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肛瘘的中医内科论文

发布时间:

肛瘘的中医内科论文

三七、黄芪、丹参、玄参、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血余炭、茜草炭等等。将它们洗干净之后用大火煲开即可。适当的服用一些可以有效的帮助活血化瘀。

肛瘘,又称肛漏,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肛漏的命名是以发病的形态而命名的。这是因为其主要症状是从肛门周围皮肤上的疮口反复地淋漓不断地向外流脓或脓血,甚至流出粪便,因而把此称作漏。而瘘和窦有很大不同,瘘在人体内和体外应有两个互相贯通的管道,可由体内向体外排出脓汁、分泌物等;而窦只是一个向外的管道,只有一个外口,与体内不相通。民间称漏则依其症状而言,把这种从肛门周边皮肤上的疮口流出脓血或粪水的病,形象地比喻为疮孔内隐藏着一个偷粪老鼠,因而俗称为“偷粪老鼠”。中医对肛瘘的治疗,不仅在手术技术方面有许多独创,而且在药物治疗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医疗经验。肛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肛肠病,它与痔疮、肛裂并称肛肠科三大常见疾病,据保守统计,中国的肛瘘患者至少要超过1000万人,肛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和婴幼儿最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肛瘘,取得了一定疗效。总结分型如下:①湿热蕴结:肛门肿痛、下坠,漏出黄白稠厚的脓液,脓量多而且臭,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洪大滑数。甚则身热恶寒,口渴不欲饮。治则:清热利湿,解毒。方药:三黄泻心汤或黄连除湿汤加减。 ②阴虚热蒸:症见肛门肿痛,下坠,下漏脓液清稀,色白如豆渣,淋漓不尽,大便秘结或溏泻,午后潮热,食少乏味,盗汗失眠;舌红少津,脉细数。也有兼有贫血。治则:滋阴清热。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③气滞血瘀:症见:肛门肿痛,隆起,坚硬如石,漏下脓血污水,如果冻状,恶臭异常,兼见消瘦、乏力、食少;脉弦,舌暗紫有瘀斑。治则:补气养血,清热利湿。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三黄泻心汤加减。预防:1、建立正常的膳食习惯,因肛瘘的发生与湿热有关,对于油腻饮食,可以内生湿热,所以不宜多吃2、应多吃清淡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豆、萝卜、冬瓜等新鲜蔬菜、水果3、对经久不愈的肛瘘多为虚证,饮食上多吃含蛋白质类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等。4、及时治疗肛窦炎、肛乳头炎,以免发生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5、肛门灼热不适、肛门下坠者,要及时查清原因,及时治疗。6、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有重要意义,因为大便干结容易擦伤肛窦,再加上细菌侵入而感染。腹泻者多半有直肠炎和肛窦炎的存在,可使炎症进一步发展。7、积极治疗,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全身性性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8、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肛瘘的治疗原则需根据肛裂发生的机理,以及肛瘘的解剖结构制订.①清除内口:手术时要找到原发的内口,并把感染的肛窦,肛门腺及其导管切除干净,这是肛瘘治疗的关键.②处理好瘘管及支管,死腔:要把瘘管的管道,支管,死腔等清除干净,以免术后复发.③保留肛管直肠环:肛瘘手术时,应明确诊断,查明内口及瘘管走向,保留肛管直肠环,以维持正常的肛门括约功能.总之,在具体手术操作中,一定要仔细寻找到内口,并防止切断肛管直肠环.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次咨询我,祝您身体健康.

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肛瘘,取得了一定疗效。总结分型如下: ①湿热蕴结:肛门肿痛、下坠,漏出黄白稠厚的脓液,脓量多而且臭,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洪大滑数。考试大网站整理甚则身热恶寒,口渴不欲饮。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三黄泻心汤或黄连除湿汤加减。 ②阴虚热蒸:症见肛门肿痛,下坠,下漏脓液清稀,色白如豆渣,淋漓不尽,大便秘结或溏泻,午后潮热,食少乏味,盗汗失眠;舌红少津,脉细数。也有兼有贫血。 治则:滋阴清热。 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 ③气滞血瘀:症见:肛门肿痛,隆起,坚硬如石,漏下脓血污水,如果冻状,恶臭异常,兼见消瘦、乏力、食少;脉弦,舌暗紫有瘀斑。 治则:补气养血,清热利湿。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三黄泻心汤加减。

肛瘘病论文

知道的更多哦。集思广益嘛。

您好 ,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又称为“肛管直肠瘘”。其内口常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瘘口长年不愈。民间根据它的主要症状是从肛门周围皮肤上的疮口内不断地向外流脓和脓血,就像破房子经常漏水一样,我们的祖先就把这种病命名为瘘。瘘是人体腔内和体外有两个互通疮口的管道,它可以由体内向体外漏分泌物和脓液,严重的肛瘘可见粪便流出,就像疮孔内隐藏着一只偷粪的老鼠,不时害人偷粪,所以又形象地把肛瘘叫做“偷粪老鼠”。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中年人多易患病,男性多于女性。前面已经讲过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疾患,所以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引起肛瘘的根本原因。脓肿破溃或切开后不能愈合,最终形成瘘管,其主要原因: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多在肛门外,脓液从外口流出,但原发感染多在肛窦。肛窦则是继发感染的门户,反复感染,形成瘘道。②瘘道多在肛门括约肌之间通过,由于括约肌经常不断地收缩与舒张,压迫瘘道,影响脓液的排除,容易贮脓感染而难以愈合。③直肠内有一定的压力,将直肠感染物质如粪便、气体,可经常不断地从内口进入瘘道,刺激腔壁,继发感染后由外口排出,也是造成瘘道的原因。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脓液排出,脓腔逐渐缩小,外部破溃口和切口也缩小,腔壁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坚硬管道壁,因而不能自然闭合。⑤瘘道弯曲、或有窦、分支,引流不通畅,脓液潴留,反复感染,造成瘘道不易愈合。⑥肛门静脉回流不畅,局部经常淤血,组织营养不良,影响愈合。⑦结核杆菌、放线菌等感染所形成的脓肿,克隆氏病等难以自愈而形成特殊性肛瘘。祝患者早日康复!

