”式防控技术”和“水稻生长后期主要病虫害简单化防治方法”。提出了以“病虫测报圃结合当地县(市)、乡(镇)植保信息,进行准确测报,精准防治”的优质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在多个省示范、应用取得了很好效益。在主持国家行业(农业)重大专项“三大作物纹枯菌种类与寄主抗性的鉴定技术”(nyhyzx3-16)子专题(2007-2010)期间,研究集成了“水稻生长后期主要病虫害简单化防治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简便高效“傻瓜”式防控技术”和“水稻纹枯病生态无公害防治技术”等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万亩,平均每亩平均增产稻谷千克,减少施药次数次,每亩减少农药用量克有效成分。增产、省药、省工合计每亩节本增收元。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应农业部要求,编写了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主推技术9项,作为2011年农业部主推技术。9项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是:1、“一浸二送三预防”防控稻瘟病技术(药剂浸种、移栽前施送嫁药、送嫁肥);2、“肥水调控+倍量施药”防控水稻纹枯病技术(N、P、K,有机肥平衡施用,控制N肥,加大用药量);3、“药剂浸种+倍量施药封锁中心”防控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技术(药剂浸种、加大用药量封锁初发病点或中心);4、“一浸两喷”防控稻曲病和穗腐病技术(药剂浸种,孕穗后期和抽穗扬花期二次喷药)5、“抗、避、断、治”防控水稻条纹叶枯病技术(选择抗性品种(组合)、调整播栽期避开传毒媒介昆虫高发期、切断传毒源、以治虫防病)6、“选药-选时-喷到位”防控稻飞虱(褐稻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技术(选择专化性药剂、速效和持效药剂兼顾、选择卵孵化高峰及2龄幼虫前施药、用粗雾喷到稻株中下部)7、“物理与生物防治结合、前期压基数后期保穗数”防控稻纵卷叶螟技术(利用诱虫灯加生物农药,重点在前期杀虫压低基数,后期防治保穗数);8、“栽培避虫+性诱剂诱捕”生态绿色防控螟虫(二化螟、三化螟)技术(调整播栽期将水稻易感虫期避开害虫高发期);9、“针对性药剂复配,下粗上细”防控水稻后期复合型病虫害技术(根据主攻病虫害选择专化性药剂,下部病虫害喷粗雾、上部病虫害喷细雾)。获得成果4项1.“稗草病原真菌制剂防治稻田稗草研究”2003-7-18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排第2位),同类项目国际先进水平。2.“微生物除草剂杀草毒素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研究”2007-5-30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排第6位)。3.“优质早籼中鉴100的选育与示范推广”2005-5-12获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排第12位)。4.“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鉴100、中香1号生产技术”2001-09-26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成果鉴定(子专题主持人),国内同类项目领先水平。发明专利授权专利1、“用稗草基质生产稗草生防菌孢子的方法”(申请号:),专利号:;国际专利主分类号:C12N1/14;专利申请日:2002-2-10;公开时间:2003-08-27;授权时间:2005-09-14(第1发明人)。2、“基于沼渣的作物促生诱抗异源真菌蛋白农药的生产方法”,申请号:,受理时间2006-04-21;公开时间:2006-09-27,授权日期:2008-7-23;(第1发明人)。3、“一种利用发酵废水制备发酵培养基及生产生物农药的方法”,申请号:,受理时间2006-09-08,公开时间:2007-02-21,授权日期:2010-11-24(第1发明人)。公开专利1、“一种除草剂组合物”,专利号:,公开日期:2003-12-31排名第2位2、水稻纹枯病菌融合群判定的鉴定方法,专利号:;公开:2010-08-04王玲,黄世文,刘连盟3、三唑酮与爱苗复配农药,公开:2010-07-28黄世文、王玲、刘连盟4、一种重组膦丝菌素乙酞转移酶(PAT)的制备方法审查中王玲、刘连盟、黄世文学术会议、技术服务:1.参加国际、全国学术会议20次,提交论文18篇,做大会或分组报告15次。2.技术服务。参加国家、部、省及所里组织的科技下乡、科技救灾等活动30多次。组织、参与技术培训授课30多次,累计培训国内外农技人员、农户3000多人次。论文专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2000年后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47篇、第一作者42篇、通讯作者10篇。主编(译)专著5部;参与编写、翻译出版专著8部。完成农业部“水稻病虫害网络专家诊断系统”病害部分内容。2000年至今出版著作:1.南方优质稻米生产技术:中鉴100和中香1号生产技术黄发松主编、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7-80119-433-O/.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优质稻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7-80119-433-O/.水稻杂草防除—全球综合状况(原著:联合国粮农组织之粮农组织植物生产与保护论文集139)参译(第11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4.优势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025.水稻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傅强、黄世文主编金盾出版社2005-036.农民增收百项关键技术丛书:优质水稻品种及栽培关键技术参编中国三峡出版社农业科教出版中心2006-017.超级稻栽培技术黄世文副主编金盾出版社2006-128.中国现代水稻参编第13章4万字金盾出版社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0810.水稻生产100问:水稻技术100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一万个为什么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0311.水稻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傅强、黄世文、谢茂成主编金盾出版社2009-1112.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解析黄世文、王玲、刘连盟主编金盾出版社2010-0413.稻田浮萍:农业综合体系中多功能小型水生植物,原著:黄世文、王玲、刘连盟主编译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2010-062000年至今发表论文201173.对中国南方部分籼型杂交水稻纹枯病抗性的评价王玲,黄雯雯,刘连盟,傅强,黄世文*作物学报,2011,37(2):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菌鉴别能力的比较王玲,黄雯雯,刘连盟,刘恩勇,范锃岚,黄世文*中国稻米,16(2):36-3871.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的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黄雯雯,王玲,刘连盟,刘恩勇,黄世文*中国稻米,16(3):34-3870.水稻稻曲病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刘连盟,王玲,黄雯雯,刘恩勇,黄世文*中国水稻科学,2010,24(4):353-35969.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王玲,黄雯雯,黄世文*,刘连盟,刘恩勇.生态学报,201030(20):*(Sci)CropProtection,2011,30(1):*(Sci)CropProtection,2011,30(1):10-1766.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王玲,黄雯雯,黄世文*,刘连盟,刘恩勇中国水稻科学,2010,24(6):623-629200965.水稻后期穗部病害---穗腐病研究黄世文,王玲,刘连盟,黄雯雯,朱德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p206.彭友良,朱有勇主编,2009,7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64.水稻纹枯病抗性研究进展(综述)鄂志国,张丽靖,黄世文,王磊核农学报,2009,23(6):997-100063.水稻纹枯病寄主-病原物互作鉴别品种与菌株的筛选陈夕军,王玲,左示敏,王子斌,陈宗祥,张亚芳,鲁国东,郭泽建*,黄世文*,潘学彪*植物病理学报,2009,39(5):514-52062.植物抗病促生蛋白对粳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黄世文,王全永,王玲,黎起秦中国稻米,2009,16(6):27-3261.三种研究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法的比较王玲,黄世文*,黄雯雯,刘连盟科技通报2009,25(5):588-59260.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与实践(2)黄世文,黄雯雯,王玲,刘连盟中国稻米,2009,16(5):48-5159.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与实践(1)黄世文,黄雯雯,王玲,刘连盟中国稻米,2009,16(4):13-1658.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超级杂交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黄世文,王玲,陈惠哲,王全永,朱德峰植物病理学报,2009,39(1):104-10957.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核心技术黄世文,王玲,黄雯雯,刘连盟中国稻米,2009,16(2):55-56200856.转真菌蛋白基因水稻生物学性状观察及抗病性鉴定黄世文,王玲,王全永,毛建军,邱德文浙江农业科学,2008,1:85-8755.土壤中有益放线菌的高效分离、筛选和生物测定技术黄世文,高成伟,王玲,王全永植物保护,2008,34(1):138-14154.纹枯病菌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中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黄世文,王玲,王全永,唐绍清,陈惠哲,鄂志国,王磊,朱德峰中国水稻科学,2008,22(2):219-22253.水稻品种ZH5及其杂交后代纹枯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研究黄世文,王玲,王全永,唐绍清杂交水稻,2008,23(4):7-1152.新月弯孢菌CLE菌株胞外蛋白对水稻纹枯病的诱导抗性及其菌种鉴定王玲,黄世文*,唐绍清,朱德峰,王磊.中国生物防治,2008,24(3):257-26151.稗草病原真菌AAE的分子鉴定及其粗蛋白诱导水稻的稻瘟病抗性王玲,黄世文*,王全永,鄂志国,王磊,张建萍,朱德峰,傅强中国水稻科学,2008,22(3):327-33050.植物生长素对水稻叶片衰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王玲、黄世文*、王全永、朱德峰浙江农业科学,2008,3,310-31349.新奇生物制剂对籼稻功能的影响王全永黄世文*王玲黎起秦浙江农业科学,2008,6:707-71248.水稻干尖线虫病在籼粳杂交晚稻上危害及防治王玲,黄世文*,禹盛苗,许德海中国稻米,2008,15(5):65-6647.抗褐飞虱和抗除草剂转基因粳稻新品系的选育及其中间试验王玲,于恒秀,黄世文,赵志鹏,龚志云,汤述翥,顾铭洪,刘巧泉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29(3):23-27200746.