1.肛门栓塞法治疗肛肠疾病的进展. 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对肛门功能的保护评价.北京中医学院学报..脊髓截瘫者的肛门外括约肌功能(译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治疗常见肛肠论坛99例.中国肛肠病杂志..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 中国肛肠病杂志..我国肛肠病研究新进展. 福建中医药..清燥救肺汤治疗慢性喉痹73例.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喉科学..肛瘘手术前后括约肌肌电图的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小儿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治疗体会. 中肛肠病杂志..消炎痛栓致过敏性休克的报告. 中国肛肠病杂志..中医肛门直肠给药法治疗肛肠疾病的进展.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2. 4:5012.中西医结合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肛瘘36例. 四川中医..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45例分析. 实用中医药杂志..便秘的中医治疗. 现代中医..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对肛门功能的保护---临床与测压研究.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的临床研究. 冶金医学..肛门直肠内给药法治疗痔科疾病的现状(上). 中医临床与保健..肛门直肠内给药法治疗痔科疾病的现状(中).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4. 1:2219.国内外肛瘘治疗现状.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清燥救肺汤治疗慢性喉痹73例.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消肿止痛汤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水肿61例. 陕西中医..切缝法治疗前庭大腺炎继发肛瘘的体会. 实用中医药杂志..罕见肛周多间隙脓肿合并股后深间隙脓肿的治疗. 实用中医药杂志. .肛瘘中医治法原流与现状简述. 重庆中医药杂志..国外肛瘘治疗简述. 中医药信息报..曹吉勋痔瘘学术思想及成就探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前侧复杂性肛门会阴瘘的直肠内移动瓣修补术( 译文).实用医学杂志..国外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的现状. 中医研究生..药捻脱管法治肛瘘探源述今. 中医文献在志..曹吉勋的肛肠外科学术成就. 中医文献杂志..论傅山对痔瘘的学术见解.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治肛瘘----液体感觉与节制研究. 张燕生主编:肛肠病研究新进展.北京.华夏出版社..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治疗肛瘘的研究总结报告. 成都医药..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对肛门功能的保护----液体感觉与节制研究. 成都医药..四季青过敏1例. 四川中医..中医发展急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中医教育..硫磺苦参煎治酒糟鼻. 四川中医..清燥救肺汤加减治喉痹. 新疆中医药..从自然观看中医学的局限性. 中医研究生..高位肛瘘挂线疗法的新评价. 中医药信息报..我国大肠肛门病研究显示较强实力. 中医药信息报..肛瘘国外治疗简述. 中医研究生..中医病历建设的里程碑. 中医药信息报..全国中医专科病历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中医药动态..青燥救肺汤致过敏的报告. 新疆中医..肛瘘治疗新法----内口闭锁药捻脱管. 中医药信息报..肛瘘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术后直肠感觉与肛门节制功能的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并直肠粘膜折叠注射术结合中药治疗直肠前突与内脱垂性便秘的观察. 中国肛肠病杂志..苦清汤治疗肛门尖锐湿差疣45例临床观察. 中国肛肠病杂志..国内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研究.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大肠息肉的诊断与恶变研究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熊冰痔疮胶囊治疗痔疮肛裂的临床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直肠粘膜纵行缝叠基底硬化注射术治疗直肠内套叠和内脱垂性便秘64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肉片嵌顿致空肠多发性瘜室炎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357.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致麻痹性肠梗阻1例.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4258.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47.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上海59.肛门直肠瘘的诊断与治疗.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211.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上海60.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277.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复方薄荷脑腰俞穴麻醉法用于肛肠论坛45例疗效观察.P402.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上海62.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评价.中医杂志..腰俞穴麻醉法用于PPH手术的临床观察.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3.增3864.直肠栓剂的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3265.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767.结肠造口的选择与护理.中国肛肠病杂志..直肠前突所致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中国肛肠病杂志》.:1969.肛周脓肿的研究进展.中国肛肠病杂志.:3670.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评价.中医杂志2003,44:120-12271.经肛门环扎式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258例分析.中国实用新医学2006,2(6)72.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并发症的回顾性调查.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239-24073.结肠瘫痪症结肠切断旷置术后综合征的报道.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26174.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Ⅱ、Ⅲ度直肠前突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术后吻合口分离伴感染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144-14577.晚期直肠癌会阴部复发局部姑息性超范围切除配合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158-15978.成人直肠阴道瘘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218-21979.结肠瘫痪症行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后旷置结肠综合征的防治.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270-27180.中药治疗直肠癌的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319-32281.抑肝培土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四川中医2002,20(6):治疗痔病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5):37-3883.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6):22-2384.晚期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复发的综合治疗.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10):技术的优势与缺陷.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3):52-5486.泄泻从心肺论治的初探.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7):48-4987.成人直肠阴道瘘2例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10):5888.旷置结肠综合征的临床报告.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4):技术治疗直肠广基息肉的体会.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87-38890.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的临床研究.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66-36991.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72-37392.缝线反应导致肠外瘘1例报告.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98-39993.早期结直肠癌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400-4029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护理配合体会.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78-28095.慢性顽固性便秘与情感障碍的相互关系及中医治疗对策.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1):53-5496.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1):21-2297.痔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3):5398.影响直肠顺应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6):54-5599.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型先天性巨结肠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6):11100.中西医结合治疗孕妇嵌顿痔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7):22101.骶尾部藏毛窦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8):16102.影响肛管直肠动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81-28310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91-294104.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治疗.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97-300105.迟发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型先天性巨结肠1例.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9106.慢性顽固性便秘与情感障碍的相互关系及中医治疗对策.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75-76107.先天性无肛畸形的治疗.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1-103108.结肠瘫痪症的理论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6-108109.大肠癌肝转移的中医药防治.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3-125110.顽固性便秘从肾论治.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77-178111.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人工肛门技术动物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35-237112.先天性无肛畸形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0-262113.肛裂的手术治疗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5-266114.痔PPH术常见并发症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8-272115.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非药物治疗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74-275116.直肠前突症的手术治疗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76-280117.影响直肠顺应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81-282118.肛直角重建结-皮吻合型可控性人工肛门重建术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点位切开隧道引流治疗肛周马蹄形脓肿120例的经验.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98-299120.结肠瘫痪症行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后旷置结肠综合征的报告.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00-302121.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22例临床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03122.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II III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35-337123.矾藤痔注射液治疗痔病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47-348124.玄参汤加减治疗肛门直肠神经症58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1月,第29卷第1期125.十全大补汤减轻大肠癌化疗副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2月,第29卷第2期126.结肠瘫痪症的神经病因学探讨.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年2月,第15卷第1期127.便秘导致精神心理障碍的探讨.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7月,第29卷第7期128.幻肛痛的理论探讨.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4月,16卷2期129.外痔切剥辅助PPH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6月,16卷3期130.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推进肛肠专业网站建设.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8月,16卷2期131.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6月,17(3)194-197132.慢传输型便秘机理的研究近况.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8月,17(4),264-267133.结直肠管型吻合器的应用方法与技巧.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12月,17(6),394-396134.玄参汤加减治疗肛肠直肠神经症58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1月,29(1),52135.一代宗师黄济川肛肠学术思想的传承.中国肛肠病杂志,2010年12月,46-48136.外痔切剥辅助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年3月

肛瘘,给我的感觉是排便不通,导致的肛门直肠脓肿破溃。严重程度要看所在位置。

肛瘘医学论文

.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肛瘘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传统的手术激光冷冻挂线等很多肛瘘患者不愿手术治疗一些自称轻松治疗肛瘘价格便宜的祖传秘方引起了部分肛瘘患者的关注专家提醒患者不要上当肛瘘在医学分类中归属外科类疾病唯有外科手术才能治愈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脓肿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仍不断进入脓腔,在愈合缩小的过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瘢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中医称本病为“悬痈”、“坐马痈”、“脏毒”等,多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裂,经久不愈而形成的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多发于20~40岁男性。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臂和继发性外口组成。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多为一个,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疾病。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中医也称之为“肛漏”。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肛门萎缩,排泄受阻,是一种形同肌肉萎缩症的一种病。

到底什么是肛瘘病

肛瘘病的毕业论文

张俊玲 女,1992年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中心卫生院内科工作;1994年调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卢庄皮肤性病治疗中心主任至今。从事脑血管病、妇科常见病、皮肤病、性病、肛肠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采用科学方法精心研制出了一套治疗烧伤的独特的方药。合作研创多种新的手术疗法及学术论文著作,主要论文有《肛瘘不手术一次根治术》、《直肠脱垂注射疗法》、《庙气不手术注射疗法》等,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数篇。