一份抗纹枯病优质水稻品种ZH5的抗病虫特性和生物学性状黄世文,王玲,王全永,唐绍清等中国水稻科学,2007,21(6):657-66345.两种氮肥用量对超级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王玲,黄世文*,林贤青等植物保护,2007,33(3):76-7944.利用啤酒和味精废水开发微生物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研究黄世文,王玲,王全永上海环境科学,2007,26(4):180-18443.植物激活蛋白诱导的生物化学活性及其应用王全永,黄世文*,王玲,黎起秦植物保护,2007,33(4):20-2342.利用工农业废水开发微生物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研究黄世文,王玲,王全永浙江农业科学2007,4:476-48041.工农业发酵废水生物处理及应用研究进展黄世文,王玲,王全永中国生物防治,2007,23(增刊):70-75200640.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分析王玲,黄世文*,刘经荣,袁翠枝江西农业学报,2006,18(5):42-45200539.两株放线菌对多种病原真菌抑菌效果及发酵培养基筛选黄世文、卢继英、王玲、黎起秦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p:(Magnaporthegrisea)HuangShi-wen,LuJi-ying,LuoKunetalRiceScience,2005,12(2):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拮抗研究黄世文,卢继英,罗坤等第四届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4月,上海.稗草病原菌防御性接种防治稻瘟病研究初报黄世文,卢继英,赵航等中国水稻科学,2005,19(4):384-38634.沼气生产及沼肥用于水稻的现状及展望黄世文,廖西元中国沼气,2005,23(2):23-2633.转基因水稻抗病性研究进展及环境安全性评价黄世文植物保护2005,31(4):5-932.病原菌毒素与孢子协同作用防治稗草研究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植物病理学报,2005,35(1):诱导及核辐射改良稗草生防潜力菌研究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核农学报,2004,18(6):423-42730.大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黄世文,余柳青,罗宽植物保护,2004,30(5):5-1129.一种筛选稗草生防潜力菌的简易生测方法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省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国生物防治,2004,20(1):(Echinochloaspp).HuangShi-wen,YuLiu-qing,DuanGui-fang,LiDi,LuoKuanPlantprotectiontowardsthe21stcenturyproccedingsofthe15thinternationalplantprotectioncongress,Beijing,China,May11-16,.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稗草病原菌产孢最佳配方培养基黄世文,余柳青植物病理学报,2003,33(6):493-49726.稻糠与浮萍控制稻田有害生物初步研究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植物保护,2003,29(6):22-2625.水稻品种(组合)与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黄世文,余柳青中国稻米,2003,10(4):32-3324.稗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monoceras)原生质体制备段桂芳,黄世文,颜秋生等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11(2):245-248200223.稻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武汉会议)黄世文,余柳青,罗宽喻子牛、陈守文主编:《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422.生物有机肥“肥士特”对作物产量和抗病性试验黄世文,余柳青,等2002年生物农药技术研讨会及产品展示会,苏州,2002,09-25-2821.稻曲病研究进展黄世文,余柳青江西农业学报,2002,14(2):45-5120.稗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原生质体的制备黄世文,段桂芳、颜秋生等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2(4):33-3619.几种病原真菌对稗草的致病性及化学除草剂对病原菌的增效作用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中国生物防治,2002,18(增刊):黄世文排名第8位,(Sci)EcologicalModelling,2002,153:247-268200117.影响链格孢菌生长及产孢的因子黄世文,余柳青等中国生物防治,2001,17(1):16-1916.国际水稻所的微生物除草剂研究进展段桂芳、余柳青、黄世文世界农业,2001,1:(OryzaStativa)forBarnyardgrassControl余柳青、徐正浩、黄世文同上,2001,P:198-20213.三株病原真菌对稗草生防潜力的研究黄世文,段、余等植物保护学报,2001,28(4):313-31712.影响稗草病原菌内脐孢(Drechsleramonoceras)生长及产孢的因子段桂芳、黄世文、余柳青《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2001,8,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Echinochloacruss-galli).