科室简介全军肛肠外科研究中心是全军唯一一家肛肠专科中心,开展床位150张。中心是第二军医大学、新乡医学院博士、硕士培养基地,现有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的占科室医生的90%以上。自1987年建科以来,中心开展大肠癌手术1万余例,病人来自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尤其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和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有独到之处,此技术在国内外处领先地位;在胃癌、乳腺疾病、肝癌、胆道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腹膜后肿瘤等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利用微创技术治疗肝、胆、胃肠疾病有丰富的经验;1987年率先在河南省开展便秘诊断方法学和手术方法学研究,并有重大突破,手术后疗效达90%,在内国处于领先地位;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效果满意,另外在肛门疾病的诊治如肛瘘、痔疮有独到之处,效果可靠,价格合理。医学成果获军内外高层次医学成果奖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军医学科技大会二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22项,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本项目3项、国家科委资助项目1项、全军计划指令性课题2项、全军重大及面上课题7项。 “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于2001年1月22日经总后勤部卫生部批准,由原“全军训练伤防治研究中心”(1989年5月29日批准组建)晋升成立。(批准文号:[2001]卫医字第9号)。系总后卫生部批准的我军唯一专门从事军事训练医学的研究机构;与其它全军临床医学专科中心(所)在工作职能及运行模式上有所不同,其集预防、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以预防为主攻方向,以部队训练场为主战场开展工作。我所是第四军医大学,新乡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基地,1995年被总后勤部批准为研究生联合培养点,我所年接收军地进修学员59人次,其中军人年均25人次。研究所所长黄昌林教授为第四军医大学和新乡医学院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张莉为第四军医大学和新乡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左新成为第二军医大学和新乡医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所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2名,现在读博士生2名、硕士研究生9名。“十五期间”我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创建了我国军事训练医学理论体系。首先是创立了“军事训练医学”新学科,1999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专著《军事训练医学》,并随之开展了研究生及全军一类继续教育项目教育,同年还出版发行知识小丛书,以加强部队的普及教育,建立了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二是进行了军用标准《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编制及应用研究,该《标准》于2001年发布全军执行,确立了体系的基本专业技术规定;三是首先提出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强调心理学干预的作用,并重点进行了新兵军事训练心理适应不良症的发生机制、特征及其防治研究,提出躯体化、焦虑、恐怖等心理因子是导致军训伤的重要因素;四是2002年在全军设立了10余个训练伤监测(控)点,建立了全军性的监控系统,这将有利于防治工作的监控,更利于现有预防资源的利用,并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五是加快基础研究步伐,形成学科可持续发展趋势,重点进行了运动系统组织功能结构塑形改建及提高抗损伤能力的研究,提出了“强化循环训练法”、“创伤在运动中愈合,功能在训练中重建。”等理念;六是1999年正式成立了“全军军事训练医学专业组”,推动了本体系的学术交流和理论深化。据统计:军训伤的年发生率由1993年前的30%~45%,降低至近2年的10%左右。临床开展床位122张,下设四个病区。博士5名,硕士24名,学士8名,博硕士占军队主系列人数的。骨科在保持国内创伤骨科优势的基础上,经关节镜治疗骨关节疾病,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胸、腰椎后路经椎弓根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骨肿瘤保肢术,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具有河南省领先优势;治疗末端病,肌止点移位动力增强肩关节稳定性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经腓骨下段截骨入路治疗距骨骨折脱位等在国内作为自主创新手术,具有明显优势。烧伤整形科在重度烧伤病人的救治、耳、鼻、乳房、和阴道(茎)再造等方面在本地区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积极开展医学整形美容等业务。康复理疗科自2001年成立以来,不断开展新业务,其中应用CYBEX-6000等速测试和训练系统进行骨关节康复训练取具有明显优势。医学成果:获得军内外高层次医学成果奖4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38项,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4部。全军计划指令性课题2项、全军重大及面上课题6项。 150医院全军肿瘤诊疗中心是集肿瘤放疗、化疗、热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血液病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临床肿瘤内科。人才队伍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0人,平均年龄30岁,其中放疗专业12人,化疗专业9人,血液专业4人,中医药专业3人,护理专业22人,本科以上学历占20%,其中博士生1人,硕士生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0人。科室与设备技术中心设有3个临床科室和3个研究室:放疗科、化疗科、血液病科,放射治疗研究室,化疗热疗研究室、血液中医研究室。中心展开医疗病床120张,年收治病人约1500人次。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专科中心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在本地区乃至全军均有明显的专科优势,其中γ刀治疗病人4300例,χ刀治疗3900例,中子刀治疗病人78 例,热疗治疗病人3400例,均为全军之首,在全国亦有一定的影响和信誉。科研十几年来,肿瘤中心已吸引了多名高学历专科技术人员来科工作,并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诊疗中心顾问,在肿瘤综合治疗和设备应用方面,已有突出的疗效和自己的特色,目前已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8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十篇。肿瘤中心人才结构合理,治疗设备齐全,专业技术全面,临床优势明显,已为全国各地肿瘤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中心现有固定资产亿元人民币,具有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条件和潜力。 基本情况济南军区第150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86年,1990年组建信息科,1997年为全军首批“军卫一号工程”(高级网络版)试运行单位之一。1998年被济南军区卫生部确立为军区信息管理研究中心,1999年被总后确立为全军医院统计与信息利用研究基地。基地现有专业技术干部15人,均为本科学历以上,其中,研究生4人,高级职称4人,平均年龄31岁。基地成立以来,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四等奖4项,发表论文百余篇。2000被总后卫生部评为全军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2001年被济南军区评为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基地紧贴医院工作实际,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提出了新时期医院统计信息职能部门应向“三个面向、一个支点”的服务模式转变(三个面向:面向管理者的信息服务、面向业务技术人员的信息息服务和面向病人的信息服务。一个支点: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为支点),以次拓展医院统计信息服务频道,建立科学高效的医院信息服务与利用体制。先后研发了面向管理者的《医院综合统计信息服务系统》、《医院统计信息简报》;面向临床的《医师绩效统计评价系统》、《整体护理统计信息系统》以及面向业务人员的《知识信息推送服务系统》等,其研究成果在军地多家医院推广使用。同时,先后对数十家军地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技术支持,地域遍布新疆、甘肃、西藏、四川、陕西、云南、河南、山东等十个多省市、自治区,为构建军队医院信息化建设和谐平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医院信息化工作,1998年成立了医院信息管理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委员,业务副院长、医务处主任、信息中心主任任副主任委员,信息科、财务科、药剂科、器械科、统购科主任等为委员。2001年初,为了进一步落实分部党委《关于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医院党委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下发了《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多次听取了信息中心的工作汇报,对任务目标、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情况进行详细讨论和部署,提出了“贴近临床,延伸内涵,规范硬件”的信息化建设新目标,以合理的经费、较快的速度、高质量的水准,建设有150特色的医院信息化医院。为了落实分部指示和监督工作质量,医院信息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信息中心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实行了阶段汇报与实地抽查相结合,工作站信息反馈与管理专家评价相结合,经费合理核算与实际运作效果相结合,确保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我们根据不同阶段转变不同的服务理念,在坚持“三个面向,一个支点”的服务理念(即“面向管理者的统计信息服务、面向业务技术人员的知识信息服务和面向社会及病人的寻医问诊信息服务;一个支点:既以现代电子技术为支点)过程中,又提出了面向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而准备的卫勤保障信息服务,选题立项,由此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拓展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层面。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国家倡导建设数字化学习型医院的新模式,我们快速转变信息基地各专业单元技术层面差异为优势技术整合,形成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统计、病案、图书、情报、远程医疗为服务窗口,使技术优势更加集中过硬,服务层面更加细化具体,保证了信息基地技术的稳步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了可持续发展,信息基地每年都要制订学科技术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一是鼓励技术骨干成才立业,为他们考研、进修创造好的学习机会。目前1位同志在外攻读研究生,1名同志在读研究生,以此,信息中心经过研究生培训达4人;二是加强与国内IT界精英强强联合,合理设计、开发和借鉴实用性强的医院信息系统;第三,分批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年初,信息中心制订的外出学习计划得到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经过广泛调研,选择了信息化建设有特色有看头的医院为学习对象,以达到吸取之长,促进自身发展。四是坚持每周五的业务学习制度,由科室骨干轮流上课,包括数据仓库技术、Pb编程技术、统计学知识以及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等,并把外语、计算机、文献检索学习作为科室全年基础学习计划。目前,军队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经过了全面实施的初中级阶段,各家医院“军字一号”运行通畅。为此,我们深刻认识到,不能停留在“首批运行网络版”的功劳薄上吃老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技术优势,使全军医院信息管理研究基地的牌子名副其实。为此,我们深入临床调研、参与决策管理,以此了解医院管理者需要什么?临床一线需要什么?医院信息化建设如何走向等等。通过深入了解,需求分析,明确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一是不能花冤枉钱摆花架子;二是不能脱离临床不切实际;三是必须有整体目标技术内涵。为此,信息基地成立了技术课题小组,大胆改革创新,加大探索医院信息化建设新路子,创建医院信息化工作新格局。1、率先在全军开展PASS合理用药系统的试点任务,使临床医药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医药知识,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实现了医嘱监测和药物信息的查询。2.依托医院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统计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数据仓库,通过对原数据抽取、转换、装载,运用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来实现决策支持系统的系列应用,实现对各级各类业务人员工作、业绩的量化管理,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3、进一步完善全成本核算系统,开发了《住院病人欠费及欠费收回查询程序》、《外投收入明细查询窗口》、《价表与医保项目代码对照设置窗口》,《医生接诊入院查询窗口》等程序;修改了《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系统》对军卫一号数据采集的接口程序,完善了军卫一号对成本和收入的采集,实现了医院两级计算机全成本核算。4、 实现了医院物资的全程信息化管理,物品流动网上监控。目前,我们结合医院需要和调研,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发新的物资管理平台,以此深化我们的物资管理水平。5、在全区实施了新版电子病历系统,以此完成监控时限、数据栏项目、病历树形结构、检验项目、ICD9编码和自定义库项目的设置,以及对医疗监控数据统计,首页及病历评分。6、开发电子医务系统,实现医院机关管理、办公自动化,加速医院管理现代化。并实行对机关各类人员的量化评价,达到末位淘汰的目的。7、采用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于远程教学、远程会诊和咨询。首批成为全军双向远程卫星网站之一,与国内100余家医院建立联系,会诊例数目前名列全军第二,建立了远程教学光盘资料库。8、 建立了网上图书馆,提供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外文整合全文系统》、Medline、CBMdisc等多种数据库,实现网上视频点播、书刊阅览、文献检索等,实现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此外,近年来围绕医院深层次管理,相应研发了一系列软件:1、《医院综合统计信息服务系统》在全军推广使用,为军队医院信息资源利用提供了一个很好平台,为全军统计数据上报起到了规范作用。2、《整体护理管理系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监督、检查机制的数据来源,使护理文书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3、《科技信息推送服务系统》,以此减轻了用户的认知压力,缩短查找文献的时间,净化网上知识信息环境,使知识信息随手可得。4、《病人选医生系统》,对医生以工作组为单位进行工作量考核和管理。5、《网络信息简报》,使管理者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到医院整个医疗活动及不同时期的指标对比。6、《网上病历质量反馈系统》,以此提高病历的内涵质量和书写水平。7、《临床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科学、客观的全面评价考核临床医生的数据。8.《医院ASP信息资源平台》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使医院办公管理走向自动化、有序化和正规化。