1、科研1.闪烁体耐中子辐照特性的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主持,江西省教育厅,2010-2012;2.铅活化系统的建立及优化模拟,主持,校长基金,2009-2010;3.高K带的高极电磁跃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011-20134.瑞典KBS-3乏燃料包装容器剂量分布计算,参与,校长基金,.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系统中核素泄漏和迁移的研究,参与,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基于晒网组温泉环境因氡及其子体剂量评价参数研究,参与,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论文1. G-M计数管能量响应的蒙特卡罗模拟及优化设计,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2. 蒙特卡罗方法在铅活化测量系统中的应用,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3.几种常用晶体在单能γ射线照射下的能量响应研究,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

女,教授,1966年4月生。理学博士,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教授。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理学学士;1990年在西安电子科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8月考取西安电子科大应用数学系博士研究生,从事小波理论研究和图像处理算法和软件的设计;2000年8月通过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10月~2001年4月,在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系作高级访问。王玲同志主要从事小波理论及其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算法研究,近年来参与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40多篇,其中EI收录7篇,ISTP收录2篇。主编和参与的教材5部,专著《小波分析及其在文本文字识别中应用》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发行。参与和主持的科研项目6项。是四川省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点负责人,四川省科学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2010年5月起担任中共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眼科王雨生学者论文

探险,是一种超越自我;是一种探索自然;是一种拼搏进取;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我们探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我们追求大自然的无限魅力;我们发现浩瀚太空的神秘.在任何时候,人们都尝试超越这些地平线,而我们的行动,正是——探险.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赞颂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都在赞颂英勇的使者郑和;都在赞颂勇敢的冒险者鲁滨孙,都在赞颂伟大的徐霞客、王雨生.而他们一生所追求的事业,正是探险.全世界的人都为着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做贡献而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我们的足迹,如果说探险不是一项有益的活动,那么这些难道是人类愚昧无知的表现吗?正是有了人类的探险,所以我们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在干旱炎热的撒哈拉;在神秘幽深的亚马逊;在广阔无边的太平洋;在……才有了人类的足迹,才有了如今万紫千红的世界.那一次“探险”,我终身难忘.以前,我总爱在星期天做完作业后去哥哥家玩,因为他和我年纪相仿,所以特别合得来,但是我家和他家离得很远,所以我每次去他家都要花费一个半小时左右.到他家,玩了一会儿,便又匆匆回家.偶然中,我发现了一条去他家的近道:那就是先走几十米公路,再进一片小竹林,过林以后上一座小泥丘,再下来再上一座桥,过桥后走一会儿就到他家了.从发现之日起,我一直走这条路去他家,自从有了这条秘密通道后,一趟路成就为我节省了大约1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两个便可以尽兴地玩.这不,前几天,我还从这儿走过一回呢!那天,我做完作业,对奶奶说了一声去哥哥家玩,可来到竹林前,到底进不进去呢?我却犹豫了,因为我以前走这条路时看见了一只大蜘蛛,挺恐怖的,可我为了能和哥哥多玩一会儿,还是硬着头皮钻了进去,还随手拿来一根竹棒防身.这儿的景色倒是美,春天,万物复苏,那竹子也焕发着生机,透出的竹叶也是如此,碧绿碧绿的,可此时的我只顾四周有没有危险,哪有闲情雅致来欣赏这春日美景啊,我急匆匆地冲出了这片小竹林,冲过了小泥土丘后,来到桥前,眼前的景象使我惊呆了:去年冬季那场百年难遇的大雪竟然把桥仅存的一半栏杆也给弄断了,现在的小桥就只有光秃秃的桥面,看上去很危险,但我告诉自己不能半途而废,我鼓励了一下自己,踏上了桥,但我的脚还是软得不能动,但我还是一发力,艰难地战战兢兢地趟了过去,我刚一踏过桥,便马上瘫坐在地上,我要好好放松放松紧张的神经.桥下的小鱼小虾们,不时探出小脑袋,张开着嘴,好像在取笑我没用呢!我走过了桥,便和哥哥去玩了,而回来时,我仍选择了那条绝径,这一次,我不怎么怕了,因为我已经有了一次成功的经历.啊!这次“探险”,我决不会忘记的.它是对我勇气的一次考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