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安阿玥教授。安阿玥,男,回族,1954年生,民进会员,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及肛肠病安氏疗法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常委,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委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安阿玥致力于肛肠专业的临床研究近三十余年,发明“安氏疗法”及国家二类痔疮新药“芍倍注射液”(原名安氏化痔液、安痔注射液),具有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发表“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痔疮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直肠内注射疤痕固定法和肛门紧缩术治疗Ⅲ直肠脱垂探讨”等论文30余篇,著《实用肛肠病学》、《肛肠病学》、《肛肠病诊疗图谱》、《肛肠疾病问答》。1991年在第四十界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获“社会事务部长奖”、个人研究最高奖“军官勋章”、项目“金牌奖”三项大奖,这是我国历届医学参展中获奖最高的一次,他本人也被聘为该届医学专家组评委,并载入第40届尤里卡名人录。1994年获首届中日友好医院科技贡献个人奖, 1996年获中日友好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民委民族事务先进个人。其发明的“安氏疗法”是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该疗法2004年被卫计委批准为“卫计委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部级)。曾为多位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友人诊治疾病,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健康报等国内外媒体宣传报道。先后出访近二十个国家讲学和手术示范。目前在治疗各种痔疮、复杂和高位肛瘘及肛周脓肿、直肠脱垂等肛肠病处于国内领先,被一些媒体称为“克痔圣手”、“安一刀”。

临床医学论文肛瘘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字篇3 试谈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临床专业1、2班的学生80例纳入本次研究,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医学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期末考试主要考查案例分析试题,以四项全能考核机制进行总评,并利用问卷调查以及成绩分析的方式评估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学习综合成绩更优,教学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分析教学法有利于将教材知识点与临床疾病紧密联系为一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并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学满意度随之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方法;病例分析法;应用效果 医学基础学科由于内容较多而学时相对较少,与临床学科相比显得更为枯燥和抽象,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难度较高,且缺乏学习兴趣[1]。基于此,本文研究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引导学生与临床相关病例,实现知识融合、学以致用的效果,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4级临床专业1、2班的学生80例纳入本次研究,两班均为男女混合,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采用医科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1)病例资料的研究与准备。按照教学目的选择典型病例资料,确保针对性,依次分为课堂病例分析、举例以及深化资料。首先由教师对教材展开深入的阅读和分析,积极掌握临床以及护理学科相关知识,明确临床营养学知识以及基础知识原理,找出特定病例的疾病、检验以及诊断资料,汇总后确立其中针对性最高的病例。在严格筛查所选病例后,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多角度、多元化分析病例资料,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应结合病例资料确认最佳展示时间,可通过角色扮演、印发纸质资料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展示病例,带领学生体验患者和医师的感受,从而能够积极投入课堂,加深知识印象。教师在课堂举例中应用病例资料时可先就知识点作简单讲述,然后结合病例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以便于强化学生记忆,深化所学知识。课后根据深化学习内容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性的思考和讨论。(3)采用分数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基础医学病例分析教学法的应用关键在于学生参与度,这直接对病例分析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2]。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随机个别提问等方式进行病例分析,将知识点与病例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可利用分数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平时积分衡量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对于不积极者即便分数再高也不予及格. 效果评价 [3-4]利用行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试卷考察法依次对学生课堂积极性或参与程度、 教学方法 满意度或知识掌握程度、两班病例分析教学法的效果展开评价。另采用四项全能考核机制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包括课堂参与活动累计分数、撰写论文与达标水平、病例分析达标水平以及实验成绩,四者所占比重分别为30%、10%、50%、10%。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病例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强调临床实践中基础医学学科的应用要点,大部分学生都希望与临床实践相贴近,通过临床病理以及生理问题来促进知识的融合贯通。而病例分析教学恰恰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进而对专业目标以及所学知识的联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有利于领悟其中的概念[5]。本次研究以病例分析教学为主,通过多媒体技术支持来设计各部分的教学环节,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强化其分析探究能力。与此同时,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目的性以及针对性,是一种主动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学生不再被动接收知识,而是勤于思考和探究,主动去研究发掘新的知识。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学生期中以及期末学习综合成绩更优,教学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提示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展基础医学教学效果满意。综上所述,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分析教学法有利于将教材知识点与临床疾病紧密联系为一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并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学满意度随之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永芬,喻国丹,范浩,等.案例分析式医学教学学习体会[J]. 教育 教学论坛,2013,16(23):99-100. [2]王齐,陈辉,戴寒晶,等.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4):486-488. [3]闫雪波.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在临床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与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274. [4]朱子诚,温跃春,王林,等.多媒体案例教学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防盲技术,2015,10(4):172-174. [5]董国凯,李周儒,殷文江,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法医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5,32(45):9-10.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字篇4 浅析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 [摘要] 通过分析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掌握基础、熟读经典、学习医案及教学方式、教学师资、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解决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状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高级人才。 [关键词] 中医;临床思维;现状;对策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 中医的整体观决定了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宏观性。 中医历来重视运用整体、系统、动态的方法来认识人体生理及病理规律,注重分辨人体脏腑、组织在阴阳五行属性及与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相关性。 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从人体整体与局部、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诸方面之间的联系中考察、诊断、治疗疾病,是普遍联系思维在中医学的具体体现。 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对临床诊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是中医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 1 目前现状 培养模式单一陈旧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多采“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 过度强调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而忽略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忽略学生沟通技能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有些学生临证时不知道该如何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更谈不上因时、因地制宜,及时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思维方法机械、简单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疾病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病理过程。 在临床上,有些学生仅根据首次采集的资料,进行动态观察,不仔细推敲,综合分析,就直接作出诊断。 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患者病史、体征或辅查资料任意取舍。 对能够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随意删去,这样容易导致诊断片面性。 有些学生对临床诊疗性思维的程序不清楚,常常收集资料条理不清、主次先后不一,或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科学的推理分析,过于相信某些检查提供的相关数据或结果,直接得出疾病诊断。 这些机械简单的思维方法过于草率,容易造成失治误治。 思维片面化、缺乏系统性 学生在诊断时缺乏对症状、体征、检查和疾病进行横向对比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常常根据书本上的典型表现,或者一直受初诊诊断的影响,生搬硬套地去诊断疾病;在诊疗思维过程中, 对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欠考虑,仅重视治疗方法或药物的共性,却忽视了患者的个性特点及疾病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在病房处理患者时,对老师的过分崇敬也会对治疗患者没有自己的观点, 缺乏主动性思维,不敢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发表自己观点,表现出在临床思维上的盲从和依赖[2]。 有些学生仅仅掌握临床症状、体征表面特点,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层次分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分析,缺乏综合判断的习惯及能力,也使得临床诊断缺乏系统性,经不起推敲[3]。 临床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 医学生临床实习时间大多在一年左右,带教老师至关重要。 有些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对临床带教投入精力不够。 有些带教老师自己工作时间不长,缺少应有的临床经验和积累;也有些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欠缺,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查房简单,选择病例随便,没有典型示范特征,辨证思路不清晰,治疗原则欠妥当等,学生难以从中学到知识,更缺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 培养对策 掌握中医诊疗特点 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通过“系统综合”的方法,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各种症状进行分析,了解病变的部位、性质、病因、病机,判断具有阴阳五行属性的脏腑组织的病理关系,分析机体正气与病邪盛衰的关系,辨别归属相应的“证”。 在治疗上,根据疾病病机的不同,确定治疗大法及方案,达到体内阴阳的平衡。 因此在临床具体进行中医诊断治疗时,一定要遵循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辨病与辨证结合,学会运用“同病异治”及“异病同治”,针对所判断的“证”给出中医的治法方药[4]。 医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诊疗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治,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加强经典知识培训 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培训,要重视对经典理论知识的温故与研究,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内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 多读前人医案,逐步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研究历代名医诊治疾病的经验及教训,使原本零散的、无序的、混杂堆砌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建立起有机的知识体系,多读医案对于学生尽早建立临床思维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5]。 同时,通过跟随名老中医临床抄方也非常重要,尤其学习一些老中医在四诊及辨证思维方面的经验对日后临床大有收益。 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为其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逐步形成完善的中医临床思维。 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P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5]。 PBL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给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机会;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宗旨使学生目的性明确,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以“多学科综合为核心”的最高要求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既是无形的压力, 同时也是无限的动力,使得他们主动地温习多学科知识;采用“提问、讨论、展示、 总结 ”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分析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及沟通能力。 临床病案分析 临证医案学习是中医的一种特殊传承 学习方法 ,它的存在与中医临床诊疗的复杂性和经验性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经典医案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使后人在临床中少走弯路,尤其是名老中医的诊疗方法及辨证思路,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同样,临床病例讨论也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6]。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育之中。 在此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已用CT和MRI横截面影像制成三维可视化虚拟人体解剖图谱,以供医学生的解剖教学和课后训练。 在外科模拟手术方面,外科手术模拟系统由清华大学研制成功,它是通过计算机辅助作用实施;在针灸模拟教学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都建立了三维人体针灸模型,充分运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在医学本科生模拟教学中获得了满意效果[7]。 所有这些教学研究成果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条件,实验教学平台不断发展与壮大,但这些研究均局限在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在临床思维能力模拟教学方面少有类似的报道与应用。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是医学教育的难点和 热点 ,我校经过多年众多专家的不懈努力,正在致力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正在承担江苏省高等教育立项重点课题,研发的成果“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平台”对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1.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2. 临床医学的毕业论文 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4.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6.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肛裂手术是扩肛,在肛门处划一口子,将小的肛门周经扩成正常大小。肛瘘是像老鼠洞一样,在离肛门一定距离处看到一个小眼儿,其实下面还有瘘管,在肛门直肠内还有个内开口。肛裂手术后一般不会形成真正意义的肛瘘,但在愈合过程中若假愈合会形成一个很浅的皮下瘘。肛瘘如果诊断明确,还是应该手术治疗。但是我不建议做传统挂线手术,治疗痛苦就别说了,关键是治疗后还会有很大比例患者会复发。我还是说一下我们的治疗方法吧,我们治疗过程中发现,单纯一个外口肛瘘,很少对应一个肛瘘内口这么简单。传统手术认为,一个肛瘘外口对应一个肛瘘内口(一对一的关系),只要找到一个肛瘘内口,这个肛瘘治疗就OK了,就是成功的治疗了,至于复发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找到内口。只要内口找对了,肛瘘就不会复发。这也是目前为止绝大多数肛肠专家的共识!并且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我们认为这个理论是完全错误的,为啥?我们治疗中发现,一个肛瘘外口,一般对应3-5个肛瘘内口,如果只治疗一个肛瘘内口,还有2-4个肛瘘内口没有治疗,这也和现在肛瘘复发率30-50%非常吻合,这也是肛瘘复发的主要原因。我们治疗是采用切开引流的方法,治疗时一次找到并切开所有肛瘘内口,一般3-5个内口一次都找到切开引流,这样治疗后肛瘘就不会复发了。我们统计的病例332例肛瘘病人,一次根治327例,需要二次治疗的共5例,都是多个外瘘口的复杂肛瘘病人,一个外口病例没有复发的,论文正在发表中。可以说,肛瘘复发的病因,我们找到了,病因治疗,才是肛瘘治疗的根本方法,可以和肛瘘复发说再见了。

知道的更多哦。集思广益嘛。

1.肛门栓塞法治疗肛肠疾病的进展. 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对肛门功能的保护评价.北京中医学院学报..脊髓截瘫者的肛门外括约肌功能(译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治疗常见肛肠论坛99例.中国肛肠病杂志..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 中国肛肠病杂志..我国肛肠病研究新进展. 福建中医药..清燥救肺汤治疗慢性喉痹73例.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喉科学..肛瘘手术前后括约肌肌电图的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小儿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治疗体会. 中肛肠病杂志..消炎痛栓致过敏性休克的报告. 中国肛肠病杂志..中医肛门直肠给药法治疗肛肠疾病的进展.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2. 4:5012.中西医结合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肛瘘36例. 四川中医..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45例分析. 实用中医药杂志..便秘的中医治疗. 现代中医..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对肛门功能的保护---临床与测压研究.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的临床研究. 冶金医学..肛门直肠内给药法治疗痔科疾病的现状(上). 中医临床与保健..肛门直肠内给药法治疗痔科疾病的现状(中).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4. 1:2219.国内外肛瘘治疗现状.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清燥救肺汤治疗慢性喉痹73例.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消肿止痛汤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水肿61例. 陕西中医..切缝法治疗前庭大腺炎继发肛瘘的体会. 实用中医药杂志..罕见肛周多间隙脓肿合并股后深间隙脓肿的治疗. 实用中医药杂志. .肛瘘中医治法原流与现状简述. 重庆中医药杂志..国外肛瘘治疗简述. 中医药信息报..曹吉勋痔瘘学术思想及成就探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前侧复杂性肛门会阴瘘的直肠内移动瓣修补术( 译文).实用医学杂志..国外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的现状. 中医研究生..药捻脱管法治肛瘘探源述今. 中医文献在志..曹吉勋的肛肠外科学术成就. 中医文献杂志..论傅山对痔瘘的学术见解.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治肛瘘----液体感觉与节制研究. 张燕生主编:肛肠病研究新进展.北京.华夏出版社..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治疗肛瘘的研究总结报告. 成都医药..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对肛门功能的保护----液体感觉与节制研究. 成都医药..四季青过敏1例. 四川中医..中医发展急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中医教育..硫磺苦参煎治酒糟鼻. 四川中医..清燥救肺汤加减治喉痹. 新疆中医药..从自然观看中医学的局限性. 中医研究生..高位肛瘘挂线疗法的新评价. 中医药信息报..我国大肠肛门病研究显示较强实力. 中医药信息报..肛瘘国外治疗简述. 中医研究生..中医病历建设的里程碑. 中医药信息报..全国中医专科病历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中医药动态..青燥救肺汤致过敏的报告. 新疆中医..肛瘘治疗新法----内口闭锁药捻脱管. 中医药信息报..肛瘘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术后直肠感觉与肛门节制功能的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并直肠粘膜折叠注射术结合中药治疗直肠前突与内脱垂性便秘的观察. 中国肛肠病杂志..苦清汤治疗肛门尖锐湿差疣45例临床观察. 中国肛肠病杂志..国内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研究.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大肠息肉的诊断与恶变研究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熊冰痔疮胶囊治疗痔疮肛裂的临床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直肠粘膜纵行缝叠基底硬化注射术治疗直肠内套叠和内脱垂性便秘64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肉片嵌顿致空肠多发性瘜室炎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357.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致麻痹性肠梗阻1例.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4258.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47.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上海59.肛门直肠瘘的诊断与治疗.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211.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上海60.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277.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复方薄荷脑腰俞穴麻醉法用于肛肠论坛45例疗效观察.P402.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上海62.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评价.中医杂志..腰俞穴麻醉法用于PPH手术的临床观察.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3.增3864.直肠栓剂的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3265.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767.结肠造口的选择与护理.中国肛肠病杂志..直肠前突所致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中国肛肠病杂志》.:1969.肛周脓肿的研究进展.中国肛肠病杂志.:3670.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评价.中医杂志2003,44:120-12271.经肛门环扎式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258例分析.中国实用新医学2006,2(6)72.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并发症的回顾性调查.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239-24073.结肠瘫痪症结肠切断旷置术后综合征的报道.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26174.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Ⅱ、Ⅲ度直肠前突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术后吻合口分离伴感染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144-14577.晚期直肠癌会阴部复发局部姑息性超范围切除配合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158-15978.成人直肠阴道瘘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218-21979.结肠瘫痪症行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后旷置结肠综合征的防治.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270-27180.中药治疗直肠癌的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319-32281.抑肝培土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四川中医2002,20(6):治疗痔病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5):37-3883.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6):22-2384.晚期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复发的综合治疗.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10):技术的优势与缺陷.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3):52-5486.泄泻从心肺论治的初探.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7):48-4987.成人直肠阴道瘘2例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10):5888.旷置结肠综合征的临床报告.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4):技术治疗直肠广基息肉的体会.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87-38890.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的临床研究.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66-36991.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72-37392.缝线反应导致肠外瘘1例报告.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98-39993.早期结直肠癌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400-4029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护理配合体会.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78-28095.慢性顽固性便秘与情感障碍的相互关系及中医治疗对策.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1):53-5496.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1):21-2297.痔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3):5398.影响直肠顺应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6):54-5599.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型先天性巨结肠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6):11100.中西医结合治疗孕妇嵌顿痔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7):22101.骶尾部藏毛窦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8):16102.影响肛管直肠动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81-28310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91-294104.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治疗.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97-300105.迟发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型先天性巨结肠1例.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9106.慢性顽固性便秘与情感障碍的相互关系及中医治疗对策.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75-76107.先天性无肛畸形的治疗.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1-103108.结肠瘫痪症的理论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6-108109.大肠癌肝转移的中医药防治.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3-125110.顽固性便秘从肾论治.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77-178111.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人工肛门技术动物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35-237112.先天性无肛畸形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0-262113.肛裂的手术治疗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5-266114.痔PPH术常见并发症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8-272115.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非药物治疗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74-275116.直肠前突症的手术治疗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76-280117.影响直肠顺应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81-282118.肛直角重建结-皮吻合型可控性人工肛门重建术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点位切开隧道引流治疗肛周马蹄形脓肿120例的经验.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98-299120.结肠瘫痪症行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后旷置结肠综合征的报告.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00-302121.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22例临床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03122.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II III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35-337123.矾藤痔注射液治疗痔病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47-348124.玄参汤加减治疗肛门直肠神经症58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1月,第29卷第1期125.十全大补汤减轻大肠癌化疗副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2月,第29卷第2期126.结肠瘫痪症的神经病因学探讨.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年2月,第15卷第1期127.便秘导致精神心理障碍的探讨.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7月,第29卷第7期128.幻肛痛的理论探讨.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4月,16卷2期129.外痔切剥辅助PPH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6月,16卷3期130.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推进肛肠专业网站建设.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8月,16卷2期131.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6月,17(3)194-197132.慢传输型便秘机理的研究近况.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8月,17(4),264-267133.结直肠管型吻合器的应用方法与技巧.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12月,17(6),394-396134.玄参汤加减治疗肛肠直肠神经症58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1月,29(1),52135.一代宗师黄济川肛肠学术思想的传承.中国肛肠病杂志,2010年12月,46-48136.外痔切剥辅助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年